首页 > 文章中心 >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凤凰古镇;旅游文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107-02

湘西,自古以来就是颇具有民族底蕴和文化底蕴的,因此,旅游发展前景也很广阔,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研究一定的对策。因此,本文以湘西凤凰古镇为例来具体分析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研究对策。

一、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对人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物质文化发展的需求,这些共同创建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也为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为土家族和苗族这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具有奇妙的建筑特色,同时也沉积了很深很深的历史文化。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伴有旅游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湘西文化底蕴的挖掘也日益加强,湘西旅游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湘西的文化也进行了加强研究,湘西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湘西文化以凤凰古镇为最具代表性。

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一)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对象的几种县级开发类型

1.旅游热点县。此类县知名度较大,开发业较早,旅游开发的投入较大,旅游的各种设施也比较健全,游客量比较稳定,成为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的热点,例如:凤凰古镇。

2.重点文物县。此类县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例如:龙山的里耶,但由于区位等各种原因,旅游开发的资源十分有限,游客较少,客流量不稳定。

3.新兴开发县。此类县的开发和出名都是相对较晚的,但是资源却很丰富,宣传炒作力度大,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但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是很见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完整。例如永顺县。

4.待开发县。此类县以独特的文化资源被列入政府的开发规划之中,例如保靖县等的苗族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旅游开发潜力。

5.民族文化旅游游客客流量分析:以凤凰古镇的情况为例来分析游客客源流向的基本情况。出入其公开是:从怀化直接进入凤凰,然后到永顺县,游德夯苗宅,王村,然后游龙山文化古镇的里耶;另外从湘西州府吉首进入湘西,坐车到凤凰古镇游玩个风景名胜,然后折回吉首,再出游永顺等县市游玩,还有一大部分游客游玩张家界风景名胜,所以应当加强周边地区的紧密和加强联系。

(二)湘西凤凰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凤凰古镇的开发还存在资源有限:当前,人们为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往往会更注重经济的收益,有时候会丧失了凤凰古镇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然而,湘西凤凰古镇历史文化底蕴颇深,完全有能力利用这一现存资源。可是人们都大多太过于注重经济利益,都在凤凰古镇做起生意,完全把凤凰古镇原有的历史特色给取代了,我们在考察调查是,更多的是休闲娱乐场所、各式各样的餐厅等,使得凤凰古镇失去了它原本所具有的特色古典文化,

2.凤凰古镇的历史文化开发,有关部门对此文化的开发没有很深的认识,认识不透彻,在游客进行游览凤凰古镇时,旅客们很少能够亲自体验,只是能够随便看看,以致于没有什么太大的乐趣,在观赏后没什么太深的记忆,渐渐的使游客们失去了一定的观赏游玩兴趣。本来湘西凤凰古镇的历史文化是有一定的渊源的,游客们一开始也是对此充满了极大的乐趣,可是到了真正的凤凰古镇游览时没有了真正的实践意义,只变成了一些简单的形式而已。

3.在凤凰古镇的开发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的是经济利益,而没有把最古老的东西展现给游客,比如一些古老的房子,人们没有重视它、保护它,从而使得它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4.在凤凰古镇发展旅游业时,导游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请导游又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当地的人土生土长,对古镇的一草一木自然是熟悉不过了,所以有很多公司就是请的当地人为旅客服务。可是,位于湘西地区的文化教育本来就落后,素质也有限,在服务过程中,难免有些做的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我们在游行凤凰古镇时,看到较美的景色想拍照留念时,当地人竟然要收取景费,真是不可思议,此举动给旅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制约凤凰古镇开发的因素

1.凤凰古镇旅游的开发当地人们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也有很多外国的游客,因此,英语的提高是必须的,提高英语水平,能够更好地为外国游客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满足各种不同旅客的需求。加强服务管理,改善各种问题。

2.旅游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旅游部门行业的布局没有进行太大的关注,而且自古以来,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发展湘西地区凤凰古镇的旅游业时,要有科学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发展。

3.湘西地区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交通也有所不便利,要想富,先修路,所以,要想发展旅游业,铁路和公路是必须发展的,因此,凤凰古镇的发展需先解决交通问题是首要关键。

二、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将湘西地区凤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贯穿到现代旅游规划设计中

1.首先确立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将古镇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凤凰古镇的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是大自然赋予的鬼斧神工,在这种环境下,能够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带来一份安静,这就是湘西凤凰古镇最具有历史文化的基本情调。

2.凤凰古镇的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拥有的景色建筑也是独特的。凤凰古镇的建筑和景色带给人的就是要有一种和谐宁静的环境。让游客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解脱一下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中传统的历史文化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温馨。

(二)将湘西地区凤凰古镇的文化的形象设计中带有真实的体验

凤凰古镇在旅游设计中,要让旅客在旅行时有一定的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比如凤凰古镇有一些独特的工艺产品,让游客在旅行中亲自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既动手实践了,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回想起来也很有趣,让游客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品尝当地有特色的美味菜肴,再搭配一些当地的文艺活动,与游客一起参与,从中具体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更重要的是对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素质的提高,当地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也能保护好凤凰古镇中的历史遗迹,将最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继承美好的优良传统。

三、结语

湘西地区凤凰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本文就是将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较完整的描述出来,将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湘西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马翀炜,张爱谷.乡村旅游与制度建构——以玉龙县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 麻学锋,郭文娟,马红鸽.基于利益视角的“新农保”政策过程分析——以民族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1).

[4] 侯兵,黄震方,徐海军.乡村旅游地的城市化效应及调控对策——基于旅游影响的分析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9).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第2篇

——题记

关于凤凰最初的记忆还要追溯到高中那年,全班同学一起看了那部电影《边城》,最初的喜欢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不过当我认真读完沈从文的《边城》以后,湘西的风情就如同一根细长的筋脉,牢牢的牵引着我。小说中摆渡的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和两个儿子天宝、傩送,还有杨步兵、过渡客人、商人和水手等,都是那么的热诚、那么质朴、那么善良。书里面展现的秀丽的山水和淳厚的民风更让我着迷,带着多年的憧憬和向往,如今我也终于走进了梦境一般的湘西,梦境一般的古城凤凰。

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另一个就是湖南的湘西凤凰。”

我喜欢沈从文的谦和,也喜欢他的豁达;喜欢他的真性情,也喜欢他的软性格。人们都说,他的内心世界里一定有一片天,那就是湘西的天;一定有一座山,那就是凤凰山;一定有一汪水,那便是沱江水;一定有一方城,那是家乡的凤凰城。

真正的小说似乎不是因为复杂的情节而永久流传,而是因为它厚重的意蕴而存世,这才是支撑起小说的关键,让故事历久弥香之所在。缺乏文化底蕴或者精神的向往的东西终将被人们所遗忘,大浪淘沙,不是每一个故事都能为人们所铭刻,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让读者动容,所以说不是每一样东西都能有足够强大的根基来抵御风雨的洗礼,来接受历史的沉淀。

我喜欢的《边城》它塑造了翠翠等人的非现代文明的,而又非原始生活的理想形象。质朴的人性,宽容的美德,无欲无争的纯净世界,有情有意的心灵空间。那些美好的东西是在湘西的美好回忆中才能看到的真实。摆渡老人的古道热肠,翠翠的少女纯情,天宝的豪放洒脱,傩送的中情中意。还有那些没有名字的人们的朴素和忠厚。虎耳草,渡船,狗;吊脚楼,碾房,鸦。往事里的歌声和歌声里的往事。还有白塔,还有结尾的那句惹人情丝的话。

边城,也许在黄永玉的画里,也许在汪曾祺的笔端,黄永玉用他的画,画满了湘西,也画活了沈从文。

因为喜欢上了《边城》所以喜欢上了沈从文,继而喜欢上了他笔下美丽的湘西、喜欢上了凤凰。凤凰的美更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凤凰古城比较有价值的人文古迹有三处:沈从文墓地、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都在城内。一条条土灰色的石板路把城外的淳朴山野气息径直带到了城里。路边常常可以碰到许多苗家老婆婆,背着小背篓,装满她们亲手采集到的花草编成花环;游客们但凡是女生,都会欣喜地买一个来戴在头上,还要穿上少数民族的彩裙子照张相呢!沿街商铺林立,但都不大,主人淳朴而厚道的经营倒是让我们这些在大城市呆久了的人惊讶。此情此景,我却被另一种情思打动了:辽远天空下的另一些地方,人们能如此淳朴吗?

重温了《边城》,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沈从文《边城》)——这绝不是虚美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逐联解析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该诗从大处落墨,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该诗寓情于景,怀思往事,抒发了蔑视权贵的豪情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愁思,犹如一首壮士的悲歌。

关键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悲歌

唐天宝年间,李白被罢官免职,离开长安,途经金陵,游览名地凤凰台,看到天地永恒而时代变迁,感到家国衰败,自己也前途渺茫,触景生情,写下了经典名作《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对比凤凰台的今昔景况,“游”和“空”分别描述了昔日盛景和今日荒凉,简洁生动,内涵丰富;三个“凤”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凤凰台在旧金陵城,《江南通志》记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凤凰出现代表祥瑞,王朝鼎盛;凤凰离去代表王朝衰败,不得人心,而眼前正是“凤去台空”的景象,暗指朝廷昏庸,盛世不再。“江自流”,指凤凰远逝,江水自流,诗人描写的是繁华易逝,盛世难再,往事如烟,唯有滔滔不绝、流淌着的江水亘古不变!时代变迁、历史盛衰,无限的感慨都凝聚到了“空”和“自”这两个字上,一盛一衰,欲抑先扬,提纲挈领,一股悲凉之意油然而生,为此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转为凭吊历史,表达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感慨。曾经指点江山、风华绝代的帝王,都已逝去,变成“古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那数不清的王朝以及宫殿都成为断壁残垣,甚至深埋地底,能够长存的只有大自然。诗人拿“吴宫花草”和“幽径”对比,拿“晋代衣冠”和“古丘”对比,既增强了形象性和感染力,又突出了对盛衰兴亡的感慨。这两句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是对“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拓展了全诗的底蕴。该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评判,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李白对王朝的更替及帝王的消逝,并没有太多遗憾,表明了李白对生命的尊重,但是也表示了李白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自然也就受到权贵的打压、排斥甚至玩弄与嘲笑,最终只能远离京城四处游历,在金陵凤凰台叹古伤今,表露出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望与悲凉,感情升华。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是指金陵西南并列的三座山峰,位于长江边上,从南至北排列;“半落青天外”是指山气势磅礴,突兀不凡,一半都在云里,若隐若现,令人神往。实际上,“三山”只是三座平凡的小山,不到100米高。夸张的手法和诗人自身华丽豪放的气质相结合,写出了如此奇景,可谓写景的经典。“二水”是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江中的白鹭洲分为两 支,“白鹭洲”是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居白鹭,因此得名。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想象白鹭洲有意将长江水分割成两道,江水犹如美女秀发,何其浪漫。“落”和“分”两个动词运用精妙,用来写山的突兀雄奇,写水的分流随地貌变化,将山水写得浪漫无比,山的阳刚之美与水的柔韧之美相得益彰,一静一动,妙不可言。这两句诗写景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同时,越是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大自然的雄浑壮美,越是能反衬封建王朝之腐败与昏庸,揭示了永恒与更迭的区别。生不逢时之悲达到顶峰。

《登金陵凤凰台》中间四句都是融情于景,由虚到实,荒芜对壮美,更替对永恒,人生之短暂,国事之危急,报国之迫切,油然而生,令人感慨万千。然而,不论古今,又有多少人能懂!世人多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是与崔颢的《黄鹤楼》争意气、争长短,笔者认为这不确切,特别是尾联,更觉得此观点庸俗。

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释了此诗基调悲怆的原因。经过前面的铺垫对比,诗人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情感迸发。“浮云蔽日”“长安不见”暗指奸臣当道,帝王昏庸,国势衰败,而像自己这样才华横溢、满腔热情的有志之士却报国无门,心情无比沉痛。“愁”字结合前面描述的朝代更替、凤去台空、浮云蔽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士忧己的复杂愁思。忧而不能解,谓之愁;才而不能用,谓之悲。一个“愁”字,意境高远,沉重沧桑。反复诵读,感觉此诗犹如一首壮士的悲歌,犹见诗人抛笔泪下,有N屈子投江的悲怆与绝望,意旨尤为深远。

诗风豪放自由的李白很少写格律严谨的律诗。但是,心怀高远、感情强烈的李白,在漫游金陵、登凤凰台之时,情之所至,犹如呐喊,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字字精妙,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参考文献: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第4篇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魅力凤凰 钟灵毓秀

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依稀可见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景观凤凰 天人合一

凤凰古城南靠青葱起伏的南华山脉,北临清澈舒缓的沱江碧水,城市建筑与青山绿水和谐交融于一体,形成了山、水、城、人、文交相辉映的整体格局。

沱江泛舟: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像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问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

虹桥艺术楼:桥虹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

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颇信风水的凤凰人都说,这座桥斩断的是一条龙颈,令一条巨龙身首异处。原因只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听信一位从昆仑山开始追索一支龙脉,经云贵高原来到五寨司城的阴阳先生的谗言,说这儿屏立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就是他要寻找的龙头。并由此推断出总有一天这地方会有人出来问鼎中原,真命天子将出。朱皇帝不能允许边远的凤凰出现自己的潜在对头,于是朱笔一勾,龙颈被斩,风水遭毁灭性破坏,凤凰再也出不来皇帝了。

奇梁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_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书家堂:位于凤凰县黄合乡,又称舒家塘,曾是北宋杨家将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在凤凰的屯兵之营。古城堡规划很有特色且规划合理。城中现存13个大石门,全是整块条石建造,气势非凡。

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版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这里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两旁的建筑、街巷,都能让您饱览古镇的万种风情。

万名塔:位于东岭山麓的沱江之滨,东靠雕梁画栋的遐昌阁,西望气势若虹的风雨桥。现塔高21米,为大级六角砖塔,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六通皆有朝拱门窗,小塔精美秀丽。

奇峰山:原奇峰寺所在地,虽寺庙已不存在,但其景致依然高古幽静。在此山上有非常棒的视角观看沱江、吊脚楼、虹桥、夺翠楼、万名塔等景。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范文第5篇

摘 要 阐述了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对地方旅游业的作用和对旅游文化的形成及影响,并提出了开发文献资源的策略。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新时尚。人们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满足其对文化信息的需要。在全国乃至世界着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大气候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正转变观念,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依托西部民族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仰仗地区奇特优美的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地方旅游产业。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是西部各民族人民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地方之百科和民族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此本文就如何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地方文献,服务于地方的旅游经济,以及就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如下探讨。 1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对旅游产业的作用 1.1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实的旅游资源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是指西部民族地区各类文献的总称。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情况,再现了西部民族地方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形式上划分,它可分为资料性文献和实物性文献:前者以文字或图籍形式留住了西部各民族的历史;后者则以实物形式直观形象地将西部各民族文化艺术展现于眼前。 这两种形式的文献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民族地方文化风采,因此,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如贵州的"贵阳花溪镇民俗博物馆"、"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献、三峡的碑刻,前来研究观赏者不计其数。又如湘西州图书馆、博物馆、湘西吉首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文献和文物,尤其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作的《湘荷白鹭图》等巨幅字画和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手稿的特色馆藏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专家和文人学者前来研究、观赏。有的实物文献如湘西州铜柱和新近出土的里耶秦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前来考古、旅游观赏者络绎不绝,这些文物、文献为西部构建了一座庞大的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1.2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考证依据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真实地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内容,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民族地方志、州志、县志等地方民族文献的挖掘、整理、开发,已成功地发掘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为地方旅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从湘西地方志记载考证得知凤凰古城有唐明清朝代的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有始建于唐垂琪2年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始建于明代的凤凰南方长城、乾嘉苗民起义遗址,通过对这些记载史料的开发利用,打造出了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保靖商周文化遗址,修建于南宋现保存完整的土司王朝故都的永顺老司城及草创于元朝的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清嘉庆十年为纪念唐代"诗家王子"五昌龄而建的黔城芙蓉城等,这些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类文化遗址开发都得益于民族地方文献的史料记载与考证。所以说民族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在开发旅游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包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宣传途径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开发,派生出新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旅游者不断地获得新的感受,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不断满足其旅游消费的需要,同时,也可确保旅游产业市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保存、揭示和传递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知识信息,包含着巨大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蕴含着无限商机。如对该文献进行专题整理和挖掘,完全可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如依据湘西文史资料、地方县志、民族志等文献,通过对苗族、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出的"四月八"歌会、"赶秋节"、"社巴节"等,通过对沈从文资料研究推出的"从文文化艺术节";又如依据云南纳西古文字推出的纳古古乐、依据傣族的风俗推出的泼水节、依据贵州侗族歌谣而创作的侗族大歌等等。这些通过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发掘出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不仅丰富

相关期刊更多

故事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戏剧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航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