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范文第1篇

尽管在一项国际测试中,中国上海的学生击败了美国学生,但美国教育界人士却并不想向中国同行学习,而是转向北欧国家芬兰取经,学习如何不用高压式教育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

国际教育界的新星

芬兰成了全球教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全世界都为之惊讶,包括芬兰人自己――芬兰学校的测验和考试数量极少,因为老师们认为考试没有多少好处。

近年来,芬兰数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该项目主要对基本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测试从2000年开始进行,每三年进行一次,从阅读能力、数学、科学素养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考核项目,另外两个为次要项目。

几届比赛下来,芬兰学生的成绩始终位列前三。在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芬兰学生在科学素养中排名第二,数学排名第三,阅读能力排名第二,而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仅排在第十五位,其他科目的成绩更差。

负责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说:“在亚洲,学生往往要在学校里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而在芬兰,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比美国还短,这种教育模式更有吸引力。”

用石块和水果上数学课

单单以国际学生测试的成绩证明芬兰的教育领先一步,未免欠缺说服力。只有亲身来到芬兰,才能知道这里的学校如何教书育人:在首都赫尔辛基深东区,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地面上大都仍然能看到积雪,空气干冷。卡拉赫蒂综合学校一群9岁大的学生却已经来到户外,他们背靠背坐着,将树枝、松果、石块、水果等在地上摆成各种形状,随后用几何名词描述他们摆出的形状。

“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用这种新方式取代纸笔,所学的内容会直接印入孩子们的大脑中。”韦利・哈留拉是这群孩子的老师。芬兰并非“户外式教学”的发源地,邻国瑞典的教育家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概念。但让学生到户外用这种方式学习数学,是哈留拉的一个创新之举。在学生完成教育部门要求的基础课程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在数学方面,芬兰教育部门要求的基础课程很少,教学大纲只有不到10页内容。

同样,芬兰学生的作业也不多。卡拉赫蒂综合学校的学生辅导老师卡特亚・图奥里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作业就已经足够了。孩子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宽松的环境下也要有相应的规定。例如卡拉赫蒂综合学校要求上课期间任何学生不能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室内时也不许戴帽子。不过,如果学生违反规定,校方也基本不会施以体罚。“除非孩子有十分恶劣的行为,例如殴打他人,校方才会惩罚他。”图奥里说。

在教育孩子同时让其保持天性的问题上,芬兰人有不少可取的办法。例如,一名教师将负责一个班级一至六年级的教学,这样,他就有时间认识到每个孩子的特别之处,并据此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想当老师不容易

芬兰教育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强大的教师队伍。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负责人施莱克尔认为:“师资水平是芬兰的独到之处。在美国,老师的教学更像工业化模式,把学生培养成某种定制产品;而在芬兰,教师本人就被视为优秀学生的榜样。”

许多芬兰人立志成为教师,但难度颇高:2008年,1258名芬兰大学毕业生申请小学教师职位,但最终只有123人即9.8%如愿获得培训机会,他们需要经过5年相关培训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此外,芬兰的教师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教育部门有大量人才可挑选,形成师资力量培养的良性循环。

芬兰教师每年的薪水是4万~6万美元,每年需要工作190天。花费5年时间培训教师需要昂贵的费用,但这样的标准令教师水平普遍较高,并受到尊重和爱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教育专家丹・麦克艾萨克曾在芬兰研究当地的教育状况。他认为:“芬兰的教师在物理课等方面比美国的老师更有水平。在美国,教育部门对待教师的方式与对待快递员差不多,仅仅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送货效率。”

“人人都是好学生”

芬兰的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芬兰曾为学生们设置了两套平行的教育体系――成绩好的孩子选择一种,落后者沿用另一种。这种类似中国的优等生和差生分班的方法,效果并不好。1968年,芬兰开始实行教育改革,取消了两套教育体系,不过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到20世纪90年代,芬兰开始派遣专人监督各学校的年度计划。不过,当时各个学校对专员充满敌意,最后专员们甚至不敢到校园里巡视。

芬兰教育范文第2篇

我最担心的是女儿的语言障碍。还好,那里的学校有专门为不会芬兰语的外国孩子设置的预备班。

刚开始,女儿每天的主要课程就是芬兰语。说实话,老师给我的感觉有点“不务正业”,只是偶尔让孩子画画,然后用芬兰语去描述,根本没有在国内学外语的那种气氛,记单词、学语法、做习题……通通没有。反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让他们做游戏、玩积木、做手工、熟悉各种乐器……天气好的时候,课堂上没坐几分钟就带着孩子去活动场了。

这种“放羊式”的教育法能管用吗?我心想,等过段时间女儿的测试成绩出来后再跟老师去交流一下。“考试?那不是摧残孩子的天性嘛!”老师一听我说“考试”这个词,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原来,芬兰的法律规定,六年级以下的孩子,严禁用等级和分数来评价他们。

女儿上了3个多月的课,其间的活动精彩纷呈:去街道参观,到森林里采蘑菇,去图书馆,看话剧……

女儿倒是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但是效果如何,我的心里还真是没底。我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小考核,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女儿竟然可以用芬兰语写出一些故事和小笑话,而且英语也有明显进步。要知道,芬兰语可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的语种之一,据说仅次于汉语。

后来我慢慢发现,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严格的模式。比如在学习游泳时,老师不是一个一个动作的教,而是让孩子先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下“玩水”,先让孩子克服恐惧,爱上游泳,后面的动作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天,我看到女儿在填一张表。我拿过来一看,是一张评估表。我非常生气地对女儿说:“这个评价表该是老师写的,你怎么能自己填呢?”女儿一脸诧异:“当然是自己填了。”我仔细看了一下那个表格,其中有“完成功课”、“发言前先获老师许可”、“相互协作”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左边和右边,有一张笑脸和苦脸,学生对自己表现满意,即在笑脸旁做个记号;不满意,则选一个苦脸。

芬兰教育范文第3篇

一、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就及原因

在PISA2000、PISA2003、PISA2006当中,芬兰学生的表现均是世界第一。其中,芬兰学生的阅读素养在PISA2000和PISA2003当中均是世界第一,数学素养在PISA2003和PISA2006当中均是经合组织国家第一,科学素养在PISA2006当中排名世界第一。在之后的PISA测试当中,芬兰学生的表现虽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芬兰学生在PISA当中表现优异,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一)综合学校的持续改革

1968年,芬兰开始创建综合学校,1972年逐步推进综合学校建设。1994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国家只对教育科目的目标和内容做出规定,各地区和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核心课程自行设计所需课程。1998年,颁布《基础教育法》。2001年,芬兰对国家核心课程进行改革。2004年对课程、教学科目、教学大纲等又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国家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加强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控制,但是地方对教育的自主权仍然很大[1]。2014年,为适应新的时展需求,芬兰改革了2004年颁布的国家核心课程,于2016年在一至六年级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经过近50年的发展,芬兰的综合学校改革取得了卓越成效。

(二)优质的教师队伍

根据经合组织2013年的调查报告,在芬兰,有60%的教师和校长喜欢他们的工作,认为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芬兰社会中非常重要;芬兰教师对他们在学校所做的事情的满意度是95%,享受他们的工作的教师占到91%;认为学校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的教师占88%,如果再次选择,仍然会选择教育专业的教师占85%。

拥有专业精神是芬兰教师的特点。芬兰的所有任课教师必须接受硕士等级计划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训专业教师。1974年,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培训学校合并成为大学内的部门。从一开始,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确保教师不仅具有高水平的教学专长,而且能够进行专业和自主规划,包括规划地方一级的课程,以及实施和评估自己的工作。197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就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于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具备硕士学位,将教师教育的学习时间从三年延长到五年。在进入师范学校时,要看成绩,也要面试,考核高中毕业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风格等方面。

根据芬兰国家教师教育文件,在教师领导力思维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教师领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教师要德才兼备,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識、教学内容知识、情境知识、职业道德和社会技能,例如ICT的使用;二是在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中沟通的能力,以及与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作的技能;三是终身学习能力,包括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完成优质教学所需的技能、进行高质量研究的学术技能。[2]

(三)注重公平与效率

芬兰尤其注重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愿意接纳不同背景的学生。在PISA当中,芬兰以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小而为人称赞。在世界诸多国家还在以精英教育为目标时,芬兰就已经着重从公平与平等出发,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设计到学校班级的规模,无不体现出公平与平等的教育理念。芬兰是北欧福利制国家,十分注重平等,国家投向基础教育的费用,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费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芬兰实行的小班教学制度有利于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轻微的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之下,能够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不是留级或者辍学。在芬兰,残障学生和健康学生一样,在全日制普通学校就读,只有过于特殊的儿童才在特殊学校就读。此外,他们提倡从公平的教育当中让学生学习知识、享受快乐,因为在他们眼中,公平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二、芬兰基础教育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最新的PISA结果显示,2006年以后,芬兰15岁青少年的各方面素养都在呈轻微下降趋势。PISA2015结果中,芬兰学生的得分处于经合组织国家第二位,学生的阅读素养比PISA2012(524分)高2分,排在世界前列,数学素养在经合组织国家排名第七,在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排名第十三位。

而芬兰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且科学素养下降的人数正在增加。从测试结果来看,芬兰青少年PISA2015科学素养得分与PISA2006的563分相比,减少了32分,每年有6000多名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技能不足。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学习动机不足,对科学价值的认识不够清晰,在科学学习上信心不足,各方面的总体表现并不突出,甚至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学生的平均水平。

此外,芬兰曾被称之为校际差距最小、学生差异最小的国家,而PISA2015结果显示,芬兰虽然在此方面仍是全球差异最小的国家之一,但与以前相比,学生成绩显现的区域差异正在逐步拉大。例如,其他地区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达到赫尔辛基大都市的青少年的学习水平,西部和东部地区学生的成绩分化也相当严重。

芬兰学生的性别差距也在拉大,男生在PISA中的表现不如女生。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科学素养得分来看,女生的得分处于世界前列,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比男生高出19分,男生的科学素养得分已经排到了第十位;第二,65%的科学素养表现不佳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表现也不佳,并且男生表现不佳的比例占到了2/3。[3]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芬兰教育与文化部早已注意到芬兰基础教育的变化,但他们关注的并不是PISA得分高低本身,而是要通过PISA结果分析芬兰基础教育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在学校和学区方面,操作实践和领导结构需要重新设计以支持学生掌握21世纪技能;当地教育决策者面临建立支持学校共同开发的、以战略为基础的学校网络的挑战;在课堂层面的关键挑战是找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21世纪技能;教师教育的挑战在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参与度似乎正在下降,特别是针对长期挑战和专业发展能力的继续教育的需求正在减少。

三、芬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PISA结果表明,芬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改革综合学校势在必行。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对芬兰基础教育的现状持乐观态度,肯定了长期以来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就,如专业的教师教育、公平与平等的学习机会、跨学科协作、国家和地方权责明确。芬兰教育部门坚信他们的教育制度对适应21世纪社会大有裨益,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改革,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方面,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对综合学校进行改革,提倡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能够具备21世纪技能。

(一)颁布实施新国家核心课程

2014年12月,芬兰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改革方案。2016年8月开始在一至六年级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国家核心课程的编写基于广泛的合作与商讨,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市政当局,學校和教师以及教师培训者,研究人员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并肩完成。由于地方当局在提供教育方面拥有很多自主权,市政当局可以采取自己的创新方法来执行课程。

新的国家核心课程重视学生在学校和班级当中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快乐与幸福被定义为学生个性平衡发展和良好的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新的核心课程将学校作为学习社区,强调快乐学习和协作气氛,以及提升学生在学习和学校生活中的自主权。另外,芬兰的学校网站还会提供其他支持,例如反欺凌计划、学校托儿所、心理服务等。ICT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工具,让学生有效且有意义地学习。此外,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芬兰学校侧重跨学科(通用)能力和跨学科工作。《基础教育法》中规定了所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2012年的政府相关法令规定了学校课程的时间分配。

芬兰的国家课程系统有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一是遵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广泛目标,例如人权、平等、民主和自然多样性,以及21世纪技能;二是市政当局对教育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提供和组织地方课程;三是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国家课程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横向能力,其学习目标包括七个能力领域:学会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文化能力、互动和表达能力,管理日常生活、照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和创业能力,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芬兰通过采用基于能力发展的跨学科教与学的方法,增强学生上述七个能力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学科将继续存在,并且它们之间在实践中会有更多的合作。[4]

(二)LUMA国家发展计划

虽然芬兰15岁中学生在最近几次的PISA测试当中表现抢眼,但2006年之后,PISA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由此,芬兰于2017年开始启动LUMA国家发展计划,LUMA(Luonnontieteet Mathematics)是指自然科学和数学,芬兰LUMA中心创设大学、学校、机构以及商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网络。其主要目标是支持儿童和青少年在各级教育中学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对STEM学科产生浓厚兴趣。LUMA中心的运行模式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知识,为儿童、青少年和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选择,例如,为青少年学生安排科学俱乐部、营地训练和相关课程。芬兰LUMA中心还为青少年安排免费俱乐部聚会,向学生介绍STEM的最新研究信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LUMA活动中同样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LUMA服务和活动都是免费的,所有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出发点。[5]

芬兰将通过LUMA国家发展计划这一重要举措指导儿童和青年朝着快乐学习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教育发展计划

芬兰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2011年芬兰政府批准实施的《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是芬兰实施新一轮学校和教育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从《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入手,指出它是对芬兰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等理念的体现,分析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指出它在教育政策上的特点及改革和发展的侧重点,试图对我国的教育规划和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内容;特点;述评【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72-04

2011年12月15日, 芬兰政府批准了《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五年发展计划(2011-2016)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为了完成芬兰政府制定的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十年目标(2011-2020),即芬兰政府期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本国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成就在OECD(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保持领先地位等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范围,从2011年末开始实施,并将在2016年评估其实施效果。

《发展规划》背景与理念

1.《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

在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份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仅次于瑞士、新加坡,位列第三。芬兰经济的崛起令世人震惊,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地下资源并不发达的北欧小国在短短一个世纪里迅速崛起呢?芬兰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芬兰的教育投入占 GDP的比重都在 6% 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带来了芬兰教育的高品质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准。以OECD 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 )测试为例,芬兰在OECD 成员国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有三次名列榜首。

过去十几年来,芬兰因其在PISA中的抢眼表现而被世界各国奉为教育的典范。然而在2012年12月3日的PISA2012结果却让芬兰教育“跌下神坛”,芬兰从榜首跌到了十名以外。芬兰教育一直是国人的骄傲,PISA测试全球第一的光环效应,让世界各国竞相研究芬兰的教育政策、教育体系和教育运作机制。这次芬兰的失利让芬兰人开始反思本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尤其是反思2004年的新课程改革(2004年芬兰正式颁布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for Basic Education2004》)给芬兰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2.《发展规划》对芬兰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全纳教育;提高所有水平的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均等;支持终身学习。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性。 “兼顾公平、追求卓越”一直是芬兰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让每个人都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始终是芬兰教育努力的方向。教育公平和质量两者兼顾的原则体现了芬兰教育政策在追求公平和卓越上两者达到了辩证统一。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体现了芬兰教育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更表现出芬兰对学生在PISA 中表现欠佳的担忧,对近年来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重视。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最早是针对特殊教育提出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纳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它不再仅仅针对残障儿童,而把目光投向了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等方面,全纳教育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所有人都有在一起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注重合作,反对竞争。在《发展规划》中,把“移民参与到教育与培训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论述,指出由于移民的语言能力与本地人存在差异,因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培训成就,政府要通过一些措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接受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或培训做好准备;在早期儿童教育部分,政府提出了“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思想,虽然已经有98%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但是政府更要关注居住在人烟稀少地区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少数民族人群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具有移民背景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芬兰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芬兰义务教育法》 第628 条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保证整个国家教育上的足够公平。“芬兰政府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其居住地就近入学,不择校制给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均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发展规划》的第一部分明确提出了政府要实施“教育机会均等行动计划”,这个均等的概念不仅指每个适龄儿童在童年早期和基础教育阶段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及处于危机边缘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学习支持。这个计划更考虑到学生既定的不可改变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即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起点就是不同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体遗传差异、性别等,而这些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即便是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也是一样的。

终身学习:芬兰1999年修订的《宪法》第16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法律上确立了其地位。《发展规划》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社会状况,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学习并不中止于年轻人获得证书或学位, 而是意味着成年人一生中都在持续学习,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理念意味着知识和竞争力变得可见,教育政策必须保证知识和技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被学习者获得。《发展规划》为终身学习提供政策保证,这种政策要让学习者实现从一种教育水平到另一种教育水平的转换,实现从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转换,且个体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发展规划》总共分为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水平和能力”,相当于全规划的总纲;第二至第八部分将教育按照时间分成了早期儿童教育(第二部分)、基础教育(第三部分)、中等教育和培训(第四部分)、中等学校(第五部分)、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第七部分)和成人教育和培训(第八部分)分别加以论述;第九部分论述了教育评估和对未来的预测;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财政资助相关问题的论述;第十一部分为附录,揭示了2009-2016年的教育财政支出以及2009-2016年的瑞典语言教育的财政支出。

在总纲部分,政府把整个国家教育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作为《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理念更新,把教育机会均等推向实践层面,建立全民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公民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使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加强教育和生活、工作的联系,实施国家语言教育战略,重视对移民的教育与培训,这些要点突出了芬兰近年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分阶段论述各类教育时,《发展规划》对每个阶段的论述均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延续了芬兰一贯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体现出芬兰应对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具体改革措施,体现出政府期望通过教育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方式。例如,在早期儿童教育阶段,提出要转变早期儿童教育的政府机构管理职能,通过立法把早期儿童教育和日常看护的服务从社会事务和健康管理部门转到教育和文化部门,这无疑发展了早期儿童教育的内涵,使其从单纯的日常护理拓展为照顾、喂养和教育均包含在内的奠基性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政策制定者们意识到虽然芬兰在PISA测试中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上都表现出色,而且芬兰在学校之间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业成绩差异很小,但是PISA还是暗示了学校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且有些差异有增长的趋势,比如男女生在不同科目的表现不同。为缩小这些差异,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社会技能培养都成为可行的途径或方式,均纳入《发展规划》制定措施的考虑范围。在芬兰,中等教育包括综合中等教育和职业中等教育两类,相对应这两类教育,《发展规划》将论述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政府的财政支持、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职业国际化等方面。在对高等教育的论述部分,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缩短教育时间,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作为政策重点;同时不忘关注劳动力的质量问题,建立评价人才质量的体系和进行教育改革是应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冲击的良策。第八部分——“成人教育和培训”提出将加大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估系统建设,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为国家提供更加现代化、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作为目标。

芬兰的教育评估一直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指自治市和学校的自我评估,外部评估主要由教育评估委员会完成;同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介入到教育评估中。《发展规划》的第九部分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评价中心的打算,这个中心在2014年初开始运作,由教育评价委员会的相关操作部门、高等教育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三个部分组成,合并的组织将包含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的所有明确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评估和改革的明确性。重点关注新中心独立的管理职能和运作职能,它的运作将与教育部门的股东保持紧密的联系。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资助的行动纲领,主要集中在资助对象的描述上,资助的对象中将更加关注那些已经组建家庭或孕育了孩子的学生,因为这两者都意味着一个额外的财务负担,这个负担并不包含在学生财政资助中。例如,住房贷款,政府增加已经有孩子的学生的学习资助,住房补贴,最大限度地给予学习贷款的担保,这些都将保证这些特殊的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

《发展规划》对2011-2016年的教育目标、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非常清晰明确。每个阶段的教育均与芬兰目前的国家状况和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休戚相关,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教育改革方案。全民崇尚教育的基本共识让教育改革在芬兰不是突变式的激进革命,而是渗透在一个又一个5年计划中的渐进式的变革。

《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1. 通过立法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早期教育系统要向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发展规划》认为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应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是连接日常看护到基础教育的重要的中间环节,芬兰通过立法保证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早期教育的质量观念应该基于对儿童成长发展和学习的整体观念,主要为儿童未来的广阔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的个性,以及技能、能力和价值观平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要促进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儿童未来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规范的评价体系也成为首要和必备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立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地区差异和质量差异。如果能通过立法确保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早期教育,并保证不同地区的早期教育的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一步。

2. 基础教育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学生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发展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政府将制定不同科目教学的国家标准,教育改革将加强技能培养和艺术科目、自然教育、公民和价值教育,教育环境标准等科目间的整合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语言课程。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或娱乐俱乐部,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低龄的儿童都能获得想要的活动,加强家校合作,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发展特殊能力。这样的教育让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学校的角色定位是为了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社会包容性和交际能力等。

这些理念和政策值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借鉴和参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学科教学保持同等的地位;基础教育弱化知识的考核,强调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都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考虑的问题。

3. 中等教育和培训建立灵活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1994 年课程改革以后,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由过去固定的 3 年制改为具有弹性的 2~4 年制,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式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其继续深造、工作、生活、 发展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形成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在有生之年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芬兰学生16 岁之前在综合学校中学习,到毕业时再确定是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宽松的学习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实现跨专业学习和为了证书参与培训的模块,在中等学校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职业教育的证书。

我们可以参考芬兰的经验,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灵活的学习途径和发展通道,设计出多样性综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中等教育的重点之一。

4. 高等教育建立“发展学习中心”,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

芬兰重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面对当前芬兰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政府试图找到工业生产和福利社会的平衡点,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把手工业和设计等与芬兰的主干产业密切联系的技能渗透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每所大学都设有职业发展课程和其他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统称为“发展学习中心课程”,这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习者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因此高校与企业和雇主的合作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培训能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因此芬兰采纳最具操作性的最有效的定义,诸如“工作中心”“需求驱动”和“应对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相对应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图像和雇佣前景变得更加重要。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的修订中,加强对工作中的规则、社会影响力这些知识的评价,提供职业竞争力的评估,也将成为联系教育和未来职业生涯和未来更好生活的方式。这些经验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5. 通过评估与改革相结合的方法,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质量

在《发展规划》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教育改革的问题。芬兰的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注重政策的连续性,这种持续性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着眼于长期战略目标和原则,高质量、有效、平等和国际化一直是芬兰教育政策制定的

关键词 。同时,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又建立在对已有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育评估为导向。芬兰法律规定,所有的大学和技术学院都有责任与义务评估其教育和研究状况,而且所有评估结果都要公开。芬兰非常重视这些评估的结果,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以评估的结果为起点,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教育改革。芬兰的教育评估呈现多层次、专业化和多样化等特点,其评估层次可分为国家、区域、地方和其他评估等。评估团队是由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估系统,评估的内容并不局限在考试测评这种单一形式,包含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习效果评估、状况和系统评估、主题型评估以及国际合作评估等多种形式。芬兰的评估体系建设始终遵循着两大原则:(1)评估是为促进教育发展服务,而非管理控制的工具;(2)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是为行政机构和学校服务,而不是为了公众或家庭。基于此,在实践中芬兰不仅重视本国评估经验的总结,通过自身评估实践不断改进评价系统, 而且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评估经验,通过欧盟加强与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合作的项目。例如,OECD的PISA测试成绩对芬兰人反思其教育现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成立的芬兰国家教育评价中心将把2012-2015年度的评价侧重点放在教育平等是否实现、教育生产力和教育成本投入的有效性方面和教育对社会福利、就业和竞争力的影响方面。由此可见,这些评估和质量体系的价值取向都是将教育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点考量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指向实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

参考文献

池蕾.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5).

邵志豪、袁孝亭、董妹娜.教育中的平等与质量[J].教育探索,2012(10).

尤哈?萨沃莱宁、阿里?霍韦恩.芬兰教育奇迹的崛起与幻灭?[J].上海教育,2013(12).

王悦芳.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与理念[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6).

吴 甜.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朱恬恬. 芬兰基础教育评估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11).

吴甜.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田腾飞. 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汪霞. 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J].学科科学,2003(7).

李俐.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启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

崔瑞锋, 张俊珍. 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Julkaisut/2012/liitteet/okm03.pdf.2014h t t p : / / w w w . f i n l e x . f i / e n / l a k i /kaannokset/1999/en19990731.pdf.2014.

芬兰教育范文第5篇

芬兰是个小国,但这个国度的竞争力排名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一度名列第二。在芬兰经济成就的背后,是它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人子弟是崇高的职业

据《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教师;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是教师;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也是教师。原因很简单,芬兰中小学教师是最好学的一群人、是学历很高的一群人、是最有成长潜力的一群人。

尽管芬兰重视教育,但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有着20多年教龄的中学数学教师的每月收入,税后也就2000多欧元,折合人民币1.6万元左右。

教师并不算高收入行业,却是高门槛行业,在芬兰,大学的教育专业相当于中国的师范专业。但芬兰教育专业的录取率仅约10%。门槛这么高,为什么芬兰年轻人还争先恐后地报考师范、乐于从教呢?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老师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因为这份工作对芬兰无比重要,对个人深具价值。他们深信师资就是国力,教师素质越高,国家就越强大。

芬兰的教师们参考国家课程框架来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但国家课程框架仅仅是指导性的,更多地需要教师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设计、创意、激情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

高度的教育自使教师在芬兰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受尊敬、受欢迎的职业。

后进生更受关注

芬兰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提携后进为主,齐头并进为目的。他们认为,每一个中小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是国家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不愿意看到有人掉队。

在学校,教师们关注最多的是那些后进生、反应慢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家庭有问题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拔尖、一点就透的学生却甚少关注,甚至压根儿就不鼓励冒尖激进。

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会不动声色地让他们超进度学习,离开班级,默默地在走廊上或电脑后自学。只有当所有的同学都掌握了、学会了,老师才会继续往下进行新的课程。

对于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学校有专人负责额外帮助,还有政府出资免费参加的课外辅导。实在不行,就会被转到特殊学校,那里有具备多年特殊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政府唯一严管严卡的,就是分片儿安排教育大臣,视察监督是否有逃学不上学的孩子,不称职的家长和学校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相关期刊更多

装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家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北京木材工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