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楚文化;广告设计;融合;品牌内涵

楚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楚国所创造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是因楚国和楚人得名的一种先秦时期文化。河南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古称“天下之”,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也是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现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分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河南作为早期楚文化的发源地,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与交汇的重要地区。近几年河南的广告设计迅速发展,其地处楚文化中心的重要地区,不可避免的受到楚文化影响较为深远。

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的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是广告的五个要素。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来吸引眼球,从而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河南广告设计的不断发展,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运用于广告设计的案例越来越多。当代全球化信息交流日渐频繁,广告设计形式和内容日益同质化,基于地域文化的广告设计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更显新意和创新,更引人注目。因此在广告设计中渗透河南楚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展现楚文化特色,形成设计形式的新突破点。

1 楚文化艺术元素的特征

楚文化元素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大气浑厚,呈现于各种出土的文物和器皿中。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及玉器中,其变化多端的龙凤、人物和植物等式样把楚文化艺术审美的造型意识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楚文化艺术式样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表现出楚国人民非凡的艺术智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法,以独特的匠心着意于精神意象的创造,整体性严谨,图形样式恢弘、大气,装饰手法灵活多变。其图形符号化经过漫长的演变,不是单纯简单的打散,拼凑,而是通过浓厚的抽象意味、夸张、象征、连续等手法将对象再创造,形成超现实的视觉创造,体现楚文化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楚文化艺术元素以曲线为造型要素,无论是漆器还是丝织品图案,线的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曲线轻盈,婉转流畅,体现出生命之美及富于节奏动感是楚文化艺术所强调的态势。除了图形元素,楚文化艺术色彩元素也十分独特,在漆器和纺织品中以鲜亮饱和的红色和博大深邃的黑色为主基调,辅以金、银、黄、褐、绿等多种颜色,表现的色彩丰富且艳丽。色彩元素的夸张运用突出了主题境界,更好地衬托主要纹饰,其色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色彩斑斓且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2 广告设计与楚文化元素融合应用

楚文化内涵丰厚、博大精深,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从中提炼出的楚文化元素符号样式,能够让设计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性。在广告设计中恰当的运用楚文化符号不仅能增加作品的差异性、多义性和原创性,同时还能展现楚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弘扬楚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内涵是现代广告的重要部分,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生命力。

2.1 楚文化艺术式样与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楚文化在设计中的表达,首先可以体现在造型上,传统器皿的造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形势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起到了传承文化符号的作用。楚文化特征的视觉元素是设计师所钟意的图形形式,其图形元素不仅能增加广告的文化性、感染力,而且能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例如,青铜器上面的纹饰是楚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图形,线条粗旷,造型精致,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在设计具有历史感的茶叶包装作品时,可以选用青铜器上的纹饰图形,创新其样式运用于包装中,使地域文化特色充溢作品,设计出国际性与民族性兼容的包装。将楚文化的内涵体现在现代包装中,增强茶叶本身的文化性和传统性,符合茶叶商品的属性特征。当然楚文化元素的采用不是单纯的重复、抄袭,而是通过创新再设计将其融入到广告设计中,设计出既有楚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广告作品。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楚文化色彩元素的运用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元素。其色彩冲击力强烈,红、黑的热情与沉稳,配以金、银、黄、绿、蓝、褐等色彩的装饰效果,楚文化将色彩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色彩的目的不仅在于赋予形式和视知觉上的美感,它还具有特殊的传递文化和视觉心理的作用,楚文化色彩元素通过色彩构成了文化的象征性,以时代特征反映不同的社会,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设计师必须掌握其文化内涵和色彩的情感表达功能,使色彩和形态,情感和功能统一,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2.2 楚文化元素提升广告设计的文化价值

广告设计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密切相关,楚文化元素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有助于广告设计提升文化内涵,现代广告设计运用楚文化元素创造出一个蕴含文化形象及品牌内涵的可视图形。一个广告设计要做到最好,必须借助于地域文化元素作为支撑,在全球设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以楚文化元素提升广告设计的文化内涵,可以提炼创造出具有民族意义的广告设计,以此在相同文化内涵的受众中引起共鸣,形成文化内涵共识,进而形成品牌认可,塑造品牌形象,借助这种文化氛围达到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通过图形、色彩、文字、造型的巧妙应用,有意识地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广告设计中,赋予设计不同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楚文化元素根植于地域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把文化元素寓于情感和意境当中,提升地域民族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元素,从而满足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加广告商品的附加价值。

例如,在信阳毛尖茶叶广告设计中,采用传统的楚文化元素可以提升茶叶商品的传统性和文化性,从而将单纯的商品置于文化品位和传统的文艺情景当中,引发受众对文化传统体验的心理需求,营造出浓厚而独特的民族精神。再如,大家熟识的凤凰卫视的标志,采用的是楚文化元素凤的形象结合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再创新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标志形象。

楚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以及在传统文化上独有的地位和价值,值得在广告设计中借鉴、应用和创新。广告的文化性具体体现在其地域民族性中,广告还具有传递企业理念树立品牌形象功能,通过广告设计民族性和文化精神架构的结合,创造出广告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楚文化在设计中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徐州;汉文化;艺术元素 

 

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 

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徐州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开国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著。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 

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 

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每个小系统无不象征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墓葬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徐州的汉墓主要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王陵墓的构造、形制特点,是以横穴岩洞为主,多数独占一山头,建筑方法是先开凿露天墓门、墓道、甬道,然后再向山腹中深凿墓室。东汉时期彭城王的墓葬,与西汉时期楚王陵相比,风格迥异,一般是在平地或台地上竖穴起坟造墓,有较大的封土堆,与西汉楚王陵独霸山头的气势不可比拟。两汉时期还流行汉阙,并用汉阙来装点宫殿、墓葬。汉阙主要是立于宫殿、墓前的仿木石制地面建筑,放在墓前是墓主身份的标志。 

在徐州汉墓中,形制较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楚王陵。楚王陵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山为墓。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117米,宽13.2米,深入山下20余米,总面积851平方米,开凿石方量5100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全国罕见。楚王陵墓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复杂,形制奇特,建有包括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前厅堂、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12间,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 

另一座形制较大的汉代墓室是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徐州西北约9公里开发区内,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因山为葬,全部为人工疏凿而成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在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6米。每条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且塞石间接缝隙严密。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33米,总面积700米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雕凿精细,工程浩大,气势雄伟。为全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楚王陵墓。甬道内15个洞室,分别为兵器室、战马室、厕所、厨房、殿房、寝室以及棺室等。各洞大小不一,高低不等,有的还有石柱,雕凿精致。 

2、汉画像艺术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饰等图像资料。[1]画像石、画像砖和帛画等是根据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画像石是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石阙、棺椁等物体表面上的镌刻,而画像砖是印模及窑烧的结果。汉画像是对汉代不同物质材料和形式表面图像的概括,其中,画像石、画像砖因特殊的物质载体,使它们比帛画、漆画更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因此,汉画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图像。 

徐州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绝大多数出自墓室内,也有极少部分刻在祠堂的墙壁上。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已有1000多块,是我国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画家、雕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非常重视汉画像的史料价值,他认为:“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的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2]汉画像石艺术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信仰、习俗、观念。通过深入地研究(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2页)其图像内涵,可以揭示出它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精髓。从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其内容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历史人物故事,一种是现实生活写照,另一种是灵怪神话传说。从各个角度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画像石题材广泛,造型元素多种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应用价值,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有装饰图案、构成形式、肌理等美学元素。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楚文化;武汉;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067-02

1 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1 楚文化的内涵

楚文化,指一种有明显特征、比较稳定而且有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曾经影响到大半个中国。楚文化是周代产生于“三苗之居”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楚人承袭了古老的中原文化,早期楚文化中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色彩,楚汉取代秦国一统天下后并用楚文化取代了秦文化。因此楚文化也成为以楚人为统治者的汉朝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1.2 楚文化的特征

楚文化是包容豁达、炽热的文化;楚文化除了神秘夸张、奇特怪诞外,更多的是瑰丽绚烂、色彩斑斓、充满浪漫主义激情与生命活力;红黑虽然是楚艺术的基色,但清新、脱俗、典雅、优美更是楚文化楚艺术中无处不在的特征。

楚文化取得的辉煌灿烂的成就以逐步取得世人的认可,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更是独具一格,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楚艺术更是在现代景观建设中应该积极借鉴的内容。

2 武汉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景观的范围很广泛,它是一个跨历史、跨学科、跨空间和跨地域的概念,涉及到了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生物学、设计艺术学以及园林学等学科。城市景观从广义上讲,是城市空间与物质实体的外在表现。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美化了城市环境,优化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景观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1 景观规划欠缺,布局零乱

很多城市景观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细致的规划设计。生产用地、生活用地与各类公共设施用地混杂。导致土地布局混乱,区位功能划分不清晰,土地的利用率低,使用效率不高。

2.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难以体现

目前,我国许多景观设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路网设计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导致道路弯曲复杂失去了便捷性。由于路面选用磨光石材或无防滑的地砖,遇上雨雪天居民摔伤是时有发生的。

景观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从使用者的年龄、职业、习惯、文化、、生理等要求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能使每个细节更加完善、体贴人的活动行为,让使用者能感受到舒畅的人性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 追求档次,做不到“因地制宜”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大量财力的投入,“档次”本应该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原本只要顺其自然,便会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然而有些设计师却要豪华壮观的效果,但却使整体自然韵味尽失,缺乏景观设计与城市建设的品位相结合,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景观”,违背了设计的初衷。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4 盲目模仿,缺乏创新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出于多方面原因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少新意,具有雷同之感,没有地域特色,同一城市出现类似的景观,已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不同的城市出现基本雷同的景观。每一件景观作品都应该有其特有的风格和内涵,结合该项目的品位、主题,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景观设计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结合当地独有文化,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3 楚文化元素与武汉城市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必定受到一种或多种文化元素的影响。楚文化正是影响武汉发展的主要文化因素,楚文化和武汉城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楚文化元素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楚文化是武汉城市的根基文化,是武汉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传播城市形象的载体。城市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质,构成具有历史风貌的城市形象。它是体现内聚力、地方感、历史感的设计元素,它赋予城市以突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把城市潜在的形象、个性、特点象征化,并传播给大众,因此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播载体。

楚文化是塑造武汉市形象的手段。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建筑和景观中,任何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有着无形的影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使用传统文化是再造城市新形象的手段,也是对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城市的性格及形象特征,包含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习俗、文化、心理等因素,楚文化是城市形象识别的重要途径。这种因素在人们心理潜移默化,这些特征是城市形象识别的重要途径,它逐渐形成一套异于与其他城市、便于记忆的符号。

3.2 楚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传统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了城市与人类之间的深层关系,楚文化元素是武汉城市文化的体现,它是城市与人之所以能够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内在原因。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积淀成城市特有的约定成俗的传统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心理要求,成为城市文化的体现。

楚文化元素是武汉市文脉的延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各种与城市内在本质相关联的背景,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这条文化脉络源于地缘、环境、历史和传统,它是城市之间相互区别最本质的因素,记录着该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特色,城市文脉体现了城市形象的精髓,是城市历史的浓缩,传统元素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它将城市的现在如实记录下来,并向将来传达城市的文明特性。

3.3 楚文化元素与城市精神的关系

城市精神,是指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行为方式、文化艺术、伦理道德、城市景观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导向,是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灵魂。传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风俗、地域特征的集结,其内在含量就体现着城市人文地域的特殊精神状态。

4 楚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楚文化元素在景观中应用的核心是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整合,应该把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把富有楚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应用在其中,目的是使城市文化涵养得以延续,我们需要采用汲取、再现、改造、继承和创新的设计原则。

4.1 汲取原则 汲取原则,指对具有楚文化传统特点的元素进行提炼和加工,撷取其精华部分,并结合景观的功能,将传统元素运用的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手段。如体现武汉知音文化的琴台大剧院,彰显楚文化的东湖磨山楚城等。

4.2 再现原则 再现原则,是指对具有与现代设施相近功能的传统形态进行借鉴和移植。景观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把富有楚文化特色的元素应用在设计中,这样当人们欣赏或使用时,就会对人们所活的城市增加进一步的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路灯是近现代的产物,但是灯具的形式在楚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范例。如有宫灯、马灯、灯笼等,因此在武汉城市灯具的设计当中就可移植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形式。

4.3 改造原则 改造原则,主要是指对传统元素的现代加工,使其符合现代形式的需求。例如编钟这种中国古老的音乐设备,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已消失,可以利用编钟的独特装饰性在现代公共娱乐设施对编钟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现代设施形态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特色,同时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乐趣,满足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乐趣的追寻。

4.4 继承原则 继承原则,主要是指景观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用,传承城市的文化。那些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意象、意境、符号、标志、图式等,如凤鸟、祝融、屈原、编钟、虎座立凤等形象。这些都是楚文化的精髓,是最能代表楚文化精神和神韵的符号,武汉城市景观的建设中更应该继承发展这些文化精髓,使之成为彰显武汉城市魅力与个性的重要途径。但要让其发挥良好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到使历史传承和现代需求相融合,是一个难点课题。

4.5 创新原则 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可以在楚文化传统元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创新设计,使武汉城市景观成为武汉市的一个亮点,也只有经过创新的景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给人以享受。

5 结语

武汉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需建立在武汉的传统基础之上。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楚文化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要求设计师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和超越它。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继承的文化,必须是适合时展的文化,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照搬与抄袭,而是把传统元素作为可借鉴的资料与经验。只有借鉴传统,立足现代,才能正确的认识传统,只有以现实为基础,对传统有选择的运用,借鉴其经典的元素,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楚文化和现代城市景观建设连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于正伦.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子堡.街道设施与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朱小平,朱丹.中国建筑与装饰艺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庄林德.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

[6]温斐斐.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表达与传承[D].太原理工大学,2011.

[7]秦雷.绿色景观设计[D].沈阳理工大学,2010.

[8]王莹.楚文化物化形象的区域文化特征与民族心理探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第4篇

楚系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楚时代的鲜明特征。在楚文化影响的地域范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众多精美绝伦、具有研究价值的楚青铜器,其造型之雄伟、纹饰之精美、铸造之精良,堪称是中国青铜文化http://的一只奇葩,这也昭示出楚系青铜器在整个青铜器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成就。

1.楚系青铜器的美学意义

1.1楚系青铜器的技术美

楚系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在铸造技术上首先表现在金错技术的发展,楚国江南地区兵器和日常用器的制作采用的多是金错工艺,但金错器却不甚发达。随后,自楚境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及规模较小的湖南麻阳古铜矿等遗址后,以代表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失蜡法及其他先进的铸造工艺,使世人为之惊叹。这种技术工艺所铸造出来的器物无范痕、光洁精密。而楚人最先运用失蜡法这一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上的透空附件,之后又相继发现了比曾侯乙墓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铜盏等,其上的镂空装饰及手法也是失蜡法所做。由此可见,楚国青铜铸造有着先进而高超的工艺技术,楚人在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外,还融合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其中,这就使得青铜器在许多方面加以革新、创造和发明,从而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技术美的高度。

1.2 楚系青铜器的造型美

楚系青铜器的造型,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器型因其用途之分而各不相同,有的造型硕大、敦实实,有的造型则小巧精致、线条圆润。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司母戊鼎,其器形呈长方形,四足呈柱状,足与器身相连接,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饰以兽面纹与夔纹,有一种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鼎的两端口采用立耳设计,其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美观也具有一定的牢固作用。这个鼎的造型极致特别,形制浑厚雄伟,具有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展示出楚系青铜器器物之精美,造型之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进一步显现出楚人在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开始非常注重器物的造型美感,器物造型由传统单一逐步向丰富多样发展,造型精美、形象生动,并给人以极强的造型艺术美感。

1.3 楚系青铜器的纹饰美

楚系青铜器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味地沿袭中原青铜器,它更多的是在继承中原青铜器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革新的。楚系青铜器的纹饰主要包括龙凤纹类、几何纹和其他物象类。龙纹的铸造及其装饰是楚系青铜器最为巅峰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它以平雕、浅刻、浮雕、圆雕等多吧种技法和各种成型手段饰以龙纹及龙形装饰,纹样的种类也是异常丰富,有立体的龙、盘绕的龙、,及其繁密的虺龙纹、肩浮龙纹和镂空龙纹,整个尊提上的龙纹和龙形装饰,加上那些细小的虺形龙纹,总数可达百条之多。凤纹在楚系青铜器上较为少见,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过纹饰极为精致的连凤纹,凤纹的姿态与神韵表现的惟妙惟肖,也是极具美感的。楚系青铜器上的龙凤纹的纹饰可谓是龙游凤翔,图案优美至极。几何纹及其他物象纹相较于龙凤纹数量不多,且往往不会是器物的主体纹样,出现较多的有云纹和雷纹,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纹饰,其线条活泼流畅,给人以轻松的美感。

2.楚系青铜器的现代价值

2.1 楚系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楚系青铜器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体。楚系青铜器之所以获得了极大地艺术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它的审美性使楚系青铜器具有浓厚民族地域的艺术特色与雄伟浑厚的装饰美特色。从艺术风格来看,楚系青铜器在不同时期的形制和纹饰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们所不断发扬的楚韵文化艺术特色和诸如雄伟浑厚、典雅大方的装饰美感对现代生活与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楚系青铜器富有文化内涵的造型、图形和纹饰经过元素的概括与重组运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产品造型设

转贴于 http://

计以及动画人物设计中等等。可见,楚系青铜器中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无疑给如今单调枯燥、缺乏深度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意味,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多元的审美情趣。

2.2 楚系青铜器的学术价值

楚系青铜器作为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造型、纹饰、工艺等多方面都散发出自己独特迷人的风采,也是最能体现楚文化意蕴的。随着楚系青铜器的大量出土,我国对楚系青铜器的研究日益深入。楚系青铜器研究在“楚学”这一新兴学科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且在我国青铜器文化的总体研究中起着不http://可磨灭的地位与作用。在许多权威性的考古研究书籍中有对楚系青铜器做详细的论述,《考古卷》也指出:我国东周时期青铜器“总的看来,地方特点都比较明显,尤以秦、楚两国更为突出”。种种论述都已把楚系青铜器作为我国整个青铜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研究。为了挖掘楚系青铜器的潜在价值以及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楚系青铜器文化,就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搜集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大量有关楚系青铜器的研究资料,对楚系青铜器做一个全景式剖析,并使楚系青铜器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2.3 楚系青铜器的经济价值

楚系青铜器因其雄伟敦实的造型、飞扬的纹饰和精细的铸造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都乐于去欣赏它、收藏它。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一些工厂便专门从事楚系青铜器的仿制,作为旅游纪念品。楚系青铜器是楚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品,它不仅具有浓郁的东方气息,更带有鲜明的地方楚韵文化,对于向往东方古老文明和楚韵特色的中外游客来说,它是雄伟而神秘的,极具吸引力,因此许多工厂也常常会联合博物馆生产复制品出口外汇以满足人们收藏的心理诉求。另外,在楚文化的带领下,楚系青铜器也可以发挥楚地的文化优势,大力进行旅游开发,致力打造以文化为中心的楚地旅游品牌,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楚文化的艺术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徐州;汉文化;艺术元素

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

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徐州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开国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著。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

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

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每个小系统无不象征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墓葬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徐州的汉墓主要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王陵墓的构造、形制特点,是以横穴岩洞为主,多数独占一山头,建筑方法是先开凿露天墓门、墓道、甬道,然后再向山腹中深凿墓室。东汉时期彭城王的墓葬,与西汉时期楚王陵相比,风格迥异,一般是在平地或台地上竖穴起坟造墓,有较大的封土堆,与西汉楚王陵独霸山头的气势不可比拟。两汉时期还流行汉阙,并用汉阙来装点宫殿、墓葬。汉阙主要是立于宫殿、墓前的仿木石制地面建筑,放在墓前是墓主身份的标志。

在徐州汉墓中,形制较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楚王陵。楚王陵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山为墓。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117米,宽13.2米,深入山下20余米,总面积851平方米,开凿石方量5100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全国罕见。楚王陵墓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复杂,形制奇特,建有包括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前厅堂、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12间,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

另一座形制较大的汉代墓室是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徐州西北约9公里开发区内,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因山为葬,全部为人工疏凿而成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在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6米。每条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且塞石间接缝隙严密。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33米,总面积700米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雕凿精细,工程浩大,气势雄伟。为全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楚王陵墓。甬道内15个洞室,分别为兵器室、战马室、厕所、厨房、殿房、寝室以及棺室等。各洞大小不一,高低不等,有的还有石柱,雕凿精致。

2、汉画像艺术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饰等图像资料。[1]画像石、画像砖和帛画等是根据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画像石是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石阙、棺椁等物体表面上的镌刻,而画像砖是印模及窑烧的结果。汉画像是对汉代不同物质材料和形式表面图像的概括,其中,画像石、画像砖因特殊的物质载体,使它们比帛画、漆画更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因此,汉画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图像。

徐州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绝大多数出自墓室内,也有极少部分刻在祠堂的墙壁上。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已有1000多块,是我国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画家、雕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非常重视汉画像的史料价值,他认为:“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的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2]汉画像石艺术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信仰、习俗、观念。通过深入地研究(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2页)其图像内涵,可以揭示出它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精髓。从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其内容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历史人物故事,一种是现实生活写照,另一种是灵怪神话传说。从各个角度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画像石题材广泛,造型元素多种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应用价值,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有装饰图案、构成形式、肌理等美学元素。

3、汉代兵马俑

1984年12月,徐州东郊狮子山附近出土了4800多件西汉时期的彩绘兵马俑,其数量之多,规模宏大,实数罕见。这批分布于6条俑坑,总数4000多件的陶俑群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据初步推测,此墓的主人为汉代分封到徐州的某一代楚王,这批陶俑是楚王拥有军事力量的缩影。狮子山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装备和组成,骑兵、车兵的建制和运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徐州汉兵马俑,由于主人只是臣属于中央王朝的一个诸侯王,因此不可能制作秦俑那样规模巨大、形象逼真的陶俑。

汉兵马俑虽然没有秦兵马俑那样高大,但制作工艺先进。徐州汉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高大壮观、写实主义的秦兵马俑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徐州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兵马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为写意,更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三、结语

徐州两汉文化艺术设计其气势宏大、造型美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韵律感强有很强意境美;艺术技法娴熟,制作工艺先进、夸张表现得体、色彩运用细腻、大胆,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徐州两汉造型艺术的形式是具象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观念内容和审美内涵。两汉艺术在整体上是统一在沉雄、饱满、蓬勃的气象中;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在造型艺术中的自然流露。汉代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历史时期。拓荒开疆、民族战争使汉代人形成雄飞奋进和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观,“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对民族传统生活和情感的视觉写照,是以规范的视觉语言参与对传统生活形式的创造。它由生活的适用方面臻入伦理、道德、审美与宗教诸方面,从而传递出设计图式与人生图式互动觉解的一贯思维。徐州两汉文化艺术中的传统符号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映射下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意识,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它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传承的人文思想。汉代艺术承载的“汉代精神”留存在民族的血脉之中,现代艺术作品中所求的“中国精神”正是源自汉代的那种大度、进取的时代特点。这是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它体现的是构成方式的传承性。对两汉文化艺术的传承性上主要采取两种借鉴形式,第一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形的借用,如形的借代、形的关联、具体图像语言的使用。第二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神的传承,如以形写神、离形得意、形神一体,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传统符号意义的延伸与新的形象的产生。

注释

①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相关期刊更多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复旦大学

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

初中生优秀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