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分的诗句

春分的诗句

春分的诗句

春分的诗句范文第1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在更广阔的诵读中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2、欣赏吟诵调《春晓》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要点:了解吟诵调,感受春天的美好。

3、积累诗句:

1)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4、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诗

春分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要注意把握诗词中的信息

诗词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把握这些信息对于鉴赏诗词极有帮助。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词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伤田家》,标题中的一个“伤”字即已奠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这首诗的内容是作者为田家的不公正生活遭遇而哀伤,情感基调当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当是感伤诗。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目可推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

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在鉴赏时我们只有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析。如果考题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对这些注释我们必须重视。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注释将“枳花”解释为“枳花,落叶灌木名,春天开白花”,则这首诗所描写的时令当为初春,如果不注意注释中的信息,会非常容易偏执于“板桥霜”而误认为秋天。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后有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移,一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由此,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只要注意到这段注释,就不难把握了。

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需要联系上下句感知,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韵外之意。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就可以从诗的“谁家玉笛暗飞声”和“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捕捉到“折柳”的信息:“折柳”乃为一首曲子,是“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往往是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的。若能把握住这些信息,那么再来解析这首诗,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二、要熟悉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它们积淀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寄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有所了解,那么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古诗词很有帮助。如流水言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草喻恨(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春雨话悲(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柳”“柳枝”等意象常用来表惜别怀远(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诗词中出现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惯用意象时,均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三、要注意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化用。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词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诗词的用典着手。例如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首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桃花源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创设的一种自由自在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环境。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向往桃花源式的自由生活的心境。当然,从典故意义着手去鉴赏一首诗,前提是必须能把握、分析出诗中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记,学做有心人。

四、要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味诗词的意境

诗词离不了景物的描写,诗词的意境常常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诗人、词人的感情也往往是用“景语”别致地表达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因此,要体味一首诗深邃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便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诗的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重要的景物词,结合全诗来分析。

五、要学会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诗、填词大多喜欢通过多种表现手法的变换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诗词的创作。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衬、象征等,因此,鉴赏古诗词还需要学会对诗词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把握诗词。如白居易的《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描写,诗人用“一树”“千万枝”“嫩”“金色”“软”等词写出了春风中生机勃勃的柳树的特点,给读者展示了柳树的活力。三、四两句则写杨柳的处境,“荒园”“属阿谁”表现了杨柳的荒凉、孤独。全诗一二句与三四句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了柳树的处境;诗人写杨柳的处境实际上是写了自己的处境,这首诗用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一种怀才不遇的失落心情。

六、要把握抒情语句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二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词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词人用来直接抒发感情的诗句。一般来说,分析诗人、词人的心境与情感只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就可迎刃而解。如分析王维的《渭城曲》,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结合全诗来分析就可推知:这首诗表达了好友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情。

春分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分的诗句范文第4篇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偶合,即后人在作诗时无意中写出了与前人诗意相似的现象,正如范仲淹在《对床夜话》中说:“诗人发兴造语,往往不谋而合。”阮阅《诗话总龟》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诗僧惠崇曾写过两句诗:“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当时的读书人都很惊喜,然而这却是偶合了唐人的诗句。惠崇有个师弟向他学诗,学成后就赠诗一首云:“河分岗势司马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偷古人句,古人诗句似师兄。”对惠崇作了善意的调侃和揶揄。

偶合现象在古诗中是常见的。庾信写过:“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杜甫也有诗:“薄云岩际出,孤月浪中翻。”韩愈有诗:“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欧阳修亦云:“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这都是到了“化人为己”的地步了。

一旦诗人发现自己偶合前人诗句后,其态度也不同。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宋代文学家王禹偁本来学诗白居易,在商州写了一首《春日杂兴》诗:“两株桃杏映篇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他的儿子看后说:“杜甫《绝句漫兴》中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的诗句,两首诗语句很相似。”因此劝父亲修改。王禹偁不但不改,还引以为自豪地说:“我的诗很精到,因此能和杜甫的诗相暗合。”并作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与王禹偁相反,明代的谢榛是“同者即删”。他曾写过一首《牡丹》:“花身默默殿春残,京洛名家识面难。国色从来有人妒,莫教红袖倚栏杆。”后来读到唐人羊士谔《郡中即事》诗:“红香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始觉与前人相偶合,就从诗稿中删掉这首诗。以后读前人诗,只要发现自己诗中有与古人全句相同的,谢榛就毫不犹豫地删掉。这是对待偶合现象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思想和精神。

春分的诗句范文第5篇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