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明天的太阳范文第1篇

一、 学高为师,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桶常换常新的水”。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应该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因而“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工作态度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教师在治学方面,必须做到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古人讲:“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还要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一般情况。为此,教师必须用笃实的学风、顽强的意志去学习、探索和追求,不能有半点的虚伪和骄傲。教师在执教方面,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教师的授课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耐心辅导。一方面保证把准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熟练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避免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同时还要做到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按时上下课,不随意调课或请人代课。认真组织考试,不以任何借口或形式泄漏试题、错判试卷、更改成绩。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最低职业要求。

二、 身正为范,自觉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

教师不仅是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塑造者。教师的人生哲学、治学态度和生活方式,对学生有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以师德要求为标准,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不说大话、假话和空话,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刻注意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永远不做与教师职业不相称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 师爱如炬,照亮心灵启迪智慧。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克拉玛依熊熊烈火中泣血的师魂”;“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育人艺术”;丁有宽、斯霞、李吉林、袁蓉等一个个在共和国教育史上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家,都以崇高的师德感染着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托起明天的太阳范文第2篇

一、用心调查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转化问题生的基础

问题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来自学校教育的

比如:对问题生教育的认识不够,重制度管理,轻思想教育;重一般性教育,轻个别性教育。学校领导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偏差,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滋生错误的教育方法,势必导致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2.来自家庭教育的

家庭教育的力量薄弱,水平低下,在农村尤为突出。一是家长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认识不足;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力壮的农民工迫于生计如潮水般地进城打工,依靠空巢老人在家对孩子进行隔代教育,老人们不是力不从心,就是过分溺爱,方法失当,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3.来自社会教育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型社会,是个多元社会,就像个大染缸,加上孩子的模仿力强、防御力极差,社会教育在不停地吞噬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因此,要转化问题生,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问题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问题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是转化问题生的突破口

马卡连柯曾有过这样的论断:“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他人的重视、理解的心理,尤其是有问题的学生,这种心理更为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不要把问题学生看成是问题,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更不能夸大他们的问题。不然的话,他们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最终偏离航向。其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都是在对与错的交替中完成一个身心跨越的,这就是学生成长的规律,所以我们要信任问题生,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的,伺机促成他们身心的跨越。再次,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站在问题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去研究他们的心理,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与方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有时,我时常回忆自己小时候的顽皮故事,也时常用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去教育问题生。有一次,我班的一个问题生就差点闯出大祸。当时下课了,一同学从他旁边经过,他突然把脚伸出去,把那个同学绊倒了,脑袋被桌子撞了一个大大的苞。说实在的,我当时非常生气,但我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先把那个被撞的学生带去检查,回教室后,找到那个问题生,他一个劲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到那诚惶诚恐的样子,我温和地说:“我没说你是故意的呀。”他开始还是一副不信任的神色:“老师,你相信我吗?”后来,我和他讲了几个我小时候的顽皮故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消了他的戒备心理,然后因势利导地让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后果的道理。最后,将孩子的问题拢堆是教育大忌。有的教师喜欢在学生犯错误后,就将孩子所有的错误搬出来加以数落,将孩子说的一无是处的,这无疑是在孩子的心灵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创伤。我们应该发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过去了就过去了,别翻旧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在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挺起胸膛做人。”我认为爱、信任、尊重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自尊和自信,使他感受到老师很在乎他,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完成自己身心的跨越,挖掘自身的潜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心理,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与方法。

三、诚心的赏识教育是转变问题生的良药

我们都清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后者是从尊重和赏识开始的。韩玲老师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赞赏孩子,鼓励孩子,是师生情感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问题生以赏识,就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转变“只教好学生”的观念,多给问题生一些关注。课堂上多给问题生一些机会,提一些他们能够回答、解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兴趣。记得去年,我刚接手三年级,我班有一个全校闻名“不可救药”的女生,成天无所事事,每次考试不是零分就是几分,所有教过她的老师都告诉我放弃她,别去管她。不愿放弃一个孩子的我观察她许久之后,一次,我尝试性地给她提了一个问题,她居然回答正确了,我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掌声持续了很久,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是她第一次得到夸奖。从此以后,她从十几分、二十几分……到学期末,居然能及格了。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只不过有的发的早,有的发的晚,有的开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四、坚持不懈的耐心是转化问题生的有力保证

托起明天的太阳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阳光教师 教育

一、“阳光教师”概念的提出

“阳光教师”的内涵是:内拥自信、豁达的个性和阳光、健康的心理,;外显公平、真诚的爱心,具有善教、乐思的能力,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外形阳光――绽放健康活力

阳光是生命的动力,健康是生命的基础。“阳光教师”是拥有健康、拥有蓬勃生命力的教师,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珍爱生命、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教师。阳光健康的教师形象,是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必然趋势。透过“阳光教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健康体魄的活力,还能感受到其朝气蓬勃的神韵。“乐其行”才能“服其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注重形象,内外兼修, “阳光教师”的魅力必然增强教育的魅力,征服学生的心灵。

2.心态阳光――释放强大的心理能量

阳光是能够包容和接纳万物的,阳光也是随时能释放出强大的光和热的。“阳光教师”能接纳自我,欣赏他人,能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并为之奋斗。这类教师拥有健康积极的思维,能及时调整各种负面情绪;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兢兢业业的事业观和健康快乐的生活观;欣赏身边每一位同事,爱自己每一个学生,教育无忽略、无死角、无放弃。

3.专业阳光――发散教育智慧的光芒

“阳光教师”的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阳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对事物充满好奇,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备相当的教育智慧。当“阳光教师”站立在讲坛上时,“阳光课堂”充满创造之光,充满灵感的火花、绝妙的方法和新鲜的教学策略。“阳光课堂”中的“阳光教师”,健康、平和、宽容、大度、自信、积极,感染着投来渴求而崇拜目光的每一个学生,像阳光一样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激活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色,激发了学生生命的精彩。

二、打造“阳光教师”的重要意义

1.打造“阳光教师”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以人为本”,二是“持续发展”。对教育而言,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条件,学生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彰显。教师不仅仅只是服务于学生,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而牺牲自己,教师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就自己,先寻找到自己事业上的幸福,先要成为一名“阳光教师”。

2.打造“阳光教师”是促进学生“阳光成长”的必要

前提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只有具备阳光般的品质,才能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学生,把博大的胸怀敞给学生”。

那么,缺乏阳光的教师又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会使学生惶惑不安;苛刻严厉的教师,会使学生身心紧张,思想禁锢;固步自封的教师,会使学生缺乏进取,缺乏创新。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生命力,感受不到课堂的生命力,感受不到教育的生命力,又怎能成长为“阳光学生”呢?

出色的艺术家能把丑陋的石头刻成栩栩如生的雕塑,而平庸的观赏者却把珍贵的艺术品称作是一块障眼的顽石,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的心中是否充满阳光。而“阳光教师”带给学生的礼物正是那一缕心灵的阳光。

3.打造“阳光教师”是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内在

需要

客观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要求,学校管理过分强调竞争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量化考核过细带来的疲于应付,评价体系不科学带来的工作积极性的挫伤,投入和产出的差距过大带来的心理失衡,自身自我心理维护和调节意识的缺乏等,种种原因使教师成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格言:“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可以演奏。”这根弦正是教师的教育激情之弦。试想,一个幸福指数不高、对工作缺乏激情、常常出现职业倦怠感的教师,怎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愉悦的体验?怎能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由此,打造“阳光教师”,既是社会的呼唤、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提高自身工作的、生活“幸福指数”内在的需要。

三、打造“阳光教师”的策略

打造一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阳光教师”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学校、教师通力协作,共同营造“阳光教师”良好的生长环境,建立“阳光教师”成长机制,实施“阳光教师”心理帮扶工程。

1.积极创设“阳光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

阳光教师队伍的打造,需要学校管理者用和谐思维来引领学校。以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谐的方法看待、分析、解决矛盾,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有理、有节、有度,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播洒的应是信心、给予的应是关怀,校园的天空中充满的应是“阳光”、洋溢的应是欢笑。要人性化地运用管理与评价的杠杆,去凝聚人、关爱人、发展人,惟有如此,教师才不会把“教师”看作谋生的职业,而将其看作在阳光中呵护绿叶与花朵勃发生机的事业。在科学的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应该用阳光般的自信、活力和激情,造就出蕴涵着阳光般魅力的教师。

2.遵循教育规律,建立“阳光教师”成长机制

不管是心态、理念,还是方法、技巧,从事教育事业都要遵循教育规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规律的认识来自哪里?首先来自扎实的学习。人类的教育事业已经薪火相传几千年,教育先哲们历经千辛万苦积累下来的经验都积淀在各种典籍之中,而教师必须要当好“读

书人”。

“阳光教师”队伍的打造,还需积极倡导树立“把一生融入校园”的终身学习理念,大力寻找典型,树立模范,将教师个体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团队学习的动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一次次成功中得到升华,教学方法在一次次研讨中得以优化,教师更能够有效地学习,不断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教育常教常新,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学校也在教师互相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对“阳光教师”来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他们就会散发出迷人的七彩阳光,就能托起教育明天的太阳。

苏格拉底说得好:“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她发光。”每个教师的身上都隐藏着能量,只要用心去点燃,就会热烈燃烧。

3.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实施“阳光教育心灵工程”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预示着平和的生命状态与生命活力。国家提出绿色GDP的概念,就是告诫人们,近年来掠夺性的开采、不顾生态系统平衡追求经济效益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绿色的概念是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要想到子孙后代。

教育也要遵循科学规律,树立“绿色理念”,不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不以损害学生心理健康为代价,也不应以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作为代价。学校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既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对学生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将来负责。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塑造人而是启迪人,在于发展学生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对社会有所贡献。

因此,绿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让他们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4.建设“阳光课堂”,搭建 “阳光学生”成长平台

“阳光课堂”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 “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 “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为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全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阳光课堂”应该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教师重视教学内容“度”和“量”的把握,营造学生学习的“轻松感”。当前社会存在的片面人才观和用人机制,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机制又迫使教师加大课业量,加重学生负担。应该说,教师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课业负担:一是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轻松掌握需要的知识,一步到位,减少机械重复;二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避免低效重复作业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2)教师重视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给学生营造上课的“安全感”。情绪和认知存在奇妙的关系,《学习的革命》中说得好:“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这个“门”的“门卫”就是情绪,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之门”还有一个“门卫”是安全感。特别是一些不算优秀、不起眼的学生,他们害怕惩罚、嘲笑和失败,这种害怕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兴奋和快乐,教师必须时刻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受到嘲笑,没有被羞辱,没有被指责,没有恐惧。

(3)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所提问题要适合于学生,要有一定深度、难度,又要有适当的梯度和可选择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问题应提在学生应有知识与新知识矛盾的地方,提在新知识中存在内在矛盾冲突的地方,提在学生普遍存在认识差异的地方。在那些需要深挖细讲的地方,在那些似乎易懂实际暗含许多似是而非的知识的地方,在学生理解易出歧义的地方,还应进行追问,让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其次,教师更要善于让学生质疑。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地提示思维重点、提示分析角度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求可能的解答,从而使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知识划分得过细,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就会从“没有必要想什么”到“想不出来什么”,到最后就是“懒得想什么了”。再次是教师的思维示范。教师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完全全地展示给学生,尤其要详细分析自己思考过程的曲折与得失,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是怎么一步一步展开、一步一步修正、一步一步趋于正确的,让学生体验思维过程、领悟学习过程,从借鉴比较中发展思考分析能力,学习思考与分析的方法。

“阳光课堂”的特点还有很多,当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当我们把一些平凡的想法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变了,教师也变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只要教师因地制宜地去思考、去挖掘,建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阳光课堂”,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托起明天的太阳范文第4篇

师德演讲比赛演讲稿

大二班

殷少华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美?也许会有人说,世上最美的是青春,也许会有人说,世上最美的是爱情,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我认为,世上最美的是奉献。

记得在读书的时候,有一节语文课,老师问我们,想没想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满怀着憧憬的设计过自己的明天,用火一样的热情幻想过自己的未来。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一个个调皮淘气的孩子任性的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一个在家是父母眼中“掌上明珠”的我,一个连衣服有时都偷懒缠着还要妈妈帮着洗的我,此时,却要担起这么一大群孩子的“保姆”,帮他们穿衣、叠被,甚至在他们不小心尿裤子拉裤子时还得帮忙擦屁股,洗裤子。此时的我,才真正体验到幼教工作的艰辛,才真正体味到当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在面对升本继续上学还是直接工作的选择上,我苦恼过、甚至还动摇过,犹豫了很久,也咨询了许多学校和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和身边的朋友,在面对班级里越来越熟悉的31个孩子,最终选择了直接幼儿园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学校中所学的东西和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工作中和生活上许多事情接锺而来,真的让我有点眼花缭乱,我和其他老师比,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缺少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好多好多的东西,自己深深感感到原来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感到十分的有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变。

改变自己就应该抓紧现在不能等待,为了创造新的自我,从转变角色开始。首先,我从自己的能力和情绪入手分析,自己不再是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而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常常和学校、幼儿园的老师聊天,说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让他们帮我出些点子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的认识到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样对自己有了信心,才会认识和了解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所从事的事业,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在这段摸索着实习的日子里,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像一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往,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身份来指导孩子的活动,三月份的家长会,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参与家长会,之前都是父母给我开家长会,心态完全不同,感觉紧张的声音都在颤抖,和家长交流时也会红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好,这都让我感到困惑和紧张,我应该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学会学习,一向同事学习,二向孩子学习,三向家长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会有所成。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遇到不懂的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同样在和孩子的活动中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孩子们那种自主探索的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时时鼓舞着我,让我无时无刻感受到快乐,于是我将我自己的爱也给予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因为我知道爱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爱。在之后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一些紧张和无措。摆正自己的心态,用心和家长沟通,耐心的听取家长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担任保育员工作之余的同时我还要求自己做到多看、多想、多做,经常看一些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接着就是积累经验,记得之前有一次,在午餐吃饭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说肚子疼,我第一反应便问他想不想大便,他说没有,我说那就先吃饭好吗?等到吃完饭之后跑过来告诉我他拉裤子了,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办,我带着他马上就去厕所,给他擦屁股,洗脏了的裤子。那时候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我的内心,但是经过这一次以后,再有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没有在感到不知所措。

托起明天的太阳范文第5篇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长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关期刊更多

西南航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金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玉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标准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