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妈妈终于同意了

妈妈终于同意了

妈妈终于同意了范文第1篇

C一(2) 洪佳婧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在人世间有一种爱,它从不需要你的回报,而不断给予你关怀和鼓励,这份爱正源于伟大的母亲。”

——题记

思绪轻轻地翻过一页页成长的笔记,脑海中展开一幅幅朴实的画卷,细细品味,才知深意……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是谁在家中为你等候,又是谁 ,至始至终地陪伴在你的身边?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所有的事几乎全交给了妈妈,妈妈变得好忙!所以,一到周末,我总会穿梭于同学的家中,以此,来排解我的不满与孤独!

还记得那一天,我又去了同学家,正玩得兴起,手机却突然传来一阵铃声,我不耐烦地接了电话,一听,是妈妈的催促,便直接挂断了。过了许久,口袋里一阵震动,是妈妈的短信,上面写着:小婧,不早了,快回家,妈妈在家等你吃饭。看到这里,我的眼角微微湿润,忙碌多年的妈妈,终于想起为我亲自煮一顿饭。

我赶忙回到家中,看到妈妈在餐桌上等待得已入睡的身影,脸上满是疲倦。走进一看,妈妈的白发似乎比以前多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不知不觉,泪水入注,我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了。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再为我做饭了,学业的繁重,工作的压力,使得我与母亲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是一次奥数考之后,夜,阴沉着。四周都蕴蓄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伤。回家的路,漫长了许多。被风吹起的尘土,让每一步回家的路都走得十分艰难,路灯变得好昏暗……六十七分的成绩,伫立在试卷顶端,瞬间化作一把利刃,将心狠狠地撕裂,毫不犹豫。老师眼里的赞赏消失了,同学眼里的羡慕没有了,留下的,只是眼里不言而喻的责怪与同情。

回家后,妈妈一眼就看见了我丢在桌上的试卷,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埋头继续做家务。我把包放下,便到阳台透透气,茫然的目光无意间瞥见了那株爬山虎,平日里很少有人去栽培它,但它依旧顽强地生长着。这是,有一只手搭上了我的肩膀,将我揽在怀里,是妈妈!妈妈说:“人生的路还很长这次的失败并不时结束,只是刚刚开始……”

顷刻间,泪水如注,这种感觉又回来了,它让我想起了往日与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妈妈抱着我在草坪上数星星,妈妈在我生病时彻夜不眠地照顾我,妈妈将我抱在怀里唱着儿歌哄我入睡……

妈妈终于同意了范文第2篇

结婚之前,我爸妈经历了6年的爱情长跑。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不多见的事情。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当时我外公外婆不同意,很明_地说了一句话:“门不当,户不对,以后是不会过好的。”可我妈就是不信这个邪,嫁定了我爸。

1980年,我妈高中毕业,高考成绩差了3分落榜,去了街道办事处待业。我爸当时是街道的工作人员。据说,我妈第一次见到我爸的时候,他正在裱一幅画,又听旁边的人说,那幅工笔画是我爸亲笔画的,内心充满诗情画意的我妈立刻沦陷了。

那年我爸已经快30岁了,因为照顾多病的奶奶,耽误了结婚,成为大龄男青年,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美名。当时方圆五里地,都知道街道有个小陈,浓眉大眼,还有才情。于是,我爸上班,我妈就成天泡在街道里;我爸下班,我妈就一路跟着他往家走。久而久之,周遭出现了流言,街道那个浓眉大眼的小陈有对象了。流言终于传到了我爸耳朵里,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一个有对象的人。

我父母之间的恋情也没能瞒过家人。外公外婆非常严肃地跟我妈谈了一次,告诉她,家里绝不同意她跟一个大她11岁的乡下男人来往。我外公外婆家里好几辈都是城里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嫁到这样一个家庭去,生活习惯差异太大,妈妈以后肯定会吃苦头。

正处在热恋中的妈妈哪里听得进去。面对激烈的反对,我父母的爱情转移到了地下。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约会地点时常选在图书馆,相互写的情书又让彼此觉得心灵相通,更多了共同语言。这份爱情,随着时间推移,隐秘地成长并坚固起来。

爱情在结婚那一刻戛然而止

1985年,太婆发话了:“就让她嫁吧,我们家的女孩子跟一个男人搞了那么长时间的对象,也不能嫁给别人了,丢不起这样的人。”就这样,爸妈结婚了,但他俩的爱情似乎就在结婚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婚后,爸妈再也没有给对方写过一封情书。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甚至没有一起去看过一场电影,有的只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叹息。

婚后的他们没有了文艺,没有了诗情画意。我妈挺着大肚子,要做10个人的中秋饭,我爸沉迷于武侠小说,成天左手一本金庸,右手一支香烟,连上厕所都放不下。妈妈对婚姻的想象全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知道整天要面对的却是柴米油盐。

1990年,妈妈在我姑父的介绍下,去了外贸公司做业务员,需要经常出差,她终于可以从这个沉闷的家走出去。妈妈仿佛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贸知识,很快就成为公司的骨干。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爸爸越来越沉闷的状态。那时候,爸妈在家已经很少交流,只是在外人面前还尽量维持正常夫妻的样子。

有一天,我妈一反常态,很兴奋地找我爸聊天,似乎是给我爸找了一个经商的机会,希望他能够从街道出来,撸起袖子去创业。妈妈兴奋地说完,爸爸发了一顿火,甚至砸碎了烟灰缸,留下一句“你就是不想过安分日子”,就摔门而去。我还记得那个下午,妈妈呆坐在那里,一直到天色变暗。

从那以后,爸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冰冷。又熬了两年,妈妈终于提出离婚。这下子,不光爸爸不同意,爷爷奶奶不同意,就连外公外婆也坚决反对。爸妈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外界的施压下有所改善,这种长时间的疲惫拉锯战,终于拖垮了我爸不离婚的决心。1993年,他们开始分居,两年之后正式离婚。

岁月抹平了往日恩怨

就在达成分居协议之后,我爸毅然从街道辞职,跟朋友合伙下海做生意去了。后来他说,他和我妈的恋爱就是从街道里开始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怎么谈恋爱的,又是怎么结的婚。后来闹离婚,办手续也都是在街道里办的。他觉得特别丢人,辞职离开是唯一的选择。

我问过我爸,当时的选择,难道就没有和我妈赌气的成分吗?我爸抽着烟,沉默许久,直到那支烟快要烧到手指,他才说:“我这辈子的坏运气,都是因为认识了你妈。”我爸下海做生意之后,开过饭店、服装厂,曾经也小有资产,但最终一无所有。他也曾经有过女朋友,差点谈婚论嫁,却因为需要照顾爷爷奶奶,最后不了了之。

如今,妈妈身边早已有了伴侣,爸爸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不平与不忿。偶尔,我妈会问一句:“你爸身体还好吗?”我爸也会说一句:“你妈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了老太婆?”

妈妈终于同意了范文第3篇

[设计理念]现在的很多孩子缺少爱的能力。爱的能力缺失使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付出,感受不到爱,也不会爱别人。母爱是人生命最初感受到的爱的形式,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爱。引导孩子们理解母亲,唤醒孩子们心中的感动,懂得爱,学会爱,对孩子人格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影响到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活动目标]

1,了解母亲付出的辛苦。

2,反思自己在家的表现。

3,了解母亲的内心感受。

4引导学生理解母亲,从而在生活中能够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心形橙色彩纸每人一片。

2,Mp3音乐:《亲爱的小孩》、《懂你》。

3,心理剧:《你的心情还好吗》。

[适应年级]高中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在纸上写出:

1,一天当中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

2,一天当中我为妈妈做了哪些事。

请三到四位学生分享。

教师引导:刚才老师发现,妈妈为“我”做的事有六、七件,而“我”为妈妈做的事有的同学没有写出来,有的同学写了一件、两件,最多是三件,这是一天中的差异,如果十天、一百天、一年、十年又会是多大的差异呢?

二、思考、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妈妈为我们做的事远多于我们为妈妈做的事?

讨论结果:

1,妈妈比我们时间多,我们学习忙。

2,我们还没长大,还没到为妈妈做事的年龄,还不能为妈妈做那么多事。

继续思考:①我们的学习有多忙?有没有洗衣服的时间?有没有洗水果的时间?

②你认为我们到多大的时候才能为妈妈做事?

学生进一步思考:妈妈对我们的爱远远多于我们对妈妈的爱。

三、深化理解

(一)故事分享《母爱如佛》

有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终日里吃斋念佛,整天想着能够成佛得道,根本不懂得照顾已经年迈的母亲。终于,有一天儿子决定离开自己的母亲,去远方寻找高僧,以求获得指点,从而得道成佛,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儿子终于见到了高僧。儿子问高僧:“我终日吃斋念佛,抛弃老母在家,了断了一切尘缘,为什么我还没能够成佛?”高僧思忖了一下,说:“你下山去吧,当你深夜投宿时,那个光脚为你开门的人,便是你要找的佛了。你只需好好侍奉他即可。”第一晚,儿子敲开一家农户的门,为他开门的是一位老者,儿子看了看,老者脚上穿了鞋;第二天儿子敲开一家客店的门,为他开门的是店主,店主的脚上也穿了鞋;第三天、第四天……儿子投宿不下百余次,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光脚给他开门的人,他开始怀疑高僧的话,决定回家。当他经过数日奔波,终于在一个午夜回到家敲打自家的门板时,只听里面应声道:“儿子是你吗?”说话之间,母亲已打开了门,泪流满面地站在儿子面前。借着屋子里漏出的烛光,他看见母亲光脚站在地上――那双没有穿鞋的脚发出青白的颜色。那一刻,儿子终于明白了高僧的话――母爱如佛。

教师引导:我们沐浴在母爱的阳光里,习惯了这种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有时甚至肆意挥霍。我们有没有想过母亲的感受?

(二)观看心理短剧《你的心情还好吗?》

剧情:早晨,妈妈早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孩子起床后,妈妈去打扫房间,孩子上学走了妈妈准备上班……辛苦了一天,晚上买菜、做饭、做家务。孩子回来,看上去脸色不太好,妈妈想跟孩子说几句话,问问怎么回事,可孩子说:“告诉你有什么用!”回到自己房间把门关上了。

教师引导:看后,同学们想想母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四、情感体验――读你心意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两人一组,拉着对方的手(放音乐《亲爱的小孩》),轻轻地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出妈妈的脸庞,用心聆听妈妈的心声。

分享:《母亲的心声》

亲爱的孩子,是妈妈把你带到这个世上,妈妈希望你能快乐地成长,并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亲爱的孩子,当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妈妈日夜守护着你,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照顾你,妈妈不能睡上一个安稳觉。有时因为你哭闹,妈妈要哄你到天亮。不管工作多累,回到家妈妈都不忘给你洗澡、讲故事,有时讲着讲着,妈妈先睡着了,妈妈太累了……亲爱的孩子,你上学了,妈妈早早起来给你做好可口的饭菜,给你打理书包;吃饭时,妈妈将你最爱的吃的菜放到你的面前。上学时担心你的安全,每天嘱咐你“路上注意安全”。你生病时,妈妈焦急地恨不得那病痛在自己身上。你伤心流泪时,妈妈的心在流血,你走到哪里,妈妈的心就在哪里。妈妈的家庭责任感促使妈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妈妈好累呀。但是当妈妈看到你的时候,一切疲劳都忘到了脑后……

五、分享、行动――“妈妈我想对你说”

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心形彩纸,请学生们将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上。

写完后与大家分享,课后将这片心意送给妈妈,给妈妈一个拥抱,并将你最想说的话说给妈妈听。

六、情感表达

教师:每一位同学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都有说不完的感动。向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懂你》唱给我们每位同学的母亲,也唱给全天下的母亲。

齐唱《懂你》结束本课。

七、学生课后感想

这节课,当老师让我们写“我为母亲做的事”的时候,我愕然,发现自己几乎一件都没有为母亲做过,我从未想过要为母亲做什么,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的无微不至的“服务”。我为自己平日里对母亲的忽视而感到惭愧。这节课深深地触动了我,以后我要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对我的付出,在生活中更多地关心父母,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鹏

老师让我们将我为母亲做的事与母亲为我做的事进行对比,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母亲为我付出之多,除了工作以外母亲还要背负一个大大的家庭担子,母亲真的很不容易。平时我对母亲是那么的任性,不够体贴,这节课,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忍不住泪如泉涌,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冲击、情感的洗礼……

――徐嘉璐

[点评]

高中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并且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甚至出现了对抗行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忽视了什么是母爱,淡漠了一直伴随他们成长的亲情。因此以“感动母爱”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母爱的唤起,使学生理解并懂得母爱,对构筑亲子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妈妈终于同意了范文第4篇

隔离法是一种在国外儿童教育中运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发生不良行为的儿童,暂时终止其活动。它的主要优点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终止某些不良行为,而且简单易学,家长可以随时方便地运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它能够让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理性行动的榜样。对孩子来说,这种方法既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暂时隔离法的运用。

个案一:3岁的阿贝又在用积木砸他的小客人。妈妈看到后制止道:“阿贝,你不能这样做!你如果再这样做,我马上对你实行隔离。”阿贝嬉笑着继续扔积木。妈妈走过去,语气坚定地说:“因为你用积木砸小朋友,所以现在我要开始对你实行隔离!”不再多说什么,抱起他走向屋中间的一张高靠背椅,把他放在上面,并把他手中拿着的积木取下,然后取一个定时器,定好3分钟时间。放在阿贝听得见但够不到的地方。阿贝满脸不高兴,从椅子上跳下。妈妈坚定但不粗暴地把他重新抱上椅子,并站在其身后,把阿贝的手交叉摆在其胸前,告诉他:“只有你不再跳下椅子,我才会松开你的手。”阿贝又挣扎了几下,发现无法挣脱,就安静下来,并开始掉眼泪。妈妈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转身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

等定时器一响,妈妈走过去问:“阿贝,你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对你隔离吗?”阿贝不吭声,妈妈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把别人打痛的。如果你以后还这样做,妈妈还会对你隔离。不过妈妈希望你下次不会这样了。”阿贝跳下椅子走了。

在这个例子中,阿贝妈妈正确地使用了隔离法。

首先,她把阿贝用积木砸小朋友这个行为定为隔离法施用的前提条件。这个行为是阿贝经常出现的,在确定要对这个行为实施隔离前,阿贝妈妈对他每天的攻击行为次数做过统计。由于其频率较高,几乎每天都有,所以阿贝妈妈把其确定为目标行为。有意思的是,妈妈在日历上记录阿贝的攻击行为时,阿贝好奇地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告诉了他。阿贝得知妈妈在注意他这个行为时,他就开始有意识克制自己这个行为,使攻击性行为减少了。

其次,在实施隔离法时,阿贝妈妈始终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她没有朝阿贝发火,也没有向他又吼又叫,只是简短地说明隔离的理由――也有人总结为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说明隔离理由,冷静地终止阿贝的游戏。而且阿贝妈妈是在其行为发生10秒钟内实行隔离的,这符合隔离法的及时性。

再次,阿贝妈妈选择了合适的地点作为隔离区。因阿贝年龄小,出于安全考虑,把隔离地点选在了在家长视线范围的直背椅子上。年龄大的孩子可选择卫生间、储藏室、走廊等作为隔离地点。总的原则是无聊、单调、枯燥但又安全的地点,不能让孩子感到恐惧。阿贝妈妈还拿下了儿子手中的玩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隔离期终止一切游戏和活动。电视或录音机也都必须关掉。

在隔离时间上,阿贝妈妈遵循了“一岁一分钟”的原则。阿贝3岁,所以时间设定为3分钟。是定时器而不是妈妈决定阿贝什么时间离开。所以有铃声、可移动的定时器是隔离法必备的工具。妈妈把定时器放在了阿贝够不着的地方,是防止阿贝把定时器作为玩具。

在隔离期间,阿贝妈妈做自己的事而不是一直看着儿子,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妈妈一直盯着阿贝,阿贝就觉得自己虽然得到了惩罚,但同时也得到了妈妈的特别注意――即使这是负面的注意,孩子也会非常在意。以后他可能会为了得到这种注意而有意犯错。妈妈的过分关注也会降低惩罚效果。

最后,在隔离结束时,阿贝妈妈简短地询问儿子被隔离的原因,让孩子对隔离原因加深印象――有些孩子年龄太小,会忘记被隔离的原因。对于阿贝的不吭声,妈妈并没有很在意――毕竟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被隔离后仍然情绪很好。

隔离法适用于2-12岁的孩子。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很有效,因为离开伙伴、停止活动,在孩子看来是一种最不能容忍的惩罚。被隔离过的孩子都不愿意再次被隔离,因为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个案二:心怡妈妈看到自己5岁的女儿心怡不好好吃饭,她决定用暂时隔离法试一试。

这天她从幼儿园接心怡回家时,听老师说心怡中午又不愿意吃蔬菜,妈妈怒气冲冲地对她叫道:“你每天都是这种样子,我可受够了!现在我要对你实行隔离法!”心怡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隔离法,毫不在意。回家后妈妈把心怡关进她自己的房间里,看了看手表说:“6分钟到了,你可以出来了。”心怡听到妈妈的高声叫嚷,在屋里不愿意出来,妈妈又生气了。心怡索性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妈妈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她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心怡妈妈没有正确地实施隔离法,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隔离法的主要功能是制止一些不良行为。主要有: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情绪性行为、充满敌意的行为等。但它不能有效地使孩子主动做某件事,如吃蔬菜这种行为,或其他孩子们不喜欢的、更复杂的事情。它也不适合用于孩子忘记做作业或家务、没有收拾玩具、生气、闹别扭、过度兴奋的行为、羞怯行为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隔离法只适用于父母亲眼见到的,所以心怡妈妈不应该对这个数小时前的行为实施隔离法。

其次,心怡妈妈在实施隔离法之前,没有向孩子讲解什么叫暂时隔离法。在正式实施前,父母必须向孩子讲解即将实施的这种惩罚方法,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能在实施中取得孩子的配合,同时也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是认真的。如果孩子只有2-4岁,可以在讲解的同时,借用布娃娃、小狗熊等玩具向孩子演练;对5-12岁的孩子则可以用语言来解释清楚。

妈妈终于同意了范文第5篇

第二天,我们稍稍准备了一下,便出发了.一路上,汽车飞驰,不一会儿就到了.为了惊险刺激一点,我和妈妈从侧面的竹林穿过,沿着竹林向上爬.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的往外爬,把妈妈甩在了后面.谁知道前方竟有许多带刺的树,这可不是一般的刺,我稍微接近了一下,呀!腿上被刺刺的生疼.

我对妈妈说:"还是走正门吧,这儿好像上不去呀!"妈妈不同意,说:"既然上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了!"没办法,我只好同意.于是,我继续跟着妈妈往上爬,虽然还是春天,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把外套脱下来,拿在手里.

又走了没一会儿,我便走不动了,两脚就像灌了铅一样,我对妈妈说:"可以休息一会儿吗?"妈妈也有些累了,便点头同意.我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听到远处传来水鸟的叫声,真好听.

........终于到了山上,我们往下一看,哇!好壮观!再看看,便傻了眼:上山容易下山难呀!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