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荒芜的花园

荒芜的花园

荒芜的花园

荒芜的花园范文第1篇

杂草丛生:野草到处生长 。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荒草没径:野草疯长,已经盖住了路。多形容一片荒芜、无人打理。

残花狼藉:指花朵凋谢,一片狼藉的景象。

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用来形容园林将颓。

荒芜的花园范文第2篇

拙政园,建于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面积62亩。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1509年(明正德四年)由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1631年(崇祯四年),王心一接手此园,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清顺治十年,陈之遴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1738年(乾隆三年),蒋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以此园改为忠王府。1877年(光绪三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分,奠定了拙政园今日的规模。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外,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当时已罢官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邀请迭石名人周时臣设计建造的私家园林,名东园。清嘉庆三年(1798年),刘恕在原已破落的东园旧址基础上改建,命名为寒碧庄,同时因园主姓刘,所以也叫做刘园。太平天国时留园逐渐荒芜。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怀之父)购得此园,进行大规模改修、增建,在光绪二年(1876)落成,并以“刘园”的同音易名为“留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市政府接手此园进行整修,重新对民众开放。今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网师园,建于南宋时期(1127年到1279年),原本只是取名叫“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经过多次修建,清朝乾隆时期(1736年到1796年),改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至今仍保有私人花园的趣味与特色,是整个苏州园林中最小巧精致的。位于苏州东南方的十全街阔头巷中。其园林中目前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园”,也就是夜间传统音乐表演与园林艺术的结合,目前参观网师园,也能欣赏到在园中传统音乐与戏曲的表演。

狮子林,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法师的弟子为他建造禅林。因为天如法师要纪念自己的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天目山狮子岩,故取名为“狮子林”。在园建成后不久,当时苏州大量诗人学者风雅之士来此参禅。在元末明初时,成为名胜。

荒芜的花园范文第3篇

一切都是黑色的,但倔强的玛丽并没有哭泣,而是微笑着面对她人生中的最大变故。在玛莎的热情的指引下,她来到被废弃并隐藏了将近十年的秘密花园,开始了对秘密花园的耕种。朋友迪肯的细心体贴让玛丽脸上泛起了健康的红润,也让她由霸道孤癖变得随和亲切;园子里知更鸟的鸣叫更让她听得出神,让她忘记了痛苦。

这还不算,在好奇心的引领下,玛丽又结识了忧郁的少爷柯林,开始了由受惠者向施惠者的嬗变。她最终以自己的乐观感染了柯林,使柯林猛醒,帮助他战胜了“心魔”,并把他也带入了秘密花园。沉睡了十年的秘密花园在他们几个小伙伴的辛勤劳动下苏醒了,百花盛开,绿草如茵,鸟儿歌唱。空气中弥漫着沁心的芳香,他们在秘密花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是关于大自然的魔力和人类美好心灵的故事。孤僻的玛丽,热爱大自然的迪肯,抑郁的柯林,都在一天天地改变,正如尘封的秘密花园在慢慢地变化着……

我沉迷在秘密花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其隐藏自己的痛苦,不如把秘密公开;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挣脱禁锢。生命的出口,全在自己打造,选择冬日里的阳光还是秋天的落叶,由你自己决定!

法国诗人阿兰说:“对于犹豫者,我只有一句话,向远处看。如果眼睛自由了,头脑便是自由的。”如果在一个挫折点上搁置太久,就会褪色,变质;勇于转变,在封闭荒芜的花园里种上郁郁葱葱的绿色,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一曲不同凡响的生命诗音,我愿意执拗地将自己的热血洒向那一道出口!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如果不想你的生命花园长满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播种希望的种子。那是健康与积极的标志,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

当我们跋涉在生命的沙漠中时,请看看前面:郁郁葱葱的林木,色彩斑斓的花朵,幽邃澄澈的清潭,那是你出口处的秘密花园!

人人心中都有一处秘密花园。

古往今来,一切智者、勇者,都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耕耘出辉煌,闪动着生命的光泽,不随时间枯萎,却伴岁月永恒!

荒芜的花园范文第4篇

    一、荒芜寂寥的原生态环境

    (一)荒芜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百越相类。”柳宗元《囚山赋》描状了此地山势地形之荒恶、耕作条件之恶劣,并气味臊秽、荆棘丛生、虎咆豹嗥与气氛的荒寒阴森:“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趔兮,若重墉之相褒……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板代狴牢之吠嗥。”柳闷则出游,游则有意无意选择“弃地”或荒村、荒丘,以增加表现对象的荒寂美。钴镯潭西小丘是“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龙兴寺之东丘“其始盒之外弃地,余得而合焉”;钴锷潭上田亦是可有可无,与弃地同,村民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他如造化之奇的小石城山,因“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一伎”;“中幽丽奇”“纷红骇绿”的袁家渴,“永之人未尝游焉”…瑚;有泉幽幽然、“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的石渠,亦“未始有传焉者”。

    这种荒芜、荒野甚至荒秽的山水,体现着作者“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生态美学观。如崔中丞所建之万石亭所在原为“临于荒野蘖荫之隙,见怪石特出”。韦使君新堂所在原为杂草毒卉、蛇虺狸鼠成堆的秽墟:“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再看被聚焦的荒村——《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天气凄寒,诗人冒冷霜晨游。中四句极写荒芜景状:黄叶覆溪桥,可见人烟稀少,绝少人行;几株古木,平添荒寂气氛;花是不成片不足观的稀稀落落几朵寒花;泉流像要枯竭似的时断时流。作家却因这种荒芜、荒寂之美,而忘却了心计与巧诈之心,并为其出行惊动了麋鹿而生愧疚。这种因人而彰的荒寂美屡见于诗:泉是未被汲饮的荒泉,“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夏初雨后寻愚溪》)山是落了叶的寒山,路是饥兽嗥叫的荒蹊,人是期耕俟蚕的饥荒人,“木落寒山尽,江空秋月高……涧急惊鳞奔,蹊荒饥兽嗥……饥食期农耕,寒衣俟蚕缲”;(《游南亭夜还叙志》)所居之丘是无人过问的荒丘,所见唯蓬艾、蜘蛛,“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庭阶植蓬艾,隙牖悬螨蛸”。(《游朝阳岩遂登西亭》)

    (二)寂寥

    柳谪永,始居潇水东岸龙兴寺、法华寺,并于法华寺构西亭。对此种居高临远、寂静开阔之境多有描状:“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筱荡……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众山之会,果去是,其见远矣。遂命仆人持刀斧,群而翦焉。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而广之者”。两寺居高临江,所览“尺寸千里”“莫得遁隐”,一派开窗放人大江来的境界。“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孱”。(《构法华寺西亭》)开阔的视野、壮丽的山川,使柳从进退得失的忧戚中走出,体会大自然的造化之美。“丹霞冠其顶,想象凌虚游。灵境不可状,鬼工谅信求”;(《界围岩水帘》)“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多才敏感、遭遇坎坷的诗人,登高望远,寥廓江天,四顾茫然。荒寒气象,谪居幽情,凄然入怀。“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一时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孤寂的诗人中夜被寒露滴醒,遂倚楹至旦。看清凉的月色照在竹子竹根上,闻泉鸣鸟喧,境界清幽而寂寥。“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环境荒凉感、政治沉沦感、人生孤独与忧戚感,在柳山水记或咏怀诗中如影随形。然而山水可以开胸襟慰幽情,“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与崔策登西山》)“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植灵寿木》)“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法华寺石门精舍》)

    (三)荒寂之境的美学效果

    荒寒寂寥之美一直受到古人推崇:唐司空图的《诗品》有“疏野”之目。清黄钺仿作《廿四画品》,明标《疏寒》一品,中曰“野水纵横,乱山荒蔚。蒹葭苍苍,白露唏未。洗其铅华,卓尔名贵”。清人戴熙论画,谓“荒寒幽杳之中,有大生趣在”;恽南田谓“天寒木落,石齿出轮……聊志我辈浩荡坚洁”。近人潘天寿论之更精:“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便是画家心中的无上粉本。”田明人王世贞言柳得荒寒幽寂之地,诗风得到深造。柳在此体味了荒寂之境那未遭尘俗污染的原生态美,把这种荒寒境界的至美定格于被范仲淹誉为唐人五言最佳小诗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何其寥廓!一“绝”、一“灭”,何其孤寂,何其荒寒!此背景下一孤舟、一钓翁,此乃大寂寥、大荒寒、大孤独!在此天荒地老、江宽雪大的江中垂钓,凸显的是凛然不惧的生命力与兀然不屈的心灵境界!

    “寒江独钓句思柳”。(宋·王十朋)《江雪》创造的荒寒孤寂境界被宋元以后丹青高手反复描绘,清人陈邦彦的《历代题画诗类》所收“寒江独钓”图有:元人袁士元、唐肃、袁桷、萨都刺等的《寒江独钓图》或《钓雪图》;明人徐渭、陈炷、刘基、吕惠、周复俊亦有《寒江钓雪图》一类作品。文人墨客欣慕《江雪》,就如爱荒山乱石中的野草闲花,就是追求荒寒幽寂之境的原生态美。

    二、山石溪泉自呈美

    (一)怪峭的山石

    “瘴茅葺为宇……楚壤多怪石”。(《茅檐下始栽竹》)永州多怪石,这些怪石多与河流、溪泉或园林关涉。《界围岩水帘》的界围岩,水自岩石流倾,“悬泉灿成帘,罗注无时休。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又“重叠间浦溆,逦迤驱岩鏊……从林留冲飙,石砾迎飞涛”;(《游南亭》)“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以上诸例多状激流冲飙溅石,水声如韵磬幽幽。柳之《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万石亭记》等,不仅以“石”命名,而且凭细腻的体察描状了形态各异的怪峭山石。“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是隐现土外,伸延至池边的山坡石。“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藏于水中与立于两岸的河床河岸石。“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则是状如人之列、立、跪、仆的园中石。“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行卒愕,疑若搏噬”,乃是如虎斗鸟飞的城北万山石。还有黄溪那壁立如墙的两岸石和若人之颏颔龈颚的潭中石,“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如崖峭岩窟……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浚流,若颏颔龈颚”。更有西山之北其势巍然、形如城堡的石城山:“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橱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真可谓千奇百怪,钟灵毓秀。

    (二)幽邃的溪涧

    柳笔下山水既有“步登最高寺”的旷境,又有“晨起行幽谷”的奥(幽)境,但作家更敏感于深奥幽美的自然山水,即所谓“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城南之南池,“环以群山,延以林麓。其涯谷之委会,则泓然为池,湾然为溪”,山谷与溪流水山环绕交相为幽。袁家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水反向而流的袁家渴从源头、上游到下游,澄潭浅渚,千回百转,幽曲至极。如钴镯潭,“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溪水逶迤而来.流向幽曲;潭清而平,树绕泉悬,气氛清幽。又如游小石潭之折斗蛇行的幽邃境状,“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更见溪流幽曲、溪水幽清、环境幽静与诗人之幽寂。此与卢少尹郊居之“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各臻幽邃佳境。

    柳处幽寂之境爱幽邃之景,状山谷山岩是幽谷、幽岩,“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幽岩画屏倚,新月玉吐钩”。(《再至界围岩》)路是幽径、幽蹊、幽步,“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苦竹桥》)“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法华寺石门精舍》)“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游石角过小岭》)山洞是幽窟,“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游朝阳岩遂登西亭》)鸟鸣细细是幽鸟,“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首春逢耕者》)深山古寺、高人隐士是幽户、幽人,“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禅堂》)“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还有幽气、幽泉、幽树,“晨步佳色媚,夜来幽气多”;(《种术》)“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甚至贬谪情怀也用“幽”,“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读书》)“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酬娄秀才》)

荒芜的花园范文第5篇

早晨打开窗,看着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我感动着。

傍晚散步,看夕阳落下,品味着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我感动着。

感动,点燃了精神家园的一瓣心香,萦绕着人的一生。

时代在发展,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否已经荒芜?我们是否缺失了心灵的一角?

行色匆匆,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倾听心灵的跫音?大多数人被生活磨砺得太粗糙,渐渐冷漠。

纽约曼哈顿街头,车水马龙。一个小女孩守在一棵树下不肯离去。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孩子是纯真的,她会为一个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动。

缺少感动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缺少感动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它缺少人文的养分,最终只能走向荒芜。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感动?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托尔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动?在冬天为人民打造一轮更温暖的太阳的屈原;撒下“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孤独地守望着大汉三千里江山的苏武……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之路通向何方?学会感动吧。

当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社会就多了几缕温馨。当每个人都能体会他人心弦的震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和谐。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话难道不会令我们感动么?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传奇文学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