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黑白夫人

黑白夫人

黑白夫人范文第1篇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黑白、图玛德。中、埃建交以后,不仅政治上互相支持,文化交流也很频繁,《忠诚》、《为了美好的日子》等埃及影片受到中国观众的普遍欢迎。我们觉得黑白、图玛德,就像是《为了美好的日子》中那对男、女主角,年轻、热情、活泼、爽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黑白、图玛德1953年毕业于开罗艺术大学绘画系。1956年同时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高等教育奖学金,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和版画。尽管他们在开罗学的是水彩画和油画,同中国画与版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他们对陌生的、从未接触过的中国画却没有丝毫的抵触与偏见,相反,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了。当时,在美院国画系执教的,大多是我国国画界著名的艺术大师。他们除了向李桦、黄永玉学习木刻外,由于对中国水墨画同样有浓厚兴趣,还分别在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等多位国画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的绘画技法。由于他们有良好的西洋画的功底,又诚恳、扎实,虚心、好学,并善于在学习中触类旁通,很快便取得了可喜成绩。黑白尝试用中国的木刻技法,表现埃及尼罗河上的渔夫,制作念珠的工匠,河边擦洗器皿的村妇等一幅幅表现埃及民俗的木刻,都是难得的上乘之作。他们在学习中,还注意将国画中水墨的特点与木刻的技法结合起来,创作出一批很有特色的作品。这一点深受他们的导师、著名画家黄永玉的赞赏,认为这是他们“敏慧、辛劳加专注”而取得的“令人惊讶的成绩”。

他们在中国学习了5年,在学识与绘画技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记得当年《人民中国》画报上曾刊登过多幅照片,介绍他们在中国学习的情况。北京展览馆举办埃及画展时,也展出过他们多幅美术作品。其中图玛德的套色木刻《亚非大团结》,被认为是中埃文化交流和中埃友谊的新成果。1961年夏天,他们结束留学生活,并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获得硕士学位。正如他们的导师黄永玉在短文《难忘之忆》中所述:

“五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其间(他们)俩夫妇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玛汉,诞生于其父母研究美术的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玛汉呀!玛汉呀!你记得大操场边的小楼吗?两个人从埃及来,三个人回埃及去,还带着满满的艺术创作……”

为了让女儿玛汉永远记住中国和美院“大操场边的小楼”,父母还特意为她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小红……

岁月无情,一晃近四十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见到黑白、图玛德夫妇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我们在美院大操场第一次见到的那对年轻、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埃及青年了。他们返回埃及后,除了继续从事美术创作,在埃及和其他国家举办画展外,还分别担任过埃及新闻部门及《鲁兹・优素福》等杂志的艺术指导、美术编辑和埃及文化部所属的大众文化部部长及艺术主管。黑白还担任着开罗Atelie作家、艺术家协会主席等多个兼职。出版过多部美术与文学著作,荣膺过穆巴拉克总统颁发的一等“科学与艺术勋章”,更集画家、作家、摄影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岁月流逝,世事沧桑,他们始终几十年如一日,把推动中埃人民友谊与文化交流,当作自己的“义务”。凡从中国去的文化艺术团组,作家、诗人、编导、演员……只要需要,他们都热情相助。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这是从埃及来的人和到埃及去的人都时常说起的:埃及有个黑白和图玛德。”当年中央美院的师长和学友们往访埃及,他们自然更是不遗余力。

我们虽不是专门搞艺术的,但酷爱文学、艺术,又有不少共同熟识的作家、艺术家朋友,由于有共同爱好和共同语言,所以很快便成了黑白夫妇的知心朋友。我们在开罗任职的几年里,周末或假日常聚在一起,就文学、艺术,中国与埃及文化传统、风俗民情等等方方面面的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黑白夫妇住在开罗新区马阿迪一条幽静的小街上。记得我们第一次按照黑白先生开的地址,很快找到这条小街,正待查找门牌号,却一眼看见路边停着的一辆蓝色小汽车的后玻璃窗上,贴着一条白纸,上面写着四个楷书汉字:风雨归舟。我们会心地笑了,这条浓荫披履的大街恰似一条河,黑白夫妇把他们的小“舟”系在这里,不用说,这里一定是他们温馨的港湾――他们的家。

走进黑白夫妇的家,就像走进了中国传统艺术博物馆:墙上挂的是齐白石、石鲁、李可染、黄胄等名家的画,有的是画家送的,有的是他们在荣宝斋买的。李可染的一幅《雨余山色》边款题的是:“五八年可染在课堂为黑白图玛德二同学写。”另一幅《晚凉风中看浴牛》题的是:“黑白图玛德正”。1989年黑白夫妇访华时,可染大师已身染沉疴,黑白夫妇赶到病床前探望。当年可染大师的这对风华正茂的洋弟子,也已华发满头……1961年冬黑白夫妇学成归国前,黄胄专门为他们画了一幅画,边款上题的是:“黑白图玛德画友留念。”画上俊俏的维吾尔族少女和那两匹鲜活调皮的小毛驴呼之欲出……另一面墙上,挂的是两幅《后出师表》,那骄若游龙的行草,相传是岳飞的笔迹。黑底白字,我们原以为是碑拓,黑白摇摇头:“你们去摸摸看。”走近细看,竟是丝绒刺绣的,工艺精湛,令人赞叹,现在在国内大概也很难觅得。黑白夫妇说,那是他们在北京老东安市场买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埃及留学生的生活并不宽裕,他们便设法在东安市场的古玩店、旧书店和东安门的旧家具店去买便宜货。身穿对襟黑绸衫、灰绸裤,脚蹬一双黑布鞋,好像中国武术师似的黑白,指着一扇雕花屏风说:“当时,这在工艺品商店要好几百块,而我们在旧家具店,只花了十几块钱。”图玛德抱出一只长颈大肚的景泰蓝花瓶说:“你们看它的造型多美!我们买时,只花了五块钱。”房间里,牙雕,瓷盘,茶几,江南农村手绣的布幡,以及图玛德胸前挂的写着“富贵长寿”的小长命锁,无不是他们在悉心学艺的同时,利用假期或随学校外出写生、实习的机会,一点一点辛勤汇集起来的。而今,几十年过去,他们没有追逐时代的潮流,去添置什么“新潮”家具,客厅里依旧摆满这些不远万里从中国带回的工艺品,依旧生活在他们熟悉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他们说,他们舍不得,也不想更换“新潮”的家具,因为这些工艺品,几乎每一件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都带给他们一段对中国的温馨的回忆……他们在北京出生的女儿小红,现在是埃及建设银行一家分行的行长,她也一直把吴作人大师为她画的熊猫挂在自己的卧室里。难怪黑白夫妇总爱说:“我们是半个中国人。”

黑白夫妇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们不仅在学校虚心向老师们求教,而且还在课余广泛涉猎中国的文学、戏剧及其他传统艺术。天桥、琉璃厂、东安市场、吉祥剧院等当年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场所,都是他们课余经常相伴逡巡的地方。特别是黑白,生性幽默,谈笑间,有时还会脱口说一段绕口令,伶俐的口齿,地道的京腔,常搏得满座中国客人的喝彩。在北京时,他们夫妇经友人介绍还结识了茅盾、梅兰芳、老舍……看过老舍的话剧《茶馆》,并应邀出席了梅兰芳告别演出的《贵妃醉酒》。

当年,总理对这对来自首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也疼爱有加,在宴请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杰布时,也把他们请去。提起那段往事,他们总无限感慨。那时,他们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学生,而却是受人尊敬的大国总理。接到邀请时,他们既激动,又不安。还是拉杰布大使帮他们打消了顾虑。而一见面,巨大的感召力和长辈对晚辈的和蔼、慈祥的关切,使他们感到就像在家里一样。他们说,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也像当时中国普通百姓一样,穿着干净、朴素的旧衣服,这也越发显出伟大人格魅力。从这里,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尊贵主要看人品、人格,没有高尚的人品、人格,就是搬座金山来坐着,也不会使自己“尊贵”起来……他们还记得,有一次看电影,远远地向他们招手,那天,图玛德穿的是中国的旗袍,指指她的衣服,开心地笑……

我们不只一次地听黑白图玛德夫妇津津有味地谈起这些往事,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是绝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漠的。这一点我们体会犹深。彭龄少年时曾钟爱美术,特别羡慕集翻译家、作家、画家于一身的高莽,出访时取出随身带的速写本和笔,匆匆几笔就将看到的有意义的人物、风光、景物,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到埃及后,空闲时他也常拿个小本练习素描,但因画技拙劣,除章谊外,从不将小本示人。结识黑白夫妇这两位埃及画家后,自然不肯放过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对彭龄这位中国“老学生”并不嫌弃,黑白拿出他初学时的素描,鼓励彭龄“不要怕画得不像,要多画、多练习。”图玛德则一幅一幅细细评点,每次见面,她都像老师一样,要捡查“作业”。我们离任时,黑白还特意送我们一幅他画的尼罗河风光,这幅画一直为我们珍藏,一看见它便想起同黑白、图玛德夫妇在埃及相聚的日子,想起他们的珍贵友谊。

我们的散文集《埃及漫步》结集出版时,书中除附有照片外,还附有彭龄在埃及画的素描。当黑白先生应中国对外友协之邀,率团来北京进行学术交流时,我们将《埃及漫步》送给他,黑白看到彭龄的插画,连连说:“我一回开罗,就给图玛德看,她也会像我一样高兴……”我们知道画得不像样子,但黑白夫妇的鼓励,令我们倍感鼓舞,后来的两本散文集,也都大胆地附上我们自己绘的插图……

我们一直保持着与黑白夫妇的书信来往,2002年彭龄参加友协组织的代表团,出访埃及、利比亚,在开罗有幸见到了黑白、图玛德。同年的9月,黑白、图玛德夫妇应对外友协和中央美院之邀,来中国举行艺术生活及作品回顾展,在展览开幕的同时,还举行了授予黑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仪式。当对外友协陈昊苏会长授予黑白先生奖章、证书后,黑白在热烈的掌声中用地道的北京话发表感言说:“今天,我们为重回母校――中央美术学院感到由衷的高兴。至于授予我‘人民友好使者’称号,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不安,因为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其谦虚、和蔼一如往常。更令人感动的是黑白身体已大不如前,友协贾玲处长怕他过劳,为他端来一把椅子,却被他婉谢了,依旧同其他佳宾一起坚持站到仪式结束……

我们深为黑白先生的病感到不安,一再劝他动手术。彭龄1998年做了根治手术后,一直没有复发或转移,但黑白却采取保守疗法。大约发现时癌肿已经扩散,终于不治。

黑白夫人范文第2篇

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2004年4月28日,官方正式宣布查理・西福特和其他三位球员入选高尔夫名人堂。他是第一位踏入PGA巡回赛场的黑人球员,打破了PGA巡回赛只允许白人球员参赛的规定。他也是第一位取得PGA冠军头衔的黑人球员。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黑人球员的荣誉。当PGA巡回赛专员TIM FINCHEM告诉他这一消息时,他差点晕过去。查理・西福特说:“这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为此,我期待已久!”的确,当我们在惊叹他们的成就和光荣时,我们却没有看到以查理・西福特为代表的黑人为消除种族歧视而走过的艰难之路。

在以前,绿色的高尔夫球场从来是拒绝黑人球员的出现。就是在种族歧视至今仍猖獗的美国,黑皮肤仍缺少必要的尊重,能有今日的现状,黑人球员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时间追溯到1926年的一个周末,来自美国各地的黑人职业高尔夫球手聚集在马萨诸塞州,他们将竞争全国比赛冠军。奖金不多,冠军只能得到100美元,球场的球洞只有9洞,但这些并不重要。因为这是第一次黑人职业球手能够参加官方批准的全国锦标赛。比赛是由刚组建的美国黑人高尔夫协会主办的,广告中骄傲称之为第一届全国黑人公开赛,比赛很快成为美籍非洲高尔夫球手的重要赛事。当时黑人通常不允许参加白人的比赛,因此,它不仅仅是高尔夫比赛,黑人球手在那里显示他们的力量和团结,这在当时种族隔离的美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个社会学家估计,1939年在美国有5000多高尔夫体育设施,对黑人球手开放的不到20个。为了推进他们的事业,许多黑人球手组成俱乐部,可以肯定这是没有球场的俱乐部,但是他们人多势众。在芝加哥,文迪市的高尔夫俱乐部早在1915年就已经很活跃了。俱乐部组织巡回赛,对禁止黑人球手参赛的做法作出挑战。在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特区类似的俱乐部也组建起来。这些活动是在杰出的美籍非洲人领导下进行的,他们中许多人是医生、建筑师和商人。到1928年,比赛不仅包括职业球手比赛,也包括业余球手比赛,为了使参赛者更加高兴,不仅职业球手有奖金,同时衣着最好者、球杆最好者、一杆击球最远者,也得到了奖金,还举行了晚宴舞会。

功成名就,往事不堪回首

1929年,美国黑人高尔夫协会更名为联合高尔夫协会,比赛地点改到了伊利诺斯州的球场。帕特・鲍尔是当时杰出的黑人高尔夫球员,他在1927年至1941年间4次获得全国比赛冠军。他最后一次冠军是在波斯顿附近的PONKA-POGUE高尔夫俱乐部赢得的,这个“老帕特”一生都在为消除种族歧视而努力。

二战后,比赛在停赛4年后重新开始,因为更多的球场对美籍非洲人开放,技能高超的球员大量增加,UGA在全国各地举行巡回赛,因为PGA的会员限制为“白种人职业高尔夫球员”。到20世纪50年代中,黑人中的顶尖职业球手毫无疑问是查理・西福特。从1952年至1956年,他赢得了创记录的5连贯头衔,1960年他又赢得了第6个冠军。

也就是在1960年,高尔夫历史因他而改变。PGA巡回赛迫于各种压力,让查理・西福特获得了参加PGA巡回赛的资格,这成为消除种族歧视的标准。一年后,只有白人参加PGA巡回赛的规定被取消。但任何事情并非都一帆风顺,1952年菲尼克斯公开赛上,查理・西福特那一组四名球员都是亲一色的黑人球员,当他们来到第一洞果岭时,发现洞杯里竟然有一堆大便,他们等了快一个小时,洞杯才被清理干净,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1961年,当查理・西福特回到北卡罗莱纳州参加大格林斯博罗公开赛的时候,曾接到过恐怖电话说要杀死他。当他在比赛中行走在球道上时,迎接他的是种族主义者的嘘声和投掷的污物,以此来表示他们对黑人参赛的不满和歧视,而查理・西福特却在比赛中取得了并列第4名的好成绩。对此,查理・西福特在自己的书中写道:“虽然我没有在格林斯博罗夺得冠军,但我感觉到了胜利的喜悦。我在比赛中有着从未有过的种族歧视的压力,但我没有被打倒,我没有退出比赛。”或许对他而言,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坚持下来,比拿冠军意义更大。

1967年,查理・西福特在大哈特福德公开赛上夺得冠军,当时他最后一轮的成绩是64杆,以领先STEVE OPPERMANN一杆的成绩夺得冠军。两年后,查理・西福特又在洛杉矶公开赛上夺得冠军。当时他在延长赛事的第一洞就打出了小鸟球,战胜了HAROLD HENNING。他用成绩回击了那些种族歧视者:黑人一样可以打出一流的高尔夫。他成了黑人球员的精神领袖,他成了反对种族歧视的先驱者!1976年是联合高尔夫协会50周年,也是该项赛事最后一年举行。到80年代中,联合高尔夫协会的会员逐渐减少,比赛也不再举行,因为种族歧视已成为过去。

以后的一切逐渐变得顺利起来,越来越多的黑人球员参加进来,成绩也越来越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理・西福特已成了一个标志,标志着黑人球员的崛起,标志着种族歧视开始消失。对于能入选名人堂,更是世界对这一传奇人物一生最好的总结和评价!查理・西福特说:“这一刻真是太棒了。我感谢所有接纳我的那些优秀球员。曾经有过很艰难、困苦的日子,但现在一切都变得美好。”至此,高尔夫大家庭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正如1954年,圣・ 迭戈公开赛冠军GENE LITTLER所说:“现在对于一名黑人选手来说容易多了,因为查理・西福特成为了先驱者。对于我们选手而言,他是黑人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会被作为一个赢得职业高尔夫协会比赛的第一个黑人选手来记住。”更有人这样评价查理・西福特为黑人高尔夫作出的巨大贡献:“当任何一个黑人都想体育事业上成功时,黑人人民关心他们。查理很突出,他就是黑人的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果说查理・西福特是黑人球员先驱的话,泰格・伍兹就是集大成者。伍兹也是一位反对种族歧视者,他的血统并非纯黑人。但伍兹的父亲反而是一名黑人士兵,年轻时曾是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也是第一个参加堪萨斯大学排球队的黑人学生,但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到美国南部进行比赛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被安排到边城上的旅馆住宿。而这一切就是种族歧视的结果。

黑白夫人范文第3篇

这天,威斯坐在一块石头上,心想:“怎么办,我这么穷。再去偷吗?不不不,那儿守卫可森严了;再去骗吗?又被那死老虎抓住怎么办。唉,看来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才是唯一出路吧!不如去黑熊夫人家打工,赚点小费。念在旧情上,她应该不会吝啬那些钱。”

于是,第二天一早,威斯就来到黑熊夫人家,早已摸清黑熊夫人底细的他讨好地说:“夫人,听说您盖了间房子,好像还没铺地砖吧?”“对啊!怎么啦?”黑熊夫人毫无防备地答道。“夫人,我学过几年泥水活,不如……”黑熊夫人马上明白了威斯的意思。威斯趁热打铁地接道:“至于工钱嘛,不多不多。”黑熊夫人一听,眼睛立马放光,说:“好好好,好!就你来帮我铺地砖吧,工钱多少,你先说个价吧!”威斯一看黑熊夫人已经掉进他的圈套里了,心里暗喜,眼珠子一转但仍表面沉着地说:“铺小砖,一小时5元;铺大砖,一小时15元;铺中砖,一小时10元,不亏吧?”黑熊夫人听了,也在心中暗暗盘算:嗯,的确比先前鳄鱼奥斯开的价便宜!于是眉开眼笑地对狐狸威斯说:“这个价格嘛,还可以。那就这样定了!”一音钉锤,威斯知道“大功告成”了,就说:“谢谢,那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吧!”黑熊夫人领着威斯来到新房子里,威斯环顾了一下后说:“夫人,这儿用中砖,上层用大砖比较结实。工钱一起付,15元加10元,再乘上下两层,50元。最后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是600元,对吧!您先交钱吧!”黑熊夫人边拿钱边想:哈哈,今天运气真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狐狸威斯天天来,还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摔断了骨头。黑熊夫人为了避免赔偿医疗费,也为了避免这段好生意的破灭,就嘱咐威斯慢慢来,不着急。殊不知这正好中了威斯的下怀。于是威斯便光明正大的慢慢来,黑熊夫人还以为他是因为铺得认真仔细才那么慢呢!于是,还以为赚了小便宜的她逢人就得意地说:”哎呦,mis狼,你知道么……但凡是听了这事的,都笑了说:“傻,傻呀!”这让黑熊夫人听了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房子的地砖也铺好了,威斯携着一万多元的巨款,“郑重”地向黑熊夫人道了别,还送了一个神秘礼物给黑熊夫人,接着便逃之夭夭。

黑白夫人范文第4篇

规范的举止

当进入日本棋院的对局室时,正座之后行一礼,在离开对局室时也起身行一礼,行为如此规范的是一名年轻的棋手。他的身材不高,但举止沉稳,毫不慌乱,他行礼时毫不做作,让人一见便知完全是出于内心,这个人便是我们要在此介绍的山下敬吾六段。

年轻棋手和院生们的礼仪一般都比较规范。其中,尤以出身绿星学园的棋手最为人所称道。这在围棋界是早有定评的事实。

孩子们一朝进入绿星学园学棋,首先便要接受礼仪方面的训练。在进门时需大声喊:“早晨好!”在学完棋回家时也要精神饱满地喊:“再见。”

在教授围棋的课堂里,也总是回响着干净利落催人向上的呼喊声。

这种礼仪的养成并非是菊池康郎和结城牙子不断絮叨的结果的原因,实在是学员们已经养成了这种好的习惯。

长得很帅

山下敬吾于1978年9月6日出生于北海道旭川市,他的父亲山下建夫为人谦逊,是一名有段位的业余高手。一开始建夫教妻子下棋,然后,他开始教五岁的敬吾和比敬吾大两岁的敬吾的哥哥直纪下棋。

每当自己的棋被吃掉时,敬吾总是泪水涟涟,输了棋就悔恨不已,大声哭泣。敬吾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不愿意服输的孩子。虽然下棋下输了,但他从未因此就失去对围棋的兴趣,其间,他的母亲美知子也一直给予他鼓励,敬吾的围棋水平因而不断提高。

在敬吾上小学二年级的1986年,七岁的他参加了第七届少年围棋比赛并成为小学生名人。那时他学棋刚刚两年零四个月。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便知道在旭川有山下兄弟下棋下得很好。

七岁的小学生名人的照片也刊登在《围棋俱乐部》杂志上面。而且那时的敬吾还获得了与小林光一棋圣和加藤正夫名人下让四子棋的机会。他的表现给加藤正夫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8年的1月1日,山下兄弟一起进入到了绿星学园学棋。

敬吾的父亲建夫此时还在旭川市的高中里任数学老师,但为了能让自己的两个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他毅然让两个孩子赴东京学棋。

山下建夫说:“我认为提供一个好的学棋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还是小学生,虽然能说出自己今后的梦想,但是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要成为一个棋手,学棋的环境非常重要,在旭川,他们不可能成为职业棋手。我认为当初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低段位时下棋总是一边倒

山下敬吾于1993年入段。在他入段的前一年,绿星学园的秋山次郎入了段,这一年,山下想入段的心愿并未实现。

“在入段时,我认为我已经强大起来了,我已经能够通盘考虑棋局了。在低段位的时候,我比较重视厮杀,战事总是呈一边倒的形势。”

我们在此选取一盘棋,由此可以看出山下当年的一丝风采来。

出身于绿星学园的棋手有很多人的棋风都属于自由奔放型,这可能是受他们的老师菊池康郎先生棋风的影响吧。

第1谱 这局棋是1996年的第二十一届棋圣战三段战决战。执白棋的山下敬吾的白6、白8至白10下得极为大胆且颇有趣味。后来他认为白10的次序应该更加靠前一些。黑15或许应该选择16或是A点。白16在获取大场方面先行一步,白棋此时无不满之处。针对黑19,白棋从白20至白24处理得较为有利。虽然在右边并无白棋的介入,但白棋棋形稳健,无甚可惜。

第2谱 白38的处理有过激之嫌,此时白38应做图一 中白1所示的处理。如果黑棋选择在白棋固守的左上角下出黑2,则或白3,或白A。如果黑2选择B点,则白棋的利益更大。实战中白棋虽遭黑45迎头痛击,但白棋依然不坏。黑51应选择58,白52的一击至白58,黑棋摆脱起来并非容易。

白66是失着,遭黑67、69反击后,攻击难以奏效。

白66应选择图二中的白1,此处为攻击之关键,黑2的应对将遭至白3、白5的追击。如果有白A,黑棋将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白78是必杀的追击手段,也是苦心经营的一手棋。虽然至白92时白棋已有杀败黑棋的可能,但山下存在着误算。

白86的选择有可商榷之处,白86与黑87的交换即证明了这一点。白86如选择图三中的白1是最佳选择。如有黑2,则白3,此为正常着法。白11至白17即可占据应有优势。

第3谱 张栩三段(现为五段)此时下出的黑93是致命的大失着。在白棋下出白86的恶手之后,黑棋却下出了败着。此后黑109的劫手被白110化解,黑输棋已定。黑93应做图四中黑1之选,黑1白2交换之后,黑3、5是正常顺序,针对白6,黑棋有黑7、9好手,黑11至黑15时可切断白棋,如依此图行棋,白棋将崩溃。图四中的白6如选择图五中的白1的话,则至黑4、6时成劫,黑A、白B、黑C是劫手,此后黑D、黑E都是劫手,实战中如有黑A则不利。

这局棋以白棋中盘获胜而告终。

从此悟出胜负真谛。

从低段位开始一直想下出“最强有力的一手棋的力战型棋风”的山下敬吾最近在棋风上出现了变化,他开始更多地选择“平衡且安全的下法”。

那么,山下的“安全的下法”又是怎样的呢?但同样,他也是以此手段争取赢棋。

总谱 我们在此选择的是第二十三届新人王战半决赛时的一盘棋。山下敬吾执黑。黑45、47至黑75被山下敬吾称为“作为我来说下出的最好的一系列手段”。白50可选择图一中的白1,白54可选择图二中的白1,不管哪种选择,黑棋都无不满之处。

黑白夫人范文第5篇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佩科拉的悲惨故事,莫里森所关注的似乎不仅仅是黑人小女孩这一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而是把目光更远地涉及到了在白人强势的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不和谐的自我、黑人家庭中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在社会背景下不和谐的黑人社区,所以,佩科拉对于蓝眼睛的渴望实质上反映的是莫里森对于构建黑人和谐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甚至是和谐社会的渴望。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和谐《最蓝的眼睛》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作家,《最蓝的眼睛》是她的第一部小说,故事的主角诚如她自己所说是“在文学中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未曾认真对待过的人物――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女孩。”然而。这个渴望一双蓝眼睛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似乎表明莫里森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黑人小女孩而已,更有着构建黑人个体的自我和谐,家庭(两性)和谐,黑人社区和谐以及白人和黑人能够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渴望。在小说的开始,克劳蒂亚就感叹:1941年秋天她和姐姐用来保佑佩科拉和她和她亲生父亲的孩子而种下的金盏花没有发芽,也许是种子本身的缘故,因为那年镇上所有的金盏花种子都没发芽(黑人个体);也许是因为佩科拉怀的是她亲生父亲的孩子,也许“我把种子埋得太深了”(黑人家庭);也许因为那栽花的土壤不好,“土壤本身太贫瘠了”(黑人社区)。在小说结尾又强调。“是土地的原因,镇上土壤的原因……当年全国的土壤都对金盏花存有敌意”(美国社会)。

社会是由家庭这个细胞构成的,然而家庭又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所以,社会和谐的基点当然是个体的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是C,R,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由于生活在白人强势文化的氛围下,黑人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个体在“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感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表现出“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佩科拉・布里德洛夫显然是小说中自我不和谐的典范,她是白人强势文化影响下最大的心灵受害者。几乎所有的眼神都告诉她白皮肤蓝眼睛是美的象征,秀兰・邓渡儿、玛丽・珍们是美的典范,而我们的佩科拉却是个“丑陋”的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自我告诉她自己不丑,所以。她才想要找出丑陋的秘密,然而她的经验告诉她白皮肤蓝眼睛才是美,这种自我想象和现实经验所产生的巨大落差使得她才有了企求蓝眼睛的固执偏拗的心态,这实质上已经反映出她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终于在1941年夏天遭生父奸污怀孕之后,佩科拉请求“皂头牧师”的帮助,最终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双最蓝的眼睛,在早产的婴儿出生不久死了之后,便坠入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中,日日徘徊在垃圾堆中,并时时与她的蓝眼睛在镜中喁喁私语。

“人都需要自我的确认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在社会的镜子里看不到自我便意味着无所归属。佩科拉在镜中所看到的对自己的否定,源于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意识对她的否定。”佩科拉的自我不和谐俨然是这个白人主导的社会的产物,然而,个体的不和谐和他所处的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又休戚相关。如果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还能给个体一些温暖的话,佩科拉显然不会陷入疯狂的境地,因为,“家庭纽带对于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们来说是惟一永久的支持体系。”让我们来看看布里德洛夫夫妇的生活状态:妻子波莉为白人帮佣,在给白人帮佣的时间,她拥有了权利,奢侈和受人赞扬的生活;而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却显得多么黯淡无光;对自己的丈夫、孩子不闻不问,非打即骂:而对白人雇主却温柔有加。关怀备至。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否显示着她早已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拖着日渐远离她早年的质朴天性和黑人文化的根基”成了白人文化冲击的另一个自我不和谐的人格分裂者。丈夫乔利失业,整日无所事事以酒买醉,曾经烧了自家房子,他不知如何抚养爱护孩子。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酒醉之后,面对需要爱而他又想给予爱的女儿,不知如何表达的他,却对后者造成了最致命的伤害。如果说一次尚可原谅的话,为什么还会有第二次?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乔利的屡次受挫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使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自私,无能而又极端的人格分裂者。

个体的自我和谐对于家庭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佩科拉的父母亲却都是人格分裂,自我不和谐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难免会出现佩科拉的悲剧。然而,他们这个家庭的悲剧又与他们所处的黑人社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对黑人而言。黑人社区依托于黑人具体的家。同时,它也是广泛意义上的黑人之家。”如果黑人群体能对他们一家,特别是佩科拉给予安慰、帮助的话,也许她就不会最后在疯癫状态下,孤零零地整日在垃圾堆间徘徊了。当奸污怀孕事件发生之后,除了克劳蒂亚姐妹对她充满同情之外,黑人社区其他人的冷漠让小姐妹俩寒心,也让佩科拉最终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疯狂状态。黑人群体以佩科拉为参照物加以对比,以对她的排斥来显示出自己的优越,自我麻痹,生活在一种受白人强势文化所侵蚀的虚假幻象之中。典型的代表当属一些“白化”的黑人和有色人种,像裘尼尔的母亲杰罗丹,路易斯,皂头牧师艾利休等等,他们都不屑与黑人为伍,认为自己更高人一等,与白人社会更为接近。杰罗丹对丈夫儿子远不如对她的猫感兴趣,而她怪异的洁癖和艾利休的恋女童癖都又显示出了自我的不和谐性。“据社会学家考查,‘一些肤色浅的黑人还是感到优越,还是喜欢与那些外貌相近的人交往;同时,那些肤色深黑者有着某种群体强加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