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猴王出世选自

猴王出世选自

猴王出世选自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理念 预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3 

钱三强教授说过:“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自主预学是自己能动的独立的自主阅读、自我思考的过程,是学习新课文之前的热身。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发现疑点、难点,可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地去听课。 

课文《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本篇课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那么,学习这一类课文,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呢?应确定怎样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一、独辟蹊径——以“预学设计”为取向的本体观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收获不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提出预学的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让小小的作业纸记录我预习的收获吧!一是识记生字,理解新词;二是了解背景,熟悉作者;三是通读课文,把握内容;四是善于提问,大胆质疑。”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设计预习题。一个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 

 

1.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猜猜大致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我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   ,了解了作者的   。 

3.你觉得哪些句子很有特色,摘录下来,想想有什么特色。 

4.这是一只   的猴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通过自学,学生了解新授课学习的大致框架,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习欲望,产生了学习疑问。课堂教学时,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带着目标学习,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 

课前预习题是帮助学生预习的工具,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思路。教师利用学生落实预习题设计的情况来掌握学情,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重难点,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 

二、拨云见日——以“预学分析”为取向的文体观 

在教学《猴王出世》中,我带领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请学生交流设计的预习题,先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的设计;再小组之间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分享优秀的设计。这过程是学生认知起点的一个重要反映,以表格形式反馈如下: 

■ 

(一)学生阅读力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预学情况分析,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比较大。具体来说,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1.一般概括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从预学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部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不错。石猴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猴子,他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很有魅力,吸引我们去看。课文很难读,有些字词意思不懂……” 

2.初步把握语言更深层次的含义。20%的学生具备了独立探寻课文内在关系的能力,能在理清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语言更深层的含义,能捕捉到作者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3.看到佳处,道出精妙。只有10%左右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阅读能力。阅读时,他们能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品的内容与表达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精妙。由于《猴王出世》的主要人物形象是石猴,学生的感受都指向主人公。 

4.从课文阅读中产生出新意。少数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能在课文阅读中读出新意,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能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看着这篇文章能想到其他类似的作品。 

(二)学生阅读视角的多元性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猴王出世》一课教学中,学生预学的方向大概有三方面。 

1.关注故事情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别写了石猴出世——探洞——称王的过程。阅读时,学生抓住“石猴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关注人物特点。学习《猴王出世》一课,贯穿始终的不是情节分析,而是对猴王这个人物形象的感悟、解读。教学从“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开始,到“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最后再“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让猴王这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深入人心。学生对这个形象比较容易把握。 

3.关注语言表达。不少学生大多“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死闭着本该聚集语言形式的目。作为教师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秘妙处唤醒、提示学生,使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对猴王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同时语言也非常短促,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和语言的高度融合,这就是经典。 

三、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主体观 

(一)千锤万击出深山——确定起点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猴王出世》预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个别学生已经深入思考文本,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想如何针对学生认知差异采取有效的方式,聚焦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展开教学,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闲看儿童捉柳花——引导质疑 

培养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习的起点和主线,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比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很多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既然取了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进行课文阅读,自我解决。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写作方法上等进行质疑。如,描写石猴的语言:“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通过影视作品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展开想象,体会石猴的形象。还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开头要写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像这种伏笔照应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为后文石猴敢进洞埋下了伏笔;而后文的石猴敢于进洞又与前文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照应。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提问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学应从问题开始。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三)一树花开满庭芳——组织教学 

阅读的本质是还原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个体作为“我”的独立存在,让学生获得心灵、情感的成长过程。如何让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充分“暴露”出来呢?教学《猴王出世》中,通过组内交流到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来解读这一人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猴子不可思议的神性、活泼顽劣的猴性和敢做敢为的人性“三性合一”进行分析,使他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立体丰满。 

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我努力践行着学生主体观的理念,师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课堂是学生的主场,应让学生“一树花开满庭芳”,教师只需引导组织即可,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授之以渔用无穷——教会读书 

(一)授“浏览法”提速度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浏览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研究表明,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像《猴王出世》这种小说型的课文,篇幅相对较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的习惯,学会去浏览,以此扩大学生的视觉、知觉广度,以提高阅读能力。 

漫无目的的快速浏览不可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想要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就要在读之前有要求。因此,在预学阶段,我给学生提供了预学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样提高了他们阅读的针对性和目标指向;同时在课中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授“关键点”抓重点 

要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训练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文本的重点,找出新问题,获得新观点等。《猴王出世》中的孙悟空形象他们都比较熟悉,因此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孙悟空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三)授“类比阅读”拓扩展 

猴王出世选自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

3、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词语注释

名曰:名字叫。

腹目:闭上眼睛。

石碣:石碑。

镌:刻。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

序齿:按年龄的大小顺序。

遮阴:遮挡阳光。

造化:课文中指福气;运气。

家当:家产。

石窍:石头边隙。

力倦神疲:指人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

返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迸裂——裂开炎热——酷热呼唤——召唤安身——安家

食——吃饮——喝觅——找与——和

反义词:

炎热——寒冷欢喜——难过宽阔——狭窄避暑——取暖

抬头——低头闲——忙

文章导读: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一个片段改编的,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句段赏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描写了小猴的机灵、勇敢。作者运用了排比,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文章结构: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段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写作特点:

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猴王出世选自范文第3篇

有一天,森林里举办了称王的聚会。因为森林里的山中之王老虎以生病而去世,要选出一为不怕危险的、公证无私的、勇敢的......这么一争论,还选出了一位猴先生,他虽然个子矮矮的、瘦瘦的,但也挺聪明!于是就选了猴先生,

猴先生说:“我现在就是山中之王了吗?”“是的。”“哈哈哈、哈哈哈,我现在就是山中之王了!”

过了几天,狮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怒吼地说:“连一个矮冬瓜猴子,也选上了山中之王!山中之王应该是我。气死我了!”小兔女士笑嘻嘻地说:“就是你也配称山中之王,连一头猪也不如!还想称王,可笑!”“别小看我,总有一天我回当上山中之王的!”狮子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猴王出世选自范文第4篇

——《西游记》人物赏析之孙悟空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选自《西游记》

纵观中国历史,记载的是文人的世界。舞文弄墨,对酒当歌,诗词琴赋,作画题字。每个身影,每件物品的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有人说书讲事,有人抒情写文。他们的一点一滴,成就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众人皆知,在中国文学中,拥有着闪烁的四颗金星、文人的四本宝典。他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每一本,都是世界文学中无暇的翡翠。其中,我最喜欢的莫属《西游记》无疑。

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西游记》璀璨夺目、不可一世。讲述了师徒四人呢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讲述了三界(人、魔、神)的关系与平衡;三教(佛、法、道)的冲突与融洽。其中最有趣且为最多变的莫属“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无疑他亦是我最为喜爱的人物。

我喜欢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多么逍遥自在,好像这才是一只真真正正的“孙猴子”。不过在成为“齐天大圣”前的那小小的石猴子还有谁记得呢?

今天我就来讲讲那孙先生的慢慢成长长路之始。

要说起孙猴子是怎么来的,这还要看看原文“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原来啊,孙先生的来头还真真不小,可谓天地精华之产物。孙先生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孙先生可当真是威风无限,不过,绝不是现在。孙先生当时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可是“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此时的孙先生可是连真皮真肉都没长得完整无暇,这威风都还在肚子里没出世呢。

不过,说起孙先生的猴王之路倒也无言以对。说坎坷不坎坷的,说艰难不艰难。就是凭借着那六分的勇气、两分的运气和一分的逞强得来的。

彼时他和猴儿们混在一块儿,在众猴对那瀑布又好奇,又畏惧时,我们这位好强的孙先生勇敢地跳进了那个瀑布,成为探险第一猴!不得不说咱们这孙先生不仅命大还有这如此好的运气也不得不让人眼红。那当时的瀑布可是“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但如细细评阅,会发现,咱们这孙先生哪里不要命了?说孙先生要命的要不就是有意曲解,要么就是无意乱写。且看原文“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大家且看那连呼三声,略显犹豫。如是不要命怎会坐等如此之久?至少孙先生还是经过大脑思考的。咱们孙先生是在玩,下的赌是名气王位金钱尊重,用的注是天地所生,万物精华。加上这几分勇气逞强,思考再三才一跃而出跳向瀑布。

不过这位命大的孙先生将猴群引入一片人间仙境“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人间见得几回?这花果山的美景到也没让咱们孙先生忘了一句话“进去出来不伤一根猴毛的就拜他为王”孙先生见此情况可是大吉大喜的,不趁机整顿个王位怎肯善罢甘休?事情只此倒也是顺水推舟传到桥头自然直的拿到了“千岁大王”一名。将“石”字一隐,到成了美猴王了。

有诗为证“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知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不过野心勃勃的孙猴子怎肯只得千岁,武功至此?难道他真的寄人篱下仅做一名美猴王了吗?

猴王出世选自范文第5篇

本名章金莱,是南猴王“六龄童”章宗义的小儿子。1959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著名表演艺术家,多年来专注于西游文化专题收藏,内容十分丰富。

现任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吴承恩纪念馆荣誉馆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北京电影家协会青少年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重要藏品有

齐白石、徐悲鸿和韩美林先生画的猴,范曾的题词“深山神猿”,启功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赵朴初的“学无止境,业精于勤”,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社戏图》,刘继卣先生画的《猴王图》,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题字“玄奘大师纪念堂”,国画大师傅抱石画的《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小说连环画,程十发先生画的《孙悟空形象》,舒同的题字“吴承恩纪念堂”,等等。

在熙熙攘攘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小摊、小店以及各色物品琳琅满目。记者刚要走进去,却发现“美猴王”六小龄童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只见他头戴红色帽子,身穿红色外套和红白相间的格子衬衫,一只手提着纸袋,另一只手向记者打着招呼。

六小龄童告诉记者,他提前来了10分钟,已经略有收获。说着,六小龄童从纸袋中拿出一本民国期间的《西游记》小人书和一个鸡蛋大小的猴子雕像给记者看。随后,记者与“美猴王”一起,进入潘家园旧货市场“寻宝”。

狂热“搜”藏的“火眼金睛”

潘家园旧货市场很大,分为地摊区、古建房区、古典家具区、现代收藏区、石雕石刻区等几个部分,六小龄童就从门口的店逛起。

“老板,有吗?”六小龄童快步走到一个小摊前,向老板问道。

“是猴哥啊,现在还没有呢。”老板边忙边回答。

六小龄童笑着点点头,接着去逛另一家店。记者估算了一下,偌大的潘家园,少说也有几百家摊铺,但绝大部分老板都和他很熟,一见他来,就知道是在找与猴子、《西游记》有关的藏品。而六小龄童则用“火眼金睛”一扫而过,跟每个老板愉快、简短的打着招呼。不过,只要碰上能吸引他的藏品,他就会驻足仔细品鉴。

六小龄童的收藏情怀,从小时候就有,因为他出身猴戏世家,爷爷章益生、父亲“南猴王”六龄童都有收藏的习惯,特别是与猴戏相关的物品。等到六小龄童本人成功扮演了孙悟空之后,他对收藏变得愈发狂热起来,并确立了所有的藏品都以“西游文化”为主题。只要是与猴子或者《西游记》有关的物品,无论是雕像、书籍、画作、照片,还是生活用品,他都兴趣十足。只要是在北京,不拍戏或者不参加其它活动,六小龄童就在周四去报国寺,周六去潘家园,雷打不动。即便是去外地做讲演或者拍戏,他也总要找时间,去当地的古玩市场看一看。

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记者已经与六小龄童逛了一百多家摊店。由于早年拍戏时腰部受伤,六小龄童便带着记者到一家小店里歇息。

小店老板四十岁出头,是湖北黄石人,名叫王金山,主要经营古籍善本,很多年前就和六小龄童认识,后来渐渐的成了朋友。六小龄童因为在购买藏品时,许多老板都认为他是明星,有很多钱,所以价格要得比一般人要高,因此六小龄童就经常请王金山代他去买。王金山每次看到有什么与《西游记》有关的珍品,总会先买下来,再交给六小龄童。六小龄童有的时候买多了,拿不动,就先放一部分在王金山这里,等下次来的时候再取。

略微休息片刻,六小龄童就又抖擞精神,去逛其它的摊店了。

名副其实的藏“家”

由于六小龄童对收藏的狂热,家里渐渐地堆成了“猴山”,六小龄童本人也笑着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藏‘家’,家里到处都是。”

记者随后来到六小龄童的家里,发现果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猴子雕像以及与《西游记》有关的字画,因为藏品太多,六小龄童获奖的奖牌反而被堆在了角落里。

他的妻子于虹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简单朴实,心平气和。她早些年曾竭力反对六小龄童把各种藏品摆得家里到处都是,但后来渐渐开始理解丈夫的良苦用心,转而支持他,并主动帮他留意相关藏品。后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的六小龄童文化有限公司,看到这里的布置也全是猴子雕像、《西游记》小人书、猴戏脸谱等物品。六小龄童年过70岁的大哥,同时也是六小龄童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金彦告诉记者,全家都很支持六小龄童进行与《西游记》有关的收藏,花费再大也值!

捐到艺术馆去

要知道,六小龄童是个很节俭的人,他身上的穿戴没有名牌,出门没有豪车,住房没有别墅,对吃也不是很在意。记者与他一起进餐时,他专门为记者点了一份牛肉,自己却只吃青菜。最后买单时,他拿出厚厚一沓整整齐齐的面值一毛钱的人民币,交给服务员后,解释说:“这些正好50元钱,平时很多一毛钱零钱花不出去,只好把它们攒起来。”

然而,六小龄童却舍得花大钱买这么多藏品,他会拿这些藏品来做什么用呢?

“捐到艺术馆去!”这就是六小龄童给出的答案。

早在2004年,他就捐给江苏淮安楚州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1300多件文物,价值高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六小龄童的关照下,记者来到位于江苏淮安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馆长徐朝红热情地接待了记者。

记者在参观后了解到,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2789.5平方米,馆内分为世家厅、艺术厅、演映厅、猴戏厅等,共有“猴王世家”几代人近百年来为猴戏艺术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及辉煌的艺术历程、珍贵文物及戏剧用品400多件。比如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赠送的电视剧《西游记》中使用过的化装、服装、道具及剧照和生活图片,中国南北猴戏的历史及众多猴戏艺术家生平的介绍,各种“西游”艺术品陈列,赵朴初、关山月、万籁鸣、曹禺、姚雪垠、侯宝林等艺术大师的墨宝,各年代及各国《西游记》的小说和“西游”研究书籍、画册的展示,元代道观遗物大型石雕“三王石”、“猴王世家”历代猴王的脸谱和金箍棒,等等。

2012年6月份,记者曾赴当时还没有开馆、位于上海市奉贤海滨度假区“上海湾”的六小龄童艺术馆,并对其进行了题为《带你看看六小龄童的藏品》的独家报道。2013年1月14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并对六小龄童进行了专访。

此刻,六小龄童正在上海拍摄电视连续剧《新燕子李三》,他在剧中饰演燕子门的掌门李显。记者在片场看到,六小龄童依然身手矫健,而且颇有武林宗师的风范。不过,他还是专门抽出时间,带记者到六小龄童艺术馆再次深入了解。

六小龄童艺术馆共有3层,馆内藏品全部来自六小龄童的个人捐赠。一层铜器馆,内有铜器近百件,仅雕塑类就有活灵活现的师徒四人取经像、越南黄花梨制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雕塑、工笔画大师刘金友先生制作的铁质猴头等数百座,处处体现着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推广。

二层书画瓷器馆,藏品约300余件。令记者深深震撼的是,所有的匾额、字画,均出自国内顶尖书画大师之手。齐白石、徐悲鸿和韩美林先生画的猴,范曾的题词“深山神猿”,启功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赵朴初的“学无止境,业精于勤”,国画大师李可染画的《社戏图》……再加上各种脸谱、形形的奖杯、民国时期的《西游记》烟标、与六小龄童相关的纪念邮票、各个朝代各个地方收集来的瓷器、明清时期《西游记》的各种版本,实在令人目不暇接。

艺术馆的三层,则有“三圣堂”、“吴承恩纪念堂”、“玄奘大师纪念堂”以及“六小龄童旧时住宅”,展品两百余件。

收藏是一种修行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是第一次见面时,六小龄童赠给记者的题词,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在不少观众的心里,没有六小龄童,所有的孙悟空都像“山寨”。而他本人对此则一笑置之,专心致力于西游文化与猴王精神的传承,并为把电影版《西游记》拍摄成功而四处奔波。在他看来,西游文化主题的收藏既是一项个人爱好,同时也与自己毕生所致力的事业融合在一起。平常一有时间,他就将自己置身在无数藏品的深处,寻找西游文化所孕育的那个孤独却不孤单的灵魂,然后与之倾心交谈,而且经常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六小龄童身上的衣着、帽饰等生活用品,也都包含着世界各国美猴王及猴的元素。

许多人都还不知道,六小龄童是佛、道两教的居士,并分别拜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为师。可以说,他演孙悟空,是因缘而生,而他演活了孙悟空,并致力于西游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光大,却是因念所致。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执著于西游文化与猴王精神,却并不为此患得患失。

六小龄童说,收藏是人生的一种呈现,包括藏家自己的品味和收藏历程、藏品本身所记录的时代、文化内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过这样的时刻,原本十分清楚、简单的事情,往往在经历一番之后,反而变得模糊起来,但收藏会给你一条回家的路。

相关期刊更多

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华民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小学语文教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