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苯海拉明; 急诊; 眩晕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18

眩晕症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自觉症状重,难以忍受,求医心切,故以急诊居多。眩晕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为患者的脑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内耳性眩晕等[1]。治疗急性眩晕症的药物有多种,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一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为了探讨苯海拉明在急诊眩晕症中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76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眩晕症患者76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51.4±18.2)岁,男29例,女4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均为突发眩晕,感觉外物旋转,站立不稳,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11例患者伴有耳鸣,68例患者伴有眼球震颤。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检查排除糖尿病,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疾病。将所有患者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患者为对照组38例,偶数组患者为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丁咯地尔(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250 ml/0.1 g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0 ml/30 g静滴治疗,1次/d,疗程为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苯海拉明治疗,苯海拉明(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肌注治疗20 mg/d,疗程为3 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 h后的快速疗效和疗程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一死亡。

1.3 诊断标准 有效:患者自觉恶心、呕吐、出汗、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可以睁眼且头部可自由活动。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观,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 h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2 h后临床疗效见表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优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见表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眩晕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中青年发病增加明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患者的血压、血脂、血黏度等往往偏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等病症,俗称“三高”。使体内血液的流动变缓,脑部血管的供血供氧出现不足,引发眩晕症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病情恢复不如中青年,致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疾病的痊愈。

苯海拉明是一种乙醇胺类抗组胺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组胺对血管的作用,改善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缓解病症。苯海拉明还具有调节机体植物神经的功能,改善患者内耳血管痉挛,有效消除其迷路水肿,起到减轻患者眩晕的效果[4]。少数患者疗效不明显,可能由于患者的年龄过大且身体机能较差,使恢复延缓,1个疗程的治疗不足以完全解除病症。有些患者治疗后病症得到了缓解,却没有完全治愈。在疗程结束后,应适当的做一些脑部的恢复性训练,帮助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另外,眩晕症病因复杂,还应该积极寻找引起眩晕的其他病因。

苯海拉明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起到镇吐、镇静和抗晕动等功效[5]。眩晕症虽然不是危重致命性的疾病,但因其主观症状重,患者往往自我感觉非常难受,因而心理负担较重。这种心理负担又可以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苯海拉明通过中枢抑制机制,可以较快地缓解眩晕症状。与盐酸丁咯地尔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使用后,可以扩充患者的脑血管,增加患者血流量,明显改善血管的疏通效果。通过改善患者的大脑血液供应而纠正其眩晕状态下的脑部缺氧,进而缓解患者的眩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苯海拉明的快速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2 h后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并发症少,适合于临床使用。

据笔者观察,在急诊及门诊就诊的眩晕症患者,往往得到的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脑代谢的治疗很普遍,对症治疗却不受重视,治疗价格昂贵,且疗效并不理想。苯海拉明价格便宜,是久经考验的老药,副作用少,在急诊眩晕症中使用疗效明显,起效快速。综上所述,苯海拉明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有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抑制中枢的作用,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症止呕止晕,快速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乐平,陈美金.眩晕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诊断与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91-92.

[2] 林锦明,廖水兴.苯海拉明与西其汀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5):290-291.

[3] 李红娟,赵亚星,左俊岭.灯盏花注射液联合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症的短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1):22-23.

[4] 龙拥军.刺五加和苯海拉明联合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6,19(2):33-34.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针治疗 颈性 眩晕 临床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5例患者来自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年;伴随症状:单纯眩晕10例,伴恶心、呕吐、心慌10例,伴颈枕肩疼痛7例,伴耳鸣、视物不清5例,伴失眠头痛3例。急性发病10例,慢性发病25例。

2.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椎退行性病变,颈部肌肉僵硬;(2)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因头部传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时有恶心呕吐、心悸、视力模糊,听力障碍,颈枕肩部疼痛,失眠等症状。(3)颈椎X片检查:颈椎骨质增生,以2、3、4颈椎增生较多,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平直,甚至后突,部分病人经CT检查有颈椎间盘退变,膨出。

二、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即: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大,减少椎间盘压力,减轻对椎动脉刺激及脊神经的压迫。

三、治疗方法

1.取穴:颈夹脊穴(距脊柱正中线0.5寸)、风池、完骨、医风、百会、神庭、率谷、头维、内关。

2.操作方法:针刺得气后,接上针疗电麻仪,留针30分钟同时用T、D、P特定电磁波照射颈部。取针后,给予颈肩部拔火罐治疗。每日1次,一疗程10天,疗程间隔3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四、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工作正常,随访观察1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1年内复发,再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再次好转;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2.治疗结果:35例中治愈24例,占68.5%,显效6例,占17.3%,有效3例占8.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94.3%。

五、讨论

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属中医“眩晕”范畴。该病因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或颈部劳损外伤,气滞血瘀,劳损伤筋骨;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颈部经脉不畅,络脉瘀阻,脑髓因血液不能上承失养而致眩晕。风池,完骨为足少阳胆经穴,医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穴能疏通颈部少阳经脉,祛风散寒。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部,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能改善肩部血液循环。百会,神庭为督脉穴位,具有通督阳气,健脑活络,祛瘀通痹之功效,足少阳胆经率谷穴,足阳明胃经头维穴是治疗眩晕,头痛视物不清有效穴,两穴相配,疏通少阳,阳明经脉。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合于胃心胸,针剌可镇呕止吐,缓解心悸。诸穴相配:阳气充足,经脉畅通,髓海充足,则眩晕,头痛得平。TDP颈部局部照射,能将热力直接渗透到颈部,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消除软组织炎症,解除痉挛。局部颈肩部拨火罐,能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现代医学认为:颈部有脊髓及丰富的神经、血管,椎动脉在颈段行走过程中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3个在上颈段,研究证明这是颈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本组35例临床资料分析,有27例患者颈椎X片示颈2、3、4椎增生,颈部一侧或两例酸胀疼痛,眩晕头痛明显;25例患者颈部肌肉僵硬,可找到压痛或敏感点,经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说明针剌上述穴位能使中枢神经得到良性调节,椎动脉血液运行得到改善。急性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明显,疗程短,慢性颈部眩晕,疗程长,10例急性患者均治愈,3例治疗无效者为慢性颈性眩晕。

针灸科初诊。

患者因“头痛、发热、呕吐5天,抽搐伴意识障碍3天”于2009年8月1日急诊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经儿科积极抢救,抗炎抗病毒,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遂请针灸科会诊。症见:患者神志不清,能睁眼,呼之不应,颈强直,失语、牙关紧闭,吞咽困难,上鼻饲管,双眼向一侧疑视,四肢无力,肌张力低,巴氐征(十)。

证属:惊风,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则:醒脑开窍,祛痰清热,疏经通络。

取穴:百会、攒竹(双)、神庭(双)、头维(双)、人中、肩髃(双)、曲池(双)、外关(双)、合谷(双)、足三里(双)、梁丘(双)、风市(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电针冶疗,1次/日,10天一疗程。

牙关紧闭:下关(双)、颊车(双)、吞咽困难、廉泉、天突。

失语:顶颞前斜线(双)

患者治疗一疗程后,仍处于瞌睡状态,反应差、失语、上鼻饲管,吞咽困难,右侧下肢有轻微活动,治疗二疗程后患者神志清楚,能哭,仍失语、右侧上下肢能活动,能张口、饮水、能吞咽吃饭,取鼻饲管。治疗三个疗程后患者神清,颈软,简单说话,能自主进食,饮水,能下床行走,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上肢肌力4级,未引出病理征。患者出院,在门诊继续针灸治疗三周后,神清,说话流利,能唱歌,吞咽正常,行走自如,反应灵敏,左上肢指伸直稍差,力量稍差,嘱加强功能段炼,患者好转。

讨论:乙脑后遗症属中医“惊风”的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高热为特征的证候,主要由于感受时邪,易化热化,热极生痰生风,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病变部位在脑,患者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常有后遗症。早期针灸治疗,对该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以醒脑开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为主,百会为督脉俞穴,人中、外关、三阴交能醒脑开窍,曲池为手阳胆经合穴,足三里是阳明经之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上下配合,疏风清热,活血通络,祛瘀作用,头针顶颞前斜线,廉泉,天突以治失语。丰隆、廉泉治疗吞咽困难。

乙脑后遗症的疗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家长应配合医生,应坚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功能锻炼,包括言语,吞咽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杜焕基,赵志奇,赵燕芳.猫的针刺镇痛作用的观察[J].科学通报,1974,(06).

[2]闫丽萍,马骋,李守栋,徐恒.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针灸,2004,(12).

[3]针刺镇痛与血脑色氨酸关系的研究[J].针刺研究,1978.

[4]朱舜丽.针刺镇痛的生化物质基础[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01).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3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短暂局灶性脑机能障碍而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乏力、汗出、肢冷、恶心呕吐,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正确的护理不仅可减轻眩晕的症状,还可减少眩晕的发作,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我科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着。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男 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既往史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性护理外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1疗程后观察效果。

1.2.1 中医护理干预

1.2.1.1 针炙 头晕较重者可针炙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突,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加针内关、合谷、中脘等穴。

1.2.1.2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②眩晕剧烈者应多卧床休息,缓解后起床或起身动作要慢,避免急剧转动头部。③环境要清静、通风、光线柔和。④禁烟酒、咖啡及浓茶。⑤冬春季节应注意保暖。⑥营养支持原则以膳食补充营养为主,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少食多餐。鼓励食疗。

2 结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认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础,导致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1]。属中医“眩晕”范畴,多由虚、瘀、风、痰等多种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阳气充足,人体机能旺盛,气机通畅,血运正常,清窍得养,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运转。若病人素体阳虚,或因年老阳衰,或因各种原因如,劳累过度,过度、嗜食生冷寒凉,病后滥用抗菌素,起居失调等导致阳气耗损,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气化、推动血行,气机失调,从而血行不畅,清窍失养,眩晕发作。在丹参等活血化瘀基础上,饮食应扶阳补气,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炖鸡肉、羊肉汤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腻、烟酒之品。少数病例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用甲鱼、山药、枸子汤。食欲不振者,可食陈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气健脾和胃,后施以调补。

3.2 日常生活应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过劳和过度。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指导患者掌握眩晕发作时的应急措施,如立即卧床或扶床栏、墙等物就地坐下,闭目养神,避免走动,病情稳定下时活动时有人扶助。

3.3 针炙 气血亏虚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等穴,以补益气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针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肾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护理,饮食调理,对患者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是治疗该病辨证施护的核心,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复方甘露醇;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

颈椎病急性发作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发病急,病情重。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比例逐渐增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下面将我院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1月1日—2010年4月1日接诊椎动脉型颈椎患者520例,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老年,有慢性或突发性头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呕吐、言语不清等症;(2)颈部活动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3)颈椎X线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赘形成,颈椎椎体棘突偏歪,张口位可见寰、枢椎移位,或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4)脑血流图:椎-基底动脉可见缺血性改变;(5)经颅多普勒:可发现血流障碍。排除已确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活动性颅内出血者;急性肺水肿;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70例,男160例,女110例。对照组250例,男140例,女110例。治疗组:确诊后首先应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5h左右输注完毕,随后应用0.9%氯化钠250ml加阿魏酸钠0.4g静滴。对照组:首先应用0.9%氯化钠250ml、加阿魏酸钠0.4g静滴,1.5h输注完毕。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既往史、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分别记录治疗后1、2、3h患者症状变化情况。

1.3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头晕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显效:颈部及其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仅在颈部活动时稍有头晕症状;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阵发性发作;无效: 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处理 监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配对t检验。

1.5 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急性发病时的症状轻重无明显差别。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各时间段治疗结果 例(%)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首先应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2 讨论

颈椎病是中老年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有低龄化发展趋势,甚至影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中多采用外科适度牵引,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起到很好治疗效果。目前过度的坐位看电视、电脑、伏案工作,运动量的减少,经常突发性的眩晕、呕吐、颈部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被迫急症就医,此时常规的治疗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救治要求,尽快缓解症状,解决病痛是急诊医生首要的选择。

颈椎病主要分为5型:(1)颈型;(2)神经根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脊髓型。内科急诊常见类型为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钩突关节增生等。椎动脉及椎神经丛受到增生的骨刺等激惹后,可导致椎动脉系痉挛和长期痉挛后狭窄,引起支配前庭神经核的细小动脉和内廷动脉痉挛和缺血,从而出现眩晕等一系列症状[1],这些症状往往在头颈转动时出现及加重。

颈椎病应注意与其他原因眩晕鉴别:梅尼埃病:多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2]。后循环缺血(包括以往诊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Homer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主要成分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还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的作用[3]。此外,复方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地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减轻迟发性脑损伤,故近年来已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4]。有学者认为复方甘露醇可直接或间接抑制醛固酮分泌:(1)直接作用:由于渗透性脱水增加血容量,刺激肾小球致密斑压力感受器,使肾素分泌减少,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分泌;(2)间接作用:由于甘露醇的快速静点使心房和心室压力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分泌增多。利钠肽(NP)的主要作用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5]。通过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治疗中起效快,缓解率高,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

颈椎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在急诊治疗观察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 倪文才.颈椎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9-170.

2 孔繁元,粟秀初,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

3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葛根素注射液;疗效观察

Curative Effect of Puerarin Injection for Vertigo of 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LI Hui-tong,WEI Xiang-ping,ZHANG Xin-jun,CHEN Wen-li.(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The Nanjiang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8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uerarin injection for vertigo of 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Methods 128 cases with vertigo of 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Puerarin and compound Danshen,once every day,14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effectire rates in Puerarin group and compound Danshen group was 95.6%and 76.6%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Vertigo of 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Puerarin injection;Cu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04-0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功能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即后循环灌注区)的机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本病68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均是我院内科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诊断符合VBI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颈椎片、头颅CT和TCD检查,排除小脑及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男性28例,女性40例,年龄43~70岁,平均(49.5±6.2)岁;颈椎病32例,合并高血压3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45~73岁,平均(50.3±5.9)岁;颈椎病28例,合并高血压26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9例。两组年龄、性别和病情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相应基础病的同时加用上述药物,观察7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头晕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葛根素组2例(2.9%)因静滴速度过快出现头痛、头晕和恶心,经减慢滴速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方丹参组3组(5%)出现头部胀痛,减慢滴速自行缓解,其余均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眩晕是患者对空间定向的一种幻觉,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包括旋转、翻滚、摇摆及沉浮等感觉。眩晕按病因分为周围性、中枢性和眼性眩晕。临床上以周围性、中枢性为主。中枢性以VBI引起多见。VBI的病因很多,单就椎动脉血管结构来讲,主要是管腔的狭窄。造成管腔狭窄的原因多见于:①先天性椎动脉狭窄;②颈椎骨源性压迫;③椎动脉本身退变、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低等[1]。由于动脉硬化致椎基底动脉内径缩小或狭窄,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所致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缓慢[2]故在VBI的治疗中,解除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痉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氧,改善和恢复脑细胞功能非常重要。VBI的早期很少形成梗死[3],但反复发作最终也能形成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长期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尽快终止VBI发作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纯出来的异黄酮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作用;能提高节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P2(TXA2)的浓度,降低TXA2/PGI2的比值,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4~6]。

本组资料显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曹培卫,赵忠新.颈部血管彩超、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36-37.

[2] 刘艳丽,霍正禄,童文玲,等.中老年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7):640-642.

[3] 张维娜,张玉欣.神经内科诊疗学则[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5.

[4] 曾贵云,周远鹏,张丽英.葛根素对犬血压血管反应性,脑循环及外周循环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74,54(3):265.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中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