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静电场的描绘

静电场的描绘

静电场的描绘

静电场的描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静电场描绘仪改进

静电场描:绘实验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基本的电磁学实验,因为直接测量静电场会因测量仪器的介入导致原静电场发生畸变而对其测量带来很大的困难,而稳恒电流场在导体中的分布规律和真空中静电场电势的分布规律完全相似。因此,通常是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称这种方法为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传统的静:电场描绘实验装置中,电极之问的导电介质通常用导电纸。目前,也有不少装置采用水来代替导电纸,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导致描绘误差太大,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针对以上两种介质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静电场描绘仪作了改进:以镀有ITO膜的导电玻璃作为电极之间的导电介质,采用双层探针直接记录各等势点坐标,通过描点的方法来描绘电场。我们对改进后的静电场描绘仪进行反复试验,效果很理想。

一、理论依据

导电介质中稳恒电流场和真空中静电场的电势都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给定边值的拉普拉斯方程有唯一解,如果这两种处于相同的边值条件下,则它们的解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用均匀导电介质中的电流场来模拟真空中具有相应分布的静电场。

两个通以稳恒电流的同心圆环电极可以用来模拟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问的电场分布。很容易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有式中a,b分别为内外圆环电极的半径,Ua为两极间的电势差,u为稳恒电流场中距圆心r处的电势。

二、传统的描绘仪及其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静电场描绘仪如图所示,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采用涂有石墨的导电纸作为电介质,通过探针和定位针,实现定量记录和数据分析,另一种是用水来代替导电纸作电介质,方法是在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水槽中固定电极,然后在水槽中装上适量的水,放到实验架的下层进行实验。

1.前一种描绘仪存在的缺陷

(1)导电纸上导电薄层涂得不均匀,导电纸电阻在各个方向均匀性较差,这样电流场分布与被模拟静电场分布不完全一样,使得实验准确度,重复性较差。

(2)电极与导电纸的接触不均匀以及探针与导电纸的接触因人次数而异,使得接触电阻不稳定,影响描绘结果。

(3)测量时,探针在导电纸点接触移动且重复接触,使得导电纸破损,这样一方面直接影响导电纸的导电性能,影响实验效果,另一方面影响导电纸的使用寿命,频繁更换导电纸,加大实验成本。

由于存在这些缺陷,所以用此描绘仪测得的结果误差比较大,模拟静电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是用一张全新的导电纸作为电介质模拟的结果。若为反复使用过的导电纸,误差更大。

2.后一种描绘仪存在的缺陷

以水作为电介质可以减少导电纸电介质的不足,但由于水自身的特点,不可避免存在以下的缺陷:

(1)水是弱电解质,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以气泡的形式附在电极表面。这样,一方面使得内、外电极表面区域偏离模拟条件,另一方面氧气会使阳极表面氧化,覆盖在电极上的氧化层与水的电阻率不同,影响模拟效果。再者,未电解的离子也会产生与外电压方向相反的电压来破坏模拟条件。

(2)水是有极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两种极化都使得内外电极表面出现束缚电荷,束缚电荷要在水介质内产生与外电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电场,因此破坏了模拟条件。

(3)每次实验都要更换水槽中的水,且水槽中水的多少还影响模拟的效果,这样给学生实验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因此,用水作为电介质来做这个实验也不是很理想。

三、改进的描绘仪及其优点

针对上述传统描绘仪的缺陷,我们对传统静电场描绘仪作了一些改进。我们的做法是选用合适的镀有ITO膜的导电玻璃来代替传统的导电纸或水,将其作为两电极问的电介质。我们选用的这种电介质和传统的两种电介质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ITO膜导电层是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形成的,表面均匀性和电阻均匀度均较好,模拟条件良好,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2.ITO膜导电层耐磨性好,不会因为和探针的反复接触而被破坏,这样既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又避免了频繁更换实验耗材,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实验成本。

3.用ITO膜的导电玻璃代替水作为电介质,可以完全克服水的缺点,达到最佳的模拟条件。

静电场的描绘范文第2篇

这项展览呈现的是翁云鹏、陈丹青针对数码影像和图像复制的系列作品,前者指向今日的影像,后者指向往昔的名作,二者的内在关系,涉及当代绘画时时刻刻面对的问题:复制与传播,图像与观看。

陈丹青的早期绘画《泪水撒满丰收田》与《组画》,是对苏俄和欧洲传统的仿效,具有浓厚的“名作”意识。然而,他远赴美国浸淫西方人文传统之后,转向“观看方式”的探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绘制的大量画面仍然指向“名作”,但在他的“并置系列”和静物写生中,名作与印刷品,绘画与图像构成重台。日后,这批作品启示了翁云鹏的电视主题与数码系列。

复制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更新改变了观看文化,进而改变艺术。而电视机与电视文化早已和我们融为一体,从深处塑造了现代人的观看经验:这就是翁云鹏试图编织的故事。

求学时代的翁云鹏迷恋写实绘画,是几代人“名作”情结的合理延续。但是从陈丹青的“画中画”到翁云鹏的“电视系列”,“名作”由观看的焦点,转向观看的悖论,并使他们的绘画经历了一场合乎逻辑而出乎意料的演进――当陈丹青观看无数名作时,忽然“发现”了“画册”,当翁云鹏观看无数电视节目时,忽然“发现”了“电视机”,尤其是电视周围的环境。由于传播方式的巨变,观看“名作”的方式被彻底改造了。同时被改造的,是这两位画家的创作。观看陈丹青的画册静物,我们难以确认是在看名作还是看画册:观看翁云鹏的电视系列,我们也难确认是在“看电视”还是置身一个有电视机的场合,我们分明确认:这是董其昌的山水画,或者,这是拉登的脸,但董其昌与拉登的符号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均被篡改了。

近期,翁云鹏完成了更为大胆直接的跨越。从制作工具、物质形态到创作观念,他完全出离了绘画,借用电视画面制作了大量数码喷印图像。关键性的一步,是他在截取电视画面时,附带截取了电视节目的宇幕。观看被引入解读,但画面中的字句失去上下文:这是我们从未遭遇的解读方式,这又是我们在电视机前时刻履行的解读行为――伴随解读,正是现代影像的观看仪式――既如挑衅,又像游戏。

1997年陈丹青开始写生画册,至今仍在做同样的事;1998年翁云鹏开始描绘电视机:五年后,2003年他开始描绘电脑;又过了四年,2007年他开始制作数码影像。这一过程是“观看行为”在其自身的规律与悖论之间欣然遭遇。陈丹青描绘画册时,着眼于历史;翁云鹏以电视机替换画册,着眼于今天,但他没想到自己会从电视机的描绘中,逐渐告别绘画。

静电场的描绘范文第3篇

关键词:Matlab;电动力学;教学改革

1.电动力学教学现状分析及Matlab的引入

电动力学是高校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在电磁学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我院选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硕鸿先生编写的电动力学第三版,教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和狭义相对论。调查显示[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都相当重视基础内容,教学方法仍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清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渗透科学方法,强调物理概念和数学描述的统一,体现物理学知识的整体性。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了一些研究生学习的方式和引入英语教学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但并未引起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在电动力学中引入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方面更加少有人问津。

Matlab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之一,Matlab软件易于操作,简单易懂,已逐渐被用于大学物理、电磁学等本科院校的教学当中[2-4]。对于理工科院校本科教学来说,采用Matlab软件比较合适。我院学生在前期已开设了Matlab基础课程,再结合电动力学内容生涩难懂,物理知识、物理现象不能形象直观的描述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物理现象画出Matlab图形,并形成M文件。一学期后,同学们均能达到基本要求,效果良好!

2.Matlab绘图给教学带来的优势

引入Matlab绘图辅助教学,把可视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清晰的图象,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电磁场和电磁波传播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传达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展示与电动力学相关的更丰富的物理现象,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举例

我们一共收到43份Matlab图形及M文件,其中描述静电磁场有27份,电磁波的传播有7份,描述一些主要物理现象如磁聚焦现象、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中的螺旋运动、电磁波的衍射等有9份。现举例如下:

例1: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分布及极大值位置

Matlab主程序为:

E=x./(R2+x.^2).^(3/2);

V=1./sqrt(R^2+x.^2);

subplot(2,1,1)

plot(x,E,[-2 2],[0 0],'k',[0 0],[-40 40],'k')

xlabel('x/m');ylabel('E/V/m');

subplot(2,1,2)

plot(x,V,[0 0],[0 10])

xlabel('x/m');ylabel('V/V');

[Em,n]=max(E)

xm=((n-1)*0.001-2)

图1中可看出,圆环圆心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大。用Matlab命令取出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极值及其所在位置,如Emax≈38.5,最大值的位置约在距圆心0.07处。电势在圆心处取最大值为10。为简单化这里我们取 。

例2: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中的螺旋运动

Matlab主程序如下:

[t,y]=ode45(@ddlzfun,[0:0.01:20],[0,0.01,0,6,0,0.01],[ ],q,m,B,0);

ydot=ddlzfun(t,y,q,m,B,E)

ydot=[y(2);q*B*y(4)/m;y(4);-q*B*y(2)/m;y(6);0];

comet3(y(:,1),y(:,3),y(:,5));

plot3(y(:,1),y(:,3),y(:,5));grid on

xlabel('x');ylabel('y');zlabel('z');

这里用了ode23解微分方程组,时间设定为20s,输入相关的参数值就可以观察到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中的螺旋运动。

这是一个动态图形,通过修改参数可以方便的观察运动的变化,从而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

例3:电磁波的传播

主程序为:

m=3;

x=(0:0.01:1)*m;

figure;grid on;hold on;

axis([0,m,-1,1,-1,1])

data = zeros(size(x));

hy = stem(x,data,'r.');hz = stem3(x,data,data,'b.');

n = length(x);

i=1;

view(3);

while 1

if i>n

data=[data(end),data(1:end-1)];

else

data=[sin(2*pi*x(i)),data(1:end-1)];

end

set(hy,'YData',data)

set(hz,'ZData',data)

drawnow

pause(0.02)

i=i+1;

end

运行结果如图3,动态图形可以清楚的显示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特点。

4.结束语

通过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把电动力学中的知识点和物理现象用图形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一学期的探索,该教学改革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将进一步在教学和科研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万杰.电动力学教学的调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7(1):30-33.

[2] 叶松,王向贤,余建立,朱仁义.Matlab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6):147-150.

静电场的描绘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电影中,几乎所有影片都不同程度地以歌曲及器乐曲来烘托影片的内容。自从电影诞生以来,“歌曲片”始终受到观众欢迎,本文就电影歌曲的功能及其审美进行了分析。

一、电影歌曲的抒情功能

抒情是电影歌曲最重要的功能,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这使得歌曲在电影艺术的情感刻画与表达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抒情性歌曲在故事片中大量存在,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连接语言,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造成人物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高潮:用与人物内心的闪回、幻觉作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直接推动剧情发展,并造成一种现实感。有的抒情歌曲还可以起到潜台词的作用,表明人物主观意识,或者起到解说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评价。在每一部故事片中,抒情歌曲并不是每种情绪都用上,往往只用上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与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去表现。总之。抒情歌曲是故事片歌曲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歌曲。它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歌曲在进入电影以后,虽然保持着善于抒情的特点,而且与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因素相结合。抒情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但电影中的抒情歌曲毕竟与普通歌曲不同,通过对部分被试和其它审美主体进行访谈,把它的特性归结为以下几点:

1、指向性

电影歌曲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原因是歌曲和画面形象在同一时空中出现,电影情节和画面限定了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此时歌曲抒发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所指的。歌曲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歌曲抒发的感情是电影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与电影内容一致。此时,歌曲情感的具体性和确定性由画面赋予,电影的内容和情节就如同歌曲的文字说明一样,把歌曲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而此时审美主体也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来感受歌曲,把歌曲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产生较为具体、明确的感受。

动画电影成功的吸收了百老会歌剧的精华,歌曲可以直接将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告诉观众,影片《花木兰》中,木兰去见媒婆的前夕,影片以独唱、重唱、合唱的方式唱出歌曲《荣誉》,乐声紧密的配合人物的动作节奏表达木兰不安的心情,而在情感上的表达自然且适中,影片用歌曲来加强剧木兰的动作、思想,使木兰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电影中的音乐运用的中国民俗乐器笛子、古筝、二胡等,弹奏出了中国的民间小调,意境悠远而绵长。配合歌曲直接表达了人物情绪和心理,使观众很快了解人物性格,同时也具有交代情节的作用。

2、片段性

普通歌曲作品在感情的抒发上具有完整性特征,是作曲家独立乐思和情感体验的完整表达。然而,在电影中,歌曲受电影总体设计的限制,并不被完整的大段陈诉,往往是片段性、间断性的出现。有时候在一段电影情节中甚至只出现一个动作。

3、交互感染性

电影歌曲的抒情是故事情节和画面所赋予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电影歌曲的抒情和电影情节的抒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交互感染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在观看电影时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歌曲出现时,审美主体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来欣赏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反过来,歌曲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因此,画面和歌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就是电影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电影歌曲发挥抒情功能时用抒情性歌曲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是电影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总之,电影歌曲具有抒情功能,可以比较好的表现影片需要表达的情绪。并且由于歌曲与画面的结合。电影歌曲呈现出了与普通歌曲不同的特性。

二、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

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指电影歌曲渲染气氛的功能,也就是电影歌曲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电影歌曲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既不着意描绘景物,也不特别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主观态度及评价。运用渲染气氛歌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解释画面,或者重复或扩大影片的视觉效果,而是通过歌曲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歌曲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歌曲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歌曲形象表达出来,使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虽然普通歌曲也有渲染气氛的功能。但与电影歌曲中的渲染性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情节性

普通歌曲通常不擅长具体场景和情节的渲染。即便有此功能,也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在电影中,电影情节和画面赋予了电影歌曲的情节性,在这里,歌曲与故事情节相联系,来渲染画面气氛。

王家卫是这样形容他对电影音乐的“感觉”:“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影片开篇歌曲起开场白的作用。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影片《圣诞夜惊魂》中。影片一开始就运用歌曲以分唱、合唱的方式,不仅直接给观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利用连唱的方式把剧中代表性很强的角色也一一交代了出来,增强了影片的欣赏性。歌曲在这里更好地烘托和渲染了影片画面的内容,调节气氛的作用。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

2、对比性

普通歌曲塑造的形象往往与歌曲基本风格统一协调,宁静和谐的歌曲对安静、美好的形象:凌乱、繁杂的歌曲对应的是嘈杂、不安的形象,但电影歌曲有时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渲染画面气氛,增强影片的戏剧效果。

比如,电影《指环王》中矮人佛罗德毁掉魔戒的那场戏,佛罗德不想把魔戒扔到万丈悬崖里。而他的朋友山姆力劝他要毁掉魔戒,此时哈比国的小精灵和佛罗德为争抢这支魔戒而进行殊死搏斗,画面是恢弘又紧张的。而作曲家用的渲染气氛的歌曲恰恰抒情悠扬的。这样使得这场戏内在的张力非常大。形成的反差也非常大,视听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并不是画面情绪与歌曲情绪一致是才能达到渲染的效果,只要运用得当,对比手法往往能够产生出乎预料的渲染效果和戏剧效果。

3、连贯性

有时,渲染气氛的歌曲还可以起到连贯作用。引起审美主体对欣赏过的故事情节的回忆和再现。

例如,日本影片《人证》中,著名服装设计师八杉恭子为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杀死了从美国前来相认的亲生儿子一黑人乔尼,为此她也遭到警察的追捕。影片最后,八杉恭子跳崖自尽,草帽在空中飘落,这一系列镜头画面没有对白,伴随草帽飘落的是影片的主题歌《草帽歌》歌曲在这时渲染了气氛,揭示了八杉恭子内心的愧疚和痛苦,同时也把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审美主体从画面上草帽的飘落和《草帽歌》的歌曲声中回想起故事的种种情节,歌曲起到了良好的连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渲染气氛的歌曲并不需要每处地方用到,用得过多也许会产生反效果。比如影片《城南旧事》里的《送别歌》,作曲家就在电影的关键几处才用,而且都不是整段出现。因为渲染气氛的歌曲如果用的太多。就会使审美主体产生厌倦情绪。形成负面效果。有时。甚至“无声”也是渲染气氛的一种元素,“无声”如果被运用得巧妙,会令影片更具有感染力。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电影歌曲的描绘功能

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无声电影时期。那时。为了弥补电影中缺乏听觉层面这一缺憾,影片被放映时。旁边总是有钢琴师或小型乐队作即兴伴奏,歌曲自始自终连绵不断地伴随着影片的画面,描绘画面内容。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歌曲的描绘功能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被用到,有人把它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它是指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独特的音响特征加以描绘,如鸟鸣、追逐、机器运转等。也就是说用歌曲手段为画面提供一种声音的造型。有的可以从听觉上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加强心里的紧张度。有的可以从听觉上拉慢画面的节奏造成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距离错觉,有的还可以对影片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景作神似的描绘来表达感情。

与普通歌曲相比,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时具有如下特征:

1、音画统一性

电影发挥描绘功能时使用的描绘性歌曲又被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所以它是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以独特的音响特征通过相应的歌曲手段加以描绘。与渲染气氛的歌曲可以采用对比手法不同的是,描绘性歌曲的音画是统一的,画面描述的内容就是歌曲描绘的内容,歌曲用特有的技法对画面做类比。

歌曲也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突的紧张度。在《埃及王子》中。当摩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内心矛盾交加,不知该如何面对……。在这场重要的转折戏中,摩西用一首直抒胸臆的《我无所求》,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角色对于摩西造成的冲突。一个是身份高贵的埃及王子,另一个是低贱的希伯来人,他该如何面对真正的自己?此刻运用歌曲充分表达了摩西对于价值观思考的心声和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挣扎,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影片《狮子王》中的一首《我等不及当国王》,由年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辛巴以欢快的舞台化的形式演绎歌唱,整个段落运用了装饰感极强的色调配合这段无拘无束的歌声。使得画面富有节奏和戏剧性,表现了辛巴渴望长大的愿望和心境。

2、特定性

由于画面规定了描绘性歌曲的内容,所以描绘性歌曲内容是特定的。普通歌曲描绘的歌曲形象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画面,比如宽广辽阔的歌曲可以让人联想到草原、湖泊、海洋、蓝天等自然景物。而在电影中由于画面是稳定的,所以歌曲所描绘的只能是画面的内容。当歌曲再次出现时审美主体回想的就是画面带给的特定形象。

3、唤起回忆性

有时因为音画组合的关系,描绘性歌曲能引起审美主体的记忆,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有机地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静电场的描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影歌曲审美

一、电影歌曲的抒情功能

抒情是电影歌曲最重要的功能,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这使得歌曲在电影艺术的情感刻画与表达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抒情性歌曲在故事片中大量存在,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连接语言,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造成人物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高潮:用与人物内心的闪回、幻觉作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直接推动剧情发展,并造成一种现实感。有的抒情歌曲还可以起到潜台词的作用,表明人物主观意识,或者起到解说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评价。在每一部故事片中,抒情歌曲并不是每种情绪都用上,往往只用上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与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去表现。总之。抒情歌曲是故事片歌曲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歌曲。它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歌曲在进入电影以后,虽然保持着善于抒情的特点,而且与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因素相结合。抒情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但电影中的抒情歌曲毕竟与普通歌曲不同,通过对部分被试和其它审美主体进行访谈,把它的特性归结为以下几点:

1、指向性

电影歌曲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原因是歌曲和画面形象在同一时空中出现,电影情节和画面限定了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此时歌曲抒发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所指的。歌曲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歌曲抒发的感情是电影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与电影内容一致。此时,歌曲情感的具体性和确定性由画面赋予,电影的内容和情节就如同歌曲的文字说明一样,把歌曲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而此时审美主体也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来感受歌曲,把歌曲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产生较为具体、明确的感受。

动画电影成功的吸收了百老会歌剧的精华,歌曲可以直接将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告诉观众,影片《花木兰》中,木兰去见媒婆的前夕,影片以独唱、重唱、合唱的方式唱出歌曲《荣誉》,乐声紧密的配合人物的动作节奏表达木兰不安的心情,而在情感上的表达自然且适中,影片用歌曲来加强剧木兰的动作、思想,使木兰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电影中的音乐运用的中国民俗乐器笛子、古筝、二胡等,弹奏出了中国的民间小调,意境悠远而绵长。配合歌曲直接表达了人物情绪和心理,使观众很快了解人物性格,同时也具有交代情节的作用。

2、片段性

普通歌曲作品在感情的抒发上具有完整性特征,是作曲家独立乐思和情感体验的完整表达。然而,在电影中,歌曲受电影总体设计的限制,并不被完整的大段陈诉,往往是片段性、间断性的出现。有时候在一段电影情节中甚至只出现一个动作。

3、交互感染性

电影歌曲的抒情是故事情节和画面所赋予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电影歌曲的抒情和电影情节的抒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交互感染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在观看电影时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歌曲出现时,审美主体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来欣赏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反过来,歌曲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因此,画面和歌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就是电影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电影歌曲发挥抒情功能时用抒情性歌曲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是电影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总之,电影歌曲具有抒情功能,可以比较好的表现影片需要表达的情绪。并且由于歌曲与画面的结合。电影歌曲呈现出了与普通歌曲不同的特性。

二、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

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指电影歌曲渲染气氛的功能,也就是电影歌曲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电影歌曲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既不着意描绘景物,也不特别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主观态度及评价。运用渲染气氛歌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解释画面,或者重复或扩大影片的视觉效果,而是通过歌曲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歌曲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歌曲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歌曲形象表达出来,使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虽然普通歌曲也有渲染气氛的功能。但与电影歌曲中的渲染性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情节性

普通歌曲通常不擅长具体场景和情节的渲染。即便有此功能,也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在电影中,电影情节和画面赋予了电影歌曲的情节性,在这里,歌曲与故事情节相联系,来渲染画面气氛。王家卫是这样形容他对电影音乐的“感觉”:“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影片开篇歌曲起开场白的作用。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影片《圣诞夜惊魂》中。影片一开始就运用歌曲以分唱、合唱的方式,不仅直接给观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利用连唱的方式把剧中代表性很强的角色也一一交代了出来,增强了影片的欣赏性。歌曲在这里更好地烘托和渲染了影片画面的内容,调节气氛的作用。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

2、对比性

普通歌曲塑造的形象往往与歌曲基本风格统一协调,宁静和谐的歌曲对安静、美好的形象:凌乱、繁杂的歌曲对应的是嘈杂、不安的形象,但电影歌曲有时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渲染画面气氛,增强影片的戏剧效果。

比如,电影《指环王》中矮人佛罗德毁掉魔戒的那场戏,佛罗德不想把魔戒扔到万丈悬崖里。而他的朋友山姆力劝他要毁掉魔戒,此时哈比国的小精灵和佛罗德为争抢这支魔戒而进行殊死搏斗,画面是恢弘又紧张的。而作曲家用的渲染气氛的歌曲恰恰抒情悠扬的。这样使得这场戏内在的张力非常大。形成的反差也非常大,视听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见,并不是画面情绪与歌曲情绪一致是才能达到渲染的效果,只要运用得当,对比手法往往能够产生出乎预料的渲染效果和戏剧效果。

3、连贯性

有时,渲染气氛的歌曲还可以起到连贯作用。引起审美主体对欣赏过的故事情节的回忆和再现。

例如,日本影片《人证》中,著名服装设计师八杉恭子为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杀死了从美国前来相认的亲生儿子一黑人乔尼,为此她也遭到警察的追捕。影片最后,八杉恭子跳崖自尽,草帽在空中飘落,这一系列镜头画面没有对白,伴随草帽飘落的是影片的主题歌《草帽歌》歌曲在这时渲染了气氛,揭示了八杉恭子内心的愧疚和痛苦,同时也把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审美主体从画面上草帽的飘落和《草帽歌》的歌曲声中回想起故事的种种情节,歌曲起到了良好的连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渲染气氛的歌曲并不需要每处地方用到,用得过多也许会产生反效果。比如影片《城南旧事》里的《送别歌》,作曲家就在电影的关键几处才用,而且都不是整段出现。因为渲染气氛的歌曲如果用的太多。就会使审美主体产生厌倦情绪。形成负面效果。有时。甚至“无声”也是渲染气氛的一种元素,“无声”如果被运用得巧妙,会令影片更具有感染力。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电影歌曲的描绘功能

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无声电影时期。那时,为了弥补电影中缺乏听觉层面这一缺憾,影片被放映时。旁边总是有钢琴师或小型乐队作即兴伴奏,歌曲自始自终连绵不断地伴随着影片的画面,描绘画面内容。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歌曲的描绘功能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被用到,有人把它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它是指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独特的音响特征加以描绘,如鸟鸣、追逐、机器运转等。也就是说用歌曲手段为画面提供一种声音的造型。有的可以从听觉上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加强心里的紧张度。有的可以从听觉上拉慢画面的节奏造成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距离错觉,有的还可以对影片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景作神似的描绘来表达感情。

与普通歌曲相比,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时具有如下特征:

1、音画统一性

电影发挥描绘功能时使用的描绘性歌曲又被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所以它是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以独特的音响特征通过相应的歌曲手段加以描绘。与渲染气氛的歌曲可以采用对比手法不同的是,描绘性歌曲的音画是统一的,画面描述的内容就是歌曲描绘的内容,歌曲用特有的技法对画面做类比。歌曲也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突的紧张度。在《埃及王子》中。当摩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内心矛盾交加,不知该如何面对……。在这场重要的转折戏中,摩西用一首直抒胸臆的《我无所求》,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角色对于摩西造成的冲突。一个是身份高贵的埃及王子,另一个是低贱的希伯来人,他该如何面对真正的自己?此刻运用歌曲充分表达了摩西对于价值观思考的心声和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挣扎,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影片《狮子王》中的一首《我等不及当国王》,由年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辛巴以欢快的舞台化的形式演绎歌唱,整个段落运用了装饰感极强的色调配合这段无拘无束的歌声。使得画面富有节奏和戏剧性,表现了辛巴渴望长大的愿望和心境。

2、特定性

由于画面规定了描绘性歌曲的内容,所以描绘性歌曲内容是特定的。普通歌曲描绘的歌曲形象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画面,比如宽广辽阔的歌曲可以让人联想到草原、湖泊、海洋、蓝天等自然景物。而在电影中由于画面是稳定的,所以歌曲所描绘的只能是画面的内容。当歌曲再次出现时审美主体回想的就是画面带给的特定形象。

3、唤起回忆性

有时因为音画组合的关系,描绘性歌曲能引起审美主体的记忆,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有机地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