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锁记

金锁记

金锁记范文第1篇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金锁记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金锁记读书笔记1张爱玲关注人性,表现人性,《金锁记》写的就是人性受到压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说充满了“人生味。小说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写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金锁记读书笔记2在金锁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儿长安。对于七巧我开始只觉得的她可恨可叹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可悲起来。对于她的遭遇也会产生同情。故事的结尾写到七巧心想她当时如果嫁给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或是沈裁缝是否他们会给她一点真心,眼睛落下了泪水。但七巧内心的扭曲与自私劈杀了几个人,七巧的精神枷锁使长白的妻子绢姑娘和芝寿先后死去,并且都死的悲惨。让自己的女儿失去幸福,最终走向堕落。七巧为了让长安婚事流产。对童世舫的神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最终让他放弃了婚事。很想不通七巧自己已经遭到了封建枷锁的毒害失去了婚姻的幸福,丈夫对她冷漠没有一点关爱,家中人都低看她瞧不起她,她不仅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关爱,反而是一种报复。只因为自己的孩子姓姜。

我觉得七巧实在是太可悲。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是长安,长安是个善良温柔的传统中国女子,虽然她抽鸦片,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为她身处封建家庭所以导致了她接连的悲剧。从中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七巧的母亲对她一次一次威胁,她都没有退缩这个婚事,当她的母亲以童世舫威胁她时,她退缩了。她知道她的母亲不仅会告诉他抽鸦片的事,还会想办法对付他。但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们两个解除了婚姻后两人依然交往,只是从以前的地上转入了地下,这时童世舫对长安的感觉产生了变化开始对长安喜爱,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长安结婚只是因为她是个传统女子有安全感,因为他曾经被新派女子抛弃。深受打击而已。因此想找个传统女子。对于童世舫的爱情,张爱玲可能觉得男人的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完美的爱是不存在的。当她听到长安抽鸦片后,便对长安再也没什么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当他面对长安时不去问长安为何抽鸦片?只用无声来凝望他。童世舫对长安的爱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数人的婚姻价值观而已。长安要得到真正的爱又谈何容易。当七巧死后。她的孩子长安和长白也只能悲剧收场。

金锁记读书笔记3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

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

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有着“疯子的审慎和机智”的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作为女人(不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质外,男女之爱是她们的基本需要。但身处没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却连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她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泽、儿子长白。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在她看来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她无法得到爱欲的满足,甚至连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有了两个孩子。姜家只不过是让她来侍奉他,她因此最终分到了姜家的财产。

季泽是她心中爱着的人,喜欢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泽虽然在外面寻花问柳,可在家里却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他有他的原则。分家后季泽来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撵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爱之外,还有情爱,但因为猜疑,她放弃了这种机会。我不认为作者只想表现金钱的胜利。但此后,她抛弃了这么多所获得、保护的财产,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

从丈夫、季泽得不到爱,她忍受着情欲的煎熬,产生了疯狂般报复的病态心理,对所有男女之爱充满忌妒,包括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儿子长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让已结婚的长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讲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儿媳妇自杀身亡。

与丈夫结合只是使她获得了家产,季泽只给了她爱的煎熬,长白则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个浪荡子,连同女儿长安,都成了她病态心理的牺性品。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都不能给她爱,作为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说明的是,这个“黄金的枷”,不是她自已愿意戴的,是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锁压疯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张爱玲关注人性,表现人性,《金锁记》写的就是人性受到压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说充满了“人生味。小说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金锁记读书笔记4 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她写尽了大上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早是那一道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永远没有答案的选择题。再后来,便是战火纷飞中流苏和柳原的倾城之恋,芬芳却沉重的第一炉沉香屑,以及苦却不能忘怀的茉莉香片。每个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而最爱的便是那读了千百遍的《金锁记》。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是一个被罪恶欺骗的少女,被一个封建的旧家庭和一个残废的男人无辜的夺去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的青春,可她仍得不到甚至是一个丫鬟的正视。于是,活泼动人的天性在绝望中窒息成一种乖戾,演变成一种粗鲁与泼辣。她在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华丽的旧家庭,亦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愤怒到无力。分家是她最后的一点点希望,可命运仍不罢手。

走出大家庭,她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对于她早已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他的意图。人心的恶在她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已亦是被命运的黄金网丝缠的无从挣脱。她强悍的骂跑了季泽,内心却确是那般空虚无助;于是,她越发疯癫了起来,可又有谁知道,她只是在掩饰内心最无力的脆弱。“她捏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冷笑了起来……”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七巧人性的扭曲与黑暗早已被时代风云变幻的浪潮掩埋,可又是时代铸就了这一切。时代在发展,然而人性这本善亦是恶的书还未读完——完不了。

金锁记读书笔记5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写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己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没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金锁记范文第2篇

祁方宏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有着“疯子的审慎和机智”的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作为女人(不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质外,男女之爱是她们的基本需要。但身处没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却连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她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泽、儿子长白。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在她看来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她无法得到爱欲的满足,甚至连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有了两个孩子。姜家只不过是让她来侍奉他,她因此最终分到了姜家的财产。季泽是她心中爱着的人,喜欢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泽虽然在外面寻花问柳,可在家里却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他有他的原则。分家后季泽来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撵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爱之外,还有情爱,但因为猜疑,她放弃了这种机会。我不认为作者只想表现金钱的胜利。但此后,她抛弃了这么多所获得、保护的财产,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从丈夫、季泽得不到爱,她忍受着情欲的煎熬,产生了疯狂般报复的病态心理,对所有男女之爱充满忌妒,包括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儿子长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让已结婚的长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讲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儿媳妇自杀身亡。与丈夫结合只是使她获得了家产,季泽只给了她爱的煎熬,长白则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个浪荡子,连同女儿长安,都成了她病态心理的牺性品。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都不能给她爱,作为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说明的是,这个“黄金的枷”,不是她自已愿意戴的,是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作为正常的女人却因为金钱原因嫁给了一个废人,这种违反人性的作法,在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女人大多是无法反抗的),最后她被金锁压疯了,想摘也摘不掉了。小说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金锁记范文第3篇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在两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终于出场,一开始就写她因为替二小姐云泽作媒,气得二小姐哭,三言两语之下,完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七巧的独立个性,还把姜府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代得相当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侧面描写,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圆满清楚,张爱玲生花妙笔,让我赞叹。

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见面,要拆散他们,在童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去刻画七巧的形象,而到最后才借旁人的眼睛点出,妙笔如斯,再次叹服。

其外,小说跨度三十年,写人物和事情的变迁,《金锁记》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说最后,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七巧的悲剧命运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展开的,小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一开始,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始。然后再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七巧和三爷季泽的矛盾、七巧和儿女们的矛盾,一环扣一环,结构严谨,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开展来。

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但是,想象终究是想象,而三爷也因着她的狼籍名声而不敢沾染。在幸福丧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因为她对男人已经是一律敌视的态度,因为她就是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这几近心理变态了……整篇小说,从表入里,从正到侧,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张爱玲笔下,已然不是纸上人物了,而是写得活了,这样的功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金锁记范文第4篇

一、生与死的对白

《金锁记》在描画人物时,往往选用无生命或生命体征已消失的喻体来消解人物本身的生命性。对于活生生的人,张常用的喻体是“死去的鸡的脚爪”、“冷去的尸身”等充满死亡气息的喻体,与人有关的事物也常常做了类似处理,使生命应该具备的朝气与活力大大减弱,从而揭示人物死寂的生存状态。如:

①在年下,一个(长白)穿着蓝摹本锻棉袍,一个(长安)穿着葱绿遍地锦棉袍。衣服太厚了,直挺挺撑开了两臂,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

②她(长安)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棵娇嫩的雪里蕻――盐腌过的。

③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

④月光里,她(芝寿)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例句①中的长白和长安兄妹当时不过十二三岁,正是茁壮成长,充满生命活力之时,却被描绘成“纸糊的人儿似的”,显示了生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早已打上了先天不足的烙印。从生理上看,兄妹俩出生前,其父已常年患病;从心理上看,父亲的早逝让他俩失去了父爱;从精神上看,其母的非常管制使他俩失去了健康的成长环境。兄妹俩就像母亲的玩偶一般任由母亲摆布,何以奢谈生命的朝气与活力?此喻看似有悖常理,却生动地揭示了长白长安的生存处境。

例句②中的长安当时正值花季年龄,本应充满生气,然而,在张的笔下,长安却是“盐腌过的雪里蕻”,不仅失去了水分,连颜色也失去了。因为长安被母亲剥夺了上学的机会,关在了变态家庭中。失去了学习机会的长安精神变得极度贫乏,与失去灵魂无异。少女的灵魂一旦被抽走,再年轻也不过是一具枯干的躯壳。张用这一喻体揭示了长安在精神世界被掏空后那种麻木的生存状态。

例句③④中芝寿本是正值妙龄的,因在变态的家庭环境中饱受精神摧残,早早地失去了健康。张选用这些充满死亡气息的喻体揭示了芝寿在遭受精神戕害之后必死无疑的结局。

二、美与丑的较量

张除了以死写生之外,还往往以丑写美。通过本体与喻体反差很大的比喻来揭示人物的生存环境或性格特征。如:

⑤她(曹七巧)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⑥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

常言道“千好看,万好看,不戴耳环不好看”,耳坠本应是映衬美丽的饰品,但在例句⑤中却被描绘成束缚人的工具,失去了饰品应有的功能。该比喻深刻揭示了七巧被金钱异化的人生。七巧把自己卖给了金钱,“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所以,她自己及其亲人都失去了正常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全被掏空了,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有等同于无,活与死无异,美与丑同一。

例句⑥中美丽的月亮变成了狰狞的面具。七巧的家里到处都是彻夜难眠之人,不眠之人眼里的月光更觉凄凉,因家庭温暖的缺乏,月光下景物的模糊也使人心生恐惧,产生各种可怕的幻象。张用此喻揭示了生活在这个变态家庭的人们惴惴不安的生存体验。

饰品和景物在张的笔下都是反常的,它们失去了原有的生气和美丽,像张笔下的人物一样变得颓废、丑陋,是一些被扭曲的形象。张之所以如此处理,是为了给笔下那些扭曲的灵魂、异化的人生勾勒一个与之相应的背景。在这些失去正常人生的人物眼里,世间万物都是被扭曲的凄惨人生的一个陪衬。他们自己也无奈地成为大背景中的小陪衬。

三、雅与俗的对抗

张除了以死写生、以丑写美之外,还往往以俗写雅,揭示主人公求雅反俗的俗世人生。

⑦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

⑧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

⑨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姜家这种名门望族讲究的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言行举止都有一套规范,但由麻油店嫁入豪门的七巧却根本不理会这些,不仅言语尖酸刻薄,而且满口荤言俗语,遭到上上下下的白眼。只因别无其他资本,也无法靠别的努力融入这个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天壤之别的家庭,她只好靠一张利嘴来保护自己,说话也越来越尖酸刻薄。靠着这张利嘴,曹七巧骂走了她所认为的敌人,也赶走了娘家亲戚,同时,也靠这张嘴断送了儿子女儿的婚姻。她既伤着敌人也伤遍了所有的亲人,最终也伤害了她自己。例句⑦中“剃刀片”这一喻体形象生动地描画了人们对七巧的厌恶,又揭示了七巧既可怜又可恨的生存状态。

音乐本是高雅的艺术,但七巧的家里是容不下雅的,例句⑧中,长安想吹口琴,也只能竭力的压低声音,否则又会招来其母的痛骂。口琴是长安短暂的学校生活的标志,吹吹口琴是她化解内心烦闷的唯一途径,但她连回忆这段美好生活的自由都没有。因怕母亲听见,只得刻意压低,时断时续的口琴声已经失去了音乐的美感,是被剥夺了精神自由的长安的悲鸣。

例句⑨中,阳光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暖、光亮,而是使人昏昏欲睡的催化剂。该比喻消解了太阳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变得像灰尘一样微不足道,失去了原有的生气盎然之感。主人公曹七巧常年累月不知白天黑夜,只知攫取和保护黄金的生存状态使得她眼中的太阳也成为“敝旧”的器物,只有那金的颜色还让主人公如此敏感。

主人公曹七巧因为婚姻的不顺,爱情的缺失使她大大增强了对金钱的占有欲,这种畸形膨胀的欲望使她一步步走向疯狂,并借其疯狂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更可怕的是儿女的人生也被她彻底毁掉了。七巧的家就是一个疯人院,不疯的人也被她折磨疯了。因此,张选用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合常理的比喻揭示了主人公异化的生存状态。

金锁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在骨创伤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由于保守治疗时骨折断端难以牢固固定,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以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很多,有克氏针固定、钢板内固定等,其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本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新鲜锁骨骨折病例35例,其中用镍钛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治疗24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70岁,平均31.5岁。本组病例均为新鲜锁骨骨折,其中左肩16例,右肩8例;车祸伤11例,摔伤8例,他人拳击伤3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9 d,平均6 d。所有病例无其他合并骨折,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

1.2手术方法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头偏向健侧,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以骨折点为中心,沿锁骨轴线作一长约6~10 cm的切口,彻底止血,清除嵌入骨折断面的软组织及血凝块,充分显露骨折端。将骨折两断端骨膜稍作剥离,用复位钳提起骨折两端给予复位,选择长短适宜、内径小于骨干直径10%~20%(以游标卡尺测量)的接骨器置于0~5 ℃灭菌冰盐水中浸泡2~3 min。在冰盐水中用撑开钳逐次均匀地撑开各环抱臂,使每对环抱臂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锁骨干直径,然后将接骨器贴近骨干,其中心对准骨折中心,张口方向朝下,用45 ℃无菌盐水纱布均匀热敷接骨器,接骨器即可自动复原环抱状态,将骨折端牢固地环抱固定并可持续自行加压。必要时可用0~5 ℃灭菌冰盐水纱布冷敷接骨器进行调整,直到整复固定满意。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至拆线,1周后患肢可适度活动[1]。对于斜形和螺旋形骨折,可选用拉力螺钉固定,安置好接骨器后可取出拉力螺钉。

2结果

本组24例病例随访6~18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无移位,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依据Neer标准评定[2],全部病例均大于89分,达到优良。

3讨论

3.1几种常用手术方法的缺点锁骨骨折的传统手术方法有克氏针固定、钢板内固定等,其各有不足[3]。克氏针固定虽手术创伤小,取针容易,但固定的牢固性欠佳,容易滑脱、松动,造成骨折固定失败、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克氏针在髓腔及皮下微动可能造成患者不适,针尾易刺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钢板内固定虽坚强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由于锁骨承受一定的应力,选用的钢板最少应有6~7个孔,且锁骨中1/3有血管、神经通过,在相应的螺孔处对骨干钻孔拧入螺钉时可损伤骨骼本身及其下方的血管、神经。对于粉碎性骨折用钢丝环扎时,由于材料的不同可引起电解反应等影响骨折愈合。

3.2镍钛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的优点镍钛记忆合金是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的合金,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功能,以及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是一种优秀的医用固定材料,将其高温、高压消毒处理后可直接使用。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低生物蜕变性,弹性模量是普通钢板的1/4,与人骨接近,有良好的顺应性,降低了应力遮挡,有利于骨折的愈合,置入体内安全可靠,不发生异物反应,可以不用取出,避免再次手术。接骨器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和持续自动加压功能,锁环上有鼠齿,对骨折的把持力强,坚固的固定有效防止了因肢体活动而产生的松动,缩短了骨折愈合周期。使用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手术操作方便,一次完成,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以冰盐水浸泡进行个别锁环环抱臂的调整,不需钻孔和螺钉,不需髓腔内楔入等损伤性操作,保护了骨骼的完整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接骨器形状为环抱式,对粉碎性骨折不需环扎固定,靠其锁环来完成,体现出优良的固定效果,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邓春胜,郝宗云.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01,7(5):385.

相关期刊更多

金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

学术探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职大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