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防洪减灾 洪水管理 对策

2003年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提出,我国防洪减灾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人与洪水“和谐相处”,进而又提出了“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洪水资源化、技术现代化、保障社会化”的努力方向。在作者看来,“洪水管理”就是广义的“防洪减灾”,只是增多或加重了“规范人的行为”、“公众参与”、“适应洪水”、“全流域减灾”、“全年管理和调度”等内容,以至于“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一年来,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围绕防洪减灾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略意见,整理如下供讨论参考。

1 对防洪减灾的总体认识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1]。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 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2]。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 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笔者对我国防洪减灾有以下5方面的认识。

1.1 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不断摸索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其它一些大江大河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看,人们对待洪水的方式和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古代被动地适应洪水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洪水如猛兽,来了只有躲避;二是控制与防御洪水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定居点范围逐步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人们开始向洪水通道和调蓄洪水的湖泊进军,导致江河调蓄洪水的场所越来越小;三是有意识地主动适应洪水的阶段。随着大量防洪工程的建成,洪水通道逐步缩小,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防洪工程的标准提高了,但洪水灾害损失数量却仍在增长。于是开始了限制人类有害行为并主动适应洪水的新时期[3]。我国近几年的防洪减灾对策措施与数年前相比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在朝着“洪水管理”和“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如:在法律上已明文规定实施规划保留区制度;在长江等江河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整治河道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措施;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强流域管理,实施流域全年水量统一调度等多个方面。

1.2 洪水管理需要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防洪减灾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人口密度大,留给洪水的回旋余地比较少,难以象西方国家那样预留出很多调蓄洪水的湖泊和湿地;二是洪水威胁区域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基本重叠,洪水灾害威胁严重;三是我国江河洪水的变化幅度非常大,防御同样标准的洪水需要修建比西方国家更多、更大的防洪工程;四是我国河流的含沙量高,防洪减灾需要处理更多、更棘手的问题;五是长期以来固有的防洪工程水利观念的管理模式,要转变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措施非常困难。为此,我国的防洪减灾对策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否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1.3 洪水管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流域综合管理 江河洪水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属性,它以流域为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集合。流域内的水体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流域间的水体相对独立。这一特点决定了洪水管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统一管理,否则将导致各种各样的水事矛盾,甚至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江河洪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洪水管理一定要统筹考虑流域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全面安排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洪水管理是对一个流域范围内各种各样与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的综合管理,是全年的整体活动,决不仅仅是汛期的短期行为。欧洲的莱茵河穿越数个国家,有关国家专门成立了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流域统一管理的协商与监督机制,该机构是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之后建立的,事实证明该机构在洪水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4 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 世界各地采用的防洪减灾工程措施大体相同,但采用的“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差别较大[4]。为减少洪水灾害的总体损失,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类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中,挤占洪水出路以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是屡见不鲜的,无节制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减少总体灾害损失要在科学地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依靠社会的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洪水管理不仅是采取措施约束洪水,更重要的是约束人类的奢望,限制人类的有害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在恰当的范围内回避洪水、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1.5 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公众参与”的措施 洪水管理 无疑要强调统一管理,但统一管理决不排斥公众的参与,相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抢险部队、科研院所、非政府机构、感兴趣的人员等都属于“公众”范畴,都应参与到洪水管理过程中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做得比较好,规划措施的贯彻落实就顺利,反之则困难。西方的“公众参与”不仅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而应是在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管理与监督等整个过程的广泛参与,不是我国通常讲的广泛征求意见,而是实质上的参与讨论、论证、实施和监督。

2 防洪减灾基本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和我国当前的防洪减灾形势,作者认为,我国防洪减灾对策应以流域的统一规划为基础,突出3个重点,狠抓5项工作,统筹考虑洪涝和干旱问题,落实综合管理措施。

2.1 洪水管理要以流域统一规划为基础,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洪水管理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管理,洪水调度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调度,这是水的流域特性所决定的。流域洪水管理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人类活动必然影响洪水的状况,流域内一个区域的行为不能危害另一个区域,因此洪水管理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对流域的防洪减灾给予和谐的统一安排。不仅要对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而且对非工程措施给予安排,还要对人类的行为给予约束和引导。洪水管理规划要面向未来洪水,而非过去的某个典型年洪水;不是仅仅针对过去洪水中暴露出的问题,而是要面向解决未来洪水中可能面对的问题。由于未来洪水总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未来的更大洪水总有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可能,因此应适当多地给洪水留出调蓄空间。

2.2 洪水管理要突出的三个重点 (1) 要突出“给洪水以出路”的重点。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清退河流两岸大堤之间的洲滩民垸,扩大中小洪水的行洪通道;进一步加强对河流两岸大堤之间洲滩民垸和行洪区的管理,使之向着有利于分滞洪水的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退田还湖,增大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逐步迁移洪水频淹区群众,减少不动产灾害损失和人员的生命威胁;增大洪患灾害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躲灾避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在洪水条件下生存的环境。(2) 要突出流域内“面上防洪措施”的重点。防洪减灾的传统运作方式对河流本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对面上的洪水管理措施注重不足。要在上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拦滞洪水,涵养水源;采取措施在整个流域的面上层层拦截雨水,阻滞雨水向河流汇集的数量和速度,加大雨水向地下的入渗量;在有条件的地点修建平原区纵横交错的分散洪水水道,修建平原水库或恢复天然洼淀调蓄洪水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建设回灌地下水的网络工程,变地表水为地下水,增大水资源利用率等。(3) 要突出“洪水资源化”的重点。过去的洪水调度大多只考虑防洪保安的单一目标,或考虑一些兴利的因素,很少考虑增加洪水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更少顾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的安排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防洪减灾的需求。我国水资源量短缺,洪水是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北方地区更是如此。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多地变地表水为地下水。适当利用一些蓄滞洪区和洼地拦滞雨水;在有条件的地点实施跨水系分洪措施,分散主要河道的洪水,调剂水系之间的水资源等。同时,洪水调度要尽量照顾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洪水管理要抓紧的五项工作 (1)要抓紧全国洪水 风险区划分析和划分流域洪水风险区域。通过洪水风险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根据洪水风险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布设防洪减灾措施、研究社会保障和救援对策等。洪水风险区划应公之于众,以便增加公众的水患意识、自身避险意识和参与洪水管理的意识。(2)要抓紧建立强制性洪水保险制度。洪水保险虽然不能减免灾害损失,但可以帮助受灾户尽快摆脱灾害带来的困境。国外经验证明,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洪水管理措施。我国应抓紧开展调查和政策研究,并选择一条河流或一个区域开展洪水保险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推进洪水保险立法工作。在具体项目的选取上可以有计划地分步进行,先对经常受淹的区域的固定资产实施强制性保险,再对重要防洪工程实施保险,继而全面普及防洪保险。(3)要抓紧完善现有的江河防洪工程体系。抓紧病险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使工程尽快恢复原有设计防洪能力;因地制宜地疏竣泄洪能力严重不足的河段;按照规划确定的方案和标准增建一些防洪减灾作用明显的工程;修建尚未设防的中小城市的自保防洪工程,避免年年上水受淹的局面;全面完成使用频率较高的蓄滞洪区的群众保安工程;根据具体条件修建沟通水系或流域的水调剂工程等。(4)要抓紧完善洪水调度的支持手段。建立和完善洪水调度 方案实时制定与比选的措施,完善实时获取与展示各类防汛信息的手段,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开展科学洪水调度提供有力支撑。(5)要抓紧落实减少人员伤亡的对策措施。山地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水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以上,要抓紧开展山地灾害危险点的普查工作;抓紧完成并实施防御山地灾害规划;广泛开展“群测群防”活动,落实受影响区内群众的现场监视和报警手段;建立畅通的信息通 报与警报网络,制定预案并落实具体措施等。

3 需抓紧研究的问题

洪水管理要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以下9个方面的研究。(1)防洪减灾社会化研究。在防洪工程体系达到一定程度、不宜再提高标准的情况下,要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非工程防洪措施上来。要形成社会分担防洪减灾责任的机制,从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有关方面全面构筑防洪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承受灾害的能力。(2)蓄滞洪区管理与运用研究。国家尚未出台蓄滞洪区管理条例。我国当前有很多地方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没有严格对蓄滞洪区的人口和开发加以控制,导致蓄滞洪区内人口增长过快、资产增长过多。(3)洪水资源利用和城市蓄滞雨水措施研究。主要是蓄滞雨水和变地表水为地下水的措施。城市的发展使雨水天然下渗面积减少,使洪水汇集时间缩短,应抓紧研究分散阻滞雨水汇集的实用措施。(4)跨水系或流域洪水调度研究。防洪减灾关键在于处理洪峰,将洪峰期的部分流量调往其它河流将可减轻危险区域的洪水压力;将丰水区域丰水时段的洪水调往缺水地区或补充地下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适应洪水的农业和产业结构的研究。针对洪水威胁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耐水作物新品种、生长期较短的作物、与洪水期错开的品种,建立和发展耐渍涝、避洪水的农业生产结构;将易淹区建成具有生态、旅游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区,以及确立农、林、牧、渔、相结合的产业模式等。(6)洪水灾害评估系统研究。改变单纯依靠下级洪水灾害报表评估洪水灾害损失情况的制度和办法。在制订和完善洪灾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评估洪灾损失程度的措施和手段。(7)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区域应采用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如东部洪水威胁区可以考虑征收防洪税并用以适当支持西部地区的防洪减灾建设。(8)不同江河不同防洪工程的最佳防洪标准研究。探求分析计算各类防洪工程最佳防洪标准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分析防洪工程的状况,考虑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因素,确定各江河主要防洪工程的最佳防洪标准。(9)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而我国用于现有堤防等防洪工程的探险仪器往往不够准确,现有的抢险方法也大多沿用传统的方法,汛期的抗洪抢险每年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局面需要靠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变。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Floods—People at Risk,Strategies for Pre vention[M].United Nation Publication,Sales No.E.97Ⅲ.M.1,1997.

[2] 谭徐明,周魁一,张伟兵,马建明,苑希民.我国防洪减灾战略的再研究[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2002.

[3] Li Kungang.Exploration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loo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Huaihe River——Using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River Basins Worldwide[M].IHE M.Sc.Thesis WERM 02.02,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 frasturctural,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elft,The Netherlands,2002.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防洪减灾 洪水管理 对策 

2003年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提出,我国防洪减灾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人与洪水“和谐相处”,进而又提出了“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洪水资源化、技术现代化、保障社会化”的努力方向。在作者看来,“洪水管理”就是广义的“防洪减灾”,只是增多或加重了“规范人的行为”、“公众参与”、“适应洪水”、“全流域减灾”、“全年管理和调度”等内容,以至于“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一年来,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围绕防洪减灾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略意见,整理如下供讨论参考。

1 对防洪减灾的总体认识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1]。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 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2]。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 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笔者对我国防洪减灾有以下5方面的认识。

1.1 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不断摸索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其它一些大江大河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看,人们对待洪水的方式和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古代被动地适应洪水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洪水如猛兽,来了只有躲避;二是控制与防御洪水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定居点范围逐步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人们开始向洪水通道和调蓄洪水的湖泊进军,导致江河调蓄洪水的场所越来越小;三是有意识地主动适应洪水的阶段。随着大量防洪工程的建成,洪水通道逐步缩小,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防洪工程的标准提高了,但洪水灾害损失数量却仍在增长。于是开始了限制人类有害行为并主动适应洪水的新时期[3]。我国近几年的防洪减灾对策措施与数年前相比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在朝着“洪水管理”和“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如:在法律上已明文规定实施规划保留区制度;在长江等江河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整治河道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措施;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强流域管理,实施流域全年水量统一调度等多个方面。

1.2 洪水管理需要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防洪减灾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人口密度大,留给洪水的回旋余地比较少,难以象西方国家那样预留出很多调蓄洪水的湖泊和湿地;二是洪水威胁区域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基本重叠,洪水灾害威胁严重;三是我国江河洪水的变化幅度非常大,防御同样标准的洪水需要修建比西方国家更多、更大的防洪工程;四是我国河流的含沙量高,防洪减灾需要处理更多、更棘手的问题;五是长期以来固有的防洪工程水利观念的管理模式,要转变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措施非常困难。为此,我国的防洪减灾对策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否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1.3 洪水管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流域综合管理 江河洪水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属性,它以流域为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集合。流域内的水体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流域间的水体相对独立。这一特点决定了洪水管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统一管理,否则将导致各种各样的水事矛盾,甚至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江河洪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洪水管理一定要统筹考虑流域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全面安排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洪水管理是对一个流域范围内各种各样与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的综合管理,是全年的整体活动,决不仅仅是汛期的短期行为。欧洲的莱茵河穿越数个国家,有关国家专门成立了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流域统一管理的协商与监督机制,该机构是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之后建立的,事实证明该机构在洪水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4 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 世界各地采用的防洪减灾工程措施大体相同,但采用的“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差别较大[4]。为减少洪水灾害的总体损失,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类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中,挤占洪水出路以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是屡见不鲜的,无节制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减少总体灾害损失要在科学地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依靠社会的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洪水管理不仅是采取措施约束洪水,更重要的是约束人类的奢望,限制人类的有害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在恰当的范围内回避洪水、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1.5 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公众参与”的措施 洪水管理 无疑要强调统一管理,但统一管理决不排斥公众的参与,相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抢险部队、科研院所、非政府机构、感兴趣的人员等都属于“公众”范畴,都应参与到洪水管理过程中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做得比较好,规划措施的贯彻落实就顺利,反之则困难。西方的“公众参与”不仅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而应是在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管理与监督等整个过程的广泛参与,不是我国通常讲的广泛征求意见,而是实质上的参与讨论、论证、实施和监督。

2 防洪减灾基本对策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3篇

一、地理位置及洪灾概况

二、成因分析

分析我市山洪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山体滑坡,导致山地灾害。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上开采矿石、修路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在强降雨的诱发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山洪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电力和电信线路倒杆,交通道路中断,农田被毁。

三、减灾措施的探讨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山洪频发的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治标治本。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山洪灾害意识,在防御山洪灾害上,当前普遍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防灾减灾当做是“短期行为”和“被动行为”,灾情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处处挨打。防灾抗灾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防灾减灾斗争中来,树立抗灾保安全、抗灾夺丰收、抗灾求发展的思想,要把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各种宣传媒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传授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参与防灾抗灾的意识,认识到防灾抗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四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体系,组织一支过硬的抢险队伍。

2.建立专门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矿、气象部门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测工作,尤其是地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发地区进行建筑、开发。在今年“5.26”洪灾中,由于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及时,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提前作好了各项准备,在抵御山洪灾害中抓住了主动权,虽遭特大暴雨袭击,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针对防御山洪灾害的需要,工程建设应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库的除险加固。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打好险病水库歼灭战,力争三至五年内,摘掉现有险病水库的帽子,确保安全运行,发挥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发生山洪灾害,损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镇,因此,要把城镇防洪堤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镇安全。三是争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项建设。按照我们的规划,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库,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库、山门水库等重点骨干工程,邵阳的山洪灾害将会得到根本的治理。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4篇

一、全面整合教材,把握课标要求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点以我国区域为背景,讲解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沙尘暴。提炼出四点课标内容:①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②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③结合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同一灾害对不同地区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④针对重要的气象灾害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法及防灾减灾措施。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标的要求,针对课标的要求选取典型的配套习题训练。

二、重点分析灾害的成因,把握本质

气象灾害的复习和自然地理联系比较紧密,在分析讲解时,成因是重点。下面以台风和寒潮为例举例分析。在讲解台风时,可从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入手,分析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分析出台风的三个结构及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这样,学生在掌握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基础上很容易分析出形成台风的地区在哪里,非常简单地理解了台风的形成和分布,而不用去死记硬背台风的知识点。

三、危害和措施体现差异性、区域性

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①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②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③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④同一灾害的不同地区措施要有差异,如洪涝灾害不同的河段措施不同: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四、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洪水灾害;防治措施

Flood disaster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Zuo re gu li•sai mai ti

Abstract: The floo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kind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today.Our country one of the world floods occur most frequently, 2/3 of the country map area, more than half of the population, 35% of the arable land, 2/3 of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severely affected by floods.Flood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nd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safety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are big river flood control through the ages.From some sense into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s history is also a people with the flood fight.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 our people have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of flood-fighting;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 actively harnessing of rivers and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s, and take a huge achievement.However, in recent years, population growth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is further exacerbated markedly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sulting in global warming, bad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esulting in the new era of the flood situation is even more severe flood control task more arduous.This shows that the flood control will be a long-lasting struggle.Order to effectively resist the flood,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floods is reduced to a minimum, we mus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flood to recognize flood, and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flood control.

Key words: flood disasters; prevention measures

1.洪水灾害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讯猛上涨,就形成洪水。而当洪水超过人们的防洪能力时,就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这就是洪水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形成洪水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影响洪水形成过程的人类活动情况也各不相同,因而具有多种类型的洪水。按成因不同,我国的洪水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和溃坝洪水等多种类型。虽然上述各种类型的洪水均有发生,但主要还是暴雨洪水。历年严重的洪水灾害主要是暴雨洪水造成的,其次是风暴潮、冰凌洪水等。

洪水灾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严重影响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频繁的洪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威胁到了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水利和饮水系统,使水质恶化,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坏境。不仅如此,洪灾害直接威胁洪泛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茉田减产或绝收、房屋倒塌、工厂停产或破坏、交通中断,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洪灾往往还导致人民生活坏境的重大改变,引起诸多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国家经济收人乃至国民经济政策和国家重大方针的调整。

确定洪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存在诱发洪灾的主因,即灾害性洪水;二是存在洪水危害的对象,即洪水淹没区内有人巨往或分布有社会财产,并因被洪水淹没受到了损害;三是人们在洪灾威胁面前,采取回避、适应或防御洪水的对策。由此可见,影响洪水灾害的因素可归结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天气系统的变化、暴雨时间和地分布的不均匀、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等称为自然因素,是产生洪水、形成洪灾的根源。但洪水灾害的不断加重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谓之社会因素。

洪水成灾是由于洪峰流量超过了河床的安全泄量,水位被迫壅高二超过了安全洪水位,或冲决堤防,从而泛成灾。由此可见,防洪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定的防洪标准,因地制宜地采取恰当的工程措施,以削减洪峰流量,或者加大河床的过水能力,并加固堤防,以在遇到不超过设计洪水的洪峰时,下泄洪水流量不超过河床的安全泄量,确保堤防安全度汛。

各种防洪措施要因地制宜地兼施并用,互相配合。往往是全流域上、中、下游统一规划,蓄泄兼筹,综合治理,还要尽量兼顾水利部门的需要。在先择防洪措施方案以及决定工程主要参数时,都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方案分析比较,切忌草率从事。防洪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大类。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建设控制工程,建设堤防工程与整治江河湖泊,划定蓄滞洪区与洪泛区,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山洪灾害,治涝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联合调度以及其他建设工程防洪减灾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