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范文第1篇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 任 性 (但 我会长大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范文第2篇

什么爱是教育爱?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家庭教育学家冯德全教授认为,爱孩子的方式有“教育爱”“血缘爱”和“溺爱”三种,什么样的爱是教育爱?

教育爱是有理想、有目标的爱。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素质标准,有行为、性格要求。这个目标并非具体到孩子长大了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专家、董事长,而是要清晰地想象出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青年,具备哪些素质,有什么性格优势,希望他成就何种程度的事业。而只有“血缘爱”的父母、祖辈,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标准,更没有清晰的想象的。他们爱孩子仅仅为了血缘感情的满足,是盲目的爱。这是一种生物爱,正如高尔基说过的“连母鸡也会”!

教育爱是特别满足孩子精神生活的爱。父母经常想到的是孩子兴趣广不广,求知欲强不强,爱不爱观察提问,是否喜爱动手动脑,喜不喜欢识字阅读,人际交流是否广泛,心理品质是否上进、自信等。因为要让孩子快乐,最重要的是精神快乐,使孩子热爱生活,活泼大方,多才多艺……而血缘爱主要是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给她最好的吃穿、服务,让其盲目地、自由自在地玩乐,让孩子尽情地享受,还误以为这就是幸福的童年,这就尽了做父母的职责。

教育爱是一种父母、子女的“双向爱”。父母、祖辈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同时也引导、鼓励、表扬孩子关爱父母和长辈。血缘爱是“单向爱”,它没有育儿理念,是“水往下流”的传统腐朽的爱。认为父母、祖辈爱孩子天经地义,而孩子太小,从不要求他关爱家人,这必然培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的人。

教育爱是十分讲究态度和方法的爱。父母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能把握孩子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的心理脉搏。而血缘爱的父母不讲爱态、爱法,把孩子当私有财产,小时做宠物,大了当“泄气包”;高兴时疯疯颠颠,不高兴时打打骂骂。

教育爱的认知

通过对《孩子,你得自己走》这本书的阅读,透过作者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教育故事,我对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有了更为具体的、理性的和清晰的认识。

爱是严格要求。苏拉认为习惯和性格是父母应给予孩子的最大的习惯。为此,他们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定下了许多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规矩,以此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违纪就要有所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树立父母的威信。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免都会犯错,而犯错后主动承担责任才能避免不在同一问题上再犯错。只有这样,才能学会生活,才能获得成长。在海洋打破碗后,他们坚持让孩子倒垃圾来承担结果。教育工作同样如此,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能够严格限制自己行为的,也就是能够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每个人的自控力不是很强,就需要一个令行禁止、严格要求的老师来帮助他们成长。所以在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严格制度管理,坚持不懈执行下去,才便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爱是尊重信任。苏拉这位好妈妈能够和她的宝贝儿子海洋像朋友一样相处,彼此非常尊重,我想主要源于她非常尊重她的孩子。她从不在外人面前责怪孩子,也能够蹲下来在孩子面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并听取孩子的意见,注意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母子关系非常亲密融洽。由于作者信任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有事情愿意向自己的母亲倾诉;由于作者信任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总能耐心倾听,从不火冒三丈。尊重是教育的底线,也是爱的前提。有时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被尊重。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时刻以尊重为出发点来实施和设计教育行为。如果我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或是学生根本就不买账,这时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从自己出发的教师立场,还是从学生角度思考的学生立场。如果教师总是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却从不信任孩子,不从学生立场来设计教育行为,那我们给予学生的不是教育,而是伪善的欺骗。

爱是榜样引导。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承担起“教养”这个词所赋予的责任,和孩子一起成长。作者苏拉为了培养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坚持和孩子一起做作业,相互评价、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热爱学习,做事认真的母亲形象。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责无旁贷地应成为孩子亲密的第一伙伴。特别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多进行一些感情投入,不但要做孩子的学伴、玩伴,更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榜样。只有当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时,孩子才会觉得父母与自己是最亲近的,通过彼此友好关系的积淀,才能让孩子沿着幸福、友爱的道路健康成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观察生活、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帮助孩子组织一些班级或集体活动,做孩子学校生活的坚决支持者与坚强后盾。只有成为孩子的“学伴”,才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巨大的上进力,孩子慢慢就会爱学习、会学习了。做孩子的玩伴,做父母的就应该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和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极进行一些运动性质的游戏活动。同样,我们做教师的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用我们的认真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影响我们的学生。如,我们可以和学生约定共同坚持读书,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坚持晨练,我们还可以和学生约定一起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做最好的自我等等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还可以发现,你在监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监督着你;你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影响着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学生,不去敬畏学生。

爱是沟通交流。爱的艺术是交往的艺术,也是平等沟通交流和增进了解的艺术。作者苏拉很注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结交朋友,增长见识,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她表现出很强的教育敏感性和研究精神,当发现孩子只和一个小朋友玩时,她主动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学生心理了解的基础上,她又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与更多的小朋友积极交往。为了增进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餐桌的故事会以及分享日记的方式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不但有助于彼此间的信任沟通和相互了解,而且能够让孩子找到自信、感受关注。我们一家也经常在餐桌上相互汇报工作,家庭成员相互汇报工作不但也可以达到沟通了解的目的,更能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工作中,也有不少老师通过共写班级日志或分享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师生沟通和心灵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大家也不妨一试。

爱是欣赏宽容。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年幼的孩子心里,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长项在哪里,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去强化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如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对我说,她的孩子作文写得其实并不好,可她却总是对孩子说:“你的作文写得真好,妈妈给你打印出来吧。”于是她每次都要将孩子的作文输入电脑打印出来,慢慢地孩子就果真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也会很认真、很努力地去写作文。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写作水平果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大学后,还成了学校文学社团的骨干。这一切的进步都是母亲期待鼓励的结果。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成长之道》中也曾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尊、自信,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去达到对方的美好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所以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也要多加宽容、理解,像苏拉一样通过说理的方式来让孩子认识错误,杜绝简单粗暴的命令、批评和责骂。

爱是放手独立和责任担当。作者在书中说,爱不应该是一味地付出,而是一种责任。如果是爱孩子的,就必须教会他成长,而不是永远为他遮风避雨。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独立,真的全靠父母的放手。你不帮他,他自然会自己寻求解决途径。大人一味地帮忙,反而会降低他们的主动性。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作者夫妻二人不但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而且明确告诉孩子家务是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责任,建立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让孩子自愿接受责任。此外,作者还让孩子到农村食宿、劳动体验生活,自己上下学,独自去旅游,到市场买菜,照顾小动物等,甚至还不惜以受伤为代价让孩子懂得要远离危险物品,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予了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独立自强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像作者一样,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相信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回报家长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多放手,让学生学会自觉担当,强化民主意识,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使人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爱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作为家长,苏拉夫妻在教育子女上真是同心同德、用心良苦,一起设计、导演了许多真实的教育情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会了自我教育,也消除了孩子的抵抗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不妨也精心设计、导演一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话参与,在生活的真实场景中深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进而达到隐意图教育的目的,避免教师的简单说教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抵触和伤害。

总之,我感觉本书的作者苏拉是一位非常知性、理智、开明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之所以说她伟大,并不是说她培养出了多么杰出的儿女,而是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反思精神和研究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感觉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诞生了这部作品。她把自己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提炼,变成了对别人有指导意义的精神财富。她收获的不仅有育儿的经验,还收获了文字作品,更收获了对儿子海洋的浓浓的爱的记忆,留给孩子的也是值得一生回味的爱的味道。这一点对我们做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无疑也具有极大的启发,那就是,也要将自己的教育生活、学习思考和感悟心得及时地记录下来。将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天天、一幕幕、一件件感人的、平凡的事件,通过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存储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和家人、学生、家长一起回放和回味。唯其如此,才能收获情感、收获作品、收获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否则,日子像流水般从我们面前流淌而去,捞也捞不起,挡也挡不住,留也留不下。回首人生,到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碌碌无为,肤浅苍白。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指出:“做家长,教育好孩子是人生最幸福的选择,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责任;官当得再大,钱挣得再多,孩子没培养好,这辈子也是输家。”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范文第3篇

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认为师德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热爱幼儿、以身作则、勇于开拓、服务家长。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用宽容之心热爱幼儿是师德的核心

爱孩子可以体现在人文关怀上,使孩子们更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让孩子置身于良好的活动氛围中,使孩子们觉得幼儿园生活是愉快的、幸福的。用宽容公正的爱心爱孩子,是教师对待孩子的核心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雅量;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品德;宽容更是一种智慧,一种比惩罚更美丽的智慧。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做到宽而有度,又要注意宽而有理;另一方面还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孩子的天性,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和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遇事不以“罚”字当头,而是以“赏”字入眼、“导”字入心,时时为孩子们的健康留心,处处为孩子们的成长谋划,事事为孩子们的需要着想。“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要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让教育与爱同行。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待人真诚、谈吐文雅、朴素大方、端庄整洁、诚实自信、表里如一。要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要加强对幼儿园纲要的学习,对待孩子不体罚、不变相体罚等。

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班主任工作,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培养孩子们充满“合作”的意识。合作是一种意愿与态度,是一种能力与胸襟,是进步与提高,是优势与互补。教育是合作的事业。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要在全班营造孩子们的合作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班主任本身首先要有合作意识,提倡幼儿间的双赢思维模式,鼓励孩子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孩子们的合作不是简单地“坐在一起玩”,而是深度的、持久的,是彼此智慧的融合与激发,是对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会精心打造一支和谐的班级团队。在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位孩子都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都能得以充分发展。

五、关爱幼儿、服务家长是师德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做老师,特别是做一个幼儿教师,要想教好每一个孩子、得到每一个家长的认可,那就更难了。通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做到以心换心,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记得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把送给妈妈的祝福画在纸上,放在妈妈一早起来就能发现的地方。很多孩子都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家长们对此极为感动,纷纷写来回执:“希望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醒孩子爱是相互的,父母也需要爱和惊喜!”“看到孩子为我画的画,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家长的付出孩子看到了!”……由于家长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在育人,因此,“将心比心”,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是可想而知的。在这“以心换心、以爱博爱”的交流中,我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成长,我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范文第4篇

    (一)家庭教育的类型

    有些心理学家、教育家把家庭教育分为说服型、专制型、自流型、溺爱型、奢望型、矛盾型、惩罚型等类型。

    说服型:父母对孩子采取讲道理、正面教育、循循善诱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能较好地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孩子的个性和谐发展。

    专制型: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要孩子唯命是从,不许提出异议。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的个性受到压抑,从而使孩子形成胆小、多虑、孤僻的性格。

    自流型:对孩子没有要求和约束,任孩子自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散漫、任性的性格,孩子极易沾染上社会坏习。溺爱型:父母无原则地迁就和庇护孩子,过分地溺爱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自私任性、自控力差、逆反心理强,形成娇气、自傲的性格。奢

    望型: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从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并迫使他们去实现。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肩负着过重的精神负担,他们在生活中缺乏与年龄相符的乐趣,心理发展不和谐,极易产生胆怯、急躁、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的现象。

    矛盾型: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或者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始终如一,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甚至截然不同。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心理紊乱,孩子容易形成多重性格。惩罚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施以责备、叱骂、体罚、威胁、冷待等手段。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孩子易形成急躁、偏激、固执、冷酷的性格。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

    任何一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后就会自然地显示一系列的特点。渗透性:家庭教育的方式体现在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家长作风,以及家庭氛围上,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时刻都会影响、感染着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强化性:家庭教育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强化作用,即强制孩子按教育者或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人际态度、处事方法等去生活,稍有违反,孩子就可以从父母的表情和态度上得到反馈,便又立刻顺应父母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就适应了这种被强化了的特定模式。超前性:不少父母在教育子女,都潜意识地按照未来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明智的父母大都根据社会的发展教育子女的,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努力学习,或者掌握一技之长,或者学会经商、自食其力等。家庭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强化性、超前性等特点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可以抵御社会阴暗面对孩子的侵蚀与污染。

    (三)形成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

    1.历史条件的制约

    中国家庭教育受中国旧式封建思想的影响,父母的命令就是道德的准则、行为的规范。清末,在维新、改革思潮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这种封建式专制家庭教育也没有受到任何冲击。民国以后清王朝被推翻,民主宪政思想开始流行,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开始动摇。但是,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强烈冲击下,这种旧式家庭教育观念才从根本上开始崩溃,然而,还留有它深深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人际关系,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变了,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封建式专制家庭教育已不复存在。

    2.父母的文化、理想、信念、性格的影响父母对子女都有期望,这种期望直接取决于父母的文化、理想、信念、性格等因素。父母是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向导。父母文化水准的高低标志着家庭的文化素质和

    文化程度,它是家庭教育这座精神大厦的一个框架,理想和信念是这座大厦的栋梁和支柱。在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里,家庭教育方式一定是民主型、说服型的。

    3.不同类型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还取决于家庭类型。家庭类型取决于父母双方和睦与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是否发生异常事故等。父母不和,往往导致对子女教育的放任;父母如果忙于经商或只顾自己的工作,也往往会忽略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父母时而高兴时而失望,也会影响教育子女;某些发生了意外重大事故的家庭,会放弃或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是儿童的第一个心理“课堂”

    家庭教育是幼龄儿童第一个心理“课堂”,是人生各种心理因素萌发和初步定型的关键。这个萌发和定型的过程悄然来临,但又是相当迅猛的,因此,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难度比较大。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的长大,要改正小时候养成的许多坏习惯,孩子越大,需要改正的毛病就越多,而且这时候的教育很难见效。这要归之于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没有注意保护孩子心理成长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使许多孩子的成长步入心理误区。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尤为严重。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是孩子个性心理的形成时期,到7岁个性心理基本定型了。通过对许多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他(她)们心理品质(任性、懒散、富于攻击性、好胜、内向、外露、认真、细心、善思、文静、善良、自尊、伶俐或迟钝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其中最坏的是任性,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任性最初是怎样产生的,更不会预料到任性发展的严重后果,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可以迁就,但是孩子有了任性之后的教育就会变得困难。孩子有任性不可怕,关键在于教育,而且越早改正越好。家庭是孩子的爱的熔炉,也是第一个心理熔炉。父母是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基人,也可能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扼杀者。应注意到,大多数孩子是在溺爱中成长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而任性又阻碍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疼爱与教育是不一致的,那么,疼爱就向溺爱转化,理智的父母应当引起注意。

    三、中国的家庭

    (一)家庭教育及其类型

    家庭教育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旧类型,如专制型、自流型、惩罚型、矛盾型等已经很少见了,这反映了随着中国社会巨大变化而引起的家庭文明水准的普遍提高。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说服型、溺爱型和奢望型等类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因此,又涌现出一些新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其类型,例如:民主型:与前面说的说服型不同,在民主型家庭里,父母尊重孩子,在生活中孩子享有一定权利,有发言权、有提出自己要求的权利。这样会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在生活中心情舒畅。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主、自立能力强,性格开朗,富有忧患意识。全方位型:父母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全面发展,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活泼,有较高的智商。智力型:父母只注重发展孩子的智力,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全面发展,性格孤僻,思维单一,反应不敏捷,缺乏创造性,劳动观念差。道德型:父母过分强调孩子的品德教育,规范孩子的行为、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却忽略智、体、美、劳的发展。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安分守纪、忠诚老实,但是思想不活跃,胆小,没有开拓创新意识。经济型:父母让孩子过早地放弃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学习经商、务工、务农等。这种方式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残,是一种没有教育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者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目的、方式和方法是由父母的思想、情操、性格与知识水平决定的,但是家庭教育这些因素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的影响通过父母作用于孩子,父母好像一个具有特殊构造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是有特殊功能的,具有强烈的选择性。通常人们所说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家庭教育中也应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因为:

    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是教育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常常用自己的偏见去教育子女,甚至在习惯、生活方式、情态等方面,也要求子女同自己一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东西,未必能适合今天的孩子。

    2.父母也是人,而不是“神”,尽管他们年长,但在思想、知识等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和渐趋成熟,并非事事精通、样样知晓。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真情;平台;机会

一、利用网络,让每个孩子都“亲”起来

了解孩子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了解孩子的途径很多,除了在学校里多交往、多观察外,利用网络和孩子沟通交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班上组建了一个QQ群,周六、周日上网和孩子们聊聊,可有意思了。我和他们聊“奥特曼”“恐龙”“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们和我聊自己的爱好、朋友的情谊、家庭的趣事、班级的逸闻……在零距离的沟通中,每个孩子都和我“亲”起来。孩子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情绪变化、班级内幕和他们的“小伎俩”,我都了如指掌。

孩子们为我提供的信息极大地便利了我的工作。我有的放矢,给家庭贫寒的孩子多一点尊重和自尊,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一点关爱和温暖,给身体残疾的孩子多一些偏爱,让浮躁的孩子与书做伴、以静制动,给天资一般的孩子多一点鼓励。

二、付出真情,让每个孩子“暖”起来

谁都喜欢温暖的感觉。孩子虽小,但老师是喜欢,还是讨厌,是一般喜欢,还是特别喜欢,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也许是你平常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传递的信息。为了缩短我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我开设了一个“相约十一点”栏目。每天的11:10~11:30我和孩子们相约聊天。这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第一轮闲聊由我约孩子们,按序号一个不落,每天3位。开始时,有些孩子比较拘谨,以我问为主。到第二轮、第三轮,便是孩子们一一跟我预约。我坐着,孩子们站着,我们平视而谈,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自己的爱好、朋友的情谊、家庭的趣事、班级的逸闻,在零距离的沟通中,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平日里,我还下意识地为孩子们系鞋带,削铅笔,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这些都能让他们温暖半天。有个孩子就因为老师跟他握了手而发誓:“我永远不洗我的右手。”有家的孩子也许并不缺少温暖,但别忘了,老师的爱是特别的礼物。而把真情送给那些没家的孩子,更是班主任的责任。有一年我班来了一位福利院的孤儿。天冷了,我不忘给她添双鞋子,买件棉衣;节假日,带她回家吃个饭,逛个公园。看着她整天乐呵呵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三、搭建平台,让每个孩子“争”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有能力的,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去发现,如何去培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搭建一个人人都可以展示的平台,无疑是一个智慧之举。我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了两项改革。一是组织了“今天我当家”活动。将原先固定的中队委班子,改成了流动性的。每个学生轮流做一天值日班主任或值日班长,戴上醒目的标志,负责一天的日常管理。并有老师、同学为他们打分,评出最佳“班主任”、最佳“班长”。二是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我在班上设立了大雁路队岗、小白鸽卫生岗、文明礼仪岗等多种岗位。岗位的负责人,既有表现出色和进步大的学生,也有特意安排的相对能力弱、胆子小的同学与他们同时上岗负责。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增进同学们的友情,而且在强带弱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帮助,共同进步与发展。当然还要评出最佳搭档。

每个学生为了争当最佳“班主任”、最佳“班长”、最佳搭档,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一次次的争夺中,学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一次次的争夺中,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亮”出来

“百人百性,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由于家庭环境、生活接触及阅读爱好的不同等,他们在性格、爱好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日常工作中,我把最合适的事情交给最适合的人去做。平时为他们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场地:“瞧,我真棒”栏目中展示着他们的各种作品;每学期两次的“人人露一手”活动是我为他们搭建的展示舞台。竭力为学校输送各类人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表演、竞赛,让他们在活动中“亮”出特点,“亮”出风采。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服务”的理念不能变,只有班主任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手心里的宝,才能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