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泥塑 陶艺 校本课程

为了适应中学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进行了《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尝试,学生通过泥塑造型和陶艺制作,立体造型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及技法表现力均有显著提高,学生作品达数百件,在此我将近年来的教学探索过程及心得汇报如下。

一、新颖独特的方案引来踊跃报名者

由于高中学生文化课负担较重,美术课只局限于中外美术史鉴赏和名家名作的图片欣赏,如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里陶冶艺术情操、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了我设置校本课程的宗旨,而《泥塑・陶艺》基本符合上述设想,授予原因有三:(1)可比性:美国在上世纪就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日本除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外各学校还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学校都相继开设了陶泥课,陶吧也作为一种艺术时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可行性:由于陶泥本身具有随意、自由、单纯的特点,其制作环境趋向于自然、朴实,所以作为课程开设要求较简单,有了教室、课桌、简单的制作工具等就可运作。(3)独特性:绘画的造型艺术是平面的,而泥塑则是立体的、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能表现多维空间,加之多样化的成形手法,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所以,《泥塑・陶艺》校本课程设计方案一出台就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每期报名学习的人数均达五十名左右。

二、精心周到的准备使学生兴趣浓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上好《泥塑・陶艺》课,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为了保证上课材料,学校多次安排车辆到宜兴购买陶泥、工具和教材,配置了专门的陶泥室和作品陈列架。其次,由于没有专业的教科书,我只得多方搜索,到网络、书店、各大专院校寻找与泥塑、陶艺相关的教材,再结合自己多年的雕塑经验整理出一套循序渐进、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案。再次,每次上课前我都预先准备好上课用泥、各种工具及教学用图片、实物和技法用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便捷的触摸陶泥的氛围,激发了他们新颖探奇的欲望。介于上述原因,学生对《泥塑・陶艺》课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三、引导学生从感受泥性到自我表现

我是从感受泥性、陶泥成型、泥塑制作、综合技艺的自我表现四个方面设计陶艺课程的。

1.感受泥性从揉泥开始,让学生通过对陶泥的揉炼,了解泥的黏性和软硬度,继而通过手捏使学生感受陶泥的可塑性,从而发挥其空间想象和造型能力,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材料(如树叶、麻布、印章等)在陶泥上压印各种图案,形成不同肌理,让学生感受到陶泥与各种材料的亲和力和富于变化的特点。

2.陶艺成型有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压模成型四个板块,无论是泥条盘筑的方便、随意,还是泥板造型的简洁方便、变化多端、效果显著,以及捏塑成型的自然纯朴、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和压模成型的快捷、便利,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陶泥成型的技巧,吸引了学生眼球。

3.泥塑制作重点放在人物雕塑和动物雕塑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雕塑演示,学生在临摹操作中掌握堆、贴、粘、塑等各种加法,以及雕、刻、划、挖等各种减法,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掌握现代雕塑的各种手法。

4.综合技艺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融合各种方法、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手脑并举、识能共进的目的,在自我表现、个性张扬中形成积极健康的艺术审美观。

四、在《泥塑・陶艺》教学探索中的思考

在《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索中,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上好美术课?如今《雕塑》、《陶艺》已成为高中新课标中的两个模块,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探索完全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故将教学中的感受归纳如下。

1.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选你的课,说明他对这门课感兴趣,但要保持这份热情关键取决于方法的多样性、题材的广泛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在教学时每讲授一种技法我都准备多种实物资料,(如简笔画、名人漫像、工艺品造型等)供其参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塑造,从而减少局限性和盲目性,提高自由度和可塑性。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通常的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界限分明,教者辛苦、学者被动,总体感觉是累,在校本教学中我着意打破陈旧的格式,将二者放在同一平台上,在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立体造型技艺的传授中形成教学相长的互动效应,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

3.肯定成绩,培养自信。平时每当出现一个新颖的创意、一个成功的造型,我都及时肯定并引导发挥,学生的作品除陈列到作品架上让人观赏外,还时常制成图片在多媒体上展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让他们随时分享成功的喜悦。

4.自我完善,树立形象。“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缸水”。在近二十年的美术教学中,我一直在不断充实自己,一边自学计算机管理专业,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资源,一边坚持不懈地进行雕塑、陶艺的创作和探索,并创办了东台首家个人雕塑・陶艺工作室,正由于日积月累的经验,我在《泥塑・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获得了学生的欣赏。

参考文献:

泥塑教案范文第2篇

以笔者所就职的某师范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一般分为两大类:美术理论课和技能技巧课。美术理论一般包括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技能技巧主要是绘画、手工、图案等课程。泥塑课并不在美术必修课的范畴内,只是针对高年级美术方向生所开设的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由于缺乏规范教材及作品展示区提供理论和作品支撑,教师只能依靠常规教学经验和条件来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泥塑课相比于其他美术种类,带有较强的动手性,对教学场所、教学设备要求较高,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需要师生全身心的投入,非专业艺术院校往往难以提供符合泥塑课程要所需的教学条件。普通院校将泥塑课安排和其他美术课共用教室,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条件,消退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操作性。教师只能通过课件和一些小作品实施教学,近乎纯讲授的教学方式使得泥塑课程缺乏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远离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承担课程的美术教师通常都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或美术专业的师范院校,他们所受教育系纯艺术或纯技术的美术教育,院校的要求是培养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绘画上打基础,这是由美术专业高等学府的特点所决定的。把这种培养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则很不适用。实践表明,只注重练习素描等美术基础技能的学生,毕业后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束手无策,不适应幼儿教学环境。笔者就职的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每周只开设2节,一学期下来只是了解一点绘画知识,做不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再者,年轻教师并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将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结合起来。幼师泥塑教学中过度注重技巧学习,忽视了整个理论知识的框架作用,仅把“会画、会制作”作为培养目标。学生往往在就业后发现所学知识缺乏操作性,和幼儿园的教学要求无法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女生,多半来自地市乡镇或山区,在入校以前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没有接触过任何美术形成,基础薄弱。泥塑课相较于其他美术形式,它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造型能力和创作意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生从不会握画笔,到完成一件泥塑作品,过程是漫长而困难的,这需要老师长期持续性引导。

2.泥塑课程的美育作用

教育事业不仅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美育。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美育学者中,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一生都在推行美育思想和新美术教育,将涉及“美术”、“美育”的核心美学问题归纳为培养新人格。在其《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中提出:“美育为近代教育的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与鉴赏,而普及于社会。”泥土是大地母亲的肌肤,在古老的华夏传说中,女蜗就是用粘土捏出人类。可以说,信手涂鸦和以泥塑形是人类最早的、自发性的美术创作活动。泥塑属于雕塑艺术范畴,作为三维造型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作品具有一定空间体量,可视可触,比二维绘画更具真实性,更生动活泼,更贴近欣赏者。学生根据自己对对象的感受,将它们通过双手的触摸,组合成一个完整形象,从而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呈现为可视可触摸的立体形象,完成泥塑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建立,也借此发掘其创造潜能,体会到艺术创造的意义和乐趣。通过泥塑教学,将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优秀作品,培养美育思想,提高其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泥塑教学还可以结合本土民间艺术,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们对泥塑有更直观的理解,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周围充满幻想,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幼儿创作的主要来源。在幼儿园中开设泥塑课,以动手创作来加强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情感的认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乐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泥塑创作活动中,幼儿可站、可坐、可手动,自由操作,不拘泥于桌椅板凳,这样能释放幼儿的天性,满足好动的需要。另外泥塑可塑性强,任意制作都会得到一个形态,使每一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3.学前教育专业泥塑教学方式的改进途径

(1)强化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衔接,培养幼师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分幼师学校任采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注重美术技法学习,理论知识覆盖面窄,忽视了与幼儿教育的联系。美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作为将来直接面对学龄前幼儿的教师,其美术教育任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他们通过了解世界,认识和表达情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所以,在幼师美术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跨学科的探索学习与研究,培养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幼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生知识结构出发,符合她们的心理特征,能产生学习兴趣;又要从当地资源实际出发,使教学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加强教学研究与产业的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课堂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流,共同探讨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听教师讲、跟老师学”,美术教育不是刻板的重复记忆过程,更非仅靠“听”和“讲”就能体会。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幼儿园美术教学调研经验,甚至不知道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形式、特点。而大部分幼儿园则一味迎合家长需要,过分重视字与数的学习,将美术教育摆在辅助地位,忽视艺术教育对幼儿心理、生理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幼师抽空到幼儿园去实习调研,向幼儿园教师学习,了解幼儿园泥塑教学需要什么,幼儿喜欢什么、怎样开展教学、怎样引导幼儿参与到泥塑活动中来,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幼儿园泥塑教学中。如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学院的常规培养方式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后到幼儿园实践。学生在课堂上枯燥乏味,许多理论方法死记硬背下来,到幼儿园一实践才发现,平时课堂中学的所用无几,许多知识又要重新学一遍。在这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困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幼儿园方也容易留下学生没有实践能力,专业学习过于死板的印象。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整个泥塑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利用去幼儿园随堂听课学习的时间,把在幼儿园的上课过程,幼儿的活动表现,较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他们的美术作品。然后再回到幼师泥塑课堂中,相互交流听课感受、讨论问题,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在玩泥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体验。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不但发展了学生,引起了她们对泥塑的兴趣,同时教师本身也得到了提高。再比如学校没有烧制陶器的窑,有学生就想到利用家中的微波炉进行烧制;没有彩釉,学生就在晾干的泥塑作品上涂白乳胶,再刷指甲油或丙烯颜料。虽然这些方法制作的作品不一定成功,烧制的泥塑在坚硬程度和吸水性方面有待提高,但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了探索、思考,体会到了创造和创新的快乐。

(3)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对美术鉴赏、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手工课、图案和绘画方面教学内容要合理运用教材、缜密思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的。美术鉴赏要与绘画、图案、手工紧密结合,各类别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从美术学科的综合角度看待鉴赏课,要体现时代性,要考虑学生接受的心理和教育方法;从学生的素养角度看待鉴赏课,使学生知道美,会审美。把美术鉴赏方法融于美术的形式之美、美术的情感表达、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中外美术发展的系统知识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感悟、分析、比较,通过即时鉴赏、专题鉴赏、为便于理解和认识知识技能的三者并从,使学生能够做出判断,使鉴赏落到实处。在知识和心智同时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鉴赏能力。

4结语

泥塑教案范文第3篇

摘要:泥金彩漆是宁波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三金”之一,属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完美的装饰效果在泥金彩漆甬式家具上有着广泛应用。但是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泥金彩漆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民族工艺品制作(泥金彩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泥金彩漆技艺工作过程,梳理了核心技能,提炼了核心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项目,明确课程框架,制订教学计划,研发配套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完成浙江省民族工艺品制作(泥金彩漆)教学指导方案,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掌握制作泥金彩漆的各种基本技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得湮没已久的泥金彩漆绝技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 :泥金彩漆核心课程项目教学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和骨木镶嵌)代表性传统工艺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尤以取材特殊,创意独特,为人称奇,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2010年,“泥金彩漆”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瓦解,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失,泥金彩漆也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场。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作为文化机构,又是首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继承、弘扬泥金彩漆等这些民间的文化遗产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因此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将民间工艺利用和挖掘起来,通过学生的制作学习,进行“活态”的继承,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和自觉意识、培养学生制作泥金彩漆的能力,为泥金彩漆技艺培养传承人。

实践过程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立足课堂,制订并实施本成果行动构想。

二、实施策略

1.进行专业调研,确立培养目标

泥金彩漆地域性强,全国仅宁海县内一家工艺品企业(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还保留着完整的泥金彩漆技艺,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该企业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充分摸清该技艺的整个工作岗位状况,以此了解泥金彩漆技艺对人才需求,进而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基于民族工艺品制作(泥金彩漆)专业职业导向的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

根据调研计划,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人物专访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随机问卷调查100名宁波市民;对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中国美术学院、宁海文化馆、宁海工艺美术协会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调研内容包括产品的市场定位与需求,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

据此,我们确立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宁海及浙江省传统工艺行业发展需求,力求培养德、技与艺全面发展,具备泥金彩漆工艺美学、江南十里红妆民俗史、泥金彩漆艺术设计与制作等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能从事泥金原料制备与管理、堆塑造型设计与制作、泥金装饰、传统工艺品包装与展示、生产管理与销售等相关工作,达到相关初级工水平的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的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人”。

2.基于工作过程,提炼核心技能

泥金彩漆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主要是在木制胚件上,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会、沥粉等工艺技法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纯手工技艺制作,工艺考究、精致,共有箍桶、批灰、上底漆、描图、捣漆泥、堆塑、贴金、罩漆、上彩、铺云母螺钿、分天地色、修边、挖朱等20多道工艺,约3个月器物才能成品。其中,堆塑(堆泥)是泥金彩漆最具特色的手工艺,也是与其他漆器最大区别所在,为宁波所独有。

基于泥金彩漆技艺制作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我们提炼出民族工艺品——泥金彩漆制作的四大核心技能:泥料配制技能、选图绘制技能、堆塑技能、装饰技能,并明确了相应的技能要求,泥金彩漆制作的核心技能及要求。

例如针对备料(购料、筛粉、配料、捣泥、保存、工具制作)过程,我们提炼出的核心技能是泥料配置技能,其核心技能要求是:蛎灰、瓦灰、金箔、金胶、矿物颜料、油漆等质量鉴定;原料的比例;泥料的搅;敲打的时间;密封、阴晾;木制工具、竹制工具、金属工具、模具。堆塑的工作过程有绘制图案、关框、造型三大工艺,其核心技能包括选图绘制技能、堆塑技能,核心技能要求有:传统团鉴赏;白描手绘、拷贝;绘制边框;搓泥线;上漆胶和编线等。贴金的工艺流程由上彩、涂金胶、剪金、贴金、扫金组成,核心技能为装饰技能,核心技能要求有调色、撒云母、镶嵌螺钿、修补等。

3.开发核心课程,分解教学项目

在明确了掌握“泥金彩漆”技艺所需的四大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和能力需求,我们开发出“泥金彩漆”四门核心课程:材料处理、图案绘制、堆塑工艺、综合装饰,并细化分解出核心课程各自的重点教学项目(见表1)。

4.制定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

为了量身打造技艺传承人培养规格,校企共同研讨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校本教材,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练,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1)明确课程设置,制定教学指导方案。泥金彩漆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表达了作者创作时所想表达的意境,手工原创作品应充满激情神韵。所以,泥金彩漆传承人必须有相当的传统文化修养,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懂得写生和速写,要有深厚的传统的技艺功底。只有懂得泥金彩漆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才能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想表达的意境;只有熟练掌握了泥金彩漆的堆塑造型制作技能,才能心到手到,完整表达出所想要的最终图像效果。

因此,民族工艺品制作(泥金彩漆)专业课程的设置,除了核心课程(含教学项目)外,还开设了素描、色彩、书法、制作技艺工艺、计算机、美术等公共课程,还开设了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欣赏课,以及不同方向的工艺美术技能课程(泥塑、雕刻、工艺绘画、Photoshop等),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泥金彩漆方向、平面设计方向、家具装饰、室内设计、古玩鉴赏)等模块,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深厚的潜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他们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艺术基础。

目前,学校泥金彩漆的课程设置见图1。

这一课程设置,突破了以往中职艺术人才培养照搬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遵循民间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彰显地方性、应用型,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把艺术人才培养和地方艺术产业的发展、地方旅游业的开发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确定民族工艺品制作(泥金彩漆)浙江省教学指导方案,制订了本专业3年制(2+1)的整体教学计划,即2年在校学习和1年顶岗实习。核心课程占总课时的26%,顶岗实习占32%,选修课程占10%。选修的相关专业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自编校本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泥金彩漆技艺要“活态”传承,关键之一要有合适的教材作为载体。泥金彩漆有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全是手工技艺,没有一本完整介绍和记录该技艺的书籍资料,全靠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没有相应的教材作载体,教学的随意性大,目标任务也往往不能很好完成,所以非遗教材体系的编写成了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校企双方成立编写组,鼓励具有编写资格和条件的专业课教师创编泥金彩漆的教材、辅助教材及讲义。通过到企业调研,走访民间艺人、进入车间,了解每道工序,整理汇编泥金彩漆资料,全程记录泥金彩漆的技艺过程。

经过多次教材编写会议,几易其稿,《泥金彩漆技艺系列丛书》之一的《花鸟篇》(配套光盘)最终完成。该教材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紧紧围绕泥金彩漆技艺的全过程,教材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而编写。全书共分绪论和四大教学模块(边框造型、植物造型、动物造型和花鸟综合造型)。每个教学模块又分解成相应的教学项目,涵盖了制作泥金彩漆所要学习的全部技艺。每个项目任务按“实训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任务拓展、项目评价、训练感想”板块设计编写,从提出任务到完成任务,循序渐进,同学们想看、爱学、易做,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可以完成整个项目任务的操作,从而掌握相应的工艺技法,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教材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实训配套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三、小结

基于泥金彩漆技艺工作过程,梳理了核心技能,提炼了核心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项目,明确课程框架,制订教学计划,研发配套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培养了一支高水平、谙熟泥金彩漆制作工序及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群建设,探索数控、模具与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的整合、转型、升级,打造品牌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掌握制作泥金彩漆的各种基本技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得湮没已久的泥金彩漆绝技重新焕发生机。这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保护非遗项目模式的成功运行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和案例。

参考文献:

[1]黄才良,赵广玲.绚丽多彩的泥金彩漆[J].收藏,2009(1).

[2]赵福莲.宁波泥金彩漆口述史[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

[3]陈文斌.融入民间美术文化拓展美术教学空间[J].科学大众,2010(2).

[4]董继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5]刘金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泥塑教案范文第4篇

一、学生快乐(成功的基础)

学生热爱美术课、热爱老师,以及学习美术知识时快乐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是否快乐,是美术课成功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并致力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现代美术教育,在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而且表达感受时不必拘泥于客观现实,可以运用超越现实主义的方式,最终目的是形象地表达主观感受。每个人的思维不尽相同,因此在思维和艺术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思维细胞得到活跃,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想象力得到开发,创造力得到提高。可是,传统的美术教育大都是条条框框的内容。长期以来,老师们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从而漫漫地就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则完全与老师对立起来,哪里还有心情和我们共同完成美术课的学习任务呢?所以,学生快乐是美术课成功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绘画的快乐,才能在画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兴趣培养(成功的过程)

在每一堂美术课上,如果教师都能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的兴趣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热度、培养稳定的兴趣呢?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的方法很多,应该说各有奇招。例如我在教授“环境保护”一课时,就开展了一次“为你身边的废旧物品加上表情”的活动。我先示范了一下,即顺手拿起前面同学桌上的修正带便在它的前端两侧画上两只眼睛,在后端画上尾巴,然后请学生观察。学生兴奋地说是老鼠、是蛇、是鳝鱼,等等。这时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方法使这件作品更生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加上耳朵、画上胡须、添上羽毛……这时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创作就更起劲了。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成功的手段)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有待训练和提高。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看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不要把老师眼中观察的东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要求他们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在上“物品上的画廊”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美丽的花卉、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感受花的魅力、发现花的美;将学生想把美留住的欲望调动起来,用美丽的花来装点生活、美化事物,借此把花的美永远留住。在讲授写生花卉到花的变形这个过程时,我先给学生展示桌布上月季花的图案和自然中的月季花,让学生比较,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让学生试着给图案定义。下一个环节再来展示梅花,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花的特征,如花的形状、花瓣的数量、花蕊的特征等。然后让学生试着画出梅花的图案来,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交流讨论自然花卉到图案的变化过程及手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如何用点线面来装饰图案,丰富画面效果。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自己的观察思考总结,能够很好地的理解运用。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有思考,有观察的学习才能提高质量。这样远远要比教师反复讲绘画步骤、所用色彩要来的生动的多。

四、让学生大胆尝试(成功的保证)

泥塑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泥塑课程 开发策略

“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宝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享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灵山秀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如皮影、泥塑、木版年画、刺绣、剪纸、草编……都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发扬。带有浪漫、清香和自然泥土气息的“凤翔泥塑”驰名中外,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之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称其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许多外国朋友称它是真正的、没有受到“污染”的中国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和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原本天然的本土文化的影子。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维系文明的进程。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利用泥塑这一健康向上的、具有浓郁民俗意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

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玩土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他们在玩耍过程中不仅能手脑并用,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配合协调,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那么,怎样的指导方式能使泥塑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在研究中,我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1)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有许多教育家都阐述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①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②给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泥塑课应该让幼儿自选工具、泥土、合作伙伴,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规定,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发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愉快,教师则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表现。

③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④将幼儿的作品和胡深、胡新明等泥塑大师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中体会泥塑是有趣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2)分析中班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能力,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适宜用泥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

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有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

①“拓印”作品入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拓印入手,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②“浮雕”作品奠基。当孩子们喜欢上玩泥,掌握了拓印技术后,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到平面泥贴花上。“浮雕”画逐步培养了幼儿的构图、设计和色彩搭配能力。

③“站立”作品出现。在幼儿了解了泥土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半立体造型的作品上,对工具的使用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通过观察实物,逐渐体会到到上轻下重的道理,让作品“站立”起来。

④“拼接”作品日臻完美。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中班后期的泥塑活动,教师应结合幼儿塑造的特点及水平,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系。启发幼儿逐步能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如:塑造运动的人时,关节开始弯曲;头发会直立得像刺猬; 。

⑤“形象”作品栩栩如生。幼儿在以往基础上,能运用较流畅的方法并借助辅助材料塑造不同的动物、物体。如塑造长颈鹿,幼儿能将一块长的圆柱体用两手一拧,一端向下一弯即呈现出弯弯长长的脖子,再用牙签连接到已经长好四条腿的椭圆形身体上。一只形象的长颈鹿就创作好了。我发现泥塑活动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指导应遵循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并根据幼儿泥塑水平、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那如何正确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呢?

①首先要引导幼儿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②教给幼儿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多渠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中班幼儿还没有自主观察、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请幼儿通过描述、动作或绘画的方式加深对事物的感受。

(4)采取适合幼儿的引导方法

泥塑的主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最主要的在于幼儿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这就需要许多知识来奠基。教学富有童趣,循序渐进,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指导幼儿,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的能力在创作中是否得到了提高,或是小肌肉是否发展了,而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 、揉是否到位、规范。

(5)注重引导幼儿介绍、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提升其塑造经验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当他们完成一个作品后,不管他的作品做的怎么样,只要他自己认为好,就要鼓励他像同伴介绍他的作品,并放到陈列作品的地方,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欣赏,以此来提升其塑造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6)接纳幼儿的独特性,肯定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相关期刊更多

旅游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太原市系统工程开发研究所

文物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文物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