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预防医学课程的学时数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预防医学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存在,与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脱节,预防战略思想没有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3]。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另一方面临床医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与临床工作相差很大,对今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对预防医学不重视,常常是为了考试而应付了事[4]。另外思维差异,缺乏实践教学也是影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5]。

正是由于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存在着上述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6-8]。

我教研室在多年非预防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上述不足也有较深刻的体会,也试图通过教学过程改变临床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看法,为了了解这种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真实态度,我们对本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随机抽取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7人为调查对象。在完成防医学课程教学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授课前后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②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水平;③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意见,对哪部分课程最感兴趣;④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有意识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等方面等。

调查发现,我校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讲授预防医学课程之前,84%的学生没有或仅是偶尔接触过预防医学的概念或知识,95%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少有其它学科的老师会主动介绍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在上预防医学课程之前大部分同学的态度是“可能以后会用得到,掌握一些总比没有好”占56%,10%的同学认为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是考试课才学,只有34%的同学认为该课程是“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认为比较重要”。此项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观念教育也不容乐观。首先临床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渠道去了解预防医学,从入学开始没有相应的预防医学的系统性教育,使学生更局限于临床医学的知识学习,对预防医学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整个临床专业的传统教学体系中,预防医学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预防医学被剥离在了临床医学的知识体系之外。在临床医学的教学目标中,预防医学只是一种附属知识。由于教育者对其重视不足,才会导致学生产生这种预防医学知识不重要,学不学都行的态度。

因为这种预见性的结果,我们在预防医学的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介绍,更多的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给学生传输一种现代医学的理念,通过现实的案例介绍临床与预防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临床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对今后临床工作的支撑作用和重要性。

课程结束后的调查发现,78%的同学部分或完全改变了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要程度的看法,这虽然很值得我们欣慰,但在这78%的同学中,看法完全改变的只有6%,另外72%的同学只是部分改变了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看法。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由于长期只注重临床专业的学习,强调所谓主课的重要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生心中造成的这种预防医学无用论的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需要整个教学体系的调整和努力。

个人认为这种教育体系的调整涉及到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预防医学教育的早期介入,二是明确早期介入的实施者。早期介入即从医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开展系统的预防医学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现代医学是一个“完整体系”,注重临床与预防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不要让学生过早地形成狭隘的专业思维定式。明确早期介入的实施者即由谁来完成早期的预防医学观念的教育。目前的预防医学课程大都在三年级以后才开设,失去了预防医学教育的最佳时间。而且在一个学期要把预防专业的6、7门课程用很短的课时讲授完毕,更加使学生加深了预防医学不重要的印象。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预防医学的课程提前致一年级或与医学专业课开始的同时讲授,选择那些对临床医学背景知识要求不是很高的课程,如食品卫生与食品营养,环境医学,卫生统计学课程,并与临床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交叉和联系,会起到较好的预防医学观念启萌的作用。那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如职业医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可以在更高年级完成,甚至可以在五年级时完成。通过这样与临床课程之间的的同步和密切关联,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整个医学过程的地位和掌握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早期教育的实施者,除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以外,相关课程的临床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相比较而言,学生可能更相信和易于接受本专业老师的一些观念。如果临床专业课程的老师能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预医学的知识引入和联系,会对学生生产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我们的调查还表明,近60%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课程的讲授与临床之间缺乏联系,也是临床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兴趣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要求预防专业的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然而在当今专业越来越细化的时代,让教师掌握非自己专业的知识,这将是对教师师提出的新挑战,也是现代医学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就预防医学课程本身,也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有近70%的同学认为预防医学课程实习偏少,尤其是现场实习,象职业医学、传染性疾病、食品营养等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实习专业。50%以上的同学希望能给予1个月的预防医学现场实习锻炼,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预防医学授课后,60%以上的同学希望今后继续学习并及时更新预防医学知识;70%以上的同学会将学习到的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并会有意识的参与到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中去。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识别、评价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掌握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措施,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控制坚持一、二级预防范围内,不仅是公共卫生医师的责任,也是临床医师的责任。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日益重视预防医学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可以治愈疾病以外,还能够从社会医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疾病及保护健康。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预防医学课程目前已成非预防专业的基础必须课程。尽管如此,但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学时数也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中医药院校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应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情况,拟从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浅谈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

一、明确中医药院校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1.预防医学教育是现代医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按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的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为目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预防医学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卫生保健提倡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和卫生服务管理者。而上述能力的形成,要求学生或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外,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也是每一位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而未来的中医医生,除了要对临床个体开展中医诊断活动外,更需要其应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群体角度去观察、分析并解决中医问题,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医人才。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通过预防医学的教学,可使中医中的预防医学思想得到传承和发展。“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理念和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来说,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同时,掌握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也可以对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在中医药类院校中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产生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预防医学课程为非主干课程,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作用和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医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预防与医生无关。2.教学内容与中医、中药专业脱节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三部分,此类内容与中医或中药专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与中医、中药专业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其原因:一是预防医学教材内容与中医、中药的联系很少;二是中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对中医、中药不甚了解,没有系统的学过中医、中药,如果进入中医药院校后不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不关心中医、中药的发展,教学活动自然与中医、中药内容脱节。3.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联系预防医学本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很多内容就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实验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开展相关实验课,只能开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的对策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调预防医学学科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经威胁全球的“非典”,如果没有预防医学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变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事件,从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此外,要强调社会医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在就业方面,除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外,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急需大量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2.寻找预防医学课程和中医药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在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可以引入中医“人与日月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等理论。另外,针对当前很多年轻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引用《黄帝内经》中“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的观点,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不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应该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规律。预防医学理论和中医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体现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3.提高案例问题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比重当前社会,由于法制观念落后,消费保护者自我意识较差等因素,使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大头娃娃事件、毒酱油事件以及频发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我们可以从网络、报刊和杂志上选取一些生动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从而引入预防医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然后随机抽取学生代表,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4.增加专业知识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职业危害的认识,可以尝试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的教授给学生开展职业病的讲座,从而使专业知识讲座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综上所述,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目前中医药类院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及要求,对中医药类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1.1学生预防观念淡薄,缺乏学习积极性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在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上,大都缺乏学习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预防医学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片面地认为预防医学与自身所学专业差别太大,将来在就业中不能得到很好运用,甚至无法和今后的工作产生一定联系。因此部分学生在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也大都为应付及格。这种学习观念的不正确性,导致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配合,对教学质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理论课程,更需要学生加强对预防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才能对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保障,并推动预防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进一步深化。

1.2教学时数少,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

高职高专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在对各专业教学时数进行安排时,通常会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等原因,使得教学课时偏重于临床学科,忽视了对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开设。大多数学校在临床学科专业中并没有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开设,即使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其学时也仅为38~96学时。紧凑的学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广阔,并且教学内容较多,在学时方面不能给予相应保障的情况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就无法得到深入,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得到相应的强调,并且重点很难突出。因此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并且很难形成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完整的知识体系。

1.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许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学方法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教学内容的展示也大都是教材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而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深入人心。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统计学联系或者是职业病和食物中毒等案例的相关分析,其他的重点实践课程因为学时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相应的开展,并且因实践课较少,无法让学生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2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

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在教学目标中树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将预防医学的战略思想贯穿在医学教育之中,并且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预防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体现出群体、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体观念,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统一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原有思想观念,并通过加大宣传,使得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有充分的重视,加强学习积极性。

2.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合理安排

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对教学时数进行合理安排,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优化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起与自身专业相符合的预防观念,并对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而对教材中相关的基础知识或重叠部分章节进行简要介绍,以此来转变学生对预防医学枯燥、乏味的印象。

2.3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发挥,让学生在自学中得到相关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题材以及国内外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将这些内容充实进教学实践之中,让原本的教材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从而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并且还可以对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网站的做法进行鼓励,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领悟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高职高专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防为主;预防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内蒙古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NGJHG06010)

医学应积极适应社会的进步、努力满足大众的需求,紧跟社会经济的步伐,紧随人类科学的发展,这样的医学才是先进的、科学的。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医学的本质、根本目的、发展趋向、工作重点等却缺乏深入的、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预防医学在医学中的位置,包括相当一部分医学工作者,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国际的大环境中,普遍存在着“重临床、轻预防”的实际,由于难以证实公共卫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收益,公共卫生通常被政府和公众所忽视,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即会想到应加强公共卫生,但当疾病从记忆中消退时,公共卫生又重新从其脑海中消失[1]。在我国,“预防为主”的口号一直喊了几十年,而“临床为主”的现实却依然存在。作为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摇篮,在相当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育却很难被重视。通过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包括是学时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较少;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内容枯燥;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尽人意;教学设施缺乏;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方式单调;七是学生对预防医学缺乏认同感,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2-3]。

改变医学现状,不仅需要政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需要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等进行有力的改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党把医疗卫生工作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针对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首要的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高等学校所肩负着培养人才与社会服务这二大主要任务,要求办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与当前医学发展的形势、趋势紧密结合起来,与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样的高等医学教育才是先进的、科学的、和谐的、正确的。

1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的发展形势、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紧迫需要与医学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求政府转变医疗卫生观念、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而且也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转变医学教育观念,切实重视并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尤其是要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1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这一缺陷限制了它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察视野,妨碍其对健康和疾病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全面认识。而现代医学模式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更新医学观念,将生物医学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因此也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生中积极开展预防医学教育。

1.2医学教育发展与医学教育模式变化的需要

从国际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看,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全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为与之相适应,全球医学教育也进行了很多改革,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等加强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措施。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除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不仅要求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教育,而且要求急需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改革。

1.3大众对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党、政府、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要求我们医学工作者必须时刻扫描大众对健康的要求,时刻透视包括寿命延长及人口老化、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社会变革等各方面因素对健康带来的威胁,切实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做好三级预防,在医学教育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运用三级预防的观点处理日常医疗保健康复的有关问题,针对疾病发生、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1.4学科发展的需要

1.4.1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

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向病人学习”的意义,即要从医学、心理学、社会背景对病人进行全面考虑,这样不但有利于诊断治疗疾病,还有利于从心理健康、环境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角度为病人提供帮助,也有利于总结临床治疗规律,提高对疾病研究的科学性。医学的最大目的应是如何保持健康,而不是如何治疗疾病[4]。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已不只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任务,也是临床医学整体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5]。

1.4.2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

预防医学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6]。事实证明预防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不仅在医学科学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而且已向自然、社会、精神三大领域纵深发展,它已突破了自然科学范畴,和社会发生了广泛的联系。预防医学越来越受到更高的重视,预防医学也更加关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5以人为本的需要

在医学实践中,“以健康为本,以生命为本”就是以人为本。胡锦涛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要实现这一任务,明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党和政府已经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那么作为医学工作者,更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以健康为本,以生命为本”,切实把“预防为主”付诸于医学实践、医学教育之中。

1.6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高层次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不完善,一些重大传染病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一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分析、科学决策、科学发展。

1.7现代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与社会化、产业化相伴而来的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增高,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医生不但要通晓治疗,更要懂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社会及促进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技巧。加拿大从1993年开始设立研究课题,到2000年公布了皇家医学院学会的专项研究结果:社会对医学院毕业生担当医生角色的期望要求,结论是医生的角色应当具备七个方面的要素:医学专家/临床决策者,交流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学者,职业家[7]。临床医生是预防保健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而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观念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预防疾病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增加学生识别、评价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措施,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控制坚持一、二级预防范围内。

1.8卫生服务模式变化的需要

随着卫生工作的发展前进,医院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卫生服务模式向着预防、医疗和保健综合型方向转变。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卫生体系改革的需要,加强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这对于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2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预防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在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更是医学工作者通过接受继续教育而实现“预防医学”为主观念转变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积极倡导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主动、积极进行医学教育内部的改革,包括教育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为预防医学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www.LWlm.cOm

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8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传染病仍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出于有效控制和消灭流行病的需要,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

1 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健康的范围由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健康的内涵也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健康的领域。临床医生作为卫生事业的一线人员,要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策略,参与防病治病的各种活动,如果能掌握和了解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培养医学生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和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己任的预防战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帮助的。

1.2 培养群体观点

群体观点是预防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到21世纪,我国的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因此,未来的临床医生,不可能单纯地从事对临床个体的医疗保健工作,还应掌握从人群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有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1.3 培养临床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其控制和消灭流行病的能力

传染病仍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SAR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传染病的威胁与恐怖,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很高的感染率,迫使我们对过去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地全面地反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的应对能力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把临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着更高业务素质的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1]。所以加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知识和对传染病的认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4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有些疾病症状极其相似,临床难以鉴别,但是如果结合其流行的特点,就不难作出判断。临床医生如果掌握了预防医学的知识,尤其是掌握其主干课程――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增进对病因和疾病自然史的理解,从而找到更有效和更安全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措施[2]。

2 临床医学生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原因分析

临床医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时缺乏主动性,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的热情也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观念使得某些决策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也直接导致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不重视。预防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生的主干课程,学生一般只注重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通常只为应付考试。②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或体会,因此感到理论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从而降低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③课程设置不合理,预防医学学时数较少,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联系,且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严重脱节。④学习的思维差异也是导致临床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医学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对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感到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概念较多,内容抽象、难懂,计算公式多且复杂难记。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课程大多是以知识点的记忆为出发点,因此,在学习重点和思维方法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临床医学生对学习预防医学的排斥与不接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3 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对策

3.1 将预防战略贯穿医学教育始终

要始终将预防战略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基础医学各科知识与预防医学密切相关,例如微生物与寄生虫学、遗传学等。在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预防医学知识巧妙地与基础医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树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观念(三级预防的观念)。在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各个病种的教学中加强预防工作的实例教学,强化学生对三级预防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作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而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预防医学战略思想。

3.2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预防医学(特别是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围绕生活或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探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问题,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诊断试验的评价”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可以与临床实践很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选择诊断标准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时,可以这样讲述:(1)为尽可能发现可疑病人,应选择高灵敏度诊断试验。如某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将使病人获得有效治疗和康复,漏诊或延误诊断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就该选择高灵敏度诊断试验。(2)为避免误诊,应选择高特异度诊断试验。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①误诊将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生理和经济上的影响;②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持怀疑态度,需确定诊断。③如果某种疾病漏诊和误诊同等重要,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诊断试验,应将诊断试验阳性界值定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位置。这样就把预防医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其日后诊断疾病的技术。

3.3 调整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改变预防医学的教学方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中国城市化社会转型对公共卫生的需求,应改变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观念,改变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数较少的现状,适当增加学时数,同时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此外,还应加强预防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辟学生更为宏观的新的思维视角。同时可考虑对预防医学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拆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以便更好地与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融合[3]。

针对大多数学生感到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概念较多、内容抽象、计算公式多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信心;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将群体的观点、生物变异的观点和概率论的观点传授给学生;此外,统计课的教学不应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数据的计算上,而应重点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娟,王建华.SARS危机后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6):37-39.

[2]吴敏,陈清.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82-584.

相关期刊更多

雷达与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对外汉语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