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明活字印刷术

发明活字印刷术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第1篇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但对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活字印刷史中的金属活字印刷的研究,仍有相当多的空白需要填补。因此,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才是一件值得特别赞誉的大事。

印刷术是指按照文字或图画的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术。中国古代印刷术包括木版、铜版、非金属活字与金属活字的印刷。《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是把中国金属活字印刷作为中国整个印刷史的一个阶段进行考查的。中国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水墨进行印刷。中国现今的木版水印画作为艺术的一种,仍在沿用此法。这种方法被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到了唐代,中国的刻版印刷术不仅在国内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同时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更多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中国古代大发明家毕升首创了泥活字版,再次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这以后,又出现了使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活字版的印刷技术,从而使印刷变得更为便利。

金属活字印刷是世界近代印刷的发展起点。《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所以可贵,在于它依据大量的中外文献和大量出土于中国境内的古代文物--既有代表印刷术前身的公元前的中国印章捺印,又有中国早期的刻版印刷实物;既有举世公认的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详细记载,又有对毕升之后金属活字印刷从出现到宋、金、元、明、清五朝发展的翔实例证,同时还依据大量事实,详细论述了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和中东以及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各国的影响。全书以大量权威著述和连绵不断的历代文物,以及67幅翔实插图,奠定了考证大厦的深厚事实之基。同时,对围绕金属活字印刷起源问题的纷纭争议并不回避,而是直面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金属活字印刷在11~12世纪由中国发明并首先使用,这一发明早于韩国二三百年,早于欧洲三四百年。此外,著述还从中外技术对比和技术交流史的角度,深入研究论证,再次证实东西方国家早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普遍受中国影响,其技术的广泛传播发生于元代。所有这些,都不仅对中国印刷史研究是一个推动,而且对世界印刷史研究也是一个贡献。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技术的进步。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术所以起步较早,是因为中国最早发明金属活字印刷,而与此相关的铸印、铸钱技术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铜版印刷也有千年历史。《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显然充分注意到了这些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出土实物的研究、模拟实验,并到有关手工作坊进行现场考察以及采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古代事物进行学理分析等,从而彻底理清了中国古代整个金属活字印刷工艺的工程细节。书中展示的"中国传统金属活字印刷工艺过程流程图",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工匠在各道工序中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情形,使整个金属活字印刷过程一览无余。这当然又是一个基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突破之举。

金属活字印刷的最早发源地在中国。但中国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长时间没能成为主流印刷形式。中国从宋代到清代的800年间,一直保持了印刷方式多样化的传统,即重点发展木版印刷,相应发展非金属活字和金属活字印刷。中国历史上的这种多元印刷文化是由中国特定的国情和传统积淀所决定的。对此,《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也进行了有说服力的精当分析。这也体现了著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第2篇

博物馆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是祖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它的发明、发展和传播,不仅造就了古代东方文明的伟大传奇,更成为近代文明发展的助推剂和催化剂,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巨大进步。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印刷博物馆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印刷学院内。远远看去,古铜色的大门显得端庄而厚重,大门两旁有两根雕刻精美的柱子,一侧是“印刷之光”,一侧是“文明之母”,点点滴滴看出设计者的用心。

走进博物馆,一组恢弘的雕塑造型跃然于眼前。位于中央位置的是一个大圆盘,后面墙上俨然是一本展开的书,书的两侧墙上则是一个个活字的造型。博物馆研究室李主任介绍说,这组雕塑中间的圆盘就是成功入选2015年造纸工业世界名人堂――我国元代木活字印刷术的推动者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转轮排字盘后面是三本古书的核心章节,一本是《梦溪笔谈》,这本书里详尽描述了“活字印刷”工艺,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还有两本分别是《造活字印书法》和《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都是非常珍贵的技术著作。活字墙上的内容则完全按照印刷史上的印刷著作雕刻拼版而成。

李主任介绍说,中国印刷博物馆于1996年6月1日落成,2001年改扩建,如今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展陈面积为4600平方米,是世界印刷行业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区:古代印刷馆、近现代印刷馆、数字技术馆和地下印刷机械馆。此外,还设有“钱币印刷”、“邮票印刷”、“港、澳、台印刷”等专题展。其中古代馆是展陈的重点,以图片、文字说明和实物展示了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清代,印刷术起源、发明和发展的历程。

博物馆里的展品很多,光是被称为“之最”的展品就不计其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图书,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年代最久远的印刷机等等,而一件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发现、了解和聆听。

毛笔与印刷术

古代馆展出的有一组中国文房四宝。其实印刷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毛笔、墨、雕刻文字技术以及纸张的出现与印刷术发明都有直接的关系。

李主任介绍说,毛笔也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有了毛笔才有了文字的抄写,有了文字的抄写才有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书法艺术的成熟为古老的雕版印刷提供了最为适用的字体。

关于毛笔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当年,秦国大将蒙恬打猎时,看见受伤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的血迹,心中有了灵感。他剪下兔尾巴上的毛,将它插在竹管里,试着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后来,他又发现,把这样的毛笔放到碱性的石灰水中浸泡,去掉兔毛上的油脂,兔毛就会变得柔顺,写起字来非常流畅。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笔的名称“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写做“”(“笔”的繁体)。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但近代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笔存在了。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有关的历史记载,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纹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笔画花纹的笔锋,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毛笔。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纸张的发明和使用,抄书数量的增大,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快速生产书籍的方法,于是后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就雕版印刷工艺本身而言,印刷与毛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雕刻印刷版之前,首先要对文字进行写样和插图的描样,这是一道重要工序。如果再将几只毛笔排列在一起,就成为了刷子,这是雕版印刷过程中刷墨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开创了信息复制技术的先河。明代学者呼应麟说:“雕本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概括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

博物馆有一尊青铜像,他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李主任介绍说,北宋庆历年间毕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被记录于《梦溪笔谈》。古代馆里,展出了复原的毕发明的胶泥活字。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活字印刷术既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印刷技术,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宋代始,印刷术进入鼎盛时期,印书量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使大量古代典籍得以流传至今。

继毕后,印刷技术上的又一重大改进是木活字版的应用。古代馆里还有一组雕塑,雕塑中的两个人在两个圆盘前忙碌。刘主任介绍这个圆盘便是博物馆刚进门的那个转轮排字盘,上密密麻麻的有两万多个木质小字块,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机械设备。

元代王祯是活字印刷术的改良高手,他将凌乱复杂的多宝格字库改装成现在这种可以随意转动的圆形大转盘,把旧有的偏旁部首排字法改成了按照韵序排字、分字。排字工人可以坐着捡字,只需转动,就可以捡到所需要的字,提高了排字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他还将其经验写成《造纸字印书法》。此后,木活字发展较快,进入明清,木活字更为流行。

金属雕版印刷

古代馆里还展示了一块铜制印版,一掌大小。第一层栏内,阴刻楷书“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八字;第二层栏内中部是白兔持杵捣药图案,两侧分别刻有四个楷书阳文,连起来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第三栏内则是七列楷书阳文,全文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这块铜版虽然个头不大,但它却是世界目前现存最早的广告实物。使用的是铜制雕版印刷技术,这种铜制雕版不仅经久耐磨而且可以反复使用。

刘主任介绍说,中国古代用金属雕版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块印花铜版,证明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铜版在丝织品上印花。宋代的纸币也是用整块铜版印刷。元代王祯在其所著《农书》中记载:“近世又有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这说明在13世纪后期,就有人使用过锡活字,这是关于金属活字的最早记载。现知最早的铜活字印书活动是在十五世纪末(明朝弘治初年)。当时江苏的无锡、常州、苏州一带有不少富家以铜活字印书。

在手工抄写的年代,为了达到方便阅读或使页面更加美观的效果,人们采用了朱、墨两色或多种颜色来抄书、写书。雕版印刷术成熟之后,双色、多色套印的书籍逐渐出现。现存最早的朱墨双色套印书籍印制于元代。明代彩印书籍以吴兴闵氏、凌氏家族为代表,分版分色印刷,由朱墨两色渐至三、四、五色。清代甚至有六色套印本。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第3篇

来之不易的印刷博物馆

从提出建造中国印刷博物馆,到博物馆落成,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漫长的筹建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现代印刷术的奠基石”的范慕韩先生。

从1982年提出建立印刷博物馆,就面临着准备工作繁杂及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范慕韩先生在社会上积极奔走呼吁,得到了海内外印刷界同仁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印刷博物馆后,范慕韩先生积极为博物馆的建立筹集资金,从1992年1月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到1993年12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捐款数达1500万元。在博物馆的大门前有一块由启功先生书写的捐款碑,记载了社会上的企业与个人对建造博物馆做出的贡献。

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四层,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设有“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数字技术馆”和“印刷设备馆”,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2013年1月,中国印刷博物馆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博物馆的第三层是“源头古代馆”,展示了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过程。这里收藏有闻名于世的唐代卷轴装《金刚经》、复原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转轮排字盘。

二层的“近现代馆”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以及我国民族印刷工业、印刷技术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印刷及相关工业的现代化历程。

位于一层的数字技术馆,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走向世界的历程为主线,重点展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这是由王选院士带领的中国印刷技术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光辉记录。

此外,馆中还辟有“德国谷登堡博物馆展区”,展示了自15世纪以来德国及欧洲印刷发展简史。

地下一层的印刷设备馆,展出了自1865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种型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这些设备,由国内外印刷界捐赠,有些已十分稀少。其中包括早期的手扳式铁制印刷机、手动照排机,还有世界仅存的一台由美国米力公司于1926年制造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

博物馆展示的印刷术

尽管馆内展品众多,但真正被称为镇馆之宝的“安民告示”、《春秋经传》,在展馆中是看不到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存这些脆弱的瑰宝,博物馆将它们层层保护,妥善安放在仓库中。

“安民告示”是清兵入关时,为了安抚民心而张贴的告示。1644年多尔衮进军北京,便张贴《大清国摄政王令旨》,标明大清王朝“政在养民”的施政大纲,告诫清兵不得冒犯百姓,全文600多字,字体兼有赵体和颜体,四周盘踞着16条龙。

《春秋经传》是西晋时期的杜预将《春秋》与《左传》两本史书合在一起而来,共三十卷,是我国国宝级儒学典籍善本,弥足珍贵。馆中收藏为南宋晚期杭州精刻本。

虽然看不到珍贵的镇馆之宝,但其他的展品也都各有特色,在馆内走一遭就能够了解到印刷术的诞生与成长,还有一些展品向我们展示印刷术给人们带来的新发展。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在印刷术的历史上也有四大发明:广告、商标、纸币、版权。

馆藏最早的广告和商标,都来自山东济南一家叫做刘家功夫针铺的店铺。店里用来包针的纸上印着“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的字样,中间还有白兔捣药的图案,这是馆藏历史最早的商标。

最早的纸币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就是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而最早的版权也来自四川,南宋时期眉山程舍人宅刊本《东都事略》目录尾题后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是全世界最早的印刷出版专有权保护的例证。

如今,中国印刷博物馆每年都会到外国进行展览,宣传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今年11月份,中国印刷博物馆将踏上土耳其的土地,向当地人介绍印刷术。展览中,人们还可以亲手操作印刷机,印一张自己的作品留做纪念。

印刷行业的发展之路

据博物馆的张连章馆长介绍,在中国,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里程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748汉字信息处理工程”。

雕版印刷始于隋末唐初,由中国的印章工艺逐渐发展而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印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把一整块雕版拆分成一个个活字,就能够重复使用。不仅节省了制作成本,也降低了印版制作的周期,节约了劳动力和时间。

而“748工程”的开展,让印刷术又进入了新的时代。20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开始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我国汉字字数多,印刷用的字体也多,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处理汉字的能力,在1974年8月成立了“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项目。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提升印刷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入网络时代,虽然印刷行业看上去已到了垂暮之年,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它仍然在不断的前进、发展。3D打印技术就是印刷行业在网络时代的新探索。

自19世纪末,美国就有了3D打印的构想。3D打印又被称作增材制造,就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各种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制造出实体产品的技术。之所以通俗地称其为“打印机”,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不同。如今,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3D打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制造、模具制造、消费品生产领域。

张连章馆长表示,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将来的印刷行业也许会改变现在的工厂模式,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形式。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当代报纸、广告设计、印刷技术

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经历了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到兴旺、发达的漫长的演变历程。1印刷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和石碑,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兴盛于两宋的活字印刷。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人称其为印刷术的始祖。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版印刷,为现代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是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实物2这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中国印刷技术历经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及汉字信息处理的激光照排三个历史阶段。它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说:“印刷以知识供给人民,为近世社会的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3当代印刷技术的进步给报纸广告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的发展

我国当代印刷行业发展可分为模拟印刷时期、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时期与数字印刷时期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报纸的印刷技术经历了手动凸版铅印、自动凸版铅印、平版胶印及数字印刷的过程。本文从模拟印刷、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及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对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研究。

1、模拟印刷技术的发展

解放初期我国的印刷技术主要为模拟印刷,其包括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四大印刷,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载物上的过程。4模拟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和印版来印制,模拟印刷的排版技术经历了手工铅排、自动铅排、手动照排到激光照排的过程。解放初期的手工铅排是按照原稿和工艺的要求,用铅字和各种排版材料排列而成的。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一批现代化的印刷企业,并开始生产、使用自动铸排机。60年代,第一代国产手动照排机研发问世,照相排版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熔铸铅字的传统排版工艺,实现了从热排到冷排的技术变革。60年代以前,印刷彩色图像需要采用人工设想分色技术,由于该技术的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并没有得到普及。60年代以后,随着彩色胶卷和制版照相机的发明,人工设想分色技术逐渐被照相分色技术所取代。直到80年代,电子分色技术才得到运用。模拟印刷时期,印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

2、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印刷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光电技术开始应用在印刷技术领域,使得印刷技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迈进了模拟印刷与数字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时代。印刷机械的研制和生产也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从手动、半自动过渡到全自动,实现了从铅印到胶印的重大变革。80年代,我国成功自主研制电子分色机,并投入市场。电子分色技术质量好、图像修正功能强大、生产效率高,为彩色印刷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数据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排版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电子排版系统中的文字和图像都以代码的形式出现,图文信息的输入、编辑全部在计算机里完成,整个流程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较对、修改、替换,极大的拓展了版式设计和制作的空间。印刷技术由文字单色处理的桌面出版系统演进到彩色图文处理的电子彩色出版系统,完成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化转化。这一时期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广告设计的表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3、印刷技术的数字化革命

21世纪初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印刷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文字、图片等数字信息存储传递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得照相、分色、校色、创意、拼版等工艺在页面描述语言中有机结合,实现了图文合一,数字印刷系统不用软片,也无须分色制版,省略拼版、修版、装版对位等工艺流程,新型感光材料和印刷油墨的开发,为印刷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使得印前、印刷实现了数字彩色一体化。2000年后,数字印刷企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我国数字印刷企业约为37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37%,兼营传统与数字印刷的企业约为44000家,占所有印刷企业的44%。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数字印刷机的出口大国,图1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出口比例,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印刷机进口比例浮动较小,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我国数字印刷机出口比例涨幅较大,在2010年出口比例突破了50%,比上一年增长了17.45%。

二、当代报纸广告设计的发展与蜕变

报纸是出现较早的一种传统印刷媒介,也是最大众化、传播范围最广的传播渠道之一。唐朝的《邸报》被视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其主要内容为政府公文,只在宫廷中流传。辛亥革命前后,各类报刊纷纷创办,全国报刊达500多家。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和省级报纸蓬勃发展,实现了自给自足。1966年——1976年,“”爆发,广告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工具而被禁止,所有商业广告活动全部停顿。1979年,中国广告业开始复苏,发生了重大转折。2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广告,这则广告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条消费类报纸广告。同年1月10日丁允鹏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的文章,为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图形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模拟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的频率较少,所占面积较小,表现手法单一、直白。模拟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文字告白为主,手绘插图为辅的设计特征。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报纸广告设计开始使用摄影图片,图片质量与模拟印刷时期相比较为精美,但大多为产品、人物及场景直白的表达,缺乏创意。模拟与数字相结合印刷时期我国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手绘插图为主,摄影图片为辅的设计特征。数字印刷时期的报纸广告中图形运用较为普遍,以创意摄影图片和创意设计图形为主,设计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更具专业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数字印刷时期报纸广告的设计表现为:图形为主,追求创意的设计特征。根据印刷技术发展的因素,结合报纸广告设计的时代特征,将报纸广告大致分成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三个时期。其中1967年到1978年为商业广告的消亡期。3本文不将1967年到1978年期间的报纸广告列入的分析的范围内。论文选取《人民日报》1949年—1966年、1979年—1999年及2000年—2010年三个不同阶段分别从每年4月和9月中随机抽取一期报纸,并对其刊发的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1949年到1966年期间共收集到的303幅广告,其中图形型广告仅23幅,占总数量的7.6%。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的面积较小,基本不超过版面的30%。1979年到1999年共收集到的104条广告中,图形型广告有64幅,占总数量的61.5%,比第一阶段增长了近1.78倍,图形在广告版面中所占的面积不断增加。2000年到2010年共收集到的90幅广告,其中图形类广告有73幅,占总数的81%,比第一阶段增长了2.17倍多,图形所占广告版面中面积最高可达100%,图形已经成为广告中最主要的视觉元素。从图3可以看出,解放初期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和人物形象。制作方法以手绘为主,摄影图片为辅。表现方式多为具象表现,较为单一、直白。改革开放后图形型广告中广告主题多为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制作方法手绘写实的产品图形和产品摄影图片使用频率较高。表现方式上意向和抽象手法逐渐增多,但仍以具象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也逐渐运用到报纸广告设计中。到了21世纪,图形型的报纸广告中广告主题与前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品、人物与场景形象的直白表现已经很少被运用,创意图形已经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上由具象转化为抽象和意向,图形设计更加含蓄,注重情感化,手绘的表现方法已经基本被摄影和计算机设计所取代。如图4为新光药厂1949年12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咳舒钙”产品广告,采用了文字描述与手绘图形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画面的左边描绘了一个正在咳嗽的女性形象,线条简洁,并做了夸张处理。画面的左下角为写实的手绘产品包装图,刻画的细致、直观,有力的传达了商品的特征。图5为解放日报2002年8月30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形象广告,采用了创意图形的手法,画面的中心将镜头的图形与上海典型的建筑图形同构,其与模拟印刷时期的图形广告相比,设计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字体设计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文字是广告主向消费者传达广告信息的主要途径,解放初期广告中的文字以手写的黑体、宋体及楷体为主,缺乏规范性和整体性。1980年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发明了计算机激光自动排版技术,规范的印刷字体逐步代替了手写字体,改变了报纸广告字体混乱的局面。如图6所示,解放初期广告中文字以手写的黑体与宋体为主,楷体、综艺体和幼圆体等字体也较为常见,但字体设计手法相对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印刷字体逐渐的取代了手写字体,并增加了很多新字体,如综艺体、隶书体、幼圆体等,该时期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相比解放初期更加多样化。创意字体逐渐在广告设计中得到运用。到了21世纪,除了黑体、宋体、楷体等字体之外,还出现了琥珀体、娃娃体及书法体等个性化字体,字体在设计上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字库中的印刷字体达到上百种,创意字体被广泛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图7为金星钢笔1949年11月1日刊登在《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黑体的基本上,进行了变形处理,将部分笔划的直角转变为圆角,用星星图案代替了部分笔划中,与广告主题相得益彰。图8为凯歌电视刊登在1982年1月14日《解放日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字体在综艺体的基础上,将笔划中的部分直角变成圆角,并将部分笔划连接起来,大写的英文字母k作为背景,使之与中文字相结合,准确的体现了商品的特征。图9为大众汽车2007年6月1日刊登在《羊城晚报》广告中的字体设计,广告画面以文字设计为主体,将汽车部分配件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同构的手法,形成100%的字体图形,简洁又准确的传达了大众汽车优良的服务品质。

3、色彩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一种特殊的情感语言,它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更加直观的传达产品的特征。凸版印刷时代,由于纸张、油墨及印刷工艺的特点,印刷色域空间很小,无法表现丰富饱满的颜色,所以早期的报纸广告多为单色印刷。《人民日报》在1974年1月1日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张彩色报纸,但是由于印刷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并没有得到推广。后来出现了图形套红的广告。1980年以后,电子分色机和多色胶印机进入我国,其质量、功能、速度是照相制版和传统印刷机无法比拟的,照相制版工艺和单色凸版印刷机从此淘汰出局。1到21世纪,普通报纸的彩色印刷才得以真正推广,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减少了印刷成本。图10为2010年9月1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金龙鱼调和油广告,广告大面积的采用了深蓝色,以明黄色为点缀,与文案的“情深似海,月满中秋”相呼应。蓝色给人感觉广阔而宁静,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谐。黄色的标题与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版式在报纸广告中的变化解放初期的广告版面较为固定,面积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后伴随报纸的扩版,广告版面的面积不断扩大,广告在报纸中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排版的出现,广告的版式完全打破了原来相对固定的局限,出现报花广告、通栏广告、跨版广告、整版广告等各种规格的版面。论文分别对《人民日报》1962年、1995年、2007年三年的广告版面进行调查,如表2,1962年共收集到广告217幅,其中版面规格多为1/8通栏以下和1/4通栏,半通栏和通栏广告相对较少,通栏以上的广告几乎没有。1995年共收集到广告435幅,广告版面规格以1/4通栏、半通栏、通栏、半版为主,偶尔也会出现1/4版和整版广告。2007年共收集到广告251幅,广告版面规格以跨版、整版、报花等为主,广告版面规格越来越大,成为报纸中的重要内容。广告的版式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初期广告版式设计简单,多为对称型、上下分割型和左右分割型。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形,构图简洁、稳定。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版式形式被打破,版式设计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向图文融合的方向发展。到了21世纪,版式设计开始在平衡、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版式设计大量地涌现。如图11为左右分割型和对称型相结合的版式,画面的上方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大小相同的图形和文字,画面的下方为左右对称的文字介绍,左下角的产品图形打破了版面的拘谨感,具有简洁、稳定的美感。图12为2008年12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壳牌石油广告,采用了自由型的版式,画面的中心为一条输油管道,以输油管道引导受众的视觉流程,视觉的终点停留在品牌商标上。整个画面被分为图形和文字两部分,这种自由的编排,给人活泼、轻快的感觉。

三、结语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产品 应用 发展

一、数字化产品发展迅速的原因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所以由数字化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发展非常迅速。在未来数年中数字化产品不仅仅应用于通讯业、医疗业,还应用于印刷业、教育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应用于通讯业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通信。跳频通信作为扩展频谱通信的一种,因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跳频通信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是频率的跳变速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频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中继转发干扰)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对抗中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实用的战术跳频电台跳速一直向更高的速率发展,如美国的联合战术信息分系统jtids,其跳频速率达到3.8万跳/秒。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如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出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成熟,使得以数字技术实现高速的跳频通信系统,从而避开模拟技术所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1.9万跳/秒)通信系统的方案及实际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三、应用于医疗业

数字化医院拓宽了人们对医疗生活的无限想象,只要患者坐在家中,通过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就可以由医生诊断开出处方,这一切不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信息化的巨大市场上,有些it企业用通用软件面对所有的客户,有些企业则在行业内做精做深。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需要精、深的专业,而中国数字化医院的进程则需要真正专注的企业来推动。

目前一项将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技术与先进的it技术相融合,以终端技术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于病人为目的的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这套方案改变了以往医院数字化建设侧重于医院自身管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宗旨,是中国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务实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套名为“中国-angleplan-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是中国影像技术产品主要供应商??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东影),东影就是一个在中国数字化医院进程中相当专注的企业。

专家认为,有了数字化医院,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其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这将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医院。到那时,就会达到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人们将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

四、应用于印刷业

数字印刷技术作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印刷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数字及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印刷业及印刷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

1.国外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数字印刷普遍用来印制报表、客户目录、企业画册、商务印刷和小量书刊等,比如明信片、名片、封面、小册子和cd套等;包装如药品、健康用品和礼品的小型包装;可用作打样、促销、测试经销等目的;还可印刷墙纸、腰线和花边纸等。数字印刷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和完善而数字印刷不仅是印刷,还包括更多增值内容。

2.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如各种票据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电信、邮政、银行证券、保险等个性化印刷市场的潜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证明数字印刷的确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数字印刷企业。速必得、同昆数字、康伟数字、时浪等等各种体制的数字印刷公司在中国的数字印刷领域高速发展。

3.印刷业发展趋势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杂志的广告会减少。不过,杂志与网络会并存,谁也不会取代谁。在书店、零售点等将会出现按需印刷一些文章的情况,过去在印刷厂印刷的一部分印件将转到家庭或办公室印刷。杂志的印刷将由集中在一个大印刷公司印刷转到分散在多个离客户较近的点分别印刷。杂志的atm自助服务将使读者可以按需要印刷自己想要的文章或将需要的内容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到2020年,约有210万平方米的标签将采用数字印刷。

五、应用于教育业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提倡要建立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它包括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

六、应用于生活

信息和通信技术改变了我们交流、工作和开展商务的方式: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或者通过什么设备,我们都可以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既可以不受限制地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实时跟踪员工的工作进程,还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总之,我们数字化的生活将有更大的灵活度和更高的效率。体现在建立数字城市上,要建立智能化住宅小区和家庭智能化,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通,并通过网关连接到管理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将住宅内所有的话音、图像、传感器、防灾、防盗、控制器、数据等信息进行沟通,同时与住宅外部世界永远保持开放联系。数字化生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综上所述可知,当代新产品的发展的特征是数字化,数字化产品将会更多的出现在未来的生活中,必将成为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