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芭蕾王子

芭蕾王子

芭蕾王子范文第1篇

事实上,这种反差感时常会在吴虎生身上出现。现年27岁的吴虎生已经是国内知名金牌演员、响当当的“芭蕾王子”。作为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吴虎生凭借自己对艺术事业的热爱而不懈努力,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屡获佳绩:2007年6月,获第九届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男子组第一名,以及依戈·尤斯科维奇评委会特别奖;2007年8月,获第四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男子青年组金奖;2009年、2011年,分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舞剧表演银奖等等;除了这些专业类奖项外,他还获得了很多社会性的荣誉:上海文艺家荣誉称号,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

各种光环、荣耀,不禁让人有些好奇,年轻的吴虎生以怎样的“旋转”、“跳跃”塑造了自己的花样年华呢?

要强的“乖乖虎”

9岁时,在妈妈的安排下,吴虎生进了一个业余的舞蹈学校学起了芭蕾,当时只是想培养一下业余爱好、锻炼身体。芭蕾舞课一个礼拜三次,家住浦东的吴虎生每次都是放学后挤一小时公交车到达位于人民广场的学校,上完课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他还要做作业。这样坚持了半年,虽然很辛苦,但也有让小虎生骄傲的时候,“同学们知道我学芭蕾舞后,就让我展示,我做了一字开等动作后,他们就集体给我鼓掌,这时就蛮有成就感的。”吴虎生笑着回忆道。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吴虎生所在学校的指导老师,也是上海舞蹈学校的老师,觉得吴虎生的条件很好,就鼓励他去报考上海舞蹈学校。当时学芭蕾比较吃香,国家培养、包分配,几千人争夺几十个公费名额,竞争惨烈。报着试一试的态度,10岁的小虎生去报名了。

一路过关斩将,考试顺利,到最后一轮考试时,要寄通知单,但因邮递原因,吴虎生的被搁浅了。“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家刚装完电话,忽然接到我的指导老师打来的电话,问我为何没去参加考试,她觉得我不去考很可惜。我们这才知道通知单出了问题。那时考试正进行到一半,我马上打的过去,学校还是让我进去考了,之后很顺利被录取了。如果当时没有老师的一个电话,我可能不会走上专业芭蕾舞的道路。”

一个电话改变了一生,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吴虎生面前展开。当大部分四年级的孩子天天享受着父母的嘘寒问暖、悉心照料时,吴虎生却要离开家来到舞蹈学校进行封闭式的学习,周末才能回家。从之前的练练玩玩到每天严格的练功,满满的业务课、文化课,突如其来的艰苦生活,让很多十来岁的孩子无法适应,晚上熄灯后,有些孩子就踢门发泄情绪。乖顺内向的吴虎生不会有踢门这样的过激行为,但也会打退堂鼓,会跟爸妈诉苦,想回家。父母在安慰他的同时严肃告诉他,既然已经选择,就没有退路了。10岁的吴虎生忽然明白,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只能拼命往前跑。在压力的驱使下,“乖乖虎”显示了性格中要强的一面,他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却是最用功的。学校早上6点半有早功,到了三四年级,老师管得没那么严,很多同学就偷懒了,但吴虎生一直咬牙坚持,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当同学们还在梦乡时,吴虎生就雷打不动地起床去跑步、练功了。

重复的不断的练习,难免枯燥,但到了舞蹈学校的高班六七年级时,开始有很多舞剧的训练,“有了表演内容,接触到更多的角色,我对芭蕾就更喜欢、更着迷了,虽然也很苦,但在台上得到观众的掌声、认可,真的是一种享受,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2004年毕业后,吴虎生顺利进入了上海芭蕾舞团。

对于这段校园生活,吴虎生总结:“结果很顺利,过程很挫折”。从小在舞蹈学校,他都比别人更努力,不过事事并非顺心,比如临赛前脚却骨折了,机会就这样滑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他也曾心情低落,但事实上,上天自有安排,不断的挫折和磨历,也练就了他之后成为优秀演员所需的重要品质:坚持。“在舞蹈学校的锻炼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的财富,锻炼了我的毅力,思想上的成熟。每天花的时间、精力比别人多,当时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十年后就感觉出来了,关键时候就差一口气,就看是否坚持得下来。进了团之后,我也会不时遇到挫折,那时就想想怎么在舞蹈学校挺过来的,每次就都坚持过去了。”

要成为一个有灵魂的舞者

2005年,进舞团才一年多,自律而勤奋的吴虎生很快就获得青睐,饰演大型芭蕾舞剧的男主角——《天鹅湖》中的王子齐格弗里德,这可是他从小的梦想。“那时我还非常的稚嫩,要扮演经典舞剧中的主角,挑战的不仅是舞蹈技术,更是气质和内涵。我是一个慢热型的人,总想把一个个动作和表演要求弄清楚了再往下继续,但排练时间容不得我‘磨蹭’。为了熟悉舞段,下了班我就在宿舍里一遍遍地琢磨,第二天再去排练厅不断地练。为了使某个技巧更完美,我会一遍遍地练并一次次地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有时吴虎生会沉浸在角色中,一个人闷声不响地琢磨,被戏称为“排练厅里的哑巴”;还有些时候在不需要他上场时,他也会在一旁观察,偶尔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一群“小天鹅”旁边多了只翩翩起舞的“大天鹅”。

当第一次的“王子”任务完成后,吴虎生如释重负地笑了,对自己的表演更有了信心。此后吴虎生又陆续主演了《仙女》《吉赛尔》《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经典和原创芭蕾舞剧。“在这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舞台表演经验。那时我的舞蹈技术已逐步稳定,但人物塑造还是很让我费神。为了塑造好每一个人物角色,我总会在排练前借助各种途径首先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与编导共同创排的过程中极力用肢体动作塑造人物、体现情感。”

让吴虎生第一次在人物塑造上实现突破的是2006年排演的《花样年华》中李先生这一角色。当时的吴虎生只有20岁,却要演绎一个40岁左右中年男子复杂的内心世界,难度很大。为此,他不仅寻找了多部和那个年代的上海有关的电影和书籍来看,还不断地与主创人员、艺术总监探讨如何去把握人物。“那时候,最大的挑战不再是技巧,而是表演,也正是通过这部舞剧的锻炼,使我实现了自己在表演上的突破。从那时起,我越发觉得我不仅要练就精湛的芭蕾技艺,更要成为一个有灵魂的舞者。我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成功展现一个个有血有肉、截然不同、并能触动观众情感的人物。”

2012年创排的现代芭蕾舞剧《简·爱》中的男主角罗切斯特是个经历丰富的中年人,有大段的内心戏需要发挥,这对于年轻的吴虎生而言,也是一大挑战。“导演对我要求很多,一开始确实有些把握不好,蛮痛苦的。比如《简·爱》中很经典那段,简爱刚到那里,罗切斯特坐在沙发上,在舞蹈表现上还是有难度的,一开始见面不能动作太多太热情,动作太少又不知所云。这一幕一直在修改,动作已经不是重点,我更需要去理解、体会的是人物的整个感觉,包括眼神、身体状态,不同的情绪、节奏处理。这一年半来我与编导一直不停地在修改,直到这次去英国之前,刚找到感觉。”虽然比较艰苦,但对吴虎生而言,更喜欢排演这类原创剧目,“从无到有,一遍遍慢慢试出来的动作,更深入地参与,让我更有成就感。”

“综观世界各大芭蕾比赛,中国选手的技巧水平并不比其他国家的选手差,但我们的表演能力和作品的创新意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我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希望能将西方芭蕾的经典风格和中国民族的芭蕾探索呈现在舞台上,让中国大众领略芭蕾的魅力并爱上芭蕾。在中国芭蕾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前辈实现了中国芭蕾和世界芭蕾在技巧上的对接,未来的发展则需要我们后人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吴虎生认真说道。

芭蕾已是我的人生信仰

去年4月,吴虎生当选了“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在评选的答辩会上,有评委问他:“你会离开上海芭蕾舞团吗?”芭蕾是世界性的艺术,对一个芭蕾舞演员来说能在世界著名舞团任职是令人期待的。

这个提问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吴虎生就给出了答案。2007年他获得纽约国际芭蕾比赛第一名后,当场就得到美国芭蕾舞剧院(ABT)的邀请,希望他能去他们团当客席演员。ABT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团之一,提供的待遇也十分优厚,如果表现好的话,可以一直站在国际舞台,一条有着更多可能、似乎更加绚丽的路展现在吴虎生的面前,但他拒绝了。后来美国芭蕾舞剧院的演员来上海表演时,又特地再送了一次邀请函,吴虎生还是谢绝了。

“真的毫不犹豫吗?”我问他。吴虎生坦率而诚恳地告诉我:“真的没有犹豫。团里为我花了很多心血、很多时间,我能取得纽约国际芭蕾比赛第一名的成绩肯定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培养我的老师、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而且那个时候舞团走了不少演员,很缺人,所以拿了荣誉就走这样的行为我是做不出来的,良心上会过意不去。”

时隔五六年,再问吴虎生,他的回答依然是:“我不会离开”。“留下是我当时的选择,也会是我现在和将来的选择。我接过了从艺术前辈手中传来的接力棒,就担负起了当今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为‘芭蕾’已经不单单是我的职业追求,更是我的人生信仰,也是我感恩前辈、奉献社会的最好途径。”

事实上,这样的决定也与他平时的习惯、素养息息相关。2007年去美国参赛,比赛前还有一段训练准备时间,吴虎生总是第一个进排练场,在搬好自己训练所需的活动板后,他会把其他参赛选手的把杆、活动板都搬好,这样他们进来就可以直接训练了,为此大家对他都很客气、很友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多做一点。”高高大大的吴虎生性格里还有蛮细腻的一面,很多问题都会站在别人角度多考虑一下,因此当他获得国外舞团的邀约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培养自己的舞团、老师。

芭蕾王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芭蕾因素 现代舞蹈思想 异中存同 为我所用

一、现代舞中的古典芭蕾因素

自依莎多拉·邓肯以精神的自由与个性解放对僵化的芭蕾进行挑战揭开现代舞的帷幕后,一代又一代的现代舞蹈家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进行着各自的创作。他们强调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独立精神,极力躲避雷同和因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邓肯极力反对古典芭蕾,说“古典芭蕾一点儿也不美”,但是后代的舞蹈家却并不排斥古典芭蕾,他们或在自己的舞蹈中运用古典芭蕾的动作、音乐,或是运用古典芭蕾的舞剧题材,抑或是运用古典芭蕾的结构设置等来表达自己的舞蹈思想,建构自己的舞蹈文化。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可谓家喻户晓,即使没有看过《天鹅湖》,不知道舞剧的具体故事内容如何,但收音机里一奏起《四个小天鹅》时多数人能跟着哼上一段。《天鹅湖》作为芭蕾舞的经典作品,几乎成了芭蕾艺术的代名词。马修·博奈的现代舞版《天鹅湖》将故事移到上世纪50年代,“天鹅”全部由男性担任。全新编排的舞蹈动作、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复杂迷离的人物关系,现代城市的舞台背景都为该剧注入了现代血液。

历史上,大胆、出格的现代舞作品在问世初期往往恶评如潮,而马修·博奈的《天鹅湖》不但没有遭到非议,而且上演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几年里获得了英国和美国的无数奖项。新版《天鹅湖》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异中存同”,即现代舞蹈思想创作中的古典芭蕾因素的遗存。

1.古典交响音乐的保存

在创作中,马修·博奈首先对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进行充分消化。在编舞之前,每隔一天就要听一遍全剧音乐,并坚持了一年多。《天鹅湖》的音乐不但抒情感人,而且具有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博奈曾经表示,他是围绕着音乐重新构建舞剧的。

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音乐像一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即使是在男版《天鹅湖》中,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画。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线索,那是“王子少年的梦境”,曲目粗略地勾画出了“王子”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对爱与力量的缺乏而只能在梦中寻求的凄惨图景。心痛绝望的“王子”来到一个公园想要就此别离人世,在冰冷的深湖中遇见了天鹅,这时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2.古典芭蕾的神秘魔幻因素

马修·博奈回忆说,“古典芭蕾往往表达永恒的人性,比如爱和背叛、善良和邪恶,并总要带一些神秘感和魔幻性。这些就是我创作的基础,它启发我想出新的构思,从大家熟知的故事中演化出我个人独特的版本。”男版《天鹅湖》的故事,一切都是王子的幻想。

在王子的梦境里,有需要的全部:自由、力量、爱和温暖。他们以王子睡床上怀抱的美丽天鹅的姿态出现,犹如童话般纯净美好。在王子想要自杀时出现的天鹅,是他内心深处对美和爱的深情期望。他再一次看到了天鹅,不再是年幼时的恐惧,不再是无尽的彷徨。这一次的天鹅,带给王子对爱、对自由、对力量的莫大满足。其实,没有什么“黑天鹅”,舞会上的黑衣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浪荡公子。给王子致命打击的,是重叠在浪荡公子身上的王子对美好的幻想。卧室里出现的天鹅是他对生活的最后一次幻想,但对于现在的他,一个连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生存价值的人,这种幻想已经不再是美好、令人向往的了。天鹅的厮杀,是王子精神世界痛苦挣扎的意象,曾经赖以生存的憧憬再一次变成可怕的恶魔。精神世界开始反噬,“头鹅”的死变得不可避免。而对于此时的王子,与生相比,死亡反倒显得如此温暖,不再有束缚,不再有挣扎,他又一次变得纯洁无瑕。

男版《天鹅湖》打破了传统情节芭蕾的各种框框,但依旧保持了全剧完整的故事情节;由男演员扮演的天鹅虽然带上了十足的野性和强健,但依旧保持了传统女性天鹅的优美和抒情,同时,古典音乐与梦幻因素的沿袭,都让此剧成为了一部令人熟悉的现代舞剧,是 “异中存同”的典范,因此该剧一下子抓住了成千上万观众的心,演出盛况空前,经久不衰。

二、芭蕾舞中的现代舞因素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芭蕾,在欧洲丰厚的文化滋养下,在18世纪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高峰,而在19世纪初达到了其艺术的“黄金时代”之后,却渐渐地衰落了。昔日古典芭蕾中,严格的程式规范、死板的舞剧结构、僵化的舞蹈动作,已经不能适应当时人们的审美与精神需求。20世纪,芭蕾注入了现代舞中,打破机械、僵化、呆滞的创新意识,以现代芭蕾的名义起死回生。

世界芭蕾的天空上一直飞翔着两只有着永恒生命力的大鸟,白色的一只叫“白天鹅”,红色的那一只就叫“火鸟”。舞剧《火鸟》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三大现代芭蕾舞剧中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该剧作1910年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由俄罗斯芭蕾大师福金编舞,演出获得成功,并为作曲家赢得了声誉。如果说男版《天鹅湖》是“异中存同”的典范,那么《火鸟》则是“为我所用”的典范。

1.编导对现代舞理念的借鉴

《火鸟》的编导米哈伊尔·米哈伊尔洛维奇·福金不迷信古典芭蕾,他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力求用新的舞蹈构图和动作从根本上冲破原有的学院派芭蕾,采用了三种在性格和技术上完全不同的手法:魔王的动作表演丑陋怪诞、棱角分明,以表现阴森邪恶的魔域世界;公主和少女们的赤脚跳舞,采用典雅、柔和的俄罗斯民间舞,表现了青春的美好;火鸟采取以大跳为主,技巧较高的传统芭蕾,显示出光明与正义的强大力量。同时,福金受到邓肯解放身体从而达到解放人性精神的影响,对芭蕾进行了改革。他主张姿势建立在自然表情规律的基础上。在舞剧《火鸟》中,福金用舞蹈作为手段讲故事,而不是旧芭蕾中那样依靠程式化手势,用哑剧交代剧情,他用邓肯的造型去丰富和拓展其语汇,大胆进行改造使之具有符合现代审美潮流的新的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福金的革新芭蕾虽说受到以邓肯为代表的现代舞蹈革命的影响,但福金的革命是属于芭蕾自身的,他摒弃了传统芭蕾僵化、腐朽的思想,但同时张扬了古典芭蕾的优长,为芭蕾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闪光的通道。

2.现代派音乐的运用

《火鸟》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他创造了20世纪音乐的诸多奇迹。然而,在《火鸟》诞生之前,斯特拉文斯基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音乐人。1909年,斯特拉文斯基的管弦乐《焰火》在圣彼得堡演出,受到了著名的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负责人佳吉列夫的赏识。他邀请斯特拉文斯基写一部舞剧。年仅28岁的斯特拉文斯基接受邀请后,很快就写出了舞剧《火鸟》,这部舞剧一经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公演,立刻引起轰动,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

斯特拉文斯基对《火鸟》的创作,颇具革新精神,其显著特点是离开了后期浪漫主义某些过于多愁善感的情感表现,力求用客观、纯粹的音乐语言描绘剧情展现的自然环境,描绘出角色的体态,强调了音乐的造型性。《火鸟》的音乐神秘而美丽,而某些场景的音响又极端火爆,作品具有印象派和表现主义风格,他使用自然音阶和弦与不协和和弦的交替,双调性的结合,以故意不解决和弦造成和声的紧张。他的音乐复杂、节奏强而有力,充满进取,极富推动精神,令同时代其他人的音乐显得苍白。在《火鸟》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协调,音乐不是单纯地伴舞,而是用更深刻的交响性思维去揭示舞剧的意境。他力图使每段音乐与场面的每个瞬间、单个手势和舞姿相适应。

《火鸟》的创作,是一个“为我所用”的过程。编导福金不迷信古典芭蕾,用邓肯的造型去丰富和拓展它的语汇,完成了芭蕾由僵化而日渐衰落到现代而重获新生的华丽转身。福金用现代舞的部分舞蹈理念拯救了走向没落的芭蕾。佳吉列夫则是一个伯乐,发现了斯特拉文斯基在现代音乐方面的才华,让他为《火鸟》作曲。《火鸟》的成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功,同时《火鸟》也成就了斯特拉文斯基。

结语

男版《天鹅湖》中融入了古典芭蕾的因素,不仅是此剧,很多现代舞蹈家都将古典芭蕾的因素融合在现代舞中,如奠基二代的德国现代舞蹈家库特·尤斯,他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技巧有机地结合,奠定德国新舞蹈的主张,使德国现代舞在艺术上得以健康发展;又如后现代时期的美国现代舞蹈家推拉·撒普,她不仅擅长现代舞,也精通芭蕾,她把孩提时代学习过的芭蕾、踢踏等知识都杂糅进她的舞蹈创作之中,用以表现她所处时代的精神等。同样,受到现代舞革新思想启发的也不只是《火鸟》的编导福金这一位芭蕾舞编导,尼仁斯基受到现代舞追求精神自由的影响,他创作的《牧神午后》和《春之祭》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莫里斯·贝雅在现代舞革新思想的启发下,把自己的理念与新的技术引入芭蕾艺术。

芭蕾王子范文第3篇

  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学生

  10月1日,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它是由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演出的。我可高兴了!

  到了剧院后,我们买了一本《天鹅湖》的简介,随后对号入座。芭蕾舞剧还没有开始,我就看起了简介。简介中大致介绍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和部分演员。芭蕾舞剧开始了,爸爸轻轻地告诉我:“看芭蕾舞剧必须要安静!”我认真地点点头。

  芭蕾舞剧共有四幕。红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了,台上出现了宫廷的背景,亮堂堂的宫廷里有一位搞笑的宫廷小丑,有一位高贵的王后,还有一位威武的王子。有许多王子的朋友在一齐翩翩起舞。

  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幕。因为,它里面出现了洁白无瑕的天鹅公主。这一幕里有四小天鹅表演的四人舞,她们跳得可整齐了!还有由天鹅公主和王子表演的双人舞,他们的动作都是高难度动作,这真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幕的配乐十分优美,再加上演员的舞姿也十分优雅,这让我大饱眼福。它具体讲述的是:王子到森林里去打猎。他碰见了一群天鹅,那些天鹅慢慢地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公主告诉王子,是邪恶的巫师把她们变成了天鹅。仅有一位王子真心诚意地爱上她们,她们才能变回原样。王子对天发誓会永远爱她。

  第三幕讲的是王子选公主的过程。当所有的公主都跳完舞时,王子有些不知所措。这时,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一位神气的骑士出现了。他们就是黑天鹅和巫师。王子觉得黑天鹅很像白天鹅,所以他竟然决定选黑天鹅作为他的妻子。那时,白天鹅出现了,王子才恍然大悟,那根本就不是在湖边遇见的白天鹅。他十分苦恼,悄悄地逃出了宫廷。

  第四幕里,王子和巫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王子赢了,公主们重新获得了自由。

  看好后,我实在太兴奋了,竟学起了演员的动作。妈妈说我学得很像。我听到了,手舞足蹈。

  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学生

  今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湖州大剧院,看了期待已久的大型芭蕾剧《天鹅湖》,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纷呈的舞台表演,深深打动了我,在我心中久久难忘。

  《天鹅湖》主要讲述了在魔法森林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奥利亚,她被山妖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到晚上才能变回人。森林女王让四小天鹅陪着她,不让她孤单,还把自已的宝石给了奥利亚,并对她说:“这不是一般的宝石,它只要戴在勇敢的人身上,就不用怕山妖的魔法了。”森林女王知道森林公公有办法对付山妖,奥利亚找到了森林公公,森林公公对她说:“有一位王子会路过这里,你只要把宝石戴在王子身上,这位勇敢的王子就会打败山妖,那么你在白天不会变成天鹅了。”没过多久,王子果然来了,他邀请奥利亚晚上去皇宫参加化妆舞会。

  山妖知道了这件事后,他让自已的女儿假扮奥利亚,最终阴谋被识破了。王子利用宝石的力量和自已的勇敢智慧,把山妖打败了。于是王子娶了奥利亚做他的新娘,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善良,有爱心,正义和勇敢最终战胜阴谋和邪恶。我们应该不怕困难,不怕磨难,满怀自信,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帮助他人,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充满阳光,充满爱。

  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学生

  芭蕾舞《天鹅湖》流畅舒展,典雅大方。《天鹅湖》第二幕: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感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杯具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朦胧月色下,蓝色天鹅湖。一群高雅的白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个慢慢变成了美丽少女……绝美的舞姿,凄婉的旋律,来自天鹅湖故乡的纯正古典芭蕾的梦幻之美,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可爱的奥杰塔公主被邪恶的魔王罗特巴尔特用魔法变成了白天鹅。齐格弗里德王子追逐着天鹅来到湖边。他爱上奥杰塔并发誓对她忠诚。魔王带着装扮成天鹅女王的女儿奥吉莉亚来到城堡。王子以为是奥杰塔。在邪恶的奥吉莉亚的欺骗下,王子向奥吉莉亚发誓对她永恒的感情。痛苦的奥杰塔回到湖边。王子紧追并请求她的宽恕。魔王再次出现。奥杰塔觉得不可忍受,悲痛至极,便跳进了湖中。王子随后也跳进了湖中。邪恶的咒语__了。魔王罗特巴尔特被王子和奥杰塔之间忠诚的感情力量摧毁了。新的一天黎明又开始了,王子和奥杰塔飞出湖面,在永恒的爱中团聚。

芭蕾王子范文第4篇

当我们看到舞台上一个个身姿修长、亭亭而立于高高足尖上的舞者,迈着从容的舞步,带着优雅的气质,委婉而优美的抒发着情感的舞蹈就是芭蕾舞。芭蕾舞蹈代表性的作品,是大家熟悉的《天鹅湖》《仙女》《天鹅之死》《胡桃夹子》等。我国芭蕾舞蹈早期的代表作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草原儿女》等。

芭蕾舞产生于欧洲,欧洲人称之为古典舞蹈。芭蕾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中,以越来越富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和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为内容的艺术特性吸引着不同阶层的观众,因而逐渐风靡世界。

芭蕾舞的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为支点,在立起的足尖之上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舞蹈技巧较为高难,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脚尖舞,也有人称之为足尖舞。

“芭蕾”取之于法语“跳”或“跳舞”之意。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在发展中形成规范的结构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足尖立起再舞蹈的难度较大,对演员身体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品种。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法国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舞蹈具有了一套完整的基本动作和体系。五个基本脚位科学而规范,沿用至今仍然在为各国芭蕾舞蹈的爱好者提供着基本的训练方法。芭蕾舞蹈在后期的发展和完善中,内容逐渐丰富,艺术形式也越加完美,成为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芭蕾舞蹈最初由结构松散的舞蹈伴以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等综合内容为表演形式。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由男子扮演。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8世纪,芭蕾大师诺韦尔提出“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推动了芭蕾革新,使芭蕾舞蹈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和服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至此,芭蕾与歌剧分离,形成独立的剧场艺术。

19世纪后,芭蕾舞蹈继续在改革的基础上融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为一个剧目,称之为表现戏剧艺术的古典芭蕾舞剧。

芭蕾王子范文第5篇

9月21、22日,一场包含视觉冲击、号称中国最性感的芭蕾舞剧《莲》于山东会堂连续上演。该剧围绕《金瓶梅》中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历史故事,以华丽的舞美新锐大胆的舞蹈语言,让现场观众领略了一番“东方式性感”。

《莲》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测探出了济南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同时,省会大剧院部分优秀剧目的冷清也成为参照。究竟是因为艺术热情还是因为噱头狂热?芭蕾舞剧在济南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状态和审美认知?芭蕾舞在中国有着怎样的起落与变迁?

《莲》:

一场芭蕾舞的“与革命”

透过银线绣的纱幔,隐隐约约有人在里面静卧;交响乐和古筝、古琴、电吉他、鼓的乐声“混搭”而来,伴随着女声的呢喃吟唱,勾织出梦幻般的舞台,性感气息扑面而来……

9月22日,本刊记者坐在山东会堂的观众席上,首先感知到了一种综合各个领域的艺术创新:舞美、服装、音乐、肢体、视觉、创意、编排……

该剧由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王媛媛编导,携手音乐大师陈其钢、影视编剧刘希彦和柏邦妮、作曲家杜薇、造型师叶锦添等高水准艺术家,耗费三年时间、近千万资金打造。

神秘是这出舞剧的第一观感,也是舞美设计大师叶锦添舞台环境的设计出发点。银线绣的黑色纱幔,隐隐约约有人在里面静卧,《莲》开场之际并未向观众解释谁为潘金莲。出场的人物是一名身着红黑两色、莲花造型服装的女子,的背部,饱满的胸脯,接近的双腿,以蓬勃的姿势在舞台上跳跃。或是寥落或是紧张的音乐辅助着主角的语言,通过肢体潘金莲表现着对武大郎的不满,对武松的引诱,对西门庆的痴缠,以及西门庆有了新欢之后她的寸寸寂寞……红黑两色构建着全部场景,第一幕里潘金莲退场之后,无数和潘金莲一样的女性紧接着上场,做着同样寂寞又激烈的舞蹈。

舞剧《莲》的故事脱胎于著名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金瓶梅》,这不可不谓一个莫大的噱头。“没有自己的解读,很容易沦为陈词滥调,《莲》有自己的女性主义视角。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女权的叙述。”该剧上演后,被视为“中国最性感舞剧”广受争议,甚至曾遭遇过禁演风波,经改编之后方才再次登台,王媛媛等主创的“口径”极为谨慎。

《莲》首先采用了大胆、的肢体动作,惊艳、魅惑的服装造型,但一定程度上《金瓶梅》只是其中的一个“道具”。舞剧总共三幕几乎全部从女性视角出发――从天而降的红秋千在舞台上来回寂寞游荡,整个演出中出现不下三次,在潘金莲与西门庆偶遇以及和武松的缠斗中成为“另一个主角”;而西门庆和妻妾们的缠绵则被巧妙的抽象化为一道道颠倒的红绳,女人和西门庆在如波浪一样起伏的红绳里舞蹈,操持红线的男人则控制着节奏,步步紧迫,一场狂欢之后,潘金莲独自上场。

“观众看不到脱衣舞或人,演员都是通过舞蹈表现出来的。性感不能缺,但性感不是露,而是一种艺术。中国式的性感,反而让你去想像,这才是更性感。”团长王媛媛如此总结。

刘心武批注过一版《金瓶梅》,这本书的封面很有意思,看着像一尊菩萨,重新看,又觉得像一个美娘子的脸。刘心武在自己颇为得意的批注里边说,“心中有佛,自然看《金瓶梅》如佛。”

一定程度上,《莲》也有这个意味。“借壳还魂”是其中的特色,剧中潘金莲的角色,“尝尽苦楚,空有一身性感”,在武大郎身上得不到满足,被武松轻视厌恶,又沦为西门庆偌大世界里的一枚小小棋子和道具,无奈只得疯癫欲死。

“荒寂中,似尘埃,仰望无助的命运……”王媛媛这么解释。剧中红黑冲突的服装,一直如善恶的对峙,如人性的欲望和纯洁理想的搏斗,红色帷幕里潘金莲那张颠鸾倒凤的床则更像一个千红一窟的“道场”,西门庆死去,所有女人头上响起了佛教音乐《大悲咒》。

艺术的胜利还是噱头的胜利:济南人如何看待“性感”?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骨髓里,《金瓶梅》一类的禁书都被当成癌变细胞剔除。王媛媛和团队在“放肆、大胆”之余谨慎的选择了“形而上和道德哲学”的立场。

然而观众却并非这么看。《莲》在济南上演之前,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中,“曾被禁、最性感”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剧目于7点30开场,记者6点30左右赶到山东会堂门前,将近容纳两千五百人的会堂门口已聚集满人群,开场后更是座无虚席。

观剧的观众有各大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满头白发的教授学者,相关文艺从业者,也有家庭主妇和前来猎奇的人群。进场前有黄牛贩卖着入场票,记者前去询问,官网上一百元的学生票开场前被炒至20元,有中年主妇打扮的女性在记者背后笑称:“芭蕾舞合算,我还看过10块钱的芭蕾舞呢。”

入场后有观众携带着毛毯,零食,中间有人随着剧情三三两两的议论:“西门大官人也是主角儿啊?”演出人员特意上台强调“不许拍照以防影响演出和观剧效果”,但这依旧丝毫没有阻止了观众强行拍照、发送微博。

“舞蹈行云流水,舞美美轮美奂,几乎每一幕都像一幅古典画,就像看大片一样,看得过瘾。”“很有深意,解读出了女性压抑的和命运悲剧”……散场后记者听到一些这样的议论;同样,“对济南演出市场不必盲目乐观”也是一种说法。

山东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负责了本次演出的网上票务,“从去年十艺节的《猫》和《卡门》过后,这大概是最火爆的一次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据网上售卖的情况与现场入座的状况分析,大量赠票、友情票的情况并没避免,“总售卖票数和实际入场人数是不相符的。”

本次《莲》的网上售卖价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80元、880元、1080元不等,反观7月份登陆省会大剧院的法国马赛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票价最高680元,入场情况却没有《莲》的一半。

“吸引进观众的除了作品质量,有时候还需要一个名头。”济南市儿童剧院的王耀,经营小剧场话剧多年,一开始定位也是整个都市中产、高知、白领,摸爬滚打最后“只能将主要人群定位为在校大学生,这个更精准。很多时候热剧里突然涌进的人群是不具持续性的,不具忠诚性,只能说是在孕育可发掘的市场,并不能准确预估演绎市场,随时会流失。”

芭蕾舞在中国: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在中国,但是中国没有芭蕾舞文化

2008年成立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是中国第一个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曾与张艺谋合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编舞,电影《夜宴》的舞蹈总监。

“《莲》是中国当代舞剧一朵奇葩。”她这么诠释自己的作品。“奇葩”即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革命。

国外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芭蕾,在中国却只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彼・安・古雪夫等几位苏联艺术家指导下,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并开始培养我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六十年代,北京和上海两个专业芭蕾舞表演团体成立。

“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曾是芭蕾在中国的特色语言。《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是上世纪60年代,“中芭” 和“上芭”创作的本土原创大型芭蕾舞剧,曾经风靡中国。

除了“中芭”和“上芭”,还有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93年的天津芭蕾舞团以及成立于1994年的广州芭蕾舞团,截至2001年时全国共有5家芭蕾舞团,演员总共才200余人。当时效仿西方是主流,作品多为《汉姆雷特》、《唐吉可德》、《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的兴盛也就是近十年,一定程度上趁的是‘儿童教育’的东风。芭蕾儿童舞培训机构比演出机构多无数倍。”

“中国有世界级的芭蕾明星,今天,最好的芭蕾明星在中国”。此话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曾对国内媒体讲出的一句话。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芭蕾演员在几乎所有国际芭蕾大赛中摘金夺银,包括莫斯科、瓦尔纳、杰克逊、大阪、赫尔辛基等世界大赛。

但是好演员流失海外,没有好剧本,没有国内市场是一个致命的困境。90年代的中期,“中芭”做改革,“演出收入最高者一场可得500元,最少也有80 元左右。”实际上这些收入和演员的专业是远远不能匹配的。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发明与专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知识产权局

儿童音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