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在旅途中作文

人在旅途中作文

人在旅途中作文

人在旅途中作文范文第1篇

10月23日,由山东省旅游局与途家网合作的品牌“好客山东到途家”在北京正式亮相。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与途家网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军签署了“好客山东到途家”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旅游局行业监管司司长李任芷,中国房地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到场并给予热烈祝贺。

“好客山东到途家”品牌是全国著名区域旅游品牌与度假租赁行业品牌的跨界结合,体现了“好客山东”品牌的好客文化和途家网品牌的亲情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同为游客提供好客亲情的个性化休闲度假环境和标准服务,打造中国休闲旅游新模式。

“好客山东”品牌,旅游营销的“山东模式”

“好客山东”是在“好客文化”和“山东性格”中聚焦凝炼和树立起来的地域文化品牌,这个品牌携带着齐风鲁韵、充满着好客亲情、展示着山东品格,已经成为山东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和传播载体。

为推广这一品牌,山东省旅游局首创“联合推介、捆绑销售”的策略,不断推出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山东客栈”、“鲁菜馆”、“山东100”、“山东三珍”等子品牌,被业内称为旅游营销的“山东模式”,被央视誉为“全国首创,众省效仿”。

跨界结合,打造中国休闲旅游新模式

途家网是国内首个依托国际分散式酒店管理和服务标准,紧密结合线下盘活闲置房产资源并配以24小时呼叫中心服务的新型中高端度假公寓专业运营平台。

作为度假租赁行业的领军企业,途家模式与山东省旅游局携手打造的战略合作将从品牌塑造、人才储备和增值体验等方面深入整合产业链。

山东旅院牵手途家,为经营管理培养后备力量

23日当天,现场签约途家的还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德安杰、启明东方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牵手途家,共同为途家经营管理培养后备力量,满足发展人才需求。

据介绍,目前,途家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分公司已于今年5月份陆续建立并投入运营,其团队人数已达200人。途家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在山东有5万间高档度假公寓投入运营(相当于在山东省新建200个四星级以上旅游度假酒店),预计年接待人数35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将近3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将超过5000人。

“北有山东、南有海南”,中国旅游度假新格局值得期待

人在旅途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假日制度;旅游消费;杭州

引言

2007年末,国务院对“黄金周”假日制度进行了改革,12月16日正式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新假日制度正式实施。新假日制度的出台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进而会对假日旅游趋势产生何种影响,目的地如何应对新的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杭州的实证研究,找出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主要方面,总结假日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实证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假日制度下杭州假日旅游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假日制度的变化给假日旅游消费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具体方面,总结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对策。

本文实证研究的假设是假日制度的变化会对假日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具体来讲就是新假日制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意愿、旅游距离、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等方面。

二、实证研究的手段与过程

本文实证研究的过程是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提出实证研究的假设,然后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通过问卷调查后,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总结杭州假日旅游发展趋势,再结合杭州假日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杭州假日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Www.133229.coM

本文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问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消费者的基本资料;二是一个五点李科特量表,该表是用于测量被调查者对量表中每一项表述赞成与否的程度,量表中包括了几十个和消费行为相关的题目,按照同意程度的不同分为5个等级,调查者进行打分;三是针对来杭旅游者在杭州旅游消费行为的相关问题。

三、实证研究的分析与结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50份,有效率高达94%。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以下是对消费行为的分析和结论:

(一)对旅游意愿的影响

1.消费者增加出游愿望和次数的程度较小

假日制度变化对消费者增加出游愿望和次数的影响程度较小,但低学历消费者出游愿望增加较大。在对出游愿望更加强烈的评分中,平均得分为3.11,同意的比例略高于不同意的,仅有28.8%,说明假日制度的变化对消费者出游愿望的影响程度较小。在对出游次数会增加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14,同意的比例略高,占32.9%,可见消费者对会增加出游次数的赞同程度仅略高于中立,说明假日制度变化给出游次数带来的影响不大。

2.假日制度变化给消费者出游预算带来增加

假日制度变化给消费者出游预算带来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对会增加出游预算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31,同意的比例为39.3%,超过不同意的15个百分点,有近1/4的消费者会增加旅游预算,说明假日制度变化会给消费者的旅游预算带来小幅的增加。

(二)对旅游距离的影响

1.假日制度变化不利于长途旅游,更有利于短途旅游

假日制度调整后,消费者的旅游半径会相对缩小,目的地的距离相对变远。在新假日制度更有利于长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2.49,不同意的比例达到51.8%,由此可见消费者认为假日制度调整对长途旅游造成不利的影响。新假日制度将原有的三个7天的“黄金周”减少了一个,消费者可以进行长途旅游的机会就减少了。在新假日制度更有利短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73,同意的比例高达56%,说明消费者认为假日制度的变化更有利短途旅游,这和新假日制度增加了五个3天的短假有直接的关系。

2.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消费者超过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

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超过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在3天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63,同意的占53%,而在7天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38,同意的占44%。说明消费者同意在这些假日旅游的比例还是较高的,但是对长途旅游的选择低于短途,这可能和长途旅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有关。

(三)对旅游时间的影响

1.消费者短假出游时间倾向于五一和端午,长假倾向于十一

在对旅游者更倾向于哪个短假来杭州旅游的调查中,统计结果发现,选择五一和端午的比例最大,分别占43.6%和30.7%,一方面五一和端午分别在五月和六月,气候比较适宜,另一方面经过9年的黄金周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5月出游。在对旅游者更倾向于哪个长假来杭州的调查中,选择十一的比例最高,大部分游客选择在十一长假来杭州,这与季节因素有一定关系,因为10月较适合出游。

2.可以选择年休假时间的消费者,更希望在适宜的季节出游

可以选择年休假时间的消费者,希望在最合适的季节出游。在对旅游者可以决定年休假时间,选择何时来杭州的调查中,46.8%的游客选择最适合旅游的季节,30.8%的游客选择在旅游淡季,15.2%的游客选择在孩子寒暑假,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往往是旅游旺季,这和旅游淡季是一组对比,结果高出旅游淡季16个百分点,说明旅游者如果能自己决定时间,还是希望在适宜的季节旅游。

(四)对旅游方式的影响

1.自助游成为发展趋势,旅行社组团逐渐被冷落

在对3天短假选择自助旅游方式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47,对7天长假选择旅行社组团方式的评分仅有3.14,比较可以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自助旅游的方式,尤其在短假,自助游以其灵活自主方便的特性,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同,而在长假,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正在逐渐减少。在7天长假和3天短假选择怎样的旅游方式来杭州的调查中,长假选择自助游的占65.6%。短假选择自助游的占66.9%。无论是长假和短假,消费者都是更倾向于选择自助游。

2.消费者更倾向于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尤其是已婚的

在会选择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74,同意的比例占56.3%,不同意的仅有13.5%,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在有条件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统计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对愿意和谁一起旅游有显著相关性,已婚人士选择最多的是和家人一起旅游,而单身人士最多的是选择和朋友一起。

四、新假日制度下杭州假日旅游发展趋势

(一)假日接待总量会增加较小,但旅游收入将有较大增加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体现出总天数增加、节假日次数增多、时间跨度更大、文化内涵丰富且更突出等特点。但由于近几年假日旅游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人们旅游总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加上杭州假日期间的接待容量趋于饱和,所以,消费者出游的时间段可能变得更加分散,但总接待量方面不会有太大增长。从抽样调查来看,人们在出游次数和出游愿望的增加程度都较小,但在消费预算方面将有所增加,这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由于预算增加的可能,使得杭州的假日旅游收入会有所增加。

(二)短途游客将会增加,远距离市场会有所萎缩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将拥有两个长假和五个短假,由于长假的减少和短假的增多,势必会造成短途旅游的增加和长途旅游的减少,这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体现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新假日制度将更有利于短途旅游而不利于长途旅游。随着人们消费的不断理性化,短距离休闲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新假日制度中除了清明以外,元旦、五一、端午和中秋都适合短距离旅游,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随着出游方式的变化,自助和自驾游比例将不断增加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出游的时间更加灵活和自由,杭州自助游的游客比例将会增加,本次在景区随即调查的样本,自助旅游占到71.7%,而选择参加旅行社团队的只有28.3%。从对消费意愿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有81.7%的消费者愿意在假日选择自助和半自助旅游方式。人们选择跟团旅游主要是为了方便、省心,但是自由度较小,近距离的旅游,出行比较方便,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助方式。新假日制度下,由于短假较多,中长线旅游将更多的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短距离旅游会更多选择自驾车,所以杭州自驾游游客比例增大。

(四)民俗旅游会增长,传统文化主题产品的开发将增加

此次假日制度的调整,政府部门意识到传统节日对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还有将春节长假提前到除夕,这些变化会增加民俗旅游的比例。因此,杭州在传统节日期间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传统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将会增加。在对杭州传统节日旅游活动安排满意度的调查中,态度中立的比例最高,占41.4%,其次是满意的占33.6%,这说明杭州在民俗游客增加的趋势下,提升和开发传统文化主题旅游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对杭州搞好假日旅游的建议

(一)普及互动性旅游咨询,及时更新旅游信息

信息的播报始终只是单向的传播,尚不能满足旅游者互动咨询的需要。杭州需要打造多种互动咨询渠道,将有利于游客获得更多的旅游信息。这些渠道包括电话咨询、旅游服务中心、网络在线咨询等。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杭州一是要及时更新本组织网站上的旅游信息;二是要督促旅游企业及时更新本企业的相关信息;三是组织多种传播媒体,在旅游情况发生变化后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尽量扩大该信息的受众。

(二)重点建设一批休闲设施,加强休闲活动的引导

杭州作为目的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休闲设施:购物休闲,包括特色街区购物和商场购物;体育休闲,包括室内健身、户外运动和;城市公共游憩公园;晚间休闲,包括娱乐场所、影视欣赏和酒吧;餐饮休闲,包括特色餐馆和高档餐饮等。为了让外来游客也能够体验到旅游地的休闲生活,在旅游对外宣传途径中,包括宣传册、网站、咨询电话、服务中心以及主要报纸上,增加休闲活动和设施的信息。

(三)针对自助游的增加,完善各类自助游的配套设施

完善标牌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间交通要道统一标准的标示标牌,标示标牌设置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设计,标示内容应包括就近景区景点的中英文名称、距离、方向标等,使自助旅游者能够“按图索骥”、“望牌定向”,方便、顺畅地通达目的地。

增加自驾车服务。自驾车旅游对汽车的加油、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结合景区,合理规划加油站点,配备加油车等汽车加油设施。合理布局汽车维修站、汽车医院,配备维修车等维修、养护设施。建设汽车救护站,配备紧急救助车。汽车紧急救援服务的发展将使自驾车旅游者免除后顾之忧、轻松上路。

参考文献:

[1]王曼,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5

人在旅途中作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对一般产品附加值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这些研究对象界定后,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各种可能途径,并指出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基本原则

产品的价值由主体价值和附加值构成,产品主体价值(由产品核心功能带来的效用)之外的价值即为附加值。具体而言,产品附加值是一种能够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效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产品的整体价值,有助于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因而它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需求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通过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现代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界定

1.1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有多种,本文以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的观点为基础,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特定的旅游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司法框架,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这个区域不是指地域广阔的旅游城市或旅游圈,而是指地域较小或是旅游要素资源在地理上没有割裂的旅游区,如某一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主题公园。

1.2旅游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环境条件和旅游设施所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和。旅游产品大多属于服务型产品,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价值同样有主体价值和附加值之分。其主体价值是指由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服务项目(用以满足旅游者来该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目的)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主要身心满足的一种效用。其附加值则是指独立于主体价值之外的,主要由旅游目的地的辅助服务项目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其他效用。例如,九寨沟旅游,风景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娱乐、休闲等则属于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主体价值只有一种,而提供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则可以有多种。

2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可能途径

2.1横向一体化途径

横向一体化途径也可称之为同心一体化途径。这种途径的出发点是围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新增加与核心服务项目相类似的服务项目。例如,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农艺园、植物园、园林、花园等途径来增加观光服务项目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旅游度假村的静养休闲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增加自娱自乐(如垂钓、、吹拉弹唱)、农作与手工(如由旅游者动手参加的种植、收摘、陶艺品制作活动)、返朴归真生活(如自助烧烤、篝火晚会、露营)、疗养(如日光浴、泥浴、理疗)等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增加休闲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2差异多样化途径

差异多样化途径的出发点是增加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主体价值的核心服务项目关联性不强或显著不同的多样服务项目。例如,森林公园的林木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如树木、花卉品名标签,介绍当地地理、气候、历史的宣传板牌)、运动健身性设施(如滑草场、旱冰场、无线电定向运动场、水上运动场)、保健疗养性设施(如森林氧吧、健身房、理疗室)等途径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游乐园的娱乐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亦可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运动健身性设施、保健疗养性设施、园林等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营业促销性途径

营业促销性途径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开展的业务促销活动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参与性促销

其方式可有多种,如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游览过程中,由导游提出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问题,让旅游者回答,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情趣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者参加娱乐、游戏和“夺标”等集体活动,使旅游者获得成就感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目的地配备的专业人员指导旅游者参加农作、手工、体育等活动,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技能与成就感的心理满足。通过这些心理满足来创造出附加值。

2.3.2提供优质与超值服务

旅游经营者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代购交通机车船票、代订住宿客房、宾馆到旅游目的地的免费接送、温馨的导游、旅游过程对旅游者的关爱与帮助等方面的热情、便捷、周到、细微的优质与超值服务,使旅游者获得方便、安全、温馨、划算、舒适与愉快等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

2.3.3优惠与馈赠

旅游经营者通过提供优惠的交易条件、馈赠旅游纪念品等途径来产生价值效用,满足旅游者的经济实惠、值得、划算与纪念意义的心理需要,从而创造出附加值。这些价值创造方式可以有:团体旅游门票折扣;旅游目的地住宿费打折;消费数量折扣(如一票通)、免费停车(对自备交通工具的旅游者而言)、赠送旅游纪念品(如,旅游宣传册、画册、小工艺品)、免费演出文艺节目等。

2.3.4品牌塑造与品牌公关

旅游经营者利用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可有两种。其一,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经营,使之成为国内或国际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的美誉,使旅游者获得到过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优越感和消费过名牌旅游产品的心理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其二,在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过程中,通过开展公关活动,使旅游目的地成为举办某一重要活动,如会事、仪式、赛事、人造节(如荔枝节、桃花节、啤酒节)的场所,邀请到国内外政要、著名人士到旅游目的地来旅游,从而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声誉与形象,并借此使旅游者获得时尚、有品位与优越的心理满足,由此创造出附加值。

2.4混合多样化途径

混合多样化途径的做法是根据旅游目的地资源、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将上述3种途径的2种以上混合起来一并采用,其出发点是寻求增值途径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及产品整体附加值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上述3种途径各有其子途径,子途径相互之间又可有不同的组合,所以混合多样化途径也有多种子途径(经组合形成的)可供选择。

3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市场需求

与一般产品附加值一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不应是盲目的,其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即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因为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有投入,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必须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这些需求来合理选择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途径。

3.2效益最佳化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并非越大越好,因为产品附加值越大,对企业的资金等资源要素的耗用就越多,企业的组织管理就越复杂。跟所有经济事项都需要讲求效益一样,这里存在一个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的问题。为了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就必须运用价值工程、边际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的综合集成等理论,对旅游产品选用的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每一途径的实施强度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以效益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用那些效益大的途径,果断撤出那些已采用的效益小的途径。

3.3量力而行

附加值的增加需要耗用企业的资金、物力与人力等资源,需要有企业的经济(经营、资本与资本运作)、技术、生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实力要素的后援。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的实力大小、实力特点(含自然环境条件)、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所以其企业在选用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时,必须量力而行,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去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选用那些对适销对路的、有实力作保障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一句话,就是要以实力为基础,在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选用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盲目攀比。

3.4遵规守法

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设置必须符合商业道德、行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以假广告、假承诺、假优惠等欺诈、蒙骗的行为,以恶性杀价倾销、诋毁他企业及其产品形象的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增加黄、赌等非法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创造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黄聚河.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J].价格月刊,2001(5)

人在旅途中作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旅游是一种使目的地文化向客源地传播的有效途径。与其它形式相比较,这种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旅游传播文化符合旅游者旅游的目的,而且旅游者愉悦的心理有利于在旅途中接受异域文化。同时,旅游中的文化传播使更广泛的人群在更广泛的领域更真实地了解目的地文化。

旅游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能够将目的地文化传播到客源地,在国际旅游中这种国家间、民族间的文化传播更值得我们重视。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了旅游的这种功效,并将其作为国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旅游者在旅游中与当地人交流,通过旅游,旅游者将信息带回本国,传播给其他人群。“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及感受会以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方式,以口语形式和文字形式去影响别人。并且他可能在一切适宜的场合完成对他人的宣传,而不论其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接受信息的人会成为信息的再次传播者,遂形成逐次非定向信息扩散。”旅游引起的目的地文化传播是通过旅游者亲临目的地,接受该国或该地文化信息,并将其扩散开来的。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从而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国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与一般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一样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功能,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旅游这种方式具有更多优势地传播文化。

一、文化传播符合旅游者自觉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一大趋势。许多旅游本身就是把了解目的地文化作为旅游的目的。据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休闲消遣旅游者即使不是专门为了了解文化而旅游,对目的地的选择也都是建立在兴趣上的。尤其是国际旅游,路途遥远、费用较高,并非随意的选择。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文化必然或多或少的有兴趣,他们至少对目的地文化有着好奇心,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异域文化的情调,或者希望通过旅游了解一种文化,甚至有的是专家学者的考察。无论怎样,国际游客都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了解这种异域的文化。根据调查,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国旅游资源占前三位的是:山水风光53.4%,文物古迹47.1%,民俗风情27.6%后二者显然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中国的山水风光也很少有纯自然的景观,多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景观,如泰山、峨眉山、华山、捞山等,虽然自然风光优美,却更以人文景观闻名。同经济、政治、传媒等方式相比,旅游这种交流方式更体现了接受者的自愿性。事实上,经济政治领域的许多交流活动也是属于旅游的范畴,比如外交访问、商务差旅等。我们这里指的是休闲或观光意义上的旅游。由于交流过程的自愿性,旅游者能更主动地、有效地接受与反馈信息。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者的民族中心主义等心理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文化误解,导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出现后,接受者的主动性越强,消除误解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如果对交流方的文化没有兴趣,只是出于其它利益目的进行交际,甚至双方本来就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可能使双方的误解增大,导致文化交流的失败。

有观点认为“旅游者大多是带着先人之见,带着他人对有关国家的普遍评价和观念到国外旅游的;他们虽然能获得很多新的感受,但却在其先人之见的影响下来评价解释这些感受,而很少愿意改变以前所形成的观念。旅游者诚然在去目的地之前有“先人之见”,但是,既然旅游者愿意亲自作一次旅行、他们必然希望亲身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是否如自己所知。他们不可能是为了证明目的地确实如自己的想象才来旅行,尤其是不可能因为试图验证目的地文化在头脑中的偏见才去做一次旅行。换句话说,由于已形成的印象和文化差异等原因使旅游者愿意用这些“先人之见”来评价旅途中的感受,而他们的评判也确实是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来作为评价的,但这不可能决定他的感受。真实感受与心理印象的反差越大,越容易引起旅客的注意,更改印象。毕竟“眼见为实”,更易让人信服。如果旅游者不能从旅游中获取新的信息,那旅游还有何意义呢,人们只需要读书、通过他人或大众传媒来了解异域文化,而无需长距离地旅游。事实上,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吸引了异域的游客来旅游,往往不是“先人之见”影响了他们的感受,而是通过旅游改变了他们的成见。如《美国教授:中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中写的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代表团的四名教授来华访问在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长诺尔塔先生对记者说:“我们看到的中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喜欢中国,也喜欢北京!”在来华以前的一些担心都证明是不必要的。缺乏交流,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的想象或是道听途说有时与现实相去甚远,旅游正是用亲身经历来改变观念的途径。游客是用实践检验观念是否正确,而不是用观念映证实践。旅游者更多地是以一种平和、主动的心态面对文化交流,接受他们认为可以接受的信息。

二、旅游能更有效地传播目的地文化

旅游过程中人们是以一种愉悦的心情主动接受文化。文化的传播有和平与非和平两种手段。前者是接受文化群体主动性的接受,而后者则是传播者通过战争等方式强制性传播。当今世界,大部分父化交流的形式都是和平的,但具体文化接受者的主动程度有差别。

旅游是人类的休闲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松休息,或是增长见识等。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情较其它正式活动来说更轻松、愉快。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感受性,对知觉、记忆、思维都有影响。相对于其它传播方式,如通常的讲座、书籍等形式,旅游所带来的这种愉悦心理环境使信息接受者没有太多的戒备心理或敌对心理,因而,有利于文化信息的接受。虽然如前所述,由于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的不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矛盾冲突是难免的,但旅游者本身具有交流的意识使传播的阻碍减少,加之旅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使他们在文化冲突发生时能更好的去理解和解决。“旅游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其他文化知识的跨文化传播(如培训外国留学生)。这是因为.现代旅游是现代人用以调整、缓解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所造成的心理重负的手段。因此,现代旅游是一种兼具度假、休闲和娱乐特点的消费。这种轻松愉快气氛下的文化传播必然比严肃的说教让人更容易接受。

三、旅游对广大人群更具有现实性

旅游的时间长度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更有现实性。长时间的接触无疑能促进彼此深刻的了解,时间越长,交流就越深人,如长期旅居国外,移民等。但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时间上,这些都不是大多数人能承受的,可行性不强。相比较而言,旅游在西方社会已经普及,在中国社会也开始走进百姓家。作一次长途旅行对许多人来说是可能的。旅游团时间相对长而可以进行较深较广的文化交流,胜于一般的文化交流。以美国游客为例,在华旅游抽样调查中显示停留时间在8~14天的和15天以上的最多,分别占37.2%和26.7%这个时间长度足以使文化传播过程中游客有机会反馈.如提出自己的疑问等,让传播更顺畅。

大众旅游的兴起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文化交流,而许多专门的文化交流活动只限于少数专业人员。旅游比起许多文化交流形式而言,更具普及性、大众性。从机会上看,旅游不会遇到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多种参与其它文化交流可能遇到的多种障碍。大部分人都可通过旅游这种民间交流方式得以参与文化交流。

四、旅游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目的地文化

旅游的接触往往是全面的接触,旅游客体是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一种文化的多个方面。旅游者在游览中不会只接触一类资源,旅游地往往向游客传递着各方面的信息。旅游者欣赏到的不只是一种景观,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从物质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文化,同时,在与导游、饭店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等形形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无疑丰富了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认识。有观点认为“旅游者大多满足于仅仅认识旅游国的旅馆、浴场、具有代表意义的大街和风景名胜,而很少愿意并且也很少有机会与旅游地的人们进行真正的接触没有机会来体会以他们的眼光看问题。”事实并非如此,旅游者在目的地与当地人总会有一定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为人所重视的今天,旅游者不仅停留在观赏了解民俗层面上.更有体验一些百姓生活的趋势,一些特定的旅游团还会参观校园、敬老院。如《我们喜欢中国》一文中美国北卡罗来那州夏洛特工学校艺术团对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尽管时间不长,但他们评价道“此次是我们第一次到北京……看到了北京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还亲眼看到了中国功夫表演。……我们了解到中国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于自助游的游客来说,与当地人打交道就更不可少了,他们的饮食起居几乎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帮助,交流会更多一些。这种相对不太正式、系统的交流,使旅游者更可能从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中全面地获取另一种文化的信息,包括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直接性是旅游作为文化交流方式的另一优势

大众传播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如书籍、报纸、电视广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与这些相比,旅游者不仅有机会了解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如历史文化、经济成就等,还可以直接接触社会文化的各面旅游者有机会亲自观察大众的生活,与普通百姓交流,看到更真实的文化,不象其它形式只限于代表性的精品或是本国政府有意识的片面宣传。

人在旅途中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需求分析;网络环境;教学内容;改革;实施

一、引言

白解红教授指出“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的表现形式”[1];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分割开来的现象非常严重。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一般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检验和发展;职业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分工,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怎样实现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有机融合,是高校各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需求分析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借用网络环境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改革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改革理念

“行动研究”理论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和语言情景,对旅游英语这类实践性极强的语言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旅游英语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的一个分支,所以又离不开ESP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需求分析理论是ESP课程设置定位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需求分析理论;网络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怎样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关系到教学内容改革是否落到实处。

(一)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理论开始于德国。德语Handlung是“行为”、“活动”、“行动”等意义;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英文为action-orientation)教学的基本涵义是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1996年德国各洲掀起了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教授及慕尼黑大学罗安讷教授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强调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即经验的地位,强调学科体系知识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并通过具体“学习情景”来实施。近年来“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二)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是“语言教学中确定人们学习一门语言的各种需求并按其重要程度安排次序的做法”[2]。需求分析的概念有许多说法。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3];他们认为ESP教学则从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方面进行分析。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即在将来的语言使用过程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对学习者的工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等;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先后、掌握的方法等[4]。束定芳认为“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是两种重要的需求分析,他认为“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而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5]。笔者认为他们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各有特色,对本课程的建设都有启迪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网络环境从小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角度,网络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环境不仅包括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意识形态领域。从教学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类与虚拟情景、以及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近似真实情景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旅游情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从学科知识体系中挑选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工作过程,从宏观上序化工作任务,补充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语言学理论,对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在行动研究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双向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定位和优化。

(一)典型旅游情景的定位

在旅游情景中,旅行社处于中心地位,是旅游活动的指挥中心和工作协调部门。旅行社会安排导游从事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有一个框定的范围。最典型的旅游情景有:会客情景、旅途情景、旅馆情景、餐饮情景、景区情景、购物情景和送客情景。旅游情景是确定导游工作任务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联系典型旅游情景,突显情景中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导游工作过程涉及一系列语言情景,在这些情景中,导游充当讲解、口译和服务的角色。旅游英语教学必须结合这些典型情景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语言情景导游讲解主要包括沿途讲解、现场讲解以及座谈、访问、接待以及生活服务中的口译工作。沿途讲解主要包括往返程沿途讲解、旅行沿途讲解以及旅途起点、终点的讲解;在旅游中主要现场讲解沿途风光、历史变迁以及与将要参观的景点的关系;在归途中,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对游览过的景点进行总结性概述。现场讲解包括景区风貌讲解、市区风貌讲解、人文景点讲解、自然风光讲解以及博物馆讲解等。参观文物古迹应介绍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历史和艺术价值等;参观公园应与活动联系起来并适当介绍活动的来由和活动技巧,有时,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给予示范;参观人文景点要注意讲解它的来历以及历史的变迁;参观自然风光应介绍其独特的优势,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地质条件等。语言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导游服务情景教学模块和导游专业情景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多个特殊的情景。我们认为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应在这些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其“旅游英语语言教学模块”[6]如图1所示。

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以导游的工作程序:“迎客”、“游览”、“送客”三个主要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知识、情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技巧等充实教学内容,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标准,结合湖南旅游市场和本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课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行业能力、业务技能以便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利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社会需求。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754处,中国拥有其中29处,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占世界第三位[7]。湖南是一个旅游大省,幅员辽阔,名胜古迹甚多,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有许多国外游客来湖南旅游,并且人数逐年增加,需要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涉外旅游人才。

(2)岗位需求。岗位要求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常见的旅游情景,结合工作过程,与企业和行业共同开发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旅游专业英语Ⅰ,采取宽口径的教材,教材的范围针对全国范围的著名旅游景区,教学模块也是中国旅游行业中典型的旅游线路;旅游专业英语Ⅱ可以使用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优势,为国家或区域培养合格的涉外导游。

(3)终身学习的需求。要求毕业生具有知识更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旅游英语语言的特征和规律,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导入课堂,并通过语言模型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从普通英语向旅游英语的过渡。通过传授旅游语言演变、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的重构。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通常分成三个部分:基础部分、专业知识部分和能力培养部分。基础部分常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中旅游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的知识,旅游文化知识包括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工艺等;专业知识部分根据景点类型分类组织与安排;而能力培养部分主要强调旅游英语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表1为比较典型的传统型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安排表:

本研究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彻底解构传统型知识结构;针对导游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使教学内容从单一的英语知识传授,改造为旅游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交礼仪和旅游情景相互融合的工作过程知识体系。核心内容范围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此外导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都融入教学内容,其中社会知识和旅游文化知识以及工作标准和技能都融入教学内容;核心内容参观游览部分,强调专业知识、旅游文化知识的导入;其它部分强调社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导入。表2为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重构一览表:

4.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书面的静态教材来体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文字表达转向视频和音频、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项转向多项。

四、结语

旅游英语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的用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旅游英语与普通英语,旅游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以及工学交替紧密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旅游英语与旅游情景关系密切,它的特殊功能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语言知识与导游知识和导游技能的有机融合尤显重要。通过网络平台再现教学内容和虚拟或仿真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 白解红.论英语专业学习的双重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20-23.

[2] 劳允栋.英汉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0.

[3] 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1-24.

[4] 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8.

[5]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