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本二本三本

一本二本三本

一本二本三本范文第1篇

1、一本二本三本指的是高考后本科录取的三个批次,一本是第一批录取的,一般都是重点的院校。二本是第二批录取的本科大学,一般是普通本科院校。三本就是第三批录取的本科大学,这批次招生的一般都是民办高校,现在一些省份还把二本和三本合并录取,取消了三本。

2、一本的分数线要比二本和三本高,而二本的分数线要比三本的高。从学历上讲,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大学本科,但是一本二本毕业证上校长签名是该大学校长,三本就是某学院院长盖章。

3、从学费上讲,一本二本学费每年5000左右,加住宿1200左右,生活费自理。三本学费12000-18000不等,个别上20000,住宿费各个学校不一样,生活费自理。

4、从就业上讲,一本大学就业公司条件,名气,待遇都是最好的,二本次之,三本还要差一点。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本二本三本范文第2篇

一、投档线预测方法(以二、三本未合并前的分数为例)

1.了解近3~5年录取分数情况(以某校理科二本批次录取为例)

要想准确把握高校下一年投档情况,需要通过高校历年录取情况进行预判,通过对历年招生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推算下一年该校最低投档分数线。我们收集某校理科二本批次2011―2014年录取分数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4年某校理科二本批次录取分数

2.双分差计算法

如何在了解了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预测当年高校投档线呢?一般使用双分差录取分数线预测算法进行预测。

双分差法实质就是利用“最低投档分差”(或最高分差)进行定量分析,并使用“平均分差”进行定量计算相结合,从而预测针对高校本年高考最低投档分数线、录取最高分和录取平均分的一种方法。高校每年的最低投档线都不一样,但是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超过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却表现出某种特征。一般都是在某一批次的投档线与当年省控线之间的差距(即分差)表现出“逐年增加,或逐年降低,或一年高一年低(即大小年)”的现象。而这个分差也可以通过几年的数据计算得出,这也是双分差法在预测高校录取分数线时的依据。在介绍双分差前,我们需要了解最低投档分差、最高分差和平均分差的概念。

(1)最低投档分差与最高分差

最低投档分差是指各院校录取最低投档分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分差(即最低投档分差=最低投档线-省控线)。如表1所示,2013年该校录取最低投档线为505分,省控线499分,所以最低投档分差为:505-499=6(分)。同理,2013年最高分差为:577-499=78(分)。

(2)平均分差

平均分差是指各院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分差,它反映了院校录取平均成绩高出同批次控制线的水平。如表1所示,2013年平均分为532分,省控线499分,所以2013年该校平均分差为:532-499=33(分)。

(3)计算每年最低投档分差、最高分差、平均分差

根据历年分数线,将录取最高分、平均分与投档线分别与省控线相减,计算各分数差的值,得出该校2011年至2014年各分数与省控线差值(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14年各分差计算结果

3.判断“大小年”,计算偏差预测分数

(1)计算近三年最低投档分差、平均分差、最高分差平均值

为了减小预测误差,我们取近三年最低分差、最高分差、平均分差的平均值作为下一年度的最低分差、最高分差与平均分差(如果为了更加准确预测,取五年内数据进行计算更为合适,鉴于考生可能很难搜集到五年内数据,所以我们就以三年内数据进行计算,以说明双分差预测方法)。表2中已经计算出2011―2014年的最高分差、最低分差和平均分差,我们选取2012―2014年各分差数据进行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2012―2014年最高、平均、最低投档分差平均值

(2)根据分差判断“大小年”

根据前面所述,我们现在已经初步预测了2015年的最低投档分差,考生只要根据2015年的省控线(批次线)就可以很方便地算出2015年该校投档线。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大小年”的说法,“大小年”是根据当年录取线与省控线差值的波动来判断的(即分差的波动情况),如果第一年大,第二年小,第三年大,第四年小(或第一年小,第二年大,第三年小,第四年大),以四年为一个周期,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大小年”现象。所以我们在预测前需要对“大小年”进行判断。

我们取近三年最低分差、最高分差、平均分差的平均值作为下一年度的最低分差、最高分差与平均分差。通过表3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2015年该校的最高分差、平均分差和最低分差分别为:74.7分、29.3分、5分。据此我们可以初步预测2015年该校最高分差、最低分差和平均分差(如图1所示)。

图1 2015年各分差预测趋势图

2011年平均分差大于2012年平均分差,且2012年平均分差小于2013年平均分差,2013年平均分差大于2014年平均分差,可以看出平均分符合大小年规律,2011年为大年,2012年为小年,2013年为大年,2014年为小年,所以2015年可以判断为大年(同理若符合“小大小大”的规律,那么下一年则为小年)。

(3)计算偏差

如果下一年度是大年则在预测时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点,反之则减少一点,增减量我们用偏差来表示,而偏差量的大小用相邻年份的分差的差值(即升降幅度)平均值来表示。以平均分为例,具体计算方法为:设2011年平均分差为a,2012年平均分差为b,2013年平均分差为c,2014年平均分差为d,那么:平均偏差=(|a-b|+|b-c|+|c-d|)/3,因为是大小年,所以分数上下波动,故偏差量=(|a-b|+|b-c|+|c-d|)/6,所以平均分偏差量=(|36-30|+|30-33|+|33-25|)/6=2.8(分)。同理可以计算最高分偏差量和最低投档偏差量。

(4)分数预测方法

当判断出是否符合大小年规律以及计算好偏差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数预测。根据预测方法,若符合大小年规律且下一年是大年,则在预测时需要在原来的分数上调高一点,反之减少一点,增减量则为所计算后的偏差;若不符合大小年规律,就不需要对偏差进行加减。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①若为大年:预测分数=省控线+预测分差+偏差

②若为小年:预测分数=省控线+预测分差-偏差

③若不满足大小年规律:预测分数=省控线+预测分差

4.分数预测

在上面的举例中,我们已经判断出该校录取平均分符合大小年规律,且计算出了2015年平均分差偏差为2.8。但是录取最高分和最低投档线并不满足大小年规律,根据偏差计算方法我们计算出录取最高分偏差和最低投档分偏差分别为3和0.67。 已知2015年本科二批省控线为508分,那么该校2015年各分数预测结果为:

录取平均分(大小年):平均分差+省控线+平均分偏差=29.3+508+2.8=540.1分

录取最高分(无大小年):最高分差+省控线=74.7+508=582.7分

投档最低分(无大小年):最低分差+省控线=5+508=513分

验证结果:2015年该校的实际录取情况为最高分584,最低分512,平均分541。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说明预测正确。采用上述办法,我们曾经对某省2014年500多所高校录取情况进行统计并测算,在误差范围内的准确率为85%。

二、已合并二、三本的省份投档线预测

1.对即将合并二、三本的省份投档线预测

(1)收集近3~5年高校录取分数情况(以某校理科二本批次录取为例)

对于即将合并二、三本的省份,预测方法与未合并省份的投档线预测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分差的时候略有不同。在进行分差计算时全部以三本批次控制线为准,即最低投档分差等于最低投档分减去三本省控分。

表4 某校2012―2014理科二本批次录取分数

(2)计算历年最低投档分差、录取平均分差、录取最高分差

计算分差时分别以录取最高分、录取平均分与最低投档线减去三本批次省控线,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12―2014各分差计算结果

(3)计算近三年最低投档分差、平均分差、录取最高分差平均值

表6 2012―2014年最高、平均、最低投档分差平均值

(4)判断大小年,计算偏差预测分数

由前述预测方法可知,2012―2014年录取最高、平均以及最低投档分差的平均值为2015年的相应预测值,所以我们可以得出2011―2015年各分差趋势图,从而判断各分差是否符合大小年条件,如图2所示。

图2 2015年各分差预测趋势图

根据图2可以看出最低投档分不符合大小年的规律,可以不用计算偏差。根据“预测分数=分数差+投档线”的计算方法,已知2015年该校二本省控线为515分,故2015年最低投档线预测分=28+515=543分。

2.二、三本已合并两年的省份投档线预测

对于二、三本已合并两年的省份,在对合并后第三年的投档线预测时,同样采用双分差法;但是在计算分差时,对未合并年份分差计算方法仍然是以录取最高、最低投档线或平均分减去三本批次省控线,而合并后的第一年各分差计算方法为录取最高、最低投档分或平均分减去当年二本批次控制分。我们以计算最低投档分差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假设从2014年开始实行二、三本合并,那么2016年最低投档线预测方法见表7。

表7 最低投档分差计算方法

知道了分差计算方法后,其余预测方法与第一部分相同,由于二、三本合并后只保留本科一批和二批录取,所以对于二、三本合并至少三年的省份投档线预测方法与未合并时的预测分数方法相同。

一本二本三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体论;能量;广义物质;波粒场;五构素

 

方向是指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等在运动场中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波走向,即“波(方向)、粒(物)、场”说中的波为方向元。其中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定义为常规物质概念即实物质;物体粒子表现自身特征、地位的波动环境范围即场是物 理学 上的时空结构(传递介质);波反映了物体能量、意志、特征和运动趋势,定义为与实物质概念对称的虚物质(范畴)。但它们都是能量在冷胀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可从能量中转化而来。由代物理理论可推知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据阴阳学说和宇称均匀特性,可拟设世界为虚物质、实物质(软硬)二元;为应用数理生化研究手段对人文社科作数量化技术化处理,应建冷胀宇宙构造模型于力量与热量(力热)、实物质、方向、空间、时间五维坐标系中。至此,我们同时得到能量一元论、内容对称的广义物质虚实二元论、波粒场三元论和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构素的设定。

 

“波、粒、场”是关于物质间地位联系通过场发生波的干涉作用的三元论,其中波正是五构素说中的方向,并对应于广义物质中的虚物质范畴。可见,虚物质决定了物体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场中体现自身特征与价值的大方向不变,从而规定和影响了一切事物 发展 的大体趋势,而不是事先计划或安排好了事物的一切。故虚物质论关于方向不变属大尺度范畴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所研究的范畴。因为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子行进空间正常情况下是大尺度的,而相对论是在光速不变的支持下推导出来的,主要涉及到大尺度时空中宇宙根本律和运动总方向不变问题。虚物质论强调自由至高无上,因为自由在消费体系内容中位于最高层次,因为量子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运动中存在无限自由;无限自由标志着没有运动相同的粒子,是任何高超的检测手段都测不出来的;虚物质论关于自由至上是低层物体(层次高尺度大),特别是量子世界的普遍要求。这些是虚物质论同量子力学相关的局部方向变化原理。

由于广义物质范畴是指物体的虚、实二个层面,则可界定弦理论所描述的“弦”上的一个波动或振动模式为构成物体的一个最基本微观粒子(量子),即“波粒场”中定义波属虚物质范畴已触及到弦理论,说明物体的本质是实物质中潜在虚物质振动。虚物质振动体现物体意志,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事件。对社会现象和矛盾进行分析,人们得出人与 自然 的关系是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形态与制度。这证明实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宏观显性表现,虚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微观显性表现,二者是物体的二个层面,不可分离但可相互转化,以致人们日常从看到物体认知到实物质,虽看到事件矛盾却看不见虚物质。

 

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包括虚、实二个侧面,二个面在一定场相位条件满足下构成物体。如果忽略虚物质其它范畴不计,则虚物质可展开为方向、时间、空间等。当将虚物质、实物质构成物体后的热量和力量抽离出来考虑时,物体构成要素则成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对虚物质中方向加以研究,发现的社会矛盾和运动 规律 可归结到方向不变原理和层次结构论上;结合数学推出五构素坐标系来观察宇宙得到遵循五大律使用三大模件去达成责权利一致原则的531理论,进而使管理 经济 学等人文社科理论数量化技术化。在这二个基础上,社会全员之能力信誉、需求欲望在网上按程序进行交换的意控式tms网系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先进平台就能形成。

 

世界观即微观、宏观、宇观,概称宇宙观。宇宙产生前先是空无后是能量汤,自宇宙大爆炸后的世界是能量的也是广义物质的,即能量、实物质与虚物质三者同时存在并共同构成事物而不能单独存在。如时空(虚物质范畴)决定(实)物质运动轨迹而(实)物质迫使时空发生变形,它们谁也不比谁优越,平权共处却不能单独存在。五构素只是描述宇宙观一个比较方便的坐标系,从广义物质范畴来看,也可以说世界是五构素的。一句话,能量、广义物质应是 哲学 上的主要概念,波粒场是物 理学 上的新学说,而五构素则可通过数理论而成科技中概念。世界统一于能量,宇宙是唯能量的。

 

参考 文献

[1]赵峥著.黑洞与弯曲的时空[m].山西:山西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1.

[2] 金致空.五构素物体论[p].广州:广东省版权局,著作权登字:19-2003-a-0013,2002.

[3] [英]史蒂芬·霍金著,许贤明吴忠超译.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英]保罗·戴维斯著,徐培译.上帝与新物理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不详.

[5]金小明.物体存在法则暨管理规律理论新解[j].大众科技,2005年第2期.

[6][法]布鲁诺·雅罗森著,张莹译.科学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郑庆璋 崔世治著.相对论与时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一本二本三本范文第4篇

 

内科学及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掌握情况好坏直接关系今后的工作能力及服务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整个护理学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在单位为高校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每年都承担有护理学院二本和三本内科学与护理、传染病学教学工作。现对笔者承担过教学工作的其中一个年级2009级时珍护理2班(三本)和2011级护理1班(二本)内科学与护理学期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益。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笔者承担过教学工作的12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期末成绩为研究对象,其中“三本”2009级时珍护理2班51名(该班在册学生52名,其中一名缓考未纳入分析)学生,“二本”2011级护理1班70名学生,两班使用教材一致,授课计划一致,任课教师一致,试卷难易程度齐同。

 

(二)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中t检验,比较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二本”和“三本”学生进行教学,“二本”和“三本”学生期末成绩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一般描述及正态性分析

 

期末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的前提条件(见下表)

 

组间方差齐(F=0.004,P=0.948),两个班级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t=5.717,p=0.000)。

 

2009级时珍护理2班和2011级护理1班内科学与护理成绩,在任课教师相同、授课计划一致、试卷难易度相近的情况下,两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在中国本科大学分三个层次,即:一本是重点大学,二本是普通高校,三本是独立学院,也就是民办大学,三个层次的大学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存在特殊关系,很多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与母体学校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从生源结构分析:上一本重点大学的是悟性高、自学能力非常强的,上二本普通高校的是悟性一般、十分勤奋的,上三本独立学院的不是悟性差就是悟性好但缺乏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应有差异,从笔者所承担的“二本”和“三本”期末成绩结果可知,相同的教学方法施之于“二本”和“三本”,有失妥当。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一)“二本”与“三本”学生基础有差异

 

“三本”学生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在教学工作中对“三本”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把握得不准确。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不仅要点明,而且要点透,互动环节在“三本”教学中必须添加,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在“三本”教学中要有较大的调整,启发性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有待加强,多添加学生的互动环节,让“三本”生积极融入教学工作中,适当提供一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二)“二本”与“三本”学习动机有差异

 

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大、风险大、劳动量大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就业相对有优势。“二本”学生很多家庭条件差,为谋求一份工作而自愿报考的,对该专业有一定的激情,学习上较为主动,学习氛围好;“三本”学生相对家庭条件较好,读书不完全是为了工作,基础差,学习上较为吃力,对职业认同感差,缺乏激情。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多分享挽救生命带来的快乐,分享学好专业知识对自己和家人在身体健康方面的积极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教学效果会有所改变。

 

(三)“二本”与“三本”生活氛围有差异

 

“二本”中,学生家庭条件好坏没有太大的显现,学生攀比现象不明显,学生间相处融洽;“三本”中,学生家庭条件差异明显,学生间存在一定攀比现象,对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要特别的给予关注,积极引导,令其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总之,随着“三本”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不断改进和加强“三本”学生的教学管理,制订并实施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其特点,因材施教,努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一本二本三本范文第5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的基础。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二、会计的发展

三、会计的概念和职能

四、财务报告的目标

五、会计法规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二、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第二章 会计核算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概念、种类及运用;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了解账务处理程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记账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

三、复式记账

第二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和种类

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 会计账簿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二、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三、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四、登记账簿的规则

五、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财务报告

一、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二、财务报告的列报要求

第五节 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章 货币资金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方式。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库存现金

一、库存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第二节 银行存款

一、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四、信用卡存款的核算

五、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核算

六、存出投资款的核算

第四章 应收款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应收款项的有关内容。理解应收票据的概念、种类及应收账款的确认。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的核算方法及应收款项的期末计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种类与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二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应收款项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第四节 应收款项的期末计量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第五章 存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存货的概念和确认条件。理解存货的计价方法。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掌握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掌握存货清查的核算及期末计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存货的分类和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存货的分类

三、存货的计量

第二节 原材料

一、原材料的核算内容

(一)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二)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第三节 周转材料

一、周转材料的内容

二、周转材料的核算

第四节 库存商品

一、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第五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的清查

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六章 投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对外投资包含的内容及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的确定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第三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的确定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第七章 固定资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和计量。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和处置的核算方法。理解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和租赁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取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投资转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四、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五、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六、盘盈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因素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租赁

一、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五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第六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捐赠转出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七节固定资产的清查与期末计量

一、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第八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及转让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

三、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四、无形资产的计量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一、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三、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期末计量

第九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与确认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核算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账面价值计量的核算

第十章 负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负债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掌握主要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核算;掌握长期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核算;掌握借款费用的核算;掌握债务重组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预收账款

一、应付账款的核算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三、预收账款的核算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第三节 应付债券

一、应付债券的概念及种类

二、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节 其他负债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交税费的核算

四、应付股利的核算

五、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六、预计负债的核算

七、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第五节 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

四、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五、资本化暂停和停止

第六节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

二、债务重组确认与计量原则

三、债务重组的核算

第十一章 费用与成本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费用和成本的含义。了解费用的分类及划分费用的界限。理解成本计算的程序。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费用与成本概述

一、费用与成本核算的内容

二、费用的分类

三、划分费用的界限

第二节 成本计算程序及账户设置

一、成本计算的程序

二、成本计算应设置的账户

第三节 期间费用

一、期间费用的概述

二、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包括的内容。掌握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实收资本(股本)

一、实收资本(股本)的概念

二、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

三、企业资本(股本)增减的核算

四、库存股的核算

第二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三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概念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与利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收入的含义及收入确认和计量。掌握所得税费用和利润的计算;掌握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三、收入的核算

第二节 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一、利得和损失的核算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计税基础

三、暂时性差异

四、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利润

一、利润的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务报告及包含的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二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计算题

四、综合业务题

五、简述题

参考教材:

1.刘菁主编,《会计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赵敏主编,《财务会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相关期刊更多

赢未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

文学自由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创作评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