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百科问答

百科问答

百科问答

百科问答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搜索;人工智能;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earch from Apple SIRI Voice System

Chen Shaolong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Apple SIRI voice system into question,lead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knowledge search(AIKS)concepts,and knowledge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direction of the search,given the relevant website,come to search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the trend.

Keywords:Knowledge search;Artificial intelligence;Mode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从第一代目录分类搜索到第二代关键词导航式搜索,获取信息已不再那么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从繁多的信息条目中选出自己最想要获得的。目前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都是非智能的,只是对搜索关键词的信息筛选,而非智能化的应答。显性知识中有75%是搜索引擎无法搜索到的[1]。

一、知识搜索简介

(一)知识搜索的发展历程

知识搜索的最初形式可以追溯至电子公告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人们通过参加话题讨论的方式来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来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我们能更方便的获取相应信息。目前最流行的知识搜索形式――问答模式,它起源于韩国。它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发设计的。

(二)传统知识搜索简介

传统知识搜索以知识问答平台为主要模式,它是将各方面的知识资源,也就是一定规模的知识库,与搜索引擎整合在一起,利用先进的类自然语言进行查询,从而得出满意的搜索结果。在没有满意搜索结果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创建问题,等待他人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评价[2]。

(三)人工智能知识搜索简介

人工智能知识搜索(AIK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Knowledge Search)是将知识库与语音系统、电子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起类似人与人对话式的多媒体、互动的模式。人们通过与“电子大脑”的语音互动,“电子大脑”帮你思考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比如视频,语音,或者实物等等,十分具体的传递给提问者,完成回答。

二、知识搜索的新发展

(一)发展的新特点

1.模式的多元化。知识搜索的模式不再局限于直接搜索或者问答平台之类,而是拓展到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比如文档共享、经验交流、维基百科,甚至人肉搜索。这为我们获取不同层次的不同知识信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也可以看作是知识搜索引擎垂直模式的发展。

2.搜索的高效性。高效性不仅意味着搜索时间的极速性,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搜索结果的精确性。前者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已基本达到要求。但对极大数量级数据搜索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后者要求结果的精确性,我们通过对语义的研究,整合搜索引擎和各类模式的知识搜索,不断接近对问题回答的精确性。

3.问答的互动性。从问答平台到维基百科,再到人肉搜索。互动性从未减弱,一直在加强。比如在人肉搜索中,需要大量的互动,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以达到使某人信息的公开化。这虽然有一定的法律风险,但良好的互动是web2.0的最大特点。而知识搜索的问答性,也决定了它必须有强大互动的支持。

(二)发展的新模式

1.百科。百科可分为百科全书,电子百科全书和在线百科全书。在线的百科全书则拥有动态的优点:新的信息几乎可以立即被呈现,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3]。目前在线的百科网站主要分为水平类和垂直类的。水平类的主要有互动百科、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等;垂直类的主要有以财经知识为主的和讯百科、以专题为主的小百科和以网络为主的站长百科等等。

2.文档共享。用户可通过在线上传的方式将自己各种格式的文档共享出去,这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化阅读分享平台。在网站上面,可以自由分享教育资料、论文课件、学术报告、财经分析、原创文学等各种行业及类型的文档。

目前主要的代表网站有豆丁网、百度文库和新浪分享等等。

3.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一词最初来源于猫扑网,其实在网民众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存在,英文名称叫grassroots search(草根搜索),意指发动广大草根网民找出引起社会关注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在中国,它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草根阶层对上层建筑的网络监督[4]。这在中国最近的虐猫门、华南虎事件、天价烟局长等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如果导向错误,它很有可能会演变为一种网络暴力。

三、未来知识搜索趋向

(一)百度框计算

框计算是由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09年8月18日“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全新技术概念。百度自己对框计算是这样定义的: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这种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以及“最简单可依赖”的信息交互实现机制与过程,称之为“框计算”[5]。

(二)基于计算的知识搜索引擎WolframAlpha

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史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主持研发的Wolfram Alpha(http://省略)(以下简称WA)是一种基于计算的知识搜索引擎。它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知识检索服务。WA知识搜索引擎采用所得即所问模式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高效性。比如我们输入“what is male population of china”,敲击回车,我们得到答案如下。虽然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雯雯,杨木锐等.知识搜索引擎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

[2]王春晓等.知识搜索引擎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1

[3]互动百科:百科省略/wiki/%E7%99%BE%E7%A7%91

[4]王帆等.论"人肉搜索"的限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百科问答范文第2篇

以自己的方式开展实践

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刘文印,对数理化有着特别的偏好或者说近乎于嗜好。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在当时的教学条件下学校很难提供操作实践机会,但从小梦想成为科学家的他习惯于独立思考,以自己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实践。

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按部就班地依照常规的教学安排去学习,而是喜欢寻找很多课外书籍和习题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投入到对习题的求解中。刘文印并不安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他总是习惯于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在其中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带给他无限的乐趣,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正是这份对知识的执著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人生带来很大的助益,帮助他在1983年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大学,计算机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从小就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刘文印在大学里继续着那份对知识的渴求。辛苦和汗水总是会换来应有的回报,就像考入清华一样,在1988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刘文印成为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并免试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

或许是从小的家庭环境和自己在解决问题上养成的习惯,获得保送的刘文印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选择直接读研,而是申请保留资格到河北涿州一家单位去从事了两年的程序设计工作。从小养成的独立思考和乐于创新的习惯帮助他在工作中养成了很强的自主能力,当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刘文印说这两年工作单位给了他很多实践的机会,这也帮助他更好地学以致用。当被问及对这两年工作有什么感触时,他说他最大的感触是对于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渴求,而且也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带着这份对于知识的渴求回到学校读研的刘文印对于自己的目标更为执著,所以在两年后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选择了留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也许有点适当,但是对于刘文印来说确实是一段真实的故事。1995年,因为从事外交工作的妻子被派往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工作,在清华工作3年后的他选择去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留学。

刘文印介绍说在以色列建立之前, 犹太人家园的倡导者就注重高等教育, 把它视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一个基础。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两所大学之一,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于1924年创建于海法,是以色列国内最先进的科技大学,素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学院之称。

名师出高徒,刘在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的导师是在1996年获得图灵奖(图灵奖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设立于1966年,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阿米尔・伯努利(Amir Pnueli)的学生。刘在到以色列后的第一个月就为导师完成一份图形识别方面的程序设计,这个程序得到导师的高度评价和赞许,说这是他看到的该领域最好的系统,也因此免除了他GRE考试而直接获得博士学习的资格。

在以色列留学期间,刘文印除了出色完成博士工作和博士论文并获得以色列“GUTWIRTH”优秀学生奖特等奖外,还多次参加国际性比赛并获得1995年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主办的国际图形识别研讨会举办的“虚线识别竞赛”第一名和1997年第一届国际JAVA编程竞赛(ACM Quest for JAVA’97)三等奖。

刘文印说自己对母校清华怀有深厚的感情,当在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后不久便决定返回母校希望通过为人之师的形式回报祖国,所以他在1998年中期毅然放弃很多国外的邀请返回清华。

化技术为权利,专利为王

人生之中有很多事情可能就像化蛹为蝶一样,需要的只是一份蜕变的时间。人生之中的许多巧合总是会不期而遇。1998年11月,刘文印回国不久,微软恰好在中国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名微软亚洲研究院),而其重点即是放在开发多媒体输入、信息存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新一代多媒体技术等革新型研究项目上。

微软提供了世界最前沿的科技设备、最先进的研究环境和科研体制,还有一群像张亚勤、沈向洋、凌小宁等同样怀揣梦想的优秀人才。面对这样的机遇,刘文印应李开复之邀于1999年1月份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成为在微软中国研究院上班的第一个研究员,负责图像识别方面的工作。

作为工程图纸处理及图形识别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在谈到微软3年工作的体会时,刘文印说,微软坚决拒绝等级文化,弘扬自由精神,提倡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给人以很大的工作激情,但是微软并不是个完美的企业,作为一个拥有行业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国内众多消费者心中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

而在说到收获时,刘文印表示在微软工作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专利意识,软件专利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1年微软只有几项专利,而发展到今天微软已经有好几千项的专利,在微软这段时间的工作让刘充分认识到运用申请专利来获得法律许可和保护的权利的重要性,专利意味着一种垄断性权利。最近几年中国的专利申请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和国外还是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发明专利上与国外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刘先生在谈话中还特别提到目前他已经申请了15项专利,而对于申请过程的感受,他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国内的专利申请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这么多次成功和不成功的申请,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第二点收获,刘先生说是人才的选拔培养,在微软的这段时间和一群精英一起共事,在挑选开发合作的伙伴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也许是骨子里那种研究者的好为人师情结,在2002年初刘文印加入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任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同时兼任上海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科研体制环境给刘提供了很好的施展空间,2005年刘文印和同事一起以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珠海研发中心的科技孵化项目为基础创办了珠海发思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公司依托于香港城市大学,以软件和系统集成为核心,提供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等诸多服务,是专业化的无线通信技术业务与软件提供商,是移动信息、移动教育等领域的业界领先公司。

职业知识人平台

作为学者、博士生导师的刘文印博士,是工程图纸处理及图形识别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同时涉足互联网信息分析、网上交互问答、多媒体信息处理及管理、用户建模及个性化、人机交互等研究领域,并多次在领域研究中率先提出新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个人累积信息管理模型,FLASH动画检索模型,音频纹理模型,假冒网站检测方法,网上交互问答系统及其有偿商业模式等,已开发出多个系统原型,并申请了15项发明专利。其开发的工程图纸矢量化处理及识别系统多次获奖。特别是由于在图形识别、工程图纸识别及其算法性能评价等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2003年获国际模式识别学会颁发的文档分析与识别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正如刘文印所说的那样,他在国际高级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但是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研究成果只能服务于同样从事研究、学习等领域的“窄众”。如何将这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广大公民,并对社会发展有所助益是有着科学家理想的刘文印的创业起因。

正是基于这种让大众受益的梦想驱使,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鼓励下,2006年12月刘文印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创办了北京百问百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威客”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新浪爱问”、“威客网”、“猪八戒网”、“问必答”等网站陆续推出,对此作出回应。

而刘文印早在2003年即提出“有偿问答”的商业模式并为其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刘文印介绍说,北京百问百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省略)即是以公司拥有自主专利权的“一种网上用户交互问答方法及其系统”和“一种问题答案的阅读浏览显示方法及其系统”为基础,提供一个有偿交互问答平台。比较其他类似问答网站,该问答平台拥有创新的支撑技术和商业模式。

在这个交互问答平台上,网络用户使用“模板”(Pattern)进行有偿交互问答。模板是对一类结构及语义相似的问题及其答案的一种泛化,包括该类问题及其答案的共同(不变的)部分和一些可变(参数)的部分。该系统平台包括一个“模板数据库”,用于存储供选择使用的问题模板和答案模板;一个问答数据库,用于存放问题及其答案。系统通过分类来对问题模板和答案模板进行范围限制。这个方法及其系统可提高用户提问和回答的效率和准确度,系统通过对广大用户的问题和答案的积累和评估,获取知识并建立知识库,以达到以后可以准确、高效、自动回答用户问题的效果。刘文印特别指出模板可由普通用户创建。为了鼓励用户创建高质量及用途广的模板,系统根据模板被用户使用的次数来奖励其创建者。

像我们平时可能接触到的百度知道或者论坛BBS,针对一个话题可能会出现多个答案或论点。如何快速浏览及发现所要的答案并识别答案的优与劣,本系统提供了一种问题答案的阅读浏览显示方法,简单说就是“聚类”。具体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对所提问题的答案进行聚类,即根据答案内容之间的相似度把众多答案归成多个类。也可以将每一个分类内部的多个相似答案按照预先确定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对每一个答案还可根据其回答者的专业水平、信誉度及时效性评估其质量。这样用户就可以方便快速地浏览、查找及选择问题的答案,并且可以对同一类的答案进行统一的操作,免去了用户浪费时间用于浏览重复内容的烦恼,提高了用户阅读浏览答案或其他信息的效率。

当你提出问题,可能会因为需求度的不一样而悬赏不同的价格来获取答案,而对于回答者将通过有偿的知识交易获取相应的回报。对于回答者的收益平台将按一定的比例收取平台服务费。

举例而言,当回答者的答案第一次成功交易时,平台收取20%(只是举例,不做实际操作依据)。当第二次有同样的问题出现,系统将会自动检索模板数据库及问答数据库给提问者合适的答案,对于第二次和往后的第N次由系统自动找到的答案,系统将会按照实际交易金额收取50%的服务费(只是举例,不做实际操作依据)。

基于这样一种形式,该平台鼓励用户在互联网上使用模板进行有偿交互问答。系统通过对广大用户的问题和答案的积累和评估,获取知识并建立知识库。对于回答者而言,其答案在采用后将会享有优先效应,拥有近似于专利的知识权利,并可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该平台鼓励各方面的知识精英通过回答问题,拥有知识优先权,积累财富权利。这将会开辟一个网络信息有偿咨询产业,培养一批职业知识人。

当被问及市场盈利前景和模式时,刘文印表示目前除了网络平台自身的开发应用以外,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通过对于重复性问题建立模板数据库和常问问题库的形式,建立诸如语音自动回答等形式来帮助公司提高客户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

另外可以用于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通过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内部员工来广泛地参与互动问答,积累企业知识库,这将会大大降低公司的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不大管人的管理者

创业维艰,这句话对于在网络时代创业的公司来说十分恰当,对于北京百问百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刘文印来说也是如此。侃侃而谈的刘文印说自己以前比较内向,从工作以来面对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需要参与商务洽谈的时候,人就会去改变自己来迎接挑战。

作为创业的公司,刘说在创办公司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办理,遇到一定的困难是难免的,但是目前国家政策形势很好,中关村给予创业者以很大的便利和支持。而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资金和人才才是最大的难题,目前的百问百答正在考虑逐步开拓市场,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和筹集市场运营的必备资金是企业最大的需求。

在采访的过程中,刘文印的女儿打电话过来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让记者明显感觉到身兼父亲、香港和内地多所高校博导的刘文印来说,创业更多了一份艰苦,他表示经常在全国各地奔波,为了这份回报社会、大众的理想牺牲一些私人时间是值得的。

在谈到公司日常管理和未来规划时,刘文印表示公司目前有专职人员6名,其中管理人员1名,科技人员5名,公司以研发为主。目前公司员工队伍比较年轻,非常有活力,而自己很多时候都不在北京,基本上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宏观上对公司整体运作进行把握,而对日常的具体细节事情进行授权,让员工自己发挥个人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成长空间,并期望通过这种形式能为公司未来培养一支中层管理团队。

而对于未来规划,刘表示自己将会物色一名管理者来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而自己将会在宏观上掌握公司的战略发展,主要在技术上把握公司的市场提升。同时也期望在恰当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推动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百科问答范文第3篇

最近我看到一个干部学校的测验卷子,有三百三人参加测验。参加的差不多全是全国各解放区的区干部,文化程度是,四分之三读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和没有上过学的都很少。一般的都能看懂报纸。测验题目包括政策、国际、史地、国文、时事、自然等各科常识。都是简单的问答,或画正负号。

测验结果,凡有关中国共产党最近口号、任务等问题,答得成绩很好。对于“刘少奇”、“红军”等问题,答对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百分之九十三的人能辨别老区主要任务不是分浮财挖地货,新区目前也不能平分土地。其次是关于时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能回答李宗仁是谁,除美国以外还能举出一两个帝国主义,这些知识就不是一般小学生所知道的。实际工作经验且不讲,就单说知识方面,这些干部参加工作以后,的确也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这些知识,看来首先是从共产党的文件和指示学来的。第二个来源就是报纸。新华社广播了中原新区社论、所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懂得了目前新区实行减租减息。别的历史题目虽然答错不少,对“袁世凯”答对的却占百分之七十六,显然是由于报上登过“窃国大盗袁世凯”。可看出解放区提倡各级干部读报确有效果。同时,这个干部学校又经常开会讨论过时事和政策,所以能答对这一方面的问题。

答案成绩顶差的,是关于国际、社会科学、史地、自然、国文等基本知识,由此看出,许多人除看报之外,恐怕很少读别的任何书本。

首先举关于国际问题的答案为例,人人都知道美国,但对于“美国有几个主要的党?”一题,答不出和答错的竟占百分之九十三。有一百二十六人只知美国有共产党进步党,不晓得还有共和党(如果这样,全世界反对美帝的斗争岂不都落了空?)。甚至有人说:“进步党就是共产党”,“就是共产党”。有人说杜鲁门华莱士都是共产党领袖。还有的随便创造党名,什么,青年党,民主同盟党……共达一百个之多。我想,这是因为报上虽然天天登美国侵华,但介绍美国社会的初步知识是不可能每天在报上登的,大家从来不读任何书籍杂志,对于各国的基本情况完全没有初步概念,虽然也看报,就仍然会产生以上错误了。又如有一个画正负号题:“铁托是捷克斯拉夫总理”。在中共中央刚刚发表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问题的决议之后,在这句话下面画正号的,却接近百分之四十,原来一般区干部对于地理知识是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的,没读过地理书,没看过地图,对放世界各国与中国各省到底是怎么个部位都不清楚,仅凭学时事时附带知道几个国名省名,死记这些国名省名,自然“南斯拉夫”与“捷克斯拉夫”是极容易记混了的。

还有两个地理问题,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能正确举出解放区任何六个城市名字的,只占答卷人总数百分之二十七,许多人都将省份弄混。有人说:哈尔滨在察哈尔,洛阳在山西,延安在晋察冀……。能知道世界有五大洲或六大洲(包括南北美)的,只占全校百分之五十八。用这样的地理知识来读报纸,听时事报告,用力虽勤,总恐怕不易对世界大势形成个清楚而具体的概念。

所有关于历史的题目,成绩也都不好。题目里面并无古代史,仅仅是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大革命”答错的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西安事变”“政协会议”答错百分之四十,“太平洋战争”与“瞿秋白”答错的达到百分之六十。答案中有的竟说“大革命是军阀混战”“辛亥是中共诞生的日子”“西安事变是陈独秀叛变”“太平洋战争是资产阶级革命”“太平洋战争是陈独秀李立三犯左倾冒险主义”“瞿秋白是华北政府负责人”“瞿秋白是开明士绅”“鲁迅是清朝名将”……等等。所以产生这些错误,自然是因为大家对于历史的学习差。有些答错的人在听报告时该会碰到过“大革命”三个字,但是,这一测验证明,假如根本不读中国近代史,即使碰到几次,依然会弄不清大革命是怎么一回事情。不知道中国近代革命史,便难以闹清现在的革命形势是怎样发生的,难以闹清革命的动力、对象、特点、任务,都是怎么一回事。执行政策也就容易发生偏差。

关于这点可以再举一个例,测验中有一个关于政策的问题:“所说的人民大众,包括那几个阶级?”答错与答得不完全的竟占百分之四十八。一般对最近党的口号任务之类问题都能答对,这一问题却错这样多。我想这现象不是偶然的,恐怕应该说:上级分配的当前任务是大家都记得,但由于欠缺基本社会科学理论的学习,对于掌握政策精神便发生了困难。何以见得呢?有很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贫雇中农”,或者加上小商贩,或加新富农、地主、富农,等等。还有的已经列举了“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独立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从地主阶级中分裂出来的开明士绅”之后,忽然又说:“再来把这些人的阶级划分一下,可以分为贫雇农、中农、上中农、新富农。”这种情形,显然可以看出大家在参加中,已曾记诵中共中央所发一九三三年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能背出农村的几个阶级,但对于整个中国的阶级状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却缺乏知识。所以,因划农村阶级而记得贫雇中农,便认为贫雇中农就是一切,连工人都不能算个阶级了。有二十多个人历举各阶层,开明士绅和民族资产阶级都记得,独把无产阶级忘掉了。这很显然是单纯背诵文件上的阶级名称,不小心背漏了的。本来, 要了解这些,必须具备一点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知识,读共产主义,读社会发展史,读中国革命问题。单凭死记指示条文,自然容易记得这条忘了那条。即使完全背得对,但是,不了解为什么要说这几个阶级,而不包括其他的阶级。执行起来,犯错误出偏差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共产党的政策本来是根据马列主义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而规定的,并非随便想出的一些条文。在工作中我听到有些区干部说过:“上级政策太活落了,为什么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纠了右又纠左,简直摸不清。”这也就是由于不学习马列主义社会科学,单单记指示条文,因而不能掌握政策的例子。

其他常识问题,成绩也不好,抗战八年,有百分之五十三的受试者还不知道日本的天皇。答案有“中国有天皇”“天皇即天主教”“天皇是日本较好的皇帝”之类。有百分之五十二的人不知道中国几十年来受辱的一个记号“租界”,而说:“租界是农民租地主的地”,“皇帝分封诸候叫租界”。常识范围的狭隘也是难怪的,在解放区长期的单纯农村环境之中,很少与农村以外各方面事物接触的机会,学习又不够,自然会如此。但是,目前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形势之下,这种情形状不该继续下去了。

百科问答范文第4篇

生活就是一场竞赛――对德国小伙儿乔基姆而言更是如此。7年来,他征战各大电视台举办的有奖竞答节目,所向披靡,赢得了丰厚的奖金,资助自己完成了学业。乔基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条“知识创造财富”的神奇之路。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从高中开始参加电视有奖竞答节目,迄今,我不仅靠奖金完成了在英国的学业,还赢得6万欧元、一整套布鲁克豪斯大百科全书和一套詹姆斯・邦德的DVD影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实习记者,但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参加有奖竞答节目。从第一次参加开始,我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小窍门。

我第一次接触这类节目是在1998年9月4日。当时我作为交流学生,正在英国学习并寄宿在当地一户人家。那天,电视上开始播放一个新的知识问答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我清楚地记得,我和男主人一起坐在沙发上,我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只要答对15道题就能获得100万英镑,而且参赛者甚至可以向现场观众或者打电话给不在场的朋友求助!毫无疑问,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将“无用的知识”变为现实的财富。

第一次失败的尝试――“Jeopardy”

万事开头难,我的第一次尝试可以说是完败!当时,我和朋友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Jeopardy”电视竞答节目的广告,于是就兴冲冲地赶了过去。在坐了整整3个小时的汽车后,我们终于赶到了拍摄地点――汉诺威郊区的一个高速公路旅馆里。

我很失望:那里看起来根本不像是能做电视节目的地方;也没看到主持人,只有3个年轻女孩举着几块题板出来,给我们做了一个常识测验,我能够回答的问题不多,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结果80多名参赛者没有一个能达到规定的分数,所以最终也没能录制节目。我记得,当时现场一片难堪的沉默,3个女孩尴尬地嘟囔道:“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最后,我们和其他人一起被打发走了。当我后来有一天看到“Jeopardy”在电视上播出时,我的下巴几乎掉了下来。

最终奖励:无!

成功的开始――“Ca$h”

失败的开始并没有影响我的斗志。2001年中学毕业考试前夕,机会又来了。当时德国电视二台著名女主持人乌拉・科克模仿英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推出了一个名叫“Ca$h”的有奖竞答节目。前去报名参赛的选手首先要通过常识测验,还要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你赢了,你会拿这笔奖金做什么?”排在我前面的一个循规蹈矩、一看就是“新好爸爸”形象的中年男人回答说,他会用奖金支付房贷和装修厨房的费用。很真实的回答,却很无聊,一点创意都没有――可想而知他被淘汰了。

我已记不得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似乎是天马行空地乱扯了一通,但电视台很吃这套,我居然通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坐在科隆郊区一间简陋的摄影棚里,内心紧张得要命,整个过程好像做梦一样,直到我瞥见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为你成功的这一刻!”

我晕乎乎地走下台,远远就看见主持人乌拉・科克手里拿着一把钞票向我挥舞。我非常肯定,她那时候还答应会去参加我的中学毕业典礼。之后,我和几位参赛选手一起去喝啤酒庆祝,坐在我旁边的一人自我介绍说,他是“Jeopardy”竞答节目的冠军。“你是天才!”他称赞道,并且鼓励我继续参加这类比赛。

乌拉・科克自然没有出席我的毕业典礼,不过几周后,我的账户上多了一笔奖金。

最终奖励:5万马克。

轻松获胜――“冒险”

参加“Ca$h”让我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滋味,不久,我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竞答节目“冒险”。

这个节目要求报名者在参赛申请表格上填写一个自己擅长的“特别领域”,我毫不犹豫地填了“詹姆斯・邦德”――我想,007系列一共只有19部片子,不会难到哪里去。

2002年夏天,当我收到参赛通知时,距离节目录制只剩下3个星期。我找来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以及007系列所有的录像带,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地看。所有人都说我疯了。最后一周,我又将所有影片从头至尾看了3遍,“邦德女”、服装、人物对白――所有的细节我都做了记录。不过,这套突击战术最后证明效果不错。不管是“八爪女”中的服装还是“雷霆谷”中的代码以及“海底城”中莲花的颜色都没能难倒我。惟一遗憾的是,虽然冠军手到擒来,却留下了一点后遗症: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007系列所有的细节,我宁愿看《茜茜公主》也不要再看詹姆斯・邦德一眼。

最终奖励:6000欧元、一整套布鲁克豪斯大百科全书(24册)、一盒詹姆斯・邦德的DVD影碟(19张)。

虽败犹荣――“英伦大学知识对抗赛”

英国是我的幸运地。中学毕业后,我来到剑桥大学就读历史系。剑桥有很多举办智力问答游戏的俱乐部,高手云集,竞争惨烈。尽管如此,我和舍友一路厮杀拼搏,还是为宿舍赢回了一台电视机。然而,最激烈的还是要算“University Challenge”――“英伦大学知识对抗赛”,40年来它一直占据BBC的最佳播放时段。

作为剑桥大学代表队的一名参赛选手,我很自豪,我们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战斗到了决赛。虽然很不甘心最后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老对手牛津,但英国最著名的电视记者之一杰瑞米・帕克斯曼对我们的高度评价却让我们重新挺起了胸膛。

令我意外的是,这场比赛为我赢得了教授们的敬意,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比参加“英伦大学知识对抗赛”更能打动英国人的了。

最终奖励:声望与尊敬。

来之不易的胜利――“谁将成为百万富翁?”

2005年,我结束了在英国的学业――有时间却没钱,于是我又开始考虑去哪个知识问答节目赚取生活费。我连续几天给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谁将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热线打电话,终于在第7天得到一个测试机会,然后获准参赛。

之前在“冒险”节目中赢得的那套大百科全书这次派上了大用场。我罗列出了一张有200多个条目的清单,比如德国总理的名字、麦当娜的所有唱片专辑、非洲各国的首都、世界各大河流的名称……为了背这些东西,我几乎到了神经衰弱的程度。我经常在夜里惊醒,直到把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名字从头到尾背出来才能重新入睡。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节目录制现场我还是非常紧张,担心会在无数电视观众面前出丑。按照游戏规则,参赛者有一次机会可以向场外的朋友寻求帮助。当主持人联系上了我的一个朋友时,没想到他正在厕所里方便,幸运的是,他居然应对自如,主持人完全没有觉察他正在厕所里。

最终奖励:3.2万欧元。

精彩生活仍在继续

我想,想玩好知识问答游戏必须有很广的知识面,脑子里要装满各种有用无用的常识,以备随时取用。有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往往会在出人意料的场合派上用场。例如,今年1月,我去汉堡的一所记者学校参加入学考试,其中也有一个常识测验,大多数考生都觉得这个测验很难,但对我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百科问答范文第5篇

(一)科研类

科研类这个模块的题目的选定进本上都是来自学生的导师,一般是其手上的科研项目。例如:超高性能的混凝土研究、混凝土的碳化处理、可再生混凝土等等许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能的研究题目,受到了本校学生以及招工公司的好评。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要对于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对于本题目的研究状况做出集体的了解与分析,之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之中,对开题报告进行编写。对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以及要进行解决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解决步骤、时间安排做出初步的安排。之后与四年来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与导师进行商讨,确定研究方案、进行试验以及具体分析,与导师一起对研究项目中遇到的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撰写报告。在此过程学生对于科学的态度会更加严谨,解决建筑设计方面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为工作奠定了有用的基础。

(二)工程项目类

此类模块的设计课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设计院,有的时候也会让老师确定。关于设计题目的确定一定要对其是否可以应用进行考虑,而且其难易程度也要适当、且一定要和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其选题涉及的知识面应该尽可能的宽广一些。其中框架结构一定要包括结构的设计以及建筑物的外貌设计这两个方面,其中用手画的图纸要多于两张,结构图也要比三张多,用来锻炼学生们画图的能力。

(三)施工技术类

此类毕业设计和现场上的一些管理和施工要用到的技术以及一些组织有很多的联系,对于学生四年来学习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施工方面的进行锻炼。同时增强对于施工方案的确定、组织设计以及对于成本的计算等等方面的能力。其设计题目大多数出自实际的工程项目,其中要求其报告内容要有经过数据分析运算所得到的图表;同时要尽量减少重复的地方。

二、教师选择与多元化

(一)教师学生双向选择

现在,我校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该让有相应资历的一些老师进行提出,同时编写题目方案,经审查后就可以在学校的网站进行公布。与此同时,召开会议,与学生们隐形商讨,告知学生们关于毕业设计的一些安排,例如指导老师、时间、评定方法等等的安排,让学生们大体了解,冰夜可以重视起来,老师也要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之后由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爱好以及自身条件随意保宁并选择题目。老师在进行大体上的调节,从而实现双选,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对其的积极性。

(二)教师多元化

如果想让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保证,那么一定要有极其优秀的教师带领,由于所选的毕业设计的类型不一样,那么对配备的指导教师也要有一些要求,教师要通过副高以上的职称评定或者是拥有建筑业的一些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的建筑工程师,要在实际上达到多元化。同时要鼓舞老师们努力获得建筑这个行业的职业资格,从而达到“双师”型的老师,从而更好的为“多元化”服务。

三、答辩与成绩评定

(一)毕业答辩

最后的毕业答辩是对于大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如何的最后的检测。为了使这个过程更加有效率,更加能看出学生真正的实力,我们选择答辩的方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答辩进行的时间是一周,其中要有一次组织小组答辩以及两次公开进行的答辩。公开进行的答辩中,评定小组中要有两个组长:正、副组长,一定要是致命的专家,对于建筑设计以及结构的安排要有一定的研究,其余人都应已经通过了副高以上的职称的评定,并设计各个方面。首先,学生们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介绍,大概十分钟,可以应用多媒体,然后老师进行自由提问,学生立即作答,最后老师们开始不记名评分,作为最终成绩。之后优秀者在进行小组答辩。

(二)成绩评定

设计的结果一般有以下几个: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英文报告等等。至少在答辩前一周时,就应该将成果整理完成,并且装订成册,让老师进行批阅,成绩结果要在答辩前评定完成。批阅方法要选用交叉式,对象由老师选择。最终的成绩按比例综合耳钉,其中,百分之四十为论文批阅成绩,百分之四十位答辩成绩,最后的百分之二十为评阅人给定的成绩。毕业设计的成绩主要分为五档,即优、良、中、及格以及不及格,其比例分别为: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五。若果学生对所得成绩有问题,可以申请进行复议。

四、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百科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学生百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蒲白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蒲白矿业公司科技环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