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一、“三借助”提升新教师水平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十八里店学区新教师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学区共有教师398名,工作三年以内的新教师110名,占全体教师总数的28%。近年来,每年录用新教师的数量以25%~30%的速度递增,新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些新教师成长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如何提高这支庞大而专业素质又不高的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十八里店学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十八里店学区管委会主任崔永生介绍,近年来,十八里店学区充分发挥学区职能作用,通过监督、指导、服务、引领等,实施“三借助三做好”,不断完善对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好地落实了学区“一、二、四、六”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借助学区大教研组活动,做好对新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各教研组打破学校界限,通过一带一(一老教师带一新教师)的形式,较好地完成了对新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并通过教学干部带组,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备课等,帮助第一年教师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师对职业定位的认识和从教能力。

借助学区内小视导,做好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充分发挥学区教学管理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常态日调研”和“专题月调研”,借助视导重点对各校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分析。视导中要求听新教师的课做到三个必须:必须详细评课、必须深入指导备课、必须给新教师提供1名骨干教师的观摩课。

借助课题研究,给新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围绕儿童文学课题和学科德育课题的研究,通过组织学区内的展示活动,为新教师参赛放宽条件,极大调动了新教师的积极性。各类活动中,新教师脱颖而出。如:闫亮老师的一本书的设计被推选到区里参加评比,他还在朝阳区讲述大赛中获一等奖。

此外,十八里店学区还成立了“心灵之约”俱乐部,开展师德培训;实施了育苗行动,开展研究活动;择优选送,开展新教师成长速递,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二、开创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落实“质量工程”,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八里店学区创新了教学研究模式,开展了五步推进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即:主题发动(每学年初学区根据本区域教学整体状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学年研究主题)、专业引领(通过教师自培、搭建网络平台、本土资源挖掘、专家指导等途径给教师的研究引领方向)、分组研究(分年级分学科确定切入课堂的小的教研主题)、同伴互助(通过教研活动中的培训、指导、实践、观摩等,作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最终形成教研成果)、交流展示。

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成立学区教研组。为此,学区成立六个语文教研组、六个数学教研组、一个英语教研组,各组负责人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或教学主任,各组教研组长为本年级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本组成员为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

根据学区实际情况,各教研组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问题提炼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发动各教研组的力量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专业引领是进行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推进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十八里店学区重新解读“专业引领”,拓宽引领方式,实现优质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整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突出教师这一研究主体,自始至终贯穿专业引领,采取了教师自我引领、网络平台引领、本土资源引领、专家引领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以及群体互助学习的最大潜能,十八里店学区开展分年级分学科教研活动,以问题任务式驱动,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能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为加强对教研活动过程的管理,实施效果评价必不可少。十八里店的五步推进主题式教研活动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对教研组工作的评价、对教师研究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无缝隙,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效果的落实。

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十八里店学区各校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女子比例逐年增加,—20__年,该学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86%,而到今年9月,这一比例预计将达90%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流动性比较大,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

近两年来,十八里店学区通过调研实施全面工作监控,针对问题出思路;通过检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针对分析定措施;通过视导实施问题改进监控,针对反思督发展。在实践中各学校能够针对所有年级去实施,并且逐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学区在抓全面的同时,又通过对重点年级实施考试目标管理,来促进和调动干部教师关注质量、改进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一个新的突破。

学区依据规范化建设三个批队的划分,给各校制定了五年级全样本监测的目标。各校在学区统一要求下,均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学区还通过发挥各级教研的作用,立足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好实现专业引领与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教学干部命题能力,学区组织了语文等学科命题培训活动,教学干部还将语文等命题培训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学校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培训效果验收,如:让教师出单元检测卷、出期末模拟试卷等,以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来引领教师深入理解课标,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这次检查工作分为学习文件,提高认识;落实任务,自查自纠;分级抽查,汇总分析三步进行。在检查中采取了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自查自纠情况汇报;查看了审计组执行审计工作纪律自查表和审计组考勤情况;查阅了审计组领取补助费登记表的报销资料,核实审计组外出工作吃、住、行费用等情况;向有关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负责人调查询问情况;还走访了被审计单位,向有关单位了解审计人员执行纪律情况。

据统计,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参加“八不准”检查人数共2010人,参加自查人数2067人,组织检查组167个,检查组成员共有438人,其中局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和分管的有167人,有关部门协助参与检查人员271人,共检查了1331个审计组,回访了1854个有关被审计单位,对检查结果一致评价好。

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共有2126人(包括被审计单位人员和特约审计员),民主测评总票数2126张,收回有效票数2073张。测评结果“好”的有1833张,占88.42%;“较好”的有217张,占10.47%;“一般”的有23张,占1.11%;“差”票数为0张。民主测评对贯彻执行“八不准”纪律都比较满意。

从以上数字表明,省、市、县(市、区)三级100个审计机关(其中市局11个、县(市、区)局88个、)2116名审计干部职工,都能把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变为自觉的行动,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计人员执行“八不准”纪律自觉性

首先,开展学习教育。学习教育是执行审计纪律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班子,都先把贯彻落实审计纪律“八不准”作为头等大事摆到了工作议程。这项纪律自颁布始,各级班子便确定了一手抓学习、一手抓贯彻落实的总体方案。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规划,并根据各自实际,划分阶段,划分专题,逐步实施学习计划。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带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达成了共识,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审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在承担着繁重地经济监督职责的同时,还有规范经济秩序、惩治腐败的职能,当前还面临着反腐斗争的严峻考验。审计纪律“八不准”,是国务院领导对审计机关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们审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切断与被审计单位一切不正当经济联系,保持审计独立性,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和审计人员的自身建设,维护审计良好形象,保证审计工作任务的更好完成。为此,各级审计机关对贯彻执行审计纪律十分重视,都主动积极地将思想统一到审计纪律规定的精神上来。

其次,利用典型教育。一方面开展正面典型教育,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引导,使受教育者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习全国、全省廉洁自律先进典型郑培民、范匡夫等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本系统全国全省的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采取巡回报告的形式,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演讲,同时还注意发现身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直接进行教育,使审计人员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维护清正廉洁形象。另一方面开展反面典型警示,运用本系统发生的违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以岱山县原审计局长李平波犯罪事实为例,在全省审计系统通报,召开座谈会、专门总结教训等,使审计人员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再次,开展宣传教育。审计纪律“八不准”一颁布,就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一方面在审计机关内部召开大会、座谈会进行宣传,建立临时机构,制定宣传手册,明确贯彻落实“八不准”纪律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其内容;另一方面向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宣传、向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利用信息简报、板报、宣传画廊等学习宣传阵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宣传,使被宣传者明确贯彻落实审计纪律的重大意义。

(二)积极行动、努力实践,全面推进“八不准”纪律规定的落实

各级审计机关积极行动,努力探索贯彻执行审计纪律工作的新途径:

首先,建立领导责任制和工作网络。领导班子做了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党组书记负总责,亲自抓;明确专(兼)职班子成员分管,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在有关部门配合下负责实施,牵头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还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层层负责,从而形成上下协调一致、运转有序、责任明确、健全有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

其次,研究制定具体措施。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把“八不准”纪律的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各基层审计机关在省厅的带动和指导下,都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审计纪律“八不准”的实施意见》、《关于外出审计就餐、住宿的规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纪律反馈意见表》等相关配套措施和具体落实意见,有力地保证了审计纪律的贯彻落实。

第三,建立了有效制度。为了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绝大多数审计机关建立了检查、公示、反馈、报告、回访等制度,即审计组进点后向被审计单位公布“八不准”纪律规定,明确费用自理;审计结束后被审计单位将意见和建议寄回审计机关,撤点后审计组长应向单位领导报告执行“八不准”纪律情况。

第四,建立了监督机制。为了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每年至少要检查总结1至2次,以落实“八不准”为主要内容,进行调研、听取汇报,分析情况,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都要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中,与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创建文明单位及个人评、创优等活动结合起来,执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不仅健全系统内和本机关的监督,而且还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从各行业的专家中聘请了特邀审计员,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协助参与审计和回访工作。审计机关除在当地报纸上公布“八不准”纪律、举报中心、举报电话等,还设立审计意见箱,收集社会反映,定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行“八不准”纪律成效显著,维护了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年来实践证明,实行“八不准”纪律后,一是增强了审计干部廉政意识,廉洁从审的好风气已形成。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省拒绝公款宴请3182人次,拒收礼品、纪念品1054件,拒收现金、有价证券凭证29.10万元,拒绝旅游娱乐活动196次,二是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为审计履行综合性监督职能,严肃执法,客观公正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提高了审计机关地位和威信,在社会上和人民的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应有的地位。各级审计机关每年都受理许多来信来访信件,调解了群众的情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省36个审计机关被评为精神文明单位,还有许多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等,受到表彰和奖励。四是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受到各级党政领导、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群众的称赞。审计机关不时地收到来自被审计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表扬信,还有许多审计单位收到了匾和锦旗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高度评价审计队伍思想作风硬,政策水平高,廉政建设好,敬业精神强,工作踏实,“是一支廉政勤政,敢于碰硬,值得信赖的队伍”。特别是省政府一位领导经常讲,某些经济案件只要审计参与,就放心了。总之,贯彻落实“八不准”纪律审计工作环境宽松了,执法地位提高了,社会信任度增高了,工作困难越来越少了,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了。

二、全省贯彻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存在的问题

全省审计机关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廉政建设已全面推进,发展趋势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市、县(市、区)经费紧张,更无专项经费

实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以来,有的市、县(市、区)审计机关的经费有所增加,但离适应工作需要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丽水、衢州等地因财政困难,经费明显不足,更无外勤专项经费,执行“八不准”纪律,普遍感到压力很大。部分县审计局反映,过去到边远乡镇或工地延伸审计就感到吃、住、行经费困难,现在执行“八不准”纪律经费就更困难了,规定标准根本难做到。这样执行纪律以来全省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八不准”规定,一切规范运作;另一种是不能完全执行“八不准”的,只能执行“六不准”或“七不准”。财力不足的县(市、区)只能由政府统一安排规定住宿标准和伙食标准,困难地区费用不能自理,有的只好实行送达审计,这样影响了全面贯彻落实纪律,也影响了审计工作。

(二)审计人员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

审计“八不准”纪律是国务院对审计行业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这与其它行业、整个社会的气候存在一定差距。审计部门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困难多,比较辛苦,互相比比看看后有的审计人员会有心理不平衡的情绪,个别审计干部产生离开岗位的想法,有的已调出。

(三)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

审计机关编制不足问题是由来已久的,工作任务和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这已成为现实问题。相对而言,纪检监察部门编制更不足,全省共100个审计机关,有纪检监察干部128人,专职的只有42人,占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的33%,兼职人员占67%。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工作运转困难。

三、深入贯彻落实审计“八不准”纪律的几点思考

(一)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继续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

在过去的20年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关心下,审计队伍不断壮大,审计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审计的执法地位不断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务院领导又提出新指示,审计机关要当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当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要当好卫士和眼睛,各级党委、政府还要继续支持、重视审计。在经费预算和专项经费的安排、人员编制、审计人员的福利待遇等方面,要根据当地的财力给予适当的解决。

(二)深入学习,加强宣传,提高觉悟,身体力行

《宪法》赋予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职能,审计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审计人员的工作性质、法律责任以及审计所处环境的负面影响,决定着审计工作者必须自身要过硬,思想政治要强、审计业务要精、工作作风要实,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审计“八不准”纪律的重大意义,全面掌握其内容。在审计实践中边执行边总结,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力争取得新成效。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发表后,大家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贯彻“八荣八耻”讲话精神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学习、宣传、实践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内涵和重要意义。ht 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贯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讲话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理解讲话内容,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是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和深入。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推出好的典型,用典型带动活动开展。要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媒体宣传要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搞好配合联动,尽快见到实效。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发表后,大家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贯彻“八荣八耻”讲话精神实施意见。

    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学习、宣传、实践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内涵和重要意义。hjt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贯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讲话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理解讲话内容,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是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和深入。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推出好的典型,用典型带动活动开展。要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媒体宣传要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搞好配合联动,尽快见到实效。

    三是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要下大力气,突出抓好青少年和广大公民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和公务员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文明风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牢记“八荣八耻”,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查找在党性党风、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深入整改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完成有关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八年级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面临问题的不 同,改革的重点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完全一致,发展前景也各具特色。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改革的持续时间比过去大大延长了, 十余年的改革迄今尚未有结束的迹象。这一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多 ,涉及面广,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二是各国改革教育的决心比以往更大,采取的改革措施的层面更多,范围 比过去更广,呈现出宏观领域的和微观领域的改革并重的明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特征。可以说,各国中小学教 育改革的序幕刚刚拉开,距改革的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各国都在致力于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教育体制。这些 均意味着各国目前正在进行着的改革将持续进入下一世纪。

    就发达国家而言,从八十年代中期起纷纷掀起了一轮新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这轮新的教育改革既不 是上一阶段教育改革的延续,更不是上一阶段改革的简单重复。这是因为,无论是从教育改革的背景,还是从 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都与前一时期有所不同。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初期各六、七年代,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较为独特。从西方国家社会内部来 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压力是来自民主化运动的推动,如涉及众多国家的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就是一个突出 例子。从国际背景来看,则是出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势力争夺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这可以从包括 中小学教学改革等措施方面反映出来。而到了八十年代,美苏争霸虽仍在继续,但争霸的重点已从军事领域扩 展到经济和科技多个领域。特别是随着德日两国的兴起,这种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了。

    第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与过去已有所不同。从数量上看,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数十年前普 通达到了9年以上。如果从普及的角度来看,发展水平则更高。例如,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高中就学 率已达到90%以上。日本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已高于95%。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持续的人口 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不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况且,一些国家原先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也得到较好的调整。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在数量上去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如何提高办学的效益和 水平,提高人才培美的质量,以应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三、在教育的量的方面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中小学教育所暴露出的一系列严重的 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突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这是公认的事 实,在各国政府或民间发表的大量的文件或报告中得到充分的披露。其次,公立学校逐渐失去办学活力,办学 效率低下。再次,学校道德教育出现危机,学校中的吸毒、暴力等问题日趋严重。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是这轮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宗旨和出 发点。

    以美国为例,人们在对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时,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一上基本脉络或 指导思想,即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equity),其次是要有利于促进种族间的融合(i ntegration),最后才是要在办学水平上达到优质(excellence)。在这里,各种矛盾的主次 位置一目了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显然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的关注点与先 前大不相同了,三者的位置似乎颠倒了过来,如何提高质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因为教育改革重点的 变化,美国教育学者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改革看作是美国历史上继进步主义教育改革(progressive reform )和六十年代的公平教育改革(equity refor)之后的第三次教育大改革,即优质教育改革(excellence ref orm)。

    英国在八十年代之前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了中等教育的综合化改革上,相比之下,教育的质量问题多少有所 忽略。到了八十年代,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意识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办学效率的低下已到了不堪容忍的 地步。自1988年起,相继颁布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等一系列立法或政府文件,决定对包括中小学在 内的教育制度进行二战结束以来最为全面的改革,以建立起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育体制。

    此外,法国、日本、德国等国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也相继发表研究报告或颁布立法文件,对包括中小学在内 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如何提高质量和效率,也无一例外地成为这些国家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发达国家,今后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的提高上面。发达国家教 育在量的扩充方面大体上已经上移到中学后教育阶段。中小学在量的发展上已不是主要问题。当然,中小学教 育也存在留级和失学等问题,但这主要不是由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或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恶劣所致,而是由 各种社会弊端所引发。如果社会弊端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革除,教育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而在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小学教育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应该承认,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的质 量远非令人满意。因此同样面临如何提高质量的问题,但如何在数量上满足广大适龄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仍是 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更为迫切的任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中小学教育有两个突出特点。一 是发展的起点低,这表现在教育的普及率不高,适龄青少年的在学率低。其发展水平甚至比部分发达国家晚了 一个世纪。世界银行1990年发表的题为《初等教育:世界银行政策文件》也指出,在可见的将来,亚洲拉 许多发展中国家仍无法做到普及初等教育。如在墨西哥,到八十年代未仍有30万名儿童没有机会进入小学1 年级学习。在已经入学的660万儿童中,有45%的儿童不以完成小学6年的学业。在农村和民族地区,这 一比例超出80%。二是多数发展 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中小学教育的普及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国家 ,特别是非洲国家,过重的人口负担加上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以及社会动乱等原因,发展中小学教育所承受的 压力比10年甚至20年前更大了。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中反映出来:在中国和印度以外的 发展中国家,小学的数量只可满足不到65%的适龄青少年的需要。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小学的学生中 能够读完小学的不到70%。据预测,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仍有超过1亿名儿童无法入学,而12-17岁 青少年中无法在校学习的人数将超过2亿名。这表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对于许多发展 中国家政府来说,要纠正过去在制定教育政策上的偏差,真正做到重视基础教育,以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 。

    二、在微观领域,各国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方面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和方案正在付诸实施。虽然在改革的 过程中将会调整措施和步聚,但总的方向不会改变。这包括继续改进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和体系,适应二 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手段,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最低限度的 标准和要求;加强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具体而言,近年来各国中小学微观领域的改革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原先就采取全国统一的课程的国家外,以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方和学校各自 为政,实施多样化课程,采取不同标准的国家近年来已经或正在打算改变传统的做法,转而实施全国或地区一 级的统一课程,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采取相应的统一的评价措施。同时,按照各门学科的重要性程度对课 程进行分类,规定各门学科具体的教学时间或成绩要求。除了英国的做法外,美国近年来也一直在探讨实施全 国或州的统一课程。除了1983年提出5门“新基础学科”外,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20 00年:教育战略》中也提出统一设置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5门“核心学科”’并制定全国的评价 标准和考试措施的主张。另外,其他许多国家近年也有类似的措施。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对本州的中小学 分别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课程”。小学的主要学科是:英语、数学、科学与技术、人类社会及其环境、创造与 实践、卫生与体育。中学的主要学科是: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现代与古典语言、技术 与应用学科、工艺、个性发展,卫生与发展。印度也已制定了中小学的全国统一课程,对教学科目和教学时数 等均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成绩评价等方面采取统一的要求或标准,成为各国提 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第二,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来看,随着一些国家对中小学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或最低限度课程的 规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二者一主一辅的地位得到明确。过去欧美一些国家过分强调给予学 生选择课程的自由,致使许多学生避难就易,导致他们基础素质下降。这在有关国家已引起深刻的反省。近来 多数国家的共同做法是在强调学生要在完成规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 倾向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他们选择一定量的选修课程。而在一些原先规定过死的国家。则采取了增加选修课 的做法。如日本,近年来在初中扩大选修课范围和种类,加强发挥个性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也比 以往更加多样,学生的选择自由度也更大了。

    第三,从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的关系来看,综观各国的情况,除了极少数国家为小学高年级学生 开设较为浅显的职业技术入门性课程外,多数国家从初中阶段起便开始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职业技术课程。但初 中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课程在目标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 劳动态度,了解社会各种不同的职业领域,通过一定量的活动或劳动,使他们掌握某些基本劳动技能。在普通 中学的高中阶段,职业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与各国高中所采取的模式有对应的关系。除了选择职业一轨的学生 要学习大量的职业技术课程外,一般说来,各国也都为普通高中或普通一轨的学生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技术课程 ,让学生选修。

    第四、将改进和完善评估和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当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许 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一直忽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成绩评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纷纷 改变传统做法,相继开始实施统一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措施。

    英国在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的同时,开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定严格的评价体系,包括对7、11、1 4和16岁4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评估。近年来虽对此作了些调整,但总的原则和方向不会改变。 法国提出要使评估形式现代化,并采取了完善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具体标准和措施.甚至连美国这样一个历来十 分强调教育的地方分权以及学校和教师的独立性的国家也在积极探讨建立全国或州一级统一的对中小学生进行 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就提出要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建立统考制度。近年来, 一些州已经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措施。澳大利亚在探讨实施全国统一课程时,也将制定以州或 全国统一评价制度当作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第五、各国还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如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美国将恢复和加强中 小学的道德教育当作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道德教育联合会。该会给“良好 的品德”下的定义是:“理解和尊重核心道德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行事”。此外,还提出了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的十项基本原则。英国政府也于不久前专门发表了有关公民教育的文件,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在日 本近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也始终把加强道德教育当作一个重点。

    三、从宏观方面来看,为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公立中小学缺乏活力,办学效率低下的弊端,各 国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入手,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和扩大家长的参与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