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各种理财方式

各种理财方式

各种理财方式

各种理财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管理模式 资源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集团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财务管理如何界定各阶层的责权利,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类型

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完全“垂直”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供、产、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优点在于:(1)有利于发挥母公司的资金和财务调节功能,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2)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财富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目标;(3)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4)有利于企业集团融资,集团可凭借其资产和信誉优势,采取多种融资渠道,保证集团资金来源的畅通;(5)便于取得规模效益,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可以减少子公司的监管成本。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财务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容易导致财权使用中脱离实际的官僚化倾向,以及对财权的误用;(3)财务决策缓慢,导致子公司不能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一旦总部决策失误,子公司无法进行项目调整,造成子公司过度依赖母公司。

2.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放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决策权分散于各子公司,母公司起控股的作用,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有利于充分调动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可以减少财权运用中的盲目性和官僚化,提高准确性和效率;(3)财务决策周期短,决策针对性强,应付市场变化能力强,子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可以直接作出决策,不需要事事进行“上”与“下”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减少决策程序,提高效率;(4)分散母公司的融资风险,各子公司自行筹措资金、自行承担融资成本,具有偿还贷款能力,有利于减少企业集团统一筹资带来的还贷压力:(5)有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意识,使其更谨慎地使用资金。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缺点在于:(1)不利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协同性,会增加集团内部的内耗和摩擦成本;(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则权使用状况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集团的整体利益无法得到保证;(3)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集团财务权力的行使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同子公司之间的资源调动将受到各子公司财务自的制约,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集权与分权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与分权型是两种极端的管理模式,极端的集权,必然导致集团财务机制的僵化,子公司没有任何积极性,相反,极端的分权,将使子公司在失控的状态下,过度追求积极利益,使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受损,而混合型管理模式是在对集权型和分权型进行批评和借鉴的基础上设置的一种财权配置方式,也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是一种高度集权与适度放权的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是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实行母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分设两级财会机构进行管理,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母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子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控制。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子公司经营者地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地缺陷,融合了集权与分权地优势。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方方面面,采用哪一种模式为最佳的管理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集团管理的经验,其模式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一下因素:

1.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决定和揭示企业经营目的和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必须围绕目的和目标的实现来展开,而财务管理模式的制订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所以要根据战略需要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如果企业实施的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战略,企业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在考虑财务模式时,更多的考虑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这样公司集权化的倾向就比较明显;如果企业确定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采取的是比较激进的发展战略,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市场,这时在财务管理上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下属企业占领市场的欲望,这样就要充分授权,这时要有分权的思想。所以要根据战略需要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2.充分考虑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特点

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设计了任务结构和权力关系,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组织结构的需要,如企业实行集权式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能采取分权制,如果企业实行的是分权管理为特征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体系则要充分考虑对下属单位的适当分权。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需要。

3.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

企业集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集团规模的大小、实施的战略、以及管理的水平都各不相同,因而各个发展阶段财务管理模式也不相同。(1)初创阶段。企业集团管理不规范,各成员企业对管理总部战略意图缺乏充分的认识,市场竞争优势尚未确立等。因此,该阶段完全有必要通过集权方式,促使企业集团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2)发展阶段。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职能的增多,总部的资产日益庞大,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开拓新市场的需要、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的要求。因此,要对各成员单位适当下放经营管理权力和日常经营的财务管理权。(3)成熟阶段。由于规模的空前扩大,管理协调难度的加大和全球性跨区域的多样化经营对管理体制的效率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向分权制发展。(4)哀退蜕变阶段。管理体制开始僵化,生产萎缩、效益降低、利润率下降,企业集团凝聚力减弱。集团开始精简机构,缩小规模,以提高管理效率。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随之进行变革,集权度较高的财务管理模式又开始建立。

4.股权结构

一般情况下,母公司财务决策权的集中度与其对子公司控制程度成正向关系。如果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大多是独资经营,那么,母公司在财务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由于集权更有利于母公司的全盘财务调度,所以通常选择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相反,如果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大多是合资经营,根据合资人的利益与要求,其财务管理会相对分散。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集团在不同的经营状态下,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集团只有根据其实际的经营状况,选取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对三种典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选择时影响因素的比较与分析,根据我国企业集团起步晚、规模小、内部组织结构不规范、竞争实力相对较弱等现实情况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的中国企业集团应实行集权与分权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企业集团内部有效的协调与控制,贯彻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思想,企业集团应在集团内部构建符合企业集团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运行,双向反馈”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财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在集权的基础下合理进行分权,理顺各级财务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分、子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应有的权利,促使它各尽职责,协调配合,最终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统一领导是指企业集团的全部财务管理工作应在母公司管理层的总体指导之下进行,即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经济指标的制定、对外投资及经济性担保、财政资金的管理等,全部由母公司统一领导,制定统一政策,以保持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的一致性。同时,为调动各子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对其进行适当分权,赋予其完全的生产经营自,但其资金管理调度权、投资决策权、国有资产管理权、财务标准与制度审批权、职工福利权、财务人员调配权等必须集中。

分级管理是针对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权限模式而言的,即在对由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财务处处长、各级财务负责人分级落实责任的同时,赋予相应的处理财务会计事项的权利,上级领导或单位不应超越管理范围插手下级的具体事务,下级领导或单位不应将归自己处理的事项交上级处理,回避责任。

独立运行是针对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而言的,即由母公司财务部根据整个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资金运行过程负责组织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由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负责组织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母公司财务部与各子公司财务部的管理工作运行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母公司应指导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各子公司对财务事项的处理不能游离在母公司的管辖之外。

双向反馈是指现代企业集团财务运行模式各环节之间以及财务运行模式和财务权责模式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传递应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包括现代企业集团财务运行模式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是双向式的,财务权责模式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必须是双向式的。

合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集团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由于不同集团内部存在的结构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并没有个固定模式。集团公司的财权配置力式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对待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集团,集权、分权的选择都可能是不同的,只要有助于企业集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就是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永: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M].特区经济,2005,(03)

[2]雷声: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M].改革与战略,2006.(07)

[3]许利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M].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13)

各种理财方式范文第2篇

企业集团是一个由多元法人主体共同构建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产权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进行财务管理的困难性。比如集团总公司无法监控各级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集团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由于集团供、产、销环节越来越多,造成财务与业务相互脱节,集团成本失控,供应链周转率低下;企业经营信息反馈渠道速度不一、方式不一,造成集团整体决策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各种财务决策的及时作出。从母公司到其下属子公司均设置财务部门,复杂的财务结构造成了财务信息传递低下,且信息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这些都不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有效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它已完全整合于企业内部网络信息系统中,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电子商务业务处理以及一体化和异地机构财务的远程同步处理,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集团将从封闭式财务管理走向开发式财务管理,将从静态财务管理走向动态财务管理,将从经验性走向理性财务管理,将从对具体事物的管理走向对经营活动的全面管理。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它能够带给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从组织结构、管理理念和职能的全面创新和拓展。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一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思想。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对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巨大作用的保证。

一、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

财务管理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组织模式的一个方面,它是在企业集团所采用的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集团常用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中央集权型架构和事业部型架构,由这两种集团组织模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

(一)企业集团组织模式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型架构时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中央集权型架构,又称为“U型组织架构”或“金字塔型架构”。这种组织架构是采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作为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原理,并造成一种最高领袖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企业集团组织形式。这类组织结构特别强调组织内部分工与层阶,从纵向看,集团组织被划分成若干层次,形成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处在塔尖的高层领导通过一个“等级链”控制着整个组织;从横向看,组织被分解为若干个并列的部门,每个部门都负责一项专门工作,各司其职、各自向上一级负责,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里,一切责权利归“中央”。

(二)企业集团组织模式采用事业部架构时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事业部型架构,又称为“M型组织架构”,即企业集团根据不同产业、产品、市场、服务对象或区域,划分为若干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机构与队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采用的组织机构形态。在企业集团采用事业部型组织模式下,母公司将其财务管理权分散到了各事业部,母公司不直接对企业集团内各级子公司具体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它只是对各事业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及财务管理成果进行管理,而对集团内各下属企业具有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管理则由各事业部来完成。这是母公司采用层层分解管理责任的方式将集团财务管理权分散的表现,在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下,母公司也只有依靠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财务管理权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建立在事业部型架构基础上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就是在企业集团各事业部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对该事业部所有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事业部下属的子公司也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对其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管理。

二、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的特点

(一)组织结构臃肿。无论是中央集权架构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还是事

业部架构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组织臃肿,从集团的管理当局到下属各级子公司,其机构层层叠叠,大量的机构重复设置。

(二)信息传递时效性差。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经营活动的核心和最高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利用子公司的各种报告数据获取信息几乎是它们唯一的选择,而子公司财务报告往往是前一期间公司经营状况的反映而不是子公司当时的经营状况的反映。在传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下,母公司受制于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母公司不可能从子公司获取实时财务信息,因此,母公司决策时只能够参考子公司事后的财务数据信息,并且决策信息再由决策者传递到执行者,将经过多重机构,这又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三)信息传递准确性差。在上述两种财务管理组织模式下,无论是从集团管理层往下级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还是各级子公司上报的财务信息都是经过多级过滤后最终到达目的地。例如,母公司要了解一级子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管理情况,往往只有通过一级子公司的财务报告才能反映出来,而一级子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由其财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及公司的有关规定所作出的,其中肯定加入了许多人为因素,母公司获得的二级子公司经营情况信息就会失真。由于这种信息的过滤机制是由下往上一级一级地进行,母公司也很难发现丢失信息最严重的环节。母公司各种指令的发出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四)集团各级财务部门协调性差。在传统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中,集团下属各级子公司财务往往只对自己所属子公司负责,而各级子公司财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由于受到组织结构的限制以及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各级子公司之间是相对独立而缺乏联系的。这就使得各级子公司财务部门从事经营活动时只考虑本公司的财务目标而忽视了其他子公司的财务目标以及集团总体的财务目标。在传统的体制下,重要的决策都集中在母公司进行,这就意味着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地域的限制将不能参加母公司的重要决策,由于母公司是重要决策的中心,所以,信息是从母公司单方面传递到子公司,而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信息反馈几乎没有,或无足轻重。因而企业集团就无法有效地运用其拥有的所有资源,也无法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设计

由于传统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存在以上种种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集团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必须加强集中式管理,集团公司为整合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源,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确保整体发展战略结构与目标政策贯彻实施的高效率。而这就要利用电子商务下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财务软件才能得以实现。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中式管理,可克服过去对下属子公司控制不力的局面,还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就是要改变当前母子公司都设置了全套的财务机构,使集团总公司成为整个集团公司的权力中心的局面。有鉴于此,就是要在母公司建立财务中心,以该财务中心为核心,在财务管理方面对整个集团起着资金筹集、运用、收回与分配等战略作用。集团公司财务中心是资金调度中心、对外融资筹资中心和经济开发投资中心。财务中心是从集团的角度优化配置集团内所有的资金资源,并监控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这并不影响各级子公司经营的自主权。子公司的资本大部分或全部由母公司控制,在设置子公司财务机构时,参照母公司设置,各部的业务与集团公司基本相同,只是其决策权限只限于母公司所规定的可独立决策的界区,汇总上报本公司的财务预算与报告,子公司及以下单位不设审计部,审计工作由母公司全权执行。

由于企业集团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可将财务中心根据具体的财务职能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各个职能分部可以通过财务中心的数据库获取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财务数据,而职能分部所作出的决策信息也可以迅速传递到集团的各级子公司财务机构。如按财务管理的内容分别设置财务结算中心、投资部、综合部、审计部,并统一由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由财务专业人员担任,并应兼任集团总公司副总裁或其他高级职务,使财务管理工作在集团内更具地位,财务结算中心内设筹资部、结算部,主要负责集团内融资、筹资决策以及集团内部资金的调度;投资部主要负责与集团增长战略有关的投资决策及可行性分析等;综合部负责核算集团公司的管理费用及对各子、分公司、直属分厂会计资料的汇总,同时监管集团内收入分配的协调以及合并编制会计报表等;审计部负责监督集团内各企业对集团财会制度、程序的遵循情况以及会计记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在集团总裁的直接领导下,由副总裁(财务总监)主要负责,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实行预算化管理。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模式的特点

(一)组织的扁平化。新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通过财务中心的巨大功能,对原有的集团财务模式、财务运作纵向环节过多的状况加以改革。削减了过多的纵向财务运作环节,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让财务人员真正的贴近经济业务运行的实际,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目标,实现了财务流程运作扁平化的道路。

(二)高度协作性。将集团各级子公司的各项财务信息集中于财务中心,财务中心掌握着集团所有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中心又是集团的财务信息中心,母公司可以根据这此信息统一协调各级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各级子公司通过网络就能够和母公司直接联系并参与制定集团的决策或向母公司进行信息的反馈;同时,母公司也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各级子公司,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递更有利于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

各种理财方式范文第3篇

乡镇的财务预算管理直接关系着乡镇的资产配置和整体运营方式,它是直接作用于乡镇整个资产融通,并对乡镇的资金流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发展涉及到整个乡镇发展的利润分配等综合性的管理。从法律角度出发,乡镇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涉及到法律因素,如若不能良好的把握财务管理工作,那么就会滋生腐败等违法现象的出现,财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乡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乡镇整体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价值。从将乡镇财政管理的成本控制、资金、发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化的将乡镇发挥发展实际与整合其财政管理相互结合,有计划地对乡镇作出整体规划,之后再进行乡镇中各项财务的统计,从源头上进行资源的利用计划策划活动,将各项财务信息综合归拢,为乡镇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从一个乡镇的财务管理中,可以直接反映出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财政管理中的支出与收入都与整个乡镇建设息息相关,通过各项经济的收入来平衡其发展中的各项支出,因此,在乡镇建设中,把握好其财政建设是其工作中重要一环。从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上可以划分成资产配置的预算管理、乡镇的筹资款额的预算管理等方面。乡镇的资产分配以资金为主,乡镇的运营并非以收获利润为主要目的,这里乡镇财政管理区分于企业财政管理。然而预算就是要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利用,以便于促进乡镇的资金分配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财务部门在预算资金配置的管理中,结合各地区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且要与其他部门在各个环节进行通力合作,以便于实现其发展的最终目标。乡镇财政收入还有一种就是以筹资的方式来进行集资,指的是乡镇为满足发展需要,在当地进行的筹集的活动,这种方式或是从乡镇居户中集资而来,或是通过外商招商引资,来获得投资所需的资金,其目标是为了帮助乡镇实现预期发展的效益。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会出现一些服从性与统一性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的等级体系已经人为的造成了管理双方的严重对立,这种方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严重脱节;二是这种强调“秩序至上”的行为准则,这样的行为方式也抑制了乡镇基层工作者劳动的效率与创造性,导致往往预算方案的实施与现实实施状况不相符;三是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严格遵守的“命令——服从”的管理理念,妨碍了乡镇工作者主体性的发挥,上级制定的财政预算下达后,下级直接执行,这种方式严重的制约了乡镇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这些现象都致使乡镇相关部门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同时乡镇工作者不能有效的完成管理质量与任务,进而阻碍了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乡镇事业的发展。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系统配置出现疲软现象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系统是一项涉及其整体发展的系统,其中包括乡镇财政的收入和相关资金的支出、财务报账、财政预算、会计核算、财政审核等等各个方面。目前乡镇发展受到其自身发展、地理环境、交通、教育文化程度等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的基层财政还未直接受到财政部门负责,因此常常导致一些乡镇各个财政部门之间配合出现紊乱,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乡镇财政的各个环节都关乎着整个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出现状况也将导致其各项配置出现不合理的状况。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监督工作的差异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差异与其相关的监督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对于财政预算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监督和管理人员也有对应负责的工作,但是相对于乡镇来讲很多监督管理人员都是由乡镇人员来完成和实施的,这种监督方式对于财政预算和相关审核来讲并未起到实际的作用,因此常常导致财政监督形同虚设,使得考核工作难以落实。

三、优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建议

(一)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并以乡镇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修改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弊端,将乡镇财政各个部门之间紧密的联系到一体,从预算的本身出发,一旦预算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有权利并有义务指出,帮助其完成预算,这种方式也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责任制项目实行方式,以便于充分的调动各部门之间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预算的合理实施,既不能过于夸大事实,也不要缩小实际发展空间,在保证预算合理实施的基础上促进乡镇整体向上发展。

(二)优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系统

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需要建立一套良好的预算管理系统,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对乡镇的财务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其财政的运行中尽快的解决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从财政预算管理的性质来看,有计划的进行的筹资活动,可以适当的解决其建设成本和资金使用的问题,尽量避免由于资金运转中的矛盾,使得乡镇的发展具备着一定的风险,以便于挽救乡镇发展中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资产配置的管理中乡镇的资金预算,在乡镇运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中的先行者为财政预算,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对于整个乡镇的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良效。优化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得乡镇对预算有效的分析,在准确预测下,以乡镇发展目标和财务指标为准则进行进一步的运营。因此,良好的财务预算的管理,在乡镇的整体经营计划落实过程之中,可以以直观的形式为之展现,并为乡镇的发展战略建设提供有效发展保障。当前市场变化风险不断加深的社会中,加强其财务风险预测是必要之举。并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下把握其发展的方向,通过完善运营管理的体制,进一步的促使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内部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环境。

(三)提升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监督工作

各种理财方式范文第4篇

1多元化集团财务管理的模式

多元化集团规模大,业务复杂,跨地域甚至跨国界经营,更是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目前,多元化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其实就是说集团总部将权利集中起来,而各下属公司业务则是集团业务的一种外延,在这种模式下,几乎所有涉及财务方面的一些决策全部由集团总部承担,而各级下属公司在财务上基本是没有决策权的,只能执行集团定出的一些决策。其特点是:集团内部的各项决策,包括企业所有财务上的决策,资金的投入和利润的回收,均由集团总部制定和规划,像诸如最终效益这些都可以在集团内部充分展现。这种模式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公司规模较小并且建立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的时候特别适用这种模式。其优点是能实现集团一致性战略的控制,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协调能力较强。其弊端:决策信息传递不是非常的灵活,通常效率非常的低;由于几乎所有的财务权力都由集团总部控制,导致集团缺乏生机和活力;现代企业的模式是企业的财权清晰,而集权则违背了这一准则,所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是不利的。

分权型与集权型相比较,基本上是对立的一种模式。在“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型中,各种决策权分散于各下属公司,集团总部所承担的各种权利相对较少,只起控股公司的作用。分权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各种资金的支配方面都有自行决定的权利,如果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发生改变,公司需要及时的调整资金投入和配制,下属公司完全拥有财务决策权;对于公司的管理方面,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是自行的,而不是由集团总部进行强制性管控,集团总部只是对下属公司间接管理。它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快速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分散了集团总部融资风险;有利于培养下属公司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意识。然而它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不利于资源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度分权,导致资源配制的不均衡,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分权的模式中,资金的随意挪动以及私底下屯钱的情况会常有发生。

对于集权和分权,两者具有的特点相差比较大,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即“相融型”。由于集权型和分权型的缺陷都十分的明显,所以企业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来减少这种缺陷,最终就出现了“相融型”。根据集权强度,学者们将相融型又分为相对集权和绝对集权。相对集权的模型主要体现了集权制的优点,它突出的是集权型,但同时保有分权型的影子,即使下属公司缺乏积极性和活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可以使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发展初期的企业集团对于这种模式比较合适,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并且发展比较成熟的,则选择相对分权的模型。

2多元化集团财务管理的内容

21管理内容

(1)管人员。无论是集权型管理,还是分权型管理或者相融型管理,对于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管理是首要需要考虑的。一般的多元化集团,各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采用的都是集团委派制的管理形式,但是对于委派的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与下属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工作关系,有的企业划分的也不是很清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决定。

(2)管战略。多元化集团的财务负责人应积极参与多元化集团的投资管理决策、筹资管理决策和利润分配管理决策。投资管理决策是指多元化集团与未来生产或与将来的收益、盈利有关的经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筹资管理决策是指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利润分配管理决策也就是公司的股利政策,它不仅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融资投资情况,而且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3)管业务。本人一向非常赞同财务管理业务化的工作方向。财务管理业务化是指财务管理要与具体的经营业务进行融合和对接,财务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即财务人员应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对企业经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和监督。

(4)管标准。建立多元化集团财务管理的管控标准十分重要,其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集团总部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对下属公司的控制、管理和考核。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参与并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因此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是多元化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

22管理方式

(1)财务信息管理。多元化集团的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对集团及下属各公司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形成相对独立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多元化集团的财务系统应做到信息对称,下属各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应及时上报集团总部。另外,财务信息的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真实及时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安全有效性原则。

(2)责任目标管理。无论是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还是下属公司的财务部门,都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责任目标的管理。责任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各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对于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起到监督和帮助的作用。二是预算管理,对于已经批准的各企业预算,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执行力度。

各种理财方式范文第5篇

一、现行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财政转移支付法是指调整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 法律 规范的总称,是财政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的转移支付法包括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制度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目前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是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它是指各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或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再分配。这种转移支付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中央政府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下转移给地方政府;二是地方政符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上转移给中央政府;三是同级政府之间一部分预算收入的相互转移。凡是相邻两级政府间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转移是狭义上理解的转移支付。在我国,从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基础上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从狭义上理解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从形式上看财政转移支付法,是指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外在形式,它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法,泛指凡规定有关财政转移支付出方面 内容 的法律、法规、自治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狭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法,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以《财政转移支付法》冠名的单行法律。在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法》,有关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内容的法律规范散见于相关法规与规章之中。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1)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2)转移支付的形式:目前转移支付的形式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如定额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税收返还及其他补助形式。(3)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核算标准、分配 方法 、支付规模和程序。(4)转移支付的管理和分配机构。(5)转移支付的监督及法律责任。

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由四种转移支付的形式构成的:

第一种形式是“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开始设立和实施的。我国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的核心是地区收支均衡模式。我国的收支均衡模式同时考虑了各个地区的财政能力(财政收入)和财政需求,其基本的做法是:通过测算各个地区的标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并对其进行比较,进而 计算 出地区的标准财政收支缺口(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大于标准财政收人的差额)。

第二种形式为“税收返还”。税收返还制度的建立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关键性内容之一。税收返还制度的核心是在建立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同时,确保各有关地方政府既得利益。另一方面,这种形式通过“存量不动,增量调节”的办法,提高中央财政在增值税与消费税增量上的比重。

第三种形式为专项补助(或者说是“专项拨款”)。“专项补助”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这些专项拨款,由中央政府拨付,不列入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这种专项拨款的主要特点是拨付款项的有条件性,是由中央根据情况和需要来确定拨款的项目,拨款的对象,拨款的金额和拨款的时间。专项拨款主要用于给予地方政府的特大 自然 灾害救济费,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等。

第四种形式是“原体制补助和上解”。这种形式实际是原体制的产物。从1988年开始,中央政府财政部对部分省、自治区实行定额补助,与此同时部分省市向中央按照一定的比例解。

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带有较深的旧体制的烙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二、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 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 目前 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不清晰,事权、财权不对应,资金分配办法不规范。从而造成一部分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不明确,甚至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 科学 性。

第二,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 法律 权威性。纵观各个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最大的共性就是都制定有较高层次的法律。而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的主要是政府规章,没有单行法律。因而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权威性和统一性。

第三,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控力度小,均等化功能弱。由于在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中税收返还形式占的比重过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太低,致使中央财政调控权、均等化功能过弱。

第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第五,省一级政府对地、市、县级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缺乏制度建设。

三、完善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朝着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框架的目标改革,但是,距离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必须深化改革:

1.完善适应市场 经济 发展 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法律上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范围,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调节目标和定位。

2.加强财政立法,在《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基础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转移支付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各项基本制度,尤其是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督制约制度。

3.简化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重新归并现有的四种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尤其是应当尽快解决原体制补助和原体制上解当中存在的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矛盾的问题。

4.规范专项补助,在进一步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那些纯粹属于地方区域性的支出项目的补助,并且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和兼顾其他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规范各种专项补助,合理分配用于专项补助方面的财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