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范文第1篇

问:在新形势下,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劳动力的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当前为什么要出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是如何体现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

答: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但也应该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地方、部门观念转变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当的限制,企业融资渠道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和服务不到位;部分企业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宪法修正案要求,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务院制定了《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必将对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三是切实保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明确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自身素质;五是强调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规定。

问: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际,《若干意见》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

问:《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哪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答:《若干意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在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二是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各类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五是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准入规定,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改进政府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七是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问:《若干意见》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若干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规定: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二是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四是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五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问: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融资难、贷款难。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重在拓宽融资渠道,《若干意见》提出了四方面政策意见: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投资公司发展。

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质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改进保险机构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四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

问:非公有制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有哪些支持?

答: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在《若干意见》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对中小企业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

比如,强调逐步扩大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研究改进和完善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会计、税收、统计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发展的组织制度;支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鼓励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加快建立适应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促进以中小企业积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问:《若干意见》明确了许多重要政策,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答:按照国务院要求,《若干意见》出台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加以考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制定配套办法。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尽快清理和修订有关政策性文件和行政规章,加紧制定相关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具体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听取非公有制企业的意见。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策解读:一、国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这些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如今获得了国家的准入。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将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

国家将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

国家将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国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政策解读:二、国家将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国家将采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五项措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自有资金短缺、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4日由新华社全文播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若干意见》提出,国家将逐步扩大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省级人民政府及有条件的市、县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

国家将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国家将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国家将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经批准可开展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研究述评

Abstract:Theresearchofthepolicy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boutprivate-economyhadbeenpaidmoreattentionwith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economy.Recently,theresearchwasmainlyaboutthechagementanddefinitionoftheprivate-economy,thehistoricalstagesofthedevelopmentofthepolicy,thehistoricalfactandhistoricalevaluation,etc.Eventhoughtherehadmanyperformances,therehadsomedefectessuchasthenon-integrity‘shistoricalresearch,etc.Weneedpaymoreattentiontothis.

KeyWords:private-economytheresearchofthepolicythestatementandevaluation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这种变化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近年来有许多的相关。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从研究形式上看,可以划分为历史发展过程研究和专题思想研究两个角度,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理论研究的方法来看,对基本概念或名词的界定是所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研究与探讨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名称也不尽相同,在相关的研究中也不能忽略了这种历史演变。

从“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国以前,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存在,当然不可能有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最终“消灭私有制”,因此,在党的早期文献中有关政策多是针对私有制。另外,由于中国经济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阶段,当时的经济形式划分主要为农业、手工业、工业,而工业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主要形式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当时党的有关政策与文献中只有资本主义经济而不可能出现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从近几年有关研究成果中出现的名词来看,对建国前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有关研究涉及到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等等名词,显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历史的演变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我党对政治和经济的研究水平和政策水平都是密切相关的,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有关研究中应该加以注意的研究角度。

“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从词义本身来看,显然是针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即除了公有制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形式,而从反义词的角度来说,与“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应该是“私有制经济”,因此,使用非公有制经济而不用私有制经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领域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特别是涉及到所有制问题:各种新的所有制形式不断地涌现,如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等,使得对各种经济实体的所有制界定越来越困难。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对私有制这个名词比较敏感,因此,在所有制理论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前,不能再简单地用公有制、私有制的形式来具体划分某一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非公有制经济则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界定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非公有制经济表述为:个体、私营经济与合资经济。其后的大多数学者都沿用了这一界定,但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问题。

总体来说,众学者对“非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个体、私营经济。持此观点者不同意把非公有制经济界定为民营经济,其理由是:一是中央没有民营经济的提法,提民营经济有不同中央保持一致之嫌;二是民营经济内涵小而外延大;三是民营经济缺乏法律的规范,工商企业法只承认个体、私营企业。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民营经济。具体地说,民营经济就是非国有、非公有制的经济形态。它的主体是个体、私营经济,但个体、私营经济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还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外资部分,混合经营企业重的私人经济部分,国有民营和集体经济私人承包、租赁的经济形式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狭义上讲,人们习惯上把以个体、私营、独资为代表的经济活动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广义上讲,所谓非公有制经济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类集体公有制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经济活动的总称。

(二)

现在人们通过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对十五大报告及新宪法的学习,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渐趋一致,但一谈到它们的社会性质,即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理论界仍是歧见纷呈,各执一说。

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其理由有两个,一是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二是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公有制经济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史补充成分,二者都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总体上来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具体来说则具有二重性和可变性,关键在于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与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控制力加强。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私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其理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未来社会要着重建立个人所有制,未来社会就是指的社会主义社会。私人企业是私人所有制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第四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性的东西,哪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就依附哪一种所有制形式。

第五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其理由是:1、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指国家实行一种经济体制,因此,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不能得出“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的结论。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组成部分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3、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阐明的是它的社会性质。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则是指建立在此初级阶段中的各种具体经济形式,其中既包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也包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二者不能混同。4、用社会主义本质来判断,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剥削,并且以私有制为基础,这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矛盾的。(三)

在史学研究中,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划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这里面不仅涉及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还暗含有研究者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历史起点的选择和历史阶段的划分有多种多样,这说明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思考上分歧较多。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就从哪里开始。因此,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研究显然应该以党的成立为起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有关的研究的起点主要有两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相应的历史分期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以这两个起点为两大类,分别加以介绍。

关于建国以来我党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变迁的历史阶段,有两段论、三段论、四段论、五段论等几种观点,而其中较为多见的是三段论。

其中一种三段论的划分方法是: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为对立论阶段,这一阶段强调绝对公有,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形式,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与传统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经济成分,因而急于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致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剩无几,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为补充论阶段,这一阶段由既不鼓励也不禁止到允许存在、加强管理,由有益补充到鼓励发展,表明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比较自觉的状态;从党的十五大以后为共同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公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别开来,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引进制度内,这个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消除了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顾虑和障碍,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理论上和政策上的保证。另外一种三段论的划分方法为:把1949年到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作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扶植、利用、限制”的政策;把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作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是“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为第三阶段,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为“鼓励、引导、发展”。

两段论的划分方法为: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保护鼓励、根本改造到排斥消灭的演变,对国民经济起了促进、小挫、大锉、增速减缓等不同作用;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再到“共同发展”的演变,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段论的划分方法是:1949年至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利用和限制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为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造阶段;在1957年至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而被消灭;1978年以后,我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又逐步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五段论与四段论的区别不大,只是把四段论的最后一个阶段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而已,这里就无需详细介绍了。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变化的历史分期,主要有两段论和三段论两种观点。其中两段论认为,从1979年至199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特点为:生存空间狭小;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快;单个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存在问题多。从1990年至1999年为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有两个突出性的标志,一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确立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二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还是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段论的划分是:第一阶段为1978-1981年,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利用论”与实践中在高压下艰难起步;第二阶段为1982-1991年,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补充论”与实践中在夹缝中生存;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今,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重要组成论”与在实践中的高度发展。

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还有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三次历史性飞跃、三次思想解放等等角度的划分方法,但其实质内容与以上的观点大同小异、多有重复,这里就不一一加以介绍了。

(四)

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中的历史事实,指的就是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客观结果。这里面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纲领、章程、政策、宣言,其中以各个时期的、每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为主线。二是党的领导人的思想、观点,其中以三代领导核心的指导思想为主线。

众多学者用来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进行研究的历史事实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的政策上:一是以中共“七大”报告为基础,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于这一阶段,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由于我们党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使得我国经济稳定、迅速地发展。其中涉及到的有关政策有: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1953年《人民日报》正式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等等。这些政策的共同点是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允许它发展多长时间、发展到什么程度,却很难从这些政策中找到答案。二是以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扩大)全会为起点,以消灭私有制为主体政策,一直延续到结束。在这一时期,尽管也有一些领导人在特定阶段实行了比较正确的政策,如刘少奇、、邓小平等,但从总体上说,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党的政策是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而且确实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起码是减速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有关政策都是持否定的态度。三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党的有关政策非常丰富,涉及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等历届党的中央代表大会的报告,、宪法的修改,邓小平、等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一时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存在”到“有益的补充”再到“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五大的有关决议和报告是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理论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研究的重点与中心。

(五)

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对其进行历史评价的问题,这种历史评价既是研究的内容与视角,又是研究的结论与结果,没有历史评价的研究显然是不全面的。

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发展史中,有两个阶段的政策是所有的学者有定论的,那就是期间和改革开放以后。期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占了上风,形成了“一大二公三纯”为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模式,“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对立物和异己力量,实行了排斥和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错误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和破坏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开始认真总结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开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环节进行改革,逐步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推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十五大实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全面突破,给非公有制经济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定位。

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建国初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评价上,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评价,另一个是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实行过三种经济体制: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正在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三者并存的运行机制;“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政策。从总体上看,这种经济体制似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初级社会主义的雏形”,或者说“新民主主义就是初级社会主义”,还有人认为,当前改革中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向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复归”。批评者则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不仅从理论上看上不是一种完整的理论形式,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50年代的“三大改造”与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的两次重大转折,而这两次转折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是反向的。目前,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基本肯定”的看法主要理由是将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三大改造”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问题,分歧在于应该如何评价照搬“苏联的模式”,通过深入的分析不难发现,在“三大改造”的策略步骤方面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目标模式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但即便是在对于这种照搬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等方面评价的侧重点与结论均有很大差别。与此相关,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有三种:一是认为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认为这是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还有的文章谈到,由于总体上忽略了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的本质差异,从而缩小了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小生产改造的内涵,从而导致了工业化主体地位的否定。甚至有学者将这项思考上溯到百余年的中外社会经济思想史,认为当时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没有摆脱民粹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六)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存在两个缺点:

一是缺乏研究的完整性。目前还未见到有将党的80年历史进程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进行完整分析与研究的论文或专著,特别是缺乏对建国前的有关政策的研究。可能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政策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研究重点只在于我们掌握政权、领导经济建设之后,忽视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这样就使得研究缺乏逻辑上的完整性,对历史原因的挖掘不深刻、不彻底,对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总结的说服力不够。

二是缺乏理论上的深刻性。目前的研究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对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发展过程的研究比重太低。这样就使得整个研究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只是机械地总结历史发展阶段、描述历史发展进程,使得各个历史阶段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难以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由此也影响到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或具体政策与思想的历史评价的客观性与说服力。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一是将80年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看作一个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描述出政策发展的一个整体的历史轨迹,侧重于政策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充分展示政策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二是深入挖掘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充分展示历史背后的深层因素,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加以综合,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绳:《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瞭望》,1998年第33期。

2、萧栋梁:《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思考》,《求索》,2000年第6期。

3、刘雪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私营经济政策》,《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4、汪波、王晓燕:《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龙江党史》,1999年第2期。

5、甘毛文:《中国共产党人对“私”利用的曲折演变及成因探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6、丁慧民:《关于邓小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思想的探讨》,《华东经济管理》,1999年第1期。

7、黄如军:《论中共七大前后党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1期。

8、巩树青:《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9、李力安:《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0、袁宝华:《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回顾》,《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1、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2、赵德馨:《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3、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论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4、曹霞:《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折认识》,《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15、王世谊:《刘少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探析》,《攀登》,1998年第6期。

16、谭晓钟、龙岱:《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思想述评》,《思想研究》,1998年增刊。

17、陈平祥:《试论同志对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思想研究》,2000年第4期。

18、宋子和:《对非公有制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历史脉络 实践意义 研究与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一) 内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同历史时期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心不同。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由多种经济经营形式构成,如私营经济、民营资本经济、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等,各种经营体制所表现的经济内涵不同,非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资本划分,生产资本都归个人所有,和公有相反,从事私营经济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本,在经营过程中独自承担经营风险;二是雇佣劳动关系,劳动雇佣关系是一个支撑企业运行的基本关系,在绝大多数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家族经营模式,家族成员作为管理中枢,雇佣其他员工作为支撑企业运行的基本单元,一般企业雇佣的员工越多,企业经营规模越大;三是经营目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切经营决策都以效益为主体而制定的,对社会公共建设的作用很小。

(二)主要特征

1.经营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运营成本低,生产工具较为简陋,小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基团虽然生产力低,但是其市场灵活性很好,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制,非公有经济体制资本运作更稳定。

2.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大多通过劳动和资本运作形式维持生存、获得经济利益,自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私营模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媒介,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转型发展的重要表象。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经营方式以知识、技术为发展中心,这种知识技术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私有经营企业必须时刻变换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使企业更适合在社会经济体制中生存和发展。

3.资本运作。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资金、发展、管理都具有一定的自有性,在符合法律规范时,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是不受国家控制的。企业自主制定经营决策、销售方案,自主承担融资、筹资等企业运营成本,自主承担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管理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经营方式是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运作的一大亮点和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改革开放前

1.解放战争时非公有制政策的提出和发展。建党初期,我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资本阶级和地主阶级经济垄断的社会经济体制下,我国还不具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条件,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开始显现其发展价值。1931年,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非公制经济政策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红色政权等活动,大大推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进程,其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1945年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自此,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新中国成立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领域产业百废待兴,建立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体制,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资本道路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经济问题,所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完善其经济体制的经营结构,创新其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1950年,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市场经济中,创建新型私营企业,以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53年之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恢复阶段,所有制改造,经济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了鼓励广大群众发展自有经济,政府调整了私营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经营关系和合作关系,采用赎买政策和社会各界私营企业建立协同发展体系。“”、“”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指导思想上不仅严重误导了经济发展的步骤,还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偏离了原有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开放后

1.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在全国各地展开。农村经济是当时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乡村集市、农副产品企业、乡村公社的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此时公民和国家的生产经营关系非常和谐,其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已初步成形。

2.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南方各经济开发区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成为一个主流经济体系,主导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城乡一体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组织的协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组成构架,还有效的促进了市场生产、经营的合理发展。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条件、有力补充。1989年,同志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讲话中强调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下去。1999年,我国制定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法律,规范了其私营经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增长速度飞快,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多达53.23万家,小规模企业多达1956.12万家,所以我国市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帮助。

3.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非公有制进入了快速、全面、稳定的发展阶段,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程度越来越大,其经济发展理论也越来越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完善了国民经济保障体系,还大大提高了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很多公有制经济企业逐渐转变发展方向,纷纷向半公有制、半私有制经济体制转型。2007年在党的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在完善、改革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同时,要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两种经济体制的融合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2000年之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动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衡,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前景要宽于公有制经济,在政府的支持下,相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创造的经济利益会更大。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

(一)非公制经济发展障碍

1.管理体制不统一。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落实企业经营发展决策时,通常会忽视政府政策的监管和扶持情况,造成企业在进行生产审批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政治阻碍。政府在设立监督部门监管非公有制企业时,并没有一个有效、及时的综合管理机构,这种管理的不统一性不仅会降低资源成本的利用率,还会加重企业的生产运营负担,使企业失去一个公平、稳定的市场经营环境。

2.非公有制经营制度的束缚。市场垄断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对待投资主体,政府的政策相对严苛,监管力度很大,政策上控制投资,会严重桎梏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融资的发展。这使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经营环境,生产资源的缺失、融资成本的紧缩、相关立法的滞后、司法行政监督的不公平等,都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体制上的束缚性,使非公有制经济无法做到和公有制经济平起平坐的发展关系,无法打破公有制经济的行业垄断现象。

(二)对策分析

1.发展新型非公有制经济。传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观念已无法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所以我国应摒弃传统思想,推进所有制经济改革,促进非公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积极鼓励广大公民投身到自主创业行业中。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角度上看,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是完善其经济结构的必然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对市场环境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强,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丰富了我国经济市场的组成结构,还大幅度提升了体制的稳定性。新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以提高经济的稳定性为基础,政府还应出台相关发展政策,鼓励大部分私营个体、企业加入到市场经济中,通过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内容、模式、体制的合理性和长远规划意义。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价值会逐渐增大,其体制上并不可能存在多大变化,发展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混合经济格局的实践意义上。

2.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优化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和发展环境的同时,清除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到同等位置,按照相同审查机制,放宽金融管制,拓宽金融体系的深度和广度,使市场和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市场环境下完成交易行为,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权利。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前景变得非常广阔,政府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的地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下,稳步市场环境,并引入科学的金融体系以维系我国经济市场的运营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固有资本,金融管制不仅可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还能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联合的发展优势。市场经营环境与市场发展规律具有同等发展地位,所以我国要想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价值,必须立足于稳定内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让两种类型的经济市场能够体现出协调发展的主体走向,在双向促进中展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商品贸易价值。

3.转变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责任分配提高企业核心管理能力和管理实力,拓宽融资途径,放开产权所有权限,优化管理和生产结构,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方式对非公有制经济运营结构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观念和管理经营理论可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所以企业应稳步提高先进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管理格局中的战略性作用,通过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的经营模式,优化企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的控制好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地位。经济发展方式越丰富,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个体的经营结构越稳定,所以政府与企业应立足于拓宽我国整体非公有制经济的贸易结构,以发展经济内容为基础,丰富企业内部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世勇.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10(11)

2.张敏.中国共产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探索[D].海南师范大学,2013(9)

3.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12(11)

4.吴甲强.新时期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4)

5.王威.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4)

6.王明凤.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及实践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1(4)

7.李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12(5)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范文第4篇

一、满洲里市非公经济基本情况和近期目标

(一)基本情况

2012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 %。按产业分类:一产占2.3%,二产占21.1%,三产占53.8%;按行业分类:工业18.3%,建筑业2.8%,交通运输邮电业6.3%,批发零售业28%,住宿餐饮业11.1%,房地产业6.2%,营利业2.3%。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80%,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9 %。非公经济市级重点项目67个,全年投资45亿元。

非公经济注册数13976户,注册奖金48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户1568户,同比增长6.2%,注册资本34.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7户,注册资本10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户12361户,注册资金3.2亿元。非公经济实现税收10.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8.2 %,同比增长8%,税收增长率32.1%。

非公经济从业人数57892人,同比增加8552人,占城镇从业总人数的 60.8 %。其中:个体从业人员 25492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0640 人,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1760 人。全年非公经济专项培训经费36万元,培训企业业主9期,共865人次,培训率53.5%,同比增长5.5%。

(二)近期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努力使非公经济成为试验区推动产业转型、增强经济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维护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18000户,私营企业200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到70%,实现税收总额15亿元,占地区税收总额的的75%;建立健全非公经济服务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

非公领域的经济结构呈一、二、三递增结构,在一万余家非公经济法人中,仅有几家从事第一产业,一千余家从事第二产业,其余从事第三产业且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业,技术含量较低。我们的非公企业大都拥挤在产业链低端,层次较低,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方式,不但不能自我提升,更制约了整个非公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执行乏力,企业对持续生产经营信心不足

满洲里的非公企业利润空间受政策调控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执行不力,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较大。以外贸企业为例,在满洲里口岸有这样的现象,即外贸公司在满注册,在绥芬河口岸过货,满洲里税收收入流失严重。2008年满洲里市出台“以奖代补”方式促进本地边贸企业的建设发展,但奖励款项返还不及时,影响了边贸企业现金流动和在满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额也有所波动。实体经济对发展前景忧心忡忡,特别是外贸企业对持续经营信心不足。

(三)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满洲里市经济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粗放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企业存在开工不足、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差、欠息等问题。由于经营艰难、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现行中小企业贷款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非公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其发展。

(四)经济主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内部管理不科学

近几年满洲里市非公经济整体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很弱,经营者的思想理念、文化素养、业务素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俄蒙等国际市场,都缺乏相应人才,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大,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科技型企业少,大部分属于粗放型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五)存在着重复性和盲目性

满洲里是口岸城市,非公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俄蒙两国的进出口及旅游贸易展开。多年来俄蒙两国政策多变,很难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市场信息难以把握,一哄而上的现象层出不穷,大多企业挤在流通领域,真正靠开发新产品和运用高新技术去占领、巩固国内外市场的不多。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为扩大市场占有率,非公企业竞相降价,企业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整体运营质量不高。

(六)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领导体制还不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如例会制度、行业协会、企业协会不健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平台尚未建立,非公经济做大做强支持乏力。

三、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对试验区的意义

建设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非公经济是支撑满洲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满洲里再次腾飞的希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执行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的主要抓手,更是落实国家、自治区试验区政策实施的落脚点。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把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四、发展非公经济的几点建议

2012年,《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自治区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在北京召开试验区新闻会暨项目合作推介会后,满洲里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注册企业483户、外贸企业77户;新增融资9.5亿元、小额贷款3.8亿元;新增银行贷款11亿元,存贷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增长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政策涉及口岸和通道建设、财税、投融资、产业、工商、土地、公共服务、人才和其他政策;《中共满洲里市委员会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从以上角度更加细致地理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和保障措施。这些内容为满洲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被誉为政策“洼地”。

2013年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关键年。试验区建设事关满洲里经济能否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满洲里市非公经济发展。

(一)营造环境

1.政策

非公经济是满洲里的支柱,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外贸、旅游、房地产、金融等方面扶持非公企业经营发展。自从满洲里被辟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建设,这些政策是未来一个时期推动满洲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政策是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来的,是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的,也可以说是非公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要得到及时地贯彻、落实,真正作用于非公企业、商户,政策对非公经济的推动效应才能发挥,非公经济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在政策制定和争取上要特别注意与同类口岸的差异性,做到“你有我有,我有你无”。在执行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既有政策时,要深入研究上级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方案、意见,及时出台鼓励、扶持满洲里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细则,探索放大政策效应的有效途径,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政策出台后,执行是关键。要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帮助非公企业树立在满洲里试验区实现大发展的信心,就要扎实做到优惠政策执行有力,返还及时。通过共建园区、实施飞地联动等举措,辐射带动周边旗市区共享政策;围绕“四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借助各类高端宣传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试验区建设。

2.管理

政策引领方向,政府维护环境。发展经济就要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就要向管理要效率。要以“创造中国西部最佳发展环境”为目标,借试验区大开发大开放之势,努力建设吸引投资的洼地、产业集聚的高地。

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制度管事机制,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公共资源交流平台,用制度和程序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积极打造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发展环境。深入基层,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办检查,制定量化考核机制和政策兑现奖励机制,明确各部门政策落实的责任分工,加大与条管部门的沟通力度,继续抓好行风测评,健全非公业主信息反馈渠道,将政策的实际效应与各部门的考评结合起来,推动政策及时得到贯彻落实。

重点打造四种环境。打造全员服务的亲商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服务员,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服务氛围;打造周到服务的便商环境,为非公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打造依法服务的护商环境,全面清理歧视性规定,减少检查,严禁摊派,整顿不合理收费,保护非公企业在满经营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打造诚信服务的安商环境,凡是向投资者做出的承诺,都要积极兑现。

3.督导

健全满洲里市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领导体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并明确责任部门,行使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建立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推进政策落地。建立和完善非公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与制度,加强对非公企业的统计分析和重点监控。及时研究分析非公经济发展趋势,全面准确地反映非公经济发展状况,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定期召开非公经济工作会议,按年度进行分类表彰,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二)企业融资

1.政策

研究制定满洲里市金融融资体系建设规划,逐步改善非公企业融资环境,建立试验区投融资体系。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促进便利融资。建立信用征集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自律意识和信用理念。争取自治区"一行三局"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保险、证券支持地方发展力度。在税收方面,对小微企业实行减免或延期等优惠。

2.资金

建立授信风险补偿机制,协商国有银行扩大对试验区边贸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参照国家补助标准给予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降低银行信贷门槛,放宽信贷条件。成立试验区投资基金,用于优先发展行业补助、融资奖励、品牌培育、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项目贷款贴息等。设立金融贡献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支持非公企业融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银行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在社保资金、人员工资、财政专户等业务选择金融机构时,优先考虑受奖银行。抓住试验区建设大好时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

3.机构

运营包商银行,引进内蒙古银行,筹建满洲里银行。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引进民间担保机构,实现多途径融资。做好非公企业调查评估和监督工作,发挥好满洲里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4.业务

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上级权限下放,允许在满洲里试验区推行物流融资、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融资等适应满洲里市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争取增加动产担保、返税票据担保、存货担保等新形势担保信贷业务,丰富担保种类,解决目前满洲里市非公企业因固定资产不足而无法融资的问题;改进外汇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争取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和卢布本地流通,开展金融机构卢布现钞兑换业务。

5.平台

政府与银行合作建立和完善融资供求服务信息平台,集中公布扶持政策、政府重大项目等信息,宣传金融部门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提供融资辅导和咨询服务,并将企业融资需求情况随时在网上,建立银企双方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

(三)培育企业

1.加快非公企业协会、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企业品牌打造,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骨干

对符合产业政策、经营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十足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配套的企业:鼓励非公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的奖励政策,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享受本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等政策。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对形成国内、区内产业链和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非公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级有关展览展销的展位给予补贴。建立成长型企业评价机制,对在满洲里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并连续3年进入统计数据库的规模以上企业予以扶持。

2.“走出去”与“请进来”

支持非公企业组团式“走出去”,通过俄蒙境外资源开发、收购与参股、入驻境外园区和参与国家境外园区建设等方式开展对外投资。支持总部在外的非公企业到满洲里试验区发展。建立对外直销通道,鼓励和支持出口大户在境外设立营销网点,融入跨国供应链,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简化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核准程序,逐步建立重点出口产品预警机制,努力避免盲目出口和低价竞销。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利用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

一、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主线是改革国有经济,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30年来,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二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三是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对国企的定位不明确。四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与运行机制滞后。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深层次问题入手”,深化改革,具体来讲:

第一,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让这些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二是对于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进行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整合企业资源、发挥企业潜能、改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

第二,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对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实现效果看,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都是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当然,加强国企管理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那种统得过死的状态,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强化宏观监控和政策引导。

第三,把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其它经济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机制优势与国有企业的资产优势相结合,把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视为盘活国有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就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主题是一种客观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1. 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许多局限性。一是产权单一,不清晰,主要以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即使注册为股份制的企业也有的以家属成员挂名注册,产权没有真正社会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化现象严重;三是没有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四是短期行为严重;五是缺乏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甚至模仿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缺乏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看要加快其二次创业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与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增长点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经济制度,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成分。另一方面,树立“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过去我们防止化公为私,这是对的。但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私有制的产物也可以变为公有制。对于国家而言,这也是一种资本经营,有利于做大公有资本。

第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规模。要在增加其数量的同时,引导其开展创新活动。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培养自己的企业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克服短期行为;四是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搞好发展规划,克服短期行为。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政府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规范政府行为纠正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企业负担,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三是在政治上要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视同仁,提供二者平等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莉蓉: 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