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煜浪淘沙

李煜浪淘沙

李煜浪淘沙范文第1篇

作为南唐第三任国君,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

史载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而历史却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并在景遂死后不到3个月即不满三十岁暴卒。之后,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作为国君他不思治国,乱世之中,也不会带兵打仗。只知纵情享乐。向宋朝屈膝进贡。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在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而李煜在另一领域,在文学上他是成功的。降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每当读到这首词,便感觉到那深切亡国之痛,以及怀念。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而他的另一首词《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也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他的词不假雕,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世尊称他为“词帝”。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的偷情诗,这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宋词作为词艺术高峰,纳兰性德将宋词整体置于李煜词之下,明显失之武断,亦缺乏客观依据,显然是过誉的。但是李煜词成就之大,却又是得到后人认可的,但不宜过分拔高。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而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李煜浪淘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煜;意象;构成;情感;特点

南唐后主李煜现存词作较少,仅36首左右。但是,其词以其真诚任真的艺术魅力,流芳千古,使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心醉。李煜身后的研究者对其词的研究绵延至今,未曾终止。前人研究,涉及李煜词作的诸多方面,本文以意象为切入点,尝试着对李煜词进行解读。

一、李煜意象的构成――从宫娥到家国

李煜词的风格以976年国破被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已经成为共识。其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而后期词呈现出哀婉沉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作风格的反差必然导致所运用的意象的不同。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联系李煜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其前期词作的多以男女之情,奢靡的宫殿生活为主要内容。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佳人摇曳的舞姿等都成为李煜宫廷生活的欢乐之源和描写对象。“红日”、“金炉”、“红锦”、“金钗”等意象将读者带入到一种甜腻、绮艳的气氛之中。再如:《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词中女性的外貌,借助“云鬓”、“香腮”、“远岫”、“春笋”等意象得以表现。这些主题在李煜前期其他词作中街巷类。可以看到,李煜前期宫廷生活和男女欢爱的主题多是在红金色彩、香软特征的意象的裹挟下得以表达。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他的人生由此有了巨大的落差,他的作品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极尽欢乐到无限感伤、有闺怨宫阙到家国山河、由恬适自在到沈腰潘鬓。同时,李煜词作中也有了新的意象,词境也走出皇家苑囿,显得更为开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传说中的绝命词中充满悔恨之意。此时的词人听风望月,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而他的愁也再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浓烈的家国之思,亡国之恨。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丧国的宫女的朱颜,此类意象也断然不能就字面意思理解为实指,因为这里的这里的“雕栏玉砌”、这里的“朱颜”再也不是后主吟风弄月的对象,而是表达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郁闷和感慨。又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雨潺潺”、“五更寒”、“江山”、“天上”、“人间”,可以看到,在这里李煜使用的这些意象都是关于自然的,无论是和时令相关的乍暖还寒、阴雨绵绵,还是空间上的江山远眺,虽说和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和苏轼的“大江东去”前后相较,实在称不上壮阔阳刚,但是和其前期词相比,可以说“境界始大”。而这境界的阔大是和李煜后期词意象的改变密切相关的。再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词中“藓”已侵“阶”,“金剑”被“沉埋”,写出一片盛世不再的萧索。红色、金色的艳丽渲染早已不复,取而代之的是“空照秦淮”寂寥之感。

二、意象蕴含的真情――剪不断理还乱

以上的简要的罗列了李煜前后期词作意象构成的不同。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代很多学者对李煜前期词作颇有微词,或认为其境界窄小,不足为论;或以为其技法精工,格调过低。在品读李煜的诗作之后,我的看法和这些评价略有不同。李煜前后期的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导致其作品风貌的不同,而其创作的老辣也与其经历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联,所谓“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李煜的前后期词作风格除了变化之外,还有一脉相承的东西,这种贯其一生的东西是一个作家创作的灵魂。具体说来,在李煜词中,无论是前期宫闱生活的描写,还是后期对亡国之叹的感慨,贯穿其创作生涯始终的东西是“真实”。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词中回顾南唐开国之久、幅员辽阔,历经四十年纵横三千里,宫殿高大雄伟,宫苑草木茂盛。而今成为阶下囚,在忧虑伤痛中度日。前后对比中,极言其哀,但接下来后主并没有借此表达其一生未开之襟抱,而是说最令自己痛苦难忘的是在生离死别之际,对宫娥垂泪的景象。李煜真可谓真人矣。作为一个帝王,即使是亡国之君,按照常理来说,要展现的更多的是自己治国的才能、大度的胸襟、威严的态势、豪迈的气度。即使不能,也会尝试尽量把自己的小情调掩藏在身后,可是李煜回念故土,思寻当下时,家国固然难忘,但他的最难忘处,不是他“家国”,而是“宫娥”!李煜的真实也由此管窥得见。

李煜的情感的真实表现在作品当中体现更多的是有“梦”意象的使用。梦是对无意识真实状态的一种自我和象征性自我描述,通常只有在梦中,人类才能摆脱生命中的多方压力,全无遮掩的进行感情的宣泄。李煜现存的共36首词作中,与“梦”相关的占了三分之一还多。无论是因“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一晌贪欢,还是“故国梦重归”后醒来的双泪垂,还是“一梦浮生”的世事漫随流水,所要表达的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便言说,或者言说不尽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人心底最真实的,最直接也是最隐秘的。只有借用“梦”这一同样朦胧的意象才能够很贴切的表达出来。

李煜浪淘沙范文第3篇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李煜浪淘沙范文第4篇

2、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3、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5、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宋李清照《晓梦》

7、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唐白居易《宫词》

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2、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1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5、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唐李煜《浪淘沙》

16、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宋苏轼《江城子》

19、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唐李煜《子夜歌》

李煜浪淘沙范文第5篇

同写离别伤愁,李煜和李清照有着本质的不同。李清照的“愁”是建立在美满婚姻基础上的淡愁,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的是夫妻之间的情深意浓,苦涩中略带甜美。而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像李清照夫妻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更不可能有忠贞不渝的平等爱情。李煜作这些,毕竟有“男子作闺音”(《西圃词说诗词之辨》)之嫌。其次,李煜和李清照都有亡国深愁。由于时代巨变,国遭厄运,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急转而下,作品中国破家亡的痛恨悲怨倾泻而出,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但李煜作为一国之君,对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的词中往往是悔恨愁苦交织。此时,他的愁情已不像前期那样清淡缠绵,而是奔涌冲泻:“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子夜歌》)“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这般浓烈的愁恨,真可谓“以血书者”[4]。屈辱的囚徒生活触发了李煜无限的亡国愁情。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抒发他难以言状、生不如死的无穷悔恨。写于亡国之际的《破阵子》,也表现了他对自己以前不思强国御敌而深刻自责。李煜愁情词中的难解之情,就是对自己昏庸误国的无限追悔,从而生出不尽的浓愁。而李清照作为乱世中漂泊的女子,除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她的亡国深愁更多的是对南宋苟安统治者的怨愁和对国事的忧虑。她的佳作《声声慢》堪称言愁词之绝唱。梁启超曾评价道:“这词,是写从早至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词都是咬着牙根咽下。”[5]再如她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词人流寓金华时,面对双溪晚春之景,含泪写的一首悲情之作。那双溪的舴艋舟啊,也无法载动我这深重的忧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漂泊无依、孀居寂寞、晚景凄凉等等这些让词人无限感伤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变更、山河破碎的黑暗社会造成的。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到:“她抒的情,写的恨,表面上看来是个人的,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的。”[6]历经坎坷的李清照,在词中将精神创伤和内心苦痛通过孤苦无依、晚景萧索的枯槁形象含蓄地表达出来,其悲苦难言,无一字不是她历尽劫难后的忧叹,无一处不是她饱经忧患后低沉的倾诉。李清照后期的词融入了其遭遇的深悲剧痛,深沉的反映出乱世中人们的切身感受。

二李愁词的艺术表现风格相似

李煜和李清照的胸中是愁的海洋,但他们言愁并不是任意流露,而是善于体物言情,使愁情的抒发有时是涓涓细流,有时又是波涛汹涌。今人张璋先生说:“婉约词从唐宋以来名家辈出,争妍斗艳,成为传统词风。以往人们最推崇的是周邦彦和姜夔,周词以清丽见长,姜词以清刚取胜,后人奉为圭臬。殊不知在婉约词中尚有一大流派,峰峦迭起、贯穿古今,它的代表人物是李煜和李清照。”[7]又说:“他们的词,虽各有千秋,但风格是相似的。”[8]这些评说极为中肯。他们在抒写愁情的艺术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二者在表达愁情时皆率真自然,情真意切,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之态。无论是大是大非的国仇家恨,还是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都缘于他们对生活最切实的感受。李煜言“愁”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情感没有半点掩饰。后人评后主词,赞其“非人力所能及”的“天籁”,就在于他“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词,愁苦时能做愁苦语,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刘毓盘《词史》)。他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可以看成是词人彻头彻尾的自白。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深刻的反省,毫不隐讳地写出亡国悲剧的根源就是他当年的骄奢淫逸,这是何等勇敢与坦率。至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则是“以血书者”[9]。李清照言愁也是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毫无顾忌,淋漓尽致地宣泄在词章中,使人读后有一种寂寞凄清、幽咽哀怨之感。如她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开篇就写残花,“日晚倦梳头”的慵懒,继而道出是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词人把自己当时的国破家亡之恨,颠沛流离之悲,无依无靠之苦,婉转地表达出来。那种一言难尽、欲说还休的痛楚,“舴艋舟”也“载不动”的情思,沉甸甸地压在了词人受伤的心坎上。此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都是泪千行的人生悲歌,字字愁苦,声声涕泪,无一不是词人人生之愁、国亡之愁的真实抒写。(二)两人都善于使用白描的手法写愁,以清新自然、朴素动人的家常语来打动人心。李煜词中的“流水落花”、“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一江春水”、“不放双眉时暂开”都是白描之语,一经词人点化,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清代词论家周济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10]说明李煜的词不用淡妆,也不用浓妆,就有一种本色美和自然美。王国维也高度评价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11]也说明李煜词的秀美,不像温庭筠全靠辞藻华丽取胜,也不似韦庄以潜在骨力见长,而是全以奔放自然之笔写纯真任纵之情,丝毫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迹,表现出一种俊逸飞扬的神韵。李清照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都是本色寻常之语,清新明快,流转如珠,平淡本色,绝无半句豪华。她的这种白描手法,就是古人常说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清代彭羡门评李清照的词:“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粟词话》)[12]但是,在抒情方式上,李煜和李清照存在着“率性”与“委婉”的不同。李煜抒感“任真直率,如生马驹,不受捉控”(《介存斋论词杂著》)[13],尤其是他后期的词作,“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抒愁泻恨的情势直如川流不息的江水。而李清照在感情的表达上,无论是前期的寂寞春闺,还是后期的国破夫亡,多是欲言又止,很少直言相告,极尽回环曲折之能事。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不直说她在痴情的盼望远出的丈夫,而是把楼前流水拟人化,说是唯有它在怜念自己,含蓄委婉,曲折幽深。作为女性,李清照长于描写心理活动的曲折过程,多角度描写,层层深入,极富艺术感染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一连十四个叠字,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极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情绪的发展变化。此外,她还特别喜欢运用连绵词,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这也是李煜所没有的。

二李愁词表现异同的原因分析

这两位异代词人在抒写愁情时表现出一种异代同抒的相似,除了李清照对李煜的创作有意识地借鉴与继承外,还因为他们都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及相似的人生经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瓯北诗话•题遗山诗》),特殊的社会境况促成了李煜哀婉的愁情词,而若没有“靖康之乱”或许也不会出现李清照这又一婉约派的词学大家。但他们悬殊的身份地位让他们又分别处在不同的人生境地上。李煜置身于生命无常的视点,仰观宇宙自然的永恒,传达着他对生命本体的感受;而李清照则置身于日常生活,直面社会自然的变幻不定,传达着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对南唐的覆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悲剧与其说是昏庸无能,还不如说是由于封建政教责任带来的错位。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14]的词人“没有政治长才,但有文艺修养;不谙兵戎之道,但通文艺之业;是一个不合格的帝王,但确是一个出色的文学艺术家”[15]。世袭皇权,把李煜这位“心疏利禄”的人推上了政治舞台。经历了人生大不幸的李煜,在反省自己悲剧遭遇的成因时,又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只能把它归结为自己命运的不偶,把苦和恨看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李清照,虽身为女性,却有着“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16]清高独立的人格、倜傥有男子气,但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种种礼教压抑束缚之中,无疑会感到苦恼不满,渴望自我的解放和国家民族的富强,她的情感和李煜的帝王之尊是不同的。两人都是善于观察和体验的词人,他们都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作品充满浓烈的感彩。

相关期刊更多

水利建设与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