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珍爱生命的诗歌

珍爱生命的诗歌

珍爱生命的诗歌

珍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杜甫 诗歌 情感教育

用一般的眼光去看杜甫,他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千百年来杜甫被公认为“诗圣”,决不仅仅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还在于他的诗于诗美之外,还蕴涵着一种情美。所以梁启超不称杜甫为诗圣,而称之为“情圣”,并以《情圣杜甫》为题,说杜甫是“中国文学界笃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的确,杜甫诗歌用诚挚之笔抒写着爱国之情、人伦之情、珍爱生命之情,使人在感受着诗的魅力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教化,千百年来滋润心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亦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尽管他不曾像孔孟那样授徒讲学,亦不曾有过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但他的诗歌字里行间渗透着教育思想,他的为人处事足以为人师表。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人情却越来越淡漠、人越来越没有信念和责任感、心性越来越浮躁的的今天,研讨杜诗的情感教育功能,品味杜诗的精华,以此涵养心性,达到孔子诗教的效果,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杜甫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早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报国志向,到临终“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深深惦念,杜甫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安史之乱中,有的文人投敌了,有的文人消极避世,杜甫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命运。尽管处境危险,他却时刻不忘祖国。宰相房琯在陈陶斜和青坂遭到惨败,杜甫得知消息后,一面对“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表示沉痛的哀悼,一面又担心仓促对敌会遭到更大的失败:“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春莫仓卒!”(《悲青坂》)诗人还关心着整个战局,恨不得有人去提醒李亨加强对芦子关的防务,《寒芦子》中他说:“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诗人写下《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是感人肺腑的悲剧,亦是高亢的爱国之歌!有母亲送儿子的,有新妇送丈夫的,有老妻送老翁的,连一位“二男新战死”(《石壕吏》)的老妪也被连夜带走,一个无家可别的单身汉又再次被征召,多么可悲可悯可恨!但诗人笔下的这些主人公,在悲痛愤恨的同时,却终为坚忍的爱国精神所驱使,毅然决然走上战争的前线。《垂老别》中的老翁说:“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新妇劝慰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因为“妇女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这种悲壮激越、异乎寻常的爱国精神是多么的可歌可泣!比照着现代人的国家观念,“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一些人不想着如何建设国家,反而靠坑损国家谋取个人私利。国家耗费资材培养了众多的大学生,结果是一流的大学生一江春水向西流了(定居西方发达国家),二流的大学生孔雀东南飞了(移民澳大利亚等东南国家),只有三流大学生留在了国内,却也一心想进外资企业,时不时享受一下麦当劳,一有机会就想移民海外。

杜甫从小就生活在人间的温情中。他母亲离世很早,幼年时,他曾经寄养在二姑母家。在时疫流行之时,姑母总是先照看他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于是杜甫的病渐渐有了转机,而姑母儿子的病却日渐严重,最终早夭。长大后的杜甫曾经满怀深情地追忆这段往事。他在爱中成长,自然也会懂得爱、珍惜爱。杜甫对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儿女、弟妹、朋友和邻居,都充溢着真挚的爱。他用自己的心与笔,谱写了动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之曲。

文士风流,自古而然。唐代又是个浪漫的时代,诗人的生活更是如此。金屋藏娇、青楼寻欢、买伎教舞等都被视为文人特权,而杜甫却坚决与这些时尚划清界限。唐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终生与原配妻子厮守而不曾移情别恋的。他在《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诗中就明确地说:“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他的夫人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两人感情深厚。杜甫半生贫困,几度辞官,四处飘荡,杨氏都与他同甘共苦。杜甫不是迂腐之人,他是一个温情的丈夫,他无法拂去对妻子的思念:“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珍惜难得的安定而有情趣的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现在一些有钱的、当官的,包二奶养小密,玩搞艳遇,读读杜诗,岂不汗颜?

对于孩子,杜甫是慈父。杜诗中提到孩子的地方特别多,赞扬他们聪明。对兄弟姐妹他也是手足情深,他在诗里一再提到的弟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杜甫不仅在诗里经常念及他们本人,而且还惦念他们的妻子、丈夫、孩子。读他的诗,能够强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天下明明是同一轮明月,却偏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但被故乡明月映照过的弟兄们却是天各一方,四处飘零,一种深深的惦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杜甫对朋友,感情真挚而持久。他不仅以友谊作为其作品的重要主题,而且用动人的诗句为读者展示了友谊所应遵循的原则。如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互帮互助。杜甫在诗中对李白、高适、岑参等诗友的诗歌都曾给予由衷的赞美和中肯的批评。朋友之间还应经常往来,时时思念,不能因为眼前的事务而把心中的这个位置挤兑掉。杜甫写下了大量怀念朋友的诗歌,大大丰富了传统友情的内涵。尤其是他对李白友谊的挚诚,堪称后世的楷模。他和李白在前后约半年的相处时日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安史乱起,李白先被下到狱中,后又被判长期流放夜郎,杜甫对此十分关切。因久久得不到李白的确切消息,以至积思成梦,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诗歌中的这些温馨描写,带给后世读者怎样的感动和向往!

珍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2篇

??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痴情的守望者。在这个泥土和天空都变得松软的时代,在这个欲望和灵魂都变得浮躁的时代,我坚贞不渝地守望着最后的麦田,为诗歌献上所有的赤诚。在我走过的路上,诗歌的太阳光芒四射,照彻着旅途的风景和我的整个身心。多少年来,因为诗歌的抚慰和敦促,我一天天向生命的峰顶迈进,一天天走向坦然、纯洁和光明。

??

??我用诗歌表达着,我用诗歌承载着。我谨慎地写作,谨慎地守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我快乐着,也美好着。

??

??在这些清贫而善良的日子里,诗歌的阳光从人类智慧的天空普照下来,蔓延到我的身上,饱含着生长的激情、深邃的思想和对明天的关爱。诗歌站立在随风流动的纸张上或劳动的人群中间,将生命的悲壮与伟岸传递给我,将人生的迷茫和博大、旅途的艰辛与曲折传递给我,并最终给我指点那迷蒙的远方,那地平线上上升的一丝光亮。

??

??因为对诗歌的眷念,我的心中总存有一个圣洁的角落。无论在什么样的日子里,无论行走在怎样坎坷的路上,我坚信,只要诗歌的光芒不曾熄灭,再浓重的烟幕也会被驱散,再冗长的黑夜也会走到尽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一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时常仰望星空,从而获得诗的灵感。

??

??诗,不是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诗也不是痛苦、寂寞、忧郁的代名词。诗歌是我伤痛中的良药,饥饿时的粮食;是生命的火焰,火焰里的花朵,花朵中的清香;是心灵的歌唱,是寂寞时的温情。诗是灵魂爆裂的那一瞬间,是血管里流淌着的那一腔热流。诗歌使我的双手更矫健,眼睛更清澈,胸怀更宽广。诗歌使我的一生没有白过。诗是利剑,是宝石,是宇宙的光明,是历史长河中英勇不屈、战斗、新生、公正的那一个个瞬间,是向上的、指引我通往明天、通往幸福的感情或思想;我甚至认为,诗就是土豆、大米、高粱;是樱桃、苹果、葡萄。诗是纯洁,是善良;是真,是美;是不羁的灵魂,是不甘沉沦的热望;是珍藏的往事,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是我的铮铮铁骨与似水韶华。诗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浸润着生命的色彩。诗是我生命和灵魂的延续,是我全部的爱。诗歌在山野田间,在那些贫穷而善良的心上,发芽、开花,生长出思想的果实,生长出我们世世代代火焰般燃烧的爱情。进入诗歌,就是进入流动,进入创造,进入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就是让那些热切的或冷漠的空气,向灵魂里渗透;随着那些抑扬顿挫的语调,随着那些或高亢,或悲壮,或欣喜,或忧伤的句子,进入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中。我随意地前后左右穿行,身旁飘过盛满诗意的篮子;隐隐的诗歌的星辰,闪耀在我必经的路上。靠着那些睿智而又光芒四射的语言的指引,我看到了我以前所不曾触及的远方,看到自己的身影在时间的镜面中划下的淡淡痕迹,看到天地之间隐在暗处的真实,以及生命和爱的最终结局。

??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灵魂的存在形式,是一种恒久的信仰和宁静的寄托。流浪在诗歌幽深而透彻的天空下,坦然地将自己袒露给远方。倘佯在诗歌的血色黎明中,直视破碎的崖石和钢铁,所有的心愿都将会获得最完善的诠释。内心富有才有诗的富有。诗人把对生活的爱置换到诗句里,让诗歌生出翅膀,让灵魂诗意地栖居。我常常在寂寞间徘徊,以诗歌填充心中的沟壑,填充一种生命一种爱情一种人生。

??

珍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3篇

2022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用特殊文学体裁写的书籍,它就是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所说的特殊不是因为它的情节特殊,而是因为它是属于诗歌集的体裁。这些诗歌有的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有的是某国的国歌,有的代表着人们对战争的不满,还有的用血腥的幻想代表了人们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歌是诗选中的第三节的107。因为诗人用诗歌揭示了法西斯匪徒的罪恶活动,他唤起世界人民准备和法西斯匪徒作斗争。诗中也有好句子哦!例如:它目击了“时间幽灵”的长期的自杀的痛苦经过一阵比死亡还惨痛的畸形残废的痉挛。这句话把它比作法西斯匪徒,其余的都被比作法西斯匪徒的罪恶活动。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启示。这是一本好书!

  2022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

  “让尘世的牵累消失吧,让广大的宇宙把他抱在臂间,让他在他无畏的心中,认识过这伟大的无名作者吧。”读完了《飞鸟集》的最后一句诗,心颤动了。不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不是虚幻飘渺的幻想意境,让人感到实事求是、富含哲理。

  《飞鸟集》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耐人寻味。“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黄昏时,太阳落下如果使你流泪,然而,你就没有想过当傍晚璀璨的群星发光时,该是令人多么心旷神怡啊。最重要的是,太阳不是永远地落下了,当第二天小鸟奏鸣时,它还是冉冉升起。就像时间过了,并不意味着将失去时间,而是更应该去珍惜接下来的每一分一秒,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人死了,但他这一生过得是值得的,哪怕这一生只有一秒,哪怕太阳在那天只升起了一秒!所以,请不要为你失去的东西流泪,你失去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有舍才有得。就像我们挥手告别的小学生涯,是的,他已成为过去式,不该回首眸望。但是,迎接我们的是崭新的初中生活,这不是求学路上的转变吗?请放下从前的,珍惜眼前的,迎接未来的。

  细细回味,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白云衬着洁白的身体,在湛蓝的空中飘着;鸟儿拖着幼嫩的肢体在空中飞着。我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如果鸟儿变成了云,是不是会羡慕身边自由翱翔的鸟儿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们永远都不会满足。人们也是这样,往往对自己期望得很高,即使他现在已经很好很好了,但是还是会经常羡慕身边比他更好的人。对自己的幸福生活视而不见,对自己自视甚高,对别人又羡慕不已,就是这样,才会得不到满足。这句话,同样也是让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别被周围的景象迷惑了。

  泰戈尔以他楚楚动人的文字、简短的语句,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生活的真谛。告诉我们金钱与地位的不屑,告诉我们待人处事的低调,告诉我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必须实事求是。我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中学的初中生,眼前的一切遥远而望不到边,记得那时我们都很担心自己是否被分进了好班,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认为是好班,那就是好班。重要的是靠自己内在的修炼”。是啊,好班差班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好班还是差班,都是好班!天空还是湛蓝,笑容依然灿烂,请相信,人生路上,会很美好、很美好。

  我愿意变成一只飞鸟,在辽阔无边的空中寻找……

  2022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

  《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

珍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郑珍 杜甫 诗歌内容 相似性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或称巢经巢主,贵州遵义人,清代有名的古文家、经学家、诗人,一生科场不顺,备尝艰辛,后偏处西南,潜心著述,终老故里。郑珍一生在文字学和地方方志上有突出的成就,诗歌散文尤现成就,《清史稿》尊他为“西南巨儒”实不为过。郑珍的《巢经巢诗钞》共计九百多首诗,很多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巢经巢诗钞》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备受推崇,但当今一些学者把他定为宋诗派,因此评价不高。近些年随着对清代诗歌研究的重视,郑珍的诗歌又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一些文学史和清代诗歌研究著作开始重视对郑珍诗歌的研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他的诗作上,涉及郑珍多方面如:诗歌、散文、词、经学、史学、思想、家族、沙滩文化的研究,其中诗歌的研究仍然是主流,主要涉及诗歌内容、艺术手法的研究。但研究者多关注于郑珍作品的文本研究,较少从横向或纵向角度做比较研究。《巢经巢诗钞》体现了强烈的儒士精神,即关注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渴望理想社会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把个人之感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铸在各自的诗歌之中,体现人与诗一的特点。郑珍与诗作被誉为“诗史”的杜甫的人生经历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的诗歌思想内容在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理想社会的描摹方面都具有相似性。

一、社会责任感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和郑珍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怀揣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踏上梦想之旅,但最终皆以失败告终。杜甫有的诗作如《前出塞九首》“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中抒发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都表现了盛唐时期儒士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此外《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积极向上中又有儒士傲视一切的一面;咏物言志诗《房兵曹胡马》“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一句以马的骁勇善驰托物言志,表现诗人的英勇气概和远大抱负;《高都护骢马行》中的“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同样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渴望驰骋沙场、建立功业的愿望。郑珍诗作中同样体现了这种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愿望,展现了清代儒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阿卯眸日作》中表达了“会当立通岌”的远大抱负,与杜甫前期的理想一样都想凭自己之才力创一番功勋伟业。郑珍《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回顾道“少志横四海”①说明青少年时期的郑珍是满怀豪情壮志的。两位诗人在前期的诗作中都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这是对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继承,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对国事的热诚正是建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二、关注现实

对现实的关注早在《诗经》中就有鲜明的体现。《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内容,不仅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文化,而且表现了当时周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是我国最早展现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深刻影响后世诗人,如屈原的抒情发愤诗作实际是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诗歌的“缘事而发”,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都是直接继承这种创作精神。唐代的杜甫,更是诗歌的集大成者。杜甫一生遭遇坎坷,亲身经历安史之乱,也承受唐王朝土崩瓦解给他带来的巨大创伤。他以儒士的社会责任感用诗记录下了唐王朝由昌盛到衰败、人民灾难深重、民族危机深化的时代。清代郑子尹之时代早已不是“康乾盛世’,而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封建社会开始总崩溃的动荡岁月。统治阶级对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空前残酷……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②。杜甫、郑珍两位诗人都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并在各自的诗作中反映。

(一)战争徭役

杜甫表现社会黑暗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是《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这些诗作都是杜甫黑暗时代的真实记录,其诗被称作“诗史”实不为过。这些记录社会现实的诗歌有的反映百姓被压迫屠杀的真实事件,如《三绝句》中的“见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描写了男人被杀害、女人被奸淫的惨状,《羌村》中的“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以“尽”反映了统治阶级对老百姓包括儿童的强制征兵,“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甚至连老太婆也不放过;有的表达反对战争的主张,如《前出塞》“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等诗句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有的诗作真实再现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如《石壕吏》“出入无完裙”,饱含了诗人和百姓痛苦的血泪,是诗人为百姓的代言,也是对社会黑暗、朝廷昏庸的直接控诉。

灾害频发,匪患不断,官吏腐败,课税繁重以致民不聊生是郑珍时代的总体特征。郑珍反映战争的诗《十一月二十五日,挚家之荔波学舍避乱,纪事八十韵》:“八月探丸起,大呼据桐梓。扬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徐徐雷台山,突兀布重垒。”就是当时农民起义军兵入遵义成声如破竹之势的再现,此外,《避乱纪事九十韵》、《闰八纪事百韵》、《望捷行》虽都表达杀贼之决心,但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战乱不断的真实反映;《抽厘哀》反映抽厘繁重,描写当时百姓不堪重税的惨状:“东行西行总抽取,未及卖时已空手。”官吏对老百姓的剥削同样延伸到各个阶层,《南乡哀》“两营虎贲二千士,迫胁富民莫摇指”揭露的是官府对富民的压迫和剥削;《僧尼哀》“僧尼皇皇不得休,暮叩团总朝团头”官府贪婪之手更是伸向了僧尼,“武官更爱钱,文官尤惜死”一语道出了官吏贪生怕死、贪财渎职的本质。

(二)朝廷昏庸

社会的黑暗说明了政府的不作为甚至是统治者荒淫无度、官吏对老百姓的盘剥掠夺。两位诗人都对当政者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指斥,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正值春季,花近高楼,锦江一派春色,但这一切却让刚回成都的杜甫无心赏悦,因为西山寇盗即吐蕃已陷京长安,并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世间一切如玉垒浮云,苍狗变幻,也似自己多难的人生经历一般,怎不教诗人伤心?登楼所望为后主祠庙,想到相信宦官以致万方多难、盗寇陷京犯四川的代宗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里“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实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荒淫生活,国事让李林甫安排处理,李林甫排斥贤才以致“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其“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则把当时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人比喻成随太阳转徙追逐名利,满足私欲之雁。诗人把当时的皇帝不理朝政、奸臣当道、贤才报国无门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九成宫》借隋文帝为劳民伤财修建仁寿宫一事讽刺代宗帝穷奢极欲的生活。

郑珍时代的政府更是腐败至极。一方面是政府渎职不作为,如《松滋》:“松滋前决口,闻尚驻工官。四载已云久,一堤如此难。”松滋决口,相关职能部门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尸位素餐,诗人痛心疾首地发出“飨尔何安”的感慨。《江边老叟诗》:“官家岁岁程堤功,而今江身与河同。”揭露了官吏上程治河之功,实则治理无方以致“沉灾四年”的可笑虚伪,贪功渎职的丑恶嘴脸。一方面官吏厚颜索要好处,如《捕豺行》“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逐食人。”百姓为豺狼所苦,请求官府驱狼护民,“去灾捍患竟谁事,责故在官不在民”本是官府的职责,但官吏们却索要好处。“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昼聚称上宾。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堙”,官吏的贪婪无度让百姓苦不堪言,诗人把贪婪凶残的官吏比作豺狼,揭露了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环境,反映了当时百姓生存的艰难。《酒店垭即事》中的“六旬不雨浑闲事,里长催书德政碑”同样揭露了里长闲事却催书德政碑的虚伪可耻。

两位诗人都亲身体会、亲眼所见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他们关注现实并反映现实,或揭露社会的黑暗,或鞭笞官府的腐朽,或同情百姓的生存,把自身的遭遇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作细致的关照,关怀政治,同情民生,体现了诗人的民本主义精神。此种精神直接继承诗经离骚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儒士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核心思想。

三、同情民生

面对社会祸乱不断,灾害频发,官府贪婪,诗人们都有救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杜甫《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九日寄岑参》“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是没有天灾的真诚渴望;杜甫亲见百姓被战争所苦的惨状,深刻认识到社会生产的破坏、政府剥削的加剧与战争紧密相关,《昼梦》“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宿花石戍》“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均发出了没有战争、官吏不再横征暴敛的急切呼声,他希望官府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郑珍的《饿四首》对百姓“可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甚至“处处人相食,朝朝耳骇闻”的悲惨生活不忍一睹。他的诗作从百姓的立场发出真挚的渴望,《至息烽喜得大雨》“去年无禾亦无麦”是说干旱使农民颗粒无收,生活无计,当诗人到息烽时天降大雨,“街中大小齐拍手”描写了百姓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是诗人之喜。

这些反对战争剥削的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为民请命,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和渴望。两位诗人同情民生疾苦,鲜明地体现了民本主义精神。

四、理想社会的描摹

杜甫“净洗甲兵长不用”、“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诗句表达了一个儒士的渴望,即没有战争和剥削,“男谷女丝行复歌”的和平安宁景象,以及像自己一样的儒士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都是杜甫的美好理想。郑珍在《哀里》中也描绘了理想国度:“农勤女耕织,商贩不愿鬻。僻社萃廉秀,星居满果行。书无邓思贤,藏备四库录。”这些都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目睹或亲历战乱,饱尝艰辛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在诗人的心中,没有战争剥削的社会才是理想社会。这种理想虽不能实现,但表现了两位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

综上,郑珍杜甫诗歌反映现实、关注民生、描摹理想社会的内容都具有相似性,体现了作为儒士的郑珍和杜甫的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思想。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和反映现实,把个人之情铸在诗歌之中,爱憎分明,刚正不阿,达到人与诗一的境界。读两位诗人之诗犹如当时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黑暗岁月就在眼前一般真实,两位诗人沧桑悲怆感天泣地的凄苦悲悯情怀犹在心中回转一样鲜明。两位诗人都有许多反映现实的诗作,从这一层面上看,郑珍的诗是对杜甫诗史精神的继承。

注释:

①杨元桢注释.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26.

②黄万机.郑珍评传[M].成都:巴蜀书社,1988,3.

珍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5篇

一、鉴赏山水田园诗,润泽学生心灵

山水田园诗指的是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山川景物、自然风情等内容寄予作者的情思,这类诗歌常常采用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高中语文教材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运用二度创作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旖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借此品鉴作者在诗中寄予的美好情怀,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如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将这首诗与历代咏秋诗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就陶醉在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南国秋天湘江橘子洲头如诗如画般壮美景色的欣赏之中,很快就不仅深刻感悟到这首诗中描绘的南国秋天风光之非常优美,而且更深刻地体味到诗歌中体现的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注国家命运、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更美。可见,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词,学生很快就自觉地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充满着浓浓秋意的南国湘江橘子洲头与作者一同欣赏起了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美景色,并对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雄伟气魄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并由此而产生了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立足为构建中国“美丽之梦”而奋发读书的豪情壮志。

二、鉴赏边塞诗,陶冶学生情操

边塞诗以军旅生活为题材、或描写边塞苦寒的环境、或描写边塞壮美的风光、或抒发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豪情、或表现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或揭露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政策等之诗歌。鉴于此,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杨炯的《从军行》等都属于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之范畴。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品鉴和学习先人爱国爱民、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崇高美德,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等高尚情操。

如教学高适的《燕歌行》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咏、整体感受这首诗雄浑悲壮之感情基调后,学生很快就被诗歌中所描写的盛唐将士慷慨应征、不畏寒苦、浴血奋战、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并对诗中所描述的主将腐败轻敌、全体边防战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朝廷选用良将带兵作战的强烈呼吁等表现出深深叹惋之情,纷纷表示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和平使者,决不让高适《燕歌行》中所描写的边塞的萧杀荒凉、战场的肃杀阴森、战斗的激烈残酷等历史悲剧重演。通过鉴赏高适的《燕歌行》,同学们不仅被远古盛唐时期一声声雄浑的军号吹得热血沸腾,并合着诗人们唱出的时代的最强音,在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领略到了盛唐边塞诗的魅力,还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报效家国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鉴赏送别诗,完善学生人格

送别诗多是以亲友惜别时的对对方的叮咛、赞颂、牵挂、或依依惜别、或别后的思念等为题材的诗歌。鉴于此,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中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都是流传千古的送别名篇。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到诗歌中描写的美丽景观,更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味古人在送别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抑或缠绵抑或牵挂抑或豪迈等的思想感情,从而借此培养学生诚恳待人、珍惜友情、珍爱朋友等美好情操,继而完善学生的美好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