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旦节的来历

元旦节的来历

元旦节的来历

元旦节的来历范文第1篇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 元旦是法定节假日吗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

“元旦”一词确非舶来品,而是早已有之。成书于唐朝初年的《晋书》中便写道:“颛(zhuān)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实际上,在此之前“元旦”的概念已经频频出现于诗文之中,南朝文史学家和文学家萧子云的《介雅》一诗中便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句子。

而要追溯元旦之日何时被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则有明文记载始于汉武帝时。汉武帝之前,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并不统一,因此历朝历代元旦的月份和日子相距甚远。夏朝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为正月。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元月为正月,并将正月第一天称为元旦。此后,这一规定沿用了20xx多年,直至清朝末年。期间每逢农历元旦,封建王朝都会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祭神祭祖、挂贴春联、书写福字、燃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等等,构成了公历元旦之日最主要的内容,每每盛况空前。

1920xx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寿终正寝。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农历元旦也被公立元旦取而代之。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经各省都督代表会议表决之后,民国政府决定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法,1920xx年为民国元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此前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商定沿用民国时期已定的公历和农历并举的方案,并且将公历新年之始――元旦列入法定假日,从此成为全中国人民的节日。当然,与农历元旦相比,公历元旦的庆祝活动、内容及其影响力等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 我们说起“元旦”,通常是指公历1月1日,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一约定俗成自1949至今已近70年。因此可以说,中国人过元旦已有4020xx年之久,但是过公历元旦不过半个多世纪。

元旦是法定节假日吗

元旦是法定节假日吗:是

元旦是每年公历(阳历)1月1日,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是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其中春节、清明、劳动、国庆这四个法定节假日高速免费。但是元旦节高速是不免费的。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节的来历范文第2篇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古代元旦指元月一日,但各个时期的元月时间不一致。秦朝的元月一日相当于现在的10月1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旦的叫法和起源变迁,欢迎阅读!

元旦的起源变迁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怎么过比较有意义1、提前一天准备好食材,元旦跟爸爸妈妈在家吃温馨大餐

节假日的时候,外面来来往往的人群很多,选择在家过元旦未免不是一种上佳的选择。在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丰盛的菜肴,聊聊家常,聊聊新年愿望,祥和而幸福。

在这里提醒一点,大家可以提前以前购买食材,要不然元旦当天去买的话人比较多,很拥挤;菜价也会因为节日上涨。

2、提前预约,元旦跟家人到周边城市旅游

节假日出行的人很多,小编一般不会建议大家选择在节假日的时候出门旅游。但是如果说大家的时间调整不开,只有元旦三天有时间的话,可以带上两三位家人朋友一起到周边城市去旅游一下。

如果有老人小孩最好是在平时空余时间较多的时候去,节假日期间最好不要带老人和孩子出行。同时需要提前联系好旅游公司,可以按时间地点集中,但是不按照他们的旅行线路,这样可能玩得更自由一些。另外冬季一般不建议自驾游。

3、元旦一定要记得跟朋友们聚聚,畅谈新年愿望

元旦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象征着打开梦想的翅膀。所以在元旦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日子里,我们的年轻朋友们千万不要忘了跟自己的好朋友们聊聊你们的梦想和愿望。

当然我们的中年朋友们在这样的节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人生以及之后的拼搏方向,也别有一番滋味。

4、不要错过元旦跨年晚会

我们都有自己的偶像明星,他们的表演丰富着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元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不要错过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在x年的第一场表演。看元旦跨年晚会直播要比以后再看更有乐趣,和粉丝群的朋友或者级生活中的好朋友一起看,一起聊,一起感受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美好。

5、创造并分享x年的第一个成果和第一份喜悦

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我们在今天做的每一个事情和收到的每一份祝福都可以用来分享喔。比如元旦当天自己做的第一个披萨、元旦当天领到的最大的红包、元旦相亲成功、元旦遇见了自己的小学老师等等。这些自己创造的第一份成果或者是自己经历的第一份喜悦都值得在x年的第一天传递和分享。

6、元旦记得吃汤圆等传统食物

每座城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在元旦这一天也会吃一些传统食物来表示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比如有的地方在元旦的传统食物是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安快乐新的一年。有的地方在元旦的传统食物是糖醋鲤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生活甜甜美美有滋有味。

7、传递和收获祝福,以最佳姿态迎接x

元旦是个特殊的节日,在这个节日气氛里,我们会被各种祝福围绕着。我们要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发送祝福,同时我们也会收到他们的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带着崭新的希望和暖暖的祝福,迎接更加美好的x!

元旦又叫什么元旦又叫什么:上日、正日、正朔、正旦、三始、岁朝、履端、开元、元辰、元春、新年、元朔

上日

在上古时代,元旦又叫上日,《书·尧典》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乃朔日,古特指正月初一。”

正日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日,《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元旦,是谓正日。”

正朔

东汉时期,元旦在汉朝又叫正朔,《礼记·大传》记载:“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故以此称一年之始日”。

正旦

后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旦,《后汉书·陈翔传》记载:“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

三始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三始,《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以其为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故云。”

岁朝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岁朝,《后汉书·周磐传》记载:“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

履端

在南北朝,元旦又叫履端,《哀江南赋》记载:“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幼学琼林·岁时》记载:“履端是初一元旦。”

开元

在南朝,元旦又叫开元,《梁书·武尚纪》记载:“今开元发岁,品物惟新,思俾黔黎,告示安旧新。指新年开始,故称。”

元辰

在晋朝,元旦又叫元辰,庾阐《扬朝赋》记载:“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余,三朝告始。”

元春

在宋代,元旦又叫元春,《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隋元会大飨歌》记载:“展礼肆乐,协此元春。”

新年

在宋代,元旦又叫新年,吴自牧《梦粱录·正月》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朔

元旦节的来历范文第3篇

哈哈,新的一年来了,元旦节有来了,小朋友们又有新衣服穿了。

你们知道元旦节的来历吗?哈哈我来告诉你: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现在知道元旦节的由来了吗?顺便给大家说声元旦快乐。

四年级:何孝爽

元旦节的来历范文第4篇

起源变化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1] “旦”即太元旦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有现存文献记载的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公元1920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xx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20xx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 ,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xx年的到来,它只有“67岁”。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相关传说

元旦节的来历范文第5篇

发现,和很多事物一样,自古至今,元旦也是经历了无数的沧桑风雨。

元旦是合成词。其中“元”字是第一,开始的意思。《公羊传》中说:“元年者何?君主始卑也。”我们说的高祖元年、大宗元年,即是指高祖、大宗当皇帝的第一年。“旦”字的意义则是指天明,早晨。《左传》中载“叔孙归,曾天御季孙以劳之,旦及日中不出。”其中“旦”字,指的就是早晨。据考证,把“日”与“一”连结在一起成为“旦”,取的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自然景象。后来,人们就把“元”和“旦”两个字合起来,引伸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那么“元旦”法定于何时呢?

元旦的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据唐朝房玄龄等所著的《晋书》记载,“颛帝以盂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旦立春。”意思是说,颛项皇帝时,就把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定为元,初一定为旦。这个月的初一正好是立春。农历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大阳和地球之间,地面看不见月光,古代的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朔”。这一天就叫“朔日”,也称“朔旦”。为区别于其它月份,人们就把元月的朔旦称为“元日”。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正是这个道理,《乐府诗集》中所收南朝时肖子云的《介雅》诗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对元旦如此美好的描写,令人神往。

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其含义与古代大不相同。在汉武帝以前,始终未曾有固定的具体日子。虽然在夏代时,中国就创立了“大阴历”,即现在的农历,也叫夏历,并把元旦定在正月初一。但是,过去的旧王朝被后,新王朝的君主为了显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往往要“改正朔(农历正月初一)”、“易晨色”。殷朝商王上台时就把元旦定为十二月初一,周王立国时则改为十一月初一;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各种历法也应运而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秦历”,改元旦为十月初一,作为一年之首。直到西汉时,在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下,天文学家们又对历法进行改革,制定了与中国农事特点息息相关的“大初历”后,才正式确定了与夏历相同的元旦――正月初一为岁首。《史记》中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就是指此而言。但即使到这时候,其意义指的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1912年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国改用世界通用的阳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为岁首。虽然如此,人们仍然只把1月1日称为新年,不叫元旦。孙中山先生采用的这种历法,也叫公历或“哥利果利历”,是罗马教皇哥利果利于1582年在埃及召集天文学家和教士们,根据罗马皇帝凯撒所创的历法,采纳埃及天文学家索西尼斯的建议而改革制定的。它以地球绕大阳从春分点回到春分点的时间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零46秒。由于不足整数,所以把它作灵活处理,有的年份定为366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为365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演算比较准确,1万年中约误差3天。这比起儒略所创历法400年中误差3天明显小得多。所以,公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