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探究 不同栽培 措施 高粱产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70-01

引言

在我国,高粱虽然作为一种粮食作物,但是用途较广。可以用作饲料、酿酒等。同时高粱还具被很强的抗旱涝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几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对于其产量而言,则会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

1 高粱产量受不同栽培措施影响综述

高粱与其他作物如玉米,小麦,抗旱,防涝,耐盐性差,耐旱性强,光合效率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农田边界的废弃问题。高粱是重要的作物,为人们带来美味的食品,已成为工业原料,是中国高粱酒的重要原料,其在酿造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远远超过其他作物。高粱,气候,栽培措施等因素的特点将对产量产生影响,种植密度,施肥量,播种期三个因素是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要提高高粱的产量,需要有适量的肥料,同时在正确的播种期保证高粱,高粱在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合理,不应过度施肥,从土地污染,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在我国已经有“晚熟矮”,“高O耳”和“红高粱”或“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相关实验田间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粱种植密度的增加可以有效 提高高粱的产量,但要注意保持种植密度一定的限度,超出极限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施肥有助于提高高粱的产量,但施肥时应注意承受土壤肥力的能力,当土壤肥力超过极限时,产量可能不会上升。不利于早播时期粮食产量的增加,不同品种和不同高粱地区的要求不同。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播种日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以获得高粱的最佳栽培方式。[2]

2 不同栽培技术对高粱产量产生的影响

选择两个高粱品种“吉粱601号”、“辽粘4号”进行试验,根据不同的栽培措施,来观察其产量会受到什么影响。

2.1 播期不同产生的影响

在试验中,对于品种“吉粱601号”,选择在5月2日和5月12日分别进行播种。经过实践证明,5月12日播种的高粱产量明显低于5月2日播种的高粱。这充分证明,种子播期越靠后,高粱产量就会变得越低。这也给高粱的播种日期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即在播种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日期。使其产量不会因为播期过早或过晚而降低,从而稳定增产。

2.2 施肥量不同给产量带来的影响

针对与高粱品种“吉粱601号”和“辽粘4号”,当肥料在原定基础上增加50千克,“吉粱601号”品种的平均产量降低了90千克,辽粘4号品种增加了近100千克。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施肥数量增加时,并没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粱产量,其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可以判定,高粱的产量同施肥量并没有直接的正比关系。这为施肥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即在满足高粱所需肥料时,不必继续追肥,这能起到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

2.3 密度水平不同给高粱产量带来的影响

通过高粱品种“吉粱601号”、“辽粘4号”的栽培证明,在相同的播种日期和施肥量的前提下,高粱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其产量。这样的实验,为种植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种植人员在对种植地块进行规划时,更够采取更为科学合理地方式,根据种子的特性,选择最为合适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高粱的增产。

3 采取新型的杂交栽培技术

根据高粱自身的一些特性,可以在选择品种时,尽量挑选植株形状、丰产性、抗倒伏能力都较好的品种。这种高粱对于酿酒而言,是非常好的原材料。其再生性特别强,可以在适合的时期蓄留再生高粱。采用新型的杂交技术,能够杂交出新型的高粱品种。其播种时期可以选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在高粱播种以前,需要对种植地进行整理。选用的土壤应尽量肥沃,并且较为疏松,通气效果良好。在确定高粱苗种植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后,除了准备足够的高粱苗,还要在背风坡和向阳坡地段进行深挖,并整理土地,使表面较为平整。在播种前,需要使用肥料等种植地进行简单处理。并将浸泡过药的种子进行播种。在这些工序完成后,还需要使用细泥进行掩盖,并用薄膜遮盖。这样能保证种子不受气候以及鸟兽的影响,也能起保温作用,从而使种子正常生长。在苗床管理过程中,当高粱苗出心后,可以施一定数量的肥料,以此进行壮苗。若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需要将两头的薄膜揭开,使其能更好地通风。当温度降低时,需要重新将薄膜盖好。并随时对高粱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有秧苗枯萎或者其他变化,需要及时采取一些手段进行补救。

结语

高粱作为粮食作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从不同的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等方面对高粱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一些较为重要的结论,为高粱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提出新型的种植技术,寄希望于高粱种植能够在最合理的条件下生长,并获得理想的产量,提高高粱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1.1国外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

高粱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饲料、饲草作物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多国家,高粱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在美国,36%的高粱用作饲料,配合饲料中25%的成分为高粱籽粒,45%的高粱出口到墨西哥等国家,出口的高粱也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在法国,高粱作为青贮饲料用来养牛、养猪和养鸡,发酵饲料中70%的成分为高粱籽粒。在澳大利亚,配合鸡饲料中30%的成分为高粱籽粒。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种植饲草高粱用来放牧牲畜,或者用作青贮和干草饲料。2次石油危机警示人们寻找新的能源,在生物质能源系统中,甜高粱是首选绿色能源作物。它是世界上生物学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一般茎秆产量45~75t/hm2,籽粒产量3~6t/hm2,德国甜高粱的鲜生物产量可达160t/hm2。每公顷甜高粱可转化酒精6106L,高于甘蔗(4680L)、木薯(5332L)、玉米(2986L)等,所以,甜高粱是一个最有效的太阳能转换器。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甜高粱的研发方兴未艾。美国能源部将甜高粱列为制取酒精的主要作物,计划用甜高粱逐渐取代玉米生产酒精。欧洲对甜高粱的研发也十分重视,从1982年开始,在欧共体的支持下,欧洲开展了甜高粱的研究,首先评价甜高粱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工业和能源作物的可能性,并经过生物质能源的多年试验,表明甜高粱是欧洲未来最有希望的再生能源。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也对能源甜高粱进行了大量研究。

1.2国内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

在我国,高粱的栽培历史超过了5000a,是我国重要的旱地农作物之一,由于其产量高、适应性强、具有多重抗逆性,曾在我国困难时期解决人们口粮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高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每年均在66.67万hm2左右,总产量约250万t,主要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种植(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87.8%)。据统计,我国华北区、东北区高粱种植面积年份间变化较大,但总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四川、贵州白酒产业的拉动,西南区高粱种植面积回升幅度较大。高粱作为我国传统酿造业的重要原料,在区域性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郎酒等和山西老陈醋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国内85%的高粱用于酿造业,2010年以高粱为主的白酒产业销售收入2713亿元,利税总额678亿元,其中利润351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饲草高粱稳步形成产业,年生产种子1500t,种植面积6.67万~10万hm2;甜高粱产业发展进入国家生物质能源计划,能源甜高粱育种和产业化起步发展。我国高粱研究从“八五”开始就得到各级政府的资助。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得到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支持,高粱科研得到了可喜进展。高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高淀粉材料、抗麦二叉蚜材料、耐盐材料、对高粱1,2,3,4号小种全部免疫的材料,并构建了我国高粱丝黑穗病鉴别系。育种新技术研究:在分子标记、组织培养、航天诱变育种、无融合生殖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多个适宜我国不同生态区的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产量增加7.8%~25.6%,籽粒淀粉含量为73.64%~75.56%。解决了我国高粱栽培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组装、集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半湿润地区高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研制了再生高粱栽培技术体系,解决了西南高粱栽培中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的关键技术问题;育苗移栽、基部再生等关键技术保证了两季高粱的高产、稳产,大幅度提高了西南地区的高粱生产水平。

2山西高粱发展现状

山西是我国高粱生产的主要省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左右,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10,是旱作农业的主干作物。山西也是我国传统酿造业大省之一,用高粱作为主要原料酿造的汾酒系列白酒和山西老陈醋名扬中外,是山西的重要轻工业产品和利税行业。此外,山西地处我国高粱产区的中心地带,发挥了联结东西南北高粱产区的纽带作用,特别是在品种示范、材料交换、信息交流、良种调配和支撑酿造行业的商品高粱调节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取得的主要成就

2.1.1创制了“二矮”型杂交高粱育种模式,为我国高粱杂优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以牛天堂为代表的山西省高粱科研工作者,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高粱育种的经验教训,根据株高遗传理论和高粱杂种株高优势规律,结合我国高粱生产实际,研究创制了“二矮”型杂交高粱育种新模式。育成的晋杂1号、晋杂4号、晋杂5号、晋杂2号、晋杂7号等高粱杂交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几乎覆盖全国高粱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0.24亿hm2,使全国高粱单产由1965年的1155.0kg/hm2提高到1977年的2260.5kg/hm2。为解决当时我国人民的口粮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晋杂5号、晋杂2号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高粱中矮秆恢复系晋粱5号和晋辐1号,成为我国高梁恢复系的高产优质和高产稳产两大主干体系,占全国应用恢复系的45%以上,为我国创造了宝贵的种质资源,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目前,该二系及其衍生系仍然在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2新型A2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领域

20世纪80年代,针对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单一使用Milo细胞质的现状,山西省高粱育种者开展了A2细胞质的利用研究,经过多年艰苦攻关,育成新型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A2V4A及其杂交种晋杂12号,在国际上首例实现了A2杂交种的商品化生产,丰富了高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了杂交种类型,改变了杂交高粱生产长期利用单一细胞质局面,获国家发明三等奖。A2雄性不育细胞质育种体系建立以来,A2系统不育系已成为我国利用的主干不育系,A2杂交种成为我国高粱主推品种,高粱育种和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高粱杂种优势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A2V4A创制与利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2.1.3酿造专用高淀粉高粱新品种的选育,推进了高粱品种专用化

为了改良酿造高粱的品质,促进我国名酒、名醋的产业升级,为酿造行业创优质、保名牌提供技术支撑,“八五”以来,山西省高粱育种者把提高高粱淀粉含量作为重要育种目标,先后育成晋杂15号、晋杂16号、晋杂18号、晋杂101号、晋杂102号、晋杂23号、晋糯1号、晋糯2号等系列酿造高粱杂交种,使酿造高粱品种产量水平和淀粉含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高粱育种上了一个新台阶。酿酒专用高粱晋杂15号、晋杂16号的选育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1.4新型优质高粱杂交草的选育,开辟了高粱利用新途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在人们日常食品中占比越来越高,但饲草、饲料短缺,草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已成为山西省及全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山西省高粱育种者审时度势,利用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苏丹草杂交,选育成新型优质饲草高粱———晋草1号、晋草2号、晋草3号等系列高粱杂交草,有效减轻了畜牧业对天然草场、草地造成的严重压力,形成新兴的农田刈割草地业。农民种植饲草高粱,当年就能获利受益,形成了高效的农牧耦合系统,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2.1.5创制了高粱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发现和创制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系296B和SSA-1,探索出了一种“兼×兼”固定杂合性的育种方法,突破了Murty等提出的无融合杂种概念,建立了利用兼性无融合生殖系固定杂种优势的模式。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1.6完善了高粱体细胞克隆诱变育种体系,育成克隆诱变高粱杂交种

明确了辐射处理对高粱愈伤组织的诱变作用和硫酸二乙酯等不同化学诱变剂的使用方法,解决了有毒化学诱变剂处理愈伤组织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建立了高粱克隆育种技术体系,应用该体系成功选育出国际上第1个克隆诱变高粱品种晋杂18号。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高粱种植面积和高粱主产省区不符

山西省是高粱主栽省区之一,历史上年种植面积最高达43万hm2。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粱种植面积迅速下降,山西省耕地总面积480万hm2,目前高粱种植面积仅占1.4%左右,已成为小宗杂粮,山西省由高粱输出省变为输入省,即由原来的向四川输出高粱变为从内蒙古、东北调用高粱。

2.2.2酒、醋产量与传统酿造业大省不相称山西省是名酒、名醋故里,酿造业是山西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全国白酒产量1150万t,食醋370万t,山西省的白酒产量12万t,食醋产量67万t,分别占全国的1.04%和18.1%,产量水平和名酒、名醋大省不相称。

2.2.3高粱用途单一,市场回旋余地小,价格波动大

和全国一样,山西省饲料、能源、食品等高粱优势产业极不发达,和国外差距很大。单一的酿造用途、有限的需求量,使得高粱紧缺时酿造企业高价收购,受价格驱动,农民大量种植,高粱多了酿造企业又压价收购,种植面积缩减,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

2.2.4高粱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

目前,山西省高粱栽培过程中,精量播种、精量施肥、化学除草和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以人工栽培为主,劳力投入多,种植效益低下。特别是当前农业从业劳动者年龄偏大,女性居多,不足以支持传统的高粱种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高粱的生产。

3对策

3.1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振兴高粱产业链

针对山西省乃至全国高粱育种、生产及产后深加工等高粱产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构建山西高粱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高粱育种的优质化、专用化,高粱生产的高效、轻简与环境友好化,高粱深加工的健康、安全、优质化,达到创新7个产业,振兴1条产业链的总体目标。创新7个产业:即复兴2个基础产业———高粱种植业和高粱种业;提升2个传统产业———山西老陈醋酿造业和中国清香型白酒酿造业;培育3个新兴产业———高粱能源业、高粱饲料业和高粱保健食品业。振兴高粱产业链:即培养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实验条件,形成山西省乃至我国高粱产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山西省高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粱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作贡献。

3.2政府推动,实施名酒名醋战略

建议山西省借鉴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经验,充分认识高粱在山西省酿造业中的支撑地位,由白酒、陈醋产业区各级政府带头实施,推进“35511”工程和“22155”工程的快速进展。高粱生产和酿造产业结合,发挥名酒企业、名醋企业的高端酒、高端醋优势,推动山西省酿造高粱生产和酿造产业的跨越发展。

3.3实现订单农业,加快专用高粱基地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高粱生产网络

以酿酒、酿醋等生产企业为中心,以“酿造企业+科研单位+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实现专用高粱的订单种植,建立专用高粱生产基地,实现高粱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巩固山西省传统高粱种植优势区,恢复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和吕梁盆地高粱种植面积;同时发展新的高粱种植区,增加上党盆地、运城盆地等地区的高粱种植面积。

3.4加快高粱科技创新和新成果的示范与转化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高粱是我镇主要酿酒原料,酿酒业已成为镇域内粮食加工业的一大优势,酒税又是镇内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原材料不足已成为酒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市场白酒需求量快速增长和白酒业发展前景看好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高粱生产,对振兴经济,促进“富民升位”具有重要意义。镇党委、政府在总结前两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在全镇范围内,继续扩大面积种植“泸糯8号”20000亩,各村要将种植高粱当成一项农业产业主要项目来抓,把思想统一到为国家增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支撑上来,切实抓好高粱生产。

二、采取“五统一”办法,抓好高粱生产。

1、统一规划。泸糯8号再生杂交高粱具有抗旱、耐涝、抗逆性强等特点,在镇域内的沙壤土、重粘土、微酸型土壤或盐酸土壤均可种植,各村可根据土壤性质,合理相对集中,连片规划种植,并将恒龙路、龙花路、龙肖路等大公路沿线视线范围内纳入种植范围,所涉农户将种植户姓名,育苗面积,移栽面积和地块名,造具登记册,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2、统一供种。今年由镇政府统一到泸州引进“泸糯8号”品种,免费分发到相关村组,用种所需。

3、统一育苗、移栽。统一育苗时间为2月底前,由村集中统一育苗、管理、确保幼苗成活率达100%,并于3月20日前将苗子分发到户成片移栽。

4、统一技术培训。采取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碟播放以及以会代训三种方式统一技术培训,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种植户,在种植前必须培训完毕,确保种植区实现1户1名能手,1村1名技术员。

5、统一订单销售。种植前由镇政府组织各村组与酒厂签订销售订单,确定最低收购价收购,高粱收获后,由酒厂按质优价向农民收购。

三、建立高粱高产示范基地。

以云顶村为中心建立千亩高粱高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仍由镇免费供种、供膜、供农药,由镇农业技术站负责技术指导,有所在村组织实施,要求高产示范基地必须起到示范作用,给农民群众树立样板,力求取得实效。

四、严格考核。

镇政府将高粱生产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年终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现金800元、600元、400元。此项工作从育苗到收割以奖代补到村,按验收面积每亩补助群众种植户10元,村干部10元,驻干及办事处5元,如因工作不力或滞后、验收不合格的,惩村三职干部500元、400元、300元,组长100元,驻干、办事处正副主任及片长500元,育苗及移栽两个月,并把津补贴中的30%作为浮动,严格逗硬奖惩。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黑龙江北部;矮高粱;栽培技术

高粱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配置饲料、加工饴糖、制作扫具等的传统原料。从栽培角度看,高粱喜温、抗旱、耐涝,不怕盐碱,可以在比较贫瘠的土地上正常生长。其单产同玉米、水稻不相上下,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达600-650公斤。高粱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东北高粱,品质闻名世界。高粱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排名玉米、小麦、水稻、大麦之后,居于第五位。高粱全球栽培面积以印度为最多,中国居第二位。

传统高粱是种植作物中茎秆较高的作物类型之一,一般茎高高度可达3-4米;带状叶片长40-60厘米,叶面平滑有蜡粉。圆锥花序,有帚状和锤形两类果穗。颖果有黄、橙、褐、白等色。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高粱种子有红、白、褐等各种颜色。其中红者主要用于酿酒,又称酒高粱。高粱酿酒没有其他干扰味道,中国白酒中质量最高的品牌几乎都是主要用高粱酿造的。高粱除了含有大量淀粉外,其他营养价值也很高,如蛋白质含量8.2%,糖7.8%,脂肪2.2%,还有维生素B1、B2等。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温冷凉,生育期短,在作物种植类型的选择上余地较小,2016年镰刀弯地区玉米临储政策的调整,给矮高粱种植创造了良好时机。近年来随着酿造业原料的需求,高粱供不应求,价格屡屡攀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涨。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部门培育了许多矮高粱品种,如绥杂七号、齐杂722、齐杂5号等,并且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栽培技术要点

1.1选地整地:前茬最好是大豆、芸豆等豆科作物。整地要耙平、耙细,利于出苗,保证苗全苗壮。田间作业最好实行秋翻秋整地,春季不再动土。必须春整地时,要连续作业,以免跑墒。

1.2选种播种:种子发芽率要达到90%以上、净度达到98%以上。选晴好天气晒种2-3 天,晒种过程中要防止种子破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矮高粱的最佳播期为5月20-25日。播种深度一般可在3-4厘米深,低洼湿处可稍浅,覆土2-3厘米,播后镇压。

1.3密度控制:矮高粱依靠群体密度增产,生产上提倡45-50厘米垄距,使用60厘米垄距时,要适当放宽苗带宽度。播种量以25-30斤/公顷左右为宜,保苗22.5 -25.5 万株/公顷(15000-17000株/亩)。

1.4肥料使用:每生产100公斤高粱子实,需要吸收氮2.6公斤,磷1.36公斤,钾3.06公斤。高粱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苗到第一片真叶展开前,主要是依靠种子中贮存的养分。第二阶段是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拔节,主要依靠种肥。第三阶段是从拔节到成熟,主要依靠追肥。种肥的施用方法是:在播种时将肥料条施于种下,避免烧苗。种肥以磷钾为主,少量使用氮肥。其中,磷酸二铵150公斤/公顷,钾肥120公斤/公顷,尿素30公斤/公顷。追肥的施用方法是:在拔节前期追施氮肥,每公顷施尿素150―200公斤。注意施肥时不要将肥料露在地表面,要结合趟地追肥,边追肥边趟地,上土覆盖。

1.5化学除草:分土壤封闭和苗后处理两种方法。土壤封闭是在播种后喷施莠去津(阿特拉津),亩用量250克兑水15公斤;也可用96%的异丙甲草胺1.5-2.5升/公顷。苗后处理是在高粱4-5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用48%的灭草松3升/公顷,兑水300-450升喷雾,可有效防除阔叶杂草。也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在矮高粱五叶后,顺高粱行间喷雾,有效防除3至6叶龄单双子叶杂草。

1.6田间管理:高粱出苗后及时中耕,深松深度达25 厘米以上,可防寒增温,发根壮苗,为高粱的早期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1.7病虫害防治:高粱主要病害是黑穗病,主要虫害是蚜虫。齐苗后1-2 天内,为预防叶部害虫,喷施速克毙375 毫升/公顷。抽穗后,为防止黑穗病的发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8适时收获:蜡熟末期晴天机械收获。籽粒水分14%以下。

2.主要主要事项

2.1品种选择。衡量矮高粱品种在当地是否适宜种植,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早熟,矮高粱品种应比当地常种玉米品种积温低100-150度。如当地常种玉米品种是2100-2200度,那就选择2000-2100度的矮高粱品种,切忌选择与玉米同熟期品种。二是高产,同熟期品种以高产为选种目标。三是优质,如果酿酒,就选择红壳红粒、单宁含量高、出酒率高的品种。四是矮杆,适宜机械化收获,株高在1.2米以下为最佳。同时要选择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种。种子选择好了之后,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由于市场上缺少高粱专用种衣剂,在生产上可以用玉米种衣剂替代。

2.2播种时间。高粱要防止播种过早而引起粉种。播种期地温必须稳定在8℃以上,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在5月下旬―5月末为宜。

2.3密度控制。播种一般采用垄上双行拐子苗播种,播种时米间粒数18-20粒左右。因高粱种子小出苗率低,平均每米成苗要达到12--15株左右。矮高粱适合密植,单株产量并不高,主要靠群体增产。由于自身调解能力强,在播种量适合的情况下,不必间苗,可以节省大量人工。

2.4病害防治。高粱的黑穗病有三种,分别为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丝黑穗病俗名“乌米”,高粱整个花序受害,里面充满黑粉(厚坦孢子),外膜破裂后,黑粉散出,类似玉米丝黑穗病。散黑穗症,又叫“黑疸”,高粱粒变成“灰包”,破裂后散出黑粉中柱。高粱坚黑穗病又叫粒黑穗病,抽穗后子粒变成灰白色圆筒形灰包,但外膜坚固、不易破裂,也有的顶端破裂,破裂后散出少量黑粉。三种黑穗病带菌方式略有不同,丝黑穗病主要以土壤带菌,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主要是种子外部带菌。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及时拔除病穗。二是药剂拌种,可用40%拌种霜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粉锈宁)、25%三唑醇等,种子量的0.2%拌种。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摘要介绍了高粱吉杂124的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制种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合理施肥、花期调节与观测、去杂、辅助授粉、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高粱吉杂124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吉杂124;制种技术 

吉杂124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中矮秆杂交高粱,于2009年初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1]。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必须加大种子数量,因此正确采取制种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现将高粱吉杂124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制种田选择

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通风透光、旱涝保收的制种地块,切忌重茬,而且尽量连片种植,这样有利于相互传粉,提高结实率,以保证制种产量。制种田空间隔离300m以上,防止昆虫传粉等,减少生物混杂,以免给制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对防止坏种也有一定作用。播种前晒种,提高芽势,并依据制种田的面积和用种数量进行包衣或拌种,以防地下害虫危害[2]。包衣要在播种前15d进行,使其形成衣膜固化。

3播种

由于吉杂124亲本生育期较短,因此在无霜期较长的地点制种要适当晚播。若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制种,以5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播深3cm。父母本配比涉及制种产量,比例小,母本行数少;比例太大,授粉结实性差,都影响产量。吉杂124制种田的比例一般为1∶6;制种面积小或上风头的边行比例要小些,一般为1∶4~5。父母本分期播种,先播父本,待父本2片叶时播母本,母本保苗18株/m2,父本保苗12株/m2。

4合理施肥

底肥多施农家肥和磷肥,并依据当地条件确定数量。种肥施150kg/hm2以上磷酸二铵或复合肥,以促进早发快长;在拔节初期及时追施氮肥,根据苗情地力确定追施数量[3]。

5花期调节与观测

由于父母本对气候、土壤以及栽培条件反应不同,常导致父母本生长发育差异,造成花期不遇,结实率低,减产严重,损失很大。因此,必须进行观测,特别是特殊年份更应重视。从父母本出苗后,就应定期进行花期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花期预测的常用方法:一是叶片预测法,根据父母本的叶片数目和生长速度及当时的叶片差数来预测花期能否相遇,吉杂124的父本叶片数比母本多3片叶;二是幼穗预测法,高粱拔节以后幼穗开始分化,进入生殖生长,这时叶片数已经确定,幼穗分化预测的指标是母本幼穗分化要比父本分化略早,幼穗略大。拔节后可采用解剖植株的方法,始终掌握父本内部比母本内部多3个叶片或母本生长锥比父本小1/3的标准来预测花期。如发现花期相遇不好时,要采取早中耕、多中耕、偏水偏肥、根外追肥、喷洒激素等措施,促其生长发育,或采取深中耕断根、适当减少水肥等措施,控制其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母本开花后,父本也开花,父本的盛花期与母本的盛花期基本相遇。如果因干旱或其他原因,影响父母本不能按时出苗的,可采用留大小苗或促控的办法,调节花期。

6去杂

苗期根据叶色及分蘖能力等将不符合原亲本性状的植株全部拔掉。拔节后根据株高、叶形、叶色、叶脉颜色以及有无蜡质等,将杂、劣、病株和可疑株连根拔除,以防再生。开花初期至末期及时拔除保持类型的散粉株;对可疑株采用挤出花药的方法,观察其颜色和饱满度加以判断。收获前割除穗形、粒色不同的穗。

7辅助授粉

花期相遇良好时一般不需辅助授粉,当花期相遇不好、母本大小苗不齐时,必须做好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特别是在上风头的地头要做好辅助授粉,上午将刚开花的父本穗轻轻剪下,拿到地头,在母本行上方轻敲,并不断移动位置,一直将花粉敲净。授粉次数应根据花期相遇的程度决定,一般不得少于3次。花期相遇愈差,则辅助授粉次数应愈多。对花期不遇的制种田,可从其他同一父本田里采集花粉,随采随授,授粉应在上午露水刚干时进行。

8适时收获

吉杂124的母本是偏白粒种子,如果收获不及时,则易感染粒霉病,影响芽势和芽率,而且影响种子色泽,因此要适时早收[4]。一般多数母本穗下部籽粒已定浆或略有少量浆,即可收割。适时早收并不影响产量。割后在地里充分晾晒,做到穗子不能着地,穗与穗之间要有空隙;达到标准水分时脱粒而后父母本先后分收、分运、分晒、分打。

9参考文献

[1] 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4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82.

[2] 石红梅,张福娟,王艳敏.夏播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8):21.

相关期刊更多

新疆农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农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