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至古诗

冬至古诗

冬至古诗

冬至古诗范文第1篇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冬至古诗范文第2篇

(一)诗中的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二)诗中的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三)诗中的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四)诗中的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冬至古诗范文第3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冬至古诗范文第4篇

形容冬天的风的成语一

1、折胶堕指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

2、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3、秋收东藏

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4、雪兆丰年

解释: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5、夏虫朝菌

解释: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6、温凊定省

解释: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7、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8、葛屦履霜

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9、冬温夏清

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0、集萤映雪

解释: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1、燕雁代飞

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12、夏炉冬扇

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3、无冬无夏

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4、黄绵袄子

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15、冬温夏凊

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冬日夏云

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17、冬日可爱

解释: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9、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20、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21、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22、缩手缩脚

解释: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23、暑来寒往

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4、欺霜傲雪

解释: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25、林寒洞肃

解释: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26、饥寒交切

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27、寒风侵肌

解释:形容天气寒冷

28、雪窖冰天

解释: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29、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0、嘘寒问暖

解释: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形容冬天的风的成语二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慄: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冬至古诗范文第5篇

一、意象切入,推想情感

1、写景抒情诗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均是篇幅比较短小的,其中的写景诗也多是一些精巧的山水田园小诗。鉴赏这类诗,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其次,领略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为此,从意象入手,再结合注释、标题等其它信息,本着局部服于整体的原则就能够较好地体会出情感、意境。运用意象切入可问:诗写了什么景?有什么特点?有无情感寄托其中?是什么情感?如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西归。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甲卷12题②小题)

意象切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草、水、树、花、山、鸟),有什么特点(野草丛生、涧水流淌、树下无人、春花凋零、春山空寂、鸟儿空啼),有无情感寄托其中(有),是什么情感(伤春,凄凉)。

从这首写景诗中不难看出,作者选了草、水、树、山、花、鸟这样一组意象,可谓一句一景,但是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意象特点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分析到这里,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生活中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没有严格的界定,如题材为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皆可视为“即事”诗。这类诗词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非常大。鉴赏这类诗,首先要品出何为“事”,何为“怀”;其次,要看“事”与“怀”结合的是否紧密,自然慰帖;再次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这类诗词运用意象切入可问:写了何事、人?有何特点(特点有何含义)?有何感怀?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005年全国乙卷12题①题)

意象切入:何事(逢冬至),特点(灯前孤坐,形单影只),有何感怀(想象家中的情景)。

这首即事感怀诗,作者选取驿站恰逢冬至这一小事,在孤灯前生发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意象切入,我们根据题干要求就能分析出,这句诗写得是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3、咏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情感。鉴赏这类诗词应注意:首先分析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还要品味出事物的神韵、品格;其次,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这类诗词意象切入可问:什么物?有什么特点?有无褒贬喻人之意?是什么情感?如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表达什么情感?(2004年全国卷丙卷16题)

意象切入:写了什么物(杜鹃),有什么特点(叫声好像“不如归去”),有无褒贬喻人之意(有),是什么情感(思乡)。

这首咏物诗描写的重点意象是杜鹃鸟,我们从这个意象入手,分析出它的啼叫声“不如归去”,就能体味出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再结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二、根据问题模式,体会考查点进行鉴赏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将古诗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规定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述考点在命题如何体现,我们要借助问题模式来体会其考查点。以防答题漏掉要点,其模式大体分为四种。

1、怎样写

如果题干中问一个问题是怎样写的,或如何表现的,那么其考点是写作思路及技巧。

如:①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2005年全国卷乙卷12题②题)

②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平静的?(2005年全国卷丙卷12题②题)

③这两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004年福建卷16题①题)

④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2004年重庆卷16题①题)

2、为什么

如果题干中问某一个字、词、句或一问题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其考点是写作目的、意图、主旨等。

如:①“琵琶起舞换新声”写“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005年重庆卷15题)

②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2004年全国卷丙卷16题)

③“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人认为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004年辽宁卷16题)

3、是什么

如果题干中问一个词或句子有什么含义,或这首词抒发什么感情,或从某一角度来赏析等,那么其考点是句意、情感、技巧等。

如: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005年全国卷乙卷12题)

②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2005年浙江卷16题)

③古诗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一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甲卷12题)

④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004年全国卷丁卷16题)

4、好不好

如果题干问诗歌中某处写得怎么样?有何作用?好不好?那么其考查点是表现技巧、表达效果等。

如:①“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法上有何不同?这样有什么好处?(2005年重庆卷15题)

②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年全国卷乙卷16题)

③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卷16题)

三、构建有效模式,规范鉴赏作答

在答题时,应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成熟再落笔成文,力求表达严谨。行文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能顾此失彼,前后矛盾。表达时“因题而异”,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1、单纯型问题。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这类题型一般为填空题(如2005年浙江卷16题①题)或问题单一型(如2005年全国卷甲卷12题①题)。

2、综合型问题。题干中一般带有赏析、简析等字眼,这就要做全面分析。

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词写了什么(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写的(根据考查点,结合诗句来分析证明白己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可以从目的、意图、效果、主旨、情感等方面来分析)。

相关期刊更多

华东纸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技协会

东北之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东南亚之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