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完美小孩

不完美小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完美小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完美小孩范文第1篇

因为,我们都不是完美小孩!

不完美的孩子才可能有完美的童年

冬天太冷了,

我的脑袋渐渐冻成一块坚硬水泥,

无法想象,停止思考,也做不出美梦,

闻不到花香,听不见音乐,看不到彩虹。

如果春天来了,我的脑袋却依旧像一块坚硬水泥,是不是代表我的脑袋真的就是水泥做的,跟天气无关?

我看见的风景跟你看见的一样美丽吗?

我听见的乐音跟你听见的一样悦耳吗?

我闻到的香气跟你闻到的一样芳香吗?

以前以为所有人都会跟我一样,

现在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常常感到疑惑,为什么?

喜欢独立思考的小孩,常被叫做怪胎。

喜欢发表意见的小孩,常被说是捣蛋。

喜欢躲在角落的小孩,常被说是孤僻。

喜欢站上舞台的小孩,常被说是爱现。

大人常常抱怨小孩让他们头痛,

但他们相信吗,他们也常让小孩头痛。

我在学校演癞蛤蟆,

妈妈觉得很丢脸,我却觉得好玩透了。

我不能演公主,公主太完美了我受不了。

我不能演王子,王子要吻公主太恶心了。

我不能演怪兽,怪兽最后都被王子杀死。

我只要演一只左跳跳右跳跳,

被公主亲吻一万遍都不会变成王子的癞蛤蟆。

很多大人对朋友说:

“找个时间一起吃饭,我们再联络……”

我一听就知道,他们再也不会联络了。

大人的世界很辛苦喔。

小孩不可以嫌弃妈妈煮的菜,

不可以透露妈妈的三围和年纪;

不可以说出爸爸的薪水,

不可以批评爸爸在家里的衣着。

反正就是家丑不可外扬。

可是,为什么他们老爱把我的糗事告诉别人?

不公平!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

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

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

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

不退缩不屈不挠不怨天尤人、

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这是我写出来鼓励大家的话。

品不完美,也可以极致

文 / 高霞

没人像我一样,冬天还没结束,就急忙爬到树上,等待温暖的春天。

没人像我一样,夏天还没到来,就赶快换好泳装,准备跳入冰凉的池水。

没人像我一样,图还没开始画,就不小心把纸弄得脏兮兮的……

他们说,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几米说:“这本书献给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

像所有的小孩一样,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在与大人的相处中遭遇了种种困惑与烦恼。古灵精怪、敏感忧伤而又让爸爸妈妈倍感头痛的她,在学校和父母“完美”的重压下,变得越来越敏感和孤独。但是她从不放弃热爱自己、热爱生活,虽然会皱着眉头忍着哭,发起怒来大喊大叫,但也会在眼角挤出泪水之后,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你可以认为几米就是郝完美,也可以说自己就是郝完美。因为我们都从孩子长大而来,有过和她一样的忧愁和欢乐,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天马行空,所以她的哭、她的笑才让我们如此产生共鸣。

几米在这本书里,用画笔编织了自己的童年,在书的序言中,他介绍自己:“国中高中时期不是成绩好的孩子。大学读美术系,觉得自己的程度差同学们一大截。进广告公司工作几年,白天上班渐渐比不上晚间在家画画来得有趣。后来辞掉工作,走上自由创作之路。然后,生了一场大病,变得感性而敏锐。写的故事难得出现圆满的结局。”

没有人比劫后余生的人更懂得绝望,也没有人比曾失去过的人更懂得珍惜。曾罹患血癌的经历让几米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对城市里人际的疏离感更深,也使他比普通人更能捕捉到那些细微的美好和温暖。沉潜的寓意、哲性的文字、精致的画面、绚丽的色彩,使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无数人。

天才少了磨难,难以产生伟大的作品。这听上去很残酷,却较好地诠释了很多艺术者的从业经历。有时苦难之于艺术,可以是一种财富。

《我不是完美小孩》虽然说的是一个小女生的琐事,却无处不可洞见作者本人对人生、创作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几米说,从广告公司出来的时候,自己曾自豪地宣称 “是自己要离开”,现在回想才知道,自己实际上是被淘汰出来的,一没野心,二没有适合那种行业的性格。几米对于“完美”的艺术表达,对自己性情和过往的直言坦露,其实也正是对自身不完美的一种宽广和释然。

郝完美在书中插叙了画家达利说的话,“不要害怕完美,因为我们永远达不到它”,还借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为了追求更好,我们损毁了原已够好的”,为的就是说明,即使是伟大的天才,也是由不完美成长而来!作为父母,更不要一开始就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小孩。因为无论是少年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私生子达•芬奇,还是个子矮瘦,脸上有疤,据说“毫无天才迹象”的音乐神童莫扎特,抑或是小时候被老师称“有阅读障碍”的作家安徒生,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故事,都让我们有自信:不完美,也可以成就天才;不完美,也可以做到极致!

其实,放弃对完美的执著,我们才能看见本真的自己;保持对不完美的认同与亲近,我们才能热爱和超越本真的生命。不完美,也可以是种完美!当我们仍然会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苦恼时,多想想那个叫做郝完美的小姑娘吧,因为她总是说:

世界虽然没有大大的完美,

却仍有小小细细的破碎的完美。

积累所有细细碎碎的小完美,

最后就会慢慢慢慢

接近大大的完美。

《我不是完美小孩》

不完美小孩范文第2篇

对于我的成绩您从来都是臭着那一张脸,好也好,坏也罢,您那日复一日的面无表情令我怀疑您的面部肌肉是不是僵硬了,动不了了。

怀疑归怀疑,教学上您还是很认真的,由于我的勤奋刻苦再加上您那淳淳教导终于使我的数学有了点小辉煌,说实话,心里还是挺感激您的。

您的大半辈子都在教师的岗位上度过了,那一周翻新一次的班规肯定杀死了您不少的脑细胞。

也许是做班主任吧,您的两只耳朵无时无刻不在听着下面的风吹草动,这也使得您的听力远远超过于其他科任老师——他们通常是在我叫得全班都听到的情况下才说了一句:你说了什么?

总之,我不是完美小孩,不能保持着永远第一的成绩,所以下一次如果我退了二三百名时,请您一定不要惊讶,您知道的,我的成绩永远都是那么的跌宕起伏,难以捉摸。

不完美小孩范文第3篇

你不计较的性格为你赢得了好的人缘;你关心别人的话语为你赢得了好的人缘;你的真实为你赢得了好的人缘;你的手机为你赢得了好的人缘。

说到你,真是令人又爱又恨哪!你虽不计较,但你一天问“我的头发乱不乱”、“我的脸脏不脏”已经过了百次,在这里,我郑重地说一句,你的头发真的不乱,你的脸真的不脏,就是下午有点红。

你虽容易关心别人,但那令你最多伤感两秒,两秒过后你又变得开开心心的了,又上一边和别人乱着玩去了,我表示非常的汗哪!

你虽真实,但又不真实,你到底怎么学习的?为什么作业不写课文不背下课玩考试不作弊你还可以考得这么好?!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考神吗?!

你有手机,那是真的;你每天都聊QQ到很晚,那也是真的;手机为你赢得了好人缘,那更是真的!

浪浪,你真是神一级的人物!漫漫我真的无法做与你名字相匹配的神!

不完美小孩范文第4篇

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他们的管理有时是那样的得心应手,有时又是那样的哭笑不得。对小学生的管理,应当抱着怎样的心态,需要人们进行比较认真的研究。本文从孩子们都是美的角度所做出的思考给人们以深刻意义的启迪。

【关键词】

正确看待 班级管理 策略思考

多年担任小学班主任,感到班级管理有着不尽的乐趣,感到班级管理有许多新奇,也感到有时班级管理是那样的棘手。但却比较真实意义上感到这样一个问题:对待孩子,我们把一个个孩子看得很美了,那班级管理,那班主任工作将会做得比较顺心,这是良好的心理效应所产生的理想效果。我们怎样去真实意义上看待孩子们的美丽呢?

一、孩子们有着天生的幼稚美

整天和孩子们一起打交道,我们感到最多的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打小报告”,“老师,XX欺负我了!”“哦。怎么欺负的?”“他骂我是XX”这样的问题值得去处理?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去处理?如果处理,那你的班主任工作将有着干不完的事情,如果不去处理呢,对报告者又显得是那样的不公平。我们也完全可能会这样去说:“一天到晚的报告,就你会报告!”这又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们之间是不存有任何意义上的大矛盾的,我们不要去小学生之间的问题看得是怎样怎样的大,比较能够坦然应对孩子们的天生幼稚,把孩子们的幼稚也看作是一种美丽,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譬如,对那些专会打小报告的孩子,去来个比较充分意义上的循循善诱,让他知道那些孩子也不就是怎样对你的欺负,而是相同年龄阶段小孩之间一种比较特殊的交往方式,这对报告者或者是被报告者都应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释然。倘若我们去严加追究,对被报告者加以责问,弄得被报告者一肚子怨气,那对被报告者是个属于孩童时期所接受的比较“沉重”的打击,本来是个小小的玩笑而已,在学生中掀起轩然大波也是不利于小学生之身心健康发展的。我们应当秉承的态度是,把学生的双方都看成是一种幼稚的美,看成是一种充满童趣的美,那就能够让孩子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欣慰。

二、孩子们有着不尽的出错美

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小学生的成长更需要一个过程,而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不可能就是整齐划一的,各有各的比较具有独特意义上的成长经过,不少学生而且就是很多的学生都是呈波浪型的,他们是在起伏不定的过程中成长着。应当说这些孩子的成长往往是不能令我们去省心的,会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带来诸多的管理上的麻烦。但我们也必须有这样的感觉,在班务管理中能够真正让我们省心的也有,但那些学生是不可能给我们的班集体建设带来任何意义上的生气的。反而那些不能让我们省心的孩子,在班集体的诸多活动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点子给我们以深刻意义上的启迪,这受到启迪的不仅仅是学生,有时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有这样一种现象,凡事不做的总不会去犯错,而做的则往往在做的过程中比较经常性的出错。譬如,小学生倘若去为班集体做事,那出错或者就是经常性的出错是完全有着可能的。作为班主任,怎样去看待学生发展中的出错?笔者是这样思考的,我们不必将学生发展中的出错完全意义上看作为错,或者就对学生的出错置之不理,或者就把学生所出的错径自看作是一种美。应当说学生中的一些错误的美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那学生将会在不断的出错中、不断的发展中成长着,那学生将会在不断的而且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充满快乐地成长着。

三、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创造美

小学生有没有创新的可能?回答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小学生还处于创新创造的比较关键的发展形成期,那对于我们的班主任,就必须比较充分地给学生搭建班集体管理以及班队活动的学生创新创造的舞台。但在我们诸多的管理和活动中,很少给学生以创新创造的机会。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也许人们会这样说,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去肩负起班主任的所有管理,而且就是事无巨细地管理着,或者就是事必躬亲地管理着,怎么又说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呢?窃以为,我们的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说得不好听就像是奴隶主对待奴隶一样,学生毫无生气。正如有人对金字塔的建造者所做的研究一样,金字塔根本不可能就是奴隶去建造出来的,从相关创新创造所必须秉承的心态之理论上着奴隶建造金字塔的说法。我们应当看到学生有创新的可能,学生有创造的潜能,但我们不能去束缚学生。要想看到小学生有无限的创造美,那就要给学生有无限创新创造的可能。因此,对于班主任工作,所从事的班务管理,需要放权于学生,这学生又是谁?也许人们会感到就是班干部,这是万万不可的,班务管理纷繁复杂,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如果局限于少数的几个人,那就不利于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创造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事事有人去做,人人有事情去做。譬如我们打造完美教室,这完美教室打造的主人应当是谁,就应当是我们所有的学生。因此,从完美教室打造的相关要求去分出若干个板块,然后建立具体完成相关板块的小组,由小组去集体合作,让小组成员自由发挥,让小组成员在完美教室打造上去形成智慧的碰撞,让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在施展着自己,学生在灵动着自己,完美教室的打造也就比较完全地显示出比较完美甚至就是相当完美的特色。

教育教学的实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良好的班集体建设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应当这样看待――孩子们都是美丽的,不仅仅就是我们班主任的心态,更应当是我们班主任严格意义上的行为。比较实实在在地说,实现这样的行为,需要我们努力地思考和探索,只有不断进取甚至勤奋开拓,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看到孩子们的美丽,也让孩子们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江苏教育研究,2000(4)

不完美小孩范文第5篇

此时我们正站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我对小姑娘说:“这里地方很大,许多小朋友傍晚都在这里溜冰,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话音刚落,我分明看到小姑娘眼里流露出胆怯和惶恐。朋友语带埋怨地说:“她滑得可不好了,怎么能跟那些技巧娴熟的孩子相比?在一起玩还不是遭人笑话!等她练好了再说吧。”小姑娘静静地接受妈妈的评价,只是害羞地笑笑。

相谈甚欢,我提议找家饮品店坐下。小姑娘对着菜单研究很久,最后点了杯热开水。我笑说很少见小朋友点这样的东西,这个年纪不是爱吃雪糕甜品吗?朋友的答案让我大为惊讶,她说健康至上,所以从不让孩子吃任何冰冷食品,为了以身作则,她自己也已经很多年没吃过雪糕冷饮。

“我的教育准则很简单,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也绝对不做:我手机里没有任何游戏,电视也只等孩子睡了才看,家中不接网线、没有电脑……我这么模范,孩子又怎么会沾染恶习?要想培养完美孩子,就必须自己先成为完美妈妈!”朋友斩钉截铁地说,话语中很是为自己的“牺牲”自豪。

这番铿锵有力的表达,一如她挺直腰板、高高在上的形象,我瞬间觉得自己渺小而肤浅起来,不好意思地转过头,逃避她的目光。没想到,正巧对上小姑娘哀怨的眼神——从见面起,我就觉得她的乖巧懂事相对年龄而言,来得太不真实了;此刻见她眼底真情流露,我才恍然记起,这不过是个孩子呢,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

心疼之余,我开始细细反思。在中国,“完美”是个褒义词,“追求完美”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但用在教育上,也许就变了质——当“追求完美”不是来自孩子自发的觉悟,而是来自父母强加的压力时,你留心过它所带来的负能量吗?

首先,这样的爱特别狭隘。不客气地说,父母自己也不过正值壮年,刚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到一半,凭什么就以造物主的姿态设定别人的道路、评判成功的标准呢?在“爱”这个冠冕堂皇的牌匾之下,表象是“倘若孩子不听话,便愧对父母的殷切期盼”,内里却是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限定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剥夺他人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其次,这样的父母并不可爱。儿童有玩耍的天性,有散漫的触觉,有旺盛的好奇心……完美苛刻的父母却视而不见,眼中只有教条化的规矩和世俗的成功标准。所以他们不陪孩子发现,不启发孩子探索,不等待孩子成长,他们扮演着高高在上的人生导师,大手一挥,鞭策着孩子朝前奔跑,他们以为这样就是牺牲和关爱,孩子接收的却只是命令和压力。

最后,这样的童年留有阴影。我不能仅凭个人观念或一面之缘就武断地判定朋友理念的对错,唯一能肯定的是,小姑娘表现出的害羞、内向、自卑以及不快乐,为童年添上了几笔遗憾。

这样的孩子,时刻都在观察父母的脸色,担心自己的表现,在最无忧无虑的年纪,他们头顶挂着一颗永远摘不到的桃子。我深信,这种你追我赶、小心谨慎的童年生涯,必然纠结成一团怨愤,作用于孩子成年后的性情态度或行为习惯。

相关期刊更多

北部湾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部湾大学

康复学报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中医药大学

长治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