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控技术

调控技术

调控技术

调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棉花调控技术

0引言

新疆农四师六十三团地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年日照2700小时,有效积温3500℃以上,年降雨量148mm,无霜期150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干旱、冰雹、霜冻等,晴天多雨天少。即有有力的天气条件,又有不利棉花生长的条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在贯彻“矮、密、早、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播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团场棉花产量不断提高,全团皮棉单产从2001年的112kg/667m2提高到2006年的136kg/667m2。现将棉花全生育期调控技术简介如下: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1种子调控

1.1晒种:由于棉种休眠期长,需要较长的后熟时间。通过晒种可以起到打破休眠,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目的。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调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调控;艺术;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07-01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一、何谓信息技术课堂调控艺术

艺术的内涵针对不同事物或不同人物的理解可能是不一致的。艺术的评价没有像数学题目一样的标准答案,譬如有些文学上的艺术性可能理解为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看似粗糙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往往更能打动人,感染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课堂语言艺术是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所必需讲究的,教师的课堂语言,既是展现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进行课堂控制的主要因素。所以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又富有启发性。课堂语言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讲述语言艺术

讲课时的用语要严谨、科学、人本化。在“因特网的应用”一节课上,学生进入机房,都很高心,因为根据教学内容,今天应该可以上网了,但是从教师的心理出发,必要的理论铺垫还是有必要给学生交代一下。此时好几个“胆大”的学生问老师:“老师,今天可以让我们上网了吧……”,老师一听,我还没有开始讲课,学生就作如此要求,回答到:“上网,上网就知道上网,上网有什么好的啊,其他的都学不好……”学生无语。一会教师讲到应用时,要求学生上网进行相关操作,一些学生拒绝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刚上课时老师讲了“上网有什么好的啊”,致使教学陷入僵局,课堂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有的教师可能是经验或研究不够,一些讲课语言具有科学性错误,此时应该谦虚接受学生的质疑,作出正确的答案。

(二)提问语言艺术

在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就是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此外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问的语言还要讲究针对性,可操作性,启发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电脑操作情况的观察来发现,提问不易频繁,要留有足够的学生实践时间。

二、为什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堂调控的艺术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类型往往是以实践为主的“综合课”,学生好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由于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接触了信息技术,起点参差不齐,这就增加了课堂调控的难度;另外,信息技术课免不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很难想象每一个学生都能抵挡这种娱乐性的诱惑。有研究者认为:在控制方式上,网络媒体具有缺乏控制、可塑性高等特点;在互动方式上,网络媒体的特点是双向多元、立体互动、即时互动的。所以与常规课程教学相比,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主体性、个体性,也增大的调控难度。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调控时一味的“专权”或“放纵”,都会导致调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调控要讲究技巧,要注重其艺术性。

三、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调控艺术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技能

1、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多方面的知识,比如现代网络的发展、常用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的思路及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只有自己掌握信息技术多方面的知识,才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教师能够精通其道,才能够在科学的基础上体现艺术性。

2、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譬如心理学、教育学、数学、音乐、美术、影视编辑等。信息技术新课程不单是电脑的简单操作,要把握好信息技术课堂调控艺术,首先要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白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其中许多知识点如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Word、网页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数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信息技术不是纯粹的技术,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二)正确把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情感价值

艺术与情感是紧密相连的。课堂调控要体现艺术性,课堂主角的情感至关重要。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应该积极向上,科学严谨,亲切细腻。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不能情绪化,情绪化容易导致课堂矛盾的激化;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人而异,据异施教”,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领悟教师的教学要点,以主动的情感投入学习。另外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有效抑制或减少因师生情感不合带来的课堂失控。这也对教师本身的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首先在思想和情感上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

参考文献

调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央空调;自动化控制技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012-01

中央空调在很多大型场所中,是一项不可少的设备,但是,中央空调对其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其安全性也不是很高,这样不仅仅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中央空调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因此,要想提升中央空调运行的效果,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提升其安全性能,加强对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利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形式,以此提升中央空调的运行性能,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这样对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x。

1 中央空调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几个方面

1.1 PLC控制技术

PLC控制技术是中央空调中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形,具有良好的智能、包容等性能。在PLC控制技术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中央空调的开关、顺序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应用,从而有效的完成了自主控制的性能。同时,PLC控制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人机交换界面操作的形式。另外,PLC控制技术也具有强大的PID调节功能,根据PID的运行程序,对PLC控制技术的运用程序,进行全面的编写。同时,在利用反馈控制模式的形式,达到人机交流的形式。并且利用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他婆娘共有利用的简单的符号,对中央空调的运行形式,进行全面的控制,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

1.2 远程监控技术

远程监控技术是中央空调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在远程监控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中央空调运行中的参数变化、开关的运行状态、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记录,这样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控制,从而避免大量能源和相关参数的丢失。另外,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对中央空调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调节。但是,在调节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室内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节,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1.3 温度、湿度的处理形式

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前面的处理,也就是在对其空气进行全面的过滤以后,进行全面的加热、或者进行全面的降温、干化等方面,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空气中的不同性质,进行全面的选择,从而展现应有的作用。另外,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内部与外部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形式,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全面的转化,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效果。

2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形式

2.1 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形式

模糊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在中央空调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作用和意义,主要是利用模糊集合论、模糊逻辑推理、模糊语言变量的基础之上,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形式,对中央空调中的智能模糊语言,进行全面的控制。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并且不需要对构建相对准确的数据库,以及构建相应系统模型。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适应性能相对较强。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的过程中,对其风量也进行了有效的设定,并且可以随意的调节,以此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

2.2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形式

自动化控制所包含的技术形式有很多,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由于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主要融合了人工的神经网络和系统控制等方式,主要对人工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模拟,并且将其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有效的形成一个强大网络系统。另外,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结构系统主要分为:输入层、隐含层、以及输出层等方面。同时,在中央空调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替代原有的控制器和辨识器等方面,对中央空调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央空调运行的稳定、安全等性能

3 结语

本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中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形式,只要对其相关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应用,例如: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等,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央空调稳定、安全的运行,有效的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提升了中央空调的安全性,这对其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宁永生.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卞希祥.浅析中央空调的自动化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233.

调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暖通空调 控制技术 节能技术

一、空调相关的技术问题

1 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具体表现为:系统在大流量小温差中运行,在新风不足和冷凝水过多的情况下造成能源浪费严重。由于空调系统采用定工作点方式运行,导致传热环节的传热效率大大降低, 使系统浪费了大量的能量。

2 空调控制器设计不合理。 由于空气处理机的热交换存在潜热交换的非线性环节, 当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冷冻水温度和压力发生就会变化。因此,需要开发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使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也是目前非常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空调技术的控制措施

1 设计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是设计思想水平的提高, 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来优化空调技术 。目前,设计方案的主要问题是评价体系不完整、定性指标的评价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性,没有针对具体的设计条件和要求, 对空调十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设计方案无法做到科学的管理,透明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加强相关方案设计软件的开发研究, 以实现空调方案设计规范化。咋充分考虑建筑方案的节能性、经济性、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改变目前空调设计费偏低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工程设计的合理设计周期, 使空调设计人员 在方案设计中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房间温度控制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影响,而且温度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惯性。当温度有较大的波动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人工决策的开环控制等,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的效果的反馈,等到控制器得到控制温度信息时,控制的温度已经出现了超调的情况,导致实际温度反复的在设定温度上下波动,进而使得空调的频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反复。另一方面,本文的目的是设计并制造出一个能够适用于大多数通讯机房节能控制的设备,而不是针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受控房间,因此无法得到精准的数学模型参数,只能经过一定的推理和演算之后得到近似的模型结构和参数范围,这就需要所设计的控制方式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要保证传统控制方式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2 空调技术的控制

2.1 节能减耗的控制理论。在空调的空气处理部分建立动态建模, 以使得空调系统可以采用更高级的控制算法和合理的优化策略来减少能量的消耗,对被调房间的温度采用定工作点工作的控制, 使空调控制系统调节的房间环境适合, 减少空调系统能量的消耗。

2. 2 控制技术技术。

2.2.1 模糊控制技术。利用定送风量、 定温度和定压力的 C A V 系统会导致消耗大量的能量, 究其原因是由于空气处理单元中送风管道引起的纯滞后和大惯性, 这些参数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时间。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在于它是模糊逻辑推理与神经网络有机结合的产物,利用神经网络结构使传统神经网络中没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权值被赋予了模糊逻辑中,通过局部网络建立任意的非线性函数,并且网络输入的数目等效于所研究问题的独立变量数目,.利用神经网络很好的解决了空气处理单元被控对象复杂性,而且能够在外部的干扰下对室内温度进行及时的调解。控制是一个耗时、耗能的过程,对空调的模型结构进行了主观假设。

2.2.2 智能控制技术。 把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应用于空调的控制器中,空调模型把智能控制应用于空调的控制系统中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未来的空调控制必将向着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

2.2.3 预测控制技术。把预测到未来的信息利用选定的优化方法对给定的同标函数进行合理的优化, 从而确定得到系统合理的控制规律, 使被控对象采用最小方差控制中所用的回归积分来描述受到随机干扰的对象。同时预测控制的优化策略,采用一个不变的全局优化目标,确定了对象当前及未来控制作用的大小,这些控制作用较优地达到系统的设定值,对控制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预测控制把当前控制影响较多的对象均包含在内,虽然快速性和稳定性较差, 但减少了计算时间,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有着很大的改进作用。

2.3风系统变负荷调节

一个空调系统风量的调节包括两个方面:各个空调分区的风量调节和整个空调系统的总风量调节。从控制方法上来说就是:各个空调分区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自己的送风量;整个系统根据所有空调分区的总风量调节风机转速来改变总送风量。在实际运行中,空调系统的负荷不断变化,每时每刻所需的新风量也是一个变量,如果送风量按照一定值设定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例如,某时刻某个空调区域会议室将停止使用,空调器冷冻水路被切断,但新风仍然向空调房间输送,使得新风机组的能耗并没有因为该空调区域停止使用而下降,造成能源的浪费。由于采用了联动风阀,使得各空调区在无人或不使用的条件下,切断送入该空调区的新风,进而减少了系统的总新风量,减少了新风负荷。利用总风量控制法计算出各个空调区末端的系统总送风量,并计算出合适的风机转速,采用变频技术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

2.4 调速技术

对于空调风机而言,其调速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采用不带速度反馈的变频调速系统,同时考虑到流量、压差以及功率与转速之间的线性、平方和立方关系,对压频比(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频率的比值)恒定的开环控制方式进行修正。将压频曲线配置在恒定压频比直线之下,保证在低速运行时电机的气隙磁通低于额定值,电机的最大转矩低于额定气隙磁通时的转矩,于是铁损耗较小,在部分负载时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

连续改变供电电源的频率,即可连续平滑的调节电机的转速,这种方法称为变频调速,变频调速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应用变频调速,可以大大提高电机转速的控制精度,使电机在最节能的转速下运行。以风机、水泵为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当所需风量减少,风机转速降低时,其功率按转速的三次方下降。因此,精确调速的节电效果非常可观。在实际运行中,轻载运行的时间所占比例却非常高。采用变频调速,可大大提高轻载运行时的工作效率。因而变频调节是理想的调速方式。

3.结束语

空调技术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节能技术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随着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重的增多,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我们以科学为基础发展空调技术,开发新能源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空调技术在设计思想和控制技术方面要求人们去严格遵守。我国的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增长。因此,在空调设计中应注意热工性能和热设备的保温性能;,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同时采取自控节能等措施。

参考文献

调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 远动系统 调度自动化

1、 电力调度

电能的产、输、配和用均在一个电力系统中进行的,我国电网实行五级分层调度管理:国家调度机构(简称国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度机构(简称网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调度机构(简称省调),省辖市级调度机构(简称地调),县级调度机构(简称县调),我国电网调度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层控制。

2、远动系统

远动终端RTU,在电网监控系统中,RTU的功能是指RTU对电网的监视和控制能力。也包括RTU的自检、自调和自动恢复等能力。

通常RTU的功能可划分为远方功能和当地功能。远方功能包含遥测(YC)、遥信(YX)、遥控(YK)和遥调(YT)四方面的功能,简称“四遥”功能,数字值,计数脉冲,事件顺序记录(SOE),事故追忆,电力系统统一时钟,转发,适合多种规约的数据远传。

其中遥测即为远程测量,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所的主要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遥信即远程信号,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所的设备状态信号,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遥控即远程命令,它是从调度中心发出改为运行方式的命令。这种命令包括操作发电厂或变电所各级电压回路断路器,投切补偿电容器或电抗器,发电机组的开、停等。

遥调即远程调节,它是从调度中心发出命令实现远方调整发电厂或变电所运行参数。这种命令包括改变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以调节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改变机组有功和无功成组调节器的整定值,以增减机组的输出功率,对自动装置整定值的设定。

当地功能为CRT显示,汉字报表打印,本机键盘、显示器,RTU的自检与自调功能。

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

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变送器技术和A/D技术等。远动系统处理的信号大部分是0-5V的TTL电平信号,而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参数都是大功率的参数,为了能在远动装置RTU中处理这些信号,通过变送器对大功率参数进行处理,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线性地转化为TTL电平信号。A/D技术主要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和遥测信息的采集任务。

遥信信息是指电力系统的各种开关设备的状态以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运行状态等,是电力系统中各节点(母线)的电压,支路(线路变压器)的潮流(有功,无功)或电流等模拟量。在电力调度自动系统中,遥信信息的传送必须经过两个过程:第一是采集遥信对象的状态,目前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第二是将采集到的描述遥信对象状态的二进制位编进具体的遥信码中去,通过数字多路开关分别将各路的遥信状态输出到接口电路,如8255A等,再通过接口电路送入CPU进行处理,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

为了采集到遥测信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遥测采集中,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交流采样技术,电压电流信号取自于CT和PT,以及电线杆上的传感器,经过滤波放大环节去掉19次以上高次谐波,送入取样保持环节,进行同步采集,得到和信号源同步的信号,A/D转换对其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可以送入单片机或STD工控机等高级环

节,完成数据的采集,如图2。

远动系统的信道编译码技术

远动系统的信道编译码技术包括信道的编码和译码、信息传输协议(规约)等。远动装置采集的信息必须通过通信信道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才能使用,因此,通信信道是远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传送的信息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必须对信息进行信道编译码,具体的数字传输系统模型如图3所示。

在数字传输中,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信道编译码,尽可能地克服信道干扰。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译码方法很多,为了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传送,常采用线性分组码进行编译码,而线性分组码中又广泛采用循环码。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

信道编码传输过程中,按照监督码元的构造方法,形成不同的特征码。设码字有K位消息码元和R位监督码元,则码长n=k+r,码字数目为2k。如果每个码字的R个监督元中只与本码字的K位消息元相关,则这2k个码字的集合称为分组码。

若一个分组码的2k个码字恰好是矢量空间V的一个K维子空间,称分组码为线性分组码。设消息序列m=(m1、m2、……m)k,V1、V2、……Vk是K个线性无关的n重,则线性组合,U=m 1V1+m 2V2+……m kVk。用码长和消息码元两个参数描述这种码时,又称(n,k)线性分组码。

远动系统中的循环式数据传送规约

在电力系统远动控制中,为了实现变电站、电厂和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在信道编译码前,必须建立一种预先约定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这就是通信规约或协议。目前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循环式数据传送(CDT)规约进行数据传送。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一般是以帧结构进行传送的,在远动系统中,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遥信状态信息、电能脉冲计数值分别安排在D1和D2帧,而事件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进行传送。对于帧结构,一般以同步字开头,并有控制字和信息字,其长度可变,结构如下。

通过帧格式的包装之后,数据就可以按照规约进行传送,完成信道的全部编译码工作。远动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远动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包括调制技术和解调技术。

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可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一个电力通信专网,目前的电力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电力线的载波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发射端上,数据通过信道编码后形成基带信号,利用电力线上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各种调制技术把基带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以电流、电压的形式随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在接收端上,应用解调技术相应地把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电力系统正是通过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技术,实现远动系统的数据通信。

3、调度自动化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分分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传息子系统、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人机联系子系统。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管理系统(DMS)、能量管理系统(EMS)。其中能量管理系统可分为: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控制(EDC)、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E、安全分析SA、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DTS)。

相关期刊更多

暖通空调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与空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发电与空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