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法教案

道法教案

道法教案

道法教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以来的历届中央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规划、决议,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为深化平安**建设,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按照市、区“五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活动。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的法制宣传计划和方案,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深入基层调研等方法,全面收集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后的有效经验,并定期在辖区内推广宣传;各社区要认真贯彻街道的普法规划,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区普法计划并落到实处,真正在辖区内形成浓厚的学法氛围和轰轰烈烈的“五五”普法声势。

2、以“一学三讲”为主题,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在辖区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真正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计划的在社区群众中宣传“四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指导思想;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大力开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公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要联系辖区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实际,深入开展公司法、合同法、税收征管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使经济发展步入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轨道,引导广大消费者和市场营业、市场监管人员树立依法消费、依法营业、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识。

4、积极开展以宪法、物权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维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物权法及其他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内容,确保法律法规顺利实施。

(二)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五进”活动

1、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为有效的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公正司法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强公务员的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街道及社区要建立普法学法制度,继续抓好每月一讲活动,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法制讲座,促进机关学法用法的开展。

2、认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丰富“法律进社区”载体内容,不断提高社区学法氛围。积极开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房地产管理法、房屋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邀请法律专业人士,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开展“法律大讲堂”;结合2008年奥帆赛的举行,加强奥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协调交通、法官、律师、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以满足社区广大居民的法律需求。

3、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课的开办,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以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情系未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建设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结合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保障校园良好的学习环境。

4、积极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驻辖区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勇于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健全企业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特别是重点做好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借助“法律进企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5、积极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对所属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针对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认真开展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通过开展各种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有效手段,促进单位法治化水平的提高。

(三)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公民的维宪意识,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规范公共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法律知识年度考核制度;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年底对街道科以上干部进行普法考试。

2、公务员要加强宪法和公务员法及专业法学习

着力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3、青少年要重点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守法行为的养成

要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中小学生要注重进行法律启蒙、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交通安全等法规教育,培养自护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方法,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积极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4、加强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不断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力度。要充分发挥法律学校、社区学校、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的作用,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岗前培训、在岗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劳动技能,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年内,将继续组织普法讲师团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送法活动,计划将与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劳动法、合同法、计划生育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法的主要条款制作成展牌,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社区进行巡回展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区及驻辖区单位要高度重视“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纳入重要工作考核目标。要及时调整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人员,认真制定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

道法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专业技术人才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水平。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开展技术教学的同时需要加强法律与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的重要学科,应借助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与优势

其一,原则。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层深入。这种专业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并且在破解教学难点时能够进行案例导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抽丝剥茧,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原则有三点:一是意识的转变原则。教师需要发挥主要的引导者角色,但不是绝对的教学主体。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找到学习的重点。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教师需要利用案例呈现生活的实际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接轨的案例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使其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推动力。三是知识迁移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得复杂、丰富的知识简单化,更容易理解。教师要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把握案例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二,优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优势不容忽视,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体现教学价值。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案例教学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互动。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大量理论知识汇聚的学科,学生在面对繁杂的教学体系时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效应。二是可以通过故事性的方式展现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三是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案例教学法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与分析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中职生大多不具备社会经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增长生活经验有较大的作用。

二、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需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其实际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选择案例,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范冰冰偷逃税案”为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学中进行分析。其一,选择案例。在开展“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法治精神的内涵,并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由于这个案件长时间占据微博热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比较多。甚至有部分追星的学生,对这个案件的了解程度更高。其二,讨论案例。娱乐圈的艺人赚钱的数目庞大是众所周知的,这从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进行讨论时,很多学生会从案件本身及范冰冰本人入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中的教学重点,包含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学生通过对“范冰冰偷逃税案”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渗透到单元知识点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案例,逐层深入,就能让学生看到该案件的本质,从中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其三,分析案例。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案例的实际内容进行明确。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被江苏省税务局处罚后,虽然案件几乎尘埃落定,但是其中还是有较多的细节有待商榷。而娱乐圈的艺人刘晓庆也曾偷逃税款1458.3万元,其金额数目虽然没有范冰冰的大,但是在曝出这个事件后被判了刑。这种结果迥异的原因主要是适用法律的不同。在分析案例时,学生需要明确刘晓庆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规定,范冰冰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逃税罪,两者的构成要素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特别增加了首次税务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之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种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利用相关的法律,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了解,才能掌握不同的法律内容。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措施

其一,营造教学氛围。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由讨论。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不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只有课堂氛围浓厚,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发表意见。例如,在开展“知荣辱,有道德”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代社会的道德事件进行分析。虽然这些事件通常一抓一大把,大多不突出,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事才能见真章。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荣辱事件,然后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其二,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探讨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让他们在多维的角度下进行案例分析。因为一旦缺乏教学目标的指引,学生就难以把握单元知识的核心与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师在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道德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需要具体学习的内容进行体系构建,防止其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云。其三,结合基础教学法。基础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教师要按照案例的选择、讨论及分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尽管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教师不能偏离教学的本质,要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的学习内容,并具备接受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基础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内容。由于部分案例与教材内容不符合,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道法教案范文第3篇

*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现根据区司法局统一要求,结合全街道实际,就开展全街道“12?4”法制宣传月活动作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年“12?4”全街道法制宣传月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二、指导思想

今年,全街道的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经群众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抵御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增长为着力点,通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切实推进依法治街进程,构建和谐靖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三、时间安排

*年“12?4”全街法制宣传月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1、召开动员会,由支部书记、行政村主任、厂长及各单位普法教员参加,请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就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动员。

2、街道普法办在政府集镇悬挂横幅两条,司法所出一期专栏,营造宣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求张贴法制宣传月宣传标语。

3、聘请大学生村官为街道法制宣传员。

4、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5、12、4法律宣传日在街道集镇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

6、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由法制副校长、社区法制学校教员各上一堂法制课,长江、营防两个社区各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法制信箱的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

7、在全街道开展一次以“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调研座谈会。各单位应围绕主题,以论文或散文的形式,讴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成果,或颂扬深入普法,为全街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法治的环境等。

8、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司法所开展以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

9、在青少年中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对全街道开展“12?4”法制宣传月活动高度重视,按照街道制定的工作方案,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道法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原则;步骤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72-02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由以前“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是军事高等院校本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该门课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军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始终,对学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筑牢学员军魂意识,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整体提升,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运用综合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法在《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把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搞好“基础”课的案例式教学,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案例式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基础”课在学员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正确法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理应受到学员的重视和喜爱,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员对这门课重视不够,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二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规范性,内容抽象,并且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容和学员以前接受的初高中政治教育以及平时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有重复,学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三是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教员与学员之间不易沟通,课堂气氛容易陷入沉闷,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状况势必影响学员学习“基础”课的兴趣,有的学员上课干脆干别的事,有的甚至打瞌睡。要改变学员不愿学的尴尬局面,案例式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案例式教学法通过运用一些经典的、直观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枯燥抽象的理论与鲜活具体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员学员“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求知愿望和思考问题的热情”[1],同时把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法律条文具体化,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而且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也能提高自身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员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和怀疑,这些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教员的教学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员在平时注重收集、整理、积累和加工与授课重难点内容有关的各种案例和素材,以备授课所需;其次,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员将自身的主导性和学员参与的主体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员既要讲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又要结合理论设置各种问题与学员展开平等讨论,而且还要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再次,教员对学员的见解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点评,并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规律。这些都要求教员在平时要注重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洞察对象、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艺术。可见“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在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同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基础课在筑牢学员的军魂意识、培树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以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性,那么案例式教学法是增强基础课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一是,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学习,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2]。通过案例提供的信息和经验,使学员置身于案例情景所包含的矛盾之中,锻炼提高了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本身具有的强大的育人功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曾明确提醒并警告教育者,“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因此“基础”课要牢牢抓住首先教会学员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这一根本宗旨,而一些经典的案例往往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案例的教育功能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得以充分发挥。《论语》记载,孔子以“颜回好学”为例来讲君子的修养;军事家孙膑也以“围魏救赵”为例,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现在的“基础”课我们同样要挖掘案例的教育功能。实践证明,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把一些经典案例,经分析研究,运用在教学中,可使学员受到真实的、深切的教育,从而启迪思想,培养德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案例式教学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贴近现实、贴近军营、贴近学员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使基础课由空洞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生动,让学员乐于学,从而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二、案例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的基本环节

把案例作为实施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这也是把抽象的理论放置到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正确地选择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起点,正确的组织实施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正确把握案例选择的原则

1.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必须具有普遍意义,非如此,案例不具有选择的价值。因此教员在选择案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明确该案例的服务对象是哪些理论知识,是哪些法律法规。只有围绕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案例并展开分析,才能做到用案例为学习理论知识服务,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性。案例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虚构情节。真实性是案例的基本属性,非如此案例不具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以案修身、以案明理、以案说法最好是真人真事,充分展示案例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和警示价值。如果能从学员身边发生的事例取材,让有成就的讲成就,有贡献的讲贡献,有理想的讲理想,有道德的讲道德,有纪律的讲纪律,就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案例体现了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更能引起学员思想上的共鸣,其教育警示意义就更加深远。

3.综合性。在“基础”课中德法并存是案例综合性的价值诉求,其目的是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要求同一案例在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还要能彰显道德与价值的不同取向。这种综合性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无疑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益于学员形成法与伦理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二)精心设计实施案例的各个环节

1.把握好案例运用的时机。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个章节都适合运用案例式教学,即使可以应用,也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择机运用。有的案例可以放在开头,导入新课,引起思考;有的可以放在中间,承前启后,活跃气氛;有的则适合放在结尾,小结内容,触类旁通。这些运用时机的把握,需要教员在备课时做足功夫、精心设计,不可随意嵌入。

2.把握好问题的设计。陈述完案例,教员应根据需要科学设问。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要能引发学员的思考,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员无需思考就可作答,也不能太过复杂让学员摸不着头脑。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还可以临时设问,引发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员要掌控好课堂的气氛,不要出现冷场和无序的场面,更要防止因观念的不一致而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搞好点评和总结。案例分析讨论完之后,教员应对整个过程及时中肯、简单准确地予以总结。肯定正确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指出歧义和错误所在,避免简单化的告知结论。对于有些复杂的问题,教员应从多角度提供可以思考的空间,启发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式教学法对“基础课”教员和学员的要求

(一)对“基础”课教员的要求

要在“基础”课中实施好案例式教学,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理论功底要深厚。教员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无法把握好案例教育功能的导向性。案例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人伦理学、军人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美学等多学科领域,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员如果不懂青年军人的心理,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就无法驾驭课堂,难以让学员信服,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跟上时代和学员的思想节奏。

(二)对学员的基本要求

学员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要搞好案例式教学,学员也要做足准备。首先是课前的准备。学员先要预习该次课的重点内容,仔细分析教员提供的具体案例及相关材料,还可以查阅收集相关的辅助材料。其次是课堂上积极参与。每个学员都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当然案例式教学法不是教授“基础”课唯一方法,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学过程,切实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道法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律案例教学;新途径;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课堂教学。它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法制宣传的有效手段;既通俗易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义感,并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案例教学强调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采用以法律案例来说法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方面的培养教育。案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可以促使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思索、实践中张扬了个性,发挥特长。

案例教学法就在于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尝试,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中,知道了如何利用教学提供的条件或创造条件去获得自己欠缺的东西。案例教学法正是这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的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一种独特的、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运用,既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正当防卫”时,学生对正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有困难,而通过案例分析,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教会了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确方法。讲授时尽管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必须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适时,防卫的对象必须特定,防卫的结果必须适度”讲得很清楚,但碰到具体问题就很难区别了,教学时我就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某职校实习生李某在下夜班回家时,在一偏僻小道上遭到抢劫,李某迫不得已交出了身上的钱财,正当抢劫犯低头数钱时,李某突然从地上拾起一块砖朝罪犯头上砸去,李某拿回钱到公安机关报案,李某事后得知,抢劫犯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不属于正当防卫?由此开展讨论,学生争论非常激烈,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李某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正当防卫?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开谜底。

首先,要弄清“适时”这个问题,也就是非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李某选择的这个时机算不算适时?应该是适时的。因为歹徒还未逃离“犯罪现场”,实施暴力反击应该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作无谓的牺牲,它应起到既维护合法利益,又制止不法侵害的作用。

其次,要弄清楚“防卫的结果不适度”这个问题。“适度”也就指防卫行为的性质,轻重程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及轻重程度大体上相适应,并未作严格的限制,理解时须注意三点:第一,从“制止住”的角度看,防卫行为只有稍重于侵害行为才能有效地制止住不法侵害,因此应当允许防卫人采取较重的手段进行防卫,不能限得过死,否则会限制防卫人行使正当防卫权,不利于保护合法权益。第二,侵害行为往往来得突然,防卫人在很短的发案时间内不可能准确判断侵害行为的性质和轻重程度,攻、防双方在运动中,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按自己预定的计划发展,可能会出现偏差。第三,应当辩证地看待防卫与侵害行为的轻重程度,要综合防卫人与侵害人双方的身体状况、人数多寡、所使用的工具等各种情况来进行判断。通过案例分析解决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迷惑,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因为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非法防卫”关系到行为人“罪”与“非罪”的大事,教学时绝不能含糊其辞,而应当通过案例来讲深讲透。

“案例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对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关期刊更多

法制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司法厅

发展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七台河市委

建材发展导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