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范文第1篇

【案例呈现】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生:“理所当然”的意思就是按道理应该如此。师:联系课文说说这里的“理所当然”指的是什么?生:指“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让对方先走”是“理所当然”的。生:这里指的“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俯下身子被老人过去”是“理所当然”的事。师:从“理所当然”中体会到什么?生:……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画面美,心灵美。

【阅读触动】解释词意,联系课文理解、体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理所当然”的教学。当捧起《小学语文教师》读到“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既是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又是阅读教学无法分别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文本细读’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词语教学在阅读课中常常担任着重要角色,处理得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处理不好,则会成为降低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禁触动了我那“习以为常的词语教学模式”的琴弦,感慨于自己对“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教学未免过于浅薄,如蜻蜓点水般简单肤浅。窦桂梅老师的《我这样细读文本》“以细读词语为例,我们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一语激醒我,潜心再读文本:“理所当然”在课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总要”“总是”这几个看似普通又分明不一般的词语——一如搭石外表平凡而内在丰富,又如文章朴实而意蕴深长。经过组内一番研讨后,静心修改教案,让“理所当然”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厚,再次走进课堂进行了教学。

【案例再现】

片段一:师: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平时在家里,做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呢?生:有时,帮妈妈洗洗碗是理所当然的事。生:平时,为自己整理房间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用什么事都让妈妈做。生:帮奶奶捶捶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生:……师:奶奶、妈妈跟你是什么关系?生: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是啊,为亲人做事是理所当然的、不求回报的。那么课文里中理所当然的事是什么事?生:课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生:年轻人和老人并不是亲人,却背老人过溪,他真尊敬老人。生:两个人相遇时,总要让对方先走,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很谦让。师:是啊,这时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画面美,更是一种看不见的美——心灵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反思一:把解词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对接,不再让学生说出理性的干瘪的词义。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让学生明白了既要为亲人做“理所当然”的事,更要为别人做理所当然的事。

片段二:师:老师也来读一读,听听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你少了“如果……总会……才……”“假如……总要……”。师:不要行吗?生:不行,“总会……才……”可以看出人们互相谦让不止一次。生:“总会”说明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这样做,习惯了。生:“假如……总要……”告诉我们年轻人每一次遇到老人都会这么做。师:现在,让我们更好地读读这段文字?(生再一次读)

反思二:教学中借助两组关联词,通过品读比较,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使学生明白“理所当然”是家乡人的一种民俗习惯,是家乡人的一种心灵使然。在一次次朗读中体验,不再让词语教学游离于语段教学之外。

片段三:师:每天多少人走搭石呀,搭石上演绎这一幕幕真情,你能试着写一写吗?出示:假如遇到孩子上学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下雪天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 ________,总会______。学生练笔后交流:生:假如遇到孩子上学,年轻人总要蹲下身子,背孩子过去,人们把这看成利索当然的事。生:假如遇到下雪天,妇女总会拿着扫把扫掉搭石上的雪,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生:……

反思三:词语教学不再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了,把所学习的词语借助语境,让学生进行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不仅提供了运用操练的机会,还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语的内涵和精神,提升了词语教学的效度。

【点滴收获】这一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深受启发:在词语教学中既有语文作为工具使用,又有语文中人文因素的发掘,是阅读教学一个不可忽略的台阶。词语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入词语的意境能够使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起来。这就是词语教学魅力。

搭石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修订大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单纯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由过去单纯的讲授,变为授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都离不开个人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建构。于是,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以探究式教学为着力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发现,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讲解的一切内容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减轻到极限”,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糊糊。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是孩子特有的心里的特点,它可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探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而探究的前提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因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入口,为此我们要把好这一关。如在《搭石》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就这样做的:师:今天络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课文(板书:21搭石)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于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了许多疑问:1、搭石是什么?2、搭石是怎样搭的?3、搭石是谁搭的?4、搭石搭在哪里?5、为什么要搭?6、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本课找到的学习目标让师生共同走进探究的过程。

二、质疑解答,提供探究机会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是对传统教学的反判,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学生充分的探究提供了机会。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会质疑,还要教会他们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在探究中得到乐趣。成功的教师,往往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脑海的波澜”,把一系列问题带进课堂,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针对本段提问,学生马上提出: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有哪些科学成果?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重点问题,我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是课文里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解答这一问题。除了课文中的答案学生还把自己课外了解的一些知识搬进了课堂:1、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2、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就是身为老师的我也自叹不如,试想如果这个问题由我提出让学生来解答,那结果我想是完全不同的。

搭石教案范文第3篇

我们认为“游戏之于幼儿是发展,之于教师是教育”, 游戏不仅仅是让幼儿玩玩而已,还应该让幼儿在玩中有所发展。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是指读懂幼儿的内在需求、游戏渴望与游戏潜质。只有读懂了幼儿的游戏需要,才能为游戏提供恰当支持,并在适宜的教中促进幼儿发展。

(一)体验式教研中试读

教师的心里装着什么决定了他能够看到什么。“体验式教研”就是一个推己及幼的过程,在“体验式教研”中,我们让教师利用幼儿们的游戏材料,玩玩幼儿们的游戏,找到“做孩子”的感觉。在亲自把玩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走进幼儿心灵,发现幼儿在游戏当中可能的需要、困难以及想要得到的帮助。当教师带着在体验式教研中积淀的对幼儿的理解,再去观察幼儿时,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游戏需求,甚至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例如在参加完建构游戏体验式教研之后,一位教师就感叹道:“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建构主题是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的,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知道修什么,于是教师反思平日里的常规:要求幼儿需要多少游戏材料拿多少是多么地不尊重幼儿。”

(二)案例式教研中细读

教师解读儿童能力提升也是需要同伴支架的。 “案例式教研”即将教师在玩中发现幼儿的案例进行团队解析,是我园提升教师解读儿童游戏现场需要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师们将平日的游戏观察记录特别是不能准确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的案例统统搬上教研舞台,集群体智慧多角度解读幼儿,发现幼儿游戏行为背后发展的多种可能。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时候,儿童的一个小小游戏行为都会引发教师们的争论,教师们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解读能够得以交汇,头脑当中对具体案例中活灵活现的儿童认识更加整体全面,这些全面的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幼儿的游戏需要。

关键二:拓展幼儿游戏

拓展幼儿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在原有游戏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游戏形式与内容,既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满足,又让儿童在游戏的不断变化中实现学习与发展。我园借助故事书写和分享,不断帮助教师提升拓展幼儿游戏能力。

(一)书写故事中提炼智慧

教师和幼儿的相处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游戏当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过程中闪现的教育智慧经常停留在意识层面,要将意识层面的东西上升到经验的高度,就必须要“雁过留痕”!书写故事,是帮助教师记录儿童、解读儿童的媒介,也是总结经验,提炼教育智慧的载体。我们长期坚持让教师以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游戏中与儿童互动、推进儿童在游戏不断拓展中自然学习与发展的的生动场景,提炼自己玩中教的智慧。

故事:搭一扇不倒的门

这是轩轩、怡林、鲸鲸三人小组第二次合作修房子,他们很快搭建好围墙和桌子,新的目标是为房子修一扇门。轩轩尝试了好多次将长条积木竖立起来当门框都失败了, “靠在这儿吧!”怡林指着旁边的“围墙”说。这个方法奏效了!轩轩第一个进门,一碰,门垮掉了。三个孩子按原样重建后,找来一个长条积木立在中间作为支撑,试图让门立得更稳。孩子们很满足地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不满足的我却想给你们来点新的挑战,让他们的发展再前进一点。于是,我佯装去做客,故意把门挤垮了。孩子们再一次按原样“重建”,知道门容易垮,于是对我说:“周老师,你别从门进来,从围墙进来吧!”我一脸不愿意地说:“哎,我才不愿意翻围墙呢,你们能为我搭一扇不倒的门吗?”轩轩找来两根更长的积木开始搭建,但由于长条积木底部太窄,花了好长时间也没法成功。我见时机已到,便带着他们去参观大班哥哥姐姐修的火箭,“火箭好高啊,还不会倒!”鲸鲸发现,“对啊,为什么哥哥姐姐修的火箭不会倒呢?”我追问,“他们用的是那种方方的大木块,我们也应该用这种积木来搭呀!”怡林说。三个孩子最终借鉴同伴的经验为我修了一扇大而不会倒的门。

我太喜欢幼儿们为我搭的这扇门了,在我心中,它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门。三个幼儿游戏中自我学习了两种让门不倒的方法,即借助倚靠物和寻找支撑物,在我的激发下,他们还模仿学会了选用底部更宽的材料。我很高兴,能利用这愉快的游戏时光让三个幼儿的发展来临。

(二)分享故事中汇集智慧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故事承载着教师对儿童的发现与解读、对自身拓展儿童游戏的智慧之光。故事分享能够让教师吸收不同的经验、形成更加多元的儿童观、丰满自身“玩中教”的能力。每周一中午是我园的“咖啡时间”;这是专门分享故事的时间,从最初的教育故事分享,到现在的学习故事分享,教师们孜孜不倦畅谈着对儿童解读,诠释着对游戏发展功能理解,展现出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不懈努力。

关键三:延伸幼儿游戏

(一)与幼儿对话助推游戏层级递进

在游戏中教师通过提问或者与幼儿对话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案例:《陀螺换代记》

孩子们正聚集在一起玩自制的陀螺,蔺泊宁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的陀螺和多数孩子的不一样,底部有三个支点,显然比其他小朋友的转得慢。这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老师便与之对话:“蔺泊宁,我觉得你的陀螺比其他小朋友转得慢呢?”蔺泊宁回答说:“是啊,我知道!”“大家都在比谁的陀螺转得快?你这样怎么和大家比呢?”“我知道他们的陀螺是一个支点所以转得快,我的是三个支点所以转得慢,但我就是不想再做和大家一样的陀螺了。”老师说:“哦,我知道了,你的陀螺虽然转得慢些,但它的造型却与众不同。如果是一个与大家不一样的但又转得快的会不会让你更满意呢?”蔺泊宁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得到理解和激励,研究了一个学期的陀螺,制作了七代水平越来越高的陀螺。

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挑战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但在与幼儿对话时也要注意掌握对话的时机与方式。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地相信幼儿,对话中教师应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对话中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获知幼儿可能需要的帮助等,从而把握契机将游戏在层级递进中引向新的高度。

(二)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游戏新高度

当儿童满足于自己已有水平的游戏或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时,教师通过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与动力,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游戏发展成为更复杂更高水平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

案例:卡住的积木

搭建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大塑料积木连接太紧密,不能将积木拆分,在几经周折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组织了圆圈活动,提出“想一想、试一试,用什么办法将卡住的玩具拆分开”挑战儿童。

一些孩子用剪刀积木缝隙,试图利用剪刀让缝隙变大分离积木,但没能成功;一部分孩子尝试一起用一只脚踩住下面的积木,双手拽住上面积木向上拉,也没成功;六六小朋友的办法是双手握住下面的积木,在地板上反复敲击上面的积木,两块积木自然分离!大家一起总结为什么这个办法有效时,得出了这样的学习经验: “当使劲敲击上面积木时,地板与积木碰撞会撞开积木。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挑战了幼儿的能力边界,促进了游戏的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游戏似乎更能够调动幼儿所有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信心高涨。这样的挑战,不仅使孩子获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更获得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玩中教让孩子获得的是玩中学的乐趣!

关键四:创造设计游戏

(一)自创游戏整合学习目标

自创游戏无论材料、玩法、规则,一定附着着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待,基于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会努力将儿童可能的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兴趣整合在一起,让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自然而然地在儿童的游戏中达成。

案例:玩乐石磨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提升孩子们的探究水平,大三班的老师们搬来了石磨放在区角里,期望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教师预设孩子们可以探究石磨是怎么磨东西的、探究石磨磨出来东西的变化。果然石磨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刚开始老师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大米供孩子们磨,当大米越磨越碎,孩子们对石磨是怎么把大米磨碎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把石磨搬开,让孩子们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你认为石磨是怎么把东西磨碎的?”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细致观察并引发了同伴间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了许多石磨的秘密,比如石磨里面的花纹就像人的牙齿一样把东西磨碎的等等,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想。

此游戏是教师预设的,但游戏的方向是儿童引发,教师支持的。看似教师主导,实则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教师期望儿童学会观察、记录、猜想、验证自己想法的学习目标,将儿童兴趣与学习目标有效整合。

(二)自创游戏与幼儿心灵辉映

创造性设计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对原有游戏的改造和自创新游戏,辉映幼儿心灵。我们坚持创设新游戏,以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幼儿心灵成长。教师创设新游戏的过程,既是观察、了解、发现、支持、发展幼儿心灵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丰富和发展玩中教能力的过程。教师创设的游戏幼儿是否喜欢,是否具有成长价值,与是否深度发现游戏价值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创设基于幼儿心灵的新游戏,在设计出新游戏后,我们引导教师追问自己:这一游戏基于儿童的何种需要?是否实现了师幼的心灵辉映?能够从哪一个侧面促进幼儿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老师们解读游戏,走进幼儿,在深度辉映幼儿心灵的游戏中促进幼儿成长。

搭石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边坡;安全;施工

1安全计划

项目部应以事先制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为准则,建立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并确认安全组织机构各个成员的岗位及任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现场安全管理台账,购买合格的安全生产防护用具。筛查本项目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隐患,编入人员三级教育及安全交底的学习内容中,且应在交底时重点强调。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2施工安全控制

2.1浮石(土)清理

2.1.1上部作业人员安全自然边坡在治理施工前,在其表面和坡口往往会存在浮石或者浮土。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边坡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从而使浮石(土)变得更加不稳定。若不提前清除,将会对施工人员和下部道路造成威胁。坡面清理一般采用人工手持工具(手持工具为撬棍和手持风动凿岩机)的方法,工人在破面作业时应配挂安全带(建议采用五点式安全带,配主副安全绳),上部坡口内事先应打入锚杆以供安全绳固定,该锚杆必须入岩一定的深度,确保其稳定性。人员手持工具高空作业时,自身和工具均应单独配安全绳,不得共用。上部清理作业开始后,下部区域严禁一切人员进出,且应派专人看守。2.1.2下部防护措施坡面清理时,浮石(土)从高处落下,会对下部人员、原有设施或者已完工程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在清理开始前,就应对下部落石区域进行必要的围挡的防护。如边坡面上有较大剥离体石块需要凿除,单用防护排架便达不到相应的防护目的,鉴于此,可在坡脚往外一段距离内开挖一条平行于坡脚的防翻滚沟槽,以防止巨石滚落砸坏防护排架。对于一般较小的石块或者散落碎石土,可采用双排钢管防护排架搭配毛竹脚手片和安全网使用(见示意图1)。其中复合密目安全网和竹脚手片可采用一层至多层贴合使用,具体视项目安措经费来确定层数。此外,由于干燥时的安全密目网和竹脚手片属于易燃物品,所以在安排柴油空气压缩机的位置时,应远离防护排架,杜绝火灾隐患。双排钢管防护排架架体本身需要进行抗冲击、抗风、防倾覆稳定性设计,可借鉴《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在以往施工中,通常会隔一定距离在地下竖直打入锚杆,搭设时防护排架立柱则可套于该锚杆上,以增加排架整体稳定性。拆除后,应将入地锚杆拔出。图1防护排架示意

2.2坡面施工

2.2.1坡面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搭设应严格按照已通过编审的脚手架搭设方案来执行,坡面脚手架不仅承受着竖向荷载,也同时承受着横向荷载(较小的风荷载和钻机的冲击荷载),这是搭设方案设计时不可忽略的要点。搭设时,每搭设一级应及时设置相应的连墙件。目前,坡面多采用端头180°弯钩小锚杆来与脚手架钢管固定,风力大于5级和雨雪天气应暂停搭设。2.2.2物料运输坡面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上下运输,一般使用卷扬机。卷扬机的安设应有相应的设计方案,其安设位置和吊装荷载等,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来执行。施工时,吊装索道下方不得站人,卷扬机司机和物料接收人员应各配对讲机进行沟通。同时,必须安排人员定期对绳索和上固定端、地锚进行检查,发现绳索断股、卡扣松动、地锚失稳等现象时立即停止吊装并采取措施。恢复作业前必须经过重新验收合格。2.2.3锚杆成孔、清孔钻机就位前,在脚手架上应铺设脚踏板,脚踏板可采用木板满铺,两端用铁丝绑扎牢固。施工作业人员在脚手架上操作钻机时,应将身上安全带活动端带扣扣于脚手架横杆上,下架之前不得解除。钻机不得与脚手架扣件、连墙件直接接触,防止脚手架失稳。如果脚手架关键部件与锚孔放样点无法避开,则可在钻机架与关键部件之间垫入缓冲材料(如泡沫板、海绵等)。在锚杆成孔、吹孔以及坡面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

3施工时坡面监测

坡面监测与建筑基坑的监测类似,主要监测内容是控制点的位移和沉降量。边坡监测不仅以施工范围内的区域为对象,而且还要将其所在的整个潜在滑坡体为对象。治理施工时须时时关注地质条件的变化,若出现较大的数据变化,确认后应及时与各参建方沟通,事先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并及时向相关国土和地质部门进行反馈。

4其他安全管理

4.1用电安全管理

用电设备应采用通过3C产品认证的产品,施工时应根据国家规定采用TN-S系统,结合现场施工用电实际所需要进行布线、配电。须编制《施工安全用电专项方案》,应包括各阶段用电量负荷计算,配电线路的架设、总配电箱及分配电箱设置,照明用电、现场用电安全保护措施及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用电交底等内容,该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实施。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严格按照按“一机一闸一保一箱”要求设置,室外配电箱必须配防雨设施,门锁齐全。动力与照明线路分路安装,保护接零(PE)线接至各施工机械电机外壳。现场有专业电工进行系统维护、巡检、保养,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总配电房内配有砂池和灭火器等防火措施。

4.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边坡治理施工所用的机械基本有气腿式凿岩机(手持式)、潜孔钻机、柴油风动空压机、卷扬机等。各种机械应登记在册,并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查,确认符合安全的使用状态后方可上坡作业。其中,对于每段风管的接口处,应特别仔细地检查钢丝扣是否绑扎牢固,以防止风管脱口甩管伤人。

5结束语

典型边坡治理施工工艺的安全管理是全方位的,边坡施工内容涵盖清(削)坡、锚喷支护、主动网、被动网、格构梁、预应力锚索等等。上述各种支护手段的安全管理除材料和工艺本身外,其安全管理手段及要点基本类似,可供互鉴。

参考文献

[1]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马霄汉,徐光黎,彭书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手册[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

[3]康景文,赵翔.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搭石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物景观 高校校园 校园区域 优势与不足 建议

1.引言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业的同时受到来自自然给予的精神享受,优美的校园植物景观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提高自身修养。校园有不同的区域,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特征、功能,有规划、有目的的进行配置,要显现每个区域各自的特色,又要凸显各区域之间的差别。

本文就丽水学院的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从不同的校园功能区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了其中的优秀案例和欠佳案例。

2.丽水学院校园植物景观分析

2.1校园植物景观优秀案例

经过对丽水学院的调查,发现有些区域植物景观配置比较优秀,植物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协调,避免了种类的单调,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季相变化,近似自然风光。

2.1.1植物景观搭配协调,有景可赏。丽水学院西区校门口广场区一处,樟树、红枫、金枝千头柏三种树种配植层次分明,红枫的红色配上樟树、柏树等树木的绿色,远远望去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此处景观更富有生机。

2.1.2植物分割区域,更加自然。丽水学院莲花厅西面运动区,用植物绕成一片围墙,对空间进行了分割,用植物分割空间更显自然,让学生有亲近自然之感;植物之间留有空隙,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方便学生的进入运动区,同时便于路过此处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运动区四周设有大片草坪,方便学生休息、交流。

2.1.3运用垂直绿化,实用美观。丽水学院东校区广场一处,木质棚架配植紫藤,紫藤主干垂直而下,对地面植物起到了呼应,繁茂的枝叶填充棚架,夏天可遮阴,既实用又美观。

2.2校园植物景观欠佳之处

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会座谈、散步交往等都与之息息相关。经过对丽水学院的调查,发现在植物景观配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2.1造型植物过多。丽水学院东区教13北面,球形修剪的红花继木和海桐排列不规律,显得杂乱,此处植物修剪全是球形也显得景观过于生硬,不够自然。教学楼的环境出现过多的模块化修剪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挥,无法使学生在课间得到放松。在球形中可配置几棵自然造型的树种,例如鸡爪槭,红枫,也能丰富这一区域植物的色彩。

2.2.2忽视养护管理。丽水学院东区教13北面,此处杂草丛生、植物倒伏,无景可观。此处设有名人石像、石桌、石凳,本应是学生交流、学习的好去处,由于后期管理养护不足,导致原本不错的植物景观显得杂乱无章。在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设计施工是第一步,精湛的施工造就美丽的景观,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当,美景也会变荒地。

2.2.3植物与雕塑搭配不协调。丽水学院东区的中药研究院南面一处植物景观的核心区域有一尊女性雕塑,该雕塑本应成为此处的主景,但旁边的广玉兰、鸡爪槭等植物过于高大,遮挡了行人的观赏视线,同时周围的圆球状灌木过大,在体量上与雕塑搭配显得不协调。

2.2.4植物与石景风格不一。丽水学院东区教14南面,此处规则式的植物造景与自然式的置石风格不协调。自然式置石是中国园林景观中传统的造景技法,而规则式、整形式的植物造景是西方园林造景技法,此处将这二者混搭,显得不伦不类。

2.2.5水景植物过密。丽水学院东区教16南面水池植物种类单一,池面长满了睡莲。水池中的睡莲种植量布满水面1/3的面积即可,多了便会影响美观。为此可用容器限定睡莲的种植范围,防止睡莲无限繁殖,留更大的水域面积以更好地营造水景。此外,水生植物种类可多一些,荷花、萍蓬草、芦苇皆可种植。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而植物景观营造对校园环境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植物景观的营造,为师生的课间休息、聚会交往提供场所,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校园有不同的区域,有校门区、道路区、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广场区,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各区域的植物造景既要满足各区域的功能,又要形成不同的特色。校门区是学校的形象展示区,植物配置要满足人流、车流的集散;道路区是展示学校校容的风景线,是校园的主要交通路线,主要以行道树和绿篱的配置为主;教学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区域,应成为校园绿化的重点,植物配植既要丰富、美观,又不影响师生的办公、学习;行政区是学校各行政部门的集中地,植物配置要求大方简洁;生活区是校园内最生活化的地方,植物景观适宜营造舒适、放松的空间环境;广场区是校园中主要的活动场地,植物景观要体现“春花、秋色、夏荫、冬韵”的特色。校园里的每个区域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周边的区域紧密相连的整体,各区域的植物配置都要根据与其毗邻区域的风格和色彩进行搭配,有选择的进行配植植物,才能营造出协调的植物景观。

对于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几点建议:(1)设计上应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以观叶植物为主,适当搭配观花植物和观果植物,力求达到植物高低错落有致,植物景观色彩富有季相变化。(2)注重后期管理养护。在做好校园绿化的同时,完善后期管理制度,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观赏效果。(3)加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是高校校园绿化的一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绿化形式,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不占用土地面积,能随建筑物的外形变化而变化,使绿化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增加校园绿量的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线条。

相关期刊更多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故事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故事大观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