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谐音的歇后语

谐音的歇后语

谐音的歇后语范文第1篇

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不顾(雇)人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

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

心小苏他爹——老输(苏)

谐音的歇后语范文第2篇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谐音的歇后语范文第3篇

我们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您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潜在的学问吗?由小编来为你答疑解惑吧——

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谐音的歇后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歇后语;翻译;方法;技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韩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尤其是两国的文人把韩国的优秀作品翻译给中国的读者,把中国的优秀作品也翻译成韩语给韩国的读者,这样一来,也难免涉及文学作品里面的经典语句,如成语、歇后语、典故等语言的精华。汉语习语中的歇后语最能反映汉民族的语言习俗,如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歇后语,也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交际翻译

跨文化交际是对不同文化源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因文化而异,阻碍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2]

不同的民族透过统一喻体的不同运用,可体现其价值观。如汉语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翻译成韩语的话“? ? ? ?? ???? ??”;“?? ?? ?? ???”韩语的两个句子都合乎原意,前句是意译,以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的表达方法,后一句是口头通俗的说法。

2. 歇后语及其特点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习语是指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形式。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3]

歇后语充分展示了汉民族的语言风格,是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歇后语大都言简意赅、遣词隽永,有形象生动鲜明、富有韵律节奏的特点。[4]

3. 汉语歇后Z的韩语翻译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如果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表现了民族性极强的思想内容,翻译就更难了,汉语中的歇后语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主要来自汉字文化,汉字由于其发达的表意功能造就了独特的汉字文化,汉字的偏旁、部首促进了其形音会意的特点。因此,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翻译好歇后语是件不容易的语言活动。

3.1 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从结构与内容上看可分三类。谐音、谐义类,比喻类,故事类。具体如下:

第一,谐音、谐义―双关类。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一根筷子吃藕―挑眼;这种歇后语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义,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第二,比喻类。如:电线杆上晒衣―-好大个架子;当官不坐高板凳―平起平坐。此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其后半段的“谜底”也自然在想象之中。

第三,故事类。如: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齐威王猜谜语―一鸣惊人;刘备卖草鞋―本行。此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5]

3.2 找出歇后语和韩语的对应关系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修辞手段,汉字由于其发达的表意功能造就了独特的汉字文化,而韩文字是表音文字,韩语中没有相应的对应格式,韩语中的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等)的发展长期受到汉语的影响。由于汉语和韩语的语言表达格式和方式不同,在韩语里找不到和歇后语完全对应的格式,但是广义上讲歇后语也属于熟语、习语。因此,韩语的部分熟语、俗谈中能找到与歇后语在表达方式和喻义方面一致、相近或相反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6]

第一、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如:上天摘月亮―难上难 (??? ? ??);笼屉里倒水―白搭 (??? ? ??)。

汉韩两种语言用共同的形象表达了相同的喻义。尽管如此,语法结构上仍有差异。即汉语有解释部分,韩语却没有。

第二、喻体略有不同,喻义相同。如: 老虎嘴上拔毛―寻死;不知厉害 (?? ? ? ???);猫哭耗子―假慈悲 (???? ???)。

这些例句的形象略有不同,但表达了同样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喻义。

第三、喻体完全不同,喻义相同。如: 正月十五拜年―晚了半个月 (?? ? ??);

麻花上绣花―好上加好 (?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 ?? ????)。

中韩两国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两国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麻花”、“绣花”、“?”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事物也体现了歇后语和韩语熟语源自民间生活并带有深层的民族文化烙印。

第四、喻体相似,喻义不同。如: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 ?? ??? ???);

雨后送伞―虚情假意 (? ?? ?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 ?? ?)。

有一些韩语熟语看似和歇后语喻义相同,但实际上略有差异。在上文例句中,韩语俗谈(? ?? ??? ???)经常以“为时已晚”的意思使用;韩语俗谈(? ?? ? ??)经常以“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意思来使用;韩语俗谈(? ?? ?)则表示“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含义。

3.3 歇后语的韩语翻译方法

我们经常提到的翻译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钱钟书的“化境”、许渊冲的“三美”;国外则有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等。这些主张并不互相矛盾,而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中心都是主张译文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文的风格,尽可能地保证原文与译文的等效或等值,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7]

3.3.1 直译方法

(1) 喻义歇后语

喻义歇后语一般地讲形象性强,喻义清楚,在韩语中直译也能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因此,可以运用直译法来翻译。如:他们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 ???? ?? ??? ??? ??? ???? ??? ???);他现在是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 ??? ?? ?? ??? ?? ??? ? ?? ??)。

他远走高飞了,你现在找他,岂不是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吗?(? ??? ?? ?? ? ???. ??? ?? ?? ???? ? ???? ?? ?? ???)。译文只译了谜面,谜底没有译,但表意准确,而且也达到了原文的修辞效果。[8]

(2) 谐义歇后语。谐义歇后语可以只翻译前半部分。谐义歇后语与喻义歇后语不同,它是通过谐义交替表达意思,其表意方式是间接的,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关的修辞手法。所以,谐义歇后语不必将前后部分都译过来,只翻译谐音的喻义部分就可以了。比如:

城门外的砖头―踢出来的。(? ?? ?? ???);快刀坎西瓜―一刀两断。(?? ?? ???)。

(3)喻事歇后语。歇后语前半部分比喻和后半部分喻义都属于一般事物或情理,比喻关系一目了然,易于为译文读者所理解,那么可以将前后两部分都整体翻译。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 ??? ??? ??? ??? ????);杀鸡取蛋―只图一时。(?? ?? ?? ? ?? ??? ??? ??)。

3.3.2意译方法

(1) 喻事歇后语。前半部分的意思或修辞手法不易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或容易造成曲解的,只翻译后半部分。如:打破砂锅―问到底。(??? ??? ???);破饺子―露馅了。(?? ????);肉锅里煮元宵―混蛋。(? ? ?);我还以为他改好了呢。没想到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 ??? ??? ????? ??? ? ???? ? ??????)。

(2) 后半部分是固定成语或谚语的歇后语。这一歇后语一般只翻译后半部分相应的韩语成语、惯用语、谚语等。因为后半部分的成语、谚语、惯用语广为流传,认知度高,可以用易于x者所熟悉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来代替。如:大石头落沉海―一落千丈。(????);

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3) 前半部分是包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歇后语。这一歇后语存在文化差异,令译文读者费解,这时只翻译后半部分。歇后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古代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包含了古典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民族风俗。这部分内容对译文读者来说很陌生,不妨直接用韩语中具有相应意义和修辞色彩的语言,只翻译后半部分。如:武大郎上墙头―上不去下不来。(???? ???? ?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 ????)。

(4) 后半部分是双关语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从意义上和逻辑上都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取后半部分某个字的谐音或谐义,幽默地表达其比喻意义。这时就不必拘泥于前半部分的内容,只转达后半部分即可。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

老九的弟弟―老实(十)。(????):石头落水―沉没(默)。(???????)。

双关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这种译法虽然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喻义,但原文双关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却大打折扣。

3.3.3 套译方法

一些汉语歇后语尽管原文很形象,但由于汉语韩语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就不得不改变一下原来的形象,用一种读者十分熟悉的比喻来进行翻译。这事实上就是一种套译,译文和原文采用各自不同的比喻,来创造同一种形象,传达同一种精神,达到一种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因为文化翻译的重点就是在译语文化中保留原语文化的意象,而套译是一种以译语读者为趋向的翻译策略,主张用译语文化中的意象来替换原语文化的意象。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水缸里的王八―跑不了。(? ?? ? ?):秋后的蚂蚱―蹦Q不了几天。(?? ??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 ?? ?? ? ??)[9]

这几个歇后语中的比喻对韩国人来说很陌生,容易产生错误的语义联想。翻译时可以舍弃原文的形象,使用韩语中常见的比喻,符合韩语表达习惯,让读者一目了然,能传神传义。

3.3.4 仿译方法

仿译是指翻译外语中词或词组的一种方法,通常借用外语词的语义结构或语义的组合模式。仿译,有时候也称借译或译借。仿译是一种逐词逐句的翻译方法,仿译以原文为参照模板,仿原文形式复述或再现原文的思想内涵,在译文中保留仿拟修饰。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 ??? ???? ??? ?? ? ??):墙上的草―随风倒。(? ?? ? ?, ?? ?? ????):断了线的风筝―谁知哪里去。(? ??? ?, ??? ?? ?? ??):兔子尾巴―长不了。(????? ?? ??? ???)。

4. 结语

总之,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跨文化交际翻译视角下,歇后语的翻译决不能仅仅盯着语言形式的转换,更要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并进行仔细的文化比较,寻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平衡点。汉语歇后语翻译的根本任务是解释源语和目标语所反应的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韩两国交流历史悠久,在语言表达方式、思维逻辑、文化意蕴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翻译时要把握好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灵活掌握多种翻译方法,最终达到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目的,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马丽. 歇后语韩译策略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11.

[2]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篇 [M]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3]王军云. 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 [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4]杨根培 李延林. 从跨文化视角看歇后语之英译 [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5]王军云. 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 [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6]马丽. 歇后语的韩译策略 [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1

[7]李延林 夏志明. 论英汉文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9

谐音的歇后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歇后语: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78-03

歇后语是民间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特殊的幽默语言品类,是幽默的一个分支,是汉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没有与其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法。而且歇后语涉及面广,由古及今,由天上到地下等不同范畴里,不同食物中由广大群众,专家作者们探究、修饰、创作了琳琳种种,题材繁多,寓意深厚,味道不同,表达着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褒与贬等等,或有优秀精神,或有娱乐欣赏价值的作品。因此歇后语的翻译是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我们在翻译歇后语时不仅要了解歇后语的出处和文化内涵,而且还要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样歇后语的翻译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同时,歇后语的翻译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1.歇后语的构成与分类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谜面”讲具体的事物,“谜底”是对“谜面”的解释说明或描摹,是表达本意的所在。“谜面”和“谜底”之间常用破折号隔开。从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联系上来看,歇后语可分为比喻性歇后语和双关性歇后语两类。

1.1 比喻性歇后语

它所比喻的事物与使用歇后语的上下文所描写的事物有相通之处。这类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使本意。例如:

⑴狗咬刺猬--无从下手 (A dog trying to bite a hedgehog――no way to make an approach)。

1.2 双关性歇后语

双关性歇后语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义。双关性歇后语又可分为谐音双关性歇后语和语义双关性歇后语。

1.2.1谐音双关性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思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思。例如:

(2)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Breaking an earthenware pot――(lit) cracked to the bottom.(pun) interrogate thoroughly.)

1.2.2 语义双关性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是后半截出现一语双关,其表面意思是对前半截作解释说明,但其实际意思是表达整个上下文中完全不同的语义。例如:

(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Using a rolling pin to blow a fire――totally impenetrable).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歇后语的文化内涵

2.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歇后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中没有与汉语歇后语完全相同的表达方式。要更好的了解歇后语的文化内涵,准确翻译歇后语,必须要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经归纳总结,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如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2.1.2 习俗差异

英汉习语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 dog(你是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相反,中国人十分喜欢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2.1.3 的不同

英汉语中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习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go to hell(下地狱)”。

2.1.4 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如“草船借箭――坐享其成”、“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东施效颦”。而大部分的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andora‘s box(潘朵拉纸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2.2 歇后语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歇后语形象生动,比喻新奇。前半部分是形象,后半部分是寓意或双关。明白它的意义往往要经过思索,才会达到理解上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意外之境。许多歇后语给人以诙谐风趣、辛辣刺激的感觉。如“老虎变猪婆――又笨又恶”和“骆驼生驴――怪胎”。因为中英语言毕竟分属不同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完全对应的喻体与文化内涵相一致的现象只是少数,大量的歇后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只是部分地对应或毫无相同之处,汉英喻体不同,文化内涵亦不同,表达方式迥异,例如:

(4)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When the tiger is away from the mountain, the monkey calls himself the king.)与英语习语“In the kingdom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is king.(盲人国里独眼为王)”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并非完全等同。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历史典故、思维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表达方法,绝大多数歇后语就是这种典型的中国文化的折射。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中的“泥菩萨”形象恐怕令英美人难以想象。因此,如果拿let alone anyone else来翻译就不足以表达出文章的文话内涵,前者有“爱莫能助”之意,而后者含义却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再如:

(5)老鼠爬称钩--自称自(A mouse climes onto a steelyard hook――weighing itself in balance/chanting the praises of oneself )句中的“称”是个谐音,既表示称重量weigh又表示称赞praise,用来表示那些没有本事的人自我吹嘘,而英美人区别不了“称”与“称赞”谐音的韵味。

3.翻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严复主张“信、达、雅”,傅雷主张“重神似不重形似”,鲁迅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r在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前言中说翻译的任务是以最清晰最易让人接受的形式表达原文的意义。虽然这些主张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要结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含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重视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对等,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或没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或者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形象的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诗刊熟悉的形象或得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我们在翻译歇后语是也应牢记这一条。

4.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根据歇后语的分类、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歇后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标准,歇后语的翻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4.1 完全直译法

完全直译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完全直译法不仅要求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上的对等,以保持原文载有的文化价值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从而丰富英语的词汇和表达手段。“谜面”和“谜底”属于一般事物和情理,其间的关系各民族人民都能理解,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的前提下,这类歇后语只需直译。如:

(6)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To send the feather of a swan one thousand li――the gift in itself may be insignificant, but the good will is deep.)

(7)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Eating lily root with one chopstick――picking it up by the holes.

4.2 直译加注法

等值翻译很难在所有层面上实现,特别是意义相同,词和形式也一致的等值存在着不少客观的困难,主要因为中西文化渊源差异。英语中几乎不存在类似汉语歇后语的表达形式,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的歇后语常采用直译加注法,以免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如:

(8)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Box on the ear was skillfully given by a Chou Yu and gladly taken by a Huang Kai.)[A fourteenth century novel based on events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third century A.D. Chou Yu of the Kingdom Wu had Huang Kai, another of Wu general, cruelly beaten, and then sent him to the enemy camp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enemy.]

4.3 意译

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愿意。以喻义为主的歇后语有的虽有形象,但与喻义关系不大;有的虽然形意并重,但用直译无法表达时,我们就用意译法。如:

(9)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He is sure to ask questions but 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10)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When we pass from the old society to the new one, each of us shows his true worth.)

(11)我们校队近年来可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Our school team has kept lo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4.4 直译和意译兼用

直译和意译兼用就是在采用直译以保留原文比喻形象的同时,又兼用意译,有时略作适当补充,使译文能更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歇后语常带有深深的历史和文化烙印,如何把歇后语中负载的文化价值移植到英语中去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有些民族文化色彩浓的歇后语在于形象和风格,翻译时须以忠实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为前提,直译之后再加意译,以显其喻意。

(12)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ChuKeK Liang the mastermind, meaning that the masses have great creative power.)

(13) 我说二三百两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When I say two or three hundred taels, you say twenty or thirty! It's like kissing in straw helmets――the lips are far apart!

(14)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 The tail of a rabbit can't be long――won't last long.)

4.5 习语套用法

英语里有些习语和汉语的一些歇后语采用相同或极其相似的形象或比喻,表达相同或极其相似的喻意。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借用英语同义习语来译。例如:

(1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16)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A dog given a bone who doesn't come back for more.)

(17)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我们在借用英语习语来翻译歇后语时应注意他们的修辞色彩,如两种语言的修辞色彩不同,我们就不能套用。如“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就不能译成“No man cries stinky fish”。前者有褒义,而后者则没有。

5.结束语

歇后语的翻译相当灵活,译者应根据所译文章及歇后语的具体情况做到灵活处理。尽管歇后语的翻译灵活,但总的来说,译者在翻译时还是应该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5.1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如果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比喻相通,一般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采用直译法

5.2 双关性歇后语的翻译,由于双关语(尤其是利用谐音构成的歇后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内容和形式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一般采用意译法。

参考文献:

[1]凌利.歇后语词典[Z].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4]刘学明.汉英习语用法对比研究及应用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侯宁海.英汉习语大典[Z].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6]黄伯荣.现代汉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汉英辞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8]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 [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修辞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成都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市人民政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