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染效应

感染效应

感染效应

感染效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妇产科;感染;疗效

0引言

本文探讨了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片治疗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患者的情况主要包括: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产褥感染等等,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0例。排除标准:对于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不适合应用口服给药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妊娠和在哺乳期的妇女予以排除。并且禁止应用其他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在治疗组中,患者的年龄为20-4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9±6.7)岁,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23-4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7±5.6)岁。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片300mgbid,连续用药时间为7-14d。对照组患者口服丹锦片300mgtid,连续用药时间为7-14d[1]。

1.3观察项目

在给药第1(或给药前)、3、5、7、14天(或者是停药之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腹痛、白带、下腹部压痛、子宫举痛等情况的变化,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为患者检查血常规和白带[2]、肝肾功能等情况,观察服药后发生的副作用情况。

1.4临床疗效评价

痊愈:患者的症状、体征全部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病原菌清除了。显效: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恢复,病原菌消除了,但是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3项中,有1项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进步: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上述3项中有1项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无效:患者用药72h病情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甚至是加重了。

1.5细菌学疗效评价

清除: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病原菌消失,并且没有新的病原菌发生。未清除: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病原菌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菌交替:疗程后出现新的病原菌并且原病原菌消失。无法判断:细菌学结果无法判断[3]。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进行c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效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3%,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83%,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细菌学疗效

治疗组中,细菌的清除率为86.00%。在对照组中,细菌的清除率为65.00%。两组细菌清除率进行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治疗组中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纳差、胃部不适,共计有3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在对照组中,患者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纳差、胃部不适、头晕,共计有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经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副作用比较轻微不用因此而中断治疗,没有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3讨论

在妇产科中发生的感染通常都是混合型的感染,病原体一般是由阴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构成的,主要包括或者是不包括奈瑟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左氧氟沙星片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它的主要药物特征为[4-5]: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分布广,其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等都发挥着显著的抗菌作用。属于一种广谱杀菌剂,其杀菌机制是分裂细胞、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并对RNA与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的作用,可以加强白细胞的吞嗜能力,并且还可以在非分裂细胞中产生作用,使之失去自身的存活能力,所以,对感染有根治的作用。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妇科感染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3%。本文我们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对妇产科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有效率与相关的文献报道近似。治疗组中,细菌的清除率为86.00%。在对照组中,细菌清除率为65.00%。两组细菌清除率进行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中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纳差、胃部不适,共计有3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在对照组中,患者出现的副作用为:恶心、纳差、胃部不适、头晕,共计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经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副作用比较轻微不用因此而中断治疗[6-8],没有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左氧氟沙星片每天只需要服用两次,而丹锦片每天要服用3次,这就说明左氧氟沙星片的疗效不但好而且服用方便。另外,因为左氧氟沙星对细菌和哺乳动物异构酶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选择性,从而使其用药的安全性不断提升,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之,在妇产科感染的患者中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疗效是很好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素椿,曲芬,王晓峰,等.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13,7(11):766-767.

[2] 孙达成,杨斌.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3(11):98.

[3] 孙丽君,张显杰.左氧氟沙星的药理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14,01(12):1103.

[4] 林康华,招汉荣,江杨平.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4,08(26):89.

[5] 黄维胜.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88):320.

[6] 王芬英,万延红.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辅助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08(55):891.

[7] 陈钰.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4,11(98):325.

感染效应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手术室;感染控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b)-017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WAN Hui-zhen LIANG Xiao-min

Operating Room,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s 96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quir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regular nursing care,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care.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nursing satisfaction,settlement bacteria content of object surface and microbial content of air in operating room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4.1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4.58%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Operating room;Infection control;Nursing satisfaction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医学知识,分析出将会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干预对策,进行预见性的问题防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治疗场所,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感染[2]。保证手术室的环境洁净,可以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因此,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为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室环境质量、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9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排除患有全身性感染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昏迷无意识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2014年4~7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10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3~68岁,平均(45.8±5.2)岁;体重指数为21~25 kg/m2,平均为(23.4±1.3) kg/m2;对照ASA分级标准:Ⅰ级24例,Ⅱ级20例,Ⅲ级4例;行腹部手术27例,胸部手术16例,其他5例。实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0~70岁,平均(46.3±5.4)岁;体重指数为20~25 kg/m2,平均为(23.1±1.4) kg/m2;对照ASA分级标准: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4例;行腹部手术28例,胸部手术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清洁、消毒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手术之前保持身体皮肤清洁,术前数小时要禁食,将肠道、膀胱排空[3]。将手术所需设备、物品、手术室以及手术台做好严格的消毒灭菌,备好常规药物及急救药物。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低幅度活动,防止手术室内的空气层被破坏[4]。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手术结束后仔细清理患者手术切口,定期给予清洁或消毒,及时换药。

术前护理:对于伴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肝炎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加以监护[5]。针对于肿瘤类患者,更要给予个性化护理,对其实施单间护理,防止病菌入侵患者机体[6]。在术前备皮时期,要依据患者与手术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将毛发拔除[7]。行肠道手术的患者要灌洗肠道,防治手术时肠道容物流出污染腹腔。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依据患者身体与手术情况来适度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注意保留患者的脓性分泌物、体液的样本,在细菌培养后做药敏试验,为体液以及脓性分泌物导致的感染做出预案[8]。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要监管空气净化设备的稳定运行,以此保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为患者清理手术切口或换药时,要用力适度,防止牵拉伤口,造成伤口不愈合或伤口裂开。对于腹腔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予腹带应用,避免创口出血以及牵拉情况的发生,但腹带透气性不佳,在创口部位容易形成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和潮湿生长环境[9],因此,要权衡利弊使用腹带。对于留置尿管或者引流管的患者,要随时检查导管的固定性,以及与尿袋衔接的良好性,防止脱落,并定期消毒,保持导管畅通。注意手术切口或导管插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分泌物的异常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炎性表现,要实行细菌培养,观察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手术前后的物体表面与空气进行取样,检测物体表面的沉降菌含量与空气中含菌量。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或家属针对护理态度、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做出如实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实验组术后出现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7例,感染发生率为14.58%。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室环境的比较

实验组手术前后的物体表面以及空气采样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室环境的比较(cfu・m-3,x±s)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3.1 手术室易感染因素分析

手术因素:在进行大、小肠以及阑尾等手术时,脏器内容物或脏器的病变性脓液,均易造成体腔污染,引发感染[10]。通常情况下在术前禁食,能够大大降低感染发生率,但部分急诊手术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禁食,且手术危急,手术中操作不细致易引发感染,手术时间过长使附在暴露创口上的微生物增多[11],也会增高感染发生率。

患者因素:患者长期患病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为细菌的繁殖及生长创造有利条件[12];年幼以及年老患者更易于发生感染;伴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营养不良以及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使细菌更容易入侵,且感染后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术后在医院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或出院后在家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清洁及消毒工作不严格等均容易引发感染[13]。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不合格、手术时间拖延过长、手术切口不整齐以及引流工作不顺畅等均会增加感染率[14],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液的浓度未达标也会引发感染。

3.2 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手术室是各医院的主要治疗场所,其流动性较大,如果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以及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不合格,另由于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感染[15]。以往临床上均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但其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预见性护理是对于可能出现的感染,分析其感染诱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从根本减少引发感染的因素,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中给予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增强手术前后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的消毒效果,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邬飞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7-58.

[2] 梁锦平.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1):121-122.

[3] 沈洁.危象预见性评分护理对于减少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缺陷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0):47-49.

[4] 张命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126.

[5] 张芬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34-635.

[6] 朱彩香.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71-72.

[7] 张佩芳,李瑞东,董家勇,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64-1166.

[8] 谭小红,聂少平.感染科陪护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J].中外医疗,2012,31(27):153,155.

[9] 张志会.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5):352.

[10] 冯婷.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肠胃手术后肺部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335-336.

[11] 占志花.老年患者手术室感染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3-1265.

[12] 王晓础,张丽青,林哲,等.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4):1015-1016,1019.

[13] 郑莉华,陈瑶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留置PICC管中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 34(16):2473-2474.

[14] 郑福萍,琚爱红.预见性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96-98.

感染效应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b)-017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WAN Hui-zhen LIANG Xiao-min

Operating Room,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s 96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quir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regular nursing care,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care.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nursing satisfaction,settlement bacteria content of object surface and microbial content of air in operating room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4.1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4.58%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Operating room;Infection control;Nursing satisfaction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医学知识,分析出将会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干预对策,进行预见性的问题防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治疗场所,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感染[2]。保证手术室的环境洁净,可以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因此,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为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室环境质量、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9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排除患有全身性感染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昏迷无意识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2014年4~7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10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3~68岁,平均(45.8±5.2)岁;体重指数为21~25 kg/m2,平均为(23.4±1.3) kg/m2;对照ASA分级标准:Ⅰ级24例,Ⅱ级20例,Ⅲ级4例;行腹部手术27例,胸部手术16例,其他5例。实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0~70岁,平均(46.3±5.4)岁;体重指数为20~25 kg/m2,平均为(23.1±1.4) kg/m2;对照ASA分级标准: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4例;行腹部手术28例,胸部手术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清洁、消毒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手术之前保持身体皮肤清洁,术前数小时要禁食,将肠道、膀胱排空[3]。将手术所需设备、物品、手术室以及手术台做好严格的消毒灭菌,备好常规药物及急救药物。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低幅度活动,防止手术室内的空气层被破坏[4]。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手术结束后仔细清理患者手术切口,定期给予清洁或消毒,及时换药。

术前护理:对于伴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肝炎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加以监护[5]。针对于肿瘤类患者,更要给予个性化护理,对其实施单间护理,防止病菌入侵患者机体[6]。在术前备皮时期,要依据患者与手术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将毛发拔除[7]。行肠道手术的患者要灌洗肠道,防治手术时肠道容物流出污染腹腔。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依据患者身体与手术情况来适度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注意保留患者的脓性分泌物、体液的样本,在细菌培养后做药敏试验,为体液以及脓性分泌物导致的感染做出预案[8]。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要监管空气净化设备的稳定运行,以此保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为患者清理手术切口或换药时,要用力适度,防止牵拉伤口,造成伤口不愈合或伤口裂开。对于腹腔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予腹带应用,避免创口出血以及牵拉情况的发生,但腹带透气性不佳,在创口部位容易形成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和潮湿生长环境[9],因此,要权衡利弊使用腹带。对于留置尿管或者引流管的患者,要随时检查导管的固定性,以及与尿袋衔接的良好性,防止脱落,并定期消毒,保持导管畅通。注意手术切口或导管插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分泌物的异常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炎性表现,要实行细菌培养,观察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手术前后的物体表面与空气进行取样,检测物体表面的沉降菌含量与空气中含菌量。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或家属针对护理态度、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做出如实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实验组术后出现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7例,感染发生率为14.58%。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室环境的比较

实验组手术前后的物体表面以及空气采样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室环境的比较(cfu?m-3,x±s)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3.1 手术室易感染因素分析

手术因素:在进行大、小肠以及阑尾等手术时,脏器内容物或脏器的病变性脓液,均易造成体腔污染,引发感染[10]。通常情况下在术前禁食,能够大大降低感染发生率,但部分急诊手术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禁食,且手术危急,手术中操作不细致易引发感染,手术时间过长使附在暴露创口上的微生物增多[11],也会增高感染发生率。

患者因素:患者长期患病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为细菌的繁殖及生长创造有利条件[12];年幼以及年老患者更易于发生感染;伴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营养不良以及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使细菌更容易入侵,且感染后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术后在医院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或出院后在家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清洁及消毒工作不严格等均容易引发感染[13]。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不合格、手术时间拖延过长、手术切口不整齐以及引流工作不顺畅等均会增加感染率[14],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液的浓度未达标也会引发感染。

3.2 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感染效应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范化,抗菌药物,术后伤口感染

抗菌药物是用于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一类药物,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术后伤口感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比欧美国家多一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不到20%[1]。抗菌药物的滥用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术后伤口感染方面,围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已成为一种常规预防手段[2]。本文通过比较规范化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在预防术后伤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详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4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44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7±8.2)岁。纳入标准:术前均进行各项血液指标和体温的检查工作,保证所有入选对象均在正常水平,未发现明显的感染征象,术前3d无抗菌药物应用史。排除标准:排除对抗生素过敏者,并发类风湿、肾衰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出院时未拆线者,以及术前住院天数大于5d的患者。根据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可以将患者分为规范组和长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规范组:当患者情况正常时,不需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当患者手术时间大于1.5h,或者需要多次进行内固定重建术时,需要进行术前麻醉,并于麻醉后进行抗生素的静脉注射治疗;当手术时间不低于4h,手术过程中需再重复应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抗菌药物治疗不超过36h[3]。长期组:当患者情况正常时,术中进行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当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或需进行内固定重建时,需要进行术前麻醉,并于麻醉后进行抗菌药物的静脉注射治疗,此外,术前24h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一次,术后36h以后仍然持续使用抗菌药物,或者连续使用3~5d,亦或者连续使用直到患者体温恢复到37.5℃以内。

1.3伤口感染判定标准 根据医生对各个患者的病程记录,只要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不论发生部位深浅,均判定为感染;出院前进行术后拆线,如果伤口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热痛或红肿情况,不论患者血象是否支持,或有无细胞学标示,均判定为感染;对于无法判定是否发生感染的病例,也按照感染病例计算[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式后,规范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感染,长期组术后出现2例伤口感染,规范组的伤口感染率为1.43%,与长期组的2.86%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在维护患者健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滥用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预防性用药控制不严格是其滥用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细菌引起的术后感染首先需要在伤口内成功定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繁殖,因此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应当针对性的科学进行[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的最佳时间是术前30min,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部位及其周围肌肉组织在手术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能力,这样,即使手术过程中有细菌侵入也不能成功定植。术前太早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杀灭机体正常菌落,还会使幸存的菌落产生耐药性,而手术伤口一旦感染耐药性菌株,将很难有效控制,因此外科手术前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格控制好使用时间。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是为了杀灭已定植菌株,并控制其繁殖,通常伤口完成初步修复后,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阻止细菌入侵,只要血药浓度还在有效范围,定植菌株就很难在体内存活超过36h。因此,术后36h以后再使用抗生素是不必要的。血象和体温通常被用于判定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并根据判定结果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然而,由于物的使用和术后创口的形成,术后几天内患者血常规检查均有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加的现象,且坏死组织会吸收热量从而引起患者体温升高,因此,单纯根据患者血象和体温来判断是否出现伤口感染是缺乏准确性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式后,规范组的伤口感染率与长期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率。需要明确的是,应用抗菌药物只是预防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一小部分内容,正确处理其他感染因素显得更加重要,例如术前患者皮肤清洁、手术技术、无菌操作、手术室环境、术后伤口处理等[6]。因此,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关注非抗生素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应用中,长期使用并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应用,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刘昱,郭利涛,张蕾,等.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3):312-316.

[2]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28-130.

[3]张波,徐小薇.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其合理使用的策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1):1-4.

[4]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

感染效应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预防性护理;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36-03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终末期肾病病人需要依赖长期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南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容易出现感染,影响透析效果,相关报道也显示感染是造成维持性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透析时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该研究在2012年1月-2014年5月将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感染控制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1例:16例,年龄在25~69岁间,平均(47.1±5.2)岁,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有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共有27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2例:16例,年龄在27~70岁间,平均(47.6±5.0)岁,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有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共有2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肾病变疾病,需进行血液透析者;②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③不存在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急性水中毒等急诊透析指征者;④无精神病史,认知能力正常;⑤治疗依从性高,配合护士进行相关护理工作;⑥知情并自愿参与该研究者;⑦临床资料完整,顺利完成该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②存在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有恶性肿瘤者;④曾有精神病史,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⑤长期卧床患者;⑥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相关护理的实施;⑦临床资料缺失,中途退出该研究。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透析前,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宣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预期效果,降低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自我加强对感染的控制;日常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定期消毒,注意适当通风;病情监控:严格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刻报告主管医生。

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①成立预防感染小组:由护士长牵头,若干护士组成一个预防感染小组,小组成员接受严格的感染控制培训并考核合格;②加强感染的监控力度: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对工作人员手、反渗水、透析液、物体表面、科室内空气等实施微生物监测;每隔3个月对反渗水、透析液实施内毒素监测;每天采取紫外线照射透析室1 h;每天采取含氯消毒剂对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2次;每天对消毒隔离进行检查,每天开窗通风超过30 min,2次/d,中间清场,保证通风;每次透析完毕后,应更换新床单,维持病房清洁;进入透析室前,所有人员均严格佩戴口罩和帽子、穿好工作服、换鞋子;在导管留置、血液净化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限制家属陪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③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导管留置之后的注意事项,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对于高龄、透析龄长等高危人群应加强宣教;在透析日,嘱咐患者穿刺处尽可能地少接触水,在洗澡时可采取邦迪保护针眼,并用保鲜膜同定,维持置管部位清洁;严格同定好穿刺导管,防止穿刺点部位挪动,避免穿刺点因受压出血,可对穿刺点部位消毒3次,采取干燥的、无菌的敷料覆盖穿刺点,每隔24 h换药,若穿刺点受到污染或者出现潮湿,则应及时更换;进行相关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进行手消毒;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渗出等,对可能存在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④提高病人抵抗力: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下尽可能做有氧活动,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影响病情;合理膳食,适度补充营养,避免热量过度摄入。

1.5 观察指标

①不同组别住院时间的比较;②不同组别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③不同组别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出院前,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其结果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满意度。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X?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发生感染事件,对照组感染率为27.6%,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X?=5.851,P=0.016),见表l。

2.2 不同组别住院时间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2±3.7)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23.8±4.5)d(t=0.8945,P=O.OOO)。

2.3 不同组别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7.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8.4% (X?=5.851,P=0.016),见表2。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