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锁记艺术美

金锁记艺术美

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人们对这篇小说的评价很高。本文分析了《金锁记》的艺术风格———语言之美、意象之美、心理描绘之美。从而让读者对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语言之美意象之美心理描绘之美

张爱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在“孤岛”上海迅速走红的女作家,《金锁记》是她最著名的小说。写作论文《金锁记》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家采用了单线推进的方式。主人公曹七巧,出生地位低贱,哥哥为了钱财将她嫁给一个残废少爷做老婆。她对三叔季泽无望的爱情令其绝望,转向对金钱的疯狂占有。分家后季泽找上门来,表白爱情。当她判断出他想她的钱而不是真正的爱时,发疯似的将他赶走。她毁坏儿子的婚姻幸福,破坏女儿的婚事。就这样,“她弄得儿女恨她,婆家的人也恨,娘家的人也恨,戴着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

小说对曹七巧的阴暗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发表之后,好评如潮,被一致推认为是张爱玲的扛鼎之作,代表了其艺术成就的最高水平。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化名发表了一篇长篇评论----《论张爱玲的小说》,文中认为《金锁记》“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在1961年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张爱玲为“当代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说《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小说。在当代,更多的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评价《金锁记》等小说,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张爱玲热。从上面的评价和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金锁记》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因此,本文试图分析一下《金锁记》的艺术风格,从而使读者对张爱玲的作品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语言之美。

语言艺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对《红楼梦》的继承,生动形象。二是精巧的比喻

(一)对《红楼梦》的继承,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力强。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技巧是无可比拟的,“文字一到她的手里,就像一件日夜把玩的玉石一样,变得圆通滑润婉转极了,往往能使她的小说呈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上下文脉、叙述流程,是一位巧妙的叙述家,实在的小说家。”她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读《红楼梦》、《金瓶梅》、《醒世姻缘》、《海上花列传》等古典小说,深得其中韵味。同时代的作家苏青感慨道:“我读张爱玲的作品,曾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像听凄幽的音乐,即使是片断也会感动起来”(《传奇》集评茶会记)。张爱玲的小说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的痕迹,《金锁记》最为明显。《金锁记》一开始写的是夜晚两个丫头的对话。两个丫头由裤脚颜色谈起各家的主子。文字简洁干净精练:“小双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你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箫哟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一段对话仿佛就是《红楼梦》的翻版。小双与凤萧说的是家长里短,语言鲜活,口语化。听到那人物的语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态,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那些使女。小双与凤萧活泼的,活生生的话,似乎是从《红楼梦》人物嘴里搬出来的,却又用得如此自然贴切。都是描写闺阁琐事,连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话办事都与《红楼梦》差不多。而且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用丫头之口介绍曹七巧。这种写法也是借鉴〈〈红楼梦〉〉的开头,例如贾府的主要人物便是通过冷子兴之口在第二回介绍的。

又如描写曹七巧分财产撒泼的那段话::“我倒想依你呢,只怕死掉的那个不依!来人哪!祥云你把白哥儿给我找来!长白,你爹好苦呀!一下地就是一身的病,为人一场,一天舒坦日子也没过着,临了丢下你这点骨血,人家还看不得你,千方百计图谋你的东西!长白谁叫你爹拖着一身病,活着人家欺负他,死了人家欺负他的孤儿寡妇!我还不打紧,我还能活个几十年么?至多我到老太太灵前把话说明白了,把这条命跟人拼了,长白你可是年纪小着呢,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活下去呀!”其泼辣刁钻的举止话语,让我们想起王熙凤,想起王熙凤发现尤二姐后在宁国府大闹的场景。

《金锁记》的很多语言都有〈〈红楼梦〉〉的神韵,如曹七巧盘问了儿子一夜后,写作硕士论文精神百倍,把亲家母叫过来打牌,“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她儿子亲口招供的她媳妇的秘密宣布了出来,众人竭力打岔,然而说不上几局闲话,七巧笑嘻嘻地转了个弯,又回到她媳妇身上来了。逼得芝寿的母亲脸皮紫涨,也无颜再见女儿。”这里的“紫涨”一词在林黛玉身上出现过,当时口误与宝玉说到戏子戏婆时曾用到过这个词。

(二)巧妙的比喻

张爱玲善用巧妙的譬喻,她的比喻往往出乎我们意料,然而仔细想想,再也没有比这种比喻更贴切、更适合的了。如写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鸡爪”这个词生动形象,写出了芝寿手的“瘦”与弯曲的样子,让我们体味芝寿因生气而手发抖无力的情状。又如写姜季泽的“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膀。”把风比作白鸽,新奇贴切,颇具动感,形态呼之欲出。反映张爱玲有无比的想象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好似苏轼的比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同样的动感,同样的美妙,异曲同工。

举一个不同凡响的例子,长安不得不选择退学,这时“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事实上,“牺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难于言说,抽象、深奥。张爱玲是如何把这抽象的感觉具体化、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呢!她运用了一个比喻,把“牺牲”比作“手势”。“手势”是有形可感的,有状可绘的,它具体、显明,不但可以言说,而且还可以再现。把“牺牲”比喻为“手势”就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新鲜而且形象。另外,用“美丽的,苍凉的”修饰“手势”,初看之下,或许给人突兀之感。因为“美丽的.”的事物一般是赏心悦目的、温暖的、柔美的,而“苍凉的”事物给人的却是孤独、寂寞、凄惨、压抑之感。将本身就有冲突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修饰同一个“手势”,其突兀之感自然会强烈地冲击读者的心灵,使喻体的表意更加明显与完整,充满人生的忧伤与无可奈何之感。

再譬喻,写到七巧接了儿媳妇之后说的一段话:“‘天性厚,并不是什么好话。当着姑娘们,我也不便多说———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七巧对新来的媳妇心生妒意,是她扭曲心灵的恶毒发泄。她的话恶毒,直刺人心,让人难受。张爱玲同样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这种恶语伤人的疼痛感比作为剃刀片刮胡子时产生的疼痛感。

让我们再看看开头作者使用的一个比喻。《金锁记》是以一个回忆中的“月亮”开头的:“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胡。”从古到今,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描写不计其数,且各具特色,但大体上是描写月色的皎洁和秀美,而像张爱玲这样描写月亮,恐怕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是年轻人想着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所以会和当时的人所看到的同一月亮有所不同———“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信笺上如果落了一滴水,便会有一处印迹,时间久了,便会有一种红黄的湿晕,何况落下的是泪珠。这一比喻虽然精短,其内含的凄凉之意,却为全文的悲剧氛围确定了基调。

许多文学大师都善用比喻,如李白、苏轼。体现了他们的才情与灵气,在这点上,张爱玲不逊色于他们。

二、意象之美

《金锁记》中多次出现了“月亮”这个意象。意象本身被描绘的很精美,写作博士论文有独立的美学价值;而且还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例如作品开头一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一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的交错”,“这一段引子,不但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不但心理的观察那么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象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这是写长安决定退学前一个晚上看到的月亮。长安退学是不情愿的、痛苦的、伤心的。蒙胧的月光很好的衬托了她那忧伤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中间还有一处: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那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影子里”。七巧接连几个晚上盘问儿子有关媳妇的“丑事”后,并对熟悉的人传扬。让媳妇芝寿痛不欲生、彻夜无眠。作者写了她的感觉:“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像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由于芝寿内心无比痛苦,受了屈辱。她想大闹,可又顾忌厉害的婆婆与丈夫,内心灼热无处可发;她想躲,却又无处藏身。故感觉月亮有如太阳,明亮耀眼。

天上的月亮与地下的人物遥遥呼应,彼此衬托。月亮是人物心情外化的象征物,寒冷的、模糊的、光明的。。。。。。。各种各样的感情,月亮都能表达。这种意象的运用,大大拓展了文字的内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涵义。如小说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暗示了类似这种悲凉的故事还会再发生。

在《金锁记》中,细心的读者还可以发现一个两次运用的意象——曲子“longlongago”

第一次是因母亲准备做丢长安脸的事情,长安决定退学。退学前一个晚上,她心情郁闷,吹起了口琴,吹的就是曲子“longlongago”。这曲子是伤感往事的,给人不尽的苍伤与悲凉。第二次是长安因母亲破坏她的婚事,主动告诉童世枋断绝两人关系。说完后,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了“longlong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长安唯一的一次恋爱失败了,心中有说不出的伤感。而她的心情很好的通过曲子“longlongago”表现出来,写的很凄美而悲凉。

三、心理描绘之美

夏志清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赞赏张爱玲的小说,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欣赏其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尤其赞叹《金锁记》在这方面达到了“极尽深刻之能事”的程度。的确,张爱玲在她的小说创作中,以她细致入微和敏锐的感受力描写了她笔下众多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展开。在《金所记》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尤为突出。

分家后,姜季泽败光了家产,他到曹七巧家以“爱她”来骗钱。姜季泽倾吐爱情后,曹七巧的反应是“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迟一点发现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跟真的差不多罢?不行!姜家的人厉害的,她的钱只怕保不住。论文写作她得先证明他是真心的”。这一段写出了七巧由欣喜到犹豫到果断拒绝的非常矛盾的心理过程::一方面她听了季泽的话感到欣慰、高兴,自己十多年来心中一直追求的“爱情”终于来了。作者是这样写的“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的确,谁不渴望爱情呢,即使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曾减少魔力,尤其是一个生命正常的女人缺乏爱的滋润。而另一方面当所谓的“爱情”真的来了时,她已经带上了黄金的枷锁,因而转眼之间又暴怒,继而不动声色地戳穿季泽的话。她没有爱情,没有亲情,十多年来,除了金钱她一无所有,对金钱的热爱已远远超过了她的爱情。“为了黄金,她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的吹破了”。可是,她又是多么的舍不得这份唯一的“爱”啊!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读者可以感受得到,七巧赶走季泽后又是多么的后悔与痛苦。作者是通过白描来间接刻画曹七巧的心理的,而前面是直接写了曹七巧的后悔:“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写得非常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