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1篇

本文对涉农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对涉农企业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综合了各位学者的意见。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涉农企业;融资;金融机构

1.农业产业化发展介绍

1993年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随后在全国开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针对性的完善巩固农业产业化成果。

2.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1我国涉农企业融资现状

汪金敖(2003)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通过民间融资的企业仅占20%;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依然是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首选;农业企业几乎无法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获得资金。

2.2涉农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2.2.1国外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Milkove D(1990)在研究财政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中认为,财政资金支持是农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2)金融体系方面

UlrichKoster、Jensen (2000)等认为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财政资金不再是导致农村经济缺乏资金的最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才是关键因素。Hieu,N.T.等(2010)认为民间金融支持在越南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重视民间金融体系的建设。

(3)融资渠道方面

Myers(1984)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遵循先内源后外源的规则。而在外源融资选择中,一般会先考虑债权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金融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贷款逐步成为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2.2.2国内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吴群、冯青松(2004)认为虽然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量逐年递增,但其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陈澍,韩俊(2003)认为财政资金投资结构存不合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

(2)金融体系方面

赵明杨等(2006)认为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贷款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权限上收过度,贷款发放人员“惧贷”心理增加等。齐成喜、陈柳钦(2005)认为我国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信用担保体系十分薄弱,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

(3)融资渠道方面

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建立起适合农业企业的资本市场。汪金敖(2003)强调道: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公司数量、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筹资额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是极低的,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符。

(4)农业企业方面

叶堂林(2006)指出:涉农贷款总体风险较大,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中偏于谨慎、积极性不高。张永生、程晓娟(200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50%以上的农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其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

3.总结与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企业的研究都比较多,由于体制不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金融体系作为解决融资难的解决途径,而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兼顾财政支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有:(1)关于涉农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比较少;(2)研究分类不够细化。涉农企业包括了农、林、牧、副、渔、菜、茶、烟等行业企业,其在产业化程度、进入门槛、财政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更细化的分类研究是必然趋势。

所以,本文建议以省或市为单位,对区域内蔬菜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也为区域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Hieu,N.T.;Akiyama,K.Hieu,N.T.;Akiyama,K.Rur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vitenam.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Kagoshima University (Japan),(no.60)p.43-54.Mar,2010

[2]Milkove D.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U.S.Dept.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Div.Financial market intervention as a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Washington,DC (USA).The Service,1990.p.21-37

[3]Koester,Ulrich:CA P is Something ng We Can be Pround of,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iel,2000

[4]中国社科院农村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00(7)

[5]王桂堂.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瓶颈约束的突破口[J].经济评论,2001(4)

[6]林宝清.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

[7]刘希宋,王姮,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0)

[8]齐成喜,陈柳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9]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

[10]谭静,郭燕枝.农业产业化资本运营研究.农业产业化[J].农场经济管理,2005(2)

[11]赵明杨,朱鸿轩.融资难: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J].农村金融,2006(07)

[12]张永生,程晓娟.农村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

[13]叶堂林.论我国农业弱质性及其弥补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4)

[14]陈澍,韩俊.在中国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状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15]汪金敖.论加大农业金融资本投入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7)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2篇

一、财务弹性的内涵与来源

对于财务弹性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Gamba和 Triantis认为财务弹性( financial flexibility) 是一种低成本获得融资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财务实力应对无法预见的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调整余地,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综合指标。财务弹性通过约束企业融资能力,进而影响资金来源与资金成本。财务弹性主要来源是多方面的。现金储量是财务弹性的首要来源( De Angelo 和 De Angelo,2007; De Angelo、De Angelo 和 Whited,2011) 。公司在外部融资成本约束下,利用现有的资金进行投资最优化决策才能避免不确定环境带来的风险。财务弹性的另一个来源是资产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资产来解决现金短缺的问题进而增加财务弹性,但是资产销售也会增加变现成本,(Shleifer和Vishny,1992)。最后,财务弹性还来源于企业所持有未使用的举债能力。Danieletal.(2008)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时,除了变现资产外还会依赖外部债务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影响财务弹性的因素

影响财务弹性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外部融资约束、利息税等。由于外部融资是有成本的,公司只能进行最优投资,才能保证其投资效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公司也应持有较多现金以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不利影响。由于持有现金而产生的税率实际上就是现金持有的隐含成本,利息税率越高,现持有值越低。(Gamba,Triantis,2008)

内部因素主要有主要有成本、运营现金流、企业发展状况和资本的可逆性等。成本影响现金持有的高低,成本越高的公司现金持有越低;由于财务弹性的价值来源于企业内部资金的稳定性,运营现金的波动影响内部资金的稳定从而影响财务弹性;公司业务多元化程度与现金持有价值呈负相关关系,即公司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现金持有价值越小(Tong,2011)。企业特征与反应财务弹性的财务杠杆呈现倒U 关系,规模小的企业财务杠杆也偏低。中等成长性企业财务杠杆较高。大型成熟企业财务杠杆处于一般水平;Gamba和Triantis(2008)指出,如果资本具有可逆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当面临资金问题时,公司可以将投资资金转化成流动现金。

三、财务弹性的价值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资金或进行资本结构调整的财务能力。财务弹性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具有较高财务弹性的企业能够在面临经济动荡时避免陷入财务危机,也可以在投资机会出现时低成本获取融资资金(Gamba和Triantis,2005)。财务弹性对企业扩张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在保持一定时期的低财务杠杆之后,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本扩张(Mura 和M archica,2007)。并且财务弹性和投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关系。如果企业的财务弹性偏高,那么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就不显著。财务弹性的大小也影响者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具有较高财务弹性的企业在遭遇金融危机时不仅更容易摆脱困境,而且更擅长利用危机下的投资机会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Arslan etal.2008)。

四、财务弹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

陈红兵认为(2013年)财务弹性对具有融资约束的企业投资水平的提升十分显著,财务弹性企业投资效率显著低于无弹性企业投资效率。马春爱(2014年)研究了我国不同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发现财务弹性投与资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显著影响投资效率,衰退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对投资效率影响不明显。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弹性还会加剧企业的过度投资,因为企业会凭借其良好的财务状况扩大投资,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投资产生。

五、评述与展望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突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一)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

按照是否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按照客户类型不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业务(服务)、财富管理业务(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服务)。

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始于收付型的“中间业务”,2004年9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2005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三、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特点的介绍

(一)国外研究综述

1.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多样化。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丰富多样,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综合理财咨询,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

3.信息科技在个人理财业务应用广泛,形成综合化立体化销售和服务网络。其主要特点有两方面。第一,金融机构与目标客户实现沟通、达成交易的途径和手段日呈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的特点。第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普遍应用,金融机构借助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的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

4.从业人员专业化。针对理财策划师的的各种认证考试、行业组织也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国际理财策划师协会(Financial Planning Association, FPA),该协会负责组织对个人理财从业人员的认证考试、颁发从业执照、制定职业操守、理财策划师的从业行为进行监督规范等。而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普遍把配备高水平、专业化的从业人员作为推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环节。

5.个人理财服务全球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今天,许多跨国金融机构推行个人理财服务已经不在局限在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而是将其扩展到全球范围。

(二)国内研究综述

1.我国个人理财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总结出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客户的理财观念尚需引导,目前我国客户其理财产品理念多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对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缺乏有效管理。

(2)理财产品同质化明显,缺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被大量复制。产品的种类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

(3)个人投资体系没有建立,市场环境没有完全形成,理财功能不强,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银行理财服务似乎涵盖了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但实际上收到了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三个市场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才,理财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才能工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除了需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外,还应该懂我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

(5)风险防范缺乏。首先,各银行为吸引客户,片面追求高收益率,忽视风险防范,运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风险与收益的缺口也开始扩大。

除了以上观点,我国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其他观点:法学专业的许寒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风险研究》中指出法律风险正准建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产品业务的瓶颈,法律风险会极大增加商业银行运营的不确定性,对其信誉的损害也难以估量。此外在立法中对理财产品的界定不明确,比如说在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准入体系中,理财产品的募集方式被定义为私募还是公募立法中未予以明确。二在实践中公募与私募的法律差别很大,且监管部门在面对公募与私募是所采取的监管方式也不尽相同。任峰峰、陈爱华也提出分业管理风险上升,缺乏相应的法规与有效的监管。银监会的管理对象只能是银行,对证券、保险则无能为力。然而市场的运作主要有银行以外的单位来进行的,此外还需要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的配合监管,就目前来看该难度很大,分业监管在新形势下的弊端已经显现。在喻凌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中指出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是的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度更高,这影响到了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也提出到的风险体系面临考验,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行销上存在盲目,共分侧重对收益的宣传,不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2.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预测发展突破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几点共识:

(1)从单一银行业务向综合理财业务转变。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是对原有银行贷款产品的中间业务产品的重新包装组合。但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品种逐渐丰富。通过与证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国内银行已经开始实现向综合理财业务的转变。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风险偏好和心理收益语气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2)银行理财服务开始向网络化转变。网上银行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经理了一场技术革命,也给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清单业务,为企业和具名提供资金余额查询、网上转账支付等服务,同时还将互联网作为有效的营销渠道,交叉出售理财产品和理财咨询服务。

(3)同质化服务开始向品牌化转变。有大众化服务像个性化服务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商业银行呈现出业务结构零售化、生存发展。

(4)银行邮传统的利差收入为主转变为服务收入为主。21世纪,商业银行已经转移经营战略,我国商业已经开始更多的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

(5)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大幅提升。近30年来,我国具名的金融资产有了突破性的增加,加之近几年央行的连续降息,银行存款利率在比较低的水平,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传统的存款收益越来越薄。为了使自己的财产能够保值增值,消费者开始需找新的投资渠道。

(6)微利时代是的银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首先银行的存贷利差不断减少,其次国家目前大力推进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绩优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改变造成了银行的优质客户减少。

(7)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提高,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更多的投资者在诸多理财产皮选择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这样也就不断推出了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导致短期产品收益率提高。

除此以外我国学者还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提出其他发展突破:丁中华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提出短期理财产品成为主力。短期的理财产品正好迎合了广大投资者对于整个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语气判断,在各个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这种短期的理财产品成为了信贷的一个业务补充。此外还提出中间阶层理财发展空间巨大,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随着个人投资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寂静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的财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孟磊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健全客户管理系统是必然趋势。首先实行客户经理制度,为其理财客户配备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其次要加强客户服务研究,认真研究客户的消费心理,描绘出客户追求结果所经历的每个关键增值阶段,再次,健全互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采用“网络+机构”的模式,保证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报告研究》中提出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今后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甚至是其他银行业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客户对银行服务渠道的选择项安全快捷方便等方面发展。蒋建平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一文中显得比较理性,认为风险开始显现,今后发展将更加理性,近年来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一直非常顺利,基本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但是,由于全球股市吊证,与股票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量的零收益、负收益时间,客户与银行间产生了一些纠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投资者对银行历次产品的性质和风险有了更加社科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

我国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规模大,处于逐渐快速增长的发展状态,是各大商业银行通过一些改革创新迎合更多客户改变理财模式的大好时机,把握以保障客户利益,不断为客户提高服务我宗旨的前提去大胆的创新,在产品种类、人员配备质量、服务快捷程度等多方面吸引客户。

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仅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一次创新,也能够提高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文献在阐述问题上都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实证的文献比较少,我们研究调查更应该注重自身数据的收集分析,不能片面的利用别人的数据,以防出现时滞的问题。在大量的阅读相关文献之后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要在以前研究结果上进行拓展。

参考文献:

[1]周峰.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分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邹群.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方向.经济师,2006(10).

[3]任峰峰,陈爱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探析.银行分析,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0(05).

[4]丁中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下.

[5]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产品中心.

[6]王增武.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十三场运行报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中心.

[7]张彬.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人名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8]薛强(《金融博览》编辑部).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金融博览,2014(8).

[9]李建超.互联网金融浅析.时代金融(中旬),2014(4).

[10]乔楠楠,吕德宏.给予聚类分析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陕西省杨凌区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金融,2010(8).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战略 经济周期 产业周期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的强烈冲击,市场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要想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行战略管理已经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力,它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财政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人们注意到在众多影响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环境因素中,周期性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影响下企业财务战略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企业能否在双周期模式的影响下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成为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在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环境下财务战略的适应性分析,得出如何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的结论。在传统的理论研究中,往往局限于单一周期性因素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不利于系统全面地分析财务战略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因此,创新性的将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在双周期模式影响下企业财务战略的适应性状况,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应时制宜”的根据周期性因素做出合理的财务战略。基于双周期模式下的财务战略适应性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对企业实行财务战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周期理论和企业财务战略理论的融合

( 一 )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理论。在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1998)合著的《经济学》中,给出了关于经济周期精确地定义,也是本文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来源。作者认为,经济周期是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收缩或者扩张为标志,持续两年至十年的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量的波动。笔者将经济周期主要划分为经济紧缩期和扩张期两个阶段。经济紧缩期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形式是:生产力的持续扩张而导致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来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由此带来产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而生产成本却上升的不利影响,房地产、投资等相关产业也大幅降低支出,从而整个市场经济陷入低迷状态。经济扩张期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上涨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经济由低迷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中过剩产能逐渐被清出市场,市场的就业机会增加,顾客的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从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产业周期理论。产业周期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被称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是由美国人雷蒙德・弗农(1966)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产品生命是指产品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Gort和Klepper(1982)建立的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 K模型,旨在通过厂商数量划分产品的处在的生命周期,以46个产品样本帧,并对样本帧进行了7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成长周期会对厂商的数目产生影响,从而将产业划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在国内外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将产业周期划分为产业引入期、产业成长期、产业成熟期和产业衰退期四个阶段。产业引入期又称为产业初创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产业刚刚诞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企业进行产业投资,位于产业引入期的企业,研发费用较高,而且产品市场需求量小,销售收入低。同时,在引入阶段,企业还可能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破产的危险。在成长期,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开始主导市场,该产业的产品经过良好的市场营销和顾客的广泛体验,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偏好和欢迎,市场需求逐渐上升。成熟期主要特征是市场增长率较低,市场需求的增长率趋于稳定,行业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更为困难。衰退期表现出的特征是市场增长率下降,消费者需求降低,产品种类减少,产业逐渐走向衰退。

( 二 )企业财务战略理论 企业财务战略理论是战略理论与公司财务管理的结合,它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并对战略管理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此,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理论,必须同时具备战略特性和财务特性。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战略的研究,整个学术界尚未形成关于财务战略定义的统一认识。笔者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将财务战略重新定义为: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制定出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财务规划。

( 三 )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周期理论的融合本文创造性的将周期理论和企业财务战略理论融合起来进行研究,即研究企业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时,应该如何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另外,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仅仅只受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到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受到内部财务资金运作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强。外部环境的制约主要来自宏观经济周期和微观的产业周期两个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这两个周期模式的影响下,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配合企业整体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将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影响纳入考虑,即时调整和改变财务战略。

三、经济周期环境企业财务战略的适应性分析

( 一 )经济周期环境财务战略(1)经济紧缩期的财务战略。在经济紧缩阶段,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萎靡的影响下,出现生产过剩和产品滞销的现象。筹资战略上,为了应对市场需求降低和规模减小,企业应该采取收缩性财务战略,尽力偿还企业债务减少利息支出,同时下调债务资本的比例。在投资战略上,由于紧缩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应减少投资高风险项目,利用闲置资金加强研发能力,努力开拓新产品和新技术,在经济恢复时,能抢占市场先机。而现金短缺的企业就应该实行退却战略。在利润分配战略上,对于没有财务危机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适量发放或提高现金股利来保障股东利益,从而提高股东的投资热情;对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来讲,由于经济环境差,资本市场萧条,导致融资渠道减少、成本增高,此时适当的降低股利或采取零股利政策成为很好的选择。(2)经济扩张期的财务战略。在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繁荣,市场需求旺盛,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来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顾客认同度。在筹资战略上,企业需要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利用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同时上调债务资本的比列。这样使企业在获得丰厚资金的同时,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利用资本市场的信息流动提升企业知名度。在投资战略上,由于市场环境好,经济繁荣,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适当投资固定资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在经济扩张初期,由于股票价格仍处于低位,可以选择股票进行投资;在后期,企业可以对兼具投资和保值功能的房地产业进行投资。在利润分配战略上,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使企业的现金量增多,提高了企业的现金股利份额。同时,资本市场的繁荣,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增多,企业可以相应的采取合理的现金股利支付策略。

( 二 )企业财务战略的适应性分析 经济周期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对社会需求与供给、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产业周期的演变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可以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如图(1)。(l)社会需求与供给。在经济紧缩期,社会供给大于社会需求,银行利率上升,商品和劳务过剩,货币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从而产生通货紧缩。这是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流而出现财务危机,要实行收缩型财务战略来进行债务重组以实现自保。在经济扩张期,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产生。此时企业要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来提升竞争力。(2)国家经济政策。国家通过经济政策来调控市场经济,以防止经济出现衰退或异常繁荣的特殊情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收支、税收、债务等方面的决策。在经济扩张期,为了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增加税收、降低购买性支出、偿还国债等方式来抑制总需求。在紧缩期,政府通过减少税收、提高转移支付水平等方式来增强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关于货币数量、利率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期,央行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以求降低货币量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紧缩时期,央行通过提高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来鼓励企业选择贷款的债务融资战略。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资源在各个行业的配置来影响经济的政策。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对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等。(3)产业周期演变。宏观的经济周期的演变,影响着微观环境中的产业周期的演变。在经济扩张时期,生产行业迅速发展,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也愈发提高;在经济紧缩时期,产业发展进入停滞甚至倒退,加速了产业的衰退和重组变形。

四、产业周期环境企业财务战略的适应性分析

( 一 )产业引入期财务战略 引入期,市场缺乏稳定性,企业生产商品的单位成本较高,导致销售量偏低,产品认同度不高,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低价或亏本营销等方式来开拓和占领市场,而且企业的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需要资金投入,企业此时的盈利收入为负值。此时企业期望通过筹资来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源。主要的筹资渠道有内部筹资和留存收益,同时也可以选择通过私人股东发行股票或银行借贷等方式来获得新的长期资金募集。在投资战略上,企业在产业引入期还是新市场的开发者,在市场竞争还不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先发制人,利用资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技术和营销推广,抢占市场份额,形成技术和产品优势。抢先进入新市场在获得市场先机的同时,也蕴含着较高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采取稳步发展的财务战略。在利润分配上,由于引入期的生产成本高,企业在面临高风险的市场经营的同时,获得的利润率偏低,现金缺口较大,因此,企业要尽量多的把净现金利润留存下来,将净利润留存下来作为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 二 )产业长期财务战略在成长期,企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销售额的增大促使企业现金利润不断增加,因此,企业的融资来源相比前一个阶段更多更广。在这个阶段,由于经营风险的降低,企业可以适当选择高风险的财务策略,包括企业内部融资来源和外部银行信贷、债券等负债融资手段,这样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来实现节约资金、降低税务支出的目的。此外,采取证券配股、公司上市等方式也能帮助企业获得大量资金。在投资战略上,企业在产业成长期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都有所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因此,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投入资金加快推进工业设备改进、建立市场品牌和进行营销推广,这样可以维护产品质量以及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企业还可以通过横向并购的战略重组来达到加速扩张的目的。在利润分配上,由于产品销售量急剧上升,企业需要通过扩大生产能适应市场需求,此时盈利收入是企业融资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大量生产投资。同时,由于企业的销售利润有所增加,投资期待丰厚的利润带来的投资回报,企业此时可以利用低于正常股利的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来平衡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 三 )产业成熟期财务战略在产业熟期,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现金流在企业间平均分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变弱,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争夺市场份额,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于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相当的规模,因此,企业可以选择股票市场融资渠道之一。同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并购同类型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结构,并对非重点项目进行剥离或者置换。在投资战略上,产业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停止,产品的生产供给水平也达到最大值,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企业应该在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和聚焦战略中选择最适合的战略进行投资。产品差异化指企业通过提高资金投入引发顾客的特殊偏好,使消费者能够把该产品与其他同类竞争企业的产品区别开,以此使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占据有利市场地位。成本领先是指企业控制成本,当企业的价格相低于同类竞争企业时,它的低成本境况就会转变为高利润。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把战略重点放在特定的目标上,可以选择控制费用的方式,也可以专注产品差异化战略。另外,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进入国际市场,在那些刚刚进入引入期或者成长期的国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获得比较优势。在利润分配上,企业在成熟期已经获得稳定的收入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盈利资金,这时可以采取高股利支付率的策略来满足投资者的高投资收益期望。

( 四 )产业衰退期财务战略 在产业衰退期,企业经营开始呈现收缩状态,企业资金开始匮乏,当面对绝佳的投资机会时,企业首先可以考虑负债筹资的融资渠道,采取急进型的投资策略,可以保持企业的高负债率。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经营状况差,难以通过外部负债融资,内部留存收益受损,在融资成本增高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考虑债务转股票或者应收账款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债转股融资是将债权人的债券转换成企业股权,同时也将债权人的身份转换成投资人身份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是指把应收账款作为抵押资产或者直接出售获取资金进行融资的方式。在投资战略上,市场出现产品替代品,顾客的消费偏好和产品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这些因素的影响,企业销售利润减少,在如此时刻,企业可采用四种资本战略:整体领先战略(力争在该产业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局部领先战略(在当前产业的剩余市场中寻求适合的角色);缓慢退出战略(逐渐退出所在行业);迅速退出战略。在利润分配上,处于产业衰退期的企业,由于销售利润的大幅下降,经营资本出现紧缺状态,企业多数面临着被解散、被并购和重组的局面。开拓新领域市场是企业的出路所在,因此,应该实行低股利分配策略或剩余股利分配战略。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讨了“双周期因素影响的财务战略”这一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在内外部环境中的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影响下,先探讨了企业在不同周期中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进而使用证实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经济扩张期,企业的经营能力、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要好于在经济紧缩期的状况,但偿债能力则不然;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的盈利能力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2)在同一经济周期内,企业由于处在不同的产业周期,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财务战略。同样的,在不同的产业周期内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也受到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3)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在由经济扩张期向经济紧缩期过渡的时段,企业会采取提高负债融资和降低债务资本结构的投资战略,这是内外相结合的扩张型财务战略,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上增加内部融资渠道,在房地产项目、股票债券项目上提高对外投资;在利润分配上,企业在实际情况中多数选择不分配股利。(4)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应较小,融资战略和利润分配受较小影响;企业从经济扩张期向经济紧缩期过渡时,多数采取降低对外投资的财务战略。(5)经济周期对衰退期产业的财务战略影响最小,在投资战略方面,实行紧缩型投资策略,减少对内投资,适量增加外部投资,以股利权融资方式为主;在利润分配战略方面,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可以采取高股利的分配策略,而财务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则需要采取不分配股利的分配政策。(6)在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中,产业周期理论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时,企业必须考虑到不同的产业周期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产业引入期企业,采取内部筹资和留存收益为主、稳健发展型投资、零股利分配的财务战略;产业成长期企业,采取负债融资为主、快速扩张型投资、股票股利分配的财务战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多采取股票融资的手段,利用高股利分红、多元化投资的财务战略;产业衰退期企业,适宜采取负债融资为主、低股利分配、防御收缩型投资的财务战略。(7)从财务学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充分掌握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在不断阶段采取最佳战略,减少周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起伏的经济对财务活动的抑制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周期的所处阶段相适应。本文通过研究在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的适应性状况,提出了企业在不同周期时应该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中除了双周期因素外,还有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产生影响,本次论文没有机会深入探讨,期望在以后的研究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施金龙、何爱梅:《论企业财务战略》,《中国农业会计》2008年第1期。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产组合 投资管理 金融衍生产品

1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背景条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我国国内居民年收入总值不断上升,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同样如此,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之下,互联网与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者急速上升,从而促使了我国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主要是借助了互联网与计算机平台,在传统金融行业以及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基础上,通过包装、上线、组合、营销、推荐等方式,使其呈现在众多投资者的视野当中。虽然互联网金融极大的方便了当代我国投资者、借贷人的个人需求,也促使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拥有了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监管缺陷,从而致使了大多数投资者或借贷人在参与网上投资,或借贷时承受了较大的风险,无法通过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所能够带来的利润加以弥补。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减少了当前我国投资者与借贷人利用上述平台从事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由国家、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的。但是,作为一家企业或者一名金融领域保荐人,其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给予投资者与借贷人相关的提示与指引,从而更加易于帮助其在面临风险及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以金融机构、金融企业、投资公司及从事金融领域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选择财产组合投资,并对其加以科学管理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努力来提升我国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完善程度,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我国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及金融衍生品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现有居民、企业所选择的财产组合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居民、企业所选择的财产投资组合结构存在着较不合理的现状。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主要变现与我国居民及企业不能够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理性的思维和谨慎的态度对其加以对待,这就导致了我国居民、企业在搭配投资组合时,经常会使用总体风险较高的投资搭配。加之,其对于产品组合的估值、风险评估、收益转化等方面环节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居民及企业经常会由于投资搭配途径不对给其带来较为严重的资产损失、资产流动性下降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中缺乏对金融及衍生产品领域风险的量化,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这就导致看得见、摸不着的风险流入市场,而投资者凭借着靠运气的理念,加入到对上述产品的投资中,就会造成其蒙受财产损失;第二,我国市场开放性程度不断增加,但是对于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而言,却并没有加以管制。这就导致了我国市场当中的用户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跟风惯性,当某一种金融及金融衍生品估值、涨幅极大提升时,就会导致大多数的投资者跟风购买,而忽略了对上述财产组合搭配的评估与判断。

2.2我国现有居民、企业在从事金融衍生品投资中缺乏理性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我国居民、企业现有所选择的财产组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之外,针对我国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投资与交易管理现状,还存在有居民与企业在投资时缺乏理性的问题。这一缺乏理性主要体现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上一部分当中所提到的针对风险缺乏理性的认识,过于跟随市场动向调整自身财产组合搭配,或者是选择某一特定的金融衍生产品,而极大的忽略了其背后所产生的风险;第二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而言,我国大多数居民、企业对其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了解与研究。金融衍生品与传统金融产品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也可以说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这就致使了大多数的投资者盲目的认为其多年从事金融产品投资就具备了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经验。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两种产品之间具有在风险、内容、业务开展形式、投资操作方法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为此,依旧保持老观点思考问题,将会使这些投资者在投资过程当中面临较大的困境。

2.3我国现有企业缺少风险意识,在风险管理方面较为薄弱

另外,我国现有企业在从事金融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时,同样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缺乏主要体现于我国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上述两个方面现状的存在下,就致使了当前我国企业在从事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过程当中,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其一方面不能清晰的认识到风险,并保持谨慎、科学、博弈的思想去看待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利用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的确立风险的大小、内容等,从而无法针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而言,由于其投资期间长、涉及金额多。为此,在对其进行投资管理时,要严格的注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且需要不断针对风险问题、环境现状等综合考虑,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这就给当前我国从事金融及衍生品投资的企业制造了较大的压力。

3对提升财产组合投资管理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科学化的建议

3.1在可容忍风险程度下,对财产组合结构进行科学化调整

基于上述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代居民以及企业对现有用于投资财产的分配并不使十分科学。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财产的组合方式,将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并促使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增加。为此,作者认为我国投资者应当对其现有投资组合进行充分的调整。在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时,首先应当保持其用于投资个人财富的份额,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通常选择投资的个人财富或企业财富在其总可供分配财富当中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左右。除了对于投资数额进行科学化的调整之外,我国投资者还应当对其现有的投资搭配组合进行调整。在进行投资时,切忌不要将全部资金用于某一金融产品的投资当中,而是应当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进行投资,从而能够利用不同资本市场的动态变动来很好的规避风险。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高额风险与高利润的趋势下,应当对居民现有投资的财富进行科学化的分配,谨慎对待来源于金融衍生产品领域风险,可以适当利用保利增值的利率产品,将投资者的整体投资风险降低在其可以忍耐的范围之下,从而使其进行投资的战略规划更加稳健。

3.2提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居民、企业的风险意识,使其客观看待风险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科学搭配之外,在进行金融衍生品投资时要明确来源于该产品的风险,不要盲目被其高额利润所吸引,而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为此,我国投资者就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认清风险来源的渠道,其可能来自于自身操作失误的风险,也可能来源于个人心理的风险等。从根本上认识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可以让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中获得更高的利润收益。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而言,其更加需要投资者保持谨慎的思维与灵活的头脑,其不仅受到资本市场、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涉及到实体经济市场中企业减产、企业改革等多个概念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投资者应当从全局的角度来对风险进行把握,以战略的视角来思考其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升他们对待风险作出决策的成功几率。

3.3加强企业风险危机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另外,我国企业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主体,其拥有更加充足的资本金用于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运作。并且,居民个人投资也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产能调节分配等方面拥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我国企业就应当建立其自身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一方面需要对获取金融衍生品市场信息变化的源头进行准确的判断,避免被小道消息的传播所误导,另一方面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生产与供应的参与者,应当给予我国投资者一定的警示和指引,从而促使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合理与健康。

4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市场经济的浪潮极大促进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上,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视角。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市场都在朝着与世界相互接轨的方向发展,从而给予了我国金融行业、银行行业巨大的发展契机。诸多新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给予了我国金融领域研究巨大的信息。投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被广大居民群众及企业广泛的采用,以求得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兴金融行业的发展虽然给予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给我国大众及企业带来了诱惑,但是不注重风险的财产组合搭配、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管理、不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等均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并且使中国金融市场存在有较多的问题。为此,作者结合当前我国居民、企业的财产投资组合管理现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现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1)在可容忍风险程度下,对财产组合结构进行科学化调整;(2)提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居民、企业的风险意识,使其客观看待风险;(3)加强企业风险危机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通过上述对策与建议的提出,谨此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我国居民、企业在投资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传统金融产品时取得更大的收益。参考文献:

[1]田剑英.家庭金融理财产品的比较分析[J].浙江统计,2006(01).

[2]谭春枝.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2005(03).

相关期刊更多

公用事业财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城市公用事业会计学术委员会

椰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野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绍兴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