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亚运会英文

亚运会英文

亚运会英文

亚运会英文范文第1篇

the asian games, also called the asiad, is a multi-sport event held every four years among athletes from all over asia. the games are regulated by the olympic council of asia (oca)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medals are awarded in each event, with gold for first place, silver for second and bronze for third, a tradition which started in 1951.

competitors are entered by a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noc) to represent their country of citizenship. national anthems and flags accompany the medal ceremonies, and tables showing the number of medals won by each country are widely used. in general only recognised nations are represented, but a few non-sovereign countries are allowed to take part. the special case of taiwan was handled by having it compete as chinese taipei, due to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aiwan.

the first asian games were held at new delhi in 1952,which again hosted it in 1982

the 15th asian games were held in doha, qatar from december 1 to december 15, 2006. the 16th asian games will be held in guangzhou, china from november 12, 2010 to november 27, 2010.

亚运会英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迎亚运为契机,把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我做东道主”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全民习礼仪”、“全民学英语”、“全民勤健身”、“全民守秩序”、“全民齐清洁”、“全民传爱心”六项专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以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公共秩序、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城乡环境、一流的社会风尚迎接第16届亚运会,展示*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二、主要活动内容

(一)“全民习礼仪”。

坚持以“争当知礼向善公民,塑造文明市民形象”为主题,深化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形成全民共习礼仪的良好氛围,塑造一流的市民素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重点加大《广州市市民礼仪手册》宣传力度,利用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外来工学校、文化广场等面向基层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开展“睦邻日”、“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推动文明礼仪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广泛开展涉外礼仪宣传教育,普及国际交往中普遍遵循的礼仪规范,普及各国各地不同礼节概况、风俗习惯和言行禁忌等外事礼仪知识,普及亚运会体育项目比赛规则和赛场礼仪规范。强化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的礼仪教育。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按照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礼仪行为的养成。加强对进城务工新市民的礼仪教育,引导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自觉践行文明规范。抓好党政机关和服务性窗口行业文明礼仪教育,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形象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服务性窗口行业的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开展“寻找广州100张最温馨(最美丽、最动人)的笑脸”活动,力促*最动人的微笑成为广州形象标识之一。

(二)全民学英语。

坚持开展全民学英语,着力塑造*市民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和*滨海新城区的人文环境,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氛围。着力抓好《迎亚运英语100句》的普及教育。以《迎亚运英语100句》为基本教材,组织各行业制定和实施迎亚运全员培训计划,组队参加广州市举办的迎亚运行业英语服务展示、英语知识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努力培育训练有素、服务一流、形象优良的员工队伍。广泛组织开展“百万家庭学英语”、“百万职工学英语”、“百万青年推英语”、“我是英语小教师”、“社区英语竞赛”等活动,在*街、珠江街和黄阁镇中心地区和进城务工的“新市民”普及《迎亚运英语100句》。

(三)全民勤健身。

以“迎亚运”为契机,开展全民健身总动员,突出加强场地建设、组织网络和体育活动三个重要环节,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高潮。抓好全民健身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紧密围绕“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主题,广泛组织开展有规模、有创意、有影响、贴近群众、方便参与的社区运动会、家庭趣味运动会、民间传统体育花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四)全民守秩序。

着眼于强化公共秩序,以“礼让”为重点,以文明交通为突破口,加强公共道德教育,引导和培养市民形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按照“舆论先行、全民参与、依法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交通宣传整治活动,坚持军警民共建,多管齐下、综合整治,集中解决车辆、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城区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事故隐患多和交通管理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继续在每月第四周抓好“文明交通宣传周”活动,同时开展文明交通主题教育和培训、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文明交通安全知识。进一步深化文明交通示范路口、路段创建,适时推进文明交通示范区域创建活动。为我市2010年举办亚运会提供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以“礼让”为主题,结合组织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暨现代公民行动日”和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礼让日”活动,在公共场所推广“排队”、在上下楼梯和手扶电梯上开展“靠右站立”。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五)全民齐清洁。

坚持以“全市人民齐动手,千干净净迎亚运”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全区市民清洁*,共建美好羊城。组织开展“青春环保文明行”、“我爱清洁”等活动,发动市民、志愿者和广大青年通过发现污染源、突击清洁、环境美化等方式参与整治河涌、整治市容环境。按照规范管理要求,大力拆除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规范牌匾标识。抓好重点大街、重点地区和亚运场馆周边及途经沿线的环境整治,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按照分类治理、疏堵结合、纠建并举的方针,专项治理非法张贴、散发小广告等行为,务求在亚运会前得到彻底改观。监督劝导市民从我做起,搞好居民小区和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改变乱扔垃圾的陋习,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六)全民传爱心。

坚持以“微笑迎宾客,爱心满*”为主题,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流的社会风尚。发挥赵广军、李森等优秀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礼仪普及、学讲英语、健身辅导、文明交通、清洁环境等市民志愿服务队,参与迎亚运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志愿者(义工)基层组织建设。立足街道(镇)和社区(村),建立和完善志愿者(义工)服务站,逐步构建面向全社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志愿服务网络。完善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日常管理,建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形成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三、组织实施

从2009年3月开始至2010年10月,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精心组织策划各类专题活动,全面提升城区的文明程度。各项活动内容既贯穿始终,又各有侧重,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

第一阶段:策划开展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周密策划,全面铺开。制定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各镇(街)和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根据分工,于3月27日之前,分别制定各自承担项目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区文明办。通过3月5日举行全民行动启动仪式,将各重点专项工作全面铺开。

第二阶段:深化推进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全面落实各专项工作分工,各重点专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尤其是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全民学英语、全民健身蓬勃兴起,整治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开展志愿服务形成热潮。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巩固提高,形成高潮。落实倒计时各阶段工作项目,各项专题行动形成浩大声势。按照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在距亚运会召开300天、200天、150天、100天、30天之际,分别开展迎亚运行动周、行动日活动,进一步动员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履行东道主职责,当好文明市民、文明观众,迎接各国运动健儿和各方宾客,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系列活动是一项直接面向广大市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迎接亚运、承办亚运的过程成为展示*人精神风貌和城区文明形象的过程。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在区文明委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全民行动计划。区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参与谋划和推动作用,区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必须坚决执行区委、区文明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持续健康发展。

2.突出重点,加强统筹。各镇(街)和各职能部门要把开展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职责,紧紧抓住在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力争在亚运会前有明显进步。各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利用各自的优势,主动参与迎亚运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育和创建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创建文明城市、办好亚运盛会作出积极贡献。

亚运会英文范文第3篇

8月4日,“美的”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精英锦标赛(简称“美的”中国精英赛)在广东顺德君兰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召开新闻会。

“美的”中国精英赛是2010年中国境内举办的6项国际高尔夫赛事之一,新闻会上美的集团宣布本届赛事总奖金提升至100万美元。自2005年切入高尔夫运动并开始冠名本项赛事以来,美的集团循序渐进,逐年提高赛事奖金,将本项赛事作为一项传统品牌赛事进行运作。2005年,美的集团以旗下房产品牌“君兰”冠名赛事,总奖金80万元人民币;2006年,赛事奖金翻番,达到168万元人民币,成为当年举办的国内奖金额最高的职业赛事;2007年,赛事开始走向国际,成为“亚巡赛”的一站,赛事总奖金再次翻番,提升至40万美元;2008年,赛事奖金继续提升至50万美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美的集团仍然坚持50万美

元总奖金不降低;2010年,在赛事举办的第六年,美的集团宣布总奖金再次翻番,达到100万美元。

美的集团大幅提升赛事奖金,足以体现美的集团对举办高尔夫赛事的注重,而高尔夫运动优雅、健康、时尚的特性和国际赛事平台也为美的品牌的高端化、国际化营销提供了机会。自2007年升级为亚巡赛后,本项赛事即开始了全亚洲的直播,赛事覆盖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几十个亚洲国

家和部分北欧国家。

今年,通过“同一亚洲”整体直播计划,“美的”中国精英赛将继续扩大直播范围,通过ESPN 星空体育、澳大利亚Network Ten、美国One Networks、新西兰Sky Sports、韩国SBS Golf、日

本Jupiter Golf Network、广东高尔夫频道、CCTV高尔夫网球频道、上海五星体育频道、国内卫星电视和顺德本地电视台以及欧洲和中东的德国、英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进行直播,覆盖超过5亿家庭。

覆盖全球的电视转播让“美的”品牌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的知名度,为“美的”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美的”中国精英赛距离第十六届亚运会仅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美的”赛场有可能成为中国选手在亚运会前的最后一战。虽然参加亚运会的球手都是业余球手,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绝不会放弃这一次最佳的热身机会,将可能安排亚运选手参加这一场与全世界职业高手的较量,“美的”中国精英赛赛场也将成为中国亚运球手的练兵场。

职业球手水平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中国职业球手在本场比赛上总体位置如何,也将反映中国整体高尔夫发展水平在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美的”中国精英赛将可作为预测亚运会上各国表现的参考。

今年,中高协为配合高尔夫球入奥,整合高尔夫球赛事,推出“大中巡”概念,建立了职业挑战赛、职业锦标赛、职业精英赛、职业公开赛和世界顶级职业赛事共五个层级的赛事体系。

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员今年多了许多赛事可以参加,究竟水平提高多少,“美的”精英赛将成为他们的检验场。“美的”中国精英赛举办之时,处于第一级的职业挑战赛已经举办了5站,处于第二级的职业锦标赛也举办了5站,在10站赛事过后,中国球员都有哪些进步,是否能够与世界各地的球手相抗衡,在这场比赛上将能进行很好的检验。

卫冕冠军梁文冲已经在中国举办的两场“同一亚洲”赛事上夺冠,在今年全新的赛场上,梁文冲将带领中国球员如何突围,也是最大的看点之一。

在2009年推出以后,“同一亚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发展年头,并且打出了“首个集中亚太顶尖精英球手的职业赛事”的旗号,并以“成为世界第三大巡回赛”为终极目标。

在经过1年的试探后,“同一亚洲”今年推出了11场赛事,而其电视直播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甚至覆盖到了美国和欧洲大陆。参赛球星也逐渐丰富,在其积分榜中,韩国球星梁荣银、泰国球星通差・贾地、塔旺・威拉沧、澳大利亚球星亚当・斯科特、罗伯特・艾伦比、日本球手丸山茂树等赫然在列,他们均有可能出现在“美的”中国精英赛的赛场上。

亚运会英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 主客体思想 大学英语教学 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40-03

皮亚杰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曾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颠覆或修正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在认识发生学中,皮亚杰没有对主体、客体作出明确的涵义和界定,主要是从关系范畴去把握。综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其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对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的意蕴更大。因此,本文拟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缺陷,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的英语教学要求

皮亚杰虽然没有给主体、客体下过准确的定义。但在发生认识论里,他却阐述了主体和客体的明确内涵,认为必须从关系范畴中理解主体和客体,而且主体和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与客体在相互活动中可以发生角色上的转变。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应具有如此特征:主体必须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且具有自我意识,只有自我意识且能将自己和客体区分开来的人,才是认识论上真正的主体;客体则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客体是被主体所认识和认知的,客体只有在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成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客体,“客体只有在其与主体发生关系时才存在”,但是客体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如果它不与主体发生联系,也就无真正认识意义上的客体,客体只有为主体所认识、利用和加工,才能为主体所真正地掌握和把握。

皮亚杰坚持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分化,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审视认识论上的主体与客体时,都把主体与客体现实分离作为基础。客体通常被认为是既定的、不依赖主体的意识和认知结果而独立存在。因此,传统的认识论所谓的认识客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对实然属性的反映过程。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学后认为,儿童的认识最初处于自我中心的主客体合一状态,儿童完全以自身和动作为中心是毫无意识的。但是,随着儿童接触客体的增长和发展,主体意识随之得到提升,整个认识过程展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主客体的双向建构实质就是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人的最初认识并不是事物作用于感官的产物,而是主体积极通化的结果。主体通过动作的发生把客体纳入其感知的运动图式并促使所纳入感知运动图式的客体进行自我再生和自我重组。因此,皮亚杰认为,学习作为一种经验性技能,不能归因为主体被动地经受压力,而是应该归因于主体对客体同化图式的调节。

大学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升,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独立运用自我意识对所学的英语内容进行分析和接受。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小学英语教师或初中英语教师领读、讲解、训练等模式,树立学生为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去构建新的英语知识图式,并引导学生在构建英语知识过程中审视原本的认知格式、学习范式,不断拓展和完善主体建构客体的能力和素质。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意味着教师要从传统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引导作用,切实把学生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人,积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积累科学建构英语知识,而不是肆意建构。因为主体对客体的建构必须遵循客体属性和规律,否则主体所建构的知识图式和结构就是错误的。英语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其语法知识、句式结构、时态特征等与汉语具有明显的差别,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过度张扬就会陷入客体虚无境地,所获取和形成的英语知识就背离了英语表述格式,这也就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缺陷的大学英语教学规避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指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认为人在学习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认识互动的过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总体性的前瞻性指引。但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是儿童的主体客体一体化,然后再发展到主体自我意识以及主体发出动作,意识到客体内容以及主体对客体的顺应和构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在认识论层面阐明了认识发生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因其在主体客体之间的表述,以及对客体属性的界定等方面含混不清,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作指导,应该要有所规避。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阐述了“主体和客体”、“同化与顺应”以及“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发生历程,阐明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互动而产生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揭示了认识过程中人的双向互动。但在英语教学中,并不纯粹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纯互动,而是借助教学用具、教材以及其他的教学媒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由此完成教学教育活动。但是,在英语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地套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转换、互动,而是需要在借助英语教材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客体的互动和转换,即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所涉及的“同化与顺应”关系。英语教材承载丰富的信息、涵盖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族习俗、发展趋势、认知模式,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会呈现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转换。从总体上看,首先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和转换。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英语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信息容器,而是体现教学内容的写作者以及编写者的意图、价值取向以及旨意等,甚至是跨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体现。因此,在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换和互动,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写作者、编写者之间的同化和顺应。其次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和转换。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对象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以及相对固化的文化背景,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同化和顺应”教材信息,在上课前就已经形成预设的英语知识。因此,“当个体对刺激不能同化使图式改变时就会相应改变个体本身的图式或进行图式创新 此时顺应就出现了”。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之间与学生之间的“同化和顺应”会存在不均衡性,而这种不均衡性的产生就源自各自对教学内容理解的角度和程度的差异所致。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要规避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差异性而导致教学工程中的不均衡性,依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解上的不均衡性发展,实现均衡性发展。因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所以就是要致力于消除彼此对教材理解的不均衡性,实现同化与顺应的均衡。不均衡性的规避,就是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衡。平衡是指在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相持状态,属于主体趋向客体以及客体趋向主体的交合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均衡性需要教师和学生规避在教学前预先获取的非理性或非科学性认知,促使主客体之间能良性互动。因为“只有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协调统一整合结构才是智力结构和知识发展的原因而平衡化则是调节这些过程的内部机制,正如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适应其周围环境,认知结构的发展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历程在本质上说,就是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互动和转换的历程,而这个历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和转换的过程,体现教师作为主体和学生作为客体、教师作为客体和学生作为主体之间的转换和互动。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同化和顺应”的不均衡是必然的,但这也是教学中应规避、消除不均衡沿相互均衡发展的过程。

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学趋势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从人的认知结构以及智能的双向建构,揭示了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对教育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处于跨文化性质的英语教学,更是给予了很大的启迪。因为大学英语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使用能力、使用英语处理社会生活以及涉外事务活动能力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这种属性,需要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指导,把听、说、读、写、译融汇于激发和培育学生主体性历程中,坚决摈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和主体合一、而学生是客体和从属的师生课堂关系,建构师生主客体之间互动和转化的课堂关系。但是,师生主客体之间互动和转化的课堂关系,表面上受制于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受制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依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以及结合自身多年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经验,认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要沿着创新英语教学理念以及变更传统教学模式等。

创新英语教学理念。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前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是涉及不同思维范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综合性课程,更需要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从文化价值的意蕴把握英语教学内容的全部要旨。如在汉语中,“我”能充任主语和宾语,即同一词可充任双重的角色责任。但在英语中,“我”的充任只能是“I”,而宾语则由宾格“me”充任。作为教育工作这,应该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限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而且还是师生都作为认知主体,体悟历史、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制度等的社会行为。如果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只局限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互动,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中都是充当知识和文化的输出者和引领者,那学生作为主体的潜在价值收到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遭受巨大扼杀。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客观存在的世界,由此建构的认知结构会明显不同。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树立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共享和协调,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多元、客体多元等,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更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和热情,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收到成效。

变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阅读课、语法、精读和泛读,教师都在其中担任绝对的主角,充当课堂的引领者和课堂传授知识的裁决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极度压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认识的完成本质上就是主客体之间的认知格式相互顺应和同化的过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只有通过师生双方在知识上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促使双方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形成一个保持高度互动的有效课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要求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认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范式,他们会用本有的认知范式去检测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及教材所承载的信息,且据此对知识进行取舍。但学生的本有认知范式因知识、阅历、理解以及固有认知模式等影响,会出现对课堂知识的取舍不当,这就导(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41页)致了传统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根据欧美文化、历史、风俗、国际惯例以及学生的实际等,设计出一整套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课堂问题,让学生结合所要学的教材信息进行自我思考,潜在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主客体自我互换的统一。

四、结语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利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心理学的概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把大学英语教学置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框架内,实质上就是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在教学中不断根据对方、知识以及教学要求等自觉调适彼此之间的认知图式,同化或者顺应教学目标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但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过于强调认识的纯生物机制、而忽视了认识过程中的社会性机制,无形中会削弱教学的社会性效果。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技能、拓展学生视野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道德和素养的过程,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中理应要规避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34

[2]王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翻译方法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1(11)

[3]刘彦臻.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西教育(C版),2013(6)

亚运会英文范文第5篇

《收藏・拍卖》于国内首刊专门研究大卫德基金会的伊莱恩・考克(Elaine Kowk)女士撰写的文章,或许可以为读者拨开弥漫在这一重大藏品迁移过程中的重重迷雾。

对中国瓷器稍有了解的人,几乎都听过英国收藏家斐西瓦乐・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的大名。1950年,为了让有兴趣研究中国古董艺术的学生及学者能有机会直接接触中国古物,他将价值连城逾1 700多件收藏品捐献给伦敦大学。为了回报他的无私胸襟,伦敦大学花了两年时间,设置大卫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1952年,大卫德基金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而其拥有的大量不凡的藏品,被认为是西方最好的中国陶瓷收藏。

政府削减财政基金会遭遇运营困境

大卫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设立于1952年6月,当时,大卫德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中国陶瓷和大量书籍捐赠给伦敦大学,希望以此来推动亚非学院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同时,大卫德还捐出125,000英镑设立了该基金,不过这些钱仅仅够应付博物馆初期的运作费用,比如装修位于戈登广场的博物馆以及修整展示厅等。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为博物馆的运转提供了资金支持,大卫德以为这样的支持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他并没有为博物馆留下更多可供继续发展的资金。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大卫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在国际上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并且活跃于国际艺术收藏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成为了中国陶瓷研究的中心,并且能够利用基金会所有的1752件藏品来进行现场的教学和研究。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亚非学院的校友都是中坚力量。基金会还会两年一次地组织一系列的关于亚洲艺术和考古的学术研讨会,以加强亚非学院在亚洲艺术研究领域的影响。

然而在2001年,英国艺术和人文委员会宣布:政府计划将在今后的五年内大幅度地削减对于大学博物馆的经济支持。这个消息使基金会的很多活动项目受到威胁。因为基金会没有外部的捐款作为支撑,而其日常的运行费用,如安全保障费用和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几乎全部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公众以及会员给基金会的捐赠更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基金会位于戈登广场的博物馆直被认为是一个暂时性的场所,在展示了这些陶瓷收藏半个多世纪之后,博物馆本身急需得到修整。

也许有人认为,在众多有影响的收藏家中备受欢迎的大卫德博物馆想要筹得一些费用应该不是难事,然而现实是,基金会能人员严重不足,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展一场像样的筹款计划。何况,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希望基金会躲在它的庇护伞下,不要独自去进行筹款行动,因为研究院担心基金会如果单独去进行筹款活动,会与它自己的筹款计划有冲突。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艺术与人文系系主任汤姆・汤林森(TOm Tmmlinson)强调说,相关都门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基金会筹备资金。

然而,依然有人批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没有给予基金会更多的支持,有人说“如果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希望基金会按原来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就应该努力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这样的可能。”任何捐赠给基金会的资金都有可能流向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其他的专业,从政治学、语言学到性别研究专业,不一而足。毕竟,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使命是把自己打造成为“与亚洲和非洲相关的研究和教学的领先机构”,而中国陶瓷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分支。

为渡难关基金会曾考虑出售部分藏品

大卫德曾思考过基金会的未来,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基金会结构:基金会应该由一个由12位成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来管理,而终极权利则掌握在委托保护人手中,如果他们对基金会的运作现状不满意,有权来对基金会进行控制。大卫德夫妇很自然地成为基金会的两名委托保护人,他们制定了一些规则,如每个委托保护人都可以终身担任该职务,也可以由他自己决定其继任者是谁。当大卫德于1964年去世时,大卫德夫人任命前佳士得东方陶瓷部门的主任约翰・费戈斯(John Figgess)担任委托保护人的职务,约翰・费戈斯被认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大卫德夫人于1995年辞世之前,她任命她的律师,约翰・弗兰克(JohnFranks)继承她的职务。当约翰・费戈斯于1997年去世时,他挑选柯林・席夫(colin$heaf)作为他的继承者,柯林・席夫现在是英国宝龙拍卖行(Bonhams)亚洲艺术的国际主管。

委托保护人拥有绝对的决策权,然而,随着英国艺术和人文委员会在2001年实施经费缩减政策,大卫德基金会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与委托保护人之间的矛盾也慢慢显现出来,因为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在基金会的决策中没有决定权,同时又没有得到相关的平衡,所以很多专业顾问委员会成员感到受挫。柯林・席夫坚持认为作为委托保护人,他的职责就是“保护大卫德的利益,确保大卫德的收藏得到安全的保管”。

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人们对大卫德收藏的命运有着各种各样的揣测。柯林・席夫承认他们曾考虑过出售一些顶级的藏品,为的是让基金会可以通过自己提供资金来进行运转。出售一个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富有争议的,这种做法在欧洲非常少见,因为博物馆被认为是公共财产。有这样一种说法在1960年代后期,基金会确实出售了40件复制的藏品,以此来成立一个小型的学术基金,用以支付亚洲艺术和考古方面的一些研究。大卫德生前是同意这措施的,加上是大卫德夫人授权进行出售,而且出售藏品的概念在当时还没有受到那么大的争议,所以这一举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讨论。不管怎样,大卫德基金会在财政上遇到的困难越来越难以应付。

何鸿卿爵士牵线“大卫德”藏品归属大英博物馆

2006年早期,中国艺术的卓越收藏家和赞助人何鸿卿爵士(slrJoseph Hotung)得知了大卫德基金会在财政上的困难,他找到大英博物馆的主管尼尔・麦可格瑞格(Neil MacGregor),探讨把大卫德基金会里 的藏品搬到大英博物馆的可能性。何鸿卿爵士曾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也曾是大英博物馆的理事,他曾于1992年捐赠了两百万英镑给大英博物馆的亚洲美术馆。尼尔・麦可格瑞格对此事非常有兴趣,于是当简・斯图亚特(Jan Stuart)于2006年成为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的管理人时,他俩决定把大卫德收藏打造成博物馆的顶级收藏。用Stuart的话说,“大卫德收藏将把大英博物馆的陶瓷收藏提升到一个真正的世界水平”。

大英博物馆开始与大卫德基金会的委托保护人以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一同拟定合作协议。最终三方达成协议,新的协议将使得大卫德收藏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个部门。独立的大卫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将把所有的陶瓷(以及它的一幅绘画腊展给大英博物馆,而陶瓷碎片以及图书馆的资料将留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三方也确定了如下一些条款,如果这些条款没有满足的话,大卫德基金会的委托保护人有权利召回这些藏品,这些条款包括:这些藏品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展示;这些藏品应该保持它的实体性;任何对藏品的捐赠以及借用,必须通过委托保护人的同意――以上各条都与大卫德的初衷是保持一致的。

大英博物馆对大卫德的收藏制定了宏大的计划,比如说把藏品安放在一个专门的空间,这个空间将与博物馆自己的亚洲艺术图书馆以及研究室位于一个大的展览中心。何鸿卿爵士同意为这次的藏品转移提供资金支持,《泰晤士报》曾报道说何鸿卿为这个项目捐赠了300万英镑,但后来证实这只是一个传言。虽然这个新的展览空间的名称还没有最后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包含“大卫德收藏”这几个字,而整个展览中心的名称将是“何鸿卿瓷器研究中心”。

在藏品的展示方面,Stuart召集了一个团队来进行设计,其中包括Carol Miehaelson和Jessica Harrison-Hall,这两个人都是大英博物馆的策展人,此外还有伦敦大学的博士生LuisaMengoni;苏富比的顾问Regina Krahl;大卫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策展人Staccy Pierrson以及该项目的顾问Rose Kerr。

常常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何鸿卿不直接捐赠一些资金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来维持大卫德基金会的运转。按照Stuart的说法,这个问题的答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何鸿卿是想把这个价值无法衡量的收藏放到一个参观人数更多的空间,使更多人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藏品。此外,即便何鸿卿先生的慷慨捐赠可以让大卫德收藏进入大英博物馆,但仍然无法维持它日常的运转开支,而在新的安排中,这些藏品日常的运转开支将由大英博物馆来承担。

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方面,艺术和考古历史系将继续进行中国陶瓷的教学工作,大卫德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将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同样的职务。伦敦太学亚非学院的学生将有机会对这些陶瓷碎片进行研究。大卫德基金会图书馆的藏书是专门有关陶瓷和中国艺术,它将继续保留在戈登广场。位于戈登广场的这个建筑现在被伦敦大学以低价租下,所以它将为伦敦大学其他的一些教学活动提供场所。最后,大卫德基金会的亚洲艺术和考古研究部门将继续存在,但是将成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部分,将和以前一样由学术基金进行支持。

支持或反对:大卫德藏品迁移中的不同声音

很多人为大卫德收藏的新归宿感到高兴,Craig Clunas2004 2007年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中国和东亚艺术的教授,他认为这一举措是“一个极具风度的解决方式”。clunas的继任者RoderickWhitfield说:“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对大卫德基金会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转变对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而言当然是一个损失,但大卫德的收藏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将使得人们接触到它的机会越来越少。”

大卫德藏品转移到大英博物馆无疑将使得藏品有机会与更多的人见面,大英博物馆一个星期开放七天,里面的很多美术馆在星期四和星期五都开放到很晚。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却只能在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的时间段开放(因为最近政府投入减少,开放的时间更加缩短了)。因为开放的时间受限,同时缺少宣传的经费,所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一年的参观人数只在35000左右徘徊。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不同的是,大英博物馆每年有500多万的参观者。更重要的是,大英博物馆还将在线展示这些藏品,这将使更多人有途径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藏品。

当然,有人也许会想,大卫德基金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观,还是让少数真正对陶瓷感兴趣的人有一个近距离接触这些藏品的途径呢?或许大卫德更倾向于让30多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研究生在一个更亲密的空间来研究这些陶瓷。佳士得亚洲部的前主席Anthony Lin曾经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他说“如果大卫德收藏变为另一个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以后的学生将无法再把这些收藏当作学术资源来进行研究了,这将是一个悲剧,这不是大卫德的初衷。”Rosemary Scott花了20年时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她先是当学生,然后做策展人,她对大卫德收藏不能继续留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感到非常失望。更重要的是,虽然大卫德收藏的陶瓷将继续作为一个整体,但陶瓷却与大卫德的图书馆分离开来,但实际上陶瓷和图书馆也是一个整体。正如大卫德夫人1992年在Orientation的采访中提到的那样:“如果没有图书馆,这些收藏将不那么具有历史意义。”

面对这些意见,Stuart强调说大英博物馆将尽全力来满足这些请求,特别是满足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学术和研究上的要求。大英博物馆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地理位置上的亲近也为学生们研究这些收藏提供了便利。然而,Stuart承认,无论如何,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生都无法像以前一样得到同样的便利。在大英博物馆里要把藏品从展示的地方拿出来远比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要难得多,如果要这样做,必须要在公众参观之前或者之后才能进行。而且,因为大卫德收藏的策展人已经不再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课程的人员,所以这也会不可避免地增加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与大卫德收藏的距离。

当然,大卫德希望从伦敦大学得到“最好的博物馆体验”,这是伦敦大学现在无法提供的,但大英博物馆却可以。正如前文提到的,位于戈登广场的那个建筑注定将是一个暂时的场所,因为大卫德曾认为那个地方太小了。通过何鸿卿的资助,大卫德收藏将可以在大英博物馆获得更大的展示空间、更好的灯光条件以及更完善的保护和保卫。正如Sheaf设想的那样:“我们希望大卫德对这一切感到高兴,他的收藏将得到比在戈登广场更好的展示和保存。”

大卫德当然无法想象,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他以毕生精力建立起来的基金会将面临他不曾预料到的困难,他曾认为政府将一直为基金会提供财政支持。依赖于政府支持的博物馆在政策变化时变得异常脆弱,这并非怪事,现在,欧洲的很多机构也在开始寻求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正如美国已经非常普遍的做法那样。在美国,公共财政支持通常只是博物馆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专业人士花费更多时间通过集资、捐赠以及其他更多创造性的方式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宝玉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体育总局

空运商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用航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