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桥之美

桥之美

桥之美范文第1篇

透过《桥之美》一文,品一品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如:

一、反差对比的美学效果

1.石桥与芦苇相配合的“舒畅”:疏朗开阔。

2.石桥与细柳相配合的“销魂”:阳刚与阴柔。

3.长桥与水面相配合的“满足”:打破了单调感。

此外,反差对比还有大小、虚实、高低、宽窄、长短、厚薄、奇偶、明暗等。

二、重叠交错的美学效果

《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小桥、索桥:构成丰富的画面。

三、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桥与周围环境要相互衬托、呼应。

美学原则还有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

桥之美范文第2篇

悉尼海港大桥,从“怀胎”到“出世”,前后花费了100多年。在经过了40多年的酝酿之后,1857年,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绘成了第一张设计图,后经过反复修改,到1923年才根据督建铁路桥的总工程师卜莱费博士的蓝图进行招标,由英国一家工程公司中标承建。1924年悉尼海港大桥破土建造桥基,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车,历时8年多。

这座大桥整个工程的全部用钢量为5.28万吨,铆钉数是600万个,最大铆钉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石1.7万立方米,建桥用油漆27.2万升,从这些数字足可见铁桥工程的雄伟浩大。上个世纪30年代,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为罕见。整个悉尼大桥桥身长度(包括引桥)1149米,从海面到桥面高58.5米,从海面到桥顶高达134米,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桥面宽49米,可通行各种汽车,中间铺设有双轨铁路,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原来还铺设有轨电车车轨两条,后因交通拥挤把它拆除,划出8条汽车道。悉尼大桥的最大特点是拱架,其拱架跨度为503米,而且是单孔拱形,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大桥的钢架头搭在两个巨大的钢筋水泥桥墩上,桥墩高12米。两个桥墩上还各建有一座塔,塔高95米,全部用花岗岩建造。目前悉尼大桥的交通完全由电脑控制。桥上还有巡逻车巡逻,随时处理各种情况,使大桥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无论乘飞机还是乘海轮到达悉尼,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全世界最宽的大铁桥。由于造型独特,澳大利亚人为悉尼海港大桥取绰号“衣服架”。它不仅被誉为南半球第一大拱桥,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允许游客爬到拱桥顶端的大桥。

桥之美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创新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桥之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学原理;桥梁;设计

在桥梁建筑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桥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结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桥梁已经和人们的生活着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桥梁在具有基础建建筑功能,方便人们交通的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美丽上的意义,为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增添了美丽的景色。

1桥梁美学在运用方面的分析

桥梁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人们在生活、运输之中重用的建筑结构,所以在运用桥梁美学的时候不能为了达到桥梁外型上的美丽,而忽略桥梁在其实用性方面的功能基础,所以在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要将桥梁的坚固、便民作为设计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桥梁达到真正的美观,所以在实际的桥梁建设工程中,需要设计人员能将桥梁的使用效果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这些方面全面的协调在一起,并达到一个平衡的效果。

2桥梁各个部分结构的美学特点

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要保证桥梁各个部分结构都具有简单、优美特点,使得桥梁在完成了施工建筑之后,人们第一眼见到桥梁之后就在其脑海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桥梁而当设计做到尽可能的简单,也能促进桥梁施工成本的降低。相对的,如果在实际的桥梁设计过程中桥梁结构比较复杂,这样不仅会使人在观赏的时候感觉眼花缭乱,同时这些复杂的结果也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施工量以及施工的难度,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其次,工程简洁、干练的设计技巧不仅可以使用在桥梁的主体结构设计部分,同时这种设计技巧还可以使用在桥梁各个细小结构之中,使得桥梁从整体到细节相互呼应,进一步提升桥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3桥梁要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桥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单独存在,它会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最终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美丽景观,所以在桥梁的设计过程中是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桥梁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行性,并且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风土民俗都有较大区别,在进行桥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民俗特点已经环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当地的环境特点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使得桥梁在完成建设之后能够和周围的景色遥相呼应,达到一种协调、融洽的美丽。一个优秀的桥梁设计工作不仅桥梁本身具备较高的美学属性,同时还能因为桥梁的存在为相应的地区增辉添彩,使得相应地区更加的美丽。

4桥梁设计中的现代化元素

美学往往还和时代有着紧密的关系,还有人认为是时代塑造了美学,美学就是各个时代的浓缩,所以在桥梁设计过程中要和时代相接轨,并且能符合将时代的一些特点运用到桥粱建设之中此外,使得人们能更好的理解所传递出的美学特性;同时,桥梁在美学方面的设计工作不仅仅是将时代美学特点融入到设计之中,同时还还能将一些现代化的桥梁建设材料、桥梁施工技术运用到桥梁设计以及建设之中,在实际的桥梁设计建造工作之中,电子技术的使用使桥梁能通过机械驱动,使桥梁在使用的时候当做桥梁为人们提供正常的交通便利,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折叠或者升降等方式离开水面之上,让船只顺便正常进行通行,这些桥梁在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桥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桥梁收放之后的美学特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将桥梁美学以及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充分的融会贯通到桥梁的各个基础层面,保证桥梁具有良好设计效果,让人们能够具有更好的生活体验。

5桥梁美学中的基本要素分析

5.1同异性

美学设计要求桥梁与环境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即在协调统一的整体布局中,体现桥梁审美的多样性。桥体与环境应处于相互呼应的状态,桥中各部分,也不应出现无序、离散、混乱的状态。在统一的前提下,还应强调桥墩、灯柱、栏杆等部分的适当变化。

5.2形态美

桥梁形态上的美,主要是由其外形平衡的整体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组成的,主要包括对称、比例、韵律、协调等几个因素。5.2.1对称:包括平移对称、镜面对称、体量对称和旋转对称等类型,对称的完整性和不完整性可使桥梁呈现出秩序与变化的视觉感受。5.2.2比例:包括桥梁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间的三维关系,以及桥梁本体与周边空间的关系等,要追求桥体形态的美感,三维空间中各部分比例关系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5.2.3韵律:作为美的最高标准,韵律产生于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之中。和谐的韵律给人丰富、有序、动人的审美感受,也是桥梁设计美学的精髓。5.2.4协调:通过对称、比例、韵律等因素的合理利用,桥梁环境美学的目标是最终实现桥体本身的“个体协调”及桥体与环境的“公共协调”。

5.3使桥梁与环境相协调的具体设计方法

5.3.1融合设计。可通过桥梁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呼应,将桥梁融入所处的景观之中,成为新环境的一个构成要素。设计中,首先要选择符合原有环境的桥型,并使桥高、桥跨及各部分比例和谐,桥梁上部结构应有强烈的韵律感,再衬以山、水背景,使桥梁成为整个画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山区桥梁工程中,对于跨越河川山谷的大型桥梁,就可以采用将其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的方法进行设计,使之与高山流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和谐、俊秀、壮丽的风景。5.3.2强调设计。强调法是一种突出桥梁建筑,使其成为景观主体的手法。该方法目前多应用于城市大型立交桥或以下跨河、跨江、甚至跨海的特大桥的设计中,所选取的桥型多为斜拉桥或悬索桥。强调手法打破了桥梁规模与景观背景的平衡,使桥梁成为画面的重点。面向浩瀚广阔的环境背景,形成了雄踞屹立、傲视一切的气势。此外,一些平原地区视野开阔、环境呆板,因此在修建桥梁时,可以考虑采用强调法,通过桥梁的建设对环境资源进行重组,从而提高环境整体的审美品质。

结束语

桥梁美学在经过长时间发展之后,已经从最开始单纯对建筑结构或者建筑外形方面追求,发展到现阶段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学科,所以在进行桥梁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大量的各方面知识,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将美学原理在设计工作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此外,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还要对新型的桥梁建筑材料、桥梁建设技术进行学习、掌握,保证桥梁的设计工作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樊凡.桥梁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2]余丹如.桥梁美学漫谈[J].国外公路,1998,18(1).

[3]刘慧一.桥梁美学设计综述[J].国外公路,1995(5).

桥之美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桥梁;情感内涵;情感传达;情感设计

论文摘要:桥梁是沟通两个原本隔绝的空间的建筑物,代表着力量、跨越与征服。自古以来人们对桥梁的情感寄托是其他建筑不可比拟的,桥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凸现。该文阐述了桥梁中的情感内涵和情感传达方式,并提出了桥梁情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为桥梁的美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经济和桥梁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桥梁的美学设计。桥梁设计与建造是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功能和美的结合,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一般而言,桥梁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交通需要而产生的,其次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了审美的对象,审美的结果影响到人们使用、评价该桥的全部过程。桥梁设计不论在设计方案的鉴赏和选择,或者以后的使用过程都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美学中称为“美感”。美感不仅是客体带给主体的愉悦感,广义上而言,美感包括一切情感体验。当桥梁最基本的实用目的实现之后,人们更多地将桥梁视为承载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观照的对象。

1、桥梁中的情感内涵

情感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包含了人类生理和心理因素,又包含了社会文化因素。它时刻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中。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常常是某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而桥梁一旦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桥与人即形成了卡冈所谓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的特征是它的情感本质。任何一种审美评价或多或少是对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所感受到的体验—愉悦、赞叹、崇敬、同情等的清晰理解和准确表述。”

桥梁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情感,与实用性和使用过程密不可分。同时,桥梁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它既包含了那些直接通过感知引起人们的心理变化,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感性的情感;也包含那些更深刻的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情感,如审美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等。

我国传统的桥梁建筑美学表现为“致用、目观、比德、畅神”,即坚持效用为美,讲求目观之美,看重社会伦理,追求精神偷悦。西方的莱昂哈特在其《桥—美学和设计》中提出了桥梁美学思想,认为“美丽的桥梁应以其个性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和伦理本是相通的,美的环境将直接陶冶人们的情操,大自然的美,人为环境的美,对人们身心健康是必需的。”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注重桥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

2、桥梁中的情感传达

设计艺术学中的所谓情感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机理等造型要素,将情感融人设计作品中,使消费者在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偷悦和情感上的满足。同样在桥梁设计中就是使桥梁向人们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人们在欣赏、使用桥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评价,因此桥梁的情感设计承载了为人们和所在地区提供信心、改善评价的功能。

人们在欣赏、使用桥梁的过程中并不会特别去关注桥梁的具体跨度和设计建造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否给自己带来感官和心理的愉悦感受。桥梁的情感表达与建筑的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但是桥梁的情感表达和传阅的方法比建筑要局限得多。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的功能、形体、色彩、明暗及形体组合的处理来承载和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而桥梁设计受到地形地貌、通航通行、跨越能力,结构受力要求等的影响,导致建筑形式创新的局限,无法通过桥梁形式的总体创新来传达情感。因此桥梁的情感一般通过自身特性和某一局部的细节来表达,如桥头堡、栏杆、索塔、观景台等的造型设计。

(1)利用桥梁自身特性来传达

利用桥梁自身特性来传达情感是桥梁情感传达最基本也最直接的方式。茅以升先生认为,“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桥梁是沟通两个原本隔绝的空间的建筑物,代表着力量、跨越与征服。正因为这种自身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对桥梁寄托了其他建筑不可比拟的情感,桥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凸出。古代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许多都与桥梁有关,其中的人定胜天、悲欢离合的场景恰好映合桥梁连接原本隔绝的空间的自身特性。

我国历代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桥梁的民间故事和桥梁诗词就反映出历代社会各层人物对桥梁的关系与情感寄托,也反映出桥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和成就。最突出的就是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赵州桥采用极其平缓的圆弧形式,使之具有良好的运输能力,宋代诗人杜德源曾有诗曰:“坦平简直千人过,释使驰驱万国通。”而赵州桥平缓的弧线和其独创的敞肩拱形式,外形比例协调、力线明快俊美,轻盈稳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美学角度上尤其出彩。民间传说中,认为此桥是鲁班所建,而“八仙”之一张果老和柴王爷载着五岳日月一同来试桥,鲁班施法支撑,最终赵州桥安然无恙。这些人文传说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也使赵州桥广为人知。

(2)利用桥梁结构造型景观来传达

桥梁通过结构造型景观来传达情感,主要是借助某一局部的细节来表达,如桥头堡、栏杆、索塔、观景台等的造型和颜色等,并通过灯光设计来呼应。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桥梁习惯于建桥头堡,期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建有不同形式的桥头堡。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桥,除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自豪,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取材于我国民间传说的栏杆花板与雄伟的桥头堡相应成趣。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其桥头堡的三面红旗图案,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着克服一切困难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传达着这座完全由国人建造的大桥澎湃的情感张力。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大跨度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的建设风生水起。而且由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规模巨大且桥型优美,往往成为令当地自豪的标志性建筑,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精神作用不可低估。主塔是斜拉桥和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同时高大的塔身直插云霄引人注意,是主要的美学造型要素,因此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情感内涵通常从桥塔的造型设计来传达。

湘西矮寨特大桥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跨越风景秀丽的德夯大峡谷和中国著名的公路奇观——矮寨盘山公路(旧川湘公路)。桥位紧邻德夯苗族文化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吊脚楼和牛头符号构成了韵味十足的湘西民俗风情。牛头图案是当地民族的崇拜物和吉祥物,象征着人民的谦和与善良,坚强与上进。而且由于牛头符号更便于表达和传情,因此桥塔引人牛头造型来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由于桥位处地形条件复杂,故该桥方案设计采用独特的主体结构艺术造型:两侧山头依势而建的牛头造型索塔、加劲钢桁梁直接与悬崖上的隧道相连、依地质地形条件巧妙设计的隧道锚及重力锚均与周边秀丽的自然景观非常协调。两山对峙的牛角状桥塔与张拉的弧形悬索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湘西少数民族风情,必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

3、桥梁的情感设计

桥梁的情感设计不完全是桥梁设计师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而应考虑大众的情感需求,使桥梁的情感设计处于一种体验的中间状态,通过大众的体验来激起其内心的感觉。所以桥梁的情感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桥梁—人—环境之间的情感反应。因此在进行桥梁的情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的安全感。桥梁是为了满通功能而修建的建筑物,因此它必须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来保证交通的畅通、舒适和安全。在桥梁设计中,特别要注意桥梁的裂缝、刚度和稳定性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微妙感觉。在心理学上,裂缝、颠簸和晃动均会给人以此桥不安全的心理暗示和恐惧。一旦出现这种心理暗示将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感是桥梁情感体验中最为重要的情感要素。

(2)视觉的愉悦感。一座大型桥梁,从满足功能要求而言,是工程结构物;从观赏要求而言,应是一件建筑艺术品。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选用最佳的结构形式和造型设计。桥梁结构应该造型和谐、比例恰当,具有秩序感和韵律感,与环境相协调。并且通过材料、色彩和灯光的运用来突出桥梁的力线之美,营造出视觉的美感。同时桥梁的视觉美感主要是通过整体效果来体现的,过多的细部装饰并不恰当。所以,在引人建筑师进行桥梁造型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以结构功能为主,不能一味地追求视觉的新奇而忽略桥梁结构的本质功能。

(3)熟悉的归属感。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积淀深深地烙刻在人们的心中,形成地区的精神共识和灵魂。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因此通过挖掘和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城市理念,分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且便于表达的部分(历史符号、图腾象征等)在桥梁设计中加以表达。如文中提到的湘西矮寨大桥就充分引用了湘西苗寨牛头图腾的民俗象征,并通过恰当的造型表达,演绎出亲切和谐的共鸣之声。于是,人文要素的地域性和情感审美价值将使桥梁在人们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归属认同感。

(4)建设的成就感。桥梁建筑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其表面的炫耀,而在于其让人细细品味的内在神情。当具备了前面3个要素时,桥梁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再仅仅是交通设施,而成为了所在地区和城市的象征和骄傲。如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南京长江大桥之于南京。这些地标性桥梁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展现了城市文化和市民精神,而且还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价值。

相关期刊更多

桥梁建设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水族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