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的诗

中秋的诗

中秋的诗范文第1篇

最美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秋》

明·王阳明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唐)

为你读诗:周岩|中国常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作者:戴石屏(宋)为你读诗:计铭鸿|加拿大多伦多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为你读诗:支玉思|中国北京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为你读诗:卜一哲|中国西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秋的诗范文第2篇

皓月闪烁,星光闪耀,中秋佳节,美满时刻!

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举杯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愣愣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想与你一起赏月亮。

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悦人。

月白风情两岸亲人同望月,牛耕女织双星伴侣偶牵牛、

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

三五良宵秋澄银海,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花好月圆

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同圆。

九夏芳辰八蜒共庆,一轮明月两岸同圆、

岁月迈着轻捷的步伐,走进公元2012年中秋。

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低头念亲人,它乡赤子表丹心!!!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它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待到来年中秋日,在欢聚,同丰收,各诉衷肠……!!!

商务

福星高照,喜气长留!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 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

亲友

竹雨松风悟月,茶烟琴韵书声。曾忆当年。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一人知己亦以足,此生自修无尽朋!清清秋月,成就你我久违了的默契!

家庭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一轮明月,四壁清水,梦回故园路!

情人密语

你是我心中永恒的明月,无论天荒地老,恒久永诉衷肠!花好月圆,同心永结!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夜思念其弟所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于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转竹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项别时圆。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秋的诗范文第3篇

1.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感言】

《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很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2.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不眠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言】

张九龄是唐代一代名相,遭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下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却又情感真挚,特别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感言】

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 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4.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感言】

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5.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佳节,是吉祥、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一轮明月静静地洒下皎沽的光辉,庭院里梧桐树轻轻地摆弄着自己的影子。可中秋夜,又是个最易触动愁绪的日子。远离家乡、漂泊不定之人独自坐在灯火阑珊的角落,愣愣地注视着月影的移动。天上宫阙.今夕又如何呢?素洁的嫦娥啊,就真的无怨无悔吗?真的愿意夜夜伴着清冷的玉蟾、孤寂的桂花,而丝毫不感到寂寞和惆怅吗?

中秋的诗范文第4篇

1、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6、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7、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到三更。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秋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柳永;羁旅行役;悲秋意识

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004-02

提到宋朝的文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词,众所周知宋朝文学的代表性体裁便是词,但是宋词又不是宋朝刚一建立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时代特色。而是直到十一世纪上半叶,此时的宋朝已经建立了快到半个世纪了,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迅速发展继而逐渐步入繁荣的轨道。

秋天,虽然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它给大家展示的也是一个由充满生机、万物勃发的季节而逐渐走向沧桑、凋零和衰败的悲伤季节。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因为一些事情压抑在他们的心中许久,因此当他们看到一个由充满生机、万物勃发的春夏季节而逐渐走向沧桑、凋零和衰败的悲伤的秋季时,这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们便借着这种悲伤的气氛在他们的诗歌中抒发出那些积压在他们内心许久的凄凉悲伤的感情。在这些诗歌中,他们一方面感叹自己在收获的季节中一事无成,另一方面又感叹岁月不绕人,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已经过去,剩下的都是些凄惨、凋零和枯败的景色……借着这种悲凉的气氛,诗人们正好可以发泄积压在自己内心深处许久的愁苦,这些略带伤感的意识被称为悲秋意识。羁旅行役诗主要是指诗人因为公务、求学等原因远离家人、长期寄居于外地,而在他们的诗歌中抒发怀念家乡、思念故友的一种有点伤感色彩的诗歌。悲秋意识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格外突出,南宋陈振孙在他的《直斋书录解题》中就提到,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柳永的一生四次进士考试失利,第五次所谓的考中进士也是因为他岁数太大,并且多次参加考试和皇帝新改年号而扩大录取等原因,才被勉强授予进士。当时的柳永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为了生计,不得不浪迹江湖,到处游荡。都知道文学作品是作家生活的镜子,这些羁旅行役诗是柳永浪迹江湖、到处漂泊游荡的生活写照,也是他精神与阅历的产物,能够比较全面的展现出柳永一生的追求、失意与挫折等等。在这些诗词中,秋天是作者主要抒发自己悲伤感情的一种借助工具,在他的诗歌中,这种悲秋意识到处存在。

柳永虽为宋代词坛的一大家,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造词并专心写词的人,但是《宋史》中却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又因为他在当时的文坛上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记录他的资料一般都很匮乏,以至于他生于何年都不是很确定,据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推断柳永大约生于987年或985年,或许是因为他所做的词在当时的社会中文学地位不是很高,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苏轼抬高了词在社会中的文学地位(本来的词地位就比较低,柳永在这基础上又降低了词的地位,经过苏轼的努力抬高了词的地位,以至于后来和诗的地位差不多。)。但是从整个词坛上来看,他对词的发展确实是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据《全宋词》统计,张先存词165首,晏殊存词140首,欧阳修存词242首,他们所写的慢词仅占10.3%、2.1%和5.4%,而柳永所做的慢词213首占词总数的57%,提起这个数字,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吓人,因为我们知道两宋词坛上还有被称为大家的苏轼和辛弃疾,甚至还有李清照、周邦彦和姜夔、等专门写词的词人。

一般而言,柳永羁旅行役诗歌中的悲秋意识。主要在两个方面中表现出来,一个是他多次在诗歌中使用“悲秋”、“晚景”、“残阳”等带有悲伤性质的词语,并用秋季里凄凉的自然意象对秋进行侧面描写,例如梧桐就是一种悲的象征,同时也将柏树、树叶和荷叶等这些秋季里的自然意象倾注了作者的主管感彩,在诗词中变成了“枯柏”、“残叶”和“败荷”,作者也用这些意象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出来;“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卜算子》)中的“残阳”、“晚景”是略带悲伤的感情的意象,残阳,主要是指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快要逝去之时(确切的说,是指一天中有和煦阳光照耀的时间快要逝去之时),晚景,主要是指一天或是一年中的快要消失的暮景,作者要表现的内心中那种凄凉伤感的心情被作者用“残阳”、“晚景”这两种略带悲伤的景色烘托的淋漓尽致;“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玉蝴蝶》)在这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色彩鲜明、感情丰富的画面,水面风轻轻的吹,苹花如人一般渐渐老去,在冷漠寂静的月光的映照之下,梧桐叶也渐渐变黄继而飘落……在这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之下,引出作者想说的话,即本文的主旨“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玉蝴蝶》);“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卜算子》)这里描绘的是秋天江边的全部色彩,“江枫渐老”与“败红”相对应,用江边渐渐老去的枫叶呈献给我们一幅苍凉衰败并且枯红的秋色,“汀蕙半凋”与“衰翠”相对应,用江边半凋的蕙兰来告诉我们现在的绿色已经没有往日的那种生机、那种翠绿,而是一种衰落颓废甚至有点苍凉的绿色,“满目”作为一种程度副词正好可以修饰这片衰败的秋色,它来告诉我们这种苍凉的秋色不仅只是一小片、两小片,而是满眼尽是;“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间。”(《戚氏》)这就是一幅充满悲秋意味的画面,在晚秋这个凄凉的时节,寂寞的小小庭院中飘落着略带寒意的秋雨,透过寒冷而凌乱的烟雾,我们看到槛外的都已经萧疏了,井旁代表秋意的梧桐都已经开始凌乱地飘落起叶子来了,这一切悲伤的景色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似乎更加悲伤了,这些显眼的大事物把凄凉的秋意表现的是那么的明显,同时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物也能够把这些凄凉的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谖。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戚氏》)在词中,作者告诉我们,由于道路的遥远,外加行人们的心中凄楚,他们连陇水的潺潺声都不愿意听了,而此时正好有烦躁的知了在枯枝败叶上哀鸣着,蟋蟀在衰草中哀鸣……这一切又与开头的大事物所表达的凄凉的秋意附和在一起,使作者悲秋的情意更悲。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卅》,上阕中的四十六个字基本都是在描写秋天的景色,“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多,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见长江水,无语东流。”作者用铺叙的手法,只用了短短的四十六个字就极其简洁的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的雨景图,在这幅雨景图中,不仅只有雨中景,还有“潇潇暮雨”的声音,甚至有暮雨“洒江天”的动作和“洗清秋”的效果……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描写秋雨,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写出这场秋雨过后各处的情况,并且寓情于情景之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多,残照当楼。”写出这场秋雨过后的自然情况,通过“渐”、“紧”等程度副词更能形象的描写出这次秋霜和秋风的猛烈,“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作者以小见大,从一开始的小花小草等周边的小景物着手到后来的具有统一概括的“物华”休,其中“苒苒”这种程度副词,虽然是“慢慢的”意思,不是很紧,但是却更加重了这种悲凉的气氛。“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时的柳永似乎更羡慕长江水这科没有感情的东西,因为似乎只有从这种东西身上才看不到凄惨悲凉的结局,它仍和往日一样“无语东流”……柳永要表达自己的悲秋意识,但他并不直接把这种“悲”是如何的悲,怎样的悲和悲的程度直接描述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周边的景物,创造意境,一切“情”皆由“景”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宋玉是历代文人的悲秋之祖,而且柳永对悲秽这一文化传统的部分继承是以宋玉为媒介的,柳永的社会政治地位与人生经历与宋玉的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封建利会中,他们都是不能够与当时社会搭配的很协调的失意贫士并且两人的诗歌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因此,柳永在他的作品中要表达悲秋这一感情的也会出现以宋玉为代表的略带悲伤色彩的人文意象,借着这种略带悲伤色彩的人文意象,他也在表达他自己的悲伤感情。如柳永在他所创的鸿篇巨制的词调《戚氏》中,发出“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的感慨,当时宋玉感到悲伤的原因正是在此处临水登山,而今柳永也在这,周围的情况和两千多年前宋玉的一样,作者借晚秋时节的景物,以悲秋之祖――宋玉自况,用宋玉的眼光参照当时周围的事物,给周围的事物蒙上一层悲剧意味,从而写出羁旅行役过程的凄苦和自己的愁思。“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在这首词的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当时自己的境况,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高楼之上,虽然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晴空,但是他看到的却是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之下,作者又有了自己的悲伤的情绪,想起了两千多年前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文人――宋玉,又以他们共同的眼光来把当时登高所看到的景色涂上一层具有悲伤感情的色彩,“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雪梅香》)烟,有点飘渺哀愁的意味,用“孤”来形容,又有一点凄惨孤零的感觉,碧,虽然是用来描绘颜色的,而且是一种很有生机的颜色,但在这里却代表天空,用“寒”来形容又有一点荒凉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生机。残叶告诉我们,那时的景色是衰败的,“愁红”二字又把这景色揉进了当时作者的心理感受,加入了作者个人的感彩。柳永总是这样借宋玉的形象,抒自己的感情……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在两宋的词坛上,他也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一位词人。一生中,他大力创作慢词,他的词也主要以慢词长调为主,这虽然不属于诗歌内容方面的东西,但是从感彩等方面来说,慢词长调给人一种忧郁、凄凉的感觉,也加重了词的悲秋意识。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