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出台背景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二、出台目的

通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全面掌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办证现状,形成实时掌握的工作台账和工期计划表,完善地籍测绘数据,有序推进我市易地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切实保障搬迁户的合法权益,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制定依据

《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5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勇于担当,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应补尽补。政策不允许的,按照《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将本工作方案及政府承诺(本方案附件)作为不动产登记依据,先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2.严格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通知》要求,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不得向搬迁群众收取不动产测绘、登记等费用。

(三)总体目标

在6月30号以前全面完成2505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建立工作台账(三月底前全面完成),完成摸排工作,按套建立工作台账。

2.完善地籍数据,对未开展权籍调查的,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开展权籍调查。

3.建立倒排工期计划表,由各镇建立辖区内倒排工期计划表并按周报送进度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4.集中登记办证(4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攻坚阶段,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手续不齐的,可凭借本方案和承诺书(本方案附件)先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再补手续。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走进平利,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白墙黛瓦徽派建筑民居,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水之间。“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美丽的新家园,让搬迁户的生活也美起来。

坚持科学布局,做到规划精准

5月23日,大贵镇广兴寨村34户贫困户圆了安居梦;5月26日,广佛镇松河村45户贫困户搬进安全又漂亮的新家;6月2日,西河镇段家河村6户低保户喜迁田湾“交钥匙”工程新房……截至目前,平利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共计13166户、34496人按规划陆续迁入新居。

让群众住得开心,精准规划很重要,能有效避免贫困群众从一个穷窝搬到另一个穷窝,从一个险地迁入另一个险地。

平利县坚持从县域发展全局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高度去认识和谋划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划精准促进脱贫。规划按照“四避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靠近(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四达到(达到房产能保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精心选址,精准编制搬迁规划,做到“三个同步”(扶贫搬迁与脱贫增收同步谋划、搬迁建房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管理服务与民风改善同步推进)。

2016年,平利县优化规划布局,以建设1个5000户、5个1000户、5个500户的大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明确进城3万人、入镇4万人、到中心村2万人的搬迁目标,引导群众向安全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增收可持续的地方聚集,做到以规划指引搬迁,以搬迁引领脱贫。

坚持社会公认,确保对象精准

“我都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分钱没花就住上了新房,做梦都没想到。”5月15日,喜迁水坪村新居的王杨品说。王杨品是经过“户申请、群评议、村初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精准确定的搬迁贫困户,得到了村民的公认。

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守住精准的界线,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这是平利县决策者的共识。

平利按照“户申请、群评议、村初审、镇审核、县审定”的工作程序,共精准识别“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3166户34496人,按照省里提出的2016年政策设计、2017年建设推进、2018年基础配套、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脱贫的“五步走”部署,分类建立台张,实施轮候搬迁。平利县对建档立卡系统中的贫困户逐一对接核实,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优先搬,锁定了1744户3859人的搬迁对象。今年结合贫困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比照扶贫信息系统逐一核实,启动了2070户514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确保了对象精准。

坚持群众满意,力求安置精准

贫困户张清群告诉笔者,自己原来住的地方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搬迁后不仅环境好,而且县上还组织技能培训。培训后在家附近的手套加工厂当工人,月工资1800元左右。

平利县搬迁安置坚持特困户、两灾户、意愿烈户“三优先”原则,一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一边组织搬迁贫困户参观已建成安置区,让他们亲眼去看优美的环境、亲耳去听搬迁户现身说法,亲身去体会搬迁户的美好生活,从而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

能进厂,可种养!平利县尊重搬迁户意愿,采取进城入镇就业、依托园区带动、政府统筹兜底三种安置方式对接全县所有搬迁户,让广大搬迁群众就近能在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工厂就业,实现持久增收,稳固脱贫。

平利县对特困户和五保户,采取“交钥匙工程”和农村敬老院统筹兜底安置,“零自筹”直接拎包入住,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搬尽搬。

坚持对标看齐,执行政策精准

易地扶贫搬迁建的是脱贫房,是安全房,不是小康房。平利县牢记中央政策铁规,坚守“三条”红线,从严把关搬迁对象,控制住房面积和建房成本,确保“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

平利县严把对象精准的界线,按照全省部署,扎实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比照扶贫信息系统,实行照单搬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搬迁对象准而又准。同时严格控制住房面积的标线,按照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米标准,根据家庭人口,合理搭配户型,设计20、40、60、80、120平米的安置房,实行以人定量、以户定建,先定后建,确保每户人均面积不超标、实用够用。

平利还严守搬迁不举债的底线,采取成本上限控制,通过价格听证、搬迁代表与建设企业谈判等多种方式,按照招投标程序,严控建房成本每平米不超过1500元,贫困户每人自筹不超过2500元、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底线,确保搬迁群众少掏钱或不掏钱住进新房。

坚持稳定增收,强化施策精准

长安镇高峰村二组贫困户甘启志,几年前还在为吃喝发愁,自从将自家1.7亩水田和2.5亩山地流转给女娲银峰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公司员工后,月薪24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因产业而脱贫,因产业而致富,在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绞股蓝第一县平利县已成新常态。平利县夯实关键,明确产业扶贫路径,紧扣产业“5个10万”目标(10万亩有机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推行“一村一业一企一园一社”的路子,对接全县137个村特别是7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呈现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能增收”的喜人局面。据统计,平利先后流转土地13.8万亩,投入金融扶贫资金6亿多元,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50家,带动贫困户5020户15000余人。

平利社区的“小工厂”助推“大脱贫”模式,更是名扬全国。被人社部认定为部级充分就业社区的药妇沟,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安置搬迁户550户1724人,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203户396人,先后引进嘉鸿手套厂等4家企业入驻,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50人。兴办社区工厂41家,总部建在园区、车间办在社区,吸纳3000余人,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坚持创新管理,追求服务精准

“青草坪不经常回去,在这挣钱生活,这不是家哪儿还是家?”已是社区楼长兼卫生监督员的胡光意说。56岁的胡光意,3年前就搬进县城集中安置点药妇沟社区,当初别人问她是哪里人,她总习惯说青草坪村,如今再问,她顺嘴答的却是“药妇沟”。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

(八)加强饮水安全保障。

10.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中供水。

计划:配合水利部门的工作,对需要审批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按流程审批。对接省发改委,对符合政策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

(十五)强化消费扶贫。

27.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组织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协作方面和各乡镇(街)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

计划:协助闹枝镇冰湖村扩展滞销黑木耳网络销售渠道。

(十六)强化生态扶贫。

28.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提高收入水平,落实好全省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计划:配合林业部门的工作,对需要审批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按流程审批。对接省发改委,对符合政策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十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32.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政策,强化就业创业,发展后续产业,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

计划:一是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特岗”等就业帮扶政策,安排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二是对新生适龄搬迁贫困人口做好登记,保障搬迁贫困户适龄子女在迁入地就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雨露计划”等助学政策;三是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及时将搬迁后符合低保、残疾人条件的搬迁贫困户纳入城乡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范围,加大搬迁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四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搬迁行政村,依托村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可行性强、收益性高的扶贫产业项目优先予以资金支持;五是对搬迁贫困人口劳动力情况进行排查,掌握就业需求,建立搬迁贫困劳动力台账;六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村级光伏电站,特别是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光伏电站要优先吸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七是对建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及鉴定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房,必须即搬即拆,确保旧房全部拆除;八是对集中连片的迁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生产开发,如积极推进四道沟镇三合城村迁出区土地流转开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九是依托村级电商服务平台,线上销售村级特色农副产品、乡村手工艺品,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对具备能力和有意愿开展网络销售的搬迁贫困户,予以政策和技术支持;十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宣传力度,推介好经验好做法,讲好搬迁群众脱贫发展故事,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二)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37.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荷载能力,补齐农村电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及智能化水平,确保“两率一户”供电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计划: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与地方水电公司联系沟通,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做好调度工作。

四、光伏电站安全检查

采取“一看、二听、三查、四反馈”一听企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二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台账,三查企业工作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四反馈检查结论意见的方式,计划每季度对光伏电站检查一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检查工作。如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依法采取现场处理措施,督促被检查单位立即予以纠正或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四、项目审批与争取资金支持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三问”――厘清思路,提振信心

围绕“为何搬迁、迁到哪里、迁后怎么脱贫”三个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开展民意大调查、专题大讨论,催生搬迁脱贫的内在动力。

(一)讲清“为何搬迁”,凝聚发展共识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镇政府先后5次培训武装镇村干部1000人次,印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答》1万份,召开群众会100余场,让政策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加大民情调研力度,组建工作专班。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逐村召开座谈会,逐户调查走访,掌握易迁农户的需求,解答干部群众的困惑。加大示范带动力度。针对许多贫困户认为易迁项目是天上掉馅饼,坐在家里“等靠要”的思想,镇村两级公开搬迁安置点初步规划效果图,对有脱贫动力和门路的197户易迁户优先调度安排,促使易迁户不观望、犹豫。

(二)讲明“搬到哪里”,创造发展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是是推进开发式扶贫的一大创举。白杨坪镇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贫困户的发展需求,按照“尊重民意、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的思路、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点、规划建设。全镇有搬迁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户460户1473人被纳入“十三五”脱贫规划,其中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83户的安置房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可完成入住。交通区位优良,工业、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的集镇安置点成为贫困户的首选,转型为产业工人的鲁竹坝村搬迁户乐意依靠百果园生态休闲旅游来安置。

(三)讲实“迁后怎么脱贫”,鼓足发展干劲

白杨坪镇人均耕地不足12亩,仅靠传统农业无法承载这么多贫困户脱贫。镇政府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精细化转型,让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具体探索有三条路径。一是依托市场主体助力脱贫攻坚。全镇36家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社员1500余户,锁定的搬迁对象中每户有1人实现了稳定就业。二是培育商业市场。安置房设计168个门面,以成本价售给搬迁户自主经营,或交由村集体招商经营获取分红。三是积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搬迁户流转经营土地山林,确保搬迁后农业收入不减少。目前,已有15家专业合作社租赁搬迁户土地近万亩。

二、“三关”――攻克难点,精准推进

聚焦搬迁对象锁定难、项目推进难、干部包保责任落实难等三大难点,把住“三关”、精准号令,打响搬迁扶贫的决胜之战。

(一)严把程序关,精准锁定对象

按照“一调查两评议三公示一审核”的流程,组织贫困户填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意愿调查表》《易地扶贫搬迁承诺书》,召开户主会和村民代表会进行评议,组、村、镇三级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名单由镇委、镇政府集中审核,并上报市扶贫办组织“第三方”抽查评估,最后由市政府锁定,确保符合政策要求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为避免干部优亲厚友、违规操作,镇政府对各村各环节工作先审批方案,再组建专班现场监督、跟踪督查,开展了两轮有镇班子成员、各村书记和村第一书记参加的交换检查活动。镇纪委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加强日常监督。

(二)严把规划关,精准实施项目

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专家评审,科学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聘请市规划设计院编制集中安置点建设详规,做到安置点规模适度,房型设计与搬迁对象一一对应。探索城镇化安置、产业园区安置两种模式。先期办好白杨坪集镇青春大道、鲁竹坝百果园生态农业园区2个集中安置试点,严格按政策和规划要求施工建设。贫困户家庭人口1人的建房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2人及以上的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内。每户出资不突破1万元,确保不因房返贫。集镇安置点拿出商业黄金地段建设安置房,配套建设商业门店,租金收入用于后续扶持搬迁贫困户;百果产业园安置点由企业出资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土地山林出租得租金、企业劳务用工得工资、资金及生产资料入股得红利、农业惠农补贴归村民等四种增收渠道,促进搬迁户稳定脱贫。

(三)严把管理关,精准担当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镇长挂帅,各村和镇直各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镇扶贫办统一调度;镇委书记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申请审批绿色通道,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村、每个安置点都有一名镇领导牵头负责,每个搬迁户都有一名干部结对联系,确保搬迁户按期搬迁入住和脱贫销号。三是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将工作进度与镇村干部绩效挂钩,采取“月督办、季拉练”的方式,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难点问题,对未按期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人严厉追责。目前,青春大道安置点一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百果园安置点场地平整完毕、已启动安置房建设,建成后共可安置239户856人。

三、“三结合”――突出后劲,共享发展

结合发展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美丽城镇推进搬迁脱贫,打消“生活不习惯、发展无门路”的后顾之忧,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强壮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

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以茶叶为主体,畜牧和烟果为两翼的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目前,全镇招商引进州裕登生态农业公司,创办麂子渡观光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81家,注册了硒多多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商标。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6亿元,乡企业产值达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20%,共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二)培养新型农民,打造品质生活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致富能手与贫困户对话”、最美白杨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引导搬迁户主动融入新环境,向善向美,变富变强。坚持“富脑袋也富口袋”,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市场主体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今年1至10月,全镇共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培训8000余人次。州裕登生态农业公司举办葡萄种植、加工技术及农家乐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吸纳经培训合格的11个搬迁安置户36人在企业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支持2个贫困户在园区开办农家乐,年均收入20多万元。

(三)建设美丽乡村,共享发展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所有贫困对象在纳入贫困时均是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族评议、一公告、两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再将结果进行上报,在评定贫困户过程中,因社区权限有限不能精确查询贫困中的“四有”人员,仅能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核查贫困生产生活状况。同时社区对贫困户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进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人口情况等信息积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