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至诗句古诗

冬至诗句古诗

冬至诗句古诗

冬至诗句古诗范文第1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冬至诗句古诗范文第2篇

1 节日

现代生活中,我们与不同节日的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春节”“元宵”“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今天依然有。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观灯,中秋吃月饼,这些过节的形式也基本没变。因此,读唐代诗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立刻明白这是在表达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重阳”节,现在主要是老人们才过,过法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读到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时就会产生疑问:“行军途中为什么想要登高?为什么登高还希望有酒喝?为什么想的不是故乡的人而是?”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寒食”节已退出了今天的生活舞台。要准确理解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中表达的讽喻之情,就必须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寒食节是古代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义高洁之士介子推而设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对韦应物在《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清明”与“冬至”。现在我们很少在清明祭扫时看到泪流满面的人,但清明祭扫的基本内涵没变——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读杜牧《清明》诗就不会费解为何“路上行人欲断魂”。而“冬至”在唐代是个与春节差不多热闹的节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会抒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乡念家之心声。但是现在冬至只是个节气,不再被当作节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浓烈的情感,因而我们也就很难真正体会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古诗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星宿的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影响我们读诗赏诗的效果。古诗中常见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时于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古人称它为“启明”;有时于黄昏出现在西方天空,又被称为“长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根据它的出没可以预测战争的进程和凶吉。①例如王维《陇头吟》中有“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夜观太白,说明少年游侠心系沙场,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无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之句,以北头当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气氛;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衬托庐山之高;刘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之句,同样以北斗、南斗描绘月朗星稀的春夜。(3)参星、井星、商星。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句,表现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难行。参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则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②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表现了世事的离乱苍茫感。敦煌词《菩萨蛮》中则以“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作为表达爱情的誓言。(4)北极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称作紫微,用来指朝廷。李白《古风》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之句。

3 时令

大多数表示时令的词和今天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扰我们对古诗的鉴赏。

冬至诗句古诗范文第3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荆轲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起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发感慨营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偶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骆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已不复存在,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听到古代英雄悲凉激越的告别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其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日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选自《唐诗名篇赏析》,有删改)

读后一思

1.荆轲自古至今为人传诵,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答:

冬至诗句古诗范文第4篇

人在国外,有时会遇到一些爱国青年称之为“感情被伤害了”的事情。很多年前,大陆和台湾接触尚不多时,曾有一位朋友告诉笔者:台湾同学问他,大陆学生是否学古文古诗,气得他简述了一遍从《诗经》到《红楼梦》的名著清单。他问笔者是否有类似遭遇。本人想了一下,不记得有。其原因,还是举个例子说明。有些台湾同学可能对鲁迅有看法。如果你大叫“鲁爷就是好,你们小湾湾懂个屁”,自然就强化了别人的负面印象。如果仅是笑笑,淡淡说一句“鲁迅文章在”,对方要是个有文化的,马上知道这里暗用了唐代大儒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下面两句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不用说出来,对方也能听懂意思。他以后决不会问:你们是否也学古文古诗?

孔老夫子曾对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学了诗,有时你甚至不必言,至少不必多言,就已经把意思传达出去了。哪怕是反驳的话,对方听了也不会生气,或许还觉得你挺有水平的。

上古之世,学诗不学诗,甚至是判断算不算中国人的依据。韩愈《原道》一文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哪怕你与周天子同宗并封为诸侯,如果不懂中国的诗书礼乐,举动像个“夷”,就当你是外国人。而“夷”人如果深谙诗书礼乐,就按中国的礼节当中国人接待。

改革开放后东风西渐,美国人拣起了我们扔掉的传统。

美国诗人学院从1996年起,将每年的四月定为“全民诗歌月”,让诗歌来抚慰冬眠与春萌间的心灵。美国诗人卡尔・桑德伯格(1878-1967)曾说,“诗是一头海兽的记录,他生活在陆地,却想飞上天空”。笔者的理解,诗就是古人说的“人生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明明活不到一百岁,却非要去怀想那些永恒的感情。诗与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抵触隔阂,却也因此获得了时间之外的一种永恒。要接近这一永恒,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而诗歌中凝聚了人类世世代代的感情精华,从这一精华中吸取了足够的能量,就能够穿越四月的残酷,甚至人生的残酷。

诗歌是一门孤独的艺术,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调查,只有12%的人口,会在一年里至少读一首诗。美国人口有3亿,而美国诗人学院所办的《诗刊》,全国只有一万五千个订户。但美国的诗人很努力。诗人学院在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资助下,联合各大出版社和别的文学艺术团体,号召人们在四月里读几首好诗。“全民诗歌月”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向中小学免费赠送诗歌教学材料――犹如美式《千家诗》――培养儿童对诗歌的兴趣。

记得那年“全民诗歌月”酬款晚会,纽约帝国大厦特地亮起蓝白相间的灯饰,林肯艺术中心名流云集。梅丽尔・斯特里普任晚会名誉主席。虽然她是电影明星,坐在这一位置倒是很合适。斯特里普多次在电影里阅读诗歌,可算诗歌的现代媒介传播大使――印象较深的有《廊桥遗梦》里她读着叶芝的诗堕入婚外真情,还有在《苏菲的选择》里念着狄金森的诗走向死亡。已经退职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牌主持人丹・拉瑟,则朗诵了美国诗人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的《战士之死》。

冬至诗句古诗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诗意的语言,并感受其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2、体会作者笔下江南冬景的可爱、明朗、迷人等特点,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

3、明确文中所运用的对比、白描、避实就虚等写作手法,能说出其作用、好处,并加以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作者在写江南的冬景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好处所在。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

提问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菩萨蛮》韦庄 《忆江南》白居易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日出江花红胜火,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春来江水绿如蓝。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能不忆江南?

开篇引入两首古人描绘江南春色的词,从而引入江南这一如诗如画,千古文人都为之陶醉的地方,那么江南的春天如此迷人,那其他季节又是怎么的风味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介绍

书下注释,可简单介绍一下其散文的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浏览全文,理清思路,并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中除了写江南的冬景,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冬景?

明确: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冬天。(江南的秋天则可在讲课文时一带而过)

四、研读文本,掌握文章对比的写作特点

1、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其他地方的冬景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

2、明确:对比

3、请同学浏览文章1、2两小节,试从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活动两方面来比较南北冬天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暖、可爱。

文章第三小节,由老师一带而过,这里简单和江南的秋天有一个小对比,学生能找出江南冬天的明朗这一特点,即可。

4、4、5两小节,主要是讲闽粤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进行比较,着重写了江南冬季的植物,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提问:江南冬季的植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试着用书中的语句来说说看。

明确:芦花至冬而不败,红叶有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野草是野火烧不尽,寒风吹不倒下……

总结出江南冬景的富含生气这一特色。

5、第6段可作为对比探讨环节的结束,略微点下“恩惠”、“清福”、“德国的冬天也和我们江南的差不多”等,感受到作者的那种自豪、幸福、满足以及对江南冬景的由衷喜爱。

五、研读文本,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与意境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文章的第7段,大家概括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最好能概括成一幅图景)

明确:微雨寒村图

2、从这一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色?它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细得同粉似的白雨,乌篷船,落日夕阳,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恬淡幽静,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展现了江南冬景悠闲、迷人的特点。

作者在这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联想到岳阳楼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相同也。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虽是在写,实似在画。

那我们便再怀着平和的语调,舒缓的语气,齐声读一下本段,再次感受一下这幅微雨寒村图的美妙。

3、欣赏完了江南的微雨寒村图,我们再来看看江南的雪景。先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下第8小节。大家思考一下,本段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引用古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是一种避实就虚的写作手法。

赏析这八句诗,可以问问同学们,这几句诗是作者随便选的吗?他们的顺序能够调换吗?大家思考一下,这几句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雪景的?

时间顺序:日暮――入夜――夜深人静――第二天早晨

雪势顺序:欲雪――微雪――大雪――雪停

可见作者虽然以诗代文,但是行文的思路,顺序可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诗选得巧妙,安排得更为巧妙。

可以再点下引用诗句来表情达意的好处,江南的雪景给人的感觉是喜悦,悠闲,宁静……

六、结合背景,体悟情感

相关期刊更多

华东纸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技协会

东北之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东南亚之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