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分的小诗

春分的小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分的小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分的小诗范文第1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分的小诗范文第2篇

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嘻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 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分的小诗范文第3篇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赏析:

周敦颐的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暮春晚景图,仔细阅读全诗可以发现,作者写景用了两种手法。前两句运用空间的不同写了近景的落花、柴门、夕晖和远景的昏鸦、树林,构成了立体的景致,后两句通过“我”和“樵渔”的动作对比烘托出“闲”乐和“忙”乐两种不同情景,一方面,作者吟罢诗书悠闲地立在阑干外远眺,一方面“樵渔”急匆匆地赶路回家,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拓展训练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赏析:

这首诗全诗突出了一个“晚”字,由此抒发恋春之情。前两句写景,描写夕阳余晖中的红树青山,一望无际的青青碧草。这景色显现出的是暮春时节,且天色已晚。后两句抒情,多情的游客不管春天即将逝去,不顾天色已晚,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游人及诗人自己的惜春、恋春之情跃然纸上。

3.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赏析:

这是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只随风而动的小船和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小童的形象。

“春风吹入钓鱼湾”一句点出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从远处悠悠荡荡地飘进钓鱼湾来。乡村春日,大人们都在田间劳作,只有儿童在村子里嬉戏,而一位小童见船来了,以为有客人到,便急忙去打开柴门迎接客人。“疑”“急”把小童的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准确、传神。整首诗朴素自然、诗味浓郁、意境悠远。

5.这首诗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展示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分析。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浑:皆,全。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搬家之时,描写出其对故居的一草一木都深深依恋的感情。诗句节奏明朗,语意浅显易懂。

全诗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在作者眼里不只是自己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这些事物也像他一样痴情,与自己难舍难分。如:前两句中“系”字不仅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且抒写不忍离去之情,生动而传神。后一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我”与它已像老朋友一样。“欲别频啼四五声”,“频啼”也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总之,整首诗春景迷人,离情依依。

6.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春分的小诗范文第4篇

师幼问好,根据幼儿自带照片(在休息天观察发现春天的秘密)内容与个别孩子及家长简短交流。

二、户外自主游戏

设计意图:

延续上周因为“春游”活动而生成的情境搭建,幼儿能自主搭建并自发模拟爬山、过桥、悬崖等情境,但搭建过程出现器械安全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安全搭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状况随机处理。

活动内容:

“去春游”。

活动准备:

1.双梯、轮胎、条凳、单梯(2个)、垫子等器械。

2.幼儿自带水壶、教师准备大筐及毛巾等。

活动指导:

1.幼儿自主选择器械,自主合作搭建“去春游”主题运动情境。

2.观察并判断幼儿的运动状况,提醒幼儿关注存在安全问题的搭建,并可以根据实际暂停游戏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办法。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场景并背上小书包,大家一起去春游。

4.和幼儿一起整理运动器械,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完成整理任务。

三、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以小组形式展开寻找春天幼儿园里的秘密,是松散的活动,作为运动后的放松活动,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准备,同时,幼儿学习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

活动内容:

寻找春天的秘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指导:

1.交代任眨鹤杂山岚椋3~5人一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幼儿园内寻找春天的秘密并把发现记录下来;要求幼儿在老师看得到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跑远,听到小铃声到老师身边集合。

2.在幼儿活动中,教师注意关注到所有孩子活动情况,并个别交流和指导记录等。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积极与同伴分享。

四、教学活动:仿编诗歌《春天的秘密》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浙江省编教材大班主题“春天里”,读诗歌是一首意境优美、充满情趣的散文诗。诗歌点有:展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之美。诗歌中缓缓流淌着的河水,蓝天下展翅飞翔的燕子,小河边随风飘扬的垂柳……组成美不胜收的风景画融入了简洁流畅、手法多变的语词之美。诗歌采用近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春天里万物的生长,如“桃花红着脸、抿着嘴、麦苗使劲地钻……”,同时,又以简洁优美的语词,如“融化、嫩绿、飞翔、绿油油”等描述了春天万物的变化,表达方式符合大班孩子理解水平,能激发孩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具有循环往复、首尾相应的结构之美。诗歌描写六个场景,以问答形式出现,一问一答、首尾相应,语句是重复的,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味,更为孩子仿编提供空间。正因此本活动以仿编为重点,在已学诗歌基础上,抓住诗歌特点,从幼儿与家人一起春游的照片和在幼儿园寻找到的春天秘密入手,鼓励幼儿分享春天里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为幼儿搭建创编诗歌的支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天及自然的热爱,从而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二)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万物的生长变化,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大胆表述发现的春天的秘密,尝试仿编诗句。

(三)活动准备:

已经学过诗歌;幼儿和父母春天游玩的照片、小图片、音乐、记录纸等。

(四)活动过程

1.分享与交流:春天的秘密。

教师:春天来了,春天里有许多秘密,你们都找到了哪些秘密呢?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用类似诗歌中的句子来小结,如幼儿说到油菜花,教师可小结:“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一片,小蜜蜂飞来飞去”。请幼儿发现有哪些好听的词语。

2.回顾诗歌内容:发现循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1)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朗诵诗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发现诗歌的特点

请个别幼儿来排,如有排错的情况请其他幼儿纠错。

教师: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发现有哪些句子是一样的,有多次出现?都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

引导幼儿发现在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都是一样的。

3.小组学习:尝试仿编诗歌。

教师:谁能够试一试,把刚才我们发现的春天的秘密也编进这首诗歌中?个别幼儿试一试,幼儿个别尝试仿编。

(2)幼儿分组创编并念给同伴听

这首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一样,改变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编出新的诗歌来,请你们分小组去编一编诗歌吧,可以看看早上的记录本,编好了念给本小组的朋友听一听。

4.集体交流:许多小朋友都编好了诗歌,请你念给大家听一听吧。请个别小朋友展示,并请其他小朋友说说他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

5.小组展示: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结伴3~5个小朋友一起,围坐一个圆圈,轮流讲述自己编好的诗歌哦。

6.延伸:春天的秘密还有很多,下面我们要去菜园找找春天的秘密。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我们也会编出优美的诗歌。

五、生态实践活动(户外):

(一)设计意图:

这是我园生态特色活动,幼儿参与管理菜园,不仅可以引导他们发现春天的秘密,而且能促进幼儿责任心培养、学习和同伴合作、激发热爱劳动和自然的情感等等。教师提供了适合幼儿的小工具,为劳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幼儿非常喜欢。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和同伴一起耐心地给菜苗施肥、浇水,不怕脏。

2.萌发对菜园中秘密的探究兴趣,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有机肥(羊粪)、小铲子、洒水壶(用可乐瓶自制)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春天到了,菜园里种下的许多菜苗,它们都发出了新芽,现在比前几天又长大了很多,它们需要我们的照顾,你想怎么照顾它们呢?

2.小结并交代任务:今天我们要给菜园的菜苗施肥、浇水,请自己选择任务和工具,当心不要踩到菜苗哦。

3.教师重点指导操作方法,提醒施肥要认真,不要太多,一棵放一勺等;浇水要轻轻地、慢慢地,并和孩子一起探索发现菜园中春天的秘密。

4.收拾整理好工具回教室。

活动设计亮点

1.内容选择上体现教育和生活的紧密相融。

春天到,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意盎然,郊游、踏春是当下孩子和家长生活的主旋律及休闲交流的话题,草、树、花、鸟、虫等都可能是孩子探究的对象。半日活动抓住季节和孩子兴趣焦点,选取意境优美、充满情趣的散文诗《春天的秘密》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2.环节安排上体现幼儿经验的连续和完整。

本次半日活动以“寻找春天的秘密”为线索展开,并及时顺应孩子的兴趣,延续和保留了因为上周组织的春游活动而引发的搭建主题“去春游”;锻炼后的小组观察活动,为下面的仿编做好经验的铺垫,同时,观察后的记录能让幼儿将形象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幼儿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去菜园的生态实践活动又再次引发孩子对春天秘密探寻的兴趣。这样的安排,使得所有活动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孩子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连续性得到有效保持。

春分的小诗范文第5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