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菊花的诗句

菊花的诗句

菊花的诗句

菊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2、《寒菊/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4、《咏菊》

清代: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菊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重 阳 赏 菊 诵 诗 词

江西省景德镇市景航学校初二班(333039) 叶胜男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 《采桑子.重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吟咏诗词,真是别有情味。

重九日正值仲秋,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就像人们把艾、菖蒲和端午联系一样,也和重九密不可分,所以重九也称作“菊节”、“节”,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是无菊非重阳了。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做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写过咏菊诗:“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又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对所作的较早的赞赏。

唐代赏菊风盛,咏菊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王绩“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崔善为“霜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皇甫冉“不见白衣送酒来,但令黄自开”;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门门有。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九九重阳,门门,可谓独占重阳。孟浩然咏菊更见其悠闲自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中唐诗人元稹的赏菊诗却别有新意,与众不同:“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由于此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当作者的好友白居易读到之后,即写下了:“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晚唐才子李商隐大有怜香惜菊之意:“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郑谷则写出独具风韵的一道咏《菊》诗:“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首句即告诫王孙公子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的鄙夷。诗篇把人格化,突出它的高尚气节。通篇不着一菊字,却句句有菊,清香四溢,爽人心脾。

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更是对爱赞有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到了宋代,重阳节完全堪称节、赏菊节。赏菊风盛,吟咏必多,可谓数不胜数,俯拾皆是。佳作有如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女才子李清照填的词《醉花阴》,更是刊称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以后人们依然重视重阳赏菊。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咏重九的《风入松.九日》:“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建似常年。” 在作者看来,重阳之日,只要有黄花,即可赏心悦目,实为一大快事,不要叹恨无钱。

明代开国文臣高启诗作《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才子文征明留有咏菊诗:“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历久弥新,菊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文人才子的生活中。而花市赛菊、插枝、挂灯、饮酒等重阳习俗,也一直延续到明清。清朝乾隆皇帝游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流下“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佳句。古城开封等地,早已形成“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菊山花海彩云飞,古城巨韵动九州”的热闹局面。

近现代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们,也爱菊如斯。臧克家《菊畔香》云:“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沈钧儒有赏菊诗:“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的《秋菊》诗更是老少能言:“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爱菊,也曾赏菊抒心怀:“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董必武则赏菊养生诵太平:“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菊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一、借象征吉祥。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对重阳节的起源有一段生动的记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全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时暴死。长房谓之曰:‘此可代也。’”后来,每年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总要登上高山,头上插满,以此希望能祛除灾害,带来吉祥。唐朝诗人社牧《九月齐山登高》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说明了唐朝人在重阳节登高插菊,以乞吉祥,祛除邪祟的习俗。

二、借象征高洁品格。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还在《惜诵》中写道:“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诗人晚上要吃秋菊的落花,还要用江离(一种香草)和作为春天的干粮,从而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晋代陶渊明的《饮酒》诗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把和青松并列,用以表达诗人孤高绝俗的精神品质。唐朝郑谷的《菊》写道:“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歌的前二两句写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那些公子王孙把菊比作蓬蒿,不屑一顾,而人们则在九月初九采撷插在鬓发之间,这样便点出菊的高洁品质。后两句先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接着诗人以池塘岸边的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作对比,意在表明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被人格化了,表现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咏菊》“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是直接赞美的高风亮节。

三、借表达坚贞不屈的节操。宋朝遗民郑思肖的《寒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歌的前二句写不同百花一齐开放,独立于稀疏的竹篱旁边,顶风斗霜;后两句写宁可怀抱着芳香,死在枝头上,也不愿被北风欢落,陷身于污泥浊水之中。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不向元朝统治者屈服的坚贞不渝的节操。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特别喜爱,他房前屋后都被环绕着,就像晋代陶渊明的家—样,自己绕着篱笆观赏,一直至红日西坠。后两句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这样喜爱,是因为在百花凋落之后,唯独能够耐得住严霜,有着傲寒的品格,诗人借此表达自己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精神。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诗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肯随叶舞秋风”。也表达了不向低头,不向邪恶弯腰的情怀。

四、借象征农民起义军的形象。是黄色的,呈圆球形状,因此诗人用它比喻战士金色的头盔。唐朝诗人黄巢的《诗》写道:“等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到来年重阳节那个盛大的节日,热烈地绽放,而其它各种花都凋零殆尽。这是暗示诗人改变天地,扭转乾坤的志向;后两句描写长安城怒放时的壮丽景象。长安城内,那—朵朵黄花在目光下开得耀眼夺目,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暗示了农民起义军战士豪迈粗犷、意气风发的战斗风貌,展示了革命成功后的美好前景。

五、的花瓣大多是纤细的,弯曲的,呈金条的形状,因此人们还用它来比喻人的清瘦。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把人的瘦和黄花相比较,从而抒发了诗人由于秋思而产生的伤感情怀。

菊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菊花虽然没有茉莉清香,没有玫瑰引人注目,没有水仙清新脱洒,没有牡丹雍容华贵,却有自己独特地美。它外表美,亭亭玉立的站在风中,头稍低,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我欣赏菊花,不仅看它的外表,更欣赏它的价值,它的花瓣可以泡茶喝,泡的茶,清香适宜,茶香扑鼻;它的花瓣可以缝制香包;菊花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往往不同的颜色,总会给人以不同的想像:红色的菊花别有情致,小巧玲珑,清新俊俏,被风一吹,微微仰面,得意洋洋;黄色的菊花,花瓣围着花蕊向外伸出,好像“千手观音”一样。茉莉没有它芳香,玫瑰没有它艳丽,水仙没有它的多姿多彩,牡丹没有它朴素华丽。

自古以来,菊花都是诗人赞美的对象,正所谓“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这句诗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菊花的美丽,又写出了菊花战胜冰霜的顽强。

菊花也包含了人们对家乡的思恋,正如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句诗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对家乡无比思恋的感情,又从侧面反映出菊花中包含的情谊之深。

我欣赏菊花是因为“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耐何”。没错,百花争艳,各有千秋,但能经历风吹日晒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百花争艳又如何,最后,还不是枯死。菊花既使经过风吹日晒,也能傲然存活,啊,谢谢你,菊花,你教会我做人不仅要外表美,也要有奉献精神;谢谢你,菊花,你教会我在人生的路上要经受得了风雨;谢谢你,菊花,是你教会我做人的根本。

菊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屈原爱兰花,有“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兰藏幽而有芳”,“纫秋兰以为佩”等名句。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传世名句。杜甫作诗一向严肃,却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句子,桃花盛开,深红浅红,浓淡相间,令人流连,一句中连用两个爱字,爱花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写有一首《白牡丹》:“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宫中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这是诗人自我调侃的诗。以白牡丹自喻,说她有点冷淡,虽有牡丹之名,却不讨人喜欢。

唐代权贵多喜爱紫牡丹,不喜欢白牡丹,所以裴潾有诗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此诗表面上写牡丹,实际是写人情世态。诗人在忠州时,在城东坡上种了许多桃李,作诗说:“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从种花树中悟出养民的道理。临别时,写有绝句二首,其中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城桃李种新成。”“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表明了对老百姓的殷殷之情。元稹与白居易齐名,写有一首《江花落》:“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断肠,半落江流半在空。”表面写眼前景色,实际是抒发诗人凄凉的情绪。

司空图的《故乡杏花》:“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在孤寂中,收到故乡寄来的花和酒,睹物思人,一喜一忧,表达了丰富的情感。黄巢的咏花诗就另有一种气派。《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咏物言志,为菊花抱不平。表示自己将来如若大权在握,就让桃花与菊花在一处盛开。《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剑拔弩张,充满杀机,要改造乾坤了。刘禹锡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花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刺诗。描写他去后所栽的桃树,而今引人注目,观赏之人络绎不绝,辛辣地讽刺了当朝那些显赫一时的新贵。因为这首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刘禹锡被贬到更远的地方为官。

周敦颐一生爱莲,他的《爱莲说》脍炙人口,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的名句。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将花比为杨贵妃,爱花之情跃然纸上。欧阳修喜爱牡丹,著有《洛阳牡丹记》,并作了一首长诗《洛阳牡丹图》,想象丰富,词章华丽,历来为人称道。林和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一生不娶,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他的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蕴藉含蓄,意境隽永,一向为人赞赏。此后,这两个词即成为梅花的代称。后来,姜夔用《疏影》、《暗香》作两首咏梅词赠送范石湖,传为有名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