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职业素养

培养职业素养

培养职业素养

培养职业素养范文第1篇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强调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自然离不开书籍。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看有关职业素养的书籍。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学习强化了自身的技术能力,为以后的就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也要让他们明白职场中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职业素养。让他们通过书籍明白职业素养的内涵和意义,明白职业素养对他们以后职场的影响有多大,进而逐渐自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比如,在与学生谈论“职业生涯”时,教师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这本书讲解了职业素养的四个维度,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推荐给学生。这本书围绕“职业素养是一流员工之魂”这一核心,详细讲解了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关系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用书籍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职场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有关职业素养的讲座,引起学生重视

学生是需要鼓舞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他们职业素养如何重要,可能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职业素养的讲座,让专家来告诉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毕竟在学生眼中,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说的话比较专业、有效,能够动员他们,让他们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讲座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端正职业价值取向,进而努力发展自身职业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有关职业素养的讲座,邀请专家来开导、动员学生,让学生知道现在职场中的残酷。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感受不到职场的“腥风血雨”,无法了解职场中的“残酷”,而专家的讲座会让他们感受到职场并不像学校,也能让他们知道职业素养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是何其重要。尤其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学生也是以学习技术为目标,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培养职业素养范文第2篇

一、了解职业个性是职业素养的切入点

帮助中专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切入点。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那么在择业前,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因此,职业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中专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中专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一)客观认识自我

客观地认识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从事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性格,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二)确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是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中专生明确正确的职业定位是辅导员让中专生了解职业个性的核心内容。正确的职业定位还有助于中专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二、提升职业品质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点

中专生职业品质是指中专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中专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道德的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是职业人人生的第一道防线,要靠个人的自律来遵守。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许多单位在与中专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因此,必须对中专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也正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首先,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趋势。在目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这已被忽视的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又存在着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他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的地位由此可想而知。

其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对此基本没有具体、专门论述,部分中专院校甚至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范畴。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每一学期对班干部进行改选,一来是给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二来是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

(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现代社会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认真指导学生认真研读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了解事件成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研读经典,体味经典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理解团队的意识。

其次,让学生理解团队的内涵、团队的运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使每一位学生知道团队的运行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必须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统一协调的联动。教育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可以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增加模拟团队工作的场景,作为辅导员应该扮演指导角色,引导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集体活动,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中增强合作的迫切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培养的落脚点

(一)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技能

技能训练的各项要求无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培养能使中专毕业生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它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聘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职业技能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当代中专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内涵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专整体人才培养体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社会实践内容上要融知识性、专业性和素质教育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

首先,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中专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中专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专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向雷锋等先进人物事迹学习活动,举办体育竞赛、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技能培养无处不在。

培养职业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礼仪;中职生;培养

职业礼仪,是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外,具备一定的职业礼仪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职业素养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但通过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不少学生对职业礼仪一无所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一点,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职业礼仪就是讲文明有礼貌。讲文明有礼貌仅仅是职业礼仪要求的一个方面,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还包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仪容端正等等。存在这样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了解职业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礼仪。

误区二:中职学生只要有技能就行了,懂不懂职业礼仪都没关系。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人才,有时会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礼仪修养。而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方面的误区是因为没有理解职业礼仪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误区三: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会进行职业礼仪的培训,现在学习为时过早。职业礼仪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这种误区的学生把职业礼仪的培养看得太简单,也是思想上不重视职业礼仪的表现。

学生之所以对职业礼仪存在很多误区,其实还是教育的结果。

(1)家庭教育。有的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希望自己的孩子知书达理,讲文明、懂礼貌,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也会不时渗透这一点。但由于有的家长对职业礼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也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者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往往着重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对职业礼仪方面的教育非常缺乏,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进行职业礼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看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看其在别人面前的言谈举止,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礼仪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有的中职学生,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平时根本就不注意一些礼仪规范,举手投足都比较随便、散漫。比如走姿、站姿、坐姿不规范,说话不知道用文明用语,不知道轻拿轻放、随手关门,穿着打扮不注意场合身份等等。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到了特定情况下就会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大事。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向学生进行日常礼仪知识的传输;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遵守礼仪的重要性;还可以专门开设礼仪课,让学生直接从礼仪课中了解并理解礼仪知识,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礼仪应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说:“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养成个人礼仪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的所需,也是时展的要求。有的中职学生之所以不懂礼仪,习惯差,都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礼仪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些已经散漫惯了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礼仪习惯,就要从最基本、最日常的要求做起。比如:要求他们做到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不随便丢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好,和同学老师谈话要面带微笑,随时记得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穿着打扮要自然大方等等。同时,同学之间要不时地进行互相监督,随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经常反问自己“我的语言美不美?我的行为美不美?我的心灵美不美?”经过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历练,天长日久,学生的礼仪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三、实地观察和专业训练职业礼仪规范

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职业礼仪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同的行业对职业礼仪的要求是有区别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礼仪,必须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和专业的训练。可以把旅游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旅游公司,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导游的礼仪规范,亲身体会专职导游的专业用语和文明用语以及接待游客的方式方法等;把汽修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正规的4S店,去看看4S店的员工是如何接待顾客、如何文明服务的;可以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到星级宾馆,学学人家前台服务的正规做法等等。总之,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能让他们切身认识到职业礼仪的要求,实地观察和学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在校时让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是最根本的途径。所以,我们的专业课除了要给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外,进行本专业的职业礼仪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角色,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礼仪模拟训练

到各行业了解了职业礼仪规范和训练了专业礼仪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礼仪规范,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礼仪模拟训练。可以学生自创,也可以设置各行业的各种场合进行模拟训练,如银行柜台、宾馆前台、景点解说、商场柜台等。要从表情、服饰、姿态、礼貌用语、热情接待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训练,并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纠正其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做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行业气氛,熟悉并学会各种礼仪规范。

中职学生相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在职业选择上有很多的劣势与不足。而要弥补这些劣势与不足,除了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学会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培养职业礼仪,提升职业素养也是保证求职成功的重要砝码。为了学生一生职业的发展,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学生职业礼仪的培养,使学生遵守职业礼仪规范成为自觉,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培养职业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其中人才,尤其是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普遍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有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素养内涵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过整理和归纳,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1]狭义的职业素养不包括职业技能,我们日常提到职业素养多指其狭义概念(本文中采用狭义概念)。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

(二)职业素养特征

职业素养作为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1.间接性

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考核具有间接性。我们知道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多,易量化,比如查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举行考试等方法,而职业素养则不然,很难直接通过量化考核获知,即便是一个在职业素养问卷获得高分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它的考核更多的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同样,职业素养的养成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难以直接养成。

2.关联性

前面我们讲到“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也就是说一个职业人的职业行为能不能达到要求,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职业素养高低决定的。据此,有学者提出,以职业素养为代表的“软素质”决定着职业技能“硬素质”的高低。

3.双重性

职业素养双重性是指不同职业的素养要求既有不同又有相同,即职业素养共性和个性。不同职业由于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职业素养要求当然会不同,但同时,我们在生活中又经常看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以在多个不同的职业上都能表现出很高的职业素养,例如一个人可以既是一名好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这是因为不同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除了有个性外,还有相通的共性,比如任何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4.发展性

职业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变化直至消失的,职业素养的内涵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任何时代的职业素养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迹。例如:早期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时,注重的是效率和产量,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开始成为资源开采中是不容忽视的内容,相应的职业素养内涵也把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其中。

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这一现象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它直接导致高职教育片面追求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出现当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素质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占1/8的表面“冰山以上部分”和占7/8的深藏“冰山以下部分”,表面的1/8包括个体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冰下的7/8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容易被人们识别,例如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称职;隐性素质则不易被考量,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7/8的隐性素质支撑着显性素质,显性素质是隐性素质的外化表现。“素质冰山”理论是职业素养重要性的最好理论依据。另外,从企业选人、用人方面来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企业选人、用人标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2014年,在笔者参与的一项关于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调查中,6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品质,20.9%的受访企业选择工作经验,15.3%选择专业技能,选择其他素质的占2%。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可以从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中获得,而如果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品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三、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

如前所述,大家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人才培养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一笔带过,流于形式。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只要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就算完成。在教学资源分配时,主要教学资源都集中于职业技能培养。我们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可以看到,实训中心、实楼一栋挨着一栋,气势雄伟,甚是壮观,但是由于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忽视,当你走进这些地方时,却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注意对实训设备的爱护,实训材料浪费严重,秩序混乱,完成任务后,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着实让人有一种“狼藉”之感。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培养理念,能培养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方法有限,效果差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别于职业技能,一般认为,职业技能是个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的特征,例如一名优秀的歌唱家,他就需要有先天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后天的专业学习。然而职业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培养而成的。[2]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做法是实训指导老师的空洞说教,公共基础课的辅助培养等方法,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方法,这也是出现上述实训场地乱像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

考核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来保障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的正常开展。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基本是空白,最多只是在毕业鉴定时,加上一句诸如“态度端正,认真负责、道德高尚”之类的词句,这些远不能起到考核的作用,更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保障。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是判断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标尺,也是培养过程中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解决措施

(一)准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高职院校就必须改变老观念、老思想,准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会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任何方法都很难奏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而应该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实践。

(二)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方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建设

1.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营造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

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文化、先进管理、工程或工艺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等元素及其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融合和集成应用,这里简称为“企业元素”。[3]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意义重大,它可以为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营造出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以环境来影响和带动学生自发、自觉地加强职业素养培养,这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2.注重发挥实训环节作用,训练学生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4]因此,充分发挥好实训环节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也很必要。实训环节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发挥: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和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通过实训场地“软文化”建设实现,例如在实训室布置时注重成果激励,在实训室走廊两边展示学生作品或获奖荣誉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氛围;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从实训细节入手,例如实训中要求学生严守操作规范,节约实训材料,爱护实训设备等。实训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是训练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认真设计好、利用好实践环节,实现德技双馨的好局面。

3.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替代,因此积极发挥高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意义重大。这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注意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素养,还包括所授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后者。虽然高职院校大力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但大多教师并非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对企业生产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不很熟悉,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的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轮岗见习,切实发挥好教师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4.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有关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以及素质拓展等模块构成,职业素养培养大多是在这些模块之中顺带提到,没有专门服务于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合理分配,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开设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并不等同于伦理学课和道德课,应该注重和职业相联系,和实践相联系,达到影响学生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目的,避免误入过度强调伦理学知识的歧途。

(2)以案例方式开展教学。高职教育尽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但学生的实践经验依然缺乏,很难身临其境的理解职业素养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用案例去设置情景。例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伦理选择、精益求精与得过且过的职业行为选择。同时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多选国内案例,因为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5.高度重视并科学组织顶岗实习环节,强化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采用“2.5年+0.5年模式”或“2年+1年模式”,这里的“1年”或“0.5年”就是指顶岗实习的时间,它一般集中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或两个学期。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承担这个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实习期至少是半年,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长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虽然当前顶岗实习工作由于它的特殊性,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岗位流动性大,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但它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理的培养体系作为基础,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考核体系的缺乏同样是制约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是,由于职业素养自身的特性,使得对它的考核难以方便地进行定量分析。从总体上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职业素养考核要注重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三公”原则是任何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考核尤为如此,不合理的考核结果不仅会遭到学生的抵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职业素养考核要与职业技能考核相区别

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关系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是在进行职业素养考核时要注意区分两者,不能以职业技能的考核结果来代替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要对职业道德高尚,职业习惯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切勿相互混淆。

3.职业素养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考核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并不是要把学生划分等级,在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时更应体现人性化,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考核结果要能及时反映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五、结语

尽管当前高职教育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它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高职教育一定能解决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问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项目编号:2013sxzx036;2014年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筑装饰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72)

参考文献:

[1]戴有华.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对接的研究[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

[2]戴心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探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杨兰,毛光华.企业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应用浅析[J],北京: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培养职业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杜新安(1962-),男,陕西西安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素养。(北京100042)王爱敏(1980-),女,北京城市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03-01

近几年来,有些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到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几所院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既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打造安身力命之本,站稳职场,受用人单位欢迎,提高学校就业率。那么培养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途径是什么,本文对此作深入研究探讨。

一、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意义

成功职场人与普通职场人的最大区别在哪里?不是专业技能,不是智力高低,而是职场情商。职场情商对建立成功领导力和信任度所起的作用达到93%,它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除智商外的更重要的成功因素,反映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吴成林认为,职商是指在职业领域中,个人的信心、恒心、毅力、责任感、合作精神等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反映程度,是助你成功的一切必需的、适当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协同力、沟通力、抗挫力、应变力、自我管理力、持久力等一系列职场提升力。

从职场招聘的信息来看,现在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的学历,还要测试你的能力,更看重你的职业态度。所以说学历、能力、职业态度已经成为求职的三大要素。学历用来证明你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积累程度;能力和职业态度则是职业基本素养的核心内容。前程无忧了一项对全国1800家企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态度”以1768票成为企业人才取向的第一要素。

高职院校既要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具有良好职业基本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从立足岗位站稳职场再到持续发展纵横职场。

二、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内容

职业基本素养就是指在众多的职业素养中最为基础的、最为核心的素养,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三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主要是指诚信意识、敬业意识、职场礼仪;职业态度包括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务实精神、学会坚持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包括执行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路径

1.以课程为平台。开设职业素养课是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也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一个平台。职业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是首要任务。学生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职业基本素养是什么,应当培养哪些职业素养,怎样提高职业素养。只有知才有可能行,目的搞清楚了,思想认识提高了,行动上也重视起来了,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自觉地提高职业素养。

2.以全方位渗透养成职业素养。在专业课、德育课等教书育人环节当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持、忍耐、抗挫折、公平竞争等职业素质;在专业课中渗透科学求实、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宿舍管理等管理育人环节中渗透宽容、秩序、替他人考虑等职业素养培养;在校园文化等环境育人环节中来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借助广播、墙报、条幅、校报媒介来宣传、营造养成职业基本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感悟、践行职业素养;通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实习实训、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践行职业素养。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执行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起到养成职业素养的作用。

职业素养养成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所谓“食堂行为看素养、宿舍行为看素养、教室行为看素养、校园行为看素养。”

职业素养养成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在实习实训中去体验职业素养、在军训中去考验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中去检验职业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去锻炼职业素养、在校园劳动中去磨炼职业素养”。总之,以全方位渗透养成职业素养。

3.以素养评价来促进职业素养教育(他律)。每个学期末通过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等多评价主体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激励、推动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素养的提升,以起到“以评促养”“以评促进”的作用。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促进学生认识自己,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4.以自我养成来提升职业素养(自律)。素养评价是外因,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内因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自觉、自愿地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素养自律是基础。将被动受教育转变为自我养成教育,将教育内容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边学习边实践,在行动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在学习生活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要多参加社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以素质拓展训练来提升职业素养。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这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践证明,素质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一致认为,素质拓展活动让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素质拓展活动是综合职业素养的训练培养,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敢于面对挑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学会调试身心状态,不浮躁,不颓废,更乐观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学会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学会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把个人利益融入团队利益当中。

6.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请校友、专业人士或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经理来学校搞专题讲座,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通过讲座告诉学生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什么样的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升迁比较快,以及如何修炼、提升职业素养等内容。让学生听听用人单位的声音,从而增强学生养成职业素养的针对性和自觉性。第一,企业要到大学去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二,企业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来检验、提高职业素养,从而走上“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加强岗前培训,进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企业用起来才会顺手。

7.把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到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去。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把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明白求学与就业,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与就业的关系。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生评价、经费支持等方面配套支持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把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到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去。

当然,职业基本素养的教育不是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父母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索与思考,以期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