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手理财的方法

新手理财的方法

新手理财的方法

新手理财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革新

财务管理课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研究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需要采用具体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方法以解决企业实际的财务、金融问题,属于应用型学科。而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还是偏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现财理念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反映出财务管理课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目前财务管理课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革新。

一、财务管理课的性质与特点

(一)财务管理课的性质

财务管理课的性质属于管理学范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既然财务管理课属于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比如如何做资金的预算、如何进行业绩评价,这些都要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财务管理课的教学不能脱离其自身特点。

(二)财务管理课的特点

财务管理课的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发展变化速度较快,学科体系庞大,内容繁多难度大,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可操作性、系统性、跨学科性等特点的课程。

二、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使教育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如何培养出具有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快速投身到实际生产中去的人才是民办高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和修正教学计划已成当务之急。结合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点,财务管理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改革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及WTO的加入,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活动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一)目前《财物管理》课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之处

1、课程衔接不合理。财务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广,学生一般要在学了经济数学、统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目前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财务管理学中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但大部分学校并未开设这两门课程。

2、课程内容的重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一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涉及,造成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通常不同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授课,这就造成有些内容重复讲授,导致学生重复学习,浪费不少时间。

3、教材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和指导社会实践。近年来,资本经营、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目前财务管理学教材中几乎未涉及到上述问题,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相比已显滞后。

(二)财务管理课教学内容的革新

1、加强教材建设。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管理和理财工作的、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把握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选择合适的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环节。

2、协调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从学科发展角度看,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与沟通日趋增多,有时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做到分类务尽。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尤其是具备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结合教学目标,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同时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个教师讲授,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环境、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世界的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准则出台,引起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但这些内容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因此要将这些新知识及时有效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四、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财务管理课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虽然注重了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比较单一,基本上仍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难以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学与实践脱节也是值得重视的。学校的实习工作一般是安排在全部课程学完之后,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不能及时获得感性认识,造成其理性认识也必然是肤浅的。

2、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量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得手段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高等院校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窗口,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教学和学习设施。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手段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被普遍运用,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了所获取信息的质量。

3、重视吸收知识,忽视应用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很难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根据财务管理重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尤其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比较好:

1、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将案例教学贯彻始终。财务管理案例一般有诊断型和决策型两种。诊断型案例主要描述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借鉴作用;而决策型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两种方法可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使用。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2、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一种模拟的环境里,学习职业所需知识,比如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实时炒股,最后根据各人炒股业绩考核成绩。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的介绍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归纳比较法。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通过归纳类比来掌握其规律。归纳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记忆,掌握教学内容。比如,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但由于难度较大,常常使学生感到头痛,如果使用归纳比较法,便很容易使学生掌握。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其方法。

4、启发式教学法。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触类旁通,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能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学更直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表格、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作为主讲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传送到互联网,供学生自由下载。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通过下载教案和课件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使学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课堂。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放映幻灯片,没有生动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散漫,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等,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学生、优秀的教学法要三位一体,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疆.《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2、王书明.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沈航.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9).

4、莫凯林,卢书成,史梅霞.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新手理财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网财务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81-0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从政府部门到电力企业的历史演变。财务会计工作见证了从“增减记账法”到“借贷记账法”、从“拨改贷”到“资本金制度”、从“拨算盘”到“计算机”的改革与进步历程,财务会计工作发展迅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电网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08年公司财务预决算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强调要着力发挥集团优势,创新管理体制,提出了财务管理“四个一”: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财务监管“一张网”、财务应用“一个平台”。新的经营形势及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呼唤全新的财务管理。

一、现阶段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日趋成熟

1.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发生变化。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执行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新《通则》),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开始执行新的俭业会计准则》。

2. 有关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相继出台。近年来,《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与企业和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不断出台。

(二)行业外部监管不断加强

近年来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计署等原有的部门外,政府增设了国资委和电监会2个监管部门;在用电形势缓和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成本与员工待遇、多经企业和主业的关系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电网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精益化管理

1. 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了新的组织管理体系。

2.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下集团化运营、精益化管理使得公司系统的财务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二、新形势下的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应向管理目标多元化和综合化进行转变。

1.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作为国有企业在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财务管理目标还包括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2. 社会责任加强化

电网企业必须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企形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二)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公司应在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成本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市场观念、风险观念等基础上,逐渐确立发展型的财务管理新观念。

(三)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从总体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活动涉及的一切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事项,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面对全新的环境,以及新环境下企业战略目标与定位,电网企业必须及时构筑一套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与电网企业战略定位相适应,相辅相成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增强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1.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创新

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战略管理,一定时期内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电网企业应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将企业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根据预算期的矛盾焦点,规划预算编制的起点;根据企业管理环境和管理风格,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按有效、适应原则,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制;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围绕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构筑预算保障制度。如建立项目储备库开展项目预算,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偏差率考核等,都是预算管理的创新。

2. 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实现融资管理创新

电网企业必须创新融资方式,低成本、低风险筹集资金,优化资本结构,以最低的资金成本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凹。建立内部资金市场,优先用足内部资金;在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电网建设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大大增强资金集中度;周密筹划,提前归还贷款和推迟新增贷款;积极采用融资应急机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短期融资、拆入资金等方式,既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也减少了财务费用。

3. 建立新型投资管理机制,实现投资管理创新

电网企业必须以适度超前建设电网为第一要务,以电网建设为主要投资方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网。研究新的投资管理机制,改变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估办法。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应依据电网总体规划,以预算所决定的下一年度的负债率等指标为控制目标,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根据“保抢建、保迎峰度夏、保投产、保续建、适当安排新开工项目”的原则,平衡投资比例,统筹兼顾,均衡安排。200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面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创新型的财务管理应将资产管理前移至规划建设阶段。

4. 进行风险预警与控制,实现风险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电网企业也进入了超速发展的扩张期,一方面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使企业具备自动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5. 提供动态实时的财务信息,实现财务报告的创新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财务报告的形式多样化,不仅以报表、财务说明书为主,还辅以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方式出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告应是动态的、实时的财务信息。

(四)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管理手段创新

公司应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实用化。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手段,重组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财务工作人员能力创新

应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重点在“三个能力”即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保证。

新手理财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新手理财的方法范文第4篇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新手理财的方法范文第5篇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工具,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处于各种利益分配的焦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只有加快财政法制建设,强化依法理财、依法治财,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正确履行财政职能,有效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做好财政法制工作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主要领导必须重视法制工作。这是一个单位财政法制工作能否开展好的主要方面,尤其是财政局一把手必须以身作则,并带头执行局内各项财政规章制度。这就要求财政局领导在心里上要把财政法制工作作为整个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财政部门领导干部来说,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把财政工作、财政改革、财政发展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要求全局贯彻执行。应该教育全局职工干部清醒认识到:财政机关作为行使国家分配与再分配职能的宏观调控部门,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财政资金,为国家政权建设、国家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保障及其它事务提供资金保证的繁重任务,经常地、广泛地、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因此,财政部门能否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为此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一是要设立与财政法制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与经费保障也要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在人员配备上,要选择年轻力强并具有一定法律业务知识的人员;在经费保障上,要保证财政法制机构开展财政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需要;二是领导要带头学法,要在财政局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中明确规定学法制度,同时要求全局职工坚持参加法律培训,并要求自学最新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以满足财政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财政局领导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实行财政局行政首长及内设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第一责任人,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作为财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绩效评估机制和财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其次,必须健全各项财政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这是做好财政法制工作的基础,一个单位如果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完善,那么说明财政法制工作也做的突出,也好开展法制工作,相反则不然。因此,应健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财政部门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政执法文书审核制度、财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财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财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管体系。可以说,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管体系是现代财政监督管理系统的核心。要建立以预算项目预审为基础,以事中即时监控为中心,以必要的事后抽查和专项检查为补充,相互协助、相互制约、分工合理的财政监控运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管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网络;三是建立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机制。第二,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管工作机制。为此,一是要建立政府经济监管的有效协调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财政监管、审计监管、税务监管、社会监管为主体的经济监管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负有政府经济监管的职责,这三者监管的目的是一致的,但监管检查的内容和方式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经济监管部门间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逐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管对社会监管的再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管的再监管。二是应建立健全严格执法机制。严格执法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依法理财,从根本上治理财经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维护财经法纪权威的重要手段。严格执法是财政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严格执法,事关财政监管工作的发展和财政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事关财政立法执法体系的建设,事关财经秩序的好转和反腐败工作的推进。要进一步完善对严重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追究制度,坚持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财政部门要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有关部门联合办案制度和健全个人责任移送制度,运用舆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标本兼治,充分发挥财经法纪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第三,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管法规体系。强化财政监管,必须以完备、健全的财政监管法律制度为保证。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和完善的制约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管自身的法律体系。综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无一不把法制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有明确详尽的法律条文作为保证。要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财政 监管法律体系,就要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财政监管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强化财政监管检查手段,规范财政监管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再次,做好财政法制工作,重在宣传。财政法制工作要想取得成绩,关键还要在于宣传,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来达到普法的效果,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培训,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和老师讲解,还可以召开专业会议贯彻执行以及采取自学的方式,另外,可以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以及知识竞赛、参加各种征文等形式宣传学习,总之,宣传教育工作也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让财政法制宣传工作真正有人抓,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宣传氛围,这是搞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关键环节。

另外,要做好财政法制工作,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财政职能向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方向的转变,财政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新的任务,诸如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农村税费改革、会计委派、社会保障、企业改制及产权纠纷调处等。这就要求财政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政策、专业知识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作为世贸组织一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我国的国际贸易行为要遵守“世贸”规则,而且政府行为也要受到这些规则的约束。目前,我国现行财税法律、法规(包括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中还存在着许多与世贸规则不一致、有冲突的地方,对此要及时清理,加以废止或修改。有些则要进行新的立法,健全、完善我国的财税法律体系。这既是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扩大开放与国际接轨,履行我国对外承诺,保护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加入世贸形势的需要。

总之,财政部门的干部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按照财政法律法规的要求办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财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依法理财工作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散文百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