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分的古诗

春分的古诗

春分的古诗

春分的古诗范文第1篇

仲春初四日,春*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2、 《春分》(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3、《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4、《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5、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6、 《癸丑春分后雪》(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7、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8、《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

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牵纤菜花青径香。

9、《蝶恋花》(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春分的古诗范文第2篇

一、摘 录 春 景

阅读是鉴赏的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一定要先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这部词典,凭他们敏锐细腻的目光搜索,并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行吟一番春景。

看看同学们交上的摘录本,听听他们的交流,就是扑面而来的明媚的春光:甲同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如果在晴好的日子随朱熹大人踏青,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温柔的春风,目睹百花争妍的风光;

乙同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了春天的小雨珍贵得像奶油一样,春天的小草还刚刚探出头来呢;

丙同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冬去春来,似乎听到谢灵运大诗人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春鸟招人喜爱的歌声;

丁同学:“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

戊同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先生认为春天到了,江水变暖了,这是小鸭子们最先作的勇士般的试探才感知到的……

“春到人间万物鲜”,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让学生在诗海时撷取一朵朵春的浪花,闻闻春的芬芳,吟诵有关春的诗句,人似微醉。

二、体 会 春 情

欣赏了春景,还要善于探究和体会诗人们的种种情怀。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春景是客观存在的,但诗人们写诗讲究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的手法来表达自己主观的情。带着小小的课题,不妨让同学们自个儿轻叩一位位诗人的心扉,听听春天带给诗人们的不同的感受吧!

小李同学从两首同是春雨的题材入手,他比较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杜牧的《清明》两首诗,他说:前一首诗通过写春夜的雨来透露无限喜悦的心情,因为诗人听到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想到春雨在滋润着万物,不由满心欢喜地叫好,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后一首诗呢——清明本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行人在孤身赶路,而且纷纷的雨在淅淅沥沥地下,春衫尽湿,还要冒雨趱行,心情就显得凄迷纷乱极了,简直像断了魂一样。同是春雨,然而一喜一悲,迥然不同。作为老师,可以追问一下,那是什么缘故呢?可借此点出:即使同处春天,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它可以给人喜悦,也可增添愁怀,用来衬托生离死别之苦、羁旅行客之愁。

其他同学也纷纷列举春天带来的不同思绪,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由春望所见,看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寄情于物,好像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忧国思家的感伤情怀。孟郊的《登科后》中由自己因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一朝金榜题名,心中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其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心花怒放的欣喜之情真是按捺不住啊。而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由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隐隐表达了惜春之情。金昌绪的《春怨》中女主人公竟要打起枝上的黄莺来了,因为小黄莺吱吱喳喳的叫声把她和在辽西的那位相会的好梦给搅了。杜甫在《蜀相》中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锦官城寄托对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的哀思。

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通过举例,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眼里的春天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与众不同的春天。

三、鉴 赏 春 意

春景春情春意浓。“君子之学,不仅要入乎耳,还要著(明晓)乎心。”如同品茗,这第三道茶的滋味非尝不可。古人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因而在写诗时特别讲究“言有尽意无穷”的空白艺术。准备一堂课,挑选一些以春天为背景的古诗,就炼字、语言、想象、意象等不同侧面作一番导游,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意境鉴赏,展开充分讨论:

1、古人作诗就有诗眼之说,“眼乃神光所聚”。因此,诗歌的语言,讲究一个“炼”字,一字出而境界生。在鉴赏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非要仔细推敲一番不可。举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首让学生品评一番:“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的运用可见作者炼字所费的心血。据说他的草稿在这个字上圈改多次,先后用了“到”、“过”、“入“、“满”,最后才定为了一个“绿”字。试问:这个“绿”字妙在何处呢?通过师生交流,大家认为这个“绿”字有动态美、色彩美,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醒目的视觉形象,充满春意,写出了江南春早的景象,同时都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还可再让他们评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让学生想想这个“横”字又好在哪里呢?你想: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因此连船夫都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自然无人问津。

2、要悟透诗的意境,那还必须把握意象,因为它是寄托诗人情感和表达主旨的客观物象。如王维的《鸟鸣涧》一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中的花落、月出、鸟鸣的意象,构成了美丽静谧的意境。老师应带着学生想象一番,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宁静色调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都惊觉起来,无怪乎苏轼高度评价王维的诗,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3、阅读鉴赏时,还要通过诗人留下的空白来驰骋想象,丰富形象,使之成为更完整更生动的意境。试看2001年上海高考题——王驾的《雨晴》一首:“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首诗就提供了读者想象的余地。诗人雨后漫步小园,看到花事已了,花光春色全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多么扫兴啊!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似乎春天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里了。古人所谓“神来之笔”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那就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写一段素描或写意文字。

春分的古诗范文第3篇

1 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古诗背景,理清“情源”

由于古诗的创作时间相隔久远,诗人当时生活的情形现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有些古诗涉及一定的社会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情感,学生很难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下面以教学杜牧的《江南春》为例,利用信息技术从三方面了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学习。

1.1 收集诗人资料

《江南春》描写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慨南朝的覆亡,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但是学生有限的阅历和体验,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困难。于是,笔者利用学校语文资源网,在“拓展阅读”栏目里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文章,包含杜牧的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作品等,要求学生预习。学生读完以后对杜牧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更好地理解诗好准备。

1.2 收集同类古诗

作者在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笔者要求学生搜寻情、景与之吻合的诗歌,学生查到丘逢甲的《春愁》、杜甫的《春望》、贺知章的《咏柳》、寇准词作《江南春》等。他们在朗朗的朗读中加深对《江南春》的理解,更按各自能力积累了相关的诗歌,充实了自己。

1.3 收集相关图片、散文

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图片、散文。学生在交流中出示了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诵读了朱自清的《春》。在大量信息的渲染下,学生很受春天特有的生气,对诗中语言文字的把握起到特定的铺垫作用,使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开放的、鲜活的系列,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古诗意境,激引“情趣”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邃,字里行间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既训练了学生品诗赏画的能力,又引发他们心中的情感,激引学生的审美情趣。

2.1 画面展示,感受意境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符号,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杜牧的《山行》教学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课件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诗的意境之中。

2.2 音乐渲染、感悟意境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曲曲生情,由曲引情。在教学中因诗而异,借助信息技术为豪放诗配上高昂激越的曲子,为沉郁的诗就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为清丽的诗就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江南春》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春芽》乐曲,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春景,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学生必然浮想联翩……

2.3 熟读成诵、体验意境

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充满韵律和节奏美。因此教学时,采用形象直观的画面,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则能帮助学生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最后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3 利用信息技术唤醒美感,领悟“情理”

3.1 运用信息技术,展开形象的品味

古诗语言凝练而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可是,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小池》一课时,教师出示课件,清澈的泉水、茂密的树阴、晴朗的天空、美丽的荷花、可爱的蜻蜓,这些唯美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真实的世界中。欣赏后笔者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赞美夏天。画面中夏天的景色勾起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当笔者问学生:诗中写了哪些夏天的景色?他们都抢着回答,积极性特别高涨。电脑屏幕上随即出现色彩缤纷、活泼美丽的相关画面,教室里不断地传出学生高兴的赞叹声,加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很快古诗的意思就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展示。

3.2 运用信息技术,形成丰富的想象

小学生面对具体的事物、鲜活的形象、真实的情景,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泼、敏锐,呈现兴奋状态。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师需要通过事物、形象、情景在特定的时空中有机组合,引发学生敞开思维之门,启发学生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展示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

如在教学《池上》一课“小娃偷采莲”时,教师让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画面,同时结合教师的配乐,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接着教师组织交流“看”到的画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进而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再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思考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春分的古诗范文第4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分的古诗范文第5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