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讲儿童故事

讲儿童故事

讲儿童故事

讲儿童故事范文第1篇

儿童睡眠枕经过多年测试,由复旦大学专家研发而成,将最新高科技语音识别技术、超强的智慧芯片控制系统,专业儿童心理学融入睡眠枕头中,晚上睡觉前能为宝宝唱歌、讲故事,引导宝宝快乐入睡,还有报时功能和闹铃设置,叫宝宝准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项目特点

1.无辐射,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智能语音对话,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

3.讲故事,背唐诗,开启儿童心灵成长的智慧。

4.放音乐催眠曲,让儿童更快进入梦乡。

5.天然乳胶枕,给儿童深层睡眠。

6.波浪形人体工学设计,保护儿童颈椎健康成长。

7.USB接口,可以网络下载更多音乐故事,陪伴儿童一路成长。

市场分析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在全国开设180余家经销点,遍布上海、江苏、浙江、云南、江西、辽宁、内蒙古等南北多地。目前市面上都是普通单一的枕头,很少有针对儿童设计的枕头,儿童睡眠枕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一模式,专门针对3—12岁儿童设计,作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市面上并没有同类产品竞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投资条件

投资该项目县级市需交纳2.68万元区域保证金,总部承诺免费赠送3万元货品,同时从第二次进货开始,总部会给经销商每次800—1000元左右的返利,直到2.68万元的保证金全部返还清为止,一般半年左右能够返还完。目前该产品可采用开店或在母婴用品店、儿童用品商店进行代销的模式进行销售。

效益估算

该产品主要有两种材质,乳胶枕进价68元,市场建议售价168元,决明子枕进价48元,市场建议售价98元,经销商可根据当地不同情况调整售价。以一个铺货到十家相关儿童店的商为例,10个销售点每天平均销售5个儿童睡眠枕,每个产品和店家利润平分后,平均每个产品可获利80元,每个销售点每天可为商盈利400元,一个月盈利1.2万元,10个代销点每月可为商盈利12万元。

讲儿童故事范文第2篇

日前,笔者执教了《害怕的故事》,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了自我。下面,就以《害怕的故事》教学为例来说说我的思考和实践。

情绪:故事的生长原点

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故事,生活中的每个地方都有故事;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在他们的嘴里,一切的故事都充满了精彩曲折,一切的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探其本质,是因为儿童天生的好奇、敏感、幻想,在他们的周遭,任何一点小小的变动都会让他们遐想联翩,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一只小鸟误闯教室引起的躁动,一条虫子让孩子惊叫连连,一次比赛胜利的喜悦,一次游戏失败的懊恼……这样的情绪变化会让儿童产生言说的冲动,他们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情绪就成为了儿童故事的生长原点。他们会在故事的言说中让这微小被忽视的情绪具体化、情节化,并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所以,珍视儿童的真实情绪,进行故事性写作,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营造儿童生命的在场感,让儿童通过言语表达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各种情绪,让儿童的写作生活变得生命化、心灵化,变得切己。

这次,我选择了“害怕”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害怕,尤其是儿童,但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儿童的害怕。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去打针或挂水,因为害怕所以吓得哇哇大哭。身边的大人一般这样安慰:不哭!其实打针一点儿也不疼!不能否认这是大人的一个善意谎言,而究其实质,就是站在成人立场,打针这样的小事实在无需哭喊得惊天动地,而对于打针产生的害怕可以忽略不提。久而久之,孩子也在成人的引导下会说出“我不怕打针,我很勇敢”这样符合成人思维、成人价值观的话语,属于儿童最真实的情感逐渐隐匿蛰伏。这是对儿童的一种伤害。因为恐惧感是普遍存在而且无法避免的,我们需要帮助儿童正视这样的情绪,并通过诉说、交流学会正确面对这样的情绪。在“谁都会害怕”这个板块里,我通过师生讲述上课感觉和图画书唤醒学生相似生活,让学生明白谁都会害怕,大人会,小孩也会。然后以“聊到这儿,也一定勾起了你们的回忆。你们曾经因为什么人、什么事而感到特别害怕呢”启发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的“害怕”经历:独自一人在暗夜的经历、遭受同学的欺负或者父母的责骂、父母不在家时的独自面对、遭遇危险……在学生的讲述中,害怕的情绪就衍化为一个个完整的充满了童年趣味的故事。

讲述:故事的呈现方式

因为儿童的“故事属性”,他们会憧憬故事、制造故事,进而来讲述故事。讲述成为儿童故事的重要呈现方式。我们走近任何一个儿童聚集的地方,总能听到儿童在津津有味地讲着故事,眉飞色舞,忘乎所以。儿童天生是个故事家,在他们的讲述中,会制造曲折、会设置悬念、会夸大情绪、会塑造自我。于是,一个个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都成了讲故事的高手。

首先,我们要给儿童故事讲述足够的自由。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在各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规范和束缚下,儿童的思维变得僵化,语言变得贫乏。所以,我们要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考虑讲述的技巧,不强调故事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思维完全自由的状态。比如在《害怕的故事》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自由地讲述自己的害怕经历,完全不进行价值判断等引导,我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倾听。在学习例文的时候,我又这样引导:“你们什么时候因为害怕有过这种内心的挣扎?”“当玛格丽特感觉有只手抓住了她的肩膀时,她会怎么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一下,说一说。”这样的引导充分尊重了儿童各自的体验,他们的讲述会因为自由而更真实、更具个性。

其次,我们要给儿童故事讲述适切的指导。我们发现不管是谁,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都会按照自我的需要对故事进行再加工,无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形象的塑造、价值观的提炼。故事讲述从本质上说是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活动,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有意无意的发展和表现。作为老师,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去发现,去给儿童适切的指导,让他把故事讲述得更好。在《害怕的故事》教学中,我重点抓住“心理异常”“动作异常”“说话异常”来指导学生写出自己害怕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在课堂评点时,学生自然会关注这些写作的点,引导自己或者别人把故事写得更好:“我觉得有一处语言写出了他说话时的结巴,可见他很害怕。”

唤醒:故事的教学建构

儿童的故事讲述,既有基于言说欲望的原生表达,也有基于表现欲望的创生表达。所以,教学唤醒就成为故事性写作最适切的教学建构,可以帮助儿童的故事讲述更好地从原生走向创生,让儿童的故事讲述更有力量。

1.丰盈情感的体验

大多时候,因为没有进行即时交流,儿童的情绪是一直蛰伏于儿童心灵的,处于蒙蔽状态。就算让儿童进行回忆讲述,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唤醒不断丰盈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链接一个个故事片段的粘合剂,于是,尘封的记忆被唤醒,零碎的片段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变得清晰完整。为了唤醒儿童心灵深处的“害怕”情绪,我选择了图画书,因为图画书是通向言语和精神世界最适当、最柔软的“使者”(吴勇语)。美国的康娜莉娅・莫得・斯贝蔓的绘本《我很害怕》中,一只小熊用最自然的方式讲述着自己害怕的经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都让儿童似曾相识,并进入儿童的心灵,触摸儿童的情感,让儿童感到亲切、感到真实、感到信赖。它唤醒了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原来害怕每个人都有;原来害怕不是懦弱的表现,只是我们在遇到危险,遇到未知的过程中一种本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于是,关于“害怕”的独特体验渐渐丰盈,一个个潜藏于记忆深处的故事重新映现:“我最怕黑夜。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不知道那黑洞洞的屋子里藏着什么,就怕有什么东西会突然跳出来。”“我最害怕的是樊佳宇。她上次与我签订了个合同,我不想签,她就要用武力对付我。我看见她就躲。”……

2.激活言语的智慧

儿童的故事讲述永远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行为,儿童会选择各种人或事物甚至是另一个自己作为讲述对象。所以,这种交往性决定了儿童的故事讲述更大程度地带有创生表达的特质,决定了儿童必然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从而让讲述更具力量,来实现儿童在他的故事世界中的强大。从教学的视角,我们需要通过唤醒、激活儿童的言语智慧,我选择了“同伴习作”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同伴习作和儿童文学里的故事相似度高,直接指向儿童生活本真,让儿童似曾相识,从言说的方式和言说的水平都有趋同性,让儿童可效可仿。儿童会很自觉地以此为原点进行学习,进行迁移表达。在“害怕是一种紧紧的、冷冷的感觉”这个板块中,我用“你从哪些心理描写看出她很害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内心的挣扎。那孩子们,你们什么时候因为害怕有过这种内心的挣扎?”“因为害怕,我们不由自主地有哪些异常的动作?”“一个人害怕的时候,不但举动异常,说话的方式会不会也和平时不一样?”这几个总领的问题进行文学唤醒,让儿童感受到基于“害怕”的心理、动作、语言的异常,可以具体化于“心理独白”“幻觉描写”“支吾的语言”“抗拒的动作”。

学生这样写幻觉:

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家。突然,我听到了“扑扑”的声音,我吓得赶紧用被子蒙住头。这时,那声音突然变大,还伴随着“啪”的巨响。我害怕极了,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恶魔,他们面目狰狞,披散着长发,脖子上挂着死人头骨,身上还缠着许多毒蛇,嘶吼着冲过来,想把我扯进地狱。我不禁尖叫起来。

学生这样写语言:

“我没有拿!”我连忙分辩。

“你再说一遍,我刚才没有听清楚呢!”樊佳宇的眼神里闪着寒光。

我连忙改口:“是的,是的。过……过几天……我……我一定……还还您,您不……不要再拧我了!”

“这好像还不太够!”樊佳宇好像很不满意。

我忙讨好说:“过两天我会把大银奉上!”

“这还差不多!”樊佳宇笑了一声,“算你小子识相!”

我还待在那里,直到上课才恢复意识。

文学唤醒让言语智慧表现得可感可学,学生的言语自然会变得更加细腻、真切,更具表现力。

3.完善精神的生长

讲儿童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教学 故事 心智

詹姆斯・库泽斯认为:“优秀的管理者是优秀的讲故事者。生动的故事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并且吸引我们,它们给了我们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传授给我们真正重要的真实经验。”[1]幼儿园教师作为课程的管理者,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利用故事来说课,即叙事教学。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叙事教学就是应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故事或其他描述叙事材料来诠释社会经验现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叙事教学,不仅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生活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道德,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所讲的“故事影响人脑的两个部分――理智部分和情感部分”[2]。加氏的论述也为叙事教学提供了教育心理学依据。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叙事教学的目的

1.儿童心智成长的目的。

英国学者卡里瑟斯指出:“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是为了懂得一系列行动中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计划和信仰,还有精神状态的变化。”[3]因此,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教学是幼儿园实施综合性教育的一种手段。故事不仅内容含有各方面的知识,还能把幼儿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经常听故事的幼儿,可以从中学习语音、词汇,模仿成人说话,听故事对儿童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启示很大。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叙事教学法有助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师幼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调节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家长资源利用能力、自我评价意识的提升。因此,叙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学习、工作、反思、提升、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叙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深入、有效地唤醒教师情感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的基本形式

1.教师研究自我,以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等自身经验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杜威说:“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4]在幼儿教育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针对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作为教学叙事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亲切感,更容易内化幼儿对生活知识的认识。

2.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激发儿童的听讲兴趣,促进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

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是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对孩子认识历史、民俗和发挥创造性起到很大作用。

4.教师利用有关经验的故事、案例等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教师利用那些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的故事或案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来提高教学的逼真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熟知的周围人的生活故事,促进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所熟悉的区域内的相关生活案例,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生长、生产或经营故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特定事物的认识,还可以聚焦社会,让儿童知晓时事动态。

三、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活现故事情景。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入背景音乐或者背景图片、视频片段,创设意境,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背景材料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提升儿童的故事理解能力。

2.利用创意阅读提高儿童的自我掌握故事能力

每个儿童拥有自己的创意阅读故事书,先让他们自我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对故事深入理解。在提问中,教师通过表扬、激励等方式,让儿童充分体验到自我掌握故事的成功与快乐,以此提高其自信心。

3.利用角色扮演形式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这一天性,将故事中的人物分角色让儿童扮演。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早准备好形象的道具,比如面具、爪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对各种故事情节透彻地掌握。

4.利用故事复述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自信心

故事复述是一种思维联结、情节再现的认知过程。它不仅能提高儿童对故事的欣赏、理解能力,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故事表达出来,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完整故事的叙述是儿童自信、开朗、乐观性格锻炼的手段之一。

故事复述不仅让儿童复述看过的、听过的故事,还让儿童叙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故事。如在长假后,本园会让孩子在集体面前用一两句话概括、分享自己的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以“我去旅游了”为主题的相册,让幼儿利用餐后的时间,把自己旅游的经历与同伴分享,让他们在自然而然中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因为这些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事,孩子们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拿着自己的相册跟每一位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胆量,还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另外,在故事复述中,儿童可以获得主体性体验。他们意识到原来我也能和老师一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这种“成功的体验”对儿童成功智力的挖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从小开始尝试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库泽斯.心随心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1.

[2][美]加德纳.智力的七个框架[J].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85(8).

讲儿童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柏拉图;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92-01

柏拉图是西方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柏拉图重视儿童的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及精选故事材料。

柏拉图认为游戏对政治有着影响,认为儿童的游戏与邦国的政治与法律是有关系的。如果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用同一种游戏方法,使儿童喜欢同一种玩具,那么国家的政治制度就会稳定、持久而坚持下去,就不会被破坏。因为,这样培养的儿童认为事物是不变的,构成事物的秩序也是不变的,这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可是如果不用同样的游戏,并且经常变换游戏方法,那么游戏就会被破坏,儿童就会对不同的玩具感兴趣,产生好奇,即会喜新厌旧的。这样,每个儿童都有不一样的想法,都有不一样的兴趣,经常变化,求新,求变。那么,一个国家也就有危机了。因为,改变游戏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就会对他们思想和心灵产生影响,让他们以为事物是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秩序也会变化,这样慢慢发展到以后,就会不尊重古道和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如果每个儿童都这样,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危机了。所以,他坚持要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使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安排同样的儿童文学内容。以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稳固而持久的思想。以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可见,柏拉图很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甚至把游戏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柏拉图形成这样的教育思想其实是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常变的、不可靠的;而理念世界是恒定的、不变的、可靠的。物质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在柏拉图的心中理念世界是完善的,是恒定的,不变的。所以,他希望社会的制度、社会的秩序等也是恒定的,不变的,这样国家才会稳定,才会稳固,才会持久下去。那么这就需要统一的,同样的游戏内容,同样的文学教育内容。

柏拉图还重视给儿童讲故事,并且要精选故事材料。通过讲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柏拉图认为有一些故事是不能,也不宜给儿童讲的。比如希腊神话中,马拉诺斯、克罗诺斯和宙斯这些天神彼此阴谋陷害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神们的自相残杀,神门的不好的,甚至是丑陋的一面。他认为这些故事会对儿童会造成不好的印象,而且这些不好的印象会在儿童发展的早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不利于他们的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应该讲那些反映神门正面的、光明的、正直的、善良的、真诚的光辉的一面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陶冶儿童的心灵,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他甚至认为,通过精选出来的故事对儿童进行教育,远远胜过用双手去矫正他们的身体。而且还提出对那些编写故事的人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了的故事才可以讲给儿童。

我们说柏拉图《国家篇》等中的关于儿童文学教育内容的规定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国家的稳固;给儿童讲故事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精选那些反映神的光辉的、光明的品质与道德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的纯正的思想与品质;另外,就是提倡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但是,他在游戏中过于强调一致性,统一性,而忽视变革,忽视求新,求变。这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应该注意到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的不同,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求新思维;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有阶级性的。把游戏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把游戏与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等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了培养有利于国家稳定的人,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为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固而严格育内容。无疑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这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里的具有局限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讲儿童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阅读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77-01

1 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空间,是图书馆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基础条件。儿童阅览室在环境布置、功能布局、藏书配置上都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我们馆的儿童阅览室借鉴韩国儿童阅览室的布局:在环境布置上,采光充足、宽敞舒适,卡通式的装饰色彩鲜艳;适合儿童身高的阅览桌椅造型新奇又舒适耐用,把儿童阅览室装扮得五彩缤纷。在功能布局上,儿童阅览室集典藏、借阅、导读、游艺为一体,构成一个开放的、自由的阅读活动空间。室内根据动静程度进行适当的功能划分:阅览区实行开架借阅,孩子们可以随意索取书架上的图书;游艺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布娃娃、各种智力拼图、套圈等玩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的儿童阅览室让孩子们在阅览图书时没有任何压力,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自由、轻松、快乐:他们有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有的趴在地上翻着图书,有的和妈妈坐在地上听妈妈讲故事,有的坐在桌子边上认真的翻着图书,这样的阅览环境,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和家长,他们只要有时间就来到儿童阅览室阅览图书,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儿童阅览室成为了孩子们读书的乐园。

2 开展亲子共读,提高阅读的乐趣

对儿童来讲,认知力、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都意味着阅读能力的加强。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所形成的阅读活动,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配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可以让每一位家长与宝宝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要、开发智力的需要、培养阅读兴趣的需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还实现了长辈和孩子之间亲情的交流。

我们与到馆的儿童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发放资料让他们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阅读的特点和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鼓励家长们在休息时间多领孩子到图书馆来,感受图书馆的氛围,为孩子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家里,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们把书中的故事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在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3 开展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儿童参与阅读的兴趣

3.1 利用“图书馆活动周”开展阅读教育

“图书馆活动周”是图书馆开展的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书活动中的一项系统化、多样化、经常化的教育方式。

在“图书馆活动周”期间,我们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到馆参馆少儿阅览室。我们将幼儿最喜欢的卡通图书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吸引他们去翻阅它。还把书里面动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引导他们去阅览。同时我们还教给他们图书最基本的知识,教他们学会辨别一本图书,哪是封面,哪是封底,引导他们识别书页的标识符号,从而激发他们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

3.2 结合幼儿阅读特点实施阅读教育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画册最能吸引他们,稍大一点的已具备一定的言语能力,好奇心极强,开始识字,可看懂以图为主的图书,他们的生活内容以游戏为主。因此,少儿阅览室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阅读活动,如让孩子们自己来讲故事。我馆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孩子们自愿报名,上台讲故事,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孩子们为了登上“故事大王”这个舞台,在家长的指导下看书,背诵故事,很多孩子从最初的语无伦次,到后来成为讲故事小明星,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训练了思维,还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自信心。有时通过限制故事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如“奥运会的金牌英雄”,让孩子们在看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体育知识,还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故事大王”比赛使他们其中的很多人由此爱上了读书,成了图书馆忠实的朋友。

3.3 开展各种游戏式的活动来实现阅读教育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学龄前儿童来到图书馆,并在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我馆的儿童阅览室开展的活动包括绘画、讲故事、朗诵儿歌、智力拼图、走迷宫、手工制作等形式。这些活动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使他们在游戏中学识字,在故事中找书读,在儿歌中练语言,在玩乐中激发阅读兴趣。如手工折纸活动和学画画活动,我们利用馆藏中找有关手工折纸和画画的图书,学习书中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内容并手把手教给孩子们,通过儿童活动时激发的兴趣,再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喜爱的有关图书,以指导他们正确阅读。

4 开展图书外借,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起”,为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让幼苗茁壮成长,启蒙教育必不可少。而幼儿园的老师正是肩负这一重任的耕耘者。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需要用大量的阅读资料。但很多幼儿园的图书并不十分充足,尤其是那些民办幼儿园,因此为学龄前儿童服务势在必行。送书上门,既为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享受精美的物质外,再增添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为幼儿园孩子送书活动,我们把幼儿园的孩子领进了图书馆,让他们不出门也能看到多种多样的图书,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也通过为幼儿园孩子送书,扩大了馆外读者群,也大大提高少儿阅览室的图书使用率。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多是单亲或者无亲的学龄前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更缺少正规的学龄前教育。图书外借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同时从书中能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感受亲情,真正体会图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少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建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多方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教育,但是当代中国少儿阅读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不利因素,阅读环境与氛围的缺失,导致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存在很大的差距。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活动,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我们会重视少儿阅读,努力为学龄前儿童打造阅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何婉莘.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儿童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教育[M].少儿图书馆,2006(9).

相关期刊更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