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托起生命的希望

*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被全国人民铭记的时刻!我们的家乡——四川汶川,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作为四川省医疗行业中流砥柱的省人民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投入了这场空前艰巨的战斗中,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经过二十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截至6月2日,省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3142人,抢救危重伤员922人,完成手术2116台,收治气性坏疽伤员19例,其中18例伤员的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院内死亡18例,占收治伤员总数的0.57%。派出的医疗队深入汶川、北川、绵阳等重灾区,救治伤员1779人,手术386台次,巡诊1200余人次,转移伤员700余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四川省人民医院以镇定、信心、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和科学救治以及广大医务人员以临危不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创造了医学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地震发生时,我们选择坚守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14时20分,一场精心准备的庆祝大会即将在我院新活动厅举行,平日里身着白大褂的白衣天使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准备登台展现自己的另一种风采。突然,大楼出现剧烈摇晃,楼板哗哗直响……地震了!正准备开始的护士节庆祝大会立即取消,护理部张主任迅速组织所有人员快速有序地撤离。

当院领导做出决策:“所有护士长带领护士回到病房,稳定病人情绪,组织疏散病人”时,在场的护理人员没有丝毫的犹豫,冒着余震的威胁,逆着人流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晃动更厉害的住院大楼冲去。她们返回各自的病房,来不及卸妆,就投入了紧张的病人转移中。护士们想尽各种办法转移病人,用手扶、用人背、用椅子抬、轮椅推,迅速将可转移的病人撤离到安全地带,有重病人无法转移的,护士长主动留守在病房。广场上,护士们纷纷四处寻找自己病房的病人,把他们集中起来护理,并重点照顾好重症、老年病人,从病房推出抢救车、急救药品,做好急救准备,整个广场只见一片忙碌的白色身影。在ICU病房里有12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无法转移,当班的医护人员镇静地守在床边安抚着病人,无一人撤离。

在院领导和护理部强有力的指挥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将2795位住院病人(除不能转移的危重病人外)分别从18层和23层的第一住院大楼和第二住院大楼安全转移至地面空旷地带,在这次工程浩大的转移中无一位病员受伤和死亡!

在手术室,同时正进行的还有妇产科、胸外、脑外、剖腹产、肾移植等大小不等20台手术,无影灯和手术台不停地晃动,医护人员们用自己的躯体保护着台上的病人,没有一个离开岗位!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病人在哪里,我们的岗位就在哪里!”没有一种力量能叫人这样震撼,没有一种语言能叫人这样感动。我们的白衣天使在危急时刻选择了坚守。

从容应对齐心协力

当医院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院领导和护理部迅速作出反应:全院立即行动,为接收大批量的伤员做好准备!护理部张主任立即赶到急救中心指挥工作,调集物资,加强人力,配备第一批医疗队的出诊护士。

院内急救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休假的、下班的护理人员也主动回到自己的岗位上。17时30分,随着来自重灾区都江堰聚源中学的第一批伤员送达,各地的伤员也陆续送来。救护车、私家车、出租车、农用车、大巴车、大货车,一辆接一辆,有时甚至十几辆同时开进了急救中心。每到一辆,医生们都迅速上车查看伤情,护士们则了解、登记伤员信息,协助搬运、分诊、建立静脉通道、急救。

由于地震造成众多的骨伤患者,到了午夜,眼见愈来愈多的伤员源源不断地运来,骨科病房已经不堪重负,急诊科腾出的空床也已住满。医院领导小组立即决定,对伤员进行再次分流,停止收治外科其他十余个专科的例行病员,停止择期手术,对轻病患者劝其出院或转往别的医院;皮肤科腾出一个病区,老门诊大楼重新紧急启用,成立3个应急病房设置床位210张,用于收治地震伤员。张主任立即召集护理人员分头行动,准备物质、调集护士,她亲自带领一帮护士长抬病床、搬治疗柜、铺病床。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当天着手建病房、感染清创室和手术室,当天就开始接收伤员,开展清创和截肢手术。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确保了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这一夜,全院医务人员彻夜奋战,共收治了697名地震伤员。

护理部号召全院护士:团结一致,分秒必争,一定要用百倍的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竭尽全力打好这场特别重大的医疗救援硬仗。全院护理人员纷纷在请战书上签名,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医疗队,不分份内外积极主动承担各种任务,再一次彰显了我院护士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的奋斗精神,我们的护理队伍经受住了空前的考验。

深入灾区抢救生命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带着6辆急救车、19名医务人员(护士6名),在第一时间赶往重灾区北川县。成为到达北川的第一支医疗队。因情况紧急,通讯中断,医疗队员们来不及回家拿换洗衣服,更无法得知家人是否平安,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早一分钟到达,就能多救一个伤员!

1个多小时后,医疗队历尽艰险,赶到汶川境内,却因山体滑坡、道路阻断无法前往震中。心急如焚的急救队员们决定改道经绵阳到汶川。当他们得知北川灾情严重时,立即转程去北川。5月13日凌晨1点过,医疗队赶到北川,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伤员救治工作。在北川到安县救治站之间,他们往返几十次,一夜救助转运了1000多名伤员。在安县救治站内,救治工作也在紧张地展开,仅13日一天,医疗队就完成了17台大手术和200多台清创、缝合手术。几位年轻护士连续抢救伤员几十个小时,加上出汗、淋雨,双眼浮肿,声音嘶哑,下肢胀痛,但想着瓦砾废墟下一个个亟待救援的生命,他们没有一个退缩,恨不得再多出几双手来,多救几个伤员……。3天后在前线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医疗队来到绵阳解放军520医院设立医疗点。原来的520医院仅是一个门诊部,没有病房,大量地震伤员涌入,各种物资严重短缺,医院面临严峻的考验。护士们积极开展工作,迅速帮助医院建立起急救分诊台、护士站、清创室、手术间、危重病区和一般病区。很快,救治伤员的工作迅速有序地展开。在北川灾区战场上,我们的医疗队不断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一位被埋164小时的老人——李明翠,由于长时间的挤压,老人从左肩到臀部大面积腐烂,发出浓烈的腐臭味。护士们仔细地为老人清洗身子,用盐水、酒精、碘伏进行全身消毒,连续救护48小时后,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把垂危的老人成功抢救回来!

科学管理注重质量

在如此重大的突发灾难面前,如何科学管理,成了护理部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抗震救灾的救治工作,护理部在张主任地带领下,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模式。

在地震的第二天就设计出《急诊群伤病人基本信息卡》,并特别提出“搬运要求”,为伤员的身份确定和正确搬运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另外,护理部还及时组织人员编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手术室在抢救地震伤员中的感染管理》、《大批伤员院内转运流程》等,为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在应急病房管理中,张主任注重专科护理管理,强调专科护士的早期介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在应急病房建立后,她专门抽调富有经验的骨科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应急病房的骨科护理技术指导、指导骨科伤员翻身、牵引、体位摆放,进行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解决临时组合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

抽调感染病房护士长负责气性坏疽隔离病房工作,培训护士;把好病房消毒隔离关;做好消毒隔离技术指导,有效降低了伤员术后感染的发生,解决了病人交叉感染问题。

地震几天后,随着汶川道路的开通及伤员救治的进展,大批重症伤员转入我院,由于地震伤员太多,加之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很多外院转入的伤员有大片的褥疮和伤口,张主任立即将造口、伤口治疗师调到EICU和应急病房,专门负责伤员的褥疮和伤口护理,大大促进了伤员的恢复,成效显著。

在危重伤员的管理方面,强调要高质量、高水平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打破专科界限,采取多科合作的方式,抽调ICU护理骨干为急救中心监护室配备充足的护理资源,并派出护理部干事、ICU专科护士专门负责EICU和危重病加强病房的协调工作。护理部张主任还坚持每天到监护室查房、参加专家会诊,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解决。

大爱无私彰显光辉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面前,省医院的护理人员们以博大无私的情怀,奋不顾身的勇气,果断坚毅的无畏,忘我的职业精神,娴熟的职业技能,在抗击灾难,拯救生命中,实践着她们的医学信条与誓言。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干练的专业素质、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白衣天使赢得了赞誉,为头顶的燕尾帽彰显出圣洁的光辉。

24岁的陈小泸是我院内分泌科的一名普通护士。1米68的个子,浅浅的微笑,是病人眼中的阳光天使。在地震发生时,她浑然忘记自己已有40多天身孕,一趟又一趟地背、抬病人,搬运氧气筒。病人安全了,她却不幸流产。许多病人听说后,无不为之动容,都赶来看望这个勇敢的姑娘,晓泸却淡淡一笑说:“大家不必担心我,我还年轻,孩子还会有的!”

护理部主任张安琴同志临危不惧,沉着指挥,身先士卒,带领护理人员们,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战斗中。二十多天里,她每天都驻扎在医院,办公室就是她的家,对她来说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没有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每天只睡3-4个小时,只要工作需要,她就从不停顿。急救中心、应急病房,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她勤奋的足迹;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哪里最辛苦,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潦潦草草,却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伤员和一线的护理人员。在病房里,她亲切地安慰一个个受伤的心灵,鼓励护士姐妹们继续努力战斗,叮嘱她们注意休息和营养。在护理队伍里,有来自友好国家古巴和我国北京、上海、江西等地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医疗队员们,张主任总是亲切地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嘱咐每个病房的护士长关心、照顾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自己的家人,她却忙得无暇顾及,她把更多的爱给了护士和病人……。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骨科无疑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场。作为一名从事骨科工作十来年的护士长,肖静蓉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肩负起重要责任。“汶川大地震”强烈的震感震撼着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每一个楼层。在危急关头,肖护士长立即进行组织分工,一部分护士到病房安抚病员,一部分准备搬运工具,另一部分护士则组织可以行走的病员从安全通道有序撤离。紧急疏散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在得知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的消息时,由于长期经历大型车祸伤的历练,肖护士长及时作出了准确的预见:骨伤病人一定很多!她立即作出反应:准备物资,迎接灾区伤员!于是在妥善安置好住院病人后,她马上调集人力,铺床、准备各种物资。很快,30张备用床全部安置妥当,随时准备接收伤员。不出所料,5月12日晚,成批的伤员接连不断地送到医院急救中心。考虑到急诊工作的繁重和专科护士严重缺乏,她亲自带领三名护士前去急诊科支援。她们麻利地帮助医生固定、包扎,并指导志愿者们正确搬运伤员。随后,肖护士长又转战到病房继续工作。送来的伤员们身上布满了尘土和血迹,很多人的衣服都被鲜血浸湿了,破碎不堪。每一个伤员入院后,护士都会麻利地把他们的衣服剪掉,擦拭血迹,换上干净的病员服,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置和治疗。那一夜,护士们在病房里通宵奋战。……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骨科护士肖桂玲,地震时正在家中休假。虽然在平武县的家里房屋已全部倒塌,但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桂玲毅然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5月15日早上6点,她在父亲的帮助下,翻山越岭走了一百多公里的山路,途经三次山体滑坡,到达江油,赶回医院的工作岗位。……

从16日开始,大量的伤员急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这时,从各地支援的机器和专业人员也已陆续到位,机器有日本、德国、美国、瑞典生产的各种品牌,都是从未操作过的。这对血透治疗组的护士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平时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积累,很多同志都是“见面熟”,在工程师的点拨下现学现用,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机器不停地转动,护理人员的脚步也不停歇。配药室里,快速的工作节奏让人眼花缭乱。一袋4000ml的液体仅仅只能维持一个伤员的一个小时。你是否能够想象,平均每天需上机12小时以上的几十个伤员,一天得配制多少袋液体?护士们的手上全是血泡,双脚因长时间站立而肿胀,当休息时一坐下来腿上的肌肉就开始颤抖。可是,她们没有一个叫苦!特别是头三天,大伙儿几乎都没合过眼,现在回想起来,连她们自己都难以相信:那几天是怎么熬过来的!截止5月23日,血液透析中心的全体医务人员创造了床旁透析123例次、累计1644小时的神话!……

在地震伤员救治中,急诊ICU的医护人员连续战斗在第一线,12张病床变成了19张,但是13个医生护士却没增加,人手奇缺!通常而言,2-3个护士照顾1个病人,现在1个护士必须照顾3-4个病人,医生、护士每天只能轮番在办公室里休息2-3个小时,然后治疗和照顾不断送来的重伤员,然而大家没有退缩,没有埋怨,更没有一丝懈怠。……

这样的感动在省医院里不胜枚举……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20多天了,战斗还在继续,顽强的省医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在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上,他们用无私的爱托起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