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鹧鸪郑谷

鹧鸪郑谷

鹧鸪郑谷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坊曲;近代曲词;鹧鸪词;教坊记

从大诗人李白的《山鹧鸪词》开始,唐代出现了二十多首的以鹧鸪为题的诗歌,如白居易的《山鹧鸪》诗;中唐诗人许浑一个人便写了五首与《鹧鸪》有关的诗歌,分别是《听歌鹧鸪辞》《韶州韶阳楼夜燕》《听吹鹧鸪》《怀江南同志》《越中》;诗人郑谷更是因为他的《鹧鸪》诗当时人称“郑鹧鸪”,由此可见当时的“鹧鸪”诗的盛况。有关鹧鸪的诗歌虽多,但是研究者并不多,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鹧鸪词》的起源。

首先,《鹧鸪词》是歌曲,是可以用来歌唱的。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将汉代以来的歌谣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其中“近代曲词”和“新乐府辞”二类收录的是隋唐以来的乐府新题,其中近代曲词收录的是可歌唱的,也就是歌词,如《乐府诗集・近代曲词》收录的《思归乐二首》题解:“《乐苑》曰:‘《思归乐》,商谓曲也。后一曲犯角。’”“商谓曲”不好理解,疑是“商调曲”之误,犯角是一个音乐术语,是“犯调”的一种,在古代犯调具体怎样犯调已不可考,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转调,但是比转调严格,《辞海》“犯调”词条:“词(曲)中犯调有两种。一是宫调相犯。即取各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有三犯、四犯、八犯之称。但限于‘住字’(全曲末一字,或称“杀声”)相同的调子方可互犯。”新乐府诗则是不能歌唱的以讽喻性作为特征的文学性较强的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其次,唐代以来大量的以“鹧鸪”为题的诗歌应该是教坊曲《山鹧鸪》及其别称。任半塘《唐声诗》云:“《山鹧鸪词》,唐教坊曲,别名《鹧鸪词》《鹧鸪》。”由此可见,唐代出现的大量以“鹧鸪”为题的诸如《山鹧鸪》《山鹧鸪词》《山鹧鸪辞》《鹧鸪词》和《鹧鸪》等诗歌都是《山鹧鸪》的别名,换言之,这些诗歌也都可以称之为《鹧鸪词》。教坊曲兴起于开元、天宝间,唐玄宗爱好俗乐,将大量民间乐曲引入宫廷,为了更好交流和传承,于开元二年设立教坊,专门负责乐舞技艺的教习。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成书于762-763年)记录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和起源,收录了许多教坊曲曲目,其中有一个曲目名为《山鹧鸪》,应该就是《鹧鸪词》。

第三、从《鹧鸪词》的来源看,教坊曲《鹧鸪词》是由民间歌曲整理或改编而来。胡适在他的《白话文学史》艺术中说:“盛唐的诗关键在乐府歌辞。第一步是诗人仿作乐府。第二步是诗人沿用乐府古题而自作新辞。第三步是诗人用乐府民歌的精神来创作‘新乐府’。”隋唐时期诗人用民歌精神来创作“新乐府”这种现象很多,所以郭茂倩特地把隋唐以来的燕乐杂曲歌词单独列为“近代曲词”,主要原因是随着魏晋南北朝四分五裂的时期结束,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到来,南北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燕乐”。“燕乐”是一种吸取了各少数民族音乐、隋唐以前的雅乐和清乐以及汉族民间歌曲等因素的俗乐。如《近代曲词》中的《婆罗门曲》就是从天竺传入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的胡乐,郭茂倩释题道:《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又如《采桑》题下有解:“《乐苑》曰:‘《采桑》,羽调曲。又有《杨下采桑》。’按《采桑》本清商西曲也。”说明《采桑》原来是属于隋唐以前清乐系统古曲,但是经过融合,已经成了燕乐系统的新乐府了;又如《绿腰》题解:“《琵琶录》曰:‘《绿腰》,即录要也。贞元中,乐工进曲,德宗令录出要者,因以为名,后语讹为绿腰。’《新唐书》曰:‘《凉州》《胡渭》《录要》,杂曲是也。’《乐府杂录》曰:‘《绿腰》,软舞曲也。康昆仑尝於琵琶弹一曲,即新翻羽调《绿腰》也。’”杂曲就是散失了或残存下来的民间乐曲,经过乐府官员整理后的乐府歌曲,由此可见,《绿腰》原来是民间乐曲,经过乐工选拔整理后就成了乐府歌曲了。又如《竹枝》目下云:“《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禹锡曰:“竹枝,巴Q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焉。”《鹧鸪词》和《绿腰》《竹枝》差不多,应该也是经过乐工或文人整理之后成了风靡一时的歌曲。第三、从早期的以“鹧鸪”为题的乐府诗的内容和风格特色来看,教坊曲《鹧鸪词》应该是由湖南一带的民间歌曲整理或改编而来的。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最早的以“鹧鸪”为题的诗歌是大诗人李白《山鹧鸪词》,其诗云:“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诗中点明“鹧鸪鸟”的家在“苍梧”的苦竹岭上。“苍梧”,古苍梧郡,郡治在郴县(今湖南郴州),辖地大致在长沙郡南、桂林郡北的一带。唐时认为鹧鸪鸟的故乡在“苦竹岭”的诗歌还有很多,如白居易《山鹧鸪》诗中也有“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郑谷的《候家鹧鸪》诗中有“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许浑的《听歌鹧鸪词》诗中有“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李白的《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诗中甚至直接点明了《山鹧鸪》的起源地:“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汉书・地理志》记载,前202年汉朝立国,刘邦于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郡治在现在的郴州市,与上文的古苍梧郡是同一个地方。

如上所述,《鹧鸪词》原来是湖南郴州一带的民间乐曲,在盛唐时期经过文人和乐工的整理后成为流行极广的教坊曲。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58.

鹧鸪郑谷范文第2篇

中国的雉鸡类也是拥有众多著名珍稀物种的一个类群。那么,如何评价中国所产的各种雉鸡类的珍稀程度呢?中国几代鸟类学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主要有4个名录可供参考。

首先,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黄腹角雉等21种(为便于比较,均采用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的分类标准,下同)雉鸡类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红腹角雉等20种雉鸡类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998年出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鸟类》(郑光美、,1998),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将中国所产的受胁雉鸡类划分为:野生绝迹(Ex)、国内绝迹(Et)、濒危(E)(9种)、易危(V)(11种)、稀有(R)(18种)和未定(I)(7种)等类别。

第三个名录是2009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二卷)(汪松、解焱, 2009)。

最近一个红色目录,是2013年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编制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目前已经完成,其中鸟类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组织全国各地的27位专家,再次依照IUCN的标准,对中国鸟类的受胁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和系统的分析。本文主要以此为依据,重点介绍被列为区域灭绝(RE)、极危(CR)和濒危(EN)级别的7种珍稀雉鸡类。

镰翅鸡:区域灭绝,境外现踪迹

松鸡科的镰翅鸡无疑是中国最稀有的雉鸡类。它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大小跟家鸡差不多,雌雄羽色相似,主要为黑褐色,杂以黑色斑纹和沙黄色虫蠹状斑,下胸部和腹部为黑白交替的横斑。它最特殊的标志性特征是翅膀上的初级飞羽硬窄而尖,呈镰刀状,因此得名。

镰翅鸡的和求偶行为都与其他松鸡科鸟类很相似。的雄鸟先停歇在树上,带着它的蓬松羽毛、肿胀的眼上部鲜红色裸皮和类似松鸡求偶炫耀的严肃姿态,尾羽呈扇状竖起,并伸直头和颈,且伸得很低,尾羽上举或呈扇疃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打破了森林的寂静。然后雄鸟飞落到地面上,一边整理羽毛,一边发出响而粗的“咔,嚓,咔,嚓”声,“呜-呜-呜-”地鸣叫。声音十分响亮,能传到几百米远。它们有时也站在大树桩上,伸展翅膀,进行有力地拍打,然后跳起一米多高并发出洪亮的尖叫声。这样的动作反复进行,持续时间达数小时。

虽然镰翅鸡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仅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在2009年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二卷)中已被列为“野外灭绝”,因为在我国仅报道过它在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有分布,而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关于它的野外踪迹报道,国内各研究机构、博物馆中也没有收藏它的标本。但前几年由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过一个密度较高的镰翅鸡群体。因此,在最新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区域灭绝物种。

海南孔雀雉:极危

海南孔雀雉是唯一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种的雉鸡类。它比家鸡略大一些,栖息在海拔150-1200米的原生性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长绿阔叶林等热带森林中。它的体羽主要为乌褐色,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上体的棕白色点状斑由前向后逐渐扩大,两翼内侧各羽的近端部有一个金属蓝紫色眼状斑,外边还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及较宽阔的白圈,极为醒目。雄鸟的头上还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冠羽。由于它的尾羽在靠近末端处有成对的紫绿色眼状斑,有点近似孔雀的尾屏,所以被称为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原来被认为是灰孔雀雉在中国分布的两个亚种之一,是海南岛的特产。与分布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的指名亚种相比,它的体形较小,中央尾羽上的眼状斑也较小,而且脸部为红色,不具有指名亚种的白色颊和喉部,背上的眼状斑也不带紫色,雄鸟的羽冠也不太发达。此外,这两个地方的孔雀雉在地理上是间断分布的,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通过比较两地孔雀雉线粒体细胞色素b等基因序列差异的方法所进行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海南孔雀雉性情机敏,善于隐匿,往往闻其鸣声,不见其鸟。它的叫声为嘹亮而悦耳的“光归”“光归”两声鸣叫,第一声较长。与分布于云南的灰孔雀雉雄鸟响亮的“-纭北破音占区叫声有所不同。

海南孔雀雉种群数量少,在20世纪90年代曾被估计总数不超过2700只。由于捕猎压力和赖以生存的热带森林生境遭到破坏,导致栖息地的持续丧失,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种群数量下降非常严重,且下降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幸运的是,在海南孔雀雉分布区内建有霸王岭、尖峰岭、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使这一珍禽种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以霸王岭为例,这里的林区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峰叠翠,林海浩渺,古木参天,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热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由于这里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海南孔雀雉,中国鸟类学家对于这一珍稀鸟类的野外研究工作大多在这里开展。

海南山鹧鸪和四川山鹧鸪:濒危

海南岛的另一个珍稀雉鸡类是海南山鹧鸪,也是一个分布区狭窄、数量非常稀少的种类,野外总数比海南孔雀雉多一些,但也不足10000只。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濒危物种。

海南山鹧鸪栖息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尤以原始的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林中较为常见,栖息海拔为700-900米左右。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额至头侧以及颏、喉部为黑色,耳羽却为醒目的白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上胸有发状的橙红色硬羽毛,好像围着一条漂亮的围巾。下颈两侧和围绕后颈有橙红色的领圈。腹部为白色。

山鹧鸪属在全世界共有15种,我国有10种,是中国雉鸡类中种数最多的一个属。它们均分布于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从雅鲁藏布江南麓至台湾岛,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环颈山鹧鸪、红胸山鹧鸪、t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绿脚山鹧鸪、四川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和台湾山鹧鸪,其中四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和台湾山鹧鸪是我国的特有雉类。山鹧鸪都是小型的雉鸡类,大多数种类的两性都极为相似,体形短肥,翅膀、尾羽短圆。

与海南山鹧鸪一样,四川山鹧鸪也是中国的特有雉类,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它是极少数雌雄羽色不同的山鹧鸪之一,而且极为复杂而斑驳。雄鸟前额白色,头顶栗棕色。眉纹和两颊黑色,耳羽栗色。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喉为白色,上喉具黑色纵纹。上胸和两胁灰色,杂以栗斑。胸部的栗斑连成一大块栗色的胸带。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绿色,具4-5道黑色横斑。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上喉淡黄色,具卵圆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锈栗色纹。

四川山鹧鸪在当地也被叫做“砣砣鸡”或“笋鸡”。繁殖期雄鸟早晚或正午鸣叫,叫声为嘹亮的上升哨音,间隔数秒反复重复。

四川山鹧鸪分布区狭窄、数量非常稀少,仅分布在四川中部的沐川、马边、峨边、屏山、甘洛和雷波等几个县境内,而且在数量最多的马边县现存数量也不足1000只,在典型栖息区的密度也仅有每公顷0.01只左右。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濒危物种。

四川山鹧鸪主要分布在马边大风顶、美姑大风顶、黑竹沟和老君山等部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一些省、市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我国鸟类学家在老君山做了大量野外工作,四川山鹧鸪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绿尾虹雉:濒危

绿尾虹雉可以说是四川山鹧鸪的“邻居”,但比后者“住”的地方要高得多,主要栖息于林线以上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冬季常到3000米左右的林缘灌丛地带活动。

绿尾虹雉体形较大,雄鸟非常美丽,俗称为“十样锦”。据说它的羽毛由10种不同颜色的锦绣所组成,像彩虹一样灿烂夺目。前额和鼻孔下缘羽簇黑色,眼前的裸出部为天蓝色;头顶和脸的下部及耳羽金属绿色;从头顶后部耸起短的冠羽覆盖在颈项上,为青铜色;后颈、颈侧和上背红铜色;上体紫铜色或绿铜色,下背和腰白色;下体黑色;尾蓝绿色。与之相比,雌鸟的羽毛则几乎失去了所有雄鸟所具有的光泽,上体为深栗色,具淡白色纹和皮黄色斑,下背和腰白色;眼周裸出部近白色;下体褐灰色,杂以白色细斑;尾暗褐色,具棕色横斑。

在绿尾虹雉的产地,据说它特别爱吃名贵中药――贝母,凡是产贝母的地方都有它的踪迹,所以叫它“贝母鸡”。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沙砾,这时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老鹰的嘴,称为“鹰鸡”。绿尾虹雉春夏季喜欢鸣叫,雄鸟常在破晓时站在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鸣叫,叫声为重复的“咕哩”,雅致、婉转、连绵不断、富于变化,雌鸟也能发出多种鸣叫声,在浓雾弥漫的群山间传得很远。冬季偶尔发出单调的“啊-啊呜”“啊-啊呜”。它们的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它们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这种现象在雉鸡类中是少见的。

绿尾虹雉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北部、东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和东南部一带。但各地的种群数量都极少,在甘肃境内不超过200只,境内则不足100只,仅在四川的局部地区数量较多。因此,它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也被列为濒危物种。

绿尾虹雉大多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其中位于四川宝兴东北部的蜂桶寨部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鸟类学家最早开展绿尾虹雉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地方,宝兴也是绿尾虹雉模式标本的产地。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邛崃山脉中段,山体起伏大,沟壑纵横,山峦叠翠,独特的地势地貌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许多孑遗物种的避难所。

白冠长尾雉:濒危

长尾雉属的鸟类在世界上只有5种,除铜长尾雉1种分布于日本外,其余4个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其中,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和黑长尾雉是我国特有种。白冠长尾雉的两对中央尾羽长达1-1.6米,呈银白色,并生有许多稍弯曲的黑色和栗色并列的横斑。

白冠长尾雉是在海拔1000-2000米的中、低山区生活的鸟类,多在地形复杂、起伏不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灌丛和箭竹混杂的林缘陡峭斜坡上活动。它的雄鸟和雌鸟在体形和羽色上都不相同,雄鸟较大,羽色也很美丽,眼圈、额、颊、眉纹、耳羽和枕羽都是黑色,互相连接,成为环状,围着头颈,使头顶的白色羽毛犹如一顶别致的小帽。颏、喉、颈部也是白色,眼下有一块白斑,背部呈金黄色或棕色,周围镶有黑边,翅上的覆羽为白色,有宽阔的栗色羽端,白色和栗色之间夹着黑而狭窄的斑纹。下体为深栗色并杂以白色,腹的中部为黑色。雌鸟较小,上体大都为黄褐色,背部有显著的黑色和大型矢状白色斑,下体为浅栗棕色至棕黄色。尾较短,具有不太明显的黄褐色横斑。

白冠长尾雉的雄鸟在时会低头发出“咕咕咕,咕咕咕,啧啧啧,咕咕咕”的叫声,引诱雌鸟前来交尾,雌鸟则回应以“咯咯咯”的叫声。失群时在林中发出单音节、低沉的“咕,咕,咕……”声,发现入侵巢区者或被惊飞时,发出快速的“归……”声或连续的、音高而尖的“呼……夹……”声,饱食以后发出愉快的“咕噜丝,咕噜丝”,有时它还发出带有音乐似的颤音,悦耳动听。如果单凭声音判断,会误认为是鸣禽类的小鸟,真可称之为雉鸡中的“歌唱家”。

在繁殖期,雄鸟之间的角斗异常激烈,弹跳可达两米多高。时,雄鸟毫不掩饰自己求爱的急切心情。开始,雄鸟要在雌鸟的身旁漫步环视,边走边叫,似乎在倾吐自己心中的爱慕之情。继而,接近雌鸟头侧,然后把靠近雌鸟一面的翅膀低垂下来,另一只翅膀极力向上扩展,炫耀自己美丽的背部。尾羽也摆向一边而竖立起来。颈部的羽毛乍起,头部的羽冠耸立。

白冠长尾雉曾经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四川东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东部、河南南部、安徽东部、江苏北部、河北北部、山西等地V泛分布,但现在的分布区已经大大缩小,并呈不连续的岛状,特别是河北、山西、江苏等地的种群均已绝灭。因此,它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说到白冠长尾雉,就不能不提到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的河南董寨部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中国鸟类学家开展白冠长尾雉研究的重要基地,开展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系统研究工作,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保护对策。

黄腹角雉:濒危

角雉属全世界共有5种,根据雄鸟的外形特点,分为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和黄腹角雉,它们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黄腹角雉为中国的特有种,栖息在海拔800-14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等原始森林中,上体为栗色,密布大型皮黄色卵圆形斑点,下体几乎为纯皮黄色,因此得名。

角雉的体形中等,跟家鸡差不多,嘴形短粗,两翅短圆,尾稍长,呈凸尾状。不过,它们的雄鸟和雌鸟的体色相差很大。各种角雉雌鸟的羽色都差不多,通体为浓淡不等的棕褐色并布满了黑色的斑纹。而雄鸟的羽色均十分艳丽,尤其是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天蓝色的肉质角,精巧而美丽,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此外,在它们的项下还生有一块图案奇特的帏状裾或肉裙,肉裙的图案条纹在各种中均不相同,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幻。

黄腹角雉雄鸟每当求偶炫耀时,它的两只角就膨胀起来,高高耸立,肉裙充血膨胀,突然展开,飘洒在胸前,几乎可以垂到地面,就好像穿了一条漂亮的彩裙,而且一会儿缩回,一会儿展开,更像是一朵不断开合的鲜花,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微微张开双翅,尾羽也如同扇子一样展开,交替踏着舞步缓缓移动,以博得雌鸟的欢心。交尾后雄鸟离开雌鸟并抖动双翅,肉角和肉裙也缓慢地收回。

黄腹角雉分布于浙江南部和西南部、福建、江西、湖南东南部、广东的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一带,但各地的种群数量都不多,总数仅为4000只左右。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华南、东南一带的自然保护区中,会有黄腹角雉出没。

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的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就开始扎根于乌岩岭的深山老林中,长期与黄腹角雉打交道,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随后,乌岩岭也成为黄腹角雉的重要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殖基地。2010年,保护区所在的泰顺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的称号。

蓝胸鹑 中国最小

在中国的鸡形目鸟类中,蓝胸鹑的个头是最小的。它们体长不到14厘米,体重最大也不过40克。虽然小,但蓝胸鹑绝对算得上是厉害的鸟类:它们迁徙能力虽然不如表亲鹌鹑强,但分布范围却非常广――从中国、印度一直到澳大利亚北部,都有它们的分布。

蓝胸鹑雌鸟和雄鸟的差异比鹌鹑大得多。雄鸟胸部为灰蓝色,喉部有两条醒目的白色环带。雌鸟外表暗淡,与鹌鹑略像。这些小型雉类常常栖息于山区的竹林或稀疏的矮树丛中,或者出没于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芦苇丛中。它们喜欢结成小群,在空旷地上觅食谷粒、草籽,或者吃一些蜘蛛、白蚁等昆虫。蓝胸鹑在我国曾广泛分布于西南、华南、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现在已不容易见到了。

山鹧鸪 小而圆

山鹧鸪属在全世界共有15种,我国有10种,是中国雉鸡类中种数最多的一个属。

山鹧鸪属大多数种类的两性都极为相似,体形短肥,翅膀、尾羽短圆。

鹧鸪郑谷范文第3篇

据《史记》记载,吕不韦与儒生辑成《吕氏春秋》,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十六卷,共二十多万字,在当时称得上是一部巨著。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诗人为了改好作品,哪怕一字半句,也往往为之绞尽脑汁,苦费心机。杜甫诗曰:“新诗改罢自长吟”。可见他十分重视诗文的修改。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陈舍人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减”,或云“落”,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过” 字, 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对自己文稿,“出入观省之,朝夕改”。其名作《醉翁亭记》,初稿开头为“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后来反复琢磨,觉得文章中心应突出醉翁亭,其他方面不必铺垫太多,于是大刀阔斧砍掉大部分,仅存“环滁皆山也”五字。这一改,除了文字洗练外,更显示出欧阳修文风之严谨。直到晚年,欧阳修仍保持这种文风,甚至把原稿改得一字不存。

“唐宋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北宋大文学家坡《和欧叔弼诗》,有句诗原为“渊明为小邑”,是说陶渊明作小县官,后改为“渊明求县令”,把陶渊明因家境贫困,求做小官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同为北宋的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嘲小德》诗,有句诗原作“书窗秋雁斜”,说小孩子在窗上写字,像天上秋雁那样整齐,显然不够真实。后改为“涂窗行暮鸦”,说在窗上乱涂成一团团,黑的像天上飞行的乌鸦一样,真切地描绘孩童学书的情景。

《诗经》曰:“如切如磋,如琢日磨。”众多诗人词家修改作品时,十分注重吸取他人的意见。人称诗奴的贾岛吟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后句“敲”字又欲作“推”,一时难以取舍。恰路遇韩愈,经指点选定“敲”字。这就是烩炙人口的“推敲”典故。边塞诗人高适,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于僧房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发现江潮亦随风而退,只剩半江水。觉得题诗用“一江”水描写月夜江潮,不符实际,归来时特去僧房改诗。不意发现诗已被人改过。僧人告诉他,有一官路过,见诗中“一”字不如“半”字准确,便径直改诗。高适多方打听,得知改诗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鹧鸪郑谷范文第4篇

(同等奖次按姓氏笔画排序)

新诗歌获奖作品(共118篇)

特等奖

《趟过宋词的苏轼》,韩簌簌

一等奖

《印象・汝窑》,谢耘;《三苏园的月光》,鲜圣

二等奖

《三苏坟前,我是今世的苏小妹》,刘小雨;《父亲》,李小波;《苏洵》,岳杰;《舞钢,一座钢铁之城》,贾旭磊;《东坡湖上,我是你最后的月光》,萍萍

三等奖

《致苏轼》,一地雪;《与苏轼谈论平顶山上空的月亮》,大卫;《寒食帖》,王自行;《行匿的血脉》,爪哇岛;《豫西坡地》,杨全生;《春暖花开,我爱着一座激情澎湃的城》,李晓泉;《秋日莲花山》,邵永刚;《柏风似雨三苏园》,单菲;《三座坟的芬芳》,赵大海;《三苏园,让一颗心如此宁静》,贾旭磊

优秀奖

《一只鸟慕名飞来》,一地雪;《苏子・耀亮了一个地名》,丁济民;《这些竹》,二月草芽;《雨落东坡》,川北藻雪;《煤,我的爱人》,马万里;《三苏园“蛙鸣”》,马聚申;《尧山尧山》(组诗),王心平;《从眉山到平顶山》,王文涛;《苏轼印象》,王东照;《下沉,或者上升》,王兴伟;《俺爹用上下乡补贴手机》,王国干;《谒郏县三苏坟》,王静静;《月夜读东坡》,牛香草;《三苏园:不朽的灵魂》,邓诗鸿;《平顶山四月的末梢》,邓焕然;《读苏轼》,冯金彦;《三枚月亮的王朝》,北荒;《坡和他的月亮》,北荒;《清晨,一只翠鸟从三苏园飞起》,申艳;《尧山》,白勺;《坡》,石群良;《东坡碑林》,石群良;《平顶山印象》,龙小龙;《关于N种花的形而上吃法》,龙美尔;《明月清风祭三苏》,任德华;《平顶山颂歌》,刘汉植;《三苏园月夜》,向迅;《风花雪吟会三苏》(组诗),字如方;《歌者》,孙振东;《碑林》,安昌礼;《在郏县,怀苏洵苏轼苏辙》,汗漫;《苏轼》,祁鸿升;《三苏园,一阙灵魂的闪电》,许岚;《向一种清洁的人生致敬》,许青禾;《苏轼在黄州写寒食诗帖》,许青禾;《郏县诗情》,邢剑君;《三苏园》,邢剑君;《我歌唱一座城市》,齐善兵;《数字东坡》,何君华;《香山寺写意》,何秋香;《山是平顶的好》,余承安;《梦游三苏园》,初夏;《鹰城的高度》,吴万夫;《平顶山的高度》,吴浩雨;《三苏园:灵魂的居所,心灵的星座》,杜文瑜;《诗词的故乡》,杨晓华;《穿行在平顶山掌心》,李元业;《收获的另一种姿态》,李元业;《访三苏墓,想到了天涯……》,李庆华;《赤壁的光芒:东坡居士》(组诗),张平;《三苏园,骨子里的远方》,张帆;《麦子熟了》,张超;《小议东坡》,张庆岭;《香山寺月》,张晓林;《仰望三苏墓地柏树林》,张慧贞;《三苏园怀古》,邱保青;《半斤月光》,陆承;《梦中与坡先生山顶对饮》,陈亮(山东);《扯一扯布衣东坡的衣袖》,陈于晓;《诗词是寺庙的语言》,陈有才;《平顶山:“三苏”的词牌名》,龙;《守望》,陈德远;《豪放派里的小峨眉》,单菲;《广庆寺记》,周大强;《东坡大写意》,周秋月;《一条江流进了平顶山的大封面》,周新寰;《风声》,岳杰;《夜读苏轼》,巫小茶;《在三苏园里小酌》,庞小伟;《站在平顶山上鸟瞰麦子》,武建华;《他年夜雨――致三苏》,罗书M;《疼痛与抚摸》,若川;《三游三苏园记》,郑海军;《北宋》,姚良良;《坡在鹰城》,柯金寿;《鹰城之恋》,柳歌;《郏县,词的渡口》,贺华建;《三苏祠里的沉默》,贺华建;《东坡怨》,赵静;《鹰城之思》,赵立功;《苏轼,今夜我在三苏文化的风景里穿行》,赵福治;《三苏坟》,王胜利;《香山寺,拜妙善观音》,徐赋;《听苏坟夜雨》,徐俊印;《尧山恋》,栗乙格;《画眉谷》,栾淑娟;《行走的月亮》,秦瑛;《今夜,和古柏一起听雨》,秦建国;《尧山红叶》,耿汝镜;《对话东坡》,郭张彦;《拜谒三苏祠》,寇俊杰;《三苏园情思》,敕勒川;《天青色年代》,萧萧;《游三苏坟》,黄小芬;《观“银线瀑”》,黄亚洲;《大地的居士》,黄巢菊;《写给鹰城》,鲁宝荣;《有个地方叫郏县》,薛凯敏;《在三苏园》,魏维伟;《雨谒三苏》,魏增良

旧体诗词获奖作品(共118篇)

特等奖

《鹧鸪天・咏马街书会》,胡吉祥

一等奖

《高阳台・三苏祠拜东坡露天塑像》,孙中林;《水调歌头・平顶山放歌》,赵国山

二等奖

《尧山红叶》,丁欣;《谒郏县三苏祠》,杨逸明;《题平顶山》,胡云泉;《七律・苏坟夜雨》,胡吉祥;《大香山放歌并序》,胡吉祥

三等奖

《应山远眺》,杨四震;《登大香山》,杨四震;《永遇乐・春回鹰城》,杨晓宇;《郏城吊三苏》,李树喜;《月夜独斟》,张雷;《七律・谒苏轼雕像》,张明昭;《昭平湖行吟》,陈亮(四川);《赶马街书会》,高振邦;《人文平顶山》,梁上泉;《秋游漫记》,寒石

鹧鸪郑谷范文第5篇

二、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

四、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

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六、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七、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八、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十、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十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十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十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十四、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十五、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十六、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十七、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十八、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十九、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二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二十一、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二十二、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二十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二十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二十五、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二十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十七、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其

二十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二十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三十、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三十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十二、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三十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三十五、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三十六、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三十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

三十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十九、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四十、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四十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四十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四十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十四、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四十五、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四十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四十七、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十八、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四十九、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五十、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五十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五十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五十三、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五十四、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五十五、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

五十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五十七、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五十八、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五十九、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六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十一、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六十二、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六十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六十四、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六十五、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六十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六十七、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六十八、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六十九、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东坡赤壁诗词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

诗词月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